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难从命-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太太忙道:“还是容华先赶到给十小姐穿了件衣服,要不然恐怕这时候流言蜚语早已经……这事自然是尽量压下来,我已经嘱咐院子里的下人,谁要是敢乱说必会严惩。”

陶正安看了一眼大太太,“这种事如何能瞒得住,”顿了顿又道:“你去跟三房商议商议,等到外面人都知道,就不好收拾了。”

大太太想起十小姐柔柔弱弱,惊魂未定的模样……不禁惋惜。

第54章 遗祸(下)

说到这里大太太刻意提起那伙乱贼来,“昨晚武穆侯爷带人抓了两个乱贼,也不知审出什么来没有?我带人将府里查勘了一遍,别的屋子里都没丢东西,唯有老太太的千禧居,被那伙贼人翻的乱七八糟,拿的都是老太太收起来的珍品,虽说后来被侯爷的人追了回来,可也坏了不少的瓷器和字画。”

陶正安皱起眉头,“怎么就独去了那里?”

大太太道:“我也正觉得蹊跷。”

陶正安忽然问道:“难道是府里的人将这些贼人引进来的?”

大太太不可置否,只道:“我也不敢怠慢,昨晚就将那些守在后门的婆子们都锁了,问了一晚上也没问出什么来。那伙贼人先去的小院子,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咱们也不知道,倒是柳儿跟着四姨娘在那边。我原是想将柳儿叫来问了,可四姨娘那边却又少不了她。”

陶正安挑起眉毛道:“母亲刚才打发人来叫我过去说,玉儿似是有了。昨夜里又受了惊吓,需要多调养几日,现在府里到处乱糟糟的,母亲就留她在那边住上几日。玉儿也说了,昨晚那些贼人想要进她的小院子没进去,就放了一把火,她和柳儿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说着又看了大太太一眼,“你若是还有什么想问的,去老太太那里问就是了。”

果然因为有了身孕,就护起来了。大太太不禁失望,要是大老爷能给她个话,她也就能去老太太那里领人。

看来这柳儿的嘴是撬不开了,“那就只能等官府那边的消息了。”

陶正安道:“侯爷府的人来跟我说,那两个贼人伤的不轻,恐怕让他们开口是难了。”

大太太不禁惊呼,“那可怎么办?”

陶正安皱起眉头,“若是府里真的有人和那伙贼人串通一气。家里的人都管不好,问不出什么来,还指望那些贼人说什么实话不成?”

大太太心里一凛,不知道老太太在陶正安面前又说了她什么,竟然一股脑将责任推给了她,心里虽然怨恨,面上却不表露,低声说:“老爷说的是。”两个人正说着话,陈妈妈带了四个丫鬟过来,丫鬟们手里都捧着东西。

陶正安看了直皱眉头,“这是要做什么?”

大太太不动声色,“这是四姨娘跟我要的东西。”

陶正安果然特意将那些东西通通看了一遍。

大太太静等着陶正安发话,过了半晌,陶正安抬起头看向大太太,“这些东西你都有没有用?”

大太太被问得一愣,“现在倒是用不上。”都是些金的银的,首饰布料。

陶正安道:“那就给她送去吧!”

竟然话都不帮她说上一句,大太太脸上顿时僵了,挥了挥手,陈妈妈就带了丫鬟下去。

男人就是这样,一但触到他的利益,他什么都舍得出去,这么多年她还对他心存妄念。大太太心里发狠地想,四姨娘这孕怀的蹊跷,最后只怕是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到时候看他会如何。

