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神火,迎风自燃,方便可靠,而且器具形制又极为美观,显然是能够卖出大价钱的。便就是在这乱世里,能方便使用的点火用具也是军队和百姓们都少不了的,实实在在是一门好生意,只是……

苏老丈再次说道:“可是我苏家如今已经是没有什么余金,多余的金钱玉帛都换成粮食兵械了。”

李哲皱起眉头想了一下,“无妨!你我既然一起做事,钱财方面就不必那么仔细,关键是一个信字。“神火”你们先拿去卖,就当是先借我的,直接换成粮食布匹也行,换成黄金制钱也好,总之先让大家安顿下来。找上几间商铺,再招收一些家丁护卫,增强咱们自保的能力,在一起好好做一番大事业!诸位以为——如何?”

这回苏老丈等人算是彻底服了!

第五章 处理收获

嬗变的三国卷 第五章 处理收获

有汉一朝,是华夏历史上对道德教化推崇最为强烈的一朝,上到朝廷儒生,下到黔首百姓,几乎人人以忠义廉耻为念,而政*府,则干脆是以道德典范为选拔标准,直接将道德优秀的人简拔成为官吏,寄希望于形成正人君子盈朝,代天子教化天下百姓的政*治体*制。

当然,历史证明,这种所谓的理想国是不会成功的。没有了法制,纯以道德治国的理念永远只会是一个空想。

但是不可否认,数百年这样的制度和风俗下来,在人人追求高尚行为的风气之下,汉朝人整体的道德观念却是比现代人要好得多。

李哲碰到的苏家众人现在就是如此,达成协议之后,完全没有阴谋背叛的想法,千方百计的开始为李哲着想。

然后,和苏家一起继续向北,一路上李哲力排众议,以苏家的粮食存货吸引了不少小队的流民加入,到最后竟然成了数百人的流民迁徙集团,浩浩荡荡向北开进。

到了这个时候,李哲和苏老丈才敢真正和当地豪族的坞堡联系,赶紧想办法出手打火机。

这些豪族们和苏家众人刚开始见到打火机的情况一样,惊为神物。

而李哲则在旁边忽悠着,打火机神物稀有,是家传之宝,但是现在天下战乱,为保家族性命不得不出售祖传之物之类的话,到最后更是直接抛出了一个“神火”只要十金的诱惑力价格,土豪们终于坐不住了。

土豪们不是没有想过硬抢,但是看看李哲和苏老丈背后虎视眈眈的数百流民,最终还是放下了这个心思,安心的和流民交易。

这些坞堡都是由于当地战乱,当地豪族联合自保建立的,堡中都储备了大量保命的粮食。现在的三国,粮食、布匹,都是硬通货,反而是黄金制钱这样的东西现在不太流行。在李哲和苏老丈的交涉之下,打火机交易的结果收取了大量的粮食,而将余下的黄金和制钱都交给了李哲。

粮食能够招来流民,而黄金制钱在没有秩序的社会里价值却已经大大降低。

李哲终于可以带着有价值的交易品回家了,这次在三国逗留的时间已经达到了足足二十二个小时。快要超出二十四小时的极限。他早已经心急如焚。接下来将锚点打到苏老丈的身上,交给苏老丈五百个打火机让其zì yóu贩卖,又将随身的刀剑等物都留给众人防身,李哲便找个借口消失回家了。

……

回到原时空,李哲开始放松了下来,心头暗暗盘算。

第二次穿越对李哲来说收获是巨大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碰见了苏家这一股流民。要知道不管在任何时代做任何事情,人总是最重要的因素,而苏家就帮助李哲解决了帮手的问题,为李哲在三国时代的走私提供了代理人,也为未来李哲大规模的在三国时代大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

其次的收获就是让李哲重新认识到了第一次决策的失误,显然,拍脑袋做出的决定是不靠谱的。现代的廉价打火机虽然是好东西,拿到汉代来贩卖有着超高的利润。但在此时的三国时期的社会却是消费力有限,大规模的倾销并不容易。

