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与多尔衮有关的日子-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娜木钟也带着自己的户民归顺了大金,多尔衮依然派人护送回京,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
第127章:玉玺1
在得知了林丹汗的嗣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所在地后,多尔衮率部于四月十日,渡过了黄河,在托里图驻扎。但是却没有进一步动作。只是在帐中看书,弄得我有点迷糊。
看书看得没意思,将手中的书放下,走到他跟前。“多尔衮,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来了三天了,你怎么没有动静?”
他微微一笑,放下书抬头看着我。“急什么?现在急得不该是我们,应该是额哲才对”将我揽到膝上,将下颌抵在我的肩膀。“如今既然没有了林丹汗,他的儿子额哲又年幼,所以我并不打算出兵攻打他们。”想了想。“而且我还需要点时间确定一件事情。”
“确定什么?”我好奇的问着。
“嗯…”他将我的碎发全部捋到耳后,将面颊露出来。“你知道传国玉玺的事情吗?”说完眼神炯炯的看着我。
我大吃一惊,转过身看着他。“你…你是说,传国玉玺在林丹汗手里?而你这次的目的就是要得到它?”
“嗯…所以我在等,”叹了口气“这是咱们大金一个好的契机。”
“那你觉得他们会轻易的给你吗?”
“呵…所以我才不那么快的出击,我要等,一是等确定传国玉玺真的在额哲手里,二是要等他们心里自己慌了时再说。”这就是所谓的攻心战术吧?
“那你想好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归顺了吗?”我不禁有些好奇多尔衮会怎样去做。
他看着墙上,慢慢的吐出几个字“慑之以兵,怀之以德。我已经命人将他们围住,可是却不能伤他们任何人。”笑了下,看着我“你大概不知道吧?这额哲的额娘和咱们大汗还是亲戚呢?”我眼睛亮亮的盯着他等着他给我答案。
他将抱着我的手禁了紧,“咱们大汗的额娘是叶赫那拉部贝勒纳林布禄和金台吉的妹妹,而额哲的额娘苏泰福晋又是金台吉的嫡亲孙女,算起来咱们大汗还是这个苏泰的舅舅呢,再说苏泰的姐姐哈季兰现在是济尔哈朗的福晋,所以她和咱们大金其实是亲戚关系。”说完笑着看我。
好混乱的关系,我在脑中理了半天终于有点明白,“也就是说,这个苏泰福晋是姓叶赫那拉的喽?”
“嗯!所以明白了?这个苏泰是个要好好利用的人。我想她也应该很想念她的姐姐和家人吧?”说着轻轻的点了点头,又陷入了沉思。
第128章:玉玺2
翌日,探子回报,传国玉玺确在额哲手中,于是多尔衮带着我直接拜见苏泰大福晋,她是个美丽、细致的女人,恬静的面容中带着一丝忧郁。仿佛早已料到我们会来,面对多尔衮一脸平静。额哲坐在她的身侧,紧绷的身体显现出他的紧张。
只见苏泰福晋端起茶杯轻呷一口,抬眼看着多尔衮,微微笑了下。“不知道贝勒爷今日到访是何用意?如今大汗已逝,只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料想贝勒爷应该不会难为我们吧?”
多尔衮也笑着看她。“其实多尔衮今日来只是想代大汗接福晋回家而已,难道福晋不想念远在辽东的家人?不想见见你的叔父阿什达尔汉?还有你的亲姐姐哈季兰吗?”
“我…姐姐…”苏泰的眼中的平静被泪水淹没……“姐姐…她好么?”问完后忙将头低下掩饰着。
多尔衮走到她的身前,递给她一方帕子,“擦擦眼泪吧!”看着她眼中的疑惑,“这是哈季兰福晋让我带给你的。她说她很想念你,盼着早日和你相见。”
苏泰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双手捧着脸伤心的哭泣。我想她其实也是个可怜的女人,年纪幼小就远离家人嫁给林丹汗。如今林丹汗一死,其他的人走的走,逃的逃。可是她却不行,因为她是额哲的额娘,为了儿子她也要苦苦的撑着,一定很累。
多尔衮看着她想了想,走到额哲的身边拍着他的肩膀。“额哲,好好的照顾你的额娘。”转头看着苏泰,“福晋,今天我就回去了,如果你想好了,可以随时派人通知我。”说完拉着我的手走出屋子。
看着落在身后的我,多尔衮皱着眉毛停住身。“怎么了?想什么呢?”
