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年生产二千万匹布,那有这么多的棉花供应吗?”
还是那位督办回答道:“回皇孙的话,朝廷在江淮、河南、山东、冀南、荆湖、湖南、陕西等地广泛推广植棉,因此棉源还是有保证的,而且经理处每年还从朝鲜、日本、天竺等地进口过十万担的棉花,这也能满足部分需要。”
朝鲜和日本的纺织品市场也已经全部为内廷精布所占领了,以至于两国只能将种出来的棉花出口,从而沦为了内廷精布生产的资源供给地。
一名经理处的襄办跟着补充道:“如果每年能从天竺进口二百万担棉花的话,经理处还可以在广州周边开设一到两个纱场和布场,如果能每年进口一千万担以上的话,经理处甚至可以将精布卖回给天竺本地。”
这名襄办并没有完全说实话,事实上,如今经理处纺织局出口的精布已经成功的打入了欧洲和西亚市场,成为继丝绸、茶叶、瓷器、香料之外,华夏对外出口的新拳头产品。
“原来如此。”恍然大悟的郑安涤冲着郑克臧拜到。“父皇,儿臣明白了。”
郑克臧饶有兴趣的问道:“明白什么了?”
郑安涤答道:“明白父皇为什么要在天竺搞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了。”
郑克臧吃惊的看了郑安涤一样,满怀希望的问道:“说说看。”
郑安涤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开口道:“儿臣以为,眼下朝廷的力量已经到了极限,恐怕无力吞下整个天竺,但内廷又急需天竺的棉麻,所以,父皇便只怕压迫泰西各国同意开放港口,以便我华夏商贾以列国相等的条件采买物资。”
郑克臧看了眼懊悔不已的郑安洋,笑道:“不错,朕却是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你不过说中其一而已,另有其二,不知你是否还能想到。”
郑安涤思考了一会,无奈的摇摇头:“儿臣愚钝,还请父皇开释。”
郑克臧的目光落在郑安洋身上,郑安洋回想了一下谋士们的分析,小心翼翼的应道:“父皇此举,莫非还有永久分裂天竺的用意?”
郑克臧抚掌大笑:“吾儿长进不小,不错,正是要彻底分裂天竺。”
听到郑克臧要说政事,几名经理处的内廷官乖乖的退了下去,此时就听郑克臧冲着二子二孙言道:“天竺是不逊于中华的古老文明,但这并非是朕要分裂该国的原因。关键还在于天竺的地理太多优越了,正所谓形胜之地。”
“天竺北有万丈高山作为屏障,东段尽头接大小盘盘之地也有大河大山,故此东北两路都不能侵入其国内;而其地之西,连接波斯和吐火罗(阿富汗),即可窥北方大草原,又可趋大食之地,可谓用兵枢轴;南端直入大洋可控本朝与泰西诸国之贸易。”眼前并没有地图,因此郑克臧只能用嘴来描绘一下印度的地形,好在,二子二孙都入读过武学,能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若是天竺一统,本朝必在西南要受到威胁。”
郑平松恶狠狠的说道:“那就干脆彻底灭亡了其国。”
郑克臧叹息一声:“天竺人口数以千万,历史更是不逊于本朝,如何能轻易灭亡。”
郑平栎有些担心的说道:“皇爷爷,真就没有办法消灭这个隐患吗?”
“消灭天竺是不可能的,但占领整个天竺还是能做到得。”看着不解的儿孙们,郑克臧指点道。“天竺宗教矛盾激烈,历史上也无真正一统的王朝,因此分离倾向明显,只要华夏拉一派打一派,百十年内将其纳入治下并非不可能。然而朕却以为将其纳入治下并非是上策。”郑克臧是以异时空的历史为鉴,正是在某国的殖民统治下,才在印度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思想,因此他是不愿意重蹈覆辙。“只要能让其资源为本朝所用,天竺列国打生打死与本朝何干。”
听到这,郑安洋脱口而出:“分而治之。”
郑克臧嘉许道:“正是分而治之,最次也要落实华夏统治下的和平。”
说罢,郑克臧话锋一转:“内廷与民争利不可长久,这样吧,弄个章程,把内廷纺织局的水力纱场、水力织布场都卖了,朕不要独乐乐,而要众乐乐??????”
