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贵娇-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文 第309章 师徒
    (一更!祝各位七夕愉快!)

    这样大的隐忧,该如何解决呢?沈肃、沈度两个人一时想不出来。txt全集下载这令得沈肃一直面色阴沉,沈家的东园,似乎也笼罩着一阵沉寂。只在今日,多了些人气,因为多了一个小人儿。

    这个小人儿,就是从宫里出来的朱宣知。

    在东园正堂,朱宣知正弯腰朝沈肃行礼道:“见过师公。师公最近可好?”

    沈肃神色冷淡地点点头,然后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他才直起身子,然后坐到沈度色身侧,一双小眼睛总忍不住看向沈肃,胖脸也抖两抖,一副大难临头的样子。

    憨憨的,就像小圈一样。

    沈肃冷眼看了朱宣知一眼,见到他身子差点缩到沈度身后,眼神便亮了亮。在朱宣知第一次叫他师公的时候,沈肃惊愕不已,差点破了冷脸。师公……师公……

    可是沈度当时眉眼弯弯的,笑说道:“父亲,师公挺好听的,还不错,还不错。”

    一个是帝师,一个是皇子,而且还有沈度在其中,叫师公什么的,也可以吧?

    沈肃便承下了这个称呼,与朱小胖同学也渐渐熟悉了。时不时,也让沈度将朱小胖带来东园玩玩。这个“玩玩”,并不是真的“玩玩”,每次来东园玩之后,朱小胖都欲哭无泪,觉得人生颇为凄惨。小说

    现下,沈肃就说话了:“殿下,我听说你老师让你读《太祖实录》,说说,太祖在官制方面是如何说?”

    这些话,在朱宣知听来伴随着阴风阵阵,让他的小心肝一颤一颤的。本来老师就够严厉的了,后来还有一个更严厉的师公!每次来东园,光是考问,就让他流几斤冷汗,因为沈肃问内容,很多他都不知道啊!

    在沈肃阴冷的目光下,在沈度笑眯眯中,他立刻站了起来,然后老老实实地回道:“太祖惧前朝覆灭之祸,是以定三省佐政,尝谓近臣曰‘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望能改前朝之祸’……一日,又曰‘尚书令乃朝中端揆,慎选之,宜取威望之臣’……”

    他一磕一碰的,总算将记得的东西说了出来。他就知道,老师让背《太祖实录》肯定会有考核,没想到会是由师公考核,这下……批评更多了!

    他面上正经严肃,但心里在不断地哀嚎:可不可以不要来东园玩玩啊?救命!待会师公还会问什么?求搭救!

    在东园这里,是没有人会搭救他的,沈肃和沈度自不用说,就连管家曲禅,都同情地看了他一眼,然后避得远远的。

    该来的事情,还是会来的,比如考核什么的。果然就听得沈肃继续问道:“既然殿下知道三省事,那么最近中书、门下两省搬迁之事,殿下如何看?”

    听得他这么问,朱宣知眼神倏地一亮,胖脸顿时一仰。这个问题,他正好知道,老师先前和他说了一些,他自己也想过,可以回答师公所问!

    “两省搬迁,是为了平衡三省的势力,是为了防止尚书省权力过大。呃……尚书省权力过大,就不好。到时候要是尚书令有什么问题,就会影响到百官,朝政也会不稳……”

    他努力想着沈度当时的话语,再加上自己从宫里听到的、自己所想的,一股脑儿说了出来。最近他在宫里面,听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平衡”了——谁叫他最近绕着皇宫跑,也会经过月华门呢,自会听到一星半点这样的话。

    他刚回答完,沈肃则继续问道:“那么朱有洛担任尚书右仆射,殿下以为理由是什么?”

    这下,朱宣知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苦着脸,求救地看了一眼沈度,只见到沈度笑眯眯的,就知道这个问题要自己想了。

    朱有洛,名义上还是他的的皇叔祖,他被擢升为右仆射,这事引起了很多官员反对,听内侍说紫宸殿的反对奏疏还叠得很高,但他还是准备任职了,这是为什么?

    朱宣知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挤出了一句话:“他品阶够了,而且……而且父皇对他比较放心?”

    别的,他真的说不出来。如果父皇不是对他放心,怎么会擢升一个捧哏、好财的人?原因是什么呢?他不知道。

    听了这些话,沈度眸光一转,仍是笑眯眯的,没有说话。

    沈肃略想了一会,才说道:“如此回答,也可,回去坐着吧。”

    他此言一落,朱宣知就如释重负,忙不迭朝沈肃行了礼,再回到沈度身侧坐下,忍不住抹了抹汗。对着沈肃,还是被考问,朱小胖很难做到不紧张啊。

    “紫宸殿反对的奏疏虽然一大堆,但都是五六品的官员居多,而且这些人都是站在二皇子、三皇子身后的。像范泰言、张龟龄这些人就都没有说话。可见朱有洛擢升,虽然令人意外不已,但还是有道理的,朝官也能接受。”这下,沈度开口了。

    “殿下说得没有错,朱有洛品阶够了,升为从二品的右仆射,是正常晋升。皇上这么做,除了放心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平衡政事堂的权力……”沈度继续说道,将朱宣知不懂的事情一一说出来。

    他将朱有洛在宗正寺的政绩,一一道来;将朱有洛和稀泥的本事,详细说明;将政事堂纷争格局,分析清楚。告诉朱宣知,崇德帝最后为何会选择朱有洛,而不是其他的三品大员。

    “那么殿下,你以为,会对朝局有什么影响?”沈肃继续

    沈度笑止住了,然后正色道:“为君者,择令放心之人、才能平平之人在高位上,对朝局影响至大至深。如此做法,不能妄断地说对或者错,但是还是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有利朝政稳定、有利社稷安稳、有利百姓和乐。殿下,你可记得了?”