单说这伙贼人的事,无论是谁深究起来都会怀疑到四姨娘身上。

火先从小院烧起来,烧倒了墙,那些贼人才进了院子,四姨娘全须全影地回来,身上虽然少了些首饰,看得出来也没吃什么亏。

那些贼人一进府就摸清千禧居的位置。贼人被捉了之后,四姨娘带着柳儿又躲去老太太那里。

大太太怎么也不信,这些贼人进府跟四姨娘没有任何关系。再说,老太太是什么人?老太太心里就没有疑惑?无非是借着四姨娘对付她罢了。

大太太心里冷哼一声,别看四姨娘现在得意,真的假的总有现行的时候。

陶正安进内室换衣服,大太太忙跟了过去,妥帖地给陶正安穿好长袍,整理衣襟儿,陶正安看着大太太灵活的手指,这些年过去了,这双手像是从来没有变过,“你给我新做的钱袋花样很漂亮。”

大太太笑道:“哪是我做的,是八小姐容华给老爷做的。”

陶正安“嗯”了一声,想到容华在他面前的恭谨不禁皱起眉头,“八小姐……她母亲是个兰质蕙心的,我看容华比起她母亲木讷多了。”

陶正安不喜欢,大太太却要说上两句,“哪里木讷呢!我看八小姐为人稳重,三弟妹、安国公夫人、十小姐都是她救的。”

陶正安略微惊讶,没想到那看着呆板的女儿,还有这份能耐,想来不过是凑巧罢了。

大太太得意洋洋,“这次的事过后,咱们和安国公夫人就又有了一层交情,将来二姐儿的婚事办起来也就更顺利一些。”

陶正安忽然板起脸,“我看那也未必。这次乱党起事和建威将军那桩案子有关,我听到风声,上面欲责怪建威将军的案子办得太急切了。上面刚下了明旨拿办建威将军,当日就有人封了将军府,锁了将军手下几个重要的官吏。虽说是人赃并获,却让许多人惶惶不安……要不我说这差事是难办的,办也难,不办也难,刚开了个头就惹出这么多事来。”

大太太道:“要怪只能怪下面的人,不会怪到侯爷的。”

陶正安皱起眉毛,“你懂得什么。要是武穆侯的父亲安国公,上面自然是不会怪罪的,安国公是保过驾的功臣,所以圣上特赐了他‘安国公’这个爵位称号以示恩宠,这个武穆侯……平日里跟谁走的都不近,圣上对他也没有太多偏爱,到了他继承爵位,圣上得意示下,不用安国侯封号,改封武穆侯,可见这份隆恩已经没有了。”

大太太迟疑道:“我们这一步走错了?”

陶正安叹口气,“毕竟是贵勋,如果真能娶咱们家的女儿,那已经是放低身价。唉,只是那件事……能不能像我们想的那样,谁也不能看到将来。”

两个人说完话,陶正安又叫道:“去将三弟叫过来,我有话问他。”

大太太忙让人去喊,等到陶正川过来,就从屋子里出来让他兄弟说话,自己去处置府里其他事。

……

陈妈妈叫人将那套院收拾出来,让八小姐搬进去,容华带着锦秀、木槿回到屋子里收拾东西。

容华进了屋子,又捧了暖炉,身上暖和了才小心翼翼地进了廖氏屋子,廖氏正靠在洋红引枕上,脸色比昨晚好了很多。容华上前行礼,“三婶婶。”

廖氏是个初嫁的媳妇,对这些称呼还不是很习惯,腼腆地笑了,让丫鬟拿来锦杌让容华坐下,“你们下去吧,我们娘俩好说话。”

丫鬟们都退了下去。

容华坐下来,廖氏不好意思地笑道:“那天晚上多亏了有你,不然那些乱贼还不知道要做出什么事来。”

容华想及那晚的惊心动魄,她也是勉强壮着胆子,后来回到屋子里,想到那人的鲜血溅在她脸上,她连忙叫锦秀端水来洗脸,可是怎么洗都觉得洗不干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感觉,一晚上都睡不着觉,闭上眼睛就能想到那人的死状。

毕竟是第一次看到一个人死在她面前,那种情景一辈子都会铭记在心。

容华出神的模样,廖氏也想起那晚来,关键时刻还是武穆侯解了围,侯爷和容华两个人静静看着对方……当时她不觉得什么,过后想起来,两个人站在一起……廖氏忙收起自己的心思,容华毕竟是庶女,武穆侯这门亲事是说与瑶华的。

