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后的幸福人生 完-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咳咳!”陈淑芳不好意思的把手握成拳头抵在嘴唇上咳了二声,她是被吓了一跳,才走神的啊,供销社真真是一个赚钱的玩意儿啊,这一天的进账比起以前自己猜测的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总共卖了五百三十六块九毛,纯利润……”陈淑芳吞了一口口水艰难的说:“二百五十元三角。”
“二百五十……咳咳咳!”刘晓兰被苹果给噎着了,刘建军则把眼睛瞪成了牛眼那么大。
“这才一天工夫啊!”刘建军茫茫然。
“二百……妈你没算错吧。”这是吹牛吧?这也太那个啥了吧!刘晓兰把帐本抢了过来,她看到最下面写的合计五百三十六元九,减去成本XXX,利润XXX,“妈,这这这……”
“这是我们一家一个月,省吃俭用才能剩下的钱啊!”刘建军接下女儿的话。一个月三十来天,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这供销社一天赚的钱就把他们给抵下去了。
“我算过三遍,没有错,就是二百五十元三角。”陈淑芳从抽屉里拿出一叠钱,“这就是一天的利润。”
刘晓兰盯着钱眼冒绿光,这也太海鲜了、太生猛了、供销社一定是龙虾啊,海鲜中的顶级海鲜啊!“咱们要发了!”
“是啊,如果每天都这么好生意……”刘建军涨红着脸。
“二个月就是万元户啊。”刘晓兰迷失了。
“想得太美了吧。”陈淑芳拿钱在父女俩头上敲了几下,“今天是赶集天,方镇长一些镇领导也来了,所以才吸引这么多人过来买东西,你以为人家天天都要买盐、买醋的吗!你们说话怎么不动脑筋啊?”
“额!也是哦!一个月才九天赶集天的说。”刘晓兰皱着眉头。
“而且恐怕没有今天的生意好。”刘建军也有些小小失落。
“我看你们是被钱迷花了眼!知足吧!今天一天可是当我们以前忙一个月啊!”陈淑芳把钱揣进贴身的口袋里,“咱们现在的收入,在刘家村里绝对是第一,在全镇也排得上前五。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是我刚刚想岔了。”刘建军立马承认错误,他哪知道在算出利润的时候陈淑芳也幻想过一天二百多的利润的日子。
“刘晓兰,我给你说,如果有人问你,我们家赚了多少钱,你就说几十块钱,知不知道?不要别人问你什么,你就老老实实全都说出去了,钱不露白,知道不!”陈淑芳叮嘱道。
“我知道,不用你说。”刘晓兰吐掉苹果心,点头。她可没那么招摇,惹来嫉妒啊恨啊,搞得自家一身骚,不安宁,还是闷声发财好。
“建军拿钥匙关门,回家。”陈淑芳拉着刘晓兰出了门,她送一小袋苹果给供销社对面,也就是以前她摆小摊的时候常去借凳子的人家那里,一是感谢以前人家借她东西,二是如果她们不在,供销社有什么事,请帮忙看一下,尤其是晚上,招贼什么的,那家人收下苹果,高兴的答应了。现在的治安,其实非常好,街上的小流氓看似一副很拽很无赖的样子,可是他们就搞点小偷小摸的事,可以吓吓小孩子什么的,像供销社这种挂着国家的牌子,偷了要吃牢饭的、惹不起的一类东西,他们是有多远躲多远。
刘建军拿着新锁关了门,一家三口走路回家了,到了村头李老太家的时候,陈淑芳送了一串香蕉给他们,她又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儿子刘鑫今天的生意情况,没说赚多少钱,只说生意还不错,让他安心读书、吃饱穿暖什么的一大通。
一家三口进村了,也有不少人问生意如何,他们一致回答不错不错。
十二月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所以人们也没忙着办年货,供销社开业的时候货进得比较齐,又不是农忙时节,农具什么也买不了多少,除了开门第一天赚二百多块钱,后来就再也没有一天能上二百了,赶集天最好的时候一百四、五左右,平日里十几块钱也是有的,到月末的时候,刘鑫回来了,陈淑芳拿着小算盘噼里啪啦一通算下来,这个月净赚竟然有一千三百二十一块钱。
“……”刘鑫傻了,陈淑芳和刘建军因为天天守着供销社,知道每天的利润,所以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当然他们心里也有别样的滋味,那滋味酸甜苦辣都有,不好形容。刘晓兰表面是比较淡定的,她只是一个人在内心呐喊:那是我二十几岁一个月的工资啊,一个月的工资啊!
