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东北角上。此处原来是一大片农庄,地势开阔不说,还有足够的农舍、马棚、磨坊、水渠可供驻军所用,当初清、夏两军也都曾经进驻过期间。
反观夏蒙联军方面,由于刚刚开到时意外的没有发现通报中的哥萨克骑兵大队,因此最初的时候夏蒙联军是沿着乌兰河河谷扎下营盘的。直到阿拉莫多…科尔尼诺夫的部队绕了大圈沿着色楞格河从南面返回俄军营地后,古晋这才分兵堵上了南面的缺口,随后发起的填满城市外围壕沟的行动也主要是距离相对较近的乌兰河河南部队在执行。
如今双方已经约期大战了,自然而然的,战场只能定在色楞格斯克以东的一片长约一百二十夏丈(7。2km)、最宽处约八十夏丈(4?丈(4。8km)的冲击平原上。
“上帝保佑沙皇,保佑尔等尽忠的子民获得永远的荣光??????”
清晨时分,在随军神甫主持的战前弥撒结束后,受到赐福的俄军次第出营。几乎同时,夏蒙联军方面也开始行动起来。双方颇有默契的停止了一切干扰对方的行动,在阳光驱散最后一丝薄雾前,完成了彼此的队列。
“罗刹人还实在,居然平均用兵。”站在高高的指挥车上,几名夏军参谋用千里镜仔细的观察着俄军方面的布阵情况,由于距离较远、千里镜的放大系数又不是很高,因此夏军方面只能隐约观察到俄军中段布置的是步兵,而让夏军最最担心的哥萨克骑兵部队则分散在两翼,这不能不说是个好消息。“如此我军必胜。”
“别得意太早了,现在还看不清楚两翼兵力分布,谁知道罗刹人有没有搞花样。”话虽如此,为首的军司马从事还是把观察结果以最快速度通报给了古晋,并且因此探问道。“大帅,是不是要加强右翼的力量。”
作为夏蒙联军当然主力的夏军此役参战部队包括从色楞格斯克城内接出的龙武军第二师第一旅第二团在内,一共有四个轻骑团、两个重甲团及若干探马哨和骑炮团护卫哨、辎重团护卫哨、中垒团护卫哨在内的三千八百名骑兵,此外还有团属、师属炮军哨十二个计七十二门火炮,若全部布置在一翼的话,足以压倒任何一部俄军。
然而夏军必须考虑到蒙古义从军方面的问题,受到猪队友的拖累,夏军不能采取极端的布置方案,因此最终夏军在靠近色楞格斯克的左翼布置了包括一个重甲团在内的三千骑兵和十二门火炮,在靠近东侧山区的右翼布置了包括一个重甲团在内的八百名骑兵和二十四门火炮以配合四千名喀尔喀骑兵作战,至于中路,夏军已经没有力量投入骑战部队,所以只是布置了三十六门火炮和五千名本地蒙古兵而已。如今看来,这个阵势足以克制对手的平均用兵,只是右翼稍嫌不足需要加强。
“加强?”古晋摇了摇头。“右翼的兵力已经够多了,再加强就施展不开了。”从兵力分布来说,古晋的话是有道理的,因此东侧山丘的限制,夏蒙联军无法大规模的实施迂回,因此在右翼堆积更多的兵力其实是一种浪费,但古晋这话其实是有意曲解了参谋的意思,其目的无非是糊弄扣在身边的蒙古王公们。“不如留预备队在手中也好应变。”参谋还想再进言提醒,但注意到古晋格外严厉的目光,顿时有些唯唯诺诺,此时就听古晋命令道。“传令下去,让辎重哨可以先行布置了。”