容华看廖氏的模样,不像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问她,心里不免急了起来,想了又想终于说出口,“十妹妹一直跟我在一起,昨晚受了惊吓不怎么说话,今天倒是好多了,早上看过三婶婶之后,回去一直惦记着。”

廖氏叹口气,“菁华是个好孩子,本来好好的,路上却遇到这种事,那天晚上要不是你让丫鬟给她换了衣服,府里还不知道会怎么传呢。”

十小姐是个柔弱的,也没有什么心机,以前容华还是五小姐的时候,就跟她一起相处过,平日里话就不多,不善于人情世故,不轻易待人好,可要是好起来就是一心一意的,如今她亲生母亲陶钱氏去世了不说,她又遭遇这样的变化。

昨夜里睡不着,十小姐还向她问五小姐的事,大概是感激她,十小姐很快对她放下心防,与她在一个床上睡,晚上她没有睡着的时候,听到十小姐说,“她是什么样的人,那么早就没有了,我总比她好些。”

容华知道十小姐是在感叹五小姐,十小姐的心结本就在容华这里,容华想开口解劝,有些话却又不能说,不禁心酸。

今天容华让锦秀格外注意府里有没有十小姐的话,没过一会儿,木槿回来道:“老太太身边的人来向她打听,昨晚看到十小姐时,十小姐什么样。”

陶府是什么样的人家,觉得这件事瞒不住外面,一定会以家族利益为重,不会为十小姐设身处地的去着想。

可怜十小姐从来没有走错过一步,却因为这飞来横祸葬送了一生。从此之后人人看她都换了一种眼神,不会有人替她惋惜,更不会有人去追究真相到底如何。

第55章 遗祸(中)

廖氏叹口气,“论理你是未出阁的姑娘,我不该跟你说,我虽然才嫁给你三叔……菁华和裘哥都是极好的孩子,那晚我是拼了命地护着俩孩子的,后来和你三叔、裘哥走散了,我们都是妇孺,遇到那些乱贼是吃了亏,可是也没到那个地步。”

容华知道廖氏说的是什么意思。

十小姐如果真的失了贞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那些乱贼人一开始看中了菁华项上的金圈,抢走了金项圈之后,又看菁华美貌动了歹心,还好后来官府里来了人,我们才将菁华抢了下来,匆忙逃回府里,”说到这里廖氏想起来,“有些话,只是我们娘俩讲。”

容华点点头。

廖氏似有疑虑,可还是道:“那晚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在那里的?”

容华实话实说,“是四姨娘来我院子,告诉我婶婶在那边,我这才一面让婆子去找人来,一面连忙过来探看。”

“四姨娘?你是说府里的四姨娘?”廖氏稍作思量,脸上疑惑更深,她根本就没见过什么四姨娘。难道是四姨娘看到了她所以去跟八小姐求救?可是到了救人的时候,这个四姨娘为何又不见了人影?

廖氏神色不自然。

容华心里有了八成把握,那晚是四姨娘故意将她引过去,如果她没有事先让婆子去找家人来,恐怕被掳走的就不是研华而是她了。

十小姐的事,本来知道的人不多,怎么会在府里传得这么快?廖氏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会有一番计较。

容华刚想到这里,便听到廖氏问自己,“听说那晚六小姐也差点被贼人掳了?”

容华道:“府里都这么说,还好贼人没有得逞,只是虚惊一场。”研华被掳一事,恐怕是巧合,再说研华终究没有被掳出府去,十小姐的事又在府里传起来,众人的注意力就不在研华身上了。

廖氏心里一凛,四姨娘的事还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现在的情形明摆着是大房保着六小姐,要不然两个小姐都出了事,怎么没见府里的人替菁华说句话,她之前还想要靠大房将十小姐的事压下来,这样看来大房是靠不住的,她要早作打算才行。