1988年的物价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年收入大概在如果一家四口,不出门打工赚钱,不经营点别的营生,只种家里的几亩田地,饭是能吃饱的,但生活质量大约就是一天三顿的稀饭了,到年底也是能吃一顿好的,但一年到头了存折基本为零。1988一个月纯收入为一千多块钱,在这个时候说是惊天动地也绝不算夸张,想想2010年时候,中国有多少月薪一千的人吧,这中间有十二年的距离啊。
“妈,我们一年能存这么多钱不?”刘鑫把桌上厚厚一沓钱捏在手里颠了颠,他还没见过这么多钱。
“差不多吧。”陈淑芳说。
……一家人都沉默了。因为太过幸福,所以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妈,你怎么不把钱存了啊,这样放在家里头有危险哦!”刘晓兰从包里掏了一颗大白兔放进嘴里。她看出了家中弥漫的奇怪气氛,看来大家都有点懵,比如表现在外表的哥哥,又比如其实很激动,但一脸淡定的母亲和父亲,至于自己,只是刚开始被吓到了,她现在已经醒了过来。
“对哦。我竟然忘了存钱。”陈淑芳把钱捂在手里,还左右看了看,“我明天就去信用社存起来。”
“我陪你一起去。”刘建军说:“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
“妈!月底了,你们是不是要去镇政府交供销社这个月的承包费啊。”刘晓兰说。方镇长挑选承包者的时候,就有一条有一定经济基础,这个经济基础其实是比较模糊的概念的,因为现在人民大众大多都没什么钱,所以要求只要有进货的经济能力,至于二年合同的承包费,整个天宝镇能一次性拿出来的,能有一家就不错了,如此这般,所以镇政府要求每月底交下个月的租赁费一百元,刘建军、陈淑芳在签合同的时候就已经交了当月的,这有点像后世的租房子,先交房租后入住。
41、新衣服
第一次交租金的时候,陈淑芳还觉得一百块有点贵,现在月底算了帐,她才知道这一百块真不贵,还有点便宜。
“我明天……哦,我下个星期一就和你爸去交。”陈淑芳说:“记住了,不要出去说家里赚了多少钱,知道不?要知道……”
“知道了,钱不露白嘛!一天到晚要念十几遍,累不累哦!”刘晓兰掏了掏耳朵。听烦了。
“你个小崽子,这是钱不是纸……”陈淑芳手一伸就要揪她的耳朵,刘晓兰机灵的躲在了刘鑫的身后。
“妈,明天整一顿好吃的吧!”刘鑫移了移身体,不动声色挡住母亲的魔爪。
格老子呢!陈淑芳看着无声的统一战线的兄妹,在心里暗骂了一句。她一脸不高兴的说:“没,没有钱。”
“什么嘛,手里明明揣着一千多块,还睁眼说瞎话,我明天就去告诉别人,我们一个月赚了多少钱。”刘晓兰跳起来抱着刘鑫的脖子,指责的看着陈淑芳。
“你去,你有本事就去,不要光说不练,堂屋门大大打的,没有人拦着你。”陈淑芳一脸随便你。
“你不要逼我哦,我反正明天要吃肉!”刘晓兰咬着牙,“我要吃肉吃肉!肉……”
“肉没有,红薯地窖里到是有很多。”陈淑芳瞟了女儿一眼,“你去说嘛,你和全镇的人说都没关系,不过你到时候不要后悔,你哥哥在家里住二个晚上就要去上学,嘿嘿……到时候你可不要哭!”
