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香火成神道2.2-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随即心里一热,想到清虚真人的许诺,以及真人那八十高龄却中年样貌,身手矫健的长生姿态,还有以前门里的扶持,不由暗叹口气,身子更躬了些。

    待得郑玄出去,玉衡叹了口气,泛起思绪。

    此次动用郑玄,却也是机缘巧合。

    州牧的问罪,可真是意想不到。还有一点,州牧对吴起有知遇之恩,是此时吴起唯一顾忌之人。他这一走,吴起就更加不可遏止,这也是天命吗?

    郑玄本身负重任,坐镇建业,此次被逼离开,暗中却也透着太上道的身影。面对这些隐隐的试探之举,玉衡也是无奈,知道这是上次驿站大案的余波,此案轰动一时,幕后之人下手极狠,又全无线索,白云观也受到了猜忌,这可真是无妄之灾……不由长叹口气,目光黯淡下来……

 第五十三章 匆匆十五年(上榜啦,多谢)

    各方势力落子下注后,天下局势就进入了快速演化的阶段。

    永和十五年,大乾皇帝崩,仅有三岁的太子继位,改元永安。任命高和、任通明、刘果、赵云锦为辅政大臣,太后垂帘听政。

    党争愈演愈烈,天下渐生乱象。

    ……

    永安元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人烟断绝,百姓“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关中龙兴之地,京畿重镇,也生不稳之象。

    八月,流民陈永庆于关中起事,号称“大顺王”,喊出“等贵贱,均贫富”、“伐无道、诛暴乾”等口号,聚集流民,连下两府,每到一处,均杀大户,开仓赈济灾民,从者日众,关中震恐。

    九月,陈永庆连战连捷,大破朝廷军队,一度打到长安城郊。

    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太后与小皇帝哭祭太庙,连下三道罪己诏。同时号召天下各路军队起兵勤王。此是天下大乱之始。

    关中连番大战,打了两年,耗费甚巨,才将陈永庆剿了下去,此时,关中已经残破不堪,十室九空。

    朝廷之力日衰,各地诸侯割据之象愈演愈烈……

    ……

    吴州。

    永安二年,任命吴起为吴州经略安抚使,调入建业。此是一州最高军事长官职位,统管军民。

    吴起以“余匪未清,恐生祸端”“德行浅薄,不堪大任”为由,抗命不尊。

    五月,于临安府边境与州兵交战,小胜,吴起上书请罪,朝廷收回之前任命,改为罚俸半年。

    吴起于临安府“私贡赋、募兵卒”,“文武将吏,擅自署置”,渐渐羽翼丰满,威严日盛。

    永安三年,自领伏波将军,此是朝廷正四品武将职位,开府建衙,正式割据临安府,成为一方诸侯。

    受其影响,吴州各地蠢蠢欲动,朝廷州牧对吴州渐失掌控。

    ……

    转眼已至永安十年。

    安昌县,城隍庙内。

    经过十几年岁月的打磨,城隍庙已经洗去初建时的青涩,有种深厚的历史沉诞感,形成一股独特的韵味,环绕殿内。

    此地仍旧香火鼎盛。信徒香客熙熙攘攘,供奉不绝,香烟袅绕。

    庙祝众多,招呼信徒,一切都几如从前。只是香客上香时,多了一段祈祷经文。

    “……承天之命,职任城隍……奠安社稷,鞏固金汤……掌冥阳之责任,操赏罚之权衡。”

    “天神之鉴,洞若观火……福尔下民……”

    这却是《城隍经》,方明和属下的一班文臣搞出来的经文。

    方明深知,不管什么神,总有一套教义,管它是真是假,只要能自圆其说,就有人信奉。然后就可推广下去,形成信仰上的统治基础。

    以前却是忙着传播信仰,顾不上这个。

    现在有了时间,自然补上。大体上还是鼓吹城隍神上应天命、下福万民,这是竖立神权合法性,以正名分。然后宣传只要生前虔诚,就可如愿,死后还有福报。再稍微加点惩恶扬善的告诫,就是《城隍经》的全部内容了。