我看了看他,“那个帕子真的是济尔哈朗的福晋给你的?不会是你骗苏泰的吧?”
他嘻嘻一笑,转身慢慢的向前走着,“倒是没骗她,确实是哈季兰的,不过是我临走前一天到济尔哈朗府上时和她要的,不过她确实是想念这个妹妹。我只不过是一举两得而已。”
我跟在后面走上前两步,抓着他的胳膊笑了笑。“狡猾!”呵呵…。来了几天都没有好好欣赏一下青海的景色,现在看着远处的景色,果然和内陆真的很是不同,高原上的山岭虽然不见高耸千仞,却是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峰,现在是春天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长年渗进草甸下漫流,聚成沼泽,汇成溪流,再汇百川而成河…反正就是好美。远离了盛京的繁华,喧嚣、战争,看着眼前这自然的风光,多尔衮也突然轻松了好多,拉着我骑上马疾风而驰…一路上洋溢的笑声。
果然,不出两日后,苏泰派人邀多尔衮入府协商,从额哲手中接下方型锦盒,我能感觉多尔衮当时的手在微微的颤抖。
第129章:玉玺3
就这样多尔衮不费一兵一卒,利用族亲关系,兵不血刃,降服额哲,使这次进军变成一次盛大的受降典礼。招降了漠南蒙古最强大的部落的余部,蒙古四十万部落尽服大金,从而顺利地解决了蒙古问题。
明日就要启程回盛京了,天已经黑了。多尔衮还是不停的拿着传国玉玺把玩着,青海的夜里还是很冷,我走上去将披风给他披上,“多尔衮,明儿就回了,早点睡吧!”
他没有抬头的问我“青莪,你知道传国玉玺上面刻的是什么字吗?”
这个还用问我?我看着他手中的玉玺,只见其方圆四寸,上面交刻着五条龙,正面刻有“制诰之宝”四个字。“不是制诰之宝吗?”
他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呼出一口气。“应该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才对!”说完默不作声。
“啊?那么说这个不是真的传国玉玺?”
他嘴角一挑,“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大怒中将玉玺掷于地上,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而这个却完美无缺。”说完看着我。
“那怎么办?”我对于这个倒是没有主意。
只见他诡异一笑,“是不是得又有什么所谓?只是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而已。”说着郑重的将玉玺放入锦盒并盖上封条。
我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它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本身,而在于它的附加价值?”聪明!我怎么没有想到。
第130章:玉玺4
在回程中多尔衮还趁势又招降了济尔农部包括河套地区一大片富饶地区成为大金的势力范围。顺便又派人在山西大同抢掠了一番。这次的出征奠定了他在军事上如神话般战无不胜的威望。
四月底,班师回盛京。皇太极亲自率领诸贝勒远迎至阳石木河。
远远的就看见最中央的两黄旗队伍,马色服装都一样,一个明黄的身影骑在马上,再旁边的则是两蓝和两红旗。没有车撵,都骑着马。在距离队伍约两百米的地方,多尔衮和众将皆下马前行。皇太极也从马上下来向我们走来。
当走到跟前的时候,多尔衮大步向前几步半跪下身,高举锦盒,大声喊道:“恭喜大汗,得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天命所归!”在场所有八旗将士一片欢腾。
皇太极激动的将多尔衮扶起,“十四弟!辛苦了!”说着接过锦盒打开,这是皇太极梦寐以求的。但当他看到玉玺后的一瞬间一愣,微眯了下眼睛!进而看了多尔衮一眼,随即微微一笑,将玉玺放入锦盒,转头看着多尔衮身后的我。我握着拳头向他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也不管他能不能看得懂。他无奈的笑着对我摇了摇头。随即转向额哲,接受额哲的拜见。册封额哲为亲王,并将哲哲生的长女马喀塔格格嫁给额哲做福晋,并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设都统和副都统统治察哈尔左右翼。
……………………
九月
皇太极正式收纳林丹汗后妃为妃。西麟趾宫福晋娜木钟,即原林丹汗的囊囊福晋,为西宫大福晋,称贵妃;东衍庆宫福晋巴特玛。璪即原林丹汗窦土门福晋,为东次宫侧福晋,称淑妃;
贝勒豪格看上了林丹汗的伯奇福晋;
贝勒阿巴泰选中了林丹汗的俄尔哲图福晋;
贝勒济尔哈朗由于妻子刚刚亡故,苏泰又是妻妹,所以皇太极就将苏泰指给了他。
代善迎娶林丹汗的女儿泰松格格。
第131章:进宫教汉文
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
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族(简称满族)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另一件是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崇德元年)
皇太极在盛京皇宫大政殿举行即皇帝位的典礼,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皇太极改国号、称皇帝意在表明:自己不仅是满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汉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国臣民的皇帝。
同时晋封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代善为和硕礼亲王,济尔哈朗为郑亲王,阿济格为英郡王,豪格为肃亲王、孔有德为智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恭顺王……
七月
定五宫制,立清宁宫为中宫皇后,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哲哲正位中宫;东宫为关睢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次东宫为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西宫为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次西宫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随后四妃率领众公主、福晋、命妇至帝后前行礼。
…………………
如今多尔衮身为睿亲王,自然闲的时间就少了。自五月多铎、阿济格受命率兵攻打山海关之后他更是每天都和现在的皇上皇太极商讨对策,而我则自去年回来不久就被叫进宫里教海兰珠汉文。
“青莪,今天我们就习到这儿吧,头好晕!”海兰珠没等我答应就将我给她预备的课本收起笑着看着我,“怎么?又想睿王爷了?”