威胁!红果果的威胁!刘晓兰从刘鑫身上跳下来,她讨好的又是哈腰又是点头:“妈,我最近减肥,肉什么的都是浮云,有蔬菜就行了,白菜、萝卜、红薯都可以,吃了又不涨肥肉,还对身体有益。妈,明天就吃红薯稀饭、泡菜加炒白菜吧。”
“好吧!你刚说的就当明天早上的早饭,你自己一个人起来煮,你爸和我累了一个月了,要睡懒觉,你哥读书也很累,你就一个人做到……”
“我一定办到,一定办到。”刘晓兰积极的保证,“交给我吧,保证你们随便什么时候起来饭都是热的。”
“很好!”陈淑芳转身拉着刘建军回屋了。
“OH!”待他们一走,刘晓兰就扑在刘鑫的肩上干嚎,“哥啊……我命咋就这么苦啊……哥啊……大冬天的,你让我早上怎么起得来做早饭啊……活不下去了啦……不要活了啦……”
“现在知道后悔了!”刘鑫拍着她的背,“谁叫你去惹妈啊!”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
“我哪里有惹她啊,我就是小小的反抗了那么一句话,就一句话啊,就罚我起来做早饭,呜呜呜呜……太血腥太暴力了……”
“……太血腥太暴力!你是哪里学来的这些混话。”刘鑫头上降下三条黑线,“当心被妈听到,看她不教训你。你不要有事没事的反抗她,她说什么你答应就是,如果不想做,跟我说再想办法,你直直的顶她,对你没好处,尤其是钱的问题,你可别以为自己出去说我们家有多少钱别人就捧着你,供销社生意这么好,本来就惹人注意,你这么出去一说,万一引来什么强盗小偷什么的,钱丢了没什么,万一伤到人,你哭都来不及。”
这是在教我阳奉阴违啊!真有你的老哥!“人家知道了,我以后不会给妈开关于钱的玩笑了。”刘晓兰抹掉不存在的眼泪,她刚刚确实是在开玩笑,不过,这玩笑好像家人都当真了,她可怜兮兮的说:“哥哥,我错了!”
“乖,妈不会生气的。”刘鑫从包里摸出一颗牛扎糖塞进她的嘴里。
刘晓兰用舌头顶着糖果在嘴里转了一圈,“那明天早上的早饭怎么办?”
“你别管,爸爸会起来做的。”
“妈不是不让他起来做嘛!”
“爸爸一向疼你,你明早安心睡你的懒觉,他一定会做早饭的。”
“也对哦!老爸一定舍不得我那么冷天起来做饭的……”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刘建军果真像兄妹俩所说的那样,小心翼翼的在没有惊醒陈淑芳的情况下去做了早饭。红薯稀饭和泡菜,连炒白菜也没有,陈淑芳在刘建军起身了时候就知道了,她没有说什么,刘晓兰脸埋在碗里,一声都不吭,吃完早饭,她勤快的洗碗扫地——这是刘鑫教给她讨好陈淑芳的办法,虽然刘晓兰是拿着扫把对着干净没有纸屑的地扫得汗流浃背,但陈淑芳依旧很高兴,昨天晚上气刘晓兰不懂事,想出去宣扬的气都散得一干二净了。
“今天咱们一家人去县城。”
“啊?去县城?”一直竖着耳朵的刘晓兰台头。
“昨天已经和镇政府打过招呼了,今天休息一天,去县城进货,顺便去你小姨家。”陈淑芳对刘建军说:“家里的鸡蛋和鸭蛋都装好了吗?”
