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难从命-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脸上渐渐露出些笑容来,稍稍不经意间低头看落花,却不小心看到树下湿泥上印着一双男人的脚印,不由地大吃一惊。
第138章 私相授受(上)
容华在屋子里见了冯立昌家的。冯立昌家的昨日从孟家回来,只是简单向容华回了话,还没来得及细说,侯爷就回来了,冯立昌家的是个有眼色的,忙退了下去。
本来要今儿一大早她想要再和夫人说,却听说夫人要出去,也就没到夫人屋子里来,没成想最后倒是夫人将她传来。
冯立昌家的一进门,容华看着镜子笑道:“听说你的大媳妇是个会梳头的,改日将她叫来给我梳头吧!”
冯立昌家的顿时惊喜地弯腰道:“是,奴婢回去就嘱咐她要好好伺候。她是个细致的,夫人见了一定会喜欢。”
容华点点头。
冯立昌家的看木槿给容华梳头,便说起昨日的事来,“奴婢去了孟家,孟大太太迎了出来,听说是少夫人送礼物给六姑奶奶,孟大太太愣了一下,倒说六姑奶奶回去侍奉大太太了还没回来,奴婢顺口就问了,也不知道六姑奶奶什么时候才能归家。”说着顿了顿,看容华听得仔细,冯立昌家的接着道,“孟大太太又说,六姑奶奶要回去尽孝道,三日过后便要让车回去接。”
容华这才点点头。
孟家人果然是这般小人,万事利益在先,若是有一天研华对她们有害无益,她们必然会将研华一脚踢开。
“见没见到六姑爷?”
冯立昌家的道:“孟大太太只说秋闱将近六姑爷在闭门读书。奴婢听了也没再说什么,将礼物留下就回来了。”
容华梳好头发又换了衣服,叫冯立昌家的,“我要出去,你就跟着我一起去吧!”
冯立昌家的又是一喜急忙应承了。
少夫人交给她的第一个差事办好了,她的大媳妇就叫进来梳头,要知道梳头的活并不是谁都能做的。
现在少夫人又让她随行,这是有将她一直留在身边的意思。冯立昌家的边想着边与下面的丫鬟一起准备起物件来。
……
瑶华这边受了惊吓,刚要躲开,只听前面不远处传来一个男音道:“二小姐别走,我只是远远看看,断不敢有别的意思。”
好一声的软磨,带着浓浓的鼻音,将自己说的卑贱,祈求着可怜。
瑶华似是被惊吓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正挪不开步子。
那人又道:“我亲手做了个掐丝的簪子就放在小姐前面不远的树上,望小姐能收了。”
瑶华咬咬嘴唇,弱不禁风地咳嗽一声。
那人忙说:“小姐莫要动气,小姐心里难过那都是因为小人的过错,小人也不敢出来见小姐,只求小姐能让小人多看几眼。”边说着边凑过头去看,只见佳人如在花端,高高的神仙髻,身上的衣衫如薄云,被风一吹似是要飞走般,那人心里一痒,待又要说话,瑶华已经叫了湘竹来,湘竹上前扶了瑶华,瑶华急忙转身向前走,慌乱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一块香帕,湘竹想要去寻,瑶华怕湘竹撞见什么人,自己脸上哪有颜面,忙叫住了湘竹,“等一会儿再去找了回来。”
瑶华匆匆往回走,心里却不断地重复那人的话。
在外体面光鲜的世子,在这里一口一个“小人”,温言温语只盼着她多停留一会儿,他的正室妻子新丧未过百日,他却来了这里候着她,瑶华心里不由地有些激荡。
湘竹将瑶华扶到个干净的石凳上让瑶华坐了才去寻那块帕子。
瑶华惊魂未定,任四小姐来了,瑶华也隐忍着不说什么话。任四小姐上前看瑶华的脸色,只见陶二小姐眉宇中有了悔意,知道二小姐是后悔不该和她来这边赏花,于是上前来解劝,“你看这边花开的多好,你怎么不高兴起来。”