我眯着眼睛笑了一下,“怎么敢在辰妃娘娘面前失神啊,既然娘娘不想习了,那么青莪就先回去了。”于是一本正经的给她行了个礼。
“呵呵…好了,青莪。我们不闹了,咱们到花园去看看,听说兰花开的很好。”说着拉着我就往外跑。
到了御花园后发现皇后、贵妃、淑妃、庄妃都在,坐在中间的亭子里说笑着。呵呵…皇太极还真是有手段,这么多老婆居然都相处的其乐融融的。唉!要说古代女子还真是可怜,也许这个时候看看花园里的花已经是她们最快乐的时光了。
我们的到来显然是惊扰了她们的清闲,皇后看着海兰珠笑着开她玩笑,“呦!怎么咱们未来的女秀才来了?”说着拉着她的手坐在身边。我巡视一周后发现大福晋乌兰图娅也在,于是挨个给众皇妃福晋请了安,淑妃巴特玛。璪也笑着拉着我的手坐在她的身边。
看着她红润的面孔,显然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也许内心对我也有感激之情吧。于是看着她笑着说:“淑妃娘娘近来可好?”说完歪着脑袋看着她。
她低头抿嘴一笑,“好!皇上…待我很好。”说完看着我眼里都是笑意,“以前只道你是睿王爷身边的人,想不到来这儿之后才知道你的事情,皇上不知道夸过你多少次呢。”
“哦?那这么说皇上也知道当初我和你之间的谈话了?”
“嗯…”她点点头,转而看着我“我来之后皇上就向我打听你是怎么说服我的,你呀,当初还骗我,说什么十几个姑娘为皇上打架,你不知道皇上知道后那个表情啊!呵呵…”说着捂着嘴笑着。
我刚想再说笑几句,就听有内侍喊道:“皇上驾到!”就见一抹明黄的身影飘然而至。
第132章:大玉儿的眼神
我赶紧随着诸位娘娘一起请安。“都起磕吧,朕也是乏了,出来透透气,你们来的到是齐全,都来这儿看花?”说着坐到正中的位置看着他这一大堆的老婆,不知道是不是越看越开心,反正心情看来不错。
我正想着呢旁边的淑妃推了我一下,“青莪,皇上叫你呢!叫了几声了!”我赶紧抬头一看。只见皇太极正一脸笑意的看着我,赶紧走上前去。“青莪在这儿呢!”
他点着头,“嗯…早看见你了,就是不知道你魂儿哪去了,叫你几遍也不应声。”看了一圈他的老婆们,“所有朕今儿得罚你!嗯…就罚你再讲个故事吧,好阵子可是没听到了。”说完一脸得意的笑容。
我抿了下嘴,低眉顺眼的站在那儿,心里可是气翻了,这不是成心的嘛?故事,故事,就知道故事,早让你听得差不多了,哪有那么多啊?于是转着眼睛看着四周,正巧看着花园里有散养的野鸡,于是眼睛一亮,有了!