随着夏军指挥车上的信号旗挥动了几下,古晋的命令很快得到实施。只见在夏蒙联军的三段战线的连接处涌出驾着大车的夏军官兵………夏军一个辎重团通常装备一百二十辆左右的输运马车,如今这些马车便源源不断的出现在两翼战场上。
似乎察觉到夏军动作的古怪,俄军开始向前推进了。不过由于步兵推进的速度较慢,因此两翼的哥萨克并没有一开始就加快马速,所以俄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夏军辎重兵快速抵达两翼战场的中央。接下来让哥萨克骑兵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夏军辎重兵解开马车与曳马之间的联系,将马车横七竖八的丢在战场上,然后掉转头就往回跑。观察到夏军动向的哥萨克兵们并不知道夏军辎重大车里装的是什么,但就算里面装的是石头,对准备冲锋的骑兵来说都是危险之极的障碍物。
“都不准加速。”在两翼指挥作战的哥萨克头目们纷纷喝止身边的骑手们,虽然看起来已经失了先手,但只要成功护卫俄军主力越过中线,将对面的敌人纳入俄军火炮射程之中,这场战役的胜负还尚未确定呢。“压住了,都压住了。”
不提哥萨克人这边的小混乱,当辎重兵完成任务返回后,古晋新的命令跟着下达了。
于是夏军排在战线最前列的炮哨开始驱马前进,以俄军战线推进的一倍速度抢先抵达预定的射击阵位,随即掉转马头,卸下火炮,就地构筑起射击炮垒来。
“预备!”看着后方的指示旗,夏军炮手们举起了手中擎着的火把。“放!”
一声令下,夏军师属八分炮开始发言,无数实心弹划着弧形砸落到俄军阵列中,打出一条条血色的胡同………说起来,两军现在交战的地方原本都是开垦好的农田,但两年的围城战之后,昔日的良田上已经长满了杂草,根系发达的杂草将原本松软的土地变成一个个坚实的土块,再加上西伯利亚的冬季即将到来,因此有足够的强度支持炮弹的跳跃。
“再来,”发射完一轮的夏军以最快的速度装填着,此时中线的俄军也已经开始摆放火炮准备还击,而两侧并未受到团属四分炮打击的哥萨克骑兵也见势不妙开始被迫提速起来。“好了吗?好极了,预备,放!”
当八分炮这边准备第三轮炮击的时候,俄军的火炮也开始响彻起来了,不过由于夏军炮兵相对分散,因此俄军炮火的效果不佳,只有唯一一枚在形成跳弹后神使鬼差的打中了已经牵到后方的一匹曳马。可怜的蒙古马连哀鸣都来不及发出,就一下子脑浆迸裂的倒在地上,让敏感的同类骚动不安的狂嘶起来,唬得夏军马夫急忙过去安抚。
就在这个时候,夏军团属四分炮也向在阻拦区内强行冒头的哥萨克骑兵开火了。
因为距离较近,夏军四分炮发射的是葡萄弹,细小的铅弹几乎封闭了整个阻拦区,将那些好不容易突出来的哥萨克兵打成了筛子。
“曳马。”不过正是因为要发射葡萄弹的原因,夏军炮兵的射击阵地距离阻拦区很近,所以当夏军四分炮队在准备发射第二轮的时候,后方以及提醒他们要准备撤退了。“快,套好了没有。”第二轮发射刚刚结束,被发射药的后座力推离原位的火炮刚刚停稳,便被拴在了曳马拉来的炮车架上。“赶快,撤退。”