三国可是个乱世来的。

乱世里面兵荒马乱,人人朝不保夕,整日里为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奔波。除了稳定统治区里的达官贵人,又有谁能出得起大价钱买打火机?李哲第一次采购的一千五百个打火机放到三国时代,恐怕很长时间也消化不了,这种话说起来可笑,但却是事实。

乱世里的人们唯一旺盛的需求就是粮食和武器。生存才是最大的问题。

李哲终于意识到了正确的思路。

盘算一下收获,现在的李哲手中一共有两万枚汉代制钱和三斤多黄金,。不管是哪一样出手都不容易,不得不想些办法。

他想起了曾经认识的一个大流氓,中州城东城区黑帮里有字号的人物三哥。

“三哥!我是李哲啊!好久不见,这一段儿怎么样啊!”

“啊!原来是小哲啊!我这行当儿,那有什么怎么样。不就是这回事儿吗?怎么?找我有事?”

“哈哈!当然有事。没有大买卖,那里敢来劳驾您三哥啊!”

“哎!你小子!平时嘴巴不这样啊!说吧!什么事儿?”

“我有一批货,汉代制钱,量很大,请三哥给找个能吃得下的大户。”

“多少?”

“两万枚!另外还有几斤黄货!”

“哎!小哲,真没想到,你这家伙也干上了这行啊!”这么大的数量,当然不是普通的来路,三哥还以为李哲是和人盗挖了古墓呢,在中州古城,这样的行当一直是在暗中活跃着。

“哪里哪里?生活所迫吗!”

“好的,没问题!我帮你找个大户,那家伙在全国各地有好几家门店,你这点东西,对他来说小意思。”

“那就多谢三哥了,回头一定请您吃饭,该有的规矩绝对少不了。”

“哈哈!小哲,我两个的关系,你还跟我客气!以后有这种生意多关照关照三哥就行了。”

“哪里!一定一定!”

放下电话,李哲算了解了一桩心思。

所谓靠山靠山,靠水吃水,这销赃走货的事儿也只能托这些人去办,这些人虽然揩油很重,但是却比起有些正经商人的信誉还好。尤其是对知根知底儿的本地人,人家还讲究个乡亲乡里的,相当守规矩,少了不少麻烦。再说了,如今的李哲也只有这个门道。

过了几天,李哲和三哥介绍的有名古董商海哥见了面,一阵寒暄过后,成功完成了交易,到手了二十万,另外的二十万都雁过拔毛留给了三哥那棒子人。

接下来是采购的时间了。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李哲到农贸市场买了一堆优质的红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子。然后继续到武器店订购了一批精制的五套弩箭和二十把长刀,为了不露破绽,这批长刀全都采用的是汉代的环首刀样式。李哲打算拿来配备自己的护卫队。这零零碎碎的东西加起来已经凑够了重量。

一切准备就绪,李哲再次发动时空穿梭系统,去到了三国时代。

第六章 仙家?

嬗变的三国卷 第六章 仙家?

点娘抽风,登了几个小时都登不上,更新来晚了,勿怪勿怪,晚上还有一更,另外,求票求收藏求点击!……

李哲一回来,就发现所在的地方已经换样了。这是一个集镇里,一个大大的院子,院里院外挤满了人,院门口各样人等出出进进,慌里慌张的不知道都在忙着什么,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恐惧和惊慌的表情。

苏老丈就正在大院中间,被周围一群人围着高声的吵闹,似乎真的有什么事情发生。

“怎么了?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李哲大喊一声,把所有的人都惊动了,回首一看,原来是他。立时脸上充满了惊喜,都一股脑儿挤了过来。

“公子!您可回来了!这回可不好了,咱队伍里出了大事了!出了疫病了!”一群人七嘴八舌的対李哲说。

“疫病?!”李哲皱了皱眉头,这可不是什么好词儿。

“是啊!是疫病!镇里的郎中都瞧准了,治不好的。”一群人愁眉苦脸的说,“都死了两个人了,染病的也有七八个,都在都在东边堂屋里放着,大伙儿害怕,要把人烧了。但那几家的人都是哭喊着不放,正闹着呢!”