瑶华勉强露出些笑意,“却不知这是什么花,以前也没见过的。”
任四小姐道:“也是紫薇,却是珍贵的种,我以前也不得见的。”
瑶华微微一怔却没想到,原来这也不是普通的。
任四小姐接着道:“我原是唬你的,这边哪有什么花树,是最近才植上去的,一棵就要花上大价钱的,谁看了那都是天大的福气。”
瑶华低下头也不说话,似是不明白任四小姐的意思。
任四小姐笑道:“我本来也不是要过来赏花,也是经人软磨硬泡不起,再说又知你心性,”上次在薛府,还是这位陶二小姐心善替她说了好些话,才没有人问起陶八小姐到底是怎么落水的,按佛家的话说,件件都是善缘,这也算是应验了,想到此接着说,“才肯应了,只是带你过来看看花树,总不能让人枉费了许多的心思。”
瑶华脸上又是一红,不想再听下去。
任四小姐道:“好,好,我便不说了。”
瑶华要走,任四小姐笑道:“不看看了?错过花期可是没有了的,待到明日却不知又是如何呢!”说着身边的丫鬟呈上一个锦盒来。
瑶华推了回去如何也不肯收。
任四小姐故意板起脸来,“二小姐这是看不起我们家,不想与我家亲近?”
瑶华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湘竹寻了一圈帕子也没找到,悄悄低走到一棵树下只见树下是有凌乱的脚印,其中一双最是深的,刚要折返,忽听不远处有人道:“可是惊扰到了夫人?”
又有个熟悉的声音,“那倒是没有。”
湘竹不由地朝那声音处看去,稍稍张望浑身的血液似是一下子都被抽走了,半晌才慌慌张张地跑了回去。
瑶华起身要走,湘竹忙上前扶了瑶华,任四小姐也不说别的只跟着瑶华回到之前休息的厢房中。
两个人一进门,就听到研华在与人说话,瑶华掀开帘子一看,竟是容华的陪房冯立昌家的。
看到冯立昌家的,瑶华也是一愣,表情有些僵硬,“冯妈妈怎么来了?”
冯立昌家的笑着道:“少夫人过来上香,我也是听说二小姐、六小姐都在这边,于是过来瞧瞧。”说着看向瑶华身边,却不知道那位穿着紫色荷花纹夏衫,翘着嘴角,有些盛气凌人的小姐是谁。
研华道:“这位是常宁伯任四小姐。”
冯立昌家的上去行了礼。
任四小姐笑笑道:“八小姐可还好?我们也许久都没见了。”说完这话去看冯立昌家的,只见冯立昌家的笑容满面地立在一旁,似是没听见她的话。
任四小姐顿时一愣,看了冯立昌家的一眼,冯立昌家的才忽然明白过来,“您是说我家少夫人?”
这声反问让任四小姐红了脸,倒是她不懂得礼数了。
冯立昌家的道:“若是知道四小姐也来了,说不得我家夫人会多留些时候。”
任四小姐道:“你家夫人已经回去了?”
冯立昌笑着道:“夫人在金殿上完香,添了香火就回去了。”
任四小姐道:“不是说金殿并未开吗?”
冯立昌家的微微惊奇,“这奴婢倒是没听说过,夫人早上才在金殿上了第一柱香的。”
任四小姐笑了笑,又应付着说了几句话,这才离开。
走出厢房,任四小姐沉下脸问旁边的丫头青穹,“怎么没听说薛家有人来上香?”
青穹道:“奴婢也不知道。”
任四小姐道:“快去问问都谁来了,都知道了什么?”
青穹忙下去安排伶俐的丫鬟去问,不一会儿就打听回来,“说是武穆侯夫人。因薛老夫人在这边素有供奉,侯爷夫人来替老夫人上香,寺里的人便请了侯爷夫人过来。”
任四小姐不由地慌张,“我和哥哥给了不少打赏,却怎么还是放了人过来,要是真被她撞见了,那可怎么得了,哥哥是有孝在身的,之前还有过前例……”
青穹也变了脸色,“那小姐怎么办?小姐将来也要嫁去薛家,到时候在她面前岂不是……”
她原本想,陶八小姐不过是一个庶出的身份,就算成了武穆侯夫人在薛府也不会被人多看重,可是今天怎么却替老夫人来上香?寺里还特意没有开金殿,专门留着她来上第一柱香?若是她什么都没看见,那个跟着她的下人如何会那般趾高气昂的?