    现在看来,效果还算不错。

    方明看着下方虔诚祈祷的信徒,泛起思绪。

    如今的安昌县,因为凶鬼不存,四大家开良田万亩,实力大增。其余乡绅看见好处,也纷纷跟进,开垦荒地。一时间屋舍俨然,良田阡陌,活民万余。

    加上天灾,有着流民,来此当佃户。如今的安昌县,已有民六千户,三万人左右,可称富裕小县。

    城隍信仰,经过十几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已经深入百姓生活当中,加上方明大力宣传,基本让百姓知道城隍与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不能背离。可以说,信仰完全巩固了。

    表现在气运上,就是法网遍布全县,呈赤红色,白气几乎消失不见。比官府法度还要严谨,浩大。

    县令早已换了几届,方明一直注意着分寸,没有将手伸到官府内部,两边还算克制。加上天下大乱,政令不通,有时县令连任几届,有时几年都不见任命。州里府里,一时管不了这些小事了,只能听之任之。

    方明定定神,只见头顶赤气云集,已经占了金印的大半。周围青金之色包裹,这是人道功德和天道功德。

    方明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打击凶鬼;另外,虽然将转世费用升到了一百香火,但十几年下来,也累积了不少,是以有此规模。

    最显目的,是气运中心的纯红本命气,此时已经变成金黄之色。这是十五年来人道功德不断改易命格的结果。

    只是,接下来的进度,就几乎停滞了。方明知道,这是人道功德位阶不足之故,毕竟青气宝贵,不是凡物,人道功德要想将本命改成青色,那就事倍功半了,非百年不可得。直接用天道功德,方明又有些不舍,只能徐徐图之。

    不过就算是现在,方明的本命也足够支撑一府或者几府的信仰,加上这十五年来的感悟,只要扩大信仰范围,增加香火,就可快速提升,一直到正五品神位都没有任何瓶颈。

    可惜由于白云观的封锁,方明又故意韬光养晦,蛰伏至今。城隍信仰虽在邻县有些传播,但也不是大盛,信徒稀少,不能支持方明晋升。

    这时,一名小吏上前禀报:“主公,周思求见!”

    方明回过神来,这些年,也收集了不少人才,王登被放了下去,担任村土地神。周思却一直留在身边,常参机要。之前派他去办事,想必是有了结果。

    说着:“传!”小吏领命出去。

    不多时,周思进来,先见了礼,才说着:“禀告主公,经属下及家族多方打探,白云观全无动静,两个真人均坐镇观内,连不少真传弟子都收了回去,一派平静之象。”

    “好个一派平静之象!”方明神色淡淡,看不出喜怒,却让周思有些冷汗。

    “本尊知道了,你下去吧!”挥手让周思退下后,方明沉思。

    虽然龙气有灵,能自行护主。但提前找到潜龙,就算不能动手,也可先行布置,大有好处。方明一直多方打探,特别关注白云观的消息。

    可惜自十几年前开始,白云观就收缩实力,一副避世的模样。

    “也罢,我多方打探,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知道潜龙就出在吴南。”

    “吴南就五个府,其中,临江、文昌、新安三府互成犄角之势,位置险要,又较为富裕。其余两府,地处偏僻,人口稀少,又有山越野族作乱,不成气候,应该不是潜龙出世之地。”

    “潜龙只有在临江、文昌、新安三府发动,才能深扎根基,羽翼丰满。这也合乎潜龙大势。毕竟我和吴起,都在这为王先驱呢。”

    “白云观倒是隐藏得紧,八成是派了暗子出来活动,到时形势不利,也可壁虎断尾,倒是好决断。”

    “不过也瞒不了多久,就在这几年,能速发割据一府者,必是潜龙无疑!”

