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家女&李好-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意,不过随即又想,这曾九姑娘人家难道还不知道这道理?看曾姑娘的母亲生了三个嫡子就明白,人家在这方面一定是有心得的。所以就不说了。
“以后咱们还能见面,要是有什么需要问的,尽管来找我。”兰亭郡主说道。
“多谢姐姐今天告诉我这些!”曾令宸真诚的感谢。人家可以不用这么麻烦的来找自己说这些,她已经是出嫁的姑奶奶了,可以完全不用管娘家的事儿,但是她还是过来了,这份心意就能让人动容。
“呵呵,别那么客气,咱们以后是一家人不是?说起来,我以后还要靠你来给我撑腰呢,是不是?”兰亭郡主开玩笑的说道。
曾令宸适时的红了脸,要装个娇羞不容易啊,你不脸红,人家会认为你是个脸皮厚的,姑娘家听人家说自己的未来夫君和婚姻,哪里能不脸红?所以这装也得装出个脸红来呢。
兰亭郡主看了也开心的笑了,这个六弟妹看来对这桩婚事还不是那么的抗拒啊。要是不乐意的,哪里会有这个表情,不说来见自己,就是见面了也不会给个笑脸,现在她又放心了不少了。
吃了素斋后,两队人马就分别离开了碧云庵,李氏倒是什么都没有问曾令宸。这以后的日子,就是李氏和钱氏等人在给曾令宸置办嫁妆,曾令宸呢,还是照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暗地里也关注那恭王府的事情,到了过节的时候,秦睿也作为女婿,送了节礼,自然也被曾令宣几个未来的大舅子们给拦着教育教育一番。
因为是未婚夫妻了,所以也给曾令宸送过几样东西,这就不成为私相授受了,都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呢,而李氏也会教导自己,给未来的公公和婆婆还有夫婿做些鞋子等物,表达表达孝心,毕竟还有好几年呢,这几年里也要培养培养感情,未来儿媳妇给公公婆婆做鞋子这也是应该的,事先上门要了尺寸,就开始做了起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曾令宸是进入了待嫁姑娘的模式了,那些类似相亲会的花宴她有时候会去见一见闺蜜,反正如今她在别人眼里已经是名花有主的人了,不会和那些还没有定亲的姑娘们抢资源,所以人气倒是比以前要旺啊。
这个时候,太后的身体又病了起来,一品命妇们都轮流进宫去看望,皇后娘娘也是在太后宫里伺疾,很是辛苦。不过到底是没有熬住,在临终的时候,竟然下了一道懿旨,册封了镇国公府的九姑娘为淑宁县主,这一道懿旨下来,让人好一番猜测,有人说是太后为了皇后尽心伺疾,皇后没有亲生子女,所以才会惠及到皇后娘娘喜欢的侄女儿身上,这个说法倒是很多人认同。还有的说法是太后喜欢秦睿,所以想给他的未婚妻封一个爵位,当然还有的说法是当初京城动乱的时候,曾家表现特别的好,皇上当时没有什么赏赐,现在借着太后的手给了曾九姑娘一个县主当当。反正也就是个姑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太后那边的真实想法也只有皇上明白,因为太后说,皇上这次赐婚,有些过于急迫,不给人余地,太后完全是为了皇上着想。
“镇国公府这样的忠臣难得,不要寒了臣子们的心,给那曾家九丫头一个县主的爵位,相信那镇国公府知道好歹的。为人父母的,哪个不担心自己的子女,恭王府府里那个样子,镇国公府心里不乐意也是理所应当的,如果他们连这点抱怨都没有,那么皇上以后还不敢用他们了的。毕竟有感情的臣子比没有感情的臣子,更容易心软。
这点儿哀家相信皇上比哀家更明白。哀家活了这么多年,该经历的都经历了,皇后这些年也不容易,对她的娘家好一些,也算是弥补弥补吧。一个女人,一辈子没有孩子,该是多么的痛苦啊。不过哀家有皇上,也不算此生遗憾了,哀家也是时候找先皇去了。”
据说太后去世的当天晚上,皇上是一直守在太后身边,直到天亮。
太后薨了,这是举国哀悼的大事儿,比上次的文端皇后还要隆重,而曾令宸现在有了个县主的爵位,也得跟着去皇陵那边去。
好在府上的人都是熟门熟路,除了日子长一些,路上不方便一些,其他的都是和平时没有两样。
送灵的路上白茫茫的一片,御林军和禁卫军开路,一个女人生前荣华,身后也被世人敬仰,按说这样的人生已经没有了遗憾了,可是太后她老人家真的没有遗憾吗?