炮兵撤退是有讲究的,左翼的夏军炮兵可以向战场左侧的乌兰河方向退却,中央的夏军炮兵可以直接向本方战线退却,而右翼的夏军炮兵因为地形限制只能先向中央方向退去然后向本方战线撤退。由于轻炮部队先撤,为了避免混乱,中央战线的夏军炮兵必须再坚持一段时间。按道理说,这样的话中线炮兵就将面临俄军炮火及两翼哥萨克骑兵共同的打击。不过实际战斗中,哥萨克骑兵是不可能过来包抄夏军中线炮兵的,除非哥萨克人愿意直面己方的炮火,或者中线俄军火炮就此停止攻击,但在战场不存在实时通讯的如今,这种配合根本不可能实现,更何况在夏军炮兵开始撤退之前,除中央战线的本地蒙古兵未动外,两翼夏蒙联军已经开始向战场策动战马了??????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正文 652。夏俄战争(8)
冲向敌方骑兵的夏蒙联军的骑手们小心的驾驭着自己的爱马,在他们的驱使下,逐渐活动开血脉的马匹由慢步很快变成了快步,快步又变成了小跑,小跑又变成了疾驶。就这样,当两翼哥萨克兵好不容易突破装满土石的夏军辎重马车构成的障碍区准备重新提速后杀将过来之时,两翼夏蒙联军已经全速撞了过来。
要说哥萨克人的确是不负勇名的,尽管马速、队形上吃了大亏,但依旧骁勇异常。其军中最前排使用长矛的更是奋不顾身,在被夏军骑兵用三眼铳打倒之前,还狠命的奋力一刺,将刚刚换上骑刀的对手一同带入地狱。
正是由于这些使用长矛的哥萨克骑手的奋战和牺牲,使得夏军冲锋的势头为之一遏。
不过接下来的厮杀中,左右两翼的哥萨克人的表现就不一了。
当然,表现不一是因为对手不同:左翼夏军采用的是集团作战模式,这使得哥萨克兵很不习惯………在另一个时空中,逞凶于中东欧的哥萨克骑兵曾在拿破仑战争中被奉行集团作战的法国骑兵打得落花流水………因此被打得节节败退,当夏军速度较慢的重甲骑兵投入战斗后,无法破防的哥萨克人更是招架不住,只好在夏军有意的压迫下向后方且战且退;而右翼主力的喀尔喀骑兵充其量是弓骑兵,在近身肉搏战中无论士兵体能、素质还是战斗意识都不是哥萨克人的对手,因此反被兵力较弱的对手压制,直到夏军重甲骑兵投入,才勉强稳住了阵脚,与哥萨克人一比一甚至二比一的交换起伤亡来。
双方骑兵开始交手的时候,中线俄军主力则在夏军炮兵撤退后继续坚定的向前推进着。
此时夏军炮军已经退到了己方阵线之后重整,负责维持中部战线的?
??地蒙古骑兵则也开始缓步加速向俄军阵线发动起冲锋来。
看到蒙古骑兵开始冲锋,俄军立刻停了下来,以团为单位重新组成密集的横阵,在横阵与横阵中间,俄军炮兵开始冲着蒙古人炮击。
之前一直在观战的本地蒙古骑兵终于感受到了火炮的威力,在死亡的威胁下,这些被俄国人打怕了的布里亚特人、茂明安人开始发生混乱………有人试图加速突破俄军的炮火封锁,有人减速试图躲避结果却干扰了后队的冲锋。
“这帮样子货,居然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硝烟笼罩的中部战场虽然看不太清楚战局的发展,但听到俄军连绵的铳炮声始终未有断绝,夏军的参谋们自然能判断出结果来。“大帅,是不是马上投入预备队?”