任四小姐道:“快去叫哥哥问清楚,但愿她什么也没看见。”
……
瑶华在厢房里看冯立昌家的,“八妹妹什么时候回去的?”
冯立昌家的亲切地道:“也是上了香,过来休息了一会儿,刚刚才走的。”
研华道:“刚才二姐出去看花树没遇见八妹妹?”
瑶华摇摇头道:“那边就是一片花树,哪里有什么人呢!”顿了顿又道,“也不知道八妹妹在哪里休息。”却去看冯立昌家的。
冯立昌家的笑笑,也不多说话,“奴婢也是留下来收拾的,少夫人已经走了一会儿,奴婢也该回去了。”
研华道:“我们也要回去了。”
瑶华也笑道,“冯妈妈不如和我们一起回去,先到侯府也是顺路的。”
冯立昌家的笑了,“奴婢也想回去给老太太、大太太请安呢,只是薛府还有不少人在外面,奴婢怎好这样。”
研华道:“也是如此。”
冯立昌家的这才从屋子里告辞出去。
瑶华眼神顿时一颤,忙看了眼湘竹,湘竹会意跟着冯妈妈出去。
第139章 私相授受(中)
瑶华忐忑不安,不一会儿湘竹返转,看到瑶华轻轻地摇摇头。
冯立昌家的是母亲送给容华做陪房的,想来应该是十分可靠,却怎么湘竹追出去,冯妈妈连句话都没有?
研华吩咐丫鬟、婆子收拾好东西,然后一行人坐了小车出去。
趁着研华不注意湘竹在瑶华耳边道:“确实有几个薛家下人跟着,所以不好说话,不过我看冯妈妈的脸色怪怪的。”
湘竹能这样说……看来……瑶华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小车稍一颠簸,瑶华不禁咳嗽了几声,旁边车上的研华也被重重颠了一下,正扬声责骂那赶车的下人。
瑶华听了那些话,研华的声音虽不算高昂,却也有了几分的底气。
研华整个人看起来似乎也没有早晨的时候那样神气低迷,魂不守舍起来,也不知道冯妈妈与她说了些什么?难道是容华从中帮了她一把?还是之前容华已经与研华说好了什么事?
容华有了武穆侯夫人这个身份,不论做什么似乎都容易起来,不论是随意地伸手帮忙还是用了什么做交换……
她们上不到的香,容华却上了,常宁伯府留下的厢房也挡不住侯爷夫人上去歇息,到底还有什么地方能瞒得过她?
容华成亲之后也没有什么大动作,似乎还是那个谨小慎微的庶女,她以为一个庶女嫁去侯府,又遇到武穆侯那样的人,能有什么好结果?却没想到……
这次容华怎么会也到寺里来?
这世上不会有这样巧合的事,顺天府的寺庙不知道有多少,她们姐妹偏都选了同一天来上香。
上香也就罢了,怎么容华最后却能打发冯妈妈过来说话,自己却带着薛家人走了,到底是什么意思?
瑶华想着顿时手脚冰凉。
私相授受,这样的事,陶家不是没有发生过,她以前也不是没见过,不管是什么人有了这样的罪名……
瑶华忙去问湘竹,“我的那块手绢你看到是谁收走了?”
湘竹脸色一紧,摇摇头,“小姐的那块手绢奴婢没有找到,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被……拿走了,奴婢过去的时候,似乎听到了春尧的声音。”
春尧……
……
容华在马车里看了不少新描的花样子。
李妈妈笑着道:“这幅看着好,不繁复却很大气,适合侯爷穿。”
容华笑着点头,“我也觉得这个样子是最好的。”
一路上李妈妈和容华只说了绣样的事,其他别的却也不提。
到了薛府,容华先去见了薛老夫人,说了今天的事,“都是很顺利的,上了三炷香都是极好的。”
李妈妈也在旁边说:“是啊,与上次老夫人亲手上的香一样呢。”
容华只笑道:“若是老夫人去了,说不定会更好呢。”
老夫人也爱听哄人的话,笑弯了眼睛,“听讲经了?”