等太后已经进入了陵寝安息,曾令宸他们回来的时候,都已经过了一个来月了,这个时候已经是深秋了,落叶缤纷,除了常青树还是绿色的,其他的树都成了光秃秃的。
因为成了县主,她也是有品级的人了,不过县主是不能自己开府的,镇国公府也不缺县主,曾令宸只当多了一个称号。
相信自己的这个县主,会一直保留的,毕竟是太后娘娘给的,而皇上又是对太后娘娘孝顺,所以嘛,这个县主真的以后能帮着自己不少忙。
“这王家的人到底怎么回事儿?又过来了?”怀阳县主冷笑道,“看着太后娘娘不在了,就觉得头上没有五指山了,简直是痴心妄想。以为自己是第一外戚了?”
“县主何必跟这些人生气呢,犯不着,咱们老爷和夫人自然会安排好的。”宫嬷嬷说道。
“不是生气,就是觉得这王家也忒不要脸了,太后才去了多久啊,他们又是上串下跳的,先是要请皇上把太妃成为太后,好在皇上是英明的,不然不就叫他们得逞了!”
怀阳县主说的太妃是皇上的生母,不过皇上对这个生母是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从生下皇上就不在了,皇上当年是在好几个嫔妃手里生存过,最后跟了太后,一直到当了皇上,以前就有人说要把皇上的生母立为太后,不过皇上没有允许,那个时候,王家的人以为是有现在的太后的缘故,心里恼恨,可是也不敢做什么,现在太后过世了,王家的人觉得没有这个障碍了,所以又旧事重提了。
只是那太妃都死去那么多年了,王家的人只会利用这个来让自己家更进一步了,果然是暴发户!
人家先皇都说了,只有太后这一个妻子,真要是把太妃弄成了太后,岂不是也要迁陵进先皇的陵墓,成为先皇的妻子?
作为皇上,是不可能违背先皇的遗愿的,何况皇上对自己的生母一点儿感情也没有,皇上的生母生前不过是个才人,后来皇上登基,直接就封了太妃,这妃位可不是一个才人能承受的起的,所以这都已经很可以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那,王家的人皇上在还好,等不在了,看他们怎么办。
这个王家脸皮也真厚,竟然想着跟自己的晖哥儿定亲,也不看看他王家是什么德行,配不配!怀阳县主能不生气吗?
梅鹤堂那边,王夫人正在笑呵呵的跟二太太楚氏说话呢,相互之间夸奖对方的孩子和孙子。王夫人这次过来是想给自己的长孙女定亲的,但是肯定是不想明说,毕竟太后才过世没有多久,谈婚论嫁什么的,那不是犯了忌讳?就是说曾家请的先生特别好,想把自己的孙女送到曾家来学一学,早上来,到了下午的时候有人来接,人家来个迂回战术。
只是曾家和这王家以前真的没有什么交情,现在更是没有,也不知道这王夫人哪里来的自信,能觉得曾家能答应下来。
等王夫人走后,和王夫人弹得很欢快的二太太楚氏就对太夫人胡氏说道:“母亲,这王家的人还真是脸皮厚啊,什么都敢提,她家的孙女的教养和我们家有什么关心,还非得来我们这里来!”