推荐
暂时先看到这里书签
更多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正文 708。最后安排
郑克臧可让内廷把一年至少获利二千万贯的生意转让出去,当然不是为了捞一笔快钱,而是为了尽可能的推广水力机械,为日后蒸汽机的广泛运用夯实基础并藉此在国内展开工业化的进程。只是内廷经理处是绝对舍不得把这注大财让出去的,再加上国内银根持续紧张,因此除了郑克臧明令划拨给郑安涤父子的纱场、织布场各一外,内廷经理处根本没有向国内商贾出售任何一处纱场、织布场。
然而纸张是保不住火,就算内廷经理处严防死守,水力机械的秘密还是在未来十年内6续流传了出去,随后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广泛的工业风暴。
在这场风暴中,不但内廷纺织局十六柱纺纱机被最终改进成八十四柱水力纺纱机,而且类似水力榨油机、水力磨面机、水力碾米机也从小作坊式的使用展成工场级的规模应用,从而引领着华夏在未来四十年内先于世界各国迈入真正的初级工业化阶段。
当然,埋下火种的郑克臧并不知道多变的未来具体会走向何方,如今已经做到他能做的一切的郑克臧正用冷眼旁观的态度看着群臣们操办着太子册封大典。
郑克臧不愿失去权力吗?是的,尽管许诺要退休了,但是享受过至高权力滋味的他并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一点。好在,对于一名掌握了军队的开国君主而言,即便郑克臧让出至尊的位置,他依旧是一言九鼎的存在??????
华夏武成二十三年六、七月间,建藩在海外的郑氏宗亲全部返回武昌。
宗亲们的归来,标志着太子册封大典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然而在众人或是惋惜或是窃喜的目光中,先得到加封的却是郑安涤和郑安渻。
是年七月十九日,皇长子郑安涤本爵由岐国公改封楚国公,同时晋爵潮安郡王。尽管潮安郡王的爵位不能世袭,但郑安涤还是因此成为了郑克臧诸子中第一个封王者。
同日,皇三子郑安渻也得到加封,其本爵由简国公改封赵国公,同时晋爵宁安郡王。
既然两位皇子得到了国公和郡王爵,那么其他的皇子自然也不能落下,于是当年七月二十五日,皇四子郑安沣被加封为宣国公、皇五子郑安滆被加封为筠国公、皇六子郑安澈被加封为相国公、皇七子郑安淼被加封为彭国公、皇九子郑安溪被加封为康国公。
两天后,皇十子郑安濨被加封为罗国公、皇十一子郑安泽被加封为乾国公、皇十二郑安淜被加封为邵国公、皇十三子郑安汎被加封为岑国公;只有十三岁的皇十四子郑安濡由鹤峰县公晋爵浔阳郡公、只有十一岁的皇十五郑安波受封保康县子、十岁的皇十六子郑安渤受封临澧县公、同样十岁的皇十七子郑安江受封商城县公??????
就连六岁的皇二十子郑安汀、五岁的皇二十一子郑安潇、三岁的皇二十二子郑安渲、二岁的皇二十三子郑安灈和刚刚出生的皇二十四子郑安洁也提前得到了郡侯的爵位,只是按照华夏的体制,只有等他们进入幼武学之后,爵田才会正式授予,不过届时已经成为嗣皇帝的郑安洋肯定不会为难这几名年幼的兄弟的。
除了皇子人人有份外,郑安沣、郑安滆、郑安澈、郑安淼等人的儿子也获得了县子的爵位,至于郑安涤的长子郑平松、次子郑平柏和郑安洋的长子郑平栎、次子郑平桧更是一次性由县子提升到了县侯的爵位上。
在这场大册封中,唯一漏掉的就是郑安洋,但到了这个时候,谁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是的,郑安洋不是被刻意漏掉的,而是他即将得到的位置是连国公、郡王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太子之位——二子夺嫡的结果最终不再是少数人的秘密了。
时间又过了一个多月,期间喀尔喀、锡林郭勒、哲里木、和硕特、藏地汗等诸蒙古内藩朝贺使臣并长岛诸内藩、勃泥诸内藩、东印度群岛诸内藩、衣洲诸内藩、缅南诸内藩朝贺使臣,朝鲜、日本、安南、越南、真腊、占城、暹罗、缅甸、亚齐、巨港、詹卑、万丹、马打蓝、戈阿、德拉地、阿拉干、兰可泰、大小盘盘诸外藩朝贺使臣及法兰西国使臣、西班牙国使臣齐聚武昌府,在短时间内造成了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八月二十日,册封太子的仪式正式举行,郑克臧登临午朝门接受百官朝贺。在万众瞩目下,由内阁总理大臣陈可宣读册封诏书。随后,郑克臧亲手把太子册宝、冠冕袍服授予跪拜在面前的郑安洋,郑安洋三叩九拜之后,退下更换衣着。