容华道:“听了,从来没有听过讲经,让人心境也安宁了不少。”说着将手抄的经文拿给老夫人,“这是当时抄的经,特意带回来给老夫人看。”
老夫人伸手接过那经文,看到那整齐的小楷哪有不喜欢的道理,“一会儿得了空我再看一遍。”说了会儿话又让容华去休息。
容华笑着应了,从老夫人屋子里出来回到自己院子里。
小厨房做好了饭食,木槿笑道,“怕夫人不习惯素食,就炖了些汤粥来,还有些点心。”
容华点点头,喝了一碗汤,然后进套间里休息。
觉刚睡了一会儿,就听外面有人道:“少夫人刚睡下,稍稍等上一会儿应该也无碍的。”
容华听出锦秀的声音,就将锦秀叫了进来,“怎么了?”
锦秀道:“是顺天府尹蒋夫人打发人送帖子来了。”
容华想起蒋夫人请她去堂会的事,便将帖子接过来一看,果然是……顺天府的事应该做了大概,明日里去看堂会,虽然不会明着将那案子说出来,但是也表明了态度,只要有薛明睿一层关系在,不会为难陶家。
她只要趁着这个机会,将之前的事想办法弄清楚,再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尽可能地通过这件事得到自己应得的,这才是最关键。
锦秀又道:“冯立昌家的说想要回去看看大太太。”
容华点点头,“让她回去吧!”
锦秀有些担忧,“会不会……”
容华笑笑,“我这里也没什么好说的,她也是个聪明人。”
锦秀应了,下去回了冯立昌家的。
容华又闭了会儿眼睛,锦秀又回到屋子里将容华叫醒,“廖家姨妈来了,夫人让少夫人过去呢。”
容华忙起身。
锦秀叫木槿一起进来伺候,两个丫头都心疼容华,“夫人嫁过来之后比在家里还不得闲了。”
容华笑笑,“也没什么累的,不过是去上个香,刚才躺着也睡了会儿。”
木槿道:“什么时候能歇歇就好了。”
锦秀一边给容华穿鞋,“这才哪到哪,夫人还没有管家呢。”
薛家这样一个大家族,真要管起来只怕会从早忙到晚,刚说着话,春尧进来道:“侯爷让拿了东西回来。”
容华看一眼春尧手里的木盒子,“只送了东西?有没有别的话?”
春尧摇摇头,“倒是没有。”
容华打开盒子一看,是几本《图海策》,这种书她虽然没看过,却知道一套书是要好多本的,薛明睿单让人送回来这几本是什么意思?
容华重新梳了发髻,穿了浅橘色褙子,带了木槿去了薛夫人屋子里。
进了门,容华一眼就看到薛夫人身边的夫人,和薛夫人模样有几分的相似,细长的眉眼,稍圆的脸盘,脸上挂满了笑容,却比薛夫人看着更能让人亲近,那位夫人身边还坐着一位和她年纪相当,梳了妇人髻的奶奶。
容华向前走了两步,那夫人也站起身笑着道:“这位是武穆侯夫人吧?”上前轻巧地行了个礼,没有让容华觉得不好意思,又礼数周全,那位年轻的奶奶也上前行礼,也叫了容华,“武穆侯夫人。”
容华忙回了礼,座上的薛夫人道:“这是我妹妹,你之前没正式见过的,该叫赵姨妈,她身边的是你赵姨妈的女儿,比你年长几岁,应该叫姐姐。”
容华正式行了家礼,叫了声,“赵姨妈,”叫了沈赵氏,“姐姐。”
沈赵氏却不敢受,忙先行礼。
赵姨妈一直看着容华的表情,薛少夫人眉目都舒展开来,接人待物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的隔阂,和她姐姐安国公夫人大不相同,于是更加亲切起来。
几个人说了会儿话,薛夫人问起沈赵氏,“记得你母亲说过,沈家去年又领了朝廷下发的那些试种的种子,现在如何了?”