太夫人心道,你刚才不是和她相谈甚欢吗?心在人走了,你又这样说。
王家脸皮厚,曾家不能直愣愣的说不允许人家上门,太夫人胡氏道:“甜姐儿那边你问问你娘家要不要也过来一起学,多几个人也好。”既然王家想要来自己家来学东西,那么就让人家知难而退了,为了不那么突兀,多进来几个人也是好的,至于晖哥儿他们,年纪大了,不能只呆在家里学习了。
“晖哥儿和靖哥儿他们都去春晖书院读书去吧,正好可以让给勖哥儿照顾他们。”春晖书院可是京城最好的书院,一般人进不去,大家子弟也进去学过一两年,能够长进不少,也不指望他们科举,主要是锻炼他们出门在外的能力和人际交往。
很多人都是只在四方田地里学东西,岂不知一山还有一山高,现在正好瞅着这个机会,那几个小子都送过去。也避免和王家的丫头在一起,这王家见这个主意不成,自然就会偃旗息鼓。他们王家都是急功近利的,眼看着没有好处,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131、偷听
王家的姑娘送来没有多久;王家就知道这镇国公府的几个哥儿去了春晖书院,心里就后悔不已,加上这王家的姑娘来了之后,跟人相处的也不愉快;主要是这王家的姑娘平时被人宠坏了,到了这里,见大家都不怎么搭理她;心里不爽快,又楚氏的娘家哥嫂的孙女们也都不是善茬;根本就不会相让;所以这王家的姑娘还没有学上十来天,就不过来了。
王侧妃回娘家;听王夫人在说镇国公府的人何如何如看不起人;如何对她孙女不好,王侧妃是心有同感,又想到以后王府里要进去一个镇国公府的姑娘,这姑娘来头还不小,就特别的不高兴,王侧妃的女儿四姑娘嫁了个不上不下的人,如今那女婿也不成器,吃喝都靠妻子的嫁妆,四姑娘也经常回王府哭诉,但是王爷就一顿骂,弄得四姑娘都不敢在王爷在家的时候回娘家了,这一切都还不是镇国公府造成的?如果不是他们非要斤斤计较那个事儿,王爷怎么会讨厌了自己的女儿?
现在这罪魁祸首竟然要成为以后王府的当家主母了,王侧妃心里哪里能平衡?
如今又听嫂子说那镇国公府欺负娘家人,恨声道:“这曾家的人和我们王家有仇!非得让他们不好过才是!”
王夫人道:“别说狠话,咱们现在比不上人家,不然也不会看不起你侄孙女了,唉,说来说去,都是咱们的姑姑命不好,要是能活着,现在那太后的位置哪里是那个人能坐的?现在人没有了,还压着我们一头!
要是我们姑姑能封为太后就成了,那样我们王家还有谁敢欺负?说起来皇上和咱们血脉最亲,可是就是因为这些人,让皇上都不敢亲近我们了。小姑,你们家王爷可是在皇上面前说的上话的,不如回去了,找找王爷,看看他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咱们的事儿成了,以后就是谁也不敢瞧不起我们那。都说孝大于天,为什么在我们王家就用不了了呢?”
王夫人的目的就是想要王侧妃是说动恭王爷,相信有个王爷出面,那事情就事半功倍。王侧妃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说的话,王爷能听吗?嫂子你也知道我只生了四姑娘一个女儿,还是不受宠的,如今王爷也不管,府里年轻的侍妾多了去了,哪里轮得到我?”
“正因为这样,你才更要去争取啊,你想一想,等这几年一过,那曾家的丫头进了门了,我可是听说那曾家的丫头是个厉害的,那时候哪里还有你说话的地步?王爷那边你再不抓紧点,以后可就困难了,你和我王爷好歹也生了四姑娘了,你要见王爷,难道王爷会不让你见?把咱们家的事儿说动了,咱们姑姑有了最高贵的名分了,咱们王家就是最高贵的门第,你那就是我们王家最搞鬼的姑奶奶,以后在恭王府,谁还敢瞧不起你啊。就算是没有儿子又怎样?咱们都不怕。”
王夫人为了撺掇王侧妃去说动恭王爷,那是说的是天花乱坠。王侧妃自然是心动不已,王爷的手段她是知道的,如果说动了,肯定是能成的,那么要不就试试去?不然以后那曾家的丫头进门了,还有自己的地位?