“胡闹!怎么烧人呢!”李哲一听,立刻瞪起来眼睛大骂起来!

他的话却是让众人都长大了眼睛,不把人烧了可怎么办,那可是疫病啊!动辄就会引起赤地千里,百万饿殍的疫病!

疫病的恐怖李哲当然知道,不过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却不那么可怕。而且他还知道,在三国这种落后的旧时空,很多时候所谓的疫病并不是无法治疗的,只是因为糟糕的卫生情况、普遍的营养不良和治疗手段的缺乏而变得致命……这些在李哲的手里都不是问题。

不过他没心情多做解释,“这样吧!你们等会儿,我去看看情况再说!”李哲拔腿就走。

“不能啊!公子!那可是疫病啊!”一群人连忙将李哲拦住,有着急的人都已经哭喊上了:“你怎么能去呢,您是贵人!可千万不敢去。”

这时候的疫病有什么好怕的,李哲可不吃这一套,自己这具身体,从小各种疫苗打着,长大后用各种各样的毒食品喂着,还生活在各种有毒污染肆虐的环境里,几十年下来都生的活蹦乱跳,堪称是百毒不侵,钢铁之躯,又怎么怕个小小的土著瘟疫。

“什么贵人不贵人的!本公子天生百神护佑,不妨事的。”想到这,李哲信心爆棚,几句场面话说过,迈开大步,雄纠纠气昂昂的从众人中间硬生生的挤了过去。众人被他这气势吓得一愣,别人见了疫病都是退避三舍,哪有李哲这样上杆子往前挤的。还百神护佑!这说的是什么话?不过看李哲的架势,也只有让开道路,在后面急忙跟上。

东边的堂屋内,已是摆满了僵尸一样的病人,各个面色焦黄,动弹不得,直直的躺在地上,旁边是几个病人家里的在哭,好大的一座堂屋内鬼气森森,没有一点人气儿。

此时的东汉,数十年的瘟疫断断续续的下来,死了无数的人,也让各地学会了一些处置瘟疫的方法,最管用的一着,就是将所有疫病的人放在一起,和其他人隔绝,令其没有途径传染。然后将死去的病人和衣物再用大火烧去,妥善掩埋。如此就能大大减少瘟疫大规模爆发的几率。

这些被隔绝起来的病人们自然是没人照顾的,了不起给上一卷草席,就放在那里任其自生自灭,只有最亲近的人会偶尔来送些饭菜,哭诉一番,其间生离死别的场景,最是让人痛苦。

李哲撇开众人在院里等着,当先一步走进屋内,立刻被屋里难闻的气味儿几乎给熏到了。拼命忍住凑上去看看众人,确实是脸色蜡黄,皮肤脱水,昏迷不醒,再加上周围污秽不堪的样子,怎么看怎么没有活路。周围的家属看是李哲到来,都是感动至极,伏在一旁连连叩头不止,一边痛哭,一边哀声求救。

在这些流民眼里看来,神出鬼没的公子能造出仙家物件,必然是有些仙缘,自己家人的病反正郎中也治不好,不如求求公子,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希望也是好的。

李哲自然是没有什么医术,不过却也不愿随便就袖手旁观,这些人可都是稀缺的劳动力来的,想起来自己的身上还有些常备的药物,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抗生素还有氟哌酸什么的都有,不如死马当做活马医都拿来试试。