沈赵氏没说话,赵姨妈接下话茬来笑笑,“也没做出什么来。这不又要到了领种子的日子,朝廷却有了限制,领过三年的,可能暂时便不能领了。”
薛夫人道:“这话我却是没听说过,我们家里似是领过几次,不过都是朝廷有明文的,后来怎么样了我也没有过问。”
赵姨妈本来期盼的眼神立即黯淡下来,看了一眼身边的女儿沈赵氏,沈赵氏目光一缩,微微皱抿起了嘴唇。
赵姨妈这边与薛夫人接着说话,沈赵氏那边握紧了帕子。
薛夫人道:“就算拿了试种的种子,朝廷给的田补也不高吧?”
赵姨妈道:“原本也不是看在田补上,”许多高官、勋贵之家领了种子便是应付朝廷,只用那些种不好东西的薄田、沙田来播种朝廷试种的种子,也不管种子是否能发芽,只是领了田补,这些都是惯例了,“沈家拿了种子一部分确实种在良田上,平日里也是精心伺候田亩的。”
薛夫人点了点头,却又没有旁话。
赵姨妈又看了一眼身边的垂着头的女儿,似是半天才下了决心,又开口道:“这次来,也是有求于夫人的。”
薛夫人笑道:“都是自家姐妹,能帮上忙的自然会帮忙。”
赵姨妈听得懂这话里面的意思,仍旧是说了,“姑爷平日里爱读些书,有些书外面少了好几册,找不到全版,咱们家里的藏书虽然多,却也没有那几册,就想着来问问夫人这边,若是能有,借来看看倒是好了。”
薛夫人似是微微蹙了下眉头,“却不知要什么书?”
赵姨妈道:“我也不懂得。”然后看女儿。
沈赵氏忙抬起头,“《图海策》。”
容华微微一笑,原来是《图海策》。
薛夫人道:“是这种书,明睿那边也不知道有没有。”说着问容华,“明睿的书房不是才整理完?里面可有这样的书?”
赵姨妈忙去看容华。
容华笑笑,“侯爷的书不少,很多都是我不认得的,等侯爷回来我问问,看看能不能找出来。”
虽然听起来也是说的客气话,可是抓住里面的意思——能不能找出来,与薛夫人的话截然不同,并没有推脱的意思,也没有十分的恭谨,似是心里已经有了些计较。
赵姨妈和沈赵氏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赵姨妈道:“那就要劳烦少夫人回来与侯爷说说。”
容华点点头。
赵姨妈和薛夫人在屋子里说话,容华就带了沈赵氏去外面转转。
沈赵氏稍稍有些拘谨,“母亲以前来过几次侯府,我却还是第一次来这边。”
薛夫人嫁到薛家这么多年,娘家人却很少到薛府里来。
容华也道:“不要说你,就算我对府里也不是很熟悉呢。”
沈赵氏听容华的话温和,说的话又不是面子上的,心里又亲近许多。
容华吩咐丫鬟去拿些果子,“我们到前面的亭子里坐坐。”
沈赵氏笑着应了。
两个人坐着说了话,又互知了闺名。
沈赵氏长容华三岁,闺名叫赵温雯。
容华道:“以后我就叫你姐姐。”
赵温雯道:“这怎么好呢。”
容华笑道:“自家的姐妹还不是都这样叫的。”
赵温雯又笑了,两个人说了会儿话,说起今天上府里求书的事来,“夫君爱看些杂书,眼见就要到秋闱考了,公公督查的严,只让在书房里吃睡,夫君正好看了那部《图海策》,中间少了几册,才问我能不能去家里看看,若是能借便借来。”
赵温雯嫁去的沈家是朝中有名的文武双全的名门世家,她公公沈从文是朝廷钦封的武功将军,赵温雯嫁的是沈家的三爷,沈三爷虽然现在没有任何功名,却也有了生员资格,今年秋闱看样子是有把握考中举人。
“公公常说这本《图海策》是极好的,可惜市面上早就没有了全版的,不知道谁家里还有全版的藏书。”
容华点点头,“你说姐夫喜欢看杂书?”