待换好太子服色的郑安洋再次出现并再度向郑克臧叩之后,郑克臧亲手将其搀扶起来,携手出现在群臣面前。午朝门外的王公大臣,旋即向郑克臧山呼万岁并向郑安洋山呼太子千岁。此时,郑克臧留下郑安洋接受百官朝拜,自己意兴阑珊的返回寝殿。
志得意满的郑安洋并没有注意到郑克臧的惆怅,依旧兴致勃勃的返回东宫升殿,并再度接受文武重臣、内外命妇的朝拜。倒是皇后陈仟巧了然郑克臧的心情,亲自前来安抚,老夫妻相拥而坐相顾无言,在默默中度过了一个下午。
第二天,郑安洋继续在东宫接受内外藩属及外国使臣的朝贺。在朝贺的过程中,郑安洋秉承郑克臧的意旨,向蒙古诸藩属使臣宣布,三日后将北上承德,接见蒙古各部领,并接受蒙古大汗的称号,成为归属蒙部的最高保护者。
且不说册封大典后,返回的各路使臣、藩主是如何宣扬这场盛大的典礼,在郑安洋出北上的前一天晚上,郑克臧将其召到了寝宫。
“太子,明年年初,且南巡湘粤闽台,去跟你祖父、高祖父上一炷香。”郑克臧如此关照道。“回程的时候,走一走两浙和江南、江淮。”
郑安洋知道这是郑克臧要自己以太子的名义出巡天下,即是向地方宣示身份也是让自己全面了解国内形势,等到归来之后,恐怕就要主持过渡期内的全面政务了,因此他应该很高兴很爽快的答应下来,只是他不能不考虑郑克臧的感受,所以最终只是选择以最平淡的语气应道:“儿子谨遵父皇令谕。”
“禅位大典之后,朕将北巡,以后就会住在天津行宫。”郑克臧并不想父子两代皇帝挤在一起,因此见到郑安洋还算知趣,他便主动让出了凤凰山离宫。
“父皇,不可,”郑安洋惊喜交加,但口中却道。“还是留在武昌,让儿子好就近尽孝。”
“不必了,你做好皇帝,就是对朕最大的尽孝了。”郑克臧叹了口气。“也许,日后朕会在江南、两浙、江淮都建些行宫,冬来南下避寒,夏至北上消暑,总之,朕不会过多干涉朝廷政务的,你大可以放心好了。”
不多干涉,也就是说还是要干涉的,听出弦外之音的郑安洋无可奈何的说道:“儿子初涉大政,如何能离了父皇的教导,还请父皇留在武昌,儿子还日夜请教。”
“凡事都是从不熟到熟悉的,朕相信太子你能当好这个家的。”郑克臧再度拒绝了郑安洋的挽留,只是问道。“这些日子,珍官还留在武昌,不过禅位大典之后总归是要让其离开的,太子可想好了如何处置潮安郡王。”
对于郑安涤这个老对手继续留在武昌,郑安洋的确有些不舒服,但是郑克臧说的没错,郑安涤还要在禅位大典上露脸,不宜现在就遣归方丈。一想到,这个有力的竞争者之前向自己跪拜朝贺时的不甘,郑安洋脸上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容。但他回过神来仔细一想,郑安洋有些疑惑了,郑克臧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知郑克臧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的郑安洋犹犹豫豫的试探:“父皇,儿臣以为,潮安郡王乃是宗室王,自当加封其在方丈的藩领。”
郑安涤当然不是郑氏宗亲中的唯一王者,也不是在方丈拓殖的唯一宗王,但就其曾经是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来说,称其宗室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郑安洋的提议却遭到了郑克臧的否定:“胡闹,你现在是太子,未来是皇帝,要站在全局的位置上处置这件事。”
郑安洋愈的糊涂了,不得已,他只好向郑克臧求教道:“还请父皇赐教。”
“你们兄弟不亲,朕也是知道的,但朕绝不担心日后彼此有所冲突,但是三代以后呢?”郑克臧有些沉重的说道。“除却从你手中收回来的领地外,珍官的领地在方丈已经是最大的了,若是再加封的话,万一后世子孙起了邪念怎么办?”郑安洋倒吸了一口冷气,他到此时才知道,郑克臧是如此的冷酷无情。“不单单是珍官不能再加封了,所有方丈宗藩只能推恩缩小,不能加封扩大,至于珍官这边的补偿嘛,让他把方丈的领地还回来后,你再把吴峤、岱舆封给他,那边山高水远,让他世代为王吧。”
郑安洋重重的点了点头:“儿子明白了??????”