计议已定,李哲麻利的出去,命人取出大腕,取出几样觉得有效地药来,一股脑儿的放进去,冲上热水稍微搅拌一下,觉得水温合适,就进屋去递给病人家属,吩咐给病人喂了。

病人服下,李哲又吩咐给病人清理环境,做好通风,就起身走了。

一个小时之后,消息突然传来,那昏迷了很久的病人竟然醒了,满面发红大汗淋漓,已经完全看不出要死的样子。

这下子气氛可变的诡异了,众人都是拿眼偷偷的看着李哲,心中暗自揣摩,连在一起出声说话都不敢了,不多时大堂内的众人就一个个悄悄的起身溜了出去。

几个流民群中的长老们聚在一起。

“苏老丈!今天这事儿透着些怪气,您看这公子的跟脚儿……”一个老汉凑近苏老丈的耳边偷偷的说话,一边说,一边还拿手指指了指天上:“莫非是上面来的?”

苏老丈也是正在琢磨,这李公子确实有些神秘莫测的地方,令人捉摸不透。面若处子,肤如白玉就不说了,偏又没有蓄发,行事说话处处都透着些与世人格格不入的地方。而且行踪隐秘,身边随手拿出来的东西都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珍宝,这种种本来都已经让众人对其暗暗敬畏了。偏偏今日又露了这么一手施符救命的绝活儿。

这,这莫非真的就是传说中的仙家?

汉末之人,最是迷信,整个王朝从上到下的民众都普遍的有神仙情节,这个从太平道、五斗米道和其他杂七杂八的道在汉末盛行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出来。

李哲在别人眼中神秘莫测的举动,多多少少的就跟神仙挂上了边儿。

听了这话,苏老丈心思正是游移之际,旁边那老汉又低声加了句,“你没听见么,公子刚才说得,天生有百神护佑!什么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

此话一出,众人突然感觉如雷轰顶,心头腾腾腾腾跳个不停,稍微平复一下,各自互看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心底的猜测,露出神秘兮兮了然于心的笑容,人人都觉的自己已经是恍然大悟。

停了一下,苏老丈又担心的加了句:“张老!既然公子自己都没有说话,必是不愿意我等将他的身份乱传,现在的朝廷可是对这个很是忌讳。从现在起我等可是要注意了,既然跟了公子,就不要下面的人乱说,让郡县里的人给抓住痛脚了。”

几个老汉心有窃窃的点了点头,都是深以为然。不说别的,这北面声势浩大的张家天师起事才刚刚过去没多少年,太平道的余波还在各地此起彼伏,若是公子的身份传了出去,谁知道会引起什么祸事来。

再说了,就是老汉们自己,也不愿意李哲的所谓身份传了出去,再怎么说,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仙家也只会对自己身边的人好一些,若是引来了别人,自己的好处必然就会被分薄,这个道理,凡是华夏人天生便是懂得。

第七章 打过去,把它灭了

嬗变的三国卷 第七章 打过去,把它灭了

自从用随身的小药丸轻松将疫病的人治好之后,李哲就发觉很多事情突然变得容易了,先前要费尽心思和人解释半天的事情,现在人们几乎立刻就同意了,丝毫没有迟疑。而自己的权威在流民集团里似乎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至于好几天都没有人敢给自己讨论些事情,不管说什么大家都是恭谨的赞同,然后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

至于底层的那些流民们更是夸张,见了自己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动不动就是噗噗通通拜倒在地上一大片,刚开始的时候李哲还觉得是自己人格魅力高尚,次数多了未免就有些无聊。只好在屋里躲着不露面了。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王八之气主角光环么?没听说自己的时空系统还附带这种技能啊!李哲稍微有些小迷惑。

现在的流民集团所呆的地方是一个小镇,离定颖县不过三十里地,因此得名三十里铺,乃是汝南郡治下,但离颍川不远,算是颍川汝南两郡的交界之处。

原本镇中已经是人烟稀少,寥落的不行。但是流民集团一进驻,这地方的烟火气又重新旺盛了起来。李哲不在的时间里,这里已经聚集起了三五千流民,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镇了。

