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如玉君子-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YY无罪呀!

    “奶奶说的是。”琏二奶奶的那点小心思梅嬷嬷也没有戳破接着说道:“还有就是,我听着府上的一些老人说过,那林家的姑娘和宝二爷的年纪只相差一岁,因此老太太打着亲上加亲的主意了!”

    “亲上加亲……”琏二奶奶的表情有些怪异,有些不屑的说道:“三品大员的嫡长女,配五品小官没有什么出息的嫡次子,也就这老太太能想得出来。”

第三卷仕途之路 第337章 王夫人的决定(防盗,明天大家来看)

防盗暂缺

第三卷仕途之路 第338章 贾母大寿

    贾元春虽然是皇上身边的女官,但是位份并不高。而王夫人的诰命也算不上高;因此,想要作为外命妇进宫见女儿;却是很困难的。

    但是王夫人很有耐心;反正除夕的时候,外命妇都能入宫朝贺,那时候;就能求到恩典,见一见家人,到时候,自然有办法将事情告诉元春。而且作为宫女,在每个月的某一天也能见一面家人,只是这个是轮流着的,不知道轮不轮得到贾元春。

    王夫人在这边筹划着事关元春前途的事情,那边贾母也在筹划着,怎么样将林黛玉接到贾府来住。

    正巧的是,八月初三就是贾母的生日,因此贾母特意的叫来王熙凤,让她提前给林家送去请帖。虽然不是什么整生,但是到了贾母这个年纪,七十五岁的生日还是应该好好的庆贺一番的,加上贾家有芝麻绿豆般的喜事都恨不得满天下宣扬,弄得人尽皆知的习惯,因此贾母的这个生日还是简单不起来。

    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便早同贾赦及贾珍贾琏等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处齐开筵宴,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

    二十八日请皇亲、附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初一日是贾赦的家宴,初二日是贾政,初三日是贾珍、贾珠、贾琏,初四日是贾府中合族长幼大小共凑的家宴。初五日是林之孝等家下管事人等共凑一日。

    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

    一个公公奉皇后凤旨前来,贾府众人对着事情再有准备。因此将早就准备好的香案,让下人抬了出来,贾赦和贾政领着贾琏贾珠,跪接凤旨。

    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环四个,帑银五百两,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伽南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

    余者自亲王、驸马以及大小文武官员之家凡所来往者,莫不有礼,不能胜记。堂屋内设下大桌案,铺了红毡。将凡所有精细之物都摆上,请贾母过目。

    贾母先一二日还高兴过来瞧瞧,后来烦了,也不过目,只说:“叫凤丫头收了,改日闷了再瞧。”

    王熙凤领命。让人一件一件的记录在案。

    至七月二十八日,荣宁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耧鼓乐之音,通衢越巷。

    这天,宁府中处于高位的有有北静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南安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高官诰命。

    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大家厮见。先请入贾府内嘉荫堂,茶毕更衣,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大家谦逊半日,方才入席。上面两席是南,北王妃,下面依叙,便是众公侯高官诰命。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

    邢夫人王夫人带领尤氏、琏二奶奶、王熙凤并族中几个媳妇,两溜雁翅站在贾母身后侍立。林之孝家的带领众媳妇都在竹帘外面侍候上菜上酒,梅喜家的带领几个丫鬟在围屏后侍候呼唤。凡跟来的人,早又有人别处管待去了。

    一时台上参了场,台下一色十二个未留发的小厮侍候。须臾,一小厮捧了戏单至阶下,先递与回事的媳妇。这媳妇接了,才递与林之孝家的,用一小茶盘托上,挨身入帘来递与尤氏的侍妾佩凤。佩凤接了才奉与尤氏。

    尤氏托着走至上席,南安太妃谦让了一回,点了一出吉庆戏文,然后又谦让了一回,北静王妃也点了一出。众人又让了一回,命随便拣好的唱罢了。

    少时,菜已四献,汤始一道,跟来各家的放了赏。大家便更衣复入园来,另献好茶。

    南安太妃因问宝玉,贾母笑道:“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他跪经去了。”

    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

    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

    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三春带来。

    凤姐答应了,来至贾母这边,只见他姊妹们正吃果子看戏,宝玉也才从庙里跪经回来。

    凤姐儿说了话,便笑着领着薛宝钗、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五人来至园中,大家见了,不过请安问好让坐等事。