“装好了。”刘建军指了指堂屋角落垫着柔软干草的背娄。那里有二十个鸡蛋、二十个鸭蛋,冬天了,鸡、鸭下蛋也不勤了,这些蛋是他们存了一个多月的。
“你们两个把绿柜子里的衣服拿来换了,晓兰你是红色的,鑫儿你是蓝色的。”陈淑芳说。
“屋里绿柜子有这两件衣服吗……”刘鑫正在问,却被刘晓兰尖叫着拉进去了。
“哎呀,妈可藏得太深了,还说今天一天只给青菜吃,不给我肉吃,今天去小姨那里不知道要吃什么好吃的!”刘晓兰啧啧。
刘晓兰的外公,一共有三儿二女,陈淑芳是大女也是家中的老大,大儿子和二儿子同老人住在一起、三儿子也就是陈爱国,他和陈淑芳住在刘家村,两个村相距也不远,也就四十分钟的路,陈淑芳还有一个妹妹陈淑美,她就是刘晓兰和刘鑫的小姨,她住在县城。刘晓兰一年除了过年最高兴的就是去县城的日子了,每次一去陈淑美总要做很多好吃的给她,走的时候还会带些饼干、糖果回来。
“新衣服!”刘鑫没刘晓兰那么一心想着吃的,他打开衣柜取出了二套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这二件衣服他没见过,是新的。
“咦?”刘晓兰拿着一件红色的棉外套看了看,“好像是新衣服吖……”桃花红的棉外套,左胸口有个白色的小兔子脑袋,下边有两个绣着桃花的口袋,衣服很可爱,而且很新,是才买的衣服。
“我这件也是新的!”刘鑫抖了抖蓝白相间的衣服,“妈跟我们买了新衣服。”
“穿个衣服也要磨蹭,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城里啊?”陈淑芳在堂屋等了一会,见兄妹俩还没出来,于是进来找他们了,“看什么看,衣服有什么好看的,赶紧穿上。”她嘴上不耐烦的说着,却很温柔细心的理着衣服让两人穿好。
“好看!精神!”陈淑芳拉了拉儿子的衣摆,又理了理女儿的衣领。看着穿上新衣服就像变了一个样的儿女,她心有些刺痛,儿子和女儿已经一年多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了,身上穿的尽是些旧衣服。
“妈,这是我们过年的衣服吗?怎么这么早就买了?”刘晓兰对着小镜子伸头甩臂的,她真的很惊喜,她记得小时候,新衣服除了过年‘有可能’会有,平时都是别人家孩子长高穿不了了,或者是拿大人不要的衣服改成的,像这样不过年,就有一件新衣服,着实让她兴奋了一把。
“二月份才过年呢,这不是过年的衣服,这是这个月家里赚了钱,给你们买的。”陈淑芳牵着兄妹俩的手走出了里屋。
“你和爸爸怎么不买呢?”刘鑫皱眉看着陈淑芳和刘建军身上的旧衣服,他们两人身上的衣服已经穿了三、四个年头了。
“我和你妈等过年再买。”刘建军欢喜的看着走出来的一双儿女,“你妈眼光就是好,看,你们这一身穿出去,别人一定说你们是城里的娃。”
“城里的娃算什么啊,我以后要当靠爹靠娘,房也有车也有票子也有的富二代农民。”刘晓兰屁股一翘,兰花指一抬,扭了个秧歌,唱着自编的歌曲,“我什么都不做啊,就有肉吃啊,我什么都不想啊,就有人送上来啊,我勾一勾手指啊,一大堆人来拍我马屁啊,我娇躯一震,女王之气一散啊,人们哭着喊着跪着求着要我看他们一眼啊……”
“小兔崽子,乱唱什么呢,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陈淑芳笑脸一扫而光,“什么都不做,就想什么都有,你个懒虫,今天非得打你屁股不可。”
“哎呀,我好怕啊!你来啊,你来打我啊!”刘晓兰摆了个S型,她靠着大树说:“我好怕哟,我怕的都走不动了!”
42、小姨
“忍不了你了!”陈淑芳右手成爪。