而苏老丈一干人在李哲不在的日子里竟表现出了超强的统筹能力,将粮食兵器一股脑儿抓在手里,按人口平均分配,将流民集团按地域宗族分派成十几个民社,分别住在镇中的不同地方,又从中选出各族宗老担任民社的首领,令民社首领挑选精干民壮组织起护卫队,日夜巡逻操练不止,初步建立起了一只相当有组织力的流民势力。

这么大的集团自然流动不易,只能就地驻扎,苏老丈又组织派出几只精干的行商小队到附近的定颖、上蔡等地贩卖“神火”和各种物资,从各家豪族和坞堡之中收购粮食、铁器,又想办法和仅存的本地豪族搭上了线,达成了协议,得到了镇外土地的开垦权力,竟然领着流民们准备在此长居下来了。

李哲一回来,就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豪族地主了,而且还是那种特大型的。

这不,苏老丈这就恭恭敬敬的对李哲汇报工作了:“主公!附近的小股土匪都已经被我等探清楚了,很多都是没饭吃的流民所致,这些人只要我等提供粮食,都答应不再进犯。

其他很多的本地坞堡都已经和我们谈好,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神火”,就和我们各自和平相处。

唯一可虑的是那于家堡,本身就是此地的大族,族中人丁足有三五千人,聚在一起独霸一方,亦农亦匪,动不动就抢掠附近过往的行旅,郡城里的都尉都拿他们没办法。这于家堡现在非要让我等向他们交出钱粮,否则就要派人打进镇来,实在是让人可恨!”

苏老丈虽然仍有些对于家堡耿耿于怀,但李哲却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但是苏老丈的工作能力却实实在在的让李哲大吃一惊,说实话这种安顿整理的工作琐碎异常,李哲自问就是自己也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搞好这么一片小基业的,这眼前的一切已经是让李哲很满意了,这可是好几千人啊!其中还大半都是青壮,老弱们是撑不住这种残酷的自然淘汰的。

而更大的满意就是苏老丈的称谓——主公,这个对三国时代的人来说可不是什么普通称谓,这意味着苏老丈已经将李哲看成是主人,自己和自己的亲族已经是完全以家臣自居了,这可是李哲个人魅力上一个大的飞跃,嗯!李哲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想到这里,李哲就做出自以为自己最具有亲和力的笑容姿态,亲热的问苏老丈道:“苏老丈啊!别的先放一旁,我且先问你一件私事儿如何。”

“主公请讲。”苏老丈依旧是恭恭敬敬。

“我想请问一下苏老丈的名讳籍贯,年齿多少?如何称呼啊?”

听见李哲不问公事,先关心自己,苏老丈心情就有些激动,心里是感动的不行。没办法咱华人自古就是这样,公事永远没有私事儿来的贴心,若是李哲过问公事,苏老丈就顶多以为主公是雄图大略,但是若李哲关心下属的私事,那对下属来说就显得贴心多了,是自家人了,所谓笼络人心不过如此。

“不敢当主公垂询,老朽今年四十有九,昔日也不过普通乡里人士,哪里有什么大名,不过某在族中排行第三,主公若是觉得顺口,就直接称呼老朽苏三便是。”

苏三的回答让李哲诧异的很,没有名字倒是正常,乡下人多有这样的,至于四十九?李哲纳闷的看着苏三,这摸样,看着明明是六七十的老头了,这人生的也太老相了吧!

“那我还是称你苏老吧!你年长,称呼苏三就太过不敬了。苏老啊!我看你在镇中的布置,竟是已经想在这里长期住下来了是么?”

“禀告主公,老朽确实是这么一个想法,现在眼看咱们人越来越多,走起路来十分不便,而且我们这一大群人若是到了郡里的大城,恐怕那些官吏们也不会让我们这些流民进城的,只会允许咱们在城外开荒定居,到那时反而不便。

现在到了这里,这小镇住房水井各方面都是现成的,镇民又都跑光了,我们先住在这里,回头到郡上进些财礼,买通个官吏,办下一些户籍还是很容易的,毕竟安顿流民对这些官吏来说可是实打实的政绩!