容华心里却想着另外一件事。十小姐吞吞吐吐地跟她说,多亏后来有个年轻的官兵带人来救,提起那救她的人时,容华注意到十小姐脸上有一种异样的神情。

容华仔细想了想,不知道怎么开口才能提醒廖氏,“十妹妹的事,不过是那些不知道内情的人传坏了,总有人是知道当时情形的。”

廖氏这才想到,是了,她怎么连这件事忘了,当时搭救她们的人是最清楚的,那人还将安国公夫人、她、菁华一起送到陶府门口,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些事,不能向外人说的。那晚菁华的半片衣袖还是被救她的人扯掉的。

那人在混乱中频频赔礼,只可惜廖氏没有精力顾及这些事,也没有问那人姓名。

容华又和廖氏说了些话,听到外面人道:“三老爷回来了。”

陶正川进屋,容华急忙起身行礼,“三叔父。”

陶正川从大哥房里出来,一直忧心忡忡,特别是大哥提起菁华来,看他的目光不善,还说一却要以家族名声为重。陶正川想了一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也思量不出什么万全之策。云英未嫁的小姐,名声受损,大多是嫁不出去的。可怜菁华又是一个乖巧的女儿,他怎么也舍不得,再说,廖氏是真心对菁华好的,他若是当着大哥的面有所表示,回去也无法和娇妻交待,只能先应付了大哥,回来再和廖氏商议。

陶正川正愁着,进屋看到了容华,想起容华救廖氏一事,又见容华果然如廖氏所说,礼貌周全,大方有度,心里也喜欢起这个八侄女来,只是嘴上不善言辞,笑着道:“有空了多来和你三婶坐坐。”

容华笑着应了。

锦秀、木槿已经将东西收拾好,容华便告辞出来。

陶正川果然和廖氏说起菁华的事,看着娇妻脸色不好,陶正川忙道:“我也没说什么,这不是回来跟你商量。”

廖氏冷哼一声,“大哥是什么意思?要将菁华怎么办?送去尼姑庵做尼姑?”

陶正川本来就有些身宽体胖,一着急更是满头大汗,“你别生气,大哥也没这样说。”

廖氏看了夫君一眼,“没这个意思,你会这样跟我赔小心。”

陶正川忙道:“我这不是回来跟你商量,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就说说,再看看能不能成。”说着又给廖氏掖了掖被角。

廖氏母亲去世的早,父亲又是个整日与书为伍的人,对廖氏关怀也少,不然廖氏的婚事也不会一拖再拖。嫁给陶正川之后,陶正川虽然是个没主见的,却会心疼人,单凭这一点廖氏就心满意足,打心眼里要和陶正川将日子过好,不能总像现在一样在大房下面讨生活。

廖氏脸再也板不起来,声音也软了,“还是八侄女提醒了我,那晚匆忙中我也没想起来。”说着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我看他的样子也不像普通的兵丁,似是有个小职位的,你想办法去打听打听,看看那人的情况如何。”

陶正川虽不能一口驳了廖氏,却仍旧为难着说:“你又没有问那人的姓名,昨夜动乱京师驻军出来多少人,单去找一个,那不是大海捞针吗?”

廖氏却不松口,“你别以为我一个妇道人家不知道,京师动乱来得无非是步军统领衙门的人,你若不肯去打听,我就求姐姐帮忙。你不想想这是菁华一辈子的事,若找到那个人,说好了是成就了一段好姻缘,若是找不到那个人,外面不知道要传闲话到几时。”

陶正川道:“你现在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万一那人已经有了家室……”

廖氏顿时瞪起眼睛,“菁华是你的亲生女儿,你为她的婚事周旋那是理所应当的……如果不管不顾就将菁华的事交到大房手里,将来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廖氏说着红了眼睛,不禁想到自己在闺中的处境,不说外面的人,就是族里的姐妹也将她当做笑料,将来菁华名声传出去,廖氏一族的人背地里还不知道怎么奚落她。

陶正川知道廖氏的心思,脊背不禁挺了起来,“好,都依你,我一定想办法去找人。”