    众人中也有见过的,还有一两家不曾见过的,都齐声夸赞不绝。

    其中史湘云最熟,就算是史湘云是父母双亡的,但是史家毕竟是一门双侯,论实打实的门第,史家还比贾家高了!因着史湘云也曾经跟着两个婶婶出门做客过的,一些王妃诰命,还是挺熟的。

    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帐。”,对着史湘云说笑完,又一手拉着贾惜春,一手拉着薛宝钗,问几岁了。

    听着两人乖乖巧巧的回答,南安太妃又连声夸赞。

    后又松了她两个,又拉着贾迎春和贾探春的手,也着实细看,极夸一回。又笑道:“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是。”早有人将备用礼物打点出五分来:金玉戒指各五个,腕香珠五串。北静王妃也有五样礼物,余者不必细说。

    南安太妃笑道:“你们姊妹们别笑话,留着赏丫头们罢。”

    五人忙拜谢过。

    南安太妃又对着贾母笑道:“难怪你平常都不爱出门呀,原因是在府上藏了五朵金花呀!要是我守着这样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我也不爱出门,看着这些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我也觉得我顿时老了!。”

    北静王妃笑道:“太妃说笑了,谁不知道太妃以前可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大美人,不然也不会让南安王折腰了!现在就是老,也是老美人一个!”

    南安太妃摆了摆手,笑道:“我那里是什么大美人呀,记得以前今天的老寿星才是京城第一大美人的娘。”说着笑了起来,当年因为贾母的失误,导致了贾敏莫名其妙的有一个京城第一大美人的称呼。

    不过这话南安太妃可以说,北静王妃却不能接嘴,京城好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当年贾母可是为贾敏求过北静世子妃的位置。

    虽然当年的北静世子早就以前去世了,但是他的夫人还在,而且异常不凑巧的这人就是北静王妃的婆婆——北静太妃。若不是因为这里面还有这样的门道,一向喜欢凑热闹的北静太妃,为什么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莫名其妙的病倒了?

    还不是,因为不想来贾家么。

    不过北静王妃不敢顺便搭话,不代表别人不敢搭话,这不,贾母一看南安太妃提起贾敏的事情来,心中暗喜,立马有些湿润了眼角“太妃还说这话干什么,我那可怜的女儿,都已经变成黄土一坡了!”说着还假惺惺的用手绢俟了俟眼角。

    南安太妃瞧着贾母这个样子,也知道自己一时失言了,连忙安慰道:“今个是你大喜的日子,倒是我的不是了,说起这话来。”

    “唉!”贾母叹了一口气“我那可怜的外孙女儿,还不知道她如今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

    南安太妃眨了眨眼“前段时间,我不是听说你孙女进京来了吗?这么她们没有来拜见你?对了我刚刚还还看见,你姑爷的继妻来了,要不请她上来问问?”说着便让一旁自己的丫鬟去请人去了!

    说起来这样不是南安太妃一时头疼脑热,只是有些感同身受,想到自己早逝的女儿和女儿留下的外孙女,觉得今天贾母也碰到这样的事儿,加上她刚刚又说错了话,因此觉得不能袖手旁观。

    南安太妃和南安郡王仅有一女一子。当年的南安郡主不说长相,就是性子,也是极好了,丝毫没有宗室那些郡主们的傲气娇气。

    当年南安太妃将她许配给了一宗室的王爷,谁知不过三年光景,这南安郡主只留下一个一岁的女儿就去了。若是其他人家,南安太妃自会去讨要说法,但是那王爷和自家同为王爵,而且人家还掌握着兵权,这说法当然没得讨。

    当年不得已,如今她却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不过是三品的续弦罢了!难道还敢和自己硬碰?

    贾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自然求之不得。

    只是在上面的北静王妃沉默不语,端着茶杯装作细细的品着,但是被挡住的眼里却闪过一丝不屑……不知道是对贾母,还是对南安太妃……

    PS:

    感谢【隐风之旅者】【东海漫游】童鞋的打赏!

第三卷仕途之路 第339章 倒蚀把米的贾母

    李若溪坐在下面正和几位夫人聊天了,听着南安太妃有请,心里了然,知道大概是怎么一回事,和周围的几位夫人告罪一声,众位夫人也都能理解,便跟着去了!