古晋冷冷的看了看身边几位脸色不佳的蒙古王公,这才命令道:“暂时不必投入预备队,且让炮军在中线排列,如果本地蒙古兵敢回窜的话,就地轰杀。”
古晋的命令很快落实了,几十名从一线回逃的本地蒙古兵还没来得及逃回本营就遭到了夏军的阻拦炮击。这时候前有狼后有虎,不知所措的布里亚特骑兵只好向两翼散去,于是令人诧异的一幕出现了,一面是俄军撵着本地蒙古兵在打,一面是左翼夏军将哥萨克兵打得节节败退,双方都有胜机,就看谁能先击溃当面之敌了。
“立刻命令科尔沁人出击。”亲自登上指挥车望远的古晋咬牙切齿的说道,他根本没有想到,本地蒙古兵居然连转身回去作战的勇气都没有,不管不顾的向两翼战场逃去,以至于他的督战队成了笑话。“务必不让罗刹人转向两翼。”言罢,有些焦虑不安的古晋看了看天色。“素王那边怎么还没有行动。”
古晋所指的是负责迂回包抄俄军后方的奇兵,这支部队在约战当天就遁入北面山林中了,按照叉照古晋的判断应该一早就迂回到位了,可惜到如今都没有反应,也不知道是迷路了还是另有算计。若是迷路自然是天意,但若是另有算计,那麻烦就大了。
当古晋觉得战局已经偏离了掌握之时,指挥左翼作战的罗勇却观察到了中央战线的异常,只是他手边的兵力已经全部投入到追杀哥萨克人的行动中了,要想集结起足够的兵力给中线俄军背后一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占据优势的左翼夏军的指挥并没有失灵,经过一番努力,罗勇从阵线上一点一点的抽出三百多骑。旋即,这三百多骑在千总关晓天的率领下,如猛虎下山一般向中央俄军的背后掩杀了过去。
在罗勇凑出兵力突袭俄军背后的时候,俄军的确摸到了胜利女神的裙边,然而基里延科却没有命令部下转身攻打两翼的夏蒙联军。这是他的失误吗?当然不是。归根结底还是夏蒙联军这边兵力过于雄厚,基里延科生怕自己掉头之后,敌人的预备队冲上来。
那么俄军为什么不一半转向,一半继续面对可能出现的敌方预备队呢?
战争到底不是壹加壹等于二的游戏,减少了一半的火力,就有可能完全抵挡不住对手的攻击,更何况若非本地蒙古兵斗志奇差,五千人的骑兵未必就真的无法冲到俄军近前。于是乎,基里延科选择了更加保守的战术,相信哥萨克人能缠住夏军左翼骑兵,自己先击溃夏蒙联军的预备队,然后再掉头回去实施围歼。
基里延科的算盘不错,却没曾想就此拱手把胜利让给了对手………漫天的枪炮声遮蔽了后方夏军骑兵的马蹄声,直到夏军骑兵横冲直撞的突入俄军阵列,迟钝的俄军官兵才发现了大事不妙………无论哪只部队,在发现敌人已经出现在自己背后的时候,第一想法就是己方遭到了对手的合围,已经失败了。
尽管俄军军官也曾竭力组织就地反击,然而却是按下了葫芦起了瓢,当作为预备队出现的科尔沁人瞅准了便宜快速杀到后,俄军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了。
对俄国人来说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这个时候素图巴济的迂回部队突然出现了,近千名科尔沁骑兵很快摧毁了俄军后方的营地,并点燃了农庄的木屋和马棚的草顶。冲天的黑烟,明确无误的告诉正在缠斗中的俄国人,你们已经完蛋了。
无论是还在纠缠的右翼战线,还是已经一边倒的中央战场,亦或是右翼的哥萨克残军,见状无不失魂落魄的向后逃去,俄军很快在战场上出现了土崩瓦解的态势。就算有少量的俄军还在负隅顽抗,怎奈何却被重新出击的夏军炮队看到便宜,架起大炮来一顿胖揍,最终也只好丢盔卸甲的四散逃命起来。
“不能往回走。”浑身血淋淋的阿拉莫多…科尔尼诺夫气喘吁吁的勒住马,他身边已经只剩下不到二十名哥萨克骑兵了。“没有看到兵营已经被烧了吗,中国人已经占领了那里。”但要逃回伊尔库茨克只能沿着色楞格河走,因此色楞格斯克东北这片农庄是必经之路,否则就必须遁入山林绕一个大圈子。“我们往东,进山!”