廖氏这才心满意足地笑起来,屋子里的丫鬟们端了茶就退下去,廖氏喝了补汤,“大嫂的意思是要将瑶华许给侯爷,可是我倒是想跟姐姐说说……”廖氏看一眼陶正川。

陶正川不明就里。

廖氏道:“我看八侄女就很好,菁华和她也很投缘似的,八侄女为人也和善,将来就算风光了,也不会看不起人。”

陶正川皱起眉头,“这个不能胡说,八侄女虽然好,可毕竟是庶出的,侯府哪里肯答应。再说大哥大嫂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这亲事是给瑶华说的,”陶正川面色铁青,似是很惧怕,“你可不能胡来,到时候大哥要怪罪的。”

廖氏最讨厌看到陶正川这副窝囊的样子,将来大房越来越风光,他们三房就要被压一辈子,这一次从菁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他们这些人都是大房的牺牲品。

廖氏越想越窝心,躺在床上转过身不再理陶正川,她才嫁进陶家的时候,大太太的确对她像姐妹一样。都说日久见人心,她越来越觉得,大太太不过是将她当做一枚棋子,与其给大房奔波,还不如为自己打算打算,可惜菁华出了这种事,她在廖家这些年,也没有和她走得近的族人,现在只有八侄女容华是最合适的人选。

陶正川见廖氏生气了,连忙劝慰,“这个你就别想了,就算你去说,侯府不可能会同意的。”

廖氏听到希望,转过身来,“谁说不可能,将八侄女记在大太太名下就是了。再说侯爷以前还定过亲事。”

陶正川道:“可那都是面子上的事,庶女就是庶女,太过牵强。”

廖氏皱起眉,她和大房不能正面冲突,可总有办法在合适时机推波助澜。

陶正川想不明白廖氏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就算是八侄女嫁过去,那也是大房的人,和二侄女又有什么两样。”

廖氏白了陶正川一眼,“你怎么就不明白。二侄女那是大太太亲生的女儿,和大太太是一条心的,别人谁能插的进去,八侄女就不同,和大太太隔着肚皮,将来不会放心依靠大太太,我们只要好好与她相处,到时候自然不一样。”

陶正川这才明白了廖氏的意思。

廖氏道:“不过,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不知道八侄女有没有这个福气。”

……

容华从院子里出来,正好遇到陈妈妈领着一个人也匆匆忙忙地往前走。

容华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道姑,穿着一身的道装,缩头缩脑东张西望,看到容华立即笑了起来,主动上前打招呼,“这位是……这位是……府上哪位小姐啊?”

陈妈妈上前来道:“这是八小姐。”

容华认得这道姑就是她以前在瑶华院子里遇到过的马道婆。

马道婆听到是八小姐,上上下下看了容华几眼,脸上立即露出异样的表情,热络地从袖子里掏出一串佛珠递给容华,“八小姐面善的很,这串佛珠就送给小姐吧!”

第56章 遗祸(下)

陈妈妈愣住了,笑容也不自然起来,看了眼容华,在一旁并不说话。

倒是木槿忍不住回了马道婆,“我家小姐不缺这个,前几日才送出去一串呢。”木槿这几日打听马道婆的事,对这个装神弄鬼的老尼姑没有好印象,生怕这人将坏心思打到自家小姐身上,如今这马道婆送东西,她自然不愿意让小姐收下。

容华任由木槿去说,自己则站在一旁单看那马道婆的脸色,只见马道婆神气地扬起嘴角,眼珠一转露出半截眼白,唇边笑容讥诮般的加深,甚是不屑。

陈妈妈打破僵局,“小姐这是回院子里收拾东西?”手臂向前一凑,不露痕迹的将马道婆的手推去了一旁。

容华笑笑道:“东西都让丫头们搬过去了,剩下这些贴身的刚让锦秀、木槿收拾好,”说着顿了顿,拉起陈妈妈到边上,“正要去找妈妈和妈妈说一些事,因我那边是个套院,九妹妹、十妹妹挤在一个屋子里,我就想,我这边还闲着一个屋子,不如让十妹妹暂时搬过来和我住。”