    “见过南安太妃,北静王妃。”李若溪不紧不慢的行了大礼。可是并没有听到叫起的声音,过了半响,才听到了叫起的声音:“起来吧。”

    一直跪在地上的李若溪冷笑,这是摆明了敲打自己,让自己在京城的贵族圈里不能立足吗?

    “你就是江南河道副总督林大夫的续弦!”南安太妃好似高人一等的说道。不过凭着她的身份也的确可以高人一等,她的夫君是南安郡王,她又是原配,自然可以俯视李若溪这个做续弦的。

    李若溪心里冷笑,这不是废话吗?不是你叫她来的嘛,你还不知道她的身份?这貌似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不过这话可不能这么回答,李若溪恭恭敬敬的说道:“回南安太妃的话,臣妇是江南河道副总督林菖的继妻。”

    南安太妃仔细的打量了李若溪一些,见她也生的不错,双眼也明亮,不像是会虐待继女的人呀!不过这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南安太妃也不敢一下子就下定决论,便开口说道:“我听贾老太太说,你带着继女上京来了,都不来拜见一下贾老太太,可是这事?”

    李若溪点点头,没有否认“是有这事。”这事只要有心人一去查问,就知道,李若溪没有必要再这里撒谎,而且不去贾家,这事林菖的主意,就是要怪,也怪不到她的头上去。因为林菖已经给她找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啪!”南安太妃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怒气冲冲的对着李若溪说道:“你阻止继女和贾老太太祖孙的相见,是何居心呀!难道你不知道你夫君的先太太是贾家的姑太太吗?”

    李若溪用着一种近乎好笑的眼神看着南安太妃“太妃说这话,臣妇可受不起,什么叫做阻止继女和贾老太太多的祖孙相见呀!这话还请贾老太太说明白一些,因着我带着儿女上京城来,是为了给太叔公祝寿来的,住了这么多天了,可从来没有听太叔婆说过接到过贾家的帖子。”

    南安太妃一愣,听着李若溪这么一说。好像还不她的错。不由得看向贾母。

    “太妃,我知道,外孙女有父亲在。如今有继母在,轮不到我这个外祖母出头,可是我实在是不放心啊……自敏儿去后,当年随着敏儿去林家的人全部被打发了,就是奶过敏儿的嬷嬷也被赶了。我不过是想几个嬷嬷去照看着,却引来他林菖的不悦!

    分明是不把贾家当做岳家了!他这样行事,怎么可能善待敏儿留下来的孩子?再说了,我过寿这么重要的日子,这林李氏都不将我那可怜的外孙女带过来,可见……”贾母很聪明的答非所问。末了还来了这么浮想偏偏的一句,让人一下子就将目标转移到了李若溪的身上,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南安太妃听着贾母这么一说。立马就想到自己那个不常见到的外孙女,立马对着李若溪怒瞪道:“林李氏,你还是什么可说的。”

    李若溪看了贾母一眼才说道:“容太妃禀,臣妇觉得贾老太太这话有些不对了!什么叫‘当年随着先太太去林家的人全部被打发了,就是奶过先太太的嬷嬷也被赶了’这明明是夫君当年因着先太太的身子不好。因此想给先太太积点德,开恩放出去的。这事至今都在江南乐道了,说夫君仁厚,和先太太的感情好。这明明就是对下人的恩赐,哪有贾老太太你说的那样,难道贾老太太您觉得这下人做奴才,比做百姓好!

    至于您派去的嬷嬷,不是我说闲话,那几个嬷嬷都老的连人都不认识了,还这么照看大姐儿呀!我家大姐儿好歹也是三品大员的嫡长女,这么能用这样连人都不认识的的嬷嬷了,还是在照看的时候,又什么没有注意到,这不是坑了我家大姐儿吗?众所周知小姐身边的嬷嬷,就是教导小姐平日的一言一行的,这样的嬷嬷,我们这么敢用。”李若溪说的就是那几个嬷嬷以为有贾母站在她们的背后,就不鸟李若溪这个继太太,因此被林菖给赶了出去。

    没有给贾母反驳的机会,李若溪又说道:“贾老太太你发现,夫君怎么会亏待大姐儿了,难道当年甄家老爷没有给您回信吗?我家老爷,可是给大姐儿早就找好了两个从宫里面出来的嬷嬷,保证大姐儿这规矩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至于您说,今天为什么没有带大姐儿过来……”