也不能说科尔尼诺夫的决定不对,他的确从夏军手中逃脱了,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看到过这位哥萨克首领的踪迹。而除了自作聪明的科尔尼诺夫之外,更多的俄军在被夏蒙联军追杀的过程中被迫试着泅渡色楞格河,结果不是陷入淤泥丧生,就是被冰彻入骨的河水冻伤了身子,在回程途中倒毙在地。
只有极少数的俄军各部能侥幸的逃过了夏军的追杀,最终得以抢冬季到来前逃回伊尔库茨克,在给当地俄**民带来极大的恐怖和担心的同时给贝加尔湖以西的土著居民带去了反抗的勇气,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大帅,战果和伤亡数字出来了。”在举行庆功宴前,负责统计的军司马从事递交了报告。“我军毙俘虏罗刹军统领亚某以下六千人,各色战马四千余匹、炮二十一位、火铳三千余挺、火药一万一千斤、粮草一百十七车,另有死马一千五百余匹、刀矛等不计。至于我军方面,战殪六百二十七人、伤五百二十五人。”夏军的伤亡主要都是与哥萨克兵厮杀时产生的。“科尔沁人战殪五百零二人、伤三百二十八人,喀尔喀人伤亡一千四百余人,本地布里亚特人和茂明安人伤亡四百四十七人。”
这个数字很难看,以夏蒙联军数倍于俄军的兵力,结果伤亡数字还比俄军要大,可见此战中蒙古兵的战力到底如何了,为此,古晋颇为恼怒的应道:“本官知道了,且把俘虏等好生看管了。”
古晋的话音刚落,几位本地蒙古王公已经出列跪倒在地,但还不曾开口,古晋却似笑非笑的说道:“几位王爷不必多说了,本官知道尔等不是有意如此,只是惧怕罗刹人积威而已。”
跪在当场的蒙古人可不敢起身,古晋也视若无睹,只是说道:“如今即将降雪,罗刹人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援兵开到了,各位可以各自归去休整。”
说到这,古晋言道:“因为路远,朝廷的封赏一时无法送达,本官就僭越一次,札萨克图汗部和三音诺颜部此番作战用功,赏牧奴两千,战马六百匹。”
牧奴当然是那些被俘的哥萨克人,至于战马,不可能是缴获的顿河马,而是置换下来的夏军蒙古马,不过这足以弥补喀尔喀人的损失。
“科尔沁各部此番也辛苦了。本官暂分六旗牧地给各位,牧奴也分一千,战场所遗刀矛,尽归尔等。”牧奴和刀矛什么倒是无所谓,能解决最关心的牧地问题,这让科尔沁人喜出望外。“至于布里亚特、茂明安诸部,功过相抵,不赏不罚,将来如何编遣,就静待朝廷处置吧。”话虽如此,但分割了草场给科尔沁人已经是惩罚了。“各位王爷,朝廷向来有功赏功,有过罚过,尔等自当好生领会??????”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正文 653。厘清关系
“看报,看报,建虏末帝被俘,朝廷已决议将其绞死在幽州府国殇园。看报,看报,重大消息,大审院正卿陈国舅奉旨北上监刑并总祭虏事死难官民。看报,看报,重大消息,虏难终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看报、看报,重大消息??????”
随着华夏朝廷在郑克臧的督促下通过了《报律》后,武昌街头就出现了许多报贩。不过由于目前报纸的种类很少,报章上的新闻更少,因此生意只能说是不好不坏。然而,武成十七年七月二十一的报纸一经发卖,立刻被抢购一空了。
是的,不管是那些认为华夏朝礼崩乐坏的遗老遗少,还是那些担心清廷还能卷土重来的华夏朝受益者都被报纸上的消息震惊了………朝廷追杀万里,这可以理解,但俘获一国之君后不但没有优待反而公开绞杀又是何等的酷烈。
但是卫道士们没有办法指摘郑克臧的决定,一来华夏朝对汉奸的处置十分残酷,重压之下没有人敢为异族政权的结局公开鸣不平,二者华夏朝乃是代明而立,为前朝被活活绞死的永历帝报仇,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也有人会举起宽仁的大旗,但这种人也只会在背后无人处非议华夏朝廷的作为,是拿不到台面上来的,再加上普通百姓身上普遍的奴性和盲从,因此整个社会舆论对朝廷的处置统统都是赞不绝口,甚至有人当即就买来爆竹,当场燃放??????