接下来我们就在这里开荒种地,自立一镇,建设起来就师出有名了。”

李哲一想,这倒是长远之道,也和自己的想法暗中相合,但是这做起来真的就这么容易么?

“苏老!我对这地方上的情况不熟,按您的了解,这么个地方,难道就如此容易立足么?不说那些到处都是的土匪,就说那些坞堡里的豪族们,看着我们将这里建设好,有了粮食,不会集合起来来抢我们吗?毕竟按说起来,这镇子,原先可就是他们的。”

苏三笑了笑,主公果然是神仙中人,不通世情,心中对李哲的判断愈发坚定了。“主公放心!这镇子的情况我等这一段时间都已经打听好了,

原先在镇子里有大片土地的都已经或死或散,没有太多人了,而那些坞堡,只有少数原先在镇子里有地的,我们答应用粮食、铁器和宝物和他们换,他们就肯定知足了,就说真的是有几个硬钉子,看见咱们人多,也是不敢轻易动武的。”

“那于家堡呢?那于家堡不是就对我们很不满吗?”

李哲这么一问,苏三的脸色立时垮了下来,“不错!还请主公责罚。我们派去别家的都好好的说清楚了,就是这个于家堡软硬不吃,非要我们向他们上缴钱粮,可是他们又不是官府,我们凭什么交给他们啊!说起来还是下属办事不利!”

李哲倒是没有怪他,反而直接问道:“那于家堡行事跋扈,到底是凭借了什么,他家中的人丁有多少武装!”

这话可算是问到了点子上,在这乱世,所谓的交易规则可没有什么市场,真正管用的还是真刀实枪。

自从汉末乱世以来,汝南郡历经几番磨难,这里的人都已经习惯了用刀枪说话,就是曹操现在名义上对汝南有统治权,但是因为正在进行的官渡之战,能在后方维持住自己的颍川陈留几个起家之地就已经不容易了,却也没有精力来收拾这偏远地方上的乱局。

如今这些地方上,就纯粹是谁的拳头大谁占理,各方之间纯粹是靠拳头说话,这些坞堡亦农亦匪,抽冷子不注意就打劫一番,还有什么正儿八经的规矩,先前之所以没抢苏老丈他们就纯粹是看这股流民实在是人多势众,怕崩断自己的牙罢了。

现在苏三等人想在镇子里过冬,四周无险可据,自然就有人跳出来扎刺儿,这于家堡只不过是其中最急切的一家。

既然如此,那就用拳头说话吧!

“打过去,将于家堡给灭了!”李哲恶狠狠地说。

第八章 超大规模斗殴

嬗变的三国卷 第八章 超大规模斗殴

定下了动武的方略,李哲就开始细细梳理手中的力量。

李哲现在手下共有四千多人,其中壮丁一千九百多人,已经编成护卫队的也有五百多,每日里操练巡逻,由于吃饱了肚子,倒也是有些精神。只是武器方面还有些简陋。总共就只有李哲倒腾的二十五把钢刀和六杆长枪,其他的都是锄头、木棍什么的,还有李哲的六具弩箭。实在是有些不像样子。

但是这一仗却不打不行,要想有一个真正安稳的地方做根据地,打一仗是必然的,在这乱世,手里没有一只靠得住的武力,终究还是镇不住场子。李哲腹中的计划就无法大规模展开。

奇怪的是,对于打仗李哲手下的这些人却一点也不胆怯,听到李哲答应对于家堡动武的消息之后,手下的人们竟然还很高兴,细细一问,原来是流民们对自己的力量太有信心了。

李哲手中拿出来的武器,和这个时代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按照苏三家的那个侄孙苏武的话来说,这所有的刀可都是宝刀级别的,百金难求,和普通军兵们手中的铁质兵器有着质的不同,就是一些知名的武将,也很难搞到一把,所以即使是只有这么几十把兵刃就已经让流民中的好战分子们信心百倍了。更别说还有威力惊人的弩箭。