于是走到跟前,清了一下嗓子。“那青莪就将一个——话说有一家农户第二天要杀一只鸡,晚上喂鸡的时候就对鸡说:鸡啊,你快多吃点吧,这是你最后一顿了!等第二日到鸡窝里抓鸡的时候就见鸡已躺在地上,并留下一封遗书曰:爷已吃老鼠药,你们也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
“哈哈哈……”皇太极拍着腿哈哈大笑,其他的女人也都掩着嘴笑着,海兰珠更是夸张,眼泪都留下来了,笑着说“皇上,我终于知道您为什么那么爱听青莪说故事了,同样是故事,青莪的就是不同。呵呵……”
皇太极摇着头看着我乐,“你这个丫头啊,就是鬼机灵,这脑子里和肚子里不知道有多少朕不知道的。”
大家又笑了一阵。就见庄妃布木布泰站起来走到我身边,笑着对皇太极说:“皇上,依我看这青莪不光是鬼机灵,还是个美人呢!咱们这宫里这么多的女人恐怕加起来也不及这青莪的聪明,也不及这青莪美貌啊!所以啊,说句怕您不爱听的,睿王爷有这么个人随侍在身边比您可有福气多了。”
我看了她一眼,哼!既然怕皇太极不爱听还费什么话?这个女人怕是没安什么好心,看了乌兰图娅一眼,她坐在那儿面无表情。想了想,看了皇太极一眼转头笑对着大玉儿说:“庄妃娘娘,您可别夸奴婢了,奴婢可担待不起啊!奴婢虽然算不得丑陋可是要是和各位娘娘比起来那也就是月季花遇到了芙蓉、牡丹了,娘娘们的美貌可是雍容华贵的,岂是我一个小小婢女能比的?”然后绕着她们的身边走到皇太极面前接着又说:“再说谁不知道咱们大清这后宫之中上至皇后下到女官个顶个的都是美人,咱们皇上可以说是:笑拥江山同筑梦、醉看清风入帘笼。所以啊!最有福气的当然是咱们皇上了。”说完对着皇太极一福。不理会大玉儿。
“哈哈…”只见皇太极站了起来走到布木布泰的身前,“以前啊,咱们这宫里要说谁最口齿伶俐那就得数玉儿,可是今儿玉儿怕是遇到对手了。”大玉儿抿嘴一笑没有说什么。
接着皇太极又走到我的身边伸手拍了我脑袋一下,“鬼丫头,不用急着替你们爷开脱,放心…就算朕这所有的女人加起来都不及他一个女人,朕也不会生气的。”说完无奈的看着我。“不过…这词用的倒是不错!笑拥江山同筑梦、醉看清风入帘笼。呵呵…兰儿,看来你这个师傅找的还真是没错。”说着坐到海兰珠的身边。
我咬着唇低笑着,无意间看到大玉儿,只见她一双妙目若有所思,嘴上似笑非笑的看着我,然后转过头看正笑着的皇太极。看着她的目光,我突然打了个寒颤,有种不祥的预感。
第133章:有信与无信
随后皇太极起身往大殿走去,走了两步后想了下回过头看了看我,“青莪,你随朕一起走吧,去给朕再泡点茶,你们爷也在前殿呢,你就到那儿伺候吧!”说完转过身走了。“喳!”我赶紧给各位娘娘行完礼跟了上去。
我一直落后皇太极两步低着头的走着。不想皇太极突然停住脚步,我一头撞到他的后背。“唔”我捂着鼻子看着他,他叹气的看着我,我一看身边的内侍也都强忍着笑看着我。白了他们一眼,又看看皇太极,这时他已经转过身将双手负在身后看着远处。
我看着他的身影,有些落寞。于是走上前去问他。“皇上,您有心事?”
他转身看了我一眼,复有转过头看着远处问我,“青莪,你如何看待无信之人?”
“嗯…”我皱着眉看着他,想了想还是答道:“古人坚信,守信乃君子之所为,失信乃小人之所为,耻莫大于无信。古语也有云:无信小人何以谈忠孝,由此可见食言之小人不可为之!所以…”
皇太极点点头,继续向前走着,“十年前我大金与朝鲜结为盟友以来,朝鲜暗自仍与大明藕断丝连,天聪七年时孔有德、耿仲明航海投降大清时,在皮岛就遇到朝鲜派兵拦截,朕不与其计较,谁知他们确更加张狂,政治上要求咱们尊重,又要咱们和他们开市贸易,向他们借兵就寻找借口不肯应允。朕每有胜利,都不厌其详地告诉他们,极力想把他们从大明那一边拉过来,但收效甚微。更甚者朕登帝位的典礼上,朝鲜使臣居然不拜,这等不信不义之人真是欺人太甚,以为朕就怕了他?”我看见他负在身后的双手紧握着,可见皇太极这气是一直憋着的。
我小心翼翼的问他:“那…皇上是要打朝鲜了吗?”他斜睨了我一眼,没有说什么,可是也没有否认。我又向前两步。“那咱们不打大明了?”