推荐
暂时先看到这里书签
更多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正文 709。终结
华夏武成二十四年正月十七,郑安洋以太子身份开始了对南中国的巡视,巡视所经路线正是当年郑克臧代明而立时曾经走过的,其中的蕴意可谓深远。
郑安洋离京之后,郑克臧便召集群臣,正式宣布了自己将于当年除夕退位的决定。
早有风闻的群臣们不管真心也好假意也罢,纷纷力谏,试图打消郑克臧的决心,然而郑克臧倔强如初,丝毫不做动摇。见到郑克臧固执己见,群臣们只好表示服从,于是传位大典和新君登基朝觐的工作迅速得以展开。
说实在的,不办不知道,一办吓一跳,比起册封郑安洋为太子的典礼,皇位交替大典的准备工作要繁重数倍以上,其中 第 717 章 及内外藩属观礼,同时由内库房而非度支省国库曹拨款给予观礼方一定程度的补偿,至少为来者报销往来的车马费用。
观礼的请帖也发出去了,郑克臧正想休息一下,结果礼制院又有麻烦了。
礼制院是负责典礼事务的,拟定年号自然也是他们的事情,因此一众老学究们兴致勃勃的上了十几个年号,其中不乏是从《大学》、《中庸》、《易经》等儒家经典中选择的年号,譬如嘉庆、乾隆之类的,看得郑克臧眼睛都直了,只好断然否定。
一连几次上奏都被否决了,礼制院撑不住了,只好请示郑克臧御断。郑克臧觉得根据一元一号的规矩,新的年号郑安洋要用一世,因此别人选未必符合郑安洋的心思,于是权力下放,让郑安洋自己决定。可是正在出巡的郑安洋谦逊不已,再三上奏非要郑克臧来替他决定。几次踢蹴鞠之后,郑克臧不耐烦了,于是拍板,将嗣君年号定为仁庆,并规定以武成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后为仁庆元年??????
再多的问题都一一解决了,现在只等郑安洋出巡归来了。
九月二十三日,一路走马观花的郑安洋终于返回武昌。第二天,郑克臧便命令以太子监国,自己则提前退往太子湖行宫开始了半退休的日子。当然,最高权力还在郑克臧的手中,凡事三品官员的任命必须得到郑克臧的首肯,就连禁卫军第一师、第二师团千总一级的人事变动,也要经过郑克臧的批准。
十二月二十三日,郑克臧自汉阳返回武昌,标志着武成朝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十二月三十日中午,郑克臧大宴群臣,与在京官员做最后的告别,结果生平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直到戌时才被数着时间的宫人们从好梦中唤醒。
亥时正,洗漱并换好装束的郑克臧重新出现在群臣面前。此时,可容乃数百人的勤政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的等待着历史时刻的到来,只有灯烛偶尔发出的爆燃声以及郑克臧走路时带动的环佩敲击的声响敲打在众人心头。
站在御座前,俯瞰着面前膜拜的群臣们,感慨万千的郑克臧叹息一声,旋即向身边的内侍示意,很快,传唤太子的声音便一路传播了出去。
早已经等候在殿外廊下的郑安洋裹着大髦在漫天风雪中缓步拾阶而上,在进入勤政殿前将厚实的外套交给殿外武士,然而一步踏入温暖的殿内,在群臣的注视下一步步走到须弥座前,三叩九拜后,双膝跪倒在郑克臧面前。
郑克臧仔细看了看面前的儿子,伸手将其头戴的太子冠冕解了下来。边上早有内侍高声诵读郑克臧的退位诏书,等到诏书宣读完毕,郑克臧取来皇帝冠冕替郑安洋带上,自有内侍将一件龙袍替郑安洋当做穿戴整齐。随后,郑克臧又取出帝玺交到郑安洋手中,郑安洋再次叩拜后,站起来与父亲并肩接受群臣朝贺。
在山呼海啸的万岁声中,郑克臧退到侧边刚刚搬上来的龙椅坐下,把中心的位置留给了仁庆帝。仁庆帝随后也在正中的龙椅坐定,然后由内侍宣读其第一道诏书尊郑克臧为太上皇,陈仟巧为太上皇后,封太子妃王氏为皇后,皇长子生母柳氏为皇贵妃,加封郑安涤为楚王、郑安渻为赵王,其余皇弟为郡王。
宣诏已毕,中正韶乐声跟着响了起来,就见郑克臧起身退下,仁庆帝则带着群臣跪送太上皇离开,至此,武成时代宣告结束了??????