“关于北海的事情就这么先定下来吧。”民间的议论当然一时半会还传不到郑克臧的耳里,此时此刻,他正在规划漠北的将来。“色楞格斯克改名为乌兰乌德,为北海大都护府的治所,科尔沁人就地安置,其眷属让吉林方面检视一下,能发还的就发还给他们,至于布里亚特
和茂明安蒙古人则编入总管旗,由大都护府直辖,另外北室韦都护府改名为喀尔喀大都护府,治所就定在古晋提的乌里雅苏台,再让总督衙门在哲布尊丹巴的驻锡地设一名办事大臣,协调喀尔喀各部与乌里雅苏台大都护府的关系。”
新任兵部尚书陈敦文上奏道:“圣上,臣以为额仁(二连浩特)这边还是要设立一名副都护为好,如此或可以就近指挥及震慑漠南蒙古诸部。”
吏部尚书陈可却不同意陈敦文的意见:“额仁可属于漠南蒙古,并非在喀尔喀境内,究其隶属来看,断不可以喀尔喀副都护兼掌之,以免内外蒙串联,祸乱边境。”
新任度支衙门会办大臣林维荣也从经济角度分析道:“朝廷刚刚向内廷借款购买吕宋,正是削减开支之际,除十分必要外不宜再增设新的衙门。”
陈敦文却坚持道:“以喀尔喀副都护震慑乌兰察布、伊克昭、锡林郭勒等处乃是最经济的了,至于三盟不属于喀尔喀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事权合一。”
陈可反驳道:“额仁副都护已经与朔方、代北诸府州的安抚使事权冲突了。”
陈敦文却道:“那就干脆撤掉这些安抚大使好了,通由额仁副都护统管。”
“那昭乌达、卓索图、哲里木三盟这边是不是也要设副都护啊。”陈敦文的建议其实已经超越了兵部的执权,因此陈可冷然的反击道。“或者辽宁这边的安抚大使也撤了。”
陈可大大咧咧的正准备回答,忽然想起了什么,脸色一变:“本兵只是就事论事,至于如何处置当由圣上决议,陈大人何必如此做派。”
陈敦文气急败坏,正准备弹劾陈可越权,郑克臧却摆手道:“两位爱卿不必争了,朕以为额仁可以不设副都护,但连接喀尔喀的驿站全部由乌里雅苏台大都护府掌管,以统一事权,至于其余连接漠南蒙受蒙古各盟旗的驿站则归由相邻省份的副总兵、总兵衙门统领。”
陈敦文和陈可对视一眼,不做声了,但林维荣却不满足的说道:“圣上,臣以为北地驻军靡费太多,还请撤除一部分才好。”
陈敦文再度跳了起来:“圣上,北地新定,若无足够镇军弹压威慑,一旦当地土族自立,焉知道不会是第二个建奴,所以撤军一说万万不行。”
林维荣反驳道:“东北人口甚少,产出不足供给大军,一应开销都需内地转运,如果兵部愿意将其计入军费之中,那度支衙门别无二话。”
陈敦文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的,几欲和林维荣搏命,但郑克臧却因此深思起来,只见他一边思考一边说道:“朕以为几位爱卿争来争去,无非是因为都护府的地位未定,如此说来,朝廷是该为都护府的地位定个说法了。”
在场的臣子们一愣,就听郑克臧言到:“朕以为,都护府应该是尚未建立的行省,只要日后户籍、财税达到一定标准了,便可以次第设立县及州府,等县和州府的数量达到下限了,便进一步转为行省,对此,几位卿家应该没有意见吧。”
最有资格回应的吏部尚书陈可当即回答道:“圣上说的极是,臣也以为都护府就是待建之省,一代人力物力充足了,自然便如金兰等处一般转为新省。”
“那么都护就应该类比都督同知或都督佥事,其下长史、司马应该予以裁撤,改设行尚书台。”得到了陈可的支持,郑克臧更加厘清了思路,于是进一步说道。“至于都护府的驻军,如今朝廷财力有限,应该以神策军为主,兵部以为如何?”
