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系列的行动,眼花缭乱,无疑是整个战役中最畅快最过瘾的部分,通讯司的军情一天一变,每天都是大量的好消息接踵而来,让后军每天围在通讯司等着接收消息的所有人都欣喜若狂。
但是这等的盛况,也只有是事先做好了各种准备,全歼了曹操大军,招降了大量的降兵降将,拥有了各种便利之后才可能施行,和李哲在战前战中的各种算计隐忍是分不开的。为君之道,走一步看十步,算尽天下英雄,洞察世间诸般大事!处处抢占先机,才有可能将天下大局掌在手中。
总之,到了此时,李哲才基本算是得到了击败曹操之后最大的一块肥肉,尝到了这场艰苦卓绝的大战之后最丰美的一块果实。
但是此时,曹李大战的结果对天下大势的影响,其所显露出来的,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又到了半个月之后,曹操大败,全军成擒,甚至连许都都被李哲占据的消息才开始四处慢慢传开,一时间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曹仁部在南阳和豫州之间逡巡来去,和苏武率领的南阳军几经大战,始终不得寸进,而自家的后路却又被李哲夺取,郁闷无比,到最后终于得到了曹操许都尽数归于李哲的消息之后,不得不无奈的投降,编制就地归于苏武之下。
夏侯惇和吕虔两人则是在后路被断之后,先是迅速回军,和严阵以待的黄忠部一战之后,立刻撤退,转而南下投奔淮南去了。
而到了此时,李哲事先布下的最大的一个后手,终于姗姗来迟浮出水面,冀州和并州交界处的太行山上,黑山贼黄巾军余部张燕打起天师道的旗号,扶老携幼,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渡过黄河,涌入司州。
张燕受了孙乾送去的李哲的册封,称号三等振威中郎将,拥百万黑山黄巾长途跋涉进入司州之后,和洛阳令卫觊,洛阳都尉朱灵,接连交战,一路追着二人直到长安,封住了潼关关口之后,才退回洛阳。
天下间,群雄震动!RV!!!
第一百三十一章 嬗变的局
嬗变的三国卷 第一百三十一章 嬗变的局
“什么,李哲竟然大败曹孟德,将曹孟德一举成擒?连许都也给占了?”病榻上的袁绍得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这玩笑可是开的太大了!紧接着一股邪火窜上胸来,若不是浑身无力,他都想直接蹦起来,一剑将这个传递消息的人给砍了!竖子!胆敢如此愚弄与我!
可是接下来,形势渐变,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这个消息的确凿无疑。许都被攻陷,豫州兖州各地换防,司州黑山黄巾的浩大声势的南下举动,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原先所说的那个天方夜谭般的笑话竟然是无比的真实。
而最后,边界处传来消息,黄河边上一直和自家对峙的曹军重将也一一换了门头,徐晃、乐进、于禁、刘延都纷纷改旗易帜,变成了李哲军的部属,这种种情况终于令袁绍终于放下了幻想,开始认真思考应变。
“这!这!这李哲李显德,大胆如斯,竟然敢窃据许都?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袁绍突经这般大变,一时间脑袋都有些不够用了,一时间冥思苦想,但就这般想着想着,竟然突然想出来一些招数来。
“形势竟然如此,身在许都的各位名士的消息还有吗?杨氏,荀氏,陈氏,士孙氏,快快快!各位先生,快快行于朝廷的各位重臣,就说我袁本初久慕众位先生的大名,迫切希望和众位先生一叙,务必要争取各位重臣名士归来。吾盼众位名士。如久旱盼甘霖也!”哈哈哈哈!如此袁绍在心里想着,曹操既去,李哲不过是一贼头,能有多少名望,若是我袁本初登高一呼,岂不是就成百川汇海之势!
“晚了!明公!李哲已经派手下大将收复了许都,他自己也恐怕马上就要进驻。那些重臣名士,在李哲大军的逼迫下,自己也要明哲保身。恐怕难以响应主公的号召!”审配在旁边,梗着脖子毫不留情的打断了袁绍的梦想。事情哪有如此简单,这袁本初缠绵病榻久了。真的脑袋已经给糊涂了。
“哦?李哲竟敢如此么?他区区一个贼头,竟然敢挟持朝廷重臣?”
审配叹了一口气,说道:“主公!到了此时,你还要对这些乱臣贼子给予什么希望么?曹操是乱臣贼子,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如今这人世间,兵强马壮者为大,我等往日无比重视的,名望声誉什么的,如今已经是被世人弃若敝履了。”
“什么?”袁绍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当即是如丧考妣,惨痛无比的大声痛哭:“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率兽食人啊!这就是夫子所说的亡天下,亡天下啊!”