武成时代虽然宣告结束,但郑克臧的生命还延续了十五年。
期间,仁庆三年,藏地汗罗卜藏丹津叛夏,仁庆帝不擅军务只能请郑克臧回朝主持,随后夏军耗时两年,终于平定了西藏叛乱,并顺势在西藏设立办事大臣,与拉萨噶厦、日喀则共同掌管西藏军政;仁庆七年,准格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凌继位,与华夏就乌梁海等领土归属发生冲突,郑克臧再度还朝主持军务,三年后迫使准格尔在承认华夏保有乌梁海主权的前提下额外割让科布多地区。
七十岁以后的郑克臧逐渐苍老,他偶尔环顾四周,这才发现结发妻子陈仟巧早在仁庆七年就过世了,李贵妃也在仁庆八年辞世,就连他当年最宠爱的冯莲娘也在仁庆十年头上故去,曾经风华正茂的耿糖儿也病入膏肓,只有母亲陈昭娘为他留下的宸妃方玉娘还陪在他身边,只是同样已经垂垂老矣了。
不是说郑克臧身边没有年轻的妃子承奉,只是看着相伴多年的妻妾陆续凋零,郑克臧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贴心人了。自知天命不永的他只能用洞悉一切的目光看着时代的变化,直到迈入最终世界的殿堂。
“你来了,你改变了,你做到了。”
在郑克臧弥留之际,一个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这一刻,他觉悟了。是的,他来了,他改变了,他做到了,只是他并没有看到最终的结果。
“真是有点不甘心啊。”郑克臧喃喃道。“能再给我五十年吗?”没有答案,郑克臧轻笑了起来。“是的,是我贪心了,好了,待我走吧??????”
华夏仁庆十五年九月甲亥,郑克臧辞世,仁庆帝尊其为太祖皇帝,谥曰承天弘运圣德神武肇业立极仁孝睿英端毅钦安章文定纪高皇帝。
(本书完)
后记:关于新书,小c已经有了大纲,但目前出团任务繁重,只能少量码字,因此可能需要一两个月才能赚稿,请书友们耐心等待,期间《军阀》依旧会在qq上慢速发布,谢谢大家的长期关注。
〖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正文 番外篇:夏美初战2
“公使阁下,听说今天上午您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抗议和警告?”在华盛顿特区一角的法国驻美公使馆里,几名驻美使节正酒足饭饱之后,正围着话题的主角询问着。“这是否代表着贵国政府会干预美墨之间的战争?”
“战争?如果真的发展到这一步的话,是的,帝国政府将不会乐见墨西哥人的失败。”
开国男、(正五品)奉政大夫、外务省主事兼判驻美利坚合众国鸿胪使、(勋六位)检校太子中允、宜城县子陶安邦慢条斯理的回应着丹麦公使的话。没错,作为一名二等鸿胪使华夏将与之邦交的西洋列国分为三等,其中第一等邦交国为英圭黎、法兰西、奥斯曼和鄂罗斯四国,美利坚、丹麦、荷兰、西班牙、奥地利、瑞典和新兴的普鲁士等被列为第二等,其余尽在三等,至于三等以外的则被归入了藩属国家的行列尽管有着世爵头衔,但他依旧没有独立体量邦交的权利,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得按照京师的指令行事,当然,这也得益于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被华夏财团收购后迅速转入实用化,否则以美国与华夏之间的漫长距离来说,陶安邦还做不好这个被牵线的木偶。
“也就是说,贵国政府已经判定一旦开战,墨西哥人必然失败喽。”这是废话,从独立到现在,墨西哥历经了一个短命的帝国、一个失败的临时政府以及一个东施效颦的合众国,却始终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政府和理清糟糕的经济,如何可能是日趋强大的邻居的对手,因此英圭黎驻美公使这番话其实只是一种引出后续话题的铺垫。“如果美国政府一意孤行的话,贵国将以什么方式干预美墨战争呢?”
看着紧盯自己的多双眼睛,陶安邦知道其中必然有替美国政府打探的,因此借机警告道:“战争,只有战争才能制止战争。”
在场的公使们倒吸了一口冷气,随即荷兰公使发问道:“据说贵国在美洲殖民地的驻军不足一万,且分散在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中,如果有把握击败本土作战的美军,难不成贵国准备从亚洲调来大军吗?”