郑克臧将问题放在全局上来谈,陈敦文也不好只顾自己部门的利益,因此思索了片刻便点头道:“臣以为既然有南方都护府的经验,或许北方也可以一体执行。”
说到这,陈敦文忽然明白过来:“圣上的意思可是将蒙古义从军并入神策军?”
对此陈敦文的推测,郑克臧予以明白无误的回答:“正是如此,今后当摒弃从蒙古诸王公领军的法度,直接从各部盟旗中征调神策军,一来可以抑制蒙古王公的权力,二来也可以更好的保证朝廷对蒙古兵马的控制权。当然,朕以为单凭神策军是不可靠的,朝廷还应在长春府驻留三到四个骑军、骑步军师以支援安东、松漠两都护府,至于龙江北、鲸海、极北等都护府有水师和龙骧军进驻,配合神策军或足以震慑地方了。”
陈敦文考虑了一会,缓缓说道:“臣以为圣上决议颇为新奇,兵部还要与枢密院协商后才能给圣上回复,另外,臣以为如此一来,水师方面是否应该配合改组。”
郑克臧沉吟片刻,表态道:“卿说的确有几分道理,此时还应与枢密院沟通一番。至于水师全面改组,算时间,卢卿这边已经陪着吕宋夷,不,西班牙使节到了吕宋,一旦压迫当地酋首听命,不日将北上接收了购地款,届时朝廷接受了整个吕宋,就能拉直了南方的海防线,也的确有必要重新厘清海域巡防的布置了??????”
“圣上,”陈敦文刚领旨退了下去,陈可又重新站了出来。“若都护府是未建之省的话,那么大都护府又该置于何种地位呢?”
“大都护府,”算上新设立的北海大都护府,华夏眼下共有四个大都护府,分别是北海、喀尔喀、凌牙门及东印度群岛的安汶,但这些大都护府之下以军镇居多,真正的移民区倒是很少,所以郑克臧很快做出决定道。“大都护府治下或是羁绊之地或是内藩之所在,只怕简单的将其当做未来行省是不太妥当的,或可视作得到朝廷授权的总督衙门分署。”
陈可显然已经判断到郑克臧可能的回答,因此这顺势提议道:“臣以为,既然圣上属意大都护府是总督衙门分署,那么大都护府的人事依旧由总督衙门提请,但都护府这边,臣还请圣上厘清职司,以免两司为此龌龊耽误了朝廷大政。”
“卿倒是好算计。”郑克臧当然听懂了陈可的意思,很明显,吏部是想趁机收回都护人选的举荐权。“趁着总督衙门群龙无首之际分夺总督衙门的职权,这怕是不妥吧。”
眼下总督衙门的会办大臣徐青因年老体迈正在申请致仕,郑克臧属意继任会办大臣的卢维骏还没归国,可想而知,殿上是没有人代总督衙门出言反对吏部的提议的,因此称陈可趁火打劫也不算过分。不过将都护府作为未来行省是郑克臧最先提及的,他当然不能指责陈可厘清职权有什么不对的。
因此郑克臧只能笑道:“朕向来主张不要僭越行事,但也主张主动争权,只不过争权不是为了夺利而是为了更好的为朝廷分忧。”
敲打了陈可一番之后,郑克臧面容转而严肃起来:“所以,都护府人事转归吏部管辖之事朕同意了,不过南北各地都护府下也有不少内藩或盟旗,这方面,吏部要多听总督衙门的意见才好。另外,总督衙门的人事不能拖了,徐卿的致仕折子,朕准了,以弼德院大臣安置吧。吏部这边要与总督衙门尽快会商,先举荐一名帮办来主持部务??????”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正文 654。马尼拉
“我不同意,马德里方面简直昏了头了,怎么能把王国在东方唯一的据点出卖给中国人呢,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