    想到白云观,方明就冷笑。

    他招兵买马,也收得不少人才,在这当中,就有白云观的暗手,可惜在他望气神通下,一览无余。

    方明先不发作,秘密监视着,该让知道的,一分不少,不该知道的,一点都没泄漏出去。就等着必要时放些假消息,坑白云观一把。

    想到这里,方明嘴角,就浮起一丝神秘的笑意。

    站起身来,走到一处,是个荷花池,中心还有个亭子,建的极大,池中荷花盛开,清香怡人,又有阵阵丝竹管弦之声传来。

    才刚到,一位佳人就迎了出来,丽质天生,眉目如画,楚腰卫鬓,柔若无骨。说着:“老爷来了,妾身正排练歌舞呢!”声音酥糯,让人不禁沉迷进去。

    “如此,正要一观!”方明微笑说着,半眯着眼,闲适自若。

    “请老爷移步!”佳人将方明迎至亭内,吩咐下去,不久就摆上了席位,又布置了美酒小菜,都很精致淡雅,可见用心。

    方明一笑,坐了上去,佳人上前殷勤侍奉,夹菜添酒,又传下命令,开始歌舞。

    十几个舞女,都是青春年华,赤着足,披着薄纱,随着乐曲翩翩起舞。

    舞姿轻灵,身轻似燕,美目流盼,轻舒长袖,如花间飞舞的蝴蝶,又如荷叶尖的圆露,说不出的**旖旎,让人不觉自醉。

    轻歌曼舞,灯红酒绿,方明大笑,状极欢快,半抱着佳人,饮尽杯中酒……

    此女名为曼云,是方明新收的侍妾。

    在古代,主公长久不娶妻,的确没有好处,还有着流言。

    方明一直没有特别中意的,就先纳了几名美妾,堵人口实,也可稍解寂寞。

    反正他是神明,地位尊贵,就算纳几个侍妾,也是合理。

    不得不说,古代侍妾地位底下,主家甚至可以随意处置,就算打死,官府也不管。所以侍奉极为殷勤,对方明的要求更是丝毫不敢有违,让他好好享受了一把古代的艳福。

    当然,娶这些侍妾,一是为了安属下之心。二是寥解寂寞。最重要的,却是作出假象,让白云观以为方明沉迷于酒色,不理政事。

    反正不管怎么样,方明都不吃亏。

    多谢各位书友,上榜啦!

    谢谢夏夜夕阳、蟾宮、月哥是我、随时忘记号、jx-xie、@我为人神@的打赏!

 第五十四章 班底

    武隆县,一间小院内。

    隐隐传出读书之声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一个青衣少年,拿着书本,专注用功。

    当读到天地同寿、日月齐光这句,已是感慨不已。又看得下面这句,更是喟然长叹。

    这少年面如冠玉,目似点漆,气宇轩昂,神态潇洒。

    顾盼之间,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气度。

    此时,一个丫鬟上来,说着:“玉少爷,时辰到了,用点点心吧!”

    说着,就奉上茶水糕点。

    宋玉点点头,先接过侍女手中的毛巾,擦了擦手,才坐下,拿起一块点心,品尝了下,说着:“春兰,最近手艺见涨啊,这糕点清香扑鼻,入口即化,真是一绝!”

    春兰有些红脸,轻啐道:“都吃了这么多年了,才听得少爷一声赞,可真不容易呢!”

    “哈哈……”宋玉大笑:“小兰儿还害羞呢,大是难得!”

    春兰笑着摇头:“才没呢!”又顺从地换上毛巾,为少爷清理,极是细心。

    青丝垂下,不经意间露出胸口一片雪白,将侍女娇憨的风情发挥地淋漓尽致。

    这是宋玉的贴身侍女,从小侍奉,关系大是不同,以后娶了正妻,也少不得一个妾的名分,是以平时还可说些玩笑。

    宋玉又读了会书,看了看天色,说着:“是时候了!”