    李若溪在这里停顿了一下,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贾母,才说道:“这也是赶巧了,明天就是先太太的祭日,今年又正好满三年,因此大姐儿提前半个月就去寺庙里给先太太祈福去了!”说着笑起来,不理会贾母瞬间难看的脸色说道:“贾老太太您也不要生大姐儿的气,先太太毕竟是大姐儿的生母,这样的大事,先向着先太太您也是会理解的对吧!大姐儿也知道您不会怪她的,因此决定给先太太做一场法事了在回来。”

    李若溪可没有睁眼说瞎话,林黛玉的确是准备给贾敏做一场法事。

    说着又想起什么来了,笑道:“对了!还有一件事要告诉贾老太太您了,之前我一直住在太叔公的家里,也不好请贾老太太上门见见大姐儿,至于大姐儿她身上的孝还没有过,也不好出门做客。如今我已经搬出太叔公家里,住到自己家里去了,等着大姐儿除服的那一天,您可一定要来哟!我会提前将帖子送到贾府来的。”

    李若溪特意的将‘帖子’两个字咬得特别的重,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知道的人,也知道这里面定然有猫腻了!

    南安太妃也不是蠢人,一听李若溪的话,就知道她被贾母当枪使了!

    恩,有人说,为什么南安太妃没有怀疑李若溪的话?

    亲,难道你不会看人脸色吗?

    李若溪笑盈盈的一张脸,对比着贾母阴沉的一张脸,这谁更有说服力,还用得着比吗?

    哪怕这些都不算,单一点,就让南安太妃有些受不了!

    贾母口口声声说着疼爱女儿,疼爱外孙女。可是了,骗得了别人,骗不了南安太妃,想想要是一个真正疼爱女儿的人,怎么会连自己女儿的祭日都没有记住了!这在一个真正疼爱女儿的母亲眼中,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借口。

    就这么一下,贾母在南安太妃心里的形象就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连带着,南安太妃对贾家也不喜起来。这却是贾母没有想到的后果。

    北静王妃一直都没有说话,看见贾母阴沉着一张脸,才似笑非笑的看了李若溪一眼。要说这北静王妃也是书香门第人家的姑娘,嫁给素来有贤明的贤王,也算得上夫妻恩爱。北静王妃之所以不出声,不是因为知道林家在清流的名声,而是因为她当年难产的时候,就是李家开的药方救了她和她的儿子一命,不然恐怕她也让贾家姑奶奶的下场了吧!

    不过想着贾家和自己家,好歹是世交,加上今天是贾老太太的生日,这气氛还是不要闹得这么僵硬好了!于是笑道:“听林太太的话,我也少不了现在就厚着脸皮来要一张请帖了!说起来,我也贾家姑太太也有几面之缘。”

    北静王妃这话,让贾母和李若溪脸色都好看了起来。

    李若溪笑道:“能有北静王妃前来观礼,实在是我们大姐儿的福气,北静王妃放心,我定会送上帖子的。”

    说着两人又说了一些其他的话题,果断的将刚刚发生的事情绝口不提,好像刚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贾母因为在李若溪的手上,没有讨到什么好处,还白惹了一身骚。接下来的时间,都是安安分分的。等着吃了一会儿茶,贾母等,又让入席。

    南安太妃便起身告辞,说身上不快“今日若不来,实在使不得,因此恕我竟先要告别了。”实际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只有南安太妃自己清楚。

    贾母等听说,也不便强留,大家又让了一回,送至园门,坐轿而去。

    接着北静王妃略坐一坐也就告辞了。

    余者也有坐席的,也有不坐席的。

    不过显然,李若溪这人就是属于不坐席的,顺便的打了一个借口,李若溪就闪人了。不过她估摸着,贾家人尤其是贾母其实也巴心不得她早点走人了!