“我什么都不做啊就有肉吃啊,我什么都不想啊就有人送上门啊……”刘晓兰弯腰躲过她的九阴白骨爪,她跑了出去,冬天的冷风打在她的脸上,很痛,痛到了骨子里,但她不能停下来,因为她后面有笑骂着她的母亲和她亲爱的父亲和哥哥,她一边唱着歌儿,一边试着颊边滚烫的泪水:妈妈,爸爸,我一定要让你们过好日子,我要让你们顿顿有肉吃,我要让你们天天有新衣服穿,我要让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都用羡慕、嫉妒的眼光看我们,我要让我们一家都不会因为‘钱’这个字,再露出一个愁脸。钱能办到的钱,不会再让你们操心。
一家人嘻嘻哈哈的从家里走到村口,等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就遇到一辆去县城里的客车,四个人一共给了四块钱,刘建军从装蛋的背娄里拿了几个柑子出来分给了晕车的陈淑芳和刘晓兰,刘鑫也拿了一个。白色的客车摇摇晃晃在十一点的时候到了县城的总车站——城里的所有车都在这里做为起点、终点。
车一停,刘晓兰就从车里冲了下来,那汽油味太讨厌了,闻着想吐,热天还可以开窗,但冬天却不能,那味从一上车就折磨着她,痛苦死了。
“丫头,没事吧。”陈淑芳往她嘴里塞了一块柑子皮。
“还好,没事。”刘晓兰嚼了几下,把有点苦有点涩的柑皮吞了下去。
“那行,鑫儿牵着你妹的手,小心别走丢了。”陈淑芳开路,刘建军背着东西走在最后,刘鑫和刘晓兰并排走在中间。
刘晓兰新奇的看着周围的事物。以前模糊的记忆渐渐鲜明了起来,马路两边的楼房、挂着牌子的小店、琳琅满目的货物、炸得香喷喷的油条、皮薄肉多的小笼包子、拥挤的人群……
“注意看车子。”马路上的车子不多,但刘鑫依旧小心的拉着刘晓兰的手。
“哦。”刘晓兰恋恋不舍的从旁边卖锅魁的摊上收回眼睛,咸锅魁她很久没吃了。
“等一会就要在小姨家吃午饭了,如果被妈看到你吃零食,又要遭秧。”
锅魁才不是零食。刘晓兰的声音低若蚊吟。在陈淑芳同志的眼睛,外面一切要钱的东西都是零食,不只吃饭前不能吃,最好永远都不要吃。
“姐!你怎么来了?!怎么都不事先打个电话。”陈淑美是出门买菜做饭的,没成想刚跨出门坎竟然遇到姐姐陈淑芳了。
“没打电话,我这也是顺便来看一下,还给你带了点鸡蛋。”陈淑芳握着她的手说。
“到家里说吧。”陈淑美没有看一眼背着东西的刘建军,她招呼刘鑫和刘晓兰进屋。
县城的楼房对刘晓兰来说真的不高,大多都是十几层房子,但对陈淑芳、刘建军他们来说,就有些骇人了,毕竟他们住的房子连平房都不是,陈淑芳看了一眼高高的楼房,以前一看它,她总是要头晕,今天她却没有,她只是在想这样的房子没准她以后也没住上。楼房没有电梯,只能走楼梯,不过陈淑美的家就在三楼,所以众人走上去一点累的感觉也没有,连背上背着几十斤东西的刘建军也气都没喘一口。
“老蔡在餐馆里呢,我叫小玲把他叫回来。”陈淑美招呼刘晓兰一家坐下后,叫了在卧室做作业的女儿,去街上把她的老公叫回来,而且还叫多买点菜回来。
“姐,来就来,干什么还拿东西来?你留着自己吃啊。”陈淑美看着陈淑芳把背娄的东东一一放上桌子上。除非了鸡蛋、鸭蛋,还有柚子。
“我天天都吃,你们在城里也不知道能不能吃着家养的鸡蛋,就给你们送来了。”陈淑芳说完,又对丈夫和儿女说,“你们在家看电视吧,我和淑美出去转转花园。”
“嗯。”刘晓兰按着遥控器点头,小姨陈淑美的家比较大,三室一厅近一百坪米,地上贴着磁砖,墙上刷着白漆,冰箱、彩电都有,桌上还摆着水果,家境相当不错。
穷人没有富亲戚——这句话可不适合刘晓兰家,刘晓兰家虽然穷,但却和家境富裕的小姨家关系很好。陈淑芳每次来城里,都要带点东西,而每次回去,陈淑美也会送她很多东西,两姐妹关系非常亲密。