在场的公使们闻言齐齐摇头,没有搞错吧,从万里之外的亚洲调兵前来,这要多大的开销,只怕就是世界第一强国的华夏也未必能支撑得起如此庞大的军费。
倒是陶安邦用叵测的语气回应道:“为了确保加利福尼亚的金矿不落入美国人之手,就是从本土调兵,帝国也是在所不惜的。”
法兰西公使忽然接口道:“如果美国承认华夏移民在加利福尼亚的一系列利益的话,贵国政府是否可以考虑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陶安邦反问道:“贵国能否默认奥地利兼并了整个意大利?”
答案是当然不能,法国?法国是不会乐意看到自己在地中海的权益受到威胁的。
因此陶安邦的答案是:“美国企图实现从大海到大海的领土野心,这是帝国政府决不能容许,太平洋上也不需要新的玩家??????”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正文 番外篇:夏美初战3
“帝国政府一向认为德克萨斯是墨西哥合众国的组成部分。”就在陶安邦对美国政府明里暗里施压的同时,他的同事正在墨西哥城内做着类似的工作。“因此对目前美国政府通过的所谓联合的决议持否定和反对的立场。”开国男、(从五品)奉直大夫、外务省副主事兼判驻墨西哥合众国鸿胪使、(勋七位)检校太子洗马杨绘春用诱惑的语气向身边的墨西哥权贵许诺道。“为了确保墨西哥的领土完整,帝国政府愿意提供一切的帮助。”
空洞的许诺并没有让墨西哥人笑逐颜开,墨西哥参议院议长桑切斯?费尔南德斯依旧语气凝重的回应道:“墨西哥的国力远不如美国,因此墨西哥政府并不愿意与美国发生冲突,如果美国的目的仅仅是兼并德克萨斯的话,墨西哥政府职能予以默认。”
虽然听起来有些像皇帝不急太监急,但作为外交老手的杨绘春却脸色不变:“如果美国政府的目的仅仅是兼并德克萨斯,那么波尔克总统有必要排遣军队到德…墨边境吗?不,不,十年前,墨西哥就奈何不了德克萨斯的叛国者们,如今依旧如此。”
所谓响锣不用重锤,仅仅是这一句就加重了在场的墨西哥人的担心,于是墨西哥政府财政部长伊图尔德…布埃斯纳维斯塔探问道:“公使阁下所谓的一切帮助包括哪些内容?”
杨绘春简明扼要的回答道:“帝国政府愿意提供外交、财政、军事三方面的帮助。”
外交和财政上的帮助很好理解,顾名思义就是在外交领域对美国的扩张政策施压并给墨西哥政府提供一笔相对数量的贷款,但与受欢迎的前两者相比,华夏帝国的军事帮助可能就是带着毒药的香饵,容不得那些不想前门拒狼后门迎虎的墨西哥高层再三权衡。
冷场了好半天后,墨西哥国务卿艾斯美斯…萨斯托雷才轻轻的问道:“军事上的帮助有哪些?财政上贵国又能提供多少贷款,相关利息如何计算?抵押品或者说我国政府要付出怎么样的代价才能得到贵国的帮助?”
“帝国政府将向墨西哥合众国政府提供三百万金贯的贷款担保。”杨绘春似笑非笑的答道,三百万金贯对于一个年税入不过一千二百万银比索(注:1华夏金贯可兑换7。5墨西哥比索)的国家而言,是笔了不得的大钱,他不相信墨西哥人不心动。“四海银行、第一太平洋银行将负责就具体的贷款利息计算和贷款折扣与贵国政府协商。”杨绘春话里的潜台词涉及到公开的行*贿,但这是这个时代的商业惯例,所有人都对此心领神会。“不过这笔贷款中,只有一半是现金,另一半将用于抵扣帝国政府出售给墨西哥政府的各项军火。另外,帝国政府还将无偿增送墨西哥政府5000套军用毛毯、3000套军用雨具、3000双军靴及2艘小型蒸汽信报船。至于抵押品嘛,帝国政府希望是贵国的关税收入,如果可以,还希望墨西哥政府在某些排他性的商业项目上确保帝国商民的利益。”
财政部长布埃斯纳维斯塔有些不悦的说道:“我们政府可以考虑在某些商业领域贵国的独占权,但贵国政府要求掌握墨西哥的海关?这个要求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这只是我国政府的预案,具体内容还可以协商。”杨绘春知道面前的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本没有想过一次交流就达成目标的,因此说的很坦然,当然他也确认,一旦边情变得紧迫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