他在这里痛苦。岂料身边的人却是早已经不以为意,习以为常,如今的袁本初早已经丧失了斗志,终日里缠绵病榻,只会在这里空放嘴炮了。
其实要说这大汉朝廷的礼教秩序崩乱,又岂止是自今日始。当年第一个起兵破坏了这秩序的,岂不正是眼前的袁绍袁本初?不经朝廷诏令,私自矫诏行事。纠结各路诸侯攻伐洛阳,以下克上,大肆封官许愿,到最后在冀州几乎是明打明的自立朝廷,这天下秩序的败坏,归根结底的根子可都是在眼前这个自家的主公身上啊!这袁氏的两个败家子儿,一个比一个昏聩!汉室之亡,实亡于袁氏也!
而这个时候,却又在这里指着别人痛骂,浑然想不起自家是始作俑者。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士族!士族!终究不外乎就是些这等败家的玩意儿!
……
长安!如今已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曹操往日的手下重臣钟繇坐镇此地,身边聚集了一众关西精英子弟,杨阜,苏则,杜畿,张既,韦端韦康父子,在一起商议大事。
“韩马二贼,果然是又叛了,这些羌贼,都是些养不熟的狼,只会败坏我等关西士族的门风,如何能够依仗?”
杨阜在旁边惭愧不已,当日联络韩遂马腾,正是他一力主持,如今又逢这等事,只能是不断告罪讨饶。
钟繇却是大度的解劝道:
“义山不必惶恐,如今之形势,当然是怨不得你,那韩马二贼,从几十年前起就是积年惯贼,降而复叛,叛而复降,都是些无信无义之徒,轻信不得。如今看丞相大败,率兵复叛,图谋长安,却是意料之中事,绝非你的过错!”
杨阜大为感激,又连连告罪不提。
钟繇随即说道:“如今之事!其实却不在于韩马,而在于我关中士族的日后之事。如今朝廷沦陷,李哲势大,但此贼虽然凶悍,中原广大,恐急切间也顾不得我关中。眼前之危机只有韩马二人而已,还算不得真正地危难!只是日后,我等何去何从,却是要从长计议了。”钟繇也是忧心忡忡,他虽然是颍川士族,但自从奉曹操命,入关中持都督关中印信以来,已和关中士族融为一体,共同进退,此时所说,正是众人心中要紧的心思。
韩遂马腾,不过是昔日凉州豪族,众世家高门门前呵斥来去的奴仆而已,众人自是不放在心上,但此时朝廷沦陷,便观周围各地诸侯,还有何处可以投靠?
刘表,垂垂老矣,张鲁,也不过是一个神棍,袁绍太远,又是关东世家的门阀领袖,靠不上!益州刘璋?众人又心有不甘!一个自己家的家仆都管不住的君主,如何能让人心服?
难道,未来就只有投靠李哲的这一条路么?
关中士族,从百年前起,就已经被朝廷伤透了心,西北羌乱,固然是当地豪族互相勾结,有本地士人参与其中,但是关中士族,都是大汉子民,哪有不向着自己朝廷的道理儿?不管西北如何变乱,但是关中士族的根,可都是深深的扎根在这广袤无垠的大汉疆土之上的啊!没有大汉,何来士族!没有关中,何来大汉!
关西人和关东人在朝廷中终日争吵,屡屡被关东人所欺,近数十年在朝廷中更是屡受排挤,朝廷中的关东人没有切身之痛,对羌乱烦不胜烦,竟然喊出了关闭潼关,尽弃关外之地的口号,这!这简直是不可容忍!关中士族和朝廷的离心,早就已经开始了。否则,也不会有董卓借诏入洛阳妄图重整朝廷的野望,只可惜,这场关西和关东两地士族的最后的一场努力争斗,最终还是败亡了。
如今,天下纷乱,群雄逐鹿,没有了大汉朝廷!难道让关中士族组织起自己家的一群关中名将,图谋自立?
众人议论纷纷,一时间难以抉择!
……
河北长安的情势,其实都不是急迫。荆州,如今才是最惶恐不安的。曹李大战,彻底揭开了李哲军表面上的那一层面纱,本来以为是一个能够拴在家门口拦路的恶狗,谁知道竟然是一只择人而噬的猛虎。而且最恐怖的是,这只已经张开血盘大口的猛虎离自家是如此之近,只需一转头,就能将爪牙伸到自己的脸上来,近在咫尺!