    冷哼了一下,贾家以为她李若溪是好欺负的吗?竟然想着利用南安太妃的势,来逼她。不过一想到,贾母被她反将一军的脸色,李若溪的顿时笑了起来。

    不知道贾母对于这次偷鸡不成倒赊一把米,有什么感想。她可看见了,南安太妃的脸色。

    李若溪有些幸灾乐祸的想着。

第三卷仕途之路 第340章

    话说,这贾母大寿,让李若溪狠狠的给了一巴掌,还没等她气消完,就到了乡试的时候了!这次乡试,贾珠可是要准备下场的,因此不管贾母如何的生气,也不敢表现出了,生怕贾珠分了心。因此硬生生的将怒气给憋了回去。

    这次乡试,林家也是有人参加的,只是大部分都是在苏州参加,毕竟在国子监的林家子弟不多。虽然不多,但是林深和林烨却没有闲着。

    他们一个是前科探花现在主掌科举考试的礼部侍郎,一个是前科进士,翰林院的庶吉士。因此有关系的,都一一来林家拜访,希望得到一些指点。其实这种事情,能指点的很少,毕竟这非选择性试题,答应可是开发性的。

    套用,现代高中初中语文卷上,的某一句好说,就是:言之有理即可。

    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问题又来了,什么叫做,言之有理呀,话说这个现代高中初中的作文,不想偏题,还能来一个无限循环紧扣主题,这古代的卷子该怎么写呀!这就要考一个人的应变能力了!

    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但是林家来往的人还是不少,也因此,李若溪决定要搬出去住了,这人来人往的也不太方便!其实这点是次要原因,真正的主管原因是,林菖过几个月就要被调回京城来了!李若溪可以带着两个儿女借住在林家,但是林菖上来了,这在借住就有些不好了!

    林海也是知道这个理的,因此特意的在离林家不远处给李若溪找到了一座宅子,虽然那宅子的占地面积是比林菖这个三品的官员身份小了一点,但是宅子却很精致,李若溪看了图纸之后。果断的决定了下来。

    虽然说要搬,但是这宅子也是要派人先打扫干净了,才搬过去,因此李若溪现在还住在林家。

    等着李若溪的那宅子收拾好,这乡试的结果也出来了!

    果然没有白费,贾母将怒气憋回去的劲,贾珠果然高中了!

    各地乡试录取举人都有定额,京里是每科录取一百五十八人。贾珠在这次秋闱中了第一百三十七名。虽然是倒数,可是贾府上下都兴奋非常,连摆七天大宴庆贺。王夫人更是喜气满腮。走路有风,觉得在贾母、大房面前的腰杆直了些。

    贾家众人是高兴了,但是当事人贾珠却有些不高兴。

    为什么?

    因为贾珠的夫子李守中给贾珠提了一个意见。就是让他三年后再考会试,这让贾珠非常的不高兴。

    贾珠算得上是少年中举,若说心中一点不骄傲,那是骗人的。他虽没狂妄到觉得他春闱的时候就能像秋闱这般一举得中。但是自恃聪明,想着下狠心。在这半年中,头悬梁,锥刺股,刻苦攻读一番。以他的天资,勤奋用功,拼着掉几斤肉。做到三甲稳拿,有可能的话冲进二甲。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他之前早日出仕的打算,而且也让李守中说不出什么来。

    贾珠执意如此。这李守中也没有什么话好说,要是原著中的岳父女婿关系,少不说这李守中还要劝贾珠两句话,但是偏偏这一世不是了,因此李守中张了张嘴。到底没有说出什么来。

    贾珠哪里不知道李守中想着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觉得他学问到底还是有些不扎实。仅仅半年的时间。就算再怎么用功,能够得中的话,也不过是在三甲里面。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称之为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所谓的同进士出身意思是不是进士出身而按进士出身对待。有那刻薄的甚至为此做了一副对子,上联是同进士,下面对的是如夫人。贾珠若是这科勉强得中,位在三甲已经不错了。可是若是这样,他的前途也就被毁了。

    贾珠天份高,年纪轻,有三年的时间沉淀,下一科纵使不能进士及第,位列二甲也比较容易。回头再考个庶吉士,留在翰林院呆三年,将来入内阁,作首辅,李守中觉得这才是他要走的路。

    可是李守中又哪里明白贾珠的心了,他只想快一点做官,走入官场,给王夫人和贾元春支起一片天来,对于他来说,三甲就已经够了!

    不得不说贾珠还是想得太天真了一点,贾琏是太上皇赐的官,后来又有梅老爷帮他活动,至今才一个正六品的官了!