    放下书本,走出院来。

    “唉……”春兰叹了口气,默默地将书本收拾放好。

    宋玉先去后院,牵了匹马,才出得门来,买了些酒水肉食,待得到了县外,快马加鞭,就到了一处,风景甚好,**宜人。

    纵马扬鞭,胸中大快,当见到一幕时,却是眉头一皱。

    远方,一群流民,衣裳破烂,面黄肌瘦,掺扶着前进。

    最近几年,天灾不断,各地又有兵祸,就有着流民。此世荒郊野外,有凶鬼徘徊,大是凶险,流民多有被吸尽人气,化为干尸而亡者。但就算如此,也阻挡不了,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苛政猛于凶鬼吧。

    每逢乱世,鬼气就盛,天灾战乱,死者极众,游魂日多。这基数一大,厉鬼、恶鬼、甚至鬼王的数量都会猛增,形成群鬼乱舞之局,凶鬼又袭击流民,造成混乱,成为恶性循环。

    虽然被鬼类吸尽人气之魂,会直接消散,但流民多有踩踏,这甚至比被鬼杀的人还多。产生的游魂,有些又成为凶鬼,真是杀之不尽,方明的城隍阴兵,最近就加紧巡逻,灭杀了不少凶鬼。

    “这就是乱世啊!”宋玉自言自语。

    “哈哈,宋家兄弟,又在感慨什么?”一个豪爽的声音传来。宋玉一笑,知道人到了。

    就见好一条大汉,身材高大奇伟,体魄强硬,足足有八尺高,放在古代,就是顶尖的猛将身材了,背着个包裹,缓缓走来,后面还跟着几个兄弟。

    宋玉下马,抱拳行礼,说着:“叶大哥,各位兄弟,最近别来无恙否?”

    “呵呵,还好还好,倒是宋兄弟你多时不见,又有些掉文了!”叶姓大汉说着,又从背后摸出个包来,“老规矩,我出肉,你出酒!”

    打开包来,原来是条大黄狗。

    后面的兄弟,挖坑的挖坑,抱柴的抱柴,还有的拿出刀来,将黄狗料理了,分工明确,倒像做熟了这事的。

    宋玉一笑,拿出酒来,又有一个油纸包,说着:“这次走运了,刚好遇到有牛肉卖,就买点,一起尝尝鲜!”

    叶姓大汉大喜,说着:“好啊,这可真是有口福了!”

    封建社会,牛是重要生产工具,没报官府杀牛是要论罪的,但天下渐乱,法度渐松。就不时可以买到。

    众人也是大喜,一起将牛肉分了,喝酒吃肉,好不痛快。

    待到酒足饭饱,大汉问着:“刚才听宋兄弟感叹,不知为了何事?若有难处,只管告诉我,我们十几条兄弟,还怕什么?”说这话时,一股凶悍之气就飘然而出。

    “呵呵……我只是看见流民,有些不胜感慨罢了!”

    宋玉目视远方,说着:“眼看大乾日乱,我们这点安生日子,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好过。”

    大汉也陷入了沉默。

    良久,才开口:“生计艰难啊!就为了今天这条黄狗,我们被黄木乡余大户家的庄丁,追了足足十几里地,差点干上一架。这天下一乱,就更没我等小民立足之地了……”

    “叶大哥非常人,以后必能出人头地,封妻荫子。”宋玉感叹地说着。

    这不是玩笑,从叶鸿雁的气运上就可看出来。

    这大汉全名叫叶鸿雁,是附近乡民,宋玉时常出来,一起聚众玩耍,喝酒吃肉。

    宋玉有了太平印镇压气运,自然无病无灾,安安稳稳地成长。

    中间还学文习武,为将来打下根基。

    虽然也算低调,很少出来参与什么盛会,这是怕遇到法力高深之士,宋玉虽然隐藏了自身气运,但难保不被看出蛛丝马迹来,毕竟随着太平印的潜移默化,自身的本命气也有着红黄之色。在面相上,也有表现,这就跟普通乡绅大户之子的命格气数有些不符。