于是,本来繁华安定的荆州在接到了一系列的消息之后,立刻就变了模样,一时间人心惶惶,近些日,刘表本就一直缠绵病榻,眼看就不行了,膝下的大公子刘琦又不是什么守成之主,这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众人不得不行动起来,考虑替自己找一条后路。
荆州的蒯氏二英门前开始门庭若市,众人都知道这蒯氏和李哲素来关系良好,就是昔日有些变故,那也是因为蔡瑁恶行假传刘使君手令之故,怪不到蒯氏身上。如今李哲打败了曹操,进驻许都,眼看着就要取代曹操成为雄霸中原的庞然大物,那是何等的威势!这一切充分说明了,当日蒯氏兄弟二人的眼光之卓绝长远,不说能不能借助二人搭上李哲的关系,便只是走走这里的门路,那总是不会错的。
而本来炙手可热的蔡氏如今却愈见冷落,明眼人都知道,这家的家主已经惹了天大的灾祸,便是李哲不与他计较,未来等到李哲定鼎中原之后,愈渐强大,那等着暗中等着对蔡氏落井下石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只需一个眼色上来,便不知有多少人要冲上来将整个蔡氏给分食吞吃了。
这等灭族的大事,谁敢再凑上前去,嫌活的不耐烦了么?这世间,改朝换代的大势,本就是如此的冷酷和不可阻挡!
……
青州、徐州等地,暗流涌动。
臧霸、昌豨、陈登,各有各的心思,此时臧霸受曹操命,镇守泰山,表面上最是恭顺。
而昌豨早在去年就已经谋反,占据北海、东莱二郡,自称敬天定海大将军,张辽夏侯渊二将征而不克,过海路和辽东大豪公孙度眉来眼去。
至于陈登,依旧是镇守徐州,力拒江东,自顾自看守自己个儿的家园。
如今曹操倒下,李哲崛起,已经是又到了站队的时候,这几个地方枭雄,都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赏
嬗变的三国卷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赏
李哲在天机卫和麒麟卫的护翼之下亲临许都。/
身后沿着汝水,庞大的人员物资军队,缓缓一路开了过来,这些人一部分将跟着李哲直奔许都,而另一部分则是到了襄城就要停下,就地编制,开始雄心勃勃的襄城工业区计划。
而许都,等着李哲的事情还不知道有多少,一场大战,捞取果实,计算收获,论功行赏的部分才是最后的戏码,关系到政权的人心稳定,可容不得一点马虎。
而许都内外,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正怀着各种心思,等着看李哲的笑话。武力夺取中原,就能制霸天下了吗?治理天下,可不是泥腿子们说说事儿就成的游戏,暗地里不知道多少人,正对李哲心存着藐视和怨恨呢!
三日后,李哲的整编名单的第一部分出来,立时天下大哗。
华歆,贾诩,袁泱这样曾经的朝廷重臣大名列于其中,曹仁、张辽、徐晃、于禁等曹军大将的大名竟赫然也在其上,这些人,深孚众望,竟然都降了么?
而李哲论功行赏的名单中,泄露出来的政治制度的一角,才更是让人大惊失色,和以往的大汉朝廷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很多官职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徐庶徐元直,任兵部大夫,枢密院理事,加内阁行走,封三等男爵。
华歆华子鱼,任礼部尚,内阁行走。
苏散(苏三改名),任工部尚。加内阁行走,封三等男爵。
贾诩贾文和,任太尉,掌枢密院。加内阁行走。
孙乾,任礼部大夫,勋爵。
糜竺,任户部大夫。勋爵。
韩仲,任户部大夫,勋爵。
华佗。任礼部大夫,加内阁行走,三等男爵。
廖化。任工部大夫,兼枢密院理事,勋爵。
袁泱,任豫州刺史。
赵云,加三等威远中郎将衔,二等男爵,改原汝南军为威远军,迁威远军指挥,扩军一万,镇守豫州兖州黄河边境。辖下徐晃、乐进、于禁、刘延,皆为二等校尉军衔,各给一营民兵编制,任军司马。
黄忠,加三等镇海中郎将衔。三等男爵,改原南阳军一部为镇海军,迁镇海军指挥,扩军一万,镇守青州徐州。
苏武,加三等镇南中郎将衔。三等男爵,改原南阳军一部为镇南军,迁镇南军指挥,扩军一万,镇守南阳,辖下曹仁,为一等校尉军衔,为镇南军左营军司马兼镇南军参军。
魏延,加三等抚远中郎将衔,二等男爵,改原南阳军一部为抚远军,迁抚远军指挥,扩军一万,暂时归于襄城。