于是王侧妃就赶忙回去找恭王爷说事儿了,王夫人自然是高兴的,说的好,那正好,说不好,反正又不是自己去跟恭王爷说的,她一点儿也不损失什么。
但是王侧妃却一开口,就被恭王爷给骂回去了,觉得这女人简直是莫名其妙,还是无知的很,他的女人要么很蠢,要么太阴,不过恭王爷对女人向来不放在心上的,把人给骂走了就没有再说什么。
秦睿的相貌和恭王爷有六分相似,加上又是嫡子,恭王爷心里最看重的还是这个儿子。这个王府早晚都得交到他手里去的,没有自己的本事,就是交给他也无用,照样败坏了,或者是被别的兄弟给抢了,所以他就是让自己的嫡子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成长,见惯了手段了,以后的风浪就不怕了。
可以说有些方面,恭王爷和皇上很像,不过一个托付的是王府,一个托付的却是江山,江山太大,诱惑也太大,皇上的好几个儿子都折了进去。
好在恭王爷就只有这一个嫡子,所以有时候也会暗地里拉扯一把,不然凭着秦睿小时候,是活不到长大的。恭王爷教秦睿本事,直到秦睿能够自己创出一番天地。可惜的是,这样以来,秦睿对自己的这个父亲,感情上就不怎么深厚了。或许小时候还有怨恨,长大了,连这点怨恨都是奢侈的了。
林侧妃听说王侧妃被王爷给削了一顿,鄙视的笑了,只生了个闺女,还天天上串下跳个什么劲儿?难道真的以为把爷们的身体给拴住了,就掌握了一切了吗?女儿毕竟是女儿,不可能给你养老送终。
只是想到秦睿定的那门亲事,林侧妃就一阵气闷,现在那曾家哦丫头又有了个县主的封号,更是不好对付,简直就是个克星!兰亭毁了自己的一步棋,如今孙氏那边还插不上手,简直是气人!
其实按照规定,林侧妃的儿子也是个公爷的爵位,不过只能是三代而终,且是一代比一代爵位要低,这样的爵位比起那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是个人都想着要争王爷的爵位。她生的又是老大,机会是最大的,凭什么要放弃?林侧妃眼里就没有放弃两个字,不管用什么方式,她是一定要把爵位落到他们大房的。
以前对付那个小崽子,还是能见缝插针的,只是这小崽子长大了,竟然越来越棘手了!成了滑不溜秋的泥鳅,根本就对付不了了,这种无法掌控的感觉,一度让林侧妃很是惶恐,不过很快她就调整了过来,她是不会轻易认输的。
三个月的国孝很快就过去了,正好赶到年尾腊月的时候,商家庆幸这次可不像文端皇后那次,连年都不能好好过,白白的很多东西都卖不出去。
正是因为前面守国孝的时间长,所以这孝期一过,买东西的人反而比以往更多了,各商家都乐的合不拢嘴,这下是损失都回来了,就是承安坊也每天宾客满盈,俞墨正在一个人合着小酒吃着菜,见秦睿过来了,就笑道:“看看你们,都不懂享受,这么冷的天,还要去巡逻,我可是坐在这屋里什么都不用管呢。”秦睿现在成了禁军统领,而曾令哲则是调到了内务府,成了康王的手下,曾令哲也是县主的夫婿,所以是皇室中人。
不过大家都知道,秦睿和曾令哲的妹子定了亲,要是这妹夫和大舅子都在这禁军里面,那就是有些不好了,要是真有什么心思,到时候也不好控制,所以就把曾令哲掉到了油水多的内务府,相当于是闲差呢。
有人升上去就有人离开那个位置,曾令哲也想的开,反正品级还上了一个呢,当初当那个统领的时候,害得妹子被赐婚,这个他一直耿耿于怀呢,既然皇上最信任的还是他们皇家的人,那么他何必去争这个呢。
说来说去,不管承认不承认,秦睿这个人以后就是自己的妹夫了。