“姐姐,还是你对我好,知道街上卖的尽是些圈养鸡蛋,所以会给我带些土鸡蛋,不像别的人……每月都来白吃白喝,而且还一副大爷,我该给他吃的样子。”陈淑美一脸苦大仇生的样子。因为她家里经营着一家餐馆,所以认识的人比较多,亲戚朋友什么来城里总喜欢来她家,最开始还会客气的带些东西,后来完全是空着手来,饱着肚子而归,一顿二顿什么的她也不在意,可是三天二头就到她家打一回秋风,不说饭钱烟钱,就是自己一家要忙着餐馆的事,还要抽出时间来陪他们,就够让她气愤的了,最可气的她有气不能发,因为那些吃白食的都是看着她长大的叔伯,她但凡要是露出一点不高兴的样子,人家都会酸酸的说什么长大了出息了,就忘了以前她怎么受人照顾了什么什么一大堆。烦都烦死她了。
“你拿你姐和那些人比啊!”陈淑芳装着不高兴的转了个身子,陈淑美立刻赔不是。
“哎,姐也没有办法,姐有办法一定帮你……”陈淑芳也知道她烦这事很久了。
“姐,你不要担心,我就说说。哎,都是叔叔伯伯的,吃就吃吧,吃不穷的。”陈淑美叹了一口气。她也就是说说,发泄发泄。
“餐馆的生意还行吧……”陈淑芳问。
“还行。”陈淑美眼神有些暗淡,其实餐馆的生意大不如前,她家开的餐馆在城里中学的门口,门置不错,以前生意非常红火,可后来随着周围越来越多的餐馆开了起来,她们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
“姐有个喜事,要给你说一下。”陈淑芳没有注意她不对的表情,她兴高采烈的将自家承包了供销社的事给陈淑美说了个大概。
“那可太好了!”陈淑美笑着拍了拍手,“姐夫戒了赌,又承包了供销社!姐,你这是熬出头了。”
“这一次我们就是来进货的,晓兰和鑫儿也很久没来城里了,我就带着他们来了……”
“姐,你进货钱够不够,我这里有钱……”
“够呢。我给你说啊,我十二月份赚了一千多块钱呢……”
“这这这比我们餐馆还赚钱啊……”
两姐妹叽里咕噜的一边说一边笑,最后说到变化最大的刘晓兰。
“也不知道晓兰是从那本书里学来的菜式,那泡椒菜肉吃起来好香呢。”陈淑美啧啧嘴,仿佛口中还有嫩滑肉丝的味道。
“泡椒肉丝?我们馆子里也有卖的。”陈淑美说。
“啊,我怎么没吃过呢……”陈淑芳停住了。她这辈子、刘建军这辈子上餐馆的次数为0,整个刘家村上过餐馆的人恐怕也为0——一盘青菜都要二块钱,谁有钱烧得慌啊!再说那个泡椒肉丝,农村人种的海椒一般是用来做豆瓣海椒,另一个就是摘下来炒菜,泡椒的话——那是摘下的朝天椒放在泡菜坛子里的,能让泡菜带点辣味,用泡椒来炒菜也用过,但都是二、三粒调个味,像刘晓兰一次性就捞大半碗,几乎把坛子里的海椒都掏空了的行为,正常人是不会做的,还有一个就是肉丝,那家那户不是半斤肉炒一大盘的青菜啊,谁能这么奢侈的炒什么泡椒肉丝啊。
“姐,你喜欢吃泡椒炒肉丝吗?我让老蔡今天中午做给你吃。”因为陈淑美喜欢清淡的食物,家里做饭都注意到她的口味,她姐姐陈淑芳来了,也会做些辣的,但像泡椒肉丝这样的菜没有做过。
“不用不用,我正想着家里泡菜坛子里的泡椒都要被刘晓兰这小丫头给捞光了,我待会得教训教训她。”
“教训教训,你每次都这么说,哪一次下了重手……”
“还不是她哥拦着……”
“不拦着,你能下得了手……”
“你这是笑话你姐呢……”
中午了,两姐妹说说笑笑的走了回去。陈淑美的老公做了一大桌的菜,有鸡有鱼的,吃饭的时候,刘晓兰在饭桌上看到了她自以为现在还没出现的泡椒肉丝,一看见盘子上的不同于家里尖长的朝天椒的切成两半的圆形海椒就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是没有泡椒肉丝,而是她没吃过。
没有钱啊没有钱……刘晓兰把愤怒全都发泄在饭碗里,她挟了两块泡椒,合着饭往嘴里送。我吃我吃我吃……
“姐夫,多吃点。”这是陈淑美第一次给刘建军夹菜,因为现在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喜欢赌博,惹人讨厌的姐夫了。她衷心的为姐姐感到高兴。