陈到,加三等麒麟中郎将衔,三等男爵,迁麒麟卫指挥,麒麟卫扩军一万,镇守许都。
张燕,加三等振威中郎将衔,勋爵,迁振威军指挥,振威军实编四个营,总兵力两万,镇守司州。辖下,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李大眼、雷公等等,皆有封赏。
苏咎(苏九改名),勋爵,宗教裁判所理事长,首席执行官,辖下葛玄,黄叙,原真,皆任裁判所理事,其中原真,兼任天机卫指挥,天机卫也扩军一万,镇守许都。
……
从朝廷邸报上泄露出来的冰山一角看来,整个李哲朝廷的政治制度,完全是和从秦汉以来的政治制度不符,让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除了李哲军内部的人,知道这些官职是从原来的工业司、后勤司、卫生司等机构扩大编制和范围转过来的以外,其他的人,就只有从朝廷邸报的说明中了解这些部门的管辖范围了。
这!这是明打明的要改朝换代了啊!而且这改动的幅度,竟然是如此之大!尚台、中令、三公等这样的天下耳熟能详的官职制度,就要改变了么?
这个消息,震惊天下,此时的人们,虽然历经数十年的群雄割据,但是却从心底里还没有从有汉以来数百年一脉传承的文化中回过味来,很多人其实,还根本没有做好改朝换代的心理准备。李哲此举,彻底打破了人的心理底线。一时间,民间风波渐起。
但李哲,却好似生怕众人不理解他的倒行逆施一样,一**的新命令层出不穷,砸的人眼花缭乱,就是很多人心存反驳之心,一时间也有点摸不着要害了。
科举制改革:李哲明令天下,召集天下各地士子入京,于十月份参加许都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经考试选拔官吏,由礼部和吏部联合主持,考试科目分为四个:明算,明法,明经,明道。
其中,明算主要是算术、几何等数学题目,明法,则主要是秦汉法家各代的具体刑法审判的题目,明经,则是诸子百家流传下来的经术,主要是儒门经典和历史典籍。明道,则是和天师道的学术有关,主要是常识性的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这个自然是专门为李哲原治下的工匠和方士们敞开的仕途之门了。
这考试中,每一种,邸报中都给出了样卷,每一个考试样卷的最后都有一个策论题目,是结合本科目的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当前的朝局做出的命题论文,就是希望能从中考出些真才实干型的人才。
如果说之前的制度改革,是触犯了众人心中的逆鳞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科举考试制度改革,就叫人难舍难分了。这种科举考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自然是为天下寒门士子打开了一道通天坦途!
有汉一朝,朝廷制度上最大的弊病,就是官吏选拔上操于人手,给了某些人制度**的机会。汉朝的官吏选拔制度,所谓的察举制,以推荐为主,以考试为辅,大大方便了官吏选拔上的**,所谓的世家高门,就是因为垄断了官吏选拔的权利,从而暗中把持朝政,和皇权对抗的。具体的例子比如汝南袁氏,垄断朝局数十年,门生故旧遍布天下,才给了他莫大的野心,敢于暗中图谋改朝换代的主意。
而这科举制改革一出,如果执行顺利不出意外的话,几百年大汉朝历史上,世家大族把持朝政,阻塞了寒门士子上进仕途的情况,藉此就有望彻底改变。这岂不是让普天下的士子们喜出若狂。
这一条改革政令一出,立时引起了无数寒门士子的欢迎。要说对这条政策心存怨恨的,也就只是那些没有什么本事,终日里只会高谈阔论的世家高门了,李哲这一条才是真正断了他们的根。就是那些高门士族里面的真正有才之士,其实也并不介意来凭借这种考试一样的方式和天下同道论道一番。总体来说,持欢迎态度的人还是更多,毕竟从基数上来讲,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底层下面的人更多,而维持既有利益的人总是属于一小撮的。
只是明明是这么好的政策,为什么这李哲偏偏要打着谋朝篡逆的恶名呢,还偏偏要搞什么天师道,这不是让广大的寒门士子对其爱恨难分么?