“你又在躲着姑母。”秦睿用的是肯定句,俞墨有些苦笑,“又被你看出来了,这不出了国孝了吗?我娘要开始给我叨叨了,让我把亲事给定下来,不然耽误她抱孙子,我怎么感觉我的作用就是给我娘生孙子呢,这太伤人了不是?我又不是说以后不给她添孙子,怎么就这么着急,我才多大啊我,我都还没有玩够呢,哪里能让个女人过来管东管西的,你说是不是?嘿嘿,我怎么问你了呢,你倒是巴不得人家现在就管东管西的,唉,咦?看那边,你小媳妇的青梅竹马!”后面一句俞墨是小声说的,他当“海天中文”更新最快;全|文字手打然是知道分寸的人。
那边的人是镇北侯府的袁幼清,母丧守孝三年,过不了多久,袁太夫人也过世了,“他不是要守孝吗?怎么跑到承安坊了?”俞墨说道。
秦睿道:“别人的事儿,和我们不相干!还有,不要再说什么青梅竹马的话了。”
“呵呵,你是不是听了挺生气的?不过人家确实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啊,只是后来让你捡了个便宜,我跟你说啊,我娘当初还说要给我说那曾家丫头呢,我可不乐意,那丫头嘴巴厉害着呢,我到时候还不是只有吃亏的份儿?”俞墨嘴巴就没有停火,“走,跟我去看看,这家伙到底在干什么!现在他在他哥哥手下可就没有以前那么快活了。”
这边承安坊是俞墨的地盘,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紧挨着袁幼清进入的一个包厢,容纳后俞墨熟门熟路的找了一个遮掩的窗口,那包厢里面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有时候不要相信这包厢的保密性,很多老板都喜欢暗中弄个这种偷窥的东西呢。
“说吧,你把我叫到这边有什么事儿?”袁幼清对那个穿着很落魄的中年男子说道。
那中年男子道:“四爷,侯爷之所以受伤就是大爷做的手脚!大爷知道我知道了,所以想要杀人灭口,我这东躲西藏的,好不容易才能活到现在,我就想着一定要让四爷知道事情的真想,是大爷给让他奶兄那么做的,故意让侯爷的马受了惊,还把侯爷的马鞍做了手脚,让侯爷不能立刻跳下马来,所以才受了伤,跌下来!凭着侯爷的本事,只要自己跳下来根本就没有事儿。四爷,你可要给侯爷做主啊!”
俞墨和秦睿对视一眼,这一不小心就听到了这个事情,父子相残那,啧啧要说这镇北侯府不倒才怪呢。
袁幼清听完了说道:“就这些?说完了没有?”
“怎么,四爷不信?”那中年男子很是吃惊。
“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难道你还想让我们兄弟相残?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我不会对我自己的兄长怎么样的。”
“那侯爷的仇你就不报了?”中年男子赶忙说道。
“我爹现在都已经很好了,这是一笔钱,你拿了就赶紧离开京城吧,这些事儿就不用再对第二个人说出口,好好的过日子去吧。”袁幼清道。
132、分家不分居
“没想到这袁幼清心肠还挺软;看来这人经历了大事儿,是会变的。”俞墨说道。
以前他们见到这袁幼清,可不是很有些少爷脾气的,不过这心软和少爷脾气好像是两回事儿吧。俞墨对秦睿说道:“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就是嘴巴喜欢说,你别当成真的啊;袁幼清和你媳妇也就是小时候的玩伴,要说有什么;那可真是没有的!”