赵温雯点点头,“我也不是很懂,只是水利、农业上的书本,”说到夫君赵温雯笑起来,“他平日里看得大多都是残本。”
容华也笑。
赵温雯顿了顿又问,“姐姐平时都喜欢什么?”
容华道:“只是看看书,写写字。”
赵温雯道:“我平日里没事做,也只是在家里写写字帖。”
容华听得这话便将赵温雯请进书房里,两个人一起写写画画,才知原来志趣相投。
薛夫人留了赵姨妈母女吃饭,赵温雯走的时候和容华说了会儿话才依依不舍地走了,容华让人送了支精巧的簪子给赵温雯做礼物。
送走了赵姨妈母女,容华回到薛夫人屋子里,向薛夫人回了话。
薛夫人道:“回来问问明睿,若是没有,就让人与赵姨妈说一声。”
容华应承了,“侯爷是有这本书的,刚已经让人找了,等晚上回了侯爷,若是能送去……”
薛夫人道:“明睿答应就让人送去吧!”
容华点头应了。
容华回到屋子里,之前给薛明睿的靴子面已经做了初形,容华拿起来准备绣上花样,做了一会儿针线,木槿进屋来道:“高金瑞从庄子上回来了。”
高金瑞全家已经准备好了搬到庄子上去,搬去之前高金瑞特意去庄子上先看看。
容华道:“拉上屏风,让他进来回话。”
木槿叫来两个小丫鬟将屏风拉上了,又让高金瑞进来。
高金瑞跟着木槿进了屋,先向容华请了安,然后看看左右。
容华道:“也没有旁人,该说什么就说吧!”
高金瑞这才肯开口,“也没有别的,只是……”有些话需要斟酌,虽然说话要时时刻刻地小心,不能将好不容易得来的差事丢了,可是有些话也不能不说,“我瞧着只怕是让夫人管的两个庄子上,种好的庄稼都有问题。”
容华虽然知道高金瑞定然有事要禀告,却也没想过会是这种事,心里不由地一惊,定定神才道:“这话怎么说?”
高金瑞道:“这些事我也不敢乱说,我只是想着若是其他事晚些禀告倒没什么,只是这件事却要马上让夫人知道,小的别的不说,虽然不能像咱们家庄上的周大一样,但凡是农物只要看了苗子就能知产量。却也有几分的眼色。”
容华问:“你的意思是等到收获时产量会下降?你指的是哪部分的田地?”
高金瑞道:“是用雇农和租给佃户那些。我们家的自留地农物已经长大了,一眼就能看出来,恐怕过几日庄子上的执事就能来向夫人回话……”
虽然高金瑞回答的隐患,她也能听出来,就是说所有的田地都有了问题。
容华问,“知不知道原因?”
高金瑞道:“应该是种子……我也拿不太准,少夫人若是想要作准了,不如就回去向老太太借了周大出来去看看,再听周大怎么说。”
回去借周大,既不能绕过老太太,又弄得陶府众所周知。
“我既然信了你,就不用找旁人来看,”容华顿了顿,“你先不要慌张,先回去该收拾东西照常收拾,明日就让车送你们去庄子上……”
听得容华这话,高金瑞一时诧异,他还怕说出这些来少夫人会大张旗鼓地让人去庄子上查看,这样他就和少夫人一起到了风头浪尖上,弄好了他就进一步成了少夫人身边得力的,弄不好他就成了罪魁祸首,所以他才会斟酌着要不要说,最后还是决定要赌一赌。
却没想到少夫人听了之后这样镇定,说话仍旧十分的有条理。
“那这件事……”
容华道:“到了庄子上,你再看上一段时间,仔细弄清楚之后再回来与我说,”顿了顿,“你要明白,这件事上并不是我一个人能做主的。”
高金瑞应允下来。
容华又嘱咐高金瑞几句,让锦秀拿了赏银给他,“你们去庄子上,总有些花销。”
高金瑞这才肯接了银子从容华屋子里出去。
高金瑞的走了,锦秀一脸的担忧,“夫人,若是真像高金瑞说的那样,该怎么办?”