陈妈妈笑道:“八小姐就是个心思细的,之前收拾套院的时候,竟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这事小姐要去说与太太知道。”

容华笑笑,“还是要先跟妈妈说才是,这里面的事我也不懂。”

见八小姐这样抬举自己,陈妈妈笑容可掬起来,“府里这两日还要收拾院子,筹备冬至祭祖,偏有许多地方不是被火烧到,就是被那些贼人光顾过,府里要修葺的地方多,人手一时之间也不够用。本来是想将就几日一切等到祭祖之后再安排人手收拾屋子给小姐们住。八小姐这样说是帮我们解决了大事,有些人还不愿意屋子里住进别人呢!”

二房的两位小姐都不想与十小姐住在一起,一是因为院子里的流言蜚语,二是那两位小姐本就是一家的,同吃同行,不知不觉就将别人拒之门外。六小姐研华虽然暂时搬去老太太那里,可老早就放出话来,她那屋子东西太多,住不得别人的。

容华前世就和十小姐合得来,现在也愿意亲近,十小姐更是感激容华的搭救之恩,两个人不自觉就热络了,听说容华要搬去套院,十小姐也生了要一起过去的心思。

马道婆站在旁边偷听容华和陈妈妈说话,然后大大方方地问:“八小姐要搬去哪里住啊?”

陈妈妈嫌弃马道婆没脸没皮,多嘴多舌,可是现在大太太信马道婆,她也不好多说什么,就敷衍道:“没有哪里,园子西边的一个套院。”

马道婆却正经八百地用手指掐算一番,摇头晃脑,“那边可还有空地?”

众人不明白马道婆是什么意思。

马道婆道:“那可是块好地,”又看众人都不说话,便接着道:“我去跟太太说。”

不过是大太太刚听她几句话,她便骄狂起来,自己在大太太身边那么久,都还没有这般,陈妈妈斜眼看了一眼马道婆,脸上笑着,眼睛里却没有笑意,“大太太还等着呢。”

马道婆这才收起手里的佛珠,看着八小姐小声嘟囔,“不过是早晚的事。”

容华心里顿时一沉。

待到陈妈妈领着马道婆走远了,木槿才“呸”了一口,“什么东西,一看就不是好人。小姐不必理她。”

容华苦笑一声,现在已经不能不理她了。

瑶华弄来马道婆恐怕不光是为了淑华那边,马道婆得意洋洋地看着她,就像在看砧板上的鱼肉,如果她没有想错的话,瑶华是想借着马道婆的手,对她……这一关她要怎么才能闯过去。

容华和锦秀、木槿回到屋里,十小姐正指挥丫鬟们收拾屋子里的家具摆设,容华上前道:“辛苦妹妹了。”

菁华顿时红了脸,“我闲着也是没事。只是不知道东西放的都合不合适。”

容华笑道:“合适,比我想的还要好呢。”

两个人坐下来,菁华又问,“见到我母亲了吗?”

容华点点头,“见到了。”

菁华神情似是有些茫然,目光涣散无助,“母亲还好吧!”

菁华上午才去看了三婶,现在怎么会又问三婶?容华知道菁华的心思,她是想知道三叔三婶到底会怎么处理她的事。

容华试探着让菁华宽心,“三婶气色很好,还让我多多照顾妹妹,没事多跟妹妹说说话,三婶说,她将你当作亲生女儿一般看待的。”廖氏的样子不像是要对菁华不管不顾。

菁华这才有了许笑容,“母亲对我是极好的。”她之前还想过,父亲是个软弱的,不会帮她争取什么,如果母亲廖氏再不出面……结果比她想的要好。

锦秀将容华贴身的东西收拾起来,又上前跟容华道:“我去找雅琴借些针线。”