“我知道!你太罗嗦了!”因为几句话就怀疑,那样心胸也太狭窄了;最后能娶到人的是他;他才是以后曾姑娘的丈夫;这点儿就比什么都重要。
袁幼清又自己在包厢里呆了一会儿;下楼的时候,碰到了也正要下楼的秦睿和俞墨,俞墨刚要笑嘻嘻的跟这位打招呼,袁幼清看了这两位一眼,随即扭过头去,一脸漠视的下了楼去,把俞墨要打招呼的动作给定住了,看着这小子下楼走远了,俞墨拿着扇子指着那边说道:“这小子是什么意思?我可没有得罪他吧,他那是什么态度啊。”看他们跟不存在一样,刚还说这小子心肠软了,真是白瞎了那句话了。
“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你的。”秦睿淡淡的说道,这个袁幼清倒是有些幼稚。不喜欢也是在明面上,他多少年没有这样明显的表现情绪了?秦睿自己都忘了。
俞墨心道,该不是袁幼清怨恨秦睿和曾九定亲了吧,可是这和自己没有孙女关系啊,简直是,他这人家人爱,花见花开的,怎么就被人嫌弃了呢?都是这个睿哥儿,看看,得了媳妇,还牵连到我这个最受欢迎的人了。
而袁幼清漠视这两个人,确实是因为这个秦睿,他倒不是嫉妒这秦睿和曾令宸定亲了,而是因为他听说这恭王府里乱糟糟的,觉得这秦睿不配曾小九,为曾小九不值,所以很不待见秦睿,从小的伙伴,以前还有娶进门的心思,当然是希望对方能定下一门好亲事,可是现在却赐婚给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不待见这个秦睿是理所应当的。
不喜欢的人,哪里能给他好脸色看?于是俞墨和秦睿就吃了冷脸了。
“父亲,您把儿子们叫过来,有什么事儿?”镇国公世子曾祥熙是老大,见父亲把几个兄弟都叫了过来,就问道。
镇国公道:“为父年纪也大了,怕什么时候有个意外,不想出现家里为了家产挣得头破血流的事儿,所以趁着我还活着,你们兄弟几个把家产分一分。”几个儿子都说道:“父母在,不分家,父亲这是让我们都陷入不孝吗?这家不能分啊。”
“听我说,分家是分家,分家不分居,还是住在一起,当然,如果你们谁想出去住,我也不拦着。虽然说父母在不分家,但是父母在,分家的也在多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为父想着让你们分家,一来是为了以后的兄弟情份,不至于为了点家产闹得头破血流,二来,皇上年纪也大了,这个时候什么可能都有,分了家,以后也少牵连,好歹是个家里留了几条后路。”分家了,以后嫡支是嫡支,旁支是旁支,只要不是灭九族的罪行,那么就能保全很多人。家里的人口越来越多,还是早分家为好。
几个人听了,虽然有几个还是心里不乐意,但是这是自家老爷子说的话,等于是通知,人家可不是跟你商量的,老爷子说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
“今天先给你们打声招呼,过几天,族里的人会过来,把家产一分,趁着大家的情分孩子,为父可不想以后你们为了点东西六亲不认,我在地下也不得安生。你们回去给你们的妻子说一声,让他们知道就成了,我这里的家产就是你们兄弟几个分的,除了令宣是长子嫡孙,能另外得一份外,其他的都按照规矩。”
既然要分家,这族里人要过来,还有这些儿媳妇的娘家也得过来人,大家共同做个见证。
所以不到半天的时间,几房的女人们都知道镇国公是要分家的意思了,虽然是分家不分居,可是还是有很多人不乐意,毕竟靠着公中的钱养活,那得多好啊。一分家,什么都是自己用自己花了!