    但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凭着嫡长孙的身份,也聚了些人才,母族更是支持了几个。

    这些人,对以后大计,还是不够。

    宋玉有着望气神通,时常出来,名义上是游玩,实际就是观察气运,寻找人才。

    这叶鸿雁,就是最重视的一个。

    在宋玉眼里,叶鸿雁头顶一根金黄色的本命高高竖起,这是正五品大将之器,足可担任将军职位。周围,又聚了一团红白之气,这是地脉气运,表明叶鸿雁祖上葬了块吉地,支持着阳间子孙的气数,注定要有一番事业。

    当然,这些都是机缘巧合,叶鸿雁本身并不知情。

    跟叶鸿雁一起的兄弟,也是不凡,有几个红色。这就是天赐的班底了,待到起运,就可以这些兄弟为骨干,作出一番大事,根据宋玉估计,打下新安府,割据一方都有可能。

    既然见到,怎能放过?宋玉于是折节下交,很是礼遇。

    叶鸿雁也是积极靠拢,毕竟是县里大户的嫡长孙,现在有了关系,以后再拉一把,就是机遇!

    几次下来,关系就熟了,渐渐以兄弟相称。

    叶鸿雁苦笑,说着:“这可就承你贵言了!”心中一动,这宋玉,一见到自己就多番亲近,时常接济,又言自己非常人,莫不是……

    宋玉一笑,又摸出一块银子,约有二三两,交给叶鸿雁,说着:“看兄弟们的模样,最近不甚宽裕,这些,就给多买点吃食……”

    叶鸿雁脸上一红,但还是收下了,说着:“反正都拿了那么多次,也不差这回!”

    “这些兄弟,哪个不想有几亩地,娶个妻子,好好过活呢?可惜,都是佃户,随着流民渐多,东家有人,给价也是越来越低,最后连佃户都没得做!”

    “现在,兄弟们靠着打些短工,勉强度日,也是渐渐没活路了,今天这顿,是这月最好的了……”

    “这大乾、这大乾,唉……”

    宋玉默然,流民日众,只要给口饭吃就可驱使,自然比佃户短工好用。就这,也是求不来的,一县之地,也容纳不了那么多流民,只有其中身强力壮,精通农事的,才可留下。其他的,大多只有给口薄粥,驱赶出县的命。

    要是没有方明,这叶鸿雁和他的兄弟就会越来越过不下去,最后官逼民反,落草为寇,这就是天机了,叶鸿雁必可因此发迹,越做越大,最后打下一县或者一府。

    两人接下来都不谈这事,尽情玩耍,待得天色已晚,宋玉才告辞离开。

    宋府。

    自宋家进县来,也日益兴旺,虽然还称不上顶尖,也是不错了,大门也修得很是气派,方明到了门口,就有小厮上前,接过马缰,嘴中说着:“玉少爷!您可回来了,老爷吩咐,让您回来后就去书房!”

    宋玉点点头,进了大门。

    宋府修得极大,亭台楼阁,花园水榭,应有尽有。

    走了片刻,才到书房,敲了敲门,门里传来声音:“是玉儿吗?进来吧!”

    推开房门,就见得一人,中年模样,神态俊秀,正是此身的父亲。宋玉之父名为宋子谦,祖父名为宋云星。

    宋玉见了,立刻拜下,“给父亲大人请安!”

    宋子谦颌首,说着:“又出去见那群狐朋狗友么?”声音有些不悦,随着宋玉年岁日长,身上的威严之气也是越来越重,几乎让他这个做父亲的都感觉有些难以训斥。这时,就不自觉得带了些火气。

    宋玉恭敬说着:“儿子知错了!只是儿观叶鸿雁,非池中之物,与之结交,当大有益处!”