“呵…”他笑了下。“大明现在恐怕没心思和咱们打了,听说有个自封李闯的现在闹腾的厉害,杀了大明好几个总兵。所以咱们先放他一马。呵呵…”原来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起义了,唉!大明这真是雪上加霜了。
第134章:发兵朝鲜
十二月
皇太极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于十二月一日会军于盛京,第二天向朝鲜出发。济尔哈朗留守。代善、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杜度等随征。全军分左右两翼,右翼由向辽阳方向进军,至浑河岸附近停顿,左翼从抚顺方向进军。
大清八旗军于十二月十日渡鸭绿江,十三日抵安洲,去势凶猛。李倧见势不妙只得带着大臣奔向四十里外的南汉山城。
崇德二年正月初八,清军北渡汉江,距王京二十里驻营,朝鲜国都一片慌乱,李棕为防万一,先将太子李崖送到全州又将二王子、众王妃及大臣及其眷属都转移至江华岛。
第二日清军包围南汉山城。
初十,大清八旗军战胜朝鲜全罗、忠清两道援军。李倧“势穷情迫”,派人至皇太极处称臣请罪。皇太极要求严惩朝鲜当初帝位典礼上,不拜之使臣,三十日,李倧献出两个祸首。
崇德二年二月,多尔衮率军攻打居住有二王子、众王妃的江华岛。他刚柔并用,迫使江华岛投降;受降后,又严禁军兵滥杀掳掠,并送还所掳士女,对朝鲜国之嫔宫,待之以礼。使朝鲜国王深受感动。
二月初十李倧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举行受降仪式后,当即留下其长子及次子为质,其余被俘妻子家口二百余人遣送还京。
同时皇太极提出:朝鲜必须去掉大明年号,断绝与大明交往,献出明国所赐予的诰命册印;从今以后一应文移,奉大清国正朔,所有节日俱行贡献之礼。使臣往来均遵照大明旧例;有事征伐大明,调兵数目、日期,一切不误,并命令朝鲜当即备齐鸟枪、弓箭手及兵船五十艘,助攻皮岛;以后每年进贡一次,黄金百两,白银千两及皮张纸席等物均有定数。从此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朝鲜对清朝由以前的兄弟之称,更执藩臣之礼。
第135章:皇太极大病
本来按照最初的计划是打败朝鲜后清军一鼓作气向皮岛进军。然而在打败朝鲜的庆功宴后第二天,皇太极就病倒了,一直昏迷不醒。多尔衮一问近侍才知道,其实最近皇太极前阵子由于风寒一直没好,身体很是虚弱,加上最近忧虑过重。只不过是一口气在强自支撑着,如今朝鲜一降,一口气缓下来则病势如山了。
“这可怎么办才好?皇上已经昏迷三天了还没醒,这些庸医!”多尔衮在大帐内走来走去!抚着额头。“再这样下去军心必乱!”
我连忙走过去安抚他,“多尔衮,你不要着急,皇上是急火攻心加上风寒引起的病症,大夫不也说了,昏迷、发烧是必然的,将内火发出来就好了。”
他一顿,“那要多久?…不行,一定要先送皇上回去,病情现在是让我给捂住了,可是时间一长难保不外泄,现在是非常时期。凡事都得小心行事。”说着就往皇太极的御帐走去,我也赶紧的跟在后面。
走到帐内,见内侍服侍在侧,多尔衮上前问道:“皇上今日怎么样了?”
内侍赶紧跪下回话:“回睿王爷的话,皇上今日已经不烧了,太医说再有一日就该醒了。”
多尔衮点点头,“嗯…那小心伺候着,一旦皇上醒了一定要通知我!无论何时,就是夜里也得派人知会我知道么?”
“喳!奴才记下了!”
…………………………
翌日清晨,天儿还没亮,就隐隐听见有人说话,我迷迷糊糊的睁开眼从榻上爬起,看见多尔衮从外面进来穿起外衣要往外走。“怎么了?可是皇上醒了?”