若是果真像高金瑞说的那样,那么这一切早在她接过庄子之前就准备好了。
老夫人交给她庄子的时候就说好了,庄子上的用度不再从宫中支出,所以将来不论庄子上出了什么问题,都要由她来承担。
第140章 私相授受(下)
年初所有的庄子拨钱是一样多的,种子也是由府里一起采买来交给雇农、佃户们,账面上的银钱也剩不了多少,按理说庄子里有些自留地,等到第一茬菜下来也能有些收入,再就是庄子上养的牲畜、药材、自酿酒等物,除了拿给府里的,其他的也会陆续添补一些。
上次她还算了一笔账,佃户们顺利上缴租子之前,庄子上下人的开销、给雇农的工钱,很快到七月份就要补充,七月正好是第一岔农物下来的时候。
按高金瑞说的,庄子上的农物产量一定是不如从前,但也不会颗粒无收,这样的话也就太过明显了,会让人猜测到种子上去。
只有做得恰到好处,才会让她落个不善管理的名声。
再说老夫人很看重那些雇农,从来不欠他们的工钱,她做得不好就是坏了薛家的名声,那些佃户还指望着这些土地过活。
她手边的银钱本来就捉襟见肘,庄子上还有那么多花销……农物已经耕种上了,她也没有理由让人将辛苦种好的东西铲了重新种上,就算是有理由,好时间不再来,耕种的时间已经错过了。
雇农的工钱是照给的,佃户的租子要看情况,不能让穷苦人家无法生活。
这些钱都要一笔笔地算。
锦秀道:“不然从夫人陪嫁的庄子上倒些银钱出来?”
容华摇摇头,陪嫁庄子上的人她没一个信任的,若是用了陪嫁庄子上的银钱,大太太那边就会什么都知晓。再怎么样,薛家的事都不该让外面人知道。
锦秀道:“可惜了那些物件,都是十分贵重的,却不能变成银钱来解燃眉之急。”
说到这个,容华顿时眼前一亮。
容华这边正说着话,薛三太太上门来。
薛三太太穿着蟹青色金丝金银花褙子,杏红牡丹花裙,头上带了玉桃碧玺挑心,让丫鬟跟着捧了个红木镶贝的盒子,风风光光地进了院子。
容华让丫鬟打帘,自己也迎出来。看到容华,薛三太太尖瘦的脸上有了笑容,进到屋子里还没来得及说别的,先看了容华在靴子上绣的花样,直夸赞,“真是个细心的,我还没看过在靴子内里也绣上花样的。”
绣在外面是给别人看的,在里面绣上一圈,自己穿的时候都会觉得赏心悦目,侯爷偶尔外面公干,万一脱换靴子也能分出和别人的不同来,外面深暗的颜色,看到里面的花纹时,心里自然会有些不同来。
总之是一暗一名,一冷一暖地衬着,十分的贴合,十分的相称。
三太太仔细抚摸了一下,然后侧头看容华,没想到二侄媳妇心思这样的巧。
凡事不一定都要做在明面上。
容华将三太太请坐下,三太太兴致勃勃地要看容华屋子里的布置,“府里都换了夏纱,你也换了,”说着在容华屋子里走了一圈,看了新上的青纱,“我屋子里得了一匹上好的纱料,正好用来做帘子,我看一会儿让人给你拿来一块用了。”
容华微微笑了,“让三婶惦记着了。”
三太太又看了一眼容华屋子里的摆设,有好几件皇太后的赏赐都摆在了百宝阁上。
三太太目光在百宝阁上往返几次,然后热心肠地拉着容华坐下来,“我是新得了个玩意儿就拿来给你。”说着让丫鬟将红木盒子拿过来打开,三太太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