    宋子谦冷哼一声,“如你所言才好!”心里却知,这儿子看人极准,罕有不中的,之前推荐的几人,都有才华,又忠诚老实,很是好用。

    不提这事,随口问了些经义,这是考察才学。

    见宋玉对答无误,脸色才缓和些,说着:“不错,不错,看得出,你平时还是用心的。只是经义之道,光烂熟于胸还是不够,其中的微言大义,还需纯化……”对这长子,宋子谦也是寄予厚望,幸好此子天资聪颖,不负众望,只可惜,有些偏好武事。

    不过,这只是小事,又逢乱世,有些自保之力也好。

 第五十五章 赤蛇绕印

    父子二人又谈了会儿,宋玉就问着:

    “祖父大人身体如何?可好些了?”

    “唉……”宋子谦脸色阴沉,叹了口气,说着:“父亲大人以前为了我家,颇多劳累,至今已是积重难返,怕是……”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宋玉脸色凝重,说着:“孩儿还得前去拜见祖父大人!”

    告辞出来。走了一会,来到一处大院,隐隐飘来一股药味,让宋玉眉头一皱。

    让个仆役进去禀告,得了回应,才进去。

    药味更加浓厚,宋玉进了里间,就见着一个老人,躺在床上,已是起不来了。

    “祖父大人……”宋玉眼中一红,拜了下去。

    “好……孩子,起来吧……”宋云星虚弱的话声响起,自五年前,他的身体就渐渐垮下,不能理事,将宋家事务交给了儿子掌管,当然,宋玉也管着一份。

    宋玉定神一看,宋云星头顶的气运已在不断消散,此是油尽灯枯之象,连神通都无法挽救。

    宋玉不由哽咽,又陪着说了些闲话,看宋云星有些精神不佳,才退了出来。

    到了自己院子,就见有几个人都在候着了。

    见到宋玉,都上前行礼:“见过玉少爷!”宋玉点头,说着:“一起进来吧!”

    到了书房,宋玉坐在主位,看着下面的气象,这就是他在宋家的班底了。

    人不多,只有两三个,但都是红气,堪称一时俊彦。

    找遍宋家和母族,只有这么多了。

    点点头,说着:“将各自情况说来,宋虎,你先吧!”

    一个满脸精悍之气的中年上前,此人庄丁打扮,手掌上的青筋暴起,此时却执礼甚恭,说着:“少爷!根据您的吩咐,我与县里专门偷鸡摸狗之辈多加交往,得了些消息。县里粮、油、盐、布的价格均涨了三成。酒肉铺的生意更好,足涨了五成,细究根底,是被县尉余大成定去,犒赏兵卒,听说正训练县兵……”

    “嗯?”宋玉一惊,自永安元年来,天下大乱,朝廷对地方就渐失掌控。吴州南部,也是如此。

    临江府就不必说了。文昌府,知府一直没有任命下来,只有府丞贺兴,署理政事,只能掌控府城附近,其余各县,没有名分,收服不了。朝廷和州里也一直在犹豫,毕竟现在发下任命,难保知府不割据一方,听调不听宣,重演吴起之事。有几家,正在活动,贺兴是郡望贺家之人,希望最大。

    新安府,知府秦宗权已经任了六年,成尾大不掉之势,近年来正收服各县,招揽文士,严训士卒,这意图就很明显了。

    武隆县,县令还在观望中,没有明确投到哪一方,这时,县尉练兵,就有些意思了……

    宋玉手指一顿一顿地敲着桌面,想了想,说着:“我知道了,宋思,田庄事务如何?”