“嗯!你先睡着,我过去看看皇上!”说完急急的走出去。我想了想也穿好外衣,起身煮了些小米粥,拿了些小咸菜往皇太极的帐内走。进去一看,皇太极倚在榻上,精神有丝萎靡,代善、豪格都在。见我进来都是一愣。
我笑着看着他们,“听说皇上醒了,也几日没有进食了,所以我煮点清粥过来。”
见皇太极点了点头,内侍才从我手中接过粥,刚要用银针试,皇太极不悦的皱了皱眉头,“不需试了,青莪送来的难道还有毒不成?”说完拍开内侍的手自己端着碗喝着,手有点不稳,但是还是坚持着喝完才把碗放下。抬头看着大家,“你们都不用担心,朕这不是都好了?不需几日就恢复如初了,咱们满人不像汉人那么娇气。”说完轻笑着看着我,“青莪,你煮这粥不错,以后常给朕煮点,那朕就会好的更快了!”
看他终于露出笑容,我们大家都松了口气,我赶紧上前福了下“喳!青莪遵命,青莪一定不负皇上所命,会变着样的给皇上多做吃食,让皇上将这几日掉下去的肉都长回来。”
“好!这可是你说的!”转头看看大家,“行了,都回吧,天还没亮呢都折腾过来,回吧!朕再歇会儿!”
大家都鱼贯而出,玄了几天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第136章:疾病复发
接下来的几天,大病初愈的皇太极便和众亲王贝勒研讨攻打皮岛的战略。
皮岛在鸭绿江口,与朝鲜本土只一水之隔,水面距离只不过相当于过一条长江而已,和鸭绿江的獐子岛、鹿岛构成鼎足之势,是一个战略要地,明将毛文龙曾据守此岛,使皇太极经常感受到威胁,因而对它十分重视,认为“此岛可比大城”所以此战是势在必得。最后皇太极决定派硕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率军攻打皮岛。
二月二十六日
御帐中的气氛很诡异,大家都在静静的屏气凝视着皇太极,硕托他们连续攻打皮岛五日了却依旧没有成功,现在大家都知道皇太极心中一定是怒至极限。
我慢慢的将皇太极的茶水续满,他依旧闭目的坐在那里是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塑一样。过了半晌,只见他的睫毛微微有些颤动,慢慢的睁开眼睛,缓缓的说着:“十四弟所言也有道理,如今只能一鼓作气,万不能停滞,就增兵吧。派阿济格领兵一万增援,另外豪格,你镶黄旗有个年轻将领不错,就是费英东的那个侄子,叫什么来着?”
豪格想了想,眼睛一亮:“启禀皇阿玛,你说的那个人叫鳌拜,天聪八年的时候您还特封他甲喇额真。图赖是他的叔伯兄弟,这个鳌拜打仗到是勇猛的很。”
“嗯!让他一起去吧,看样子是个勇士。就这么定吧。朕乏了,你们都下去吧!”说完抚着额头。
所有的人都跪安出去了,我因为走在最后所以看见皇太极站了起来,当我快要走出御帐的一霎那,眼睛的余光看见皇太极摇摇欲晃的身体,说时迟那时快,我一大步的跑到他的身边将他扶住,多尔衮听见我的惊呼声后也一步窜了进来。这时的皇太极眼睛紧闭、脸色苍白,我一探他额头,“多尔衮,皇上又发烧了!”
多尔衮也皱着眉头,赶紧叫御医进来,御医看了半晌后下了结论——事实上皇太极上次的病症并未好,只是一直隐忍着,加上近日的忧虑和不规律的作息,如今越发的厉害,必须好好调治才行。
于是待皇太极醒后,多尔衮和他经过协商,决定三月初一正式回朝,这里由多尔衮对后撤军队加以约束。并每日将皮岛战况一路传至皇太极知道。另,由于皇太极身体一直虚弱,多尔衮怕内侍照顾不周,遂决定让我、张御医和皇太极一起回宫。一路上实则也是监督皇太极吃药、休息。
第137章:离别
明天我就要走了,于是嚰嚒叽叽的在唠叨着多尔衮要注意安全,不要太晚睡、要多穿衣服、要记得按时吃饭……
“唔……”熟悉的怀抱、熟悉的嘴唇…将手抵在他的胸膛感受着他的热情。他轻柔的磨蹭了一会儿,才等不及的张开嘴,将我的舌卷进口中。感觉自己身子渐渐的发热……就在我快要窒息的时候,他终于放开了我,我大口的呼吸着,他轻笑一声,更压低头好让两人的唇贴的更紧。
当他冰冷的手伸入衣服的一霎那,我忍不住打了寒颤,下意识缩紧了身子想躲避寒冷,但那股寒冷非但没有消失,反倒更嚣张的开始蔓延到身体的其它地方,令我承受不住的重重哼了一声,浑身瘫软了下来。
“啊……唔……多尔衮,外面有人…”由于这次出征是在朝鲜,加之多尔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