43、杀年猪
吃完饭,陈淑美陪着陈淑芳一家子去了城里的批发市场,她帮着张罗清点要进的货物,最后还找了一辆小铁皮车将所有的东西一次全部运到了回龙街的供销社里,这让陈淑芳他们少了坐客车,上货下货的麻烦。因为快要过年了,所以这次他们进了不少货,其中糖果、瓜子、水果、鞭炮最多。
刘晓兰也一直期盼着过年那顿顿有肉的生活,因为盼着所以时间反而变得难熬了,不过一月十三号家里杀的过年猪,缓解了她对肉的渴望。
刘家的猪圈里一直养着二头大白猪,猪养了快一年了,长的很壮,每一头都有二百多斤,因着供销社赚了钱,家里的生活也宽裕了起来,所以经过全家人的投票决定,卖一头猪,自家留一头——要知道往年都是卖掉一头活猪,另外一头请人来杀了,还要卖出去一半,再左边送几斤,右边送几斤的,剩下也没有多少了。
杀猪的那一天,刘鑫在学校读书,刘晓兰因为是星期天所以在家。天还没亮,领村请的杀猪匠就到了,吃过早饭后,杀猪匠连着刘建军、刘建华、陈爱国、刘爷爷五个人合力把猪从猪圈都用绳子拉了出来——另一条猪前天已经被买猪的人拉走了,大概猪儿也明白养猪一年,用猪一时这句话,所以与众人拉扯了几分钟就放弃了抵抗从猪圈都走了出来。
“啊……”当白刀子进去时猪儿还是发出了惨叫声,红刀子出后抽搐了几下猪就没再动了。男人们用女眷在院子边挖的泥巴石头灶烧的开水将猪毛清理干净了,然后把一个铁勾子勾住一只猪腿,把猪倒挂在院边的梨树上,磨的闪亮的刀再一次捅进去,将猪肚子破开,内脏全部都拿出来,干净的水往猪身上一泼,血水就流在了地上,用锄头挖了泥巴把血水盖死,将猪从树上拎下来,放在用长条板凳支起的木板上——这猪也就杀完了。
虽然说这猪不卖肉,但依旧卖出去几十斤——都是一个村的,人家开口了,你也不好意思不卖,再说二百多斤刘家也吃不完。然后就是中午的杀猪饭了,杀猪匠、陈爱国一家,再加上刘爷爷一大家子,摆了二桌,大人一桌,小孩一桌,有酒有肉,大伙都吃得高兴。
杀猪匠拿着陈淑芳送的几斤猪肉和杀猪的五十块钱走了,刘晓兰的幺舅舅陈爱国留了下来,他和刘建华帮着刘建军把猪肉切条,将炒热晾冷的盐,花椒均匀抹在肉上,把肉码在缸里,上面在洒一层盐——这是在腌腊肉,腊肉腌三天左右,把肉翻一下再腌三天,然后用柏树做柴的烟熏好后挂在树上晾干即可。
陈淑芳是这么打算的,二百五十多斤的肉,没有养猪的刘爷爷和刘奶奶两老口三十斤,刘建华、陈爱国一家各二十斤,然后娘家陈爷爷那边人多也三十斤——这都是送的,然后她妹妹陈淑美送十斤,因为陈淑美还要卖五十斤总共六十斤,除去买掉的几十斤,最后一头肥猪家里就还剩下六十斤左右,不过等刘建华和陈爱国杀了过年猪后也会回礼,所以这年大约有九十斤肉——这是一个超级肥年。
“什么嘛!香肠都不做,香肠你知道有多好吃吗?!咬一口,舌头都可以吞下好不好……人间美味知不知道……”清晨,刘晓兰揉着腰间紫青的嫩肉,一边收拾书包一边意有所指的说。就在杀猪要做腊肉的时候,她提议做香肠被陈淑芳打了回票,而且还挨了一顿掐。
“你个小崽子,你还念还念,大半瘦肉来做香肠,你到底要有多败家啊……”陈淑芳一个箭步就又想逮住她休理一顿,还好刘建军手疾眼快的拦住了陈淑芳。
“孩子小不懂事!”刘建军给刘晓兰打眼色让她快跑。刘晓兰丝毫不给面子的继续说:
“腊肉也是吃,香肠也是吃,为什么不做香肠,全部做腊肉。”
“猪,一天就知道吃,还说要减肥。”陈淑芳说:“你以为腊肉全是咱们家自己吃啊?”
“咦?不是我们吃吗?该送的人不是都送了嘛!”刘晓兰眨着眼睛。
“那个……你妈说我们留二十斤,然后其他的放在供销社卖!”刘建军说:“你想吃香肠的话,等过年的时候你小姨请客的时候就能吃到了,咱们家……”
“……我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