但这还只是开始,李哲给予世人的震惊还远远没有结束,一切还只是刚刚初露端倪而已。(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V
第一百三十三章 制度
嬗变的三国卷 第一百三十三章 制度
接下来一道命令,李哲再次下给了天下的士子,召集天下的有才之士,携带自己的论著和平日里的心得,赴许都参加天下论道大会,在这个大会中辩经驳难,若是最后能够得到大家公认的上佳文字,就会有朝廷出力,予以印刷刊行出,遗留后世。/
尤其是,借着这个论道大会,李哲号召天下的士子齐心协力,共同编辑一部即将刊行天下的字典,这部字典,将成为天下所有读人读识字明义的基准,帮助天下人辩字明音致意。
同时,标点符号系统,也被李哲借着邸报传播出来。理由是句读的本领虽然艰深巧妙,但是容易造成误读,会让天下人对朝廷政策出现误解,不利于朝廷政令的施行,从今之后,所有朝廷公文来往,都将以标准的标点符号体系为标准,没有经过标注的文字,禁止进入公文系统刊发。
而顺便的,横版写方式,则是悄无声息,没有任何说明的就开始直接推行,一夜之间,进入李哲辖下的公文体系。
当然,这是和李哲手下已经开始用羽毛管制作水笔,用松墨、煤烟、松胶来制作原始的墨水,批量化的开始了文具产业是分不开的。就连纸张,如今,李哲治下也拥有了工业化生产能力。
这些产业的齐备说明,李哲辖下的文教事业,已经拥有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论道大会、出版籍和即将制作字典这些政令。/又是在士人中引起了一阵热潮,这世上凡是人才,就没有不渴望功成名就的。
立功!立德!立言!前者太过便宜,中者太过艰难,而只有后者,才是真正最吸引有着大抱负大志向的人杰的!想想!若干年后,自己的诗歌能够被后人传唱。自己的观点能被人认可,甚至论著能够流传后世,和众位夫子先贤的巨著摆在一起被人观看揣摩。这是何等的荣耀,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能够流传给这个世界和后人的,还有比这个更实在更持久的东西吗?
而另一方面,字典字典,顾名思义,就是将流传千古的典籍,从今之后,所有的人认字的规范则将出于己手,这是何等的千秋盛事!何等的万世楷模!
几乎是瞬间,每一个看到这个消息的人就被这个念头给吸引了,胸中一腔腔的热血止不住的向外膨胀。这一刻,就是刀斧加于颈上,也止不住天下士子齐奔许都追求功名利禄的的雄心了!
名利名利,对华夏人而言,名这个字总是要至于利这个字之前的。
下了几道吸引人心的政令之后。接下来,李哲就开始忙于建设完善自己的小朝廷的制度了。
李哲即将施行的这套朝廷制度,是在现代时空经由许多政治历史达人的研究之后,杂烩总结出的一套制度。
时空帝国组织和李哲的那个网站毕竟不是吃干饭的,这一段时间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其中贡献出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在其中雄辩滔滔,纵横捭阖。只是在网络上大家自顾自的舒爽,却不知道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是被李哲窃取了众人的思想成果,应用到三国时空里来了。当然,如今在三国时空,却是不可能有人追过来要版权费了。
这套制度,主体是明朝的六部内阁制度,辅以**于其外的枢密院、大理寺和御史台等机构。六部内阁管政,枢密院管军,大理寺即最高法院,御史台职责监察。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相对于汉朝此时的政治制度而言,政治分工相对明确得多,在目前这个社会分工分化还不算明晰的社会而言,基本算是够用了。
而李哲,关键看重这套制度的则是明朝内阁制度著名的值守能力。明朝几位皇帝,都有着和内阁文官置气的传统,动不动的就甩挑子不干,比如我们著名的正德皇帝,嘉靖皇帝甚至是万历皇帝等等,都曾上演过这样的戏码。但是明朝的皇帝,这般的置天下于不顾,却出奇的没有造成天下大乱,内阁制度经受住了这种频繁的考验。皇帝不上朝,照样政通人和,屁事儿没有,这就是这种制度的优秀之处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朝内阁的廷议制度,已经是现代迷n zhǔ集中制的先驱了,从某种程度上,不见得比现代的政治制度来的差。
三国时空,毕竟只是李哲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驿站,可以预想以后,李哲是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个时空,天天处理国家大事。因此,从现在长远考虑,建立这种能够在李哲不在的时候平稳掌控国家政局的制度,才是李哲考虑政治制度的第一选择。内阁无疑是目前的这个社会状况下,最适合的方式了。