    这是宋玉之前安排下来的事,他巡视乡里,也见了些勇士,尽量招揽到麾下,家人安排成佃户。

    宋虎退下,旁边一人上来,老农模样,貌不惊人。

    “已经特地划出一百亩良田,给少爷说的那些人耕种,只是……”宋思欲言又止。

    宋玉一笑,说着:“我知道,这搬迁原本佃户,腾出田地,有损名声,所以要补偿,银钱方面就有些告急。”

    “但这事,必须做!时值乱世,要没有武力,怎么守护家业?本家刚入县城,底蕴不足,家丁武士都是不够,只能向外求取了……”

    “我再批个条子,你去账房支取些,务必要将事办好,不要坏了我家名声!”

    宋思神色一肃,郑重行礼,说着:“少爷所言甚是,老奴必将此事办妥!”

    宋玉点头,宋思还是有几分才学的,现在又经他提点,应该可将此事办好,到时那些勇悍之辈的家人都在自己手里当佃户,掌控又可得力几分。

    最后一个青年上来,行礼说着:“少爷!”

    这是宋玉母族的人才,叫做沈文彬。

    “文彬,最近可适应不?”这是宋玉母族沈家的人,宋家虽然接纳,但不太可能委以重任,只能分派些杂事,宋玉知道这人有才,提拔成亲信,留待后用。

    “我跟随宋管家做事,也学了不少东西……”沈文彬微笑说着,他文士打扮,特别是头顶,一根纯红本命,微微聚了些气运,也是不凡。

    “很好!”

    宋玉颌首,这三人,加上间接管辖的二十几人。就是他在宋家能直接掌握的人手,虽然宋云星病重,但还有宋子谦在,即使宋玉表现出色,能管一个田庄,几个庄丁,掌握宋家一两成实力,也是顶天了。

    ……

    一处山脉深处。

    “就是这里,你看如何?”方明背负双手,神态悠闲。

    顾晓莲一身烟霞色散花裙,环佩玉钗,更添一分颜色,此时神色肃穆,细细查看,来回转了几圈。她入方明麾下,有着阴气资源,道法日进。

    闭目冥算许久,直到额头滴下香汗,两腮微红。才说着:

    “风水堪舆之法,妾身所知不多,但却明白,此法贵在聚气。”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此处青龙白虎对称均匀、明堂宽阔开展。”

    “山环水抱,溪水如玉带,蜿蜒如蛇,穴庭前朝山处,巳方印砂耸起,此主后代必出高官。”

    “巳为赤蛇,有印居之,主贵。经云:“赤蛇饶印如圆平,腰悬斗印才纵横。”

    “此乃‘赤蛇绕印’之象,其气纯红,又带着金色,能增子孙后代气运!”

    心里却疑惑,这对凡人,自是极好的墓葬之地,可主公乃神明,万古不朽,何须此地?莫不是,要赏赐给某个凡人?

    方明听了,连连点头,他是城隍,对地气有着感应,以安昌县为中心,搜寻多年,才找到此地。当时的望气神通下,此地大有吉气,但比现在稍逊,方明施展神通,改造地形,才形成这“赤蛇绕印”之局。

    这已经是极限了,再上去,就不是人力可及的,非得机缘巧合、天造地设才可。潜龙的就属这种,一寸也改易不得。

    “虽然此地甚好,但入葬时机,点穴等等,还是得你来!”方明说着,一张手,一份文书飞到顾晓莲面前。

    顾晓莲定睛一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生辰等信息,不由说着:

    “这是……”心里大凜。

    “此乃即将入葬此地之人的生辰,你根据山家亡命、子孙命择吉,推算刑冲克害,选择吉日,不犯太岁、三煞、重丧、重复等凶日。并且,点出吉穴!”

    这些,虽然方明略懂一二,但还是让专业的来好,毕竟这不比之前,只要望气神通一看,就知地之吉凶,其中牵扯众多,必须仔细推算。

    “……”顾晓莲沉默良久,才郑重拜下,说着:“妾身遵命!”

    她心思彻明,已经隐隐猜到什么。

    方明一挥衣袖,“回去吧!”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