二太太楚氏怨道:“父亲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怕我们多用了大房的?他都还在呢,分什么家,没的让人笑话。”
二老爷道:“瞎嚷嚷什么?父亲说了只是我们内部分一分,还是住在一起,上次京城动乱,你难道还没有经历过?真想全家一锅端?父亲也是给咱们曾家多留条后路,你不是一直说当不了家,做不了主吗?以后你就高兴了。”
“这能一样吗?以后甜姐儿他们说亲,只能说是曾家二房的,还能说成什么好亲?”二太太楚氏道。
“行了,还不是都住在镇国公府吗?也没有搬出去,不是跟你说了吗,就是分家不分居,白说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不乐意,那你跟父亲说去,只要你说的动父亲。”二老爷一说,楚氏就偃旗息鼓了,她什么身份那,哪里能说的动镇国公?见到镇国公就害怕呢,不过到底心气不顺,以后分家了,那公中的钱就不是自己的了,怎么这么可恶啊,哪里有这当公公婆婆的还在,就把家给分了啊,太过分了吧。
相比较二太太的抱怨,三太太小胡氏虽然心里也不满,但是也不说什么不公平的话,他们是嫡出,到时候肯定是吃不到亏的,其实早晚得分家,这些年占了大房不少便宜了,以后还得靠大房,所以这个时候痛痛快快的分家,以后有什么困难了,找到大哥和大嫂他们,难道会不管?倒是三老爷很是不满意,觉得分家了,就太亏了,三太太小胡氏道:“父亲既然已经提出来了,那就是无法更改的了,咱们和大哥他们是一母同胞呢,怕什么?
你不想出去,就一直住着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们不过分,大哥和大嫂不会不管我们的。再说,你想一想,如果我们都不同意,那么二房和四房五房,岂不是更不同意了?他们也跟着占大哥他们的便宜,你乐意?
令宣和令哲还有令明都是有出息的,你这个当亲叔叔的不得为他们考虑?难道让那隔了一层的老是占他们的便宜?你当亲叔叔的对他们好了,令宣他们肯定会感激你的,到时候咱们令扬也有人帮衬着。”
三太太小胡氏的一番话,让三老爷是被说服了,这三老爷对几个庶出的兄弟也是不亲近,甚至因为小时候和那几位还有过矛盾,所以三太太的话是立竿见影,让三老爷的不满立刻给打压下去了。
四房的四老爷和四太太想来都是个透明人,长辈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心里不舒坦,也不糊表现出来,属于老实人的范围,四太太蔡氏也不会多嘴多舌说什么分家不好,不公平的话。
五房的五太太安氏叹道:“咱们五房的几个小的都还没有婚配,这到时候可如何是好?”
五老爷曾祥顺说道:“分家了也有分家的好处,咱们只要给孩子们找个真心实意的人家,门第到不是什么重要的了,只要孩子们过的好,那就一切都好。”五太太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不分家,也就是镇国公府的名头,能找个相对比较高的人家,只是自己这一房不是长房,到时候还是要分出去的,镇国公府的名头也不能一直用,而大哥和大嫂的人品也是好的哦,只要自己家有困难,肯定会来帮忙的,所以分不分家都是一个样,分家就分家吧,这些年说实话,真是用的公中的钱大部分都是大房赚来的,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所以除了二太太发了牢骚外,其他的几房都在认真考虑后,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而各房媳妇也通知给家里人,让他们到了日子过来见证他们分家,这也是为了公平起见。
镇国公本身就是曾家的族长,找了族里几个辈分高,又德高望重的老人,把分家的事儿一说,有几个也说了,既然父母都还在,分家了干什么?不过听了镇国公的理由,还是没有说别的话了,毕竟这是嫡支的事儿,族长都同意分家,他们还能说什么?
分家的时候,儿媳妇是不能参与的,就是镇国公和几个儿子,长子嫡孙曾令宣,加上各个儿媳妇的娘家兄弟们在一起,镇国公把曾家的产业的单子拿出来,除了这镇国公府和祭田,还有一些按照规定必须留给长房的产业外,其他的几个兄弟加上曾令宣平分。这就是长房嫡长孙的权利,曾家的族规是这样规定的,毕竟曾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