只是,考虑到明朝内阁文官制度的**趋势,李哲也要动用其他力量制衡,宗教裁判所和枢密院、大理寺、御史台等势力,还有未来将要慢慢形成的勋贵势力体系,就是李哲用来制衡文官势力的一道道枷锁了。
军政法检分离,勋贵制衡,宗教超然物外掌控部分舆论,这就为文官值守内阁培养了足够强大的制衡势力,使得其不至于一家独大,这样的话,文官势力想一手遮天,形成象明末那样的制度性**的难度就大大加大了,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政权,要想长期保持下去,制衡才是王道。
而这一套复杂的政权宗教军权分离制衡的政治制度,其关键的核心却又全部寄于李哲一身,作为开创者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李哲对文官系统和军队有天然的威慑力。而作为天道的人间代表,李哲的宗教身份,又是超然人上的,拥有绝对的宗教舆论权威。
所以凭着这一套系统自然发展下去,唯一超然于其上的李哲就将成为这一套系统无与伦比的中心,独一无二的dú cái者,而当李哲离开时,这一套系统又立刻成为互相制衡的复杂政治体系,绝不会一家独大。这样的设置,和美国的联邦总统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兼顾了dú cái和迷n zhǔ在某一特殊时期的利弊,可以说也是让李哲煞费苦心了。
但目前,这个体系还只是一颗幼苗,还需要李哲的尽心哺育成长。
如今,李哲全歼数十万曹军,协雷霆万钧之势,入主许都,这鼎故革新改天换地的动作正当其时。便是明知道有许多人不服,又怕的谁来,大地踏在脚下,皇权掌在手中,麾下无数豪杰猛士,都欲择人而噬,环顾九州,看哪个敢再多言!(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V
第一百三十四章 李东
嬗变的三国卷 第一百三十四章 李东
进入许都,稍微调整一下,李哲就不得不回到现代时空,这一段时间,一直未曾好好的在现代时空好好处理一下事情,就是偶尔回来,也是忙于来回运输整理货物,整个人,就像从现代社会失踪了一样,这个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陈倩已经对李哲的长时间无法联系颇有微词,只是认识李哲以来,这样又不是一次两次,她也不敢太过多说,只是言语上的试探打听就是忍不住,李哲别的也不用,脸色一板,立刻就把她吓的退避三舍,再也不敢多问。
现代时空,早已经是积累了大量的事情。
廖云凯负责追查李哲上次的事情,将李东那边几个泄露李哲身份的人一一抓回,擅自处理,无疑是犯了行业的大忌,李东就是再无动于衷,也不得不做出些应有的姿态来。
云爷,就是李东搬出来的大神!
身为香港古董界的大佬,云爷是一个相当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其父辈是大陆建国前就移居香港的军界人物,后来家道中落,云爷就在少年时不得不流落黑道,整日里和人拼杀过日,后来一点点的积累起的人脉和资历,成为香港地下执一方之牛耳的人物。
黑道人物,总不能天天就是打打杀杀,贩毒抢掠,实际上,那只是最极端的一种,往往是被真正的黑道人物鄙视的。在香港这样的地方,黑道其实反而是属于守序阵营。黑道并不是一定总是黑色暴力,而白道也并不总是正义者的化身,两者同为一种维持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势力。黑道白道,互相制衡,相得益彰,才是这种社会的常态。
黑道众人如果不暴力,也是要有生存压力的。身为大佬,云爷就要负责为大家找饭吃。不贩毒,不抢劫。不杀人,不逼*人卖*吟,怎么办?
鼠有鼠路。蛇有蛇道,凭着父辈的耳濡目染,云爷就帮助大家找到了贩卖古董珠宝这一条路。那个时代的香港,早年从大陆流落过来的大户人家知名人物不知道有多少,熊式辉,陈炯明,这样历史上声威赫赫的大人物都是在香港穷困潦倒的,这些人早年都颇有积蓄,只是到了香港,海吃山空。就不得不考虑贩卖家里的东西度日。
因此,在云爷的组织人手大干快上之下,这古董珠宝业就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了,一时间日渐兴隆,甚至达到鼎盛。香港成为著名的转手贸易港。这古董珠宝业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大力的,几十年间,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从大陆流散出来,沿着香港这一条道流向东南亚,东瀛,甚至是欧美。
在这个贩卖古董的过程中。云爷带着大伙儿,插足蛇头、海运、博彩、影视等诸多行业,将帮里面的事业一步步走上了巅峰,成为香港政经界一个响当当的重要人物,为黑白两道所敬仰,到最后终于金盆洗手,退居幕后,成为整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