    咱们先不说避讳的事情,贾珠就是考上了同进士,出来,就算是有王家帮他,但是在清流那边,王家的说话权力,还没有李守中大了,要补官位简单,但是要补实缺却很难。而且就是要补,也大多是八九品的小官。

    京城可一直有一句话,那就是:四品以下的官员不是官,在京城这个地方八九品的小官,也就被平民百姓要大那么一点点,根本就不入流。或许还能让王夫人在贾府耀武扬威一下,但是在皇上的眼中,只是一颗尘埃而已。

    或许是贾母和王夫人一天到晚的,说着荣国府怎么怎么样给了贾珠一个错觉,让他觉得自己只要中了三甲同进士了,就比然是皇上眼中的一颗菜了!

    怀着这样的心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贾珠真的是头悬梁锥刺股,一副拼了老命的样子。

    大房的几位主子,都知道贾珠就算是考上了状元,也没有什么前途,一个不能当官的人有什么前途。虽然知道,但是大房的人,都异常默契的没有一个人说过这话。

    准备坑的就是贾珠,不知道他日后等着他高中的时候,这么一盆天大的冷水泼了下来,贾珠能不能承受的住。大房的众人有些坏心思的想着。

    不过大房也没有多少心情看贾珠的倒霉样了,因为琏二奶奶要生了!

    大房上到唯一技能是玩小老婆的贾赦,下到看门的,都不安起来。

    琏二奶奶在今天用过早饭之后,就发作了!为了避免张氏的结局,产婆什么的,都是梅家找好后,通过贾赦的手送过来的,身份什么的绝对干干净净。

    等着琏二奶奶进入产房后,贾赦小老婆也不玩了,一个劲的在书房里,来来回回的走着,晃得下人头晕。贾琏在衙门里接到消息后,也连忙请假赶了回来。

    但是比较幸运的是,琏二奶奶,并没有遇到什么坑爹的难产保大保小的问题,折腾了几个小时候,非常顺利的产下来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

    贾赦立马做主了,这孩子叫‘贾兰’,因为荣国府中,流传着一句‘兰桂齐芳’的话。

    话说贾赦取了这名字后,贾母的脸色有些不太好,因为她也知道兰桂齐芳的话,恰好这孩子又是草字辈,取这名字,就是贾母在心里再怎么隔阂,也不敢说什么,表面上还乐呵呵,将贺喜的礼物,加厚了两成。

    只不过在路过王熙凤的时候,贾母意味深长的看了王熙凤一眼,将王熙凤吓了一跳。

    王熙凤也有自己的苦衷好不好,她嫁进来的时候,贾珠虽然和她夫妻恩爱,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住在国子监的,尤其是最近的大半年,更是没有回贾府几次,她就是想怀也得贾珠愿意耕种才是呀!

    王熙凤有些幽怨。

    可是,更让王熙凤幽怨的事情来了,在来年的会试中,贾珠竟然落榜了!

    贾珠虽然面上谦和,但是骨子里却是个心高气傲的。生在国公府,作为父母的嫡长子,家里疼宠,外面捧着,天分高,年纪轻轻就进了学,娇妻美妾,堪称一生顺遂。但越是这样,越接受不了打击。对于落榜,贾珠其实并没有心里准备。

    在他看来,李守中说他的学问中与不中在五五之间,那么只要他努力半年,自然就能够得中。为了得中的把握更大些,贾珠足不出户,闭门刻苦攻读了半年,最终却名落孙山。这让一心想着高中,从而实现众多计划的贾珠情何以堪?他哪里还能再等三年?所以落榜的消息传来,心情激荡下贾珠竟然吐了血。

    “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

    偏贾珠把吐出的那口心头热血咽了回去,所以根本没有人察觉到贾珠的不妥。虽然过后贾珠的脸色不好看,但是大家都已经以为是贾珠因为落榜而神色不对,从而被他瞒了过去。本来会试这事就此平息,贾珠好好将养一番也就无事了。

    贾珠,一般说来,算个健康正常的孩子,以官宦之家的孩子论,身体还算可以,不健壮,可也没有什么疾病。但是连着窝在屋里用了半年的功,而后又一连九天在贡院里参加会试,虽然滋补养身的补品没少吃,但是身子也弱了下来。到了后来,吐了血,伤到了元气,耗损身体,透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