雅琴是大太太屋里的。

容华心里明白,点点头,“去吧!”说完领着菁华进内室整理东西。

菁华拿起容华平时闲来无事看的书,随手一翻,书页中夹着一片薄荷叶子,将那片薄荷叶子捏在手里,抬起头看了容华半天,“八姐姐,我说句话你不要多心,我总觉得你和以前的五姐姐有些相像。”

容华吃了一惊。

菁华道:“你和五姐姐一样,待人是极好的,又喜欢看书,”说着扬起手里的书,“我记得五姐姐也喜欢在书页里夹薄荷叶子。”

薄荷叶子。是她随手放进去的,怕有人会联想起五小姐容华,有几次都想要将叶子拿出来扔掉,可是没舍得,今天却被菁华看了去。

大概也是一种缘分吧,前世没来得及和这位十妹妹亲近,这一世又有了机会。

容华伸手将菁华拉了过来,两个人坐在一起,容华笑着道:“三婶提起那个救了你的人。”

菁华冷不防地被容华这样一说,脸颊立即红了。

容华有深意地笑了,果然被她猜中了。

菁华故意沉下脸来,“你就拿我做消遣。那晚不是也有人救了你?”

武穆侯。容华愣了一下,她心里悄悄期盼菁华那晚遇到的是个能托付终身的良人,可她自己呢?那晚遇到的又是什么?

过了一会儿,屋外面似是有人说话,容华、菁华静静地听过去。

外面人道:“原来是这里。”

容华听出来,是研华的声音。

研华在老太太屋里住的好好的,怎么会忽然到这边来。容华正思量,锦秀已经撩开帘子进到屋里来。

锦秀的脸色不好,眉毛轻皱着,心事重重。

容华抬脸问,“怎么了?”

锦秀不好多说,只道:“那个马道婆到这边来转转,也不知到底是要做什么。”

菁华不知道马道婆到底是什么人,只听外面热闹的紧,便要拉着容华出去看看。

“呦,就是这里啊,真是巧了,八妹妹正好才搬过来住。”研华的声音越来越高。

容华往窗外看看,就算她在屋子里不出来,也不会清静了。心里这样想着,也就随着菁华的脚步,撩开帘子走到屋外。

马道婆站在院子里四处看,指指这边又点点那边,研华扶着四姨娘在一旁看。尤其是研华,看到容华的时候,脸上露出一抹暧昧的笑容,“八妹妹快过来。”

容华站过去,研华热络地道:“八妹妹你这次是住在了宝地。”

马道婆也煞有其事地双手合十,“我早就说八小姐是个有缘人。”

马道婆说了这话,研华的笑容更是遮掩不住,转头继续跟马道婆说话,“听说三圣庵是极灵验的,早就想多捐些香油钱,”说着挽起四姨娘的胳膊,整个人依偎着贴上去,甚是亲昵,眼睛更是瞄着四姨娘的肚子,然后将手里一大块金锭塞进马道婆手里,“一定要多保佑我们。”

马道婆面露喜色,立即念了句佛语。

容华将一切看在眼里。

尤其是研华向她示威似的笑容。

研华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再看四姨娘的样子,穿着红色的蝴蝶穿花褙子,梳着高高的发髻,整个人打扮的明艳动人,从头到尾都是用那双水灵灵的眼睛看着身边的研华,只是研华更关注四姨娘的肚子,没有在意四姨娘看她的神情。

府里都在传四姨娘有了身孕。

她记得府里的姨娘怀孕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地应付,生怕大太太会有什么举动,可是四姨娘,怎么看都像是对什么都不在意,对什么都不惧怕。

小心翼翼了几十年的女子,忽然之间就张扬起来。

马道婆终于从院子里离开,研华与六姨娘没有跟着马道婆一起走。容华正欲和菁华一起进屋去,研华已经凑到她耳边道:“八妹妹知不知道?母亲要选个地方修家庵。”

第57章 对手(上)

修家庵。这三个字让人不得不多想。

家庵,在里面修行的人都是族里的女子,可是陶家哪里有这样的人,既没有这样的人,又要家庵做什么用?

菁华听了这话几乎面无血色,坐在一旁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