弩箭这时可是响当当的管制武器,工序非常繁杂,在大汉朝是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监制的,民间从来都是没有。汉末乱世以来,洛阳的造作监几经屠戮,残破不堪,这能够打制弩箭的工匠和手艺都几乎都失传了,去哪里还有新的弩箭造出来,真正恢复弩箭的生产制造要到几十年之后的诸葛亮手里了。

因此整个汉朝内部能剩下来的弩箭几乎都是几十年前留下的东西。李哲手中的这几具精致小巧的弩箭才真正是让流民们大开眼界。

武器带给人信心,但最重要的是,流民们早已经对残酷的流亡生活恐惧之极,再也不愿意回到那可怕的生活了,如今在三十里铺这个小镇,虽然简陋,但却已经是众人心中的天堂,有的吃,有的住,这已经是流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了,没有人愿意再四处颠簸流浪。

更何况,大家伙儿身后还站着李哲这个传说中的仙人!这才是众人心中最大的信心倚仗!跟着仙人打仗,这哪里可能有不赢的,现在的流民们对李哲可是有着相当狂热的信心。

李哲坐镇三国,匆匆待了一天,处理了不少琐事儿,定下了练兵备战的方略之后,就不得不匆匆的回到现代。

这时空系统的时间限制,实在是有些坑爹!

回到现代,别的也没什么事情,就继续买兵器,运兵器,运粮食种子,上次准备的钱才花了不到两万,短时间内是不缺金钱的,李哲也无需再麻烦,就闷下头来一门心思来回穿梭,储备兵器。

一次二十把钢刀,一百个枪头,余下的都是食物种子。就这样的配置,李哲在二十天时间里一股脑儿来回穿梭了五次。彻底的将手中的护卫队的武器配齐了。

大战的一天终于到来。

于家堡来进攻了!

在三十里铺之外,五六里远的地方,李哲一方和于家堡一方列阵相对。

李哲一边倾巢出动,五百名护卫队员都是手持利刃,排成几排顶在前面,后面是乱糟糟的一千多壮丁,为了打赢这一仗,所有的流民们能上的全都上了,还有一大半的老弱妇孺们在后面掠阵。

李哲看着自己手下唯一用得着的大将——力气最大身子最壮的苏武,也就是苏三的侄孙,最开始李哲碰见苏家族人时和李哲搭话的那个大胆的壮汉,心中哭笑不得。

他担任队长训练出来的这些流民们实在是太业余了,排个队都排不整齐,所有人乱糟糟的轰成一团,胆子大的往前站,胆子小的就缩在后面,五百多个护卫队员,盘成大大的一团。

这就是自己这寄予厚望的手中大将训练了几十天出来的精兵?!

实在是太可笑了!恐怕连旧时空的中学生都不如!

再看看对面,那更是一塌糊涂!立刻让本来李哲悬起的心又放了下来。

对面的于家堡竟然连老弱妇孺都上了阵!

乱糟糟两千多人的队伍里,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手中拿着木杆树枝,乱哄哄的往前哄着,但脚下却是不断憋着步在后退,这明明是色厉内茬的表现。而少量的几十个青壮精锐却是拿着仅有的刀剑远远的在后面指挥叫骂,简直就是找死。

李哲用手中的望远镜看了看对方的阵势好久,基本上确定了,这个期待已久的双方所谓对战完全就是一场群殴。

是的,这就是即使到了二十世纪仈九十年代还会偶然发生在农村的那种群殴械斗!

完全没有组织,完全没有章法,只凭着勇猛和热血冲杀的那种彻彻底底的烂仗。唯一的胜负标杆,不在于杀伤多少,只在于哪一方能在最后撑得久一些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