    (章外:一更!昨日在自动扶梯摔了一跤,右手三手指都流血破皮了,右手差点被夹进扶梯里面,吓死了。求安慰!)
310章 敬畏
    (二更!)

    不是在说朱有洛的事情吗?怎么转到我身上来了?而且老师的神色还这么凝重。怎么了?

    朱宣知不解地想道,他其实不怎么明白沈度的话语,便懵懵懂懂地点点头。

    见到他这个样子,沈肃继续补充道:“殿下,你只须记得,为君者做什么都不能肆意,每行一事,都要想到朝政稳定,都要想到社稷安定。君者,国之重也,指的不仅仅是身份贵重,还是指责任之重,因为肩上担着整个天下、担着万民。”

    听到沈肃这么说,朱宣知不禁缩了缩,眼中有惧意,下意识地说道:“做皇上太可怕了,谁想当皇上……”

    整个天下、万民什么的,压在肩上有多重,不能行差踏错一步,不然就是万民之事、天下之责,他稍想一想,就不寒而栗。

    听到这句户,沈肃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他似乎,很久都没有这样开怀畅快过了。

    是啊,当皇上这么可怕,肩上责任这么重,还没有尝过权力滋味的小孩儿,怎么会想做呢?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小孩儿才会有的想法。

    但是,身在皇家,到了快序齿之龄,九殿下还能这样想,实在太难得了,也实在太危险了!

    一个畏缩、恐惧的人,能担当得起整个天下吗?

    沈肃不由得看了看沈度,眼中深意不言自明:你确定,是这个小孩儿吗?

    这样的疑惑,不是沈肃第一次问。沈度第一次带朱宣知来东园之后,他就问过了。那时候,他也如此问道:“计之。你确定是这个小孩儿吗?”

    确定,这个小孩儿值得全心教授,值得倾力辅助?确定,这个小孩儿堪为明君,可以担得起大定?

    当时,沈度点点头,坚定地回答道:“确定。他可以。”现在。沈度仍是点点头,坚持当时所坚定的。

    他侧过身,为朱宣知正了正金冠。然后说道:“殿下,怕就对了,身系万民、心系万民,责任如此之重。怎能不怕?但是殿下试想一想,若是为万民做了一件对的事情。万民因此得福,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在沈度看来,对皇位怀有恐惧之意,是一个明君必要具有的品质之一。如果身为皇上。以为坐上这个位置就手握天下至权,就无所畏惧,那么迟早会变成独夫。国朝、百姓迟早深受其害。

    只有知道肩上的责任,只有知道每个旨意之大。知道肩上责任之重,才会对皇位产生恐惧。这种恐惧会促使他谨慎,会促使他深思,会促使他不敢妄断,如此,国朝才能有序。

    恐惧,或者说敬畏,是为君明智的前提条件。

    如今,朱宣知在这个年纪有这样的恐惧,才是应当的。随着年岁增长,这样的恐惧必会成长为担当,这才是沈度最看重的。

    沈肃听了沈度的话后,久久不语,心里起了惊涛骇浪。他忍不住想:当年,我教导皇上的时候,是不是漏了教导他心怀敬畏?

    对皇位的敬畏,对天下万民的敬畏,皇上是不是没有?或者说,没有足够多?所以后来才会发生那么多事,才会有今日的悔恨?

    良久,他叹息一声,面孔柔和了下来,对朱宣知说道:“你老师说的是对的,殿下要紧紧记得这种恐惧。”

    至此,他才明白沈度所选,才真正接受了朱宣知。

    当初,沈度收朱宣知为学生的时候,沈肃面上虽然不说什么,心中却不怎么赞成。

    因为他自己就是帝师,太清楚教导一个皇子的责任,这责任太大,他担心沈度会有他这样的悔恨,会像他这样日日不得安宁。

    这些时日他对朱宣知考问,是真真存了考核之意,想知道这个皇子是否合格,是否能承当得起沈度的倾力尽心。

    但他现在发现,他漏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啊,敬畏,然后才知道有所不为,才不会铸下大错……

    他从军中出身,更多的是教导崇德帝杀伐、果敢、勇往直前,但很显然,国朝已立几十年,最重要的,不是“铁血”,而是敬畏。

    他是崇德帝的帝师,教导了崇德帝那么多年,却漏了这么重要的一点!他的罪,他的最真的难赦!他感到心一痛,身体不由晃了一下。

    “父亲……”

    “师公……”

    沈度和朱宣知同时急声唤道,因为沈肃的脸色霎时变白,他们还以为沈肃身体出了什么事。

    沈度立刻站了起来,走到沈肃身边,边拍着背顺气,边高声喊道:“曲伯,快去换钟岂!”

    曲禅听到这吩咐,脸色也一变,立刻飞出去找钟岂去了。

    朱宣知紧跟着站在沈度身侧,不安又担心。师公好好的,脸色怎么会突变?

    “我没事,只是想到一些事罢了。”沈肃缓了一口气,这样说道。

    沈度见他脸色渐渐好了些,这才放下心来,心中的惧怕这才消了去。他知道沈肃必定是又想起了那些事,才会变成这样。

    “父亲,过去已去,切勿想太多了。错的,并不是父亲。孩儿之所以会收下这个学生,就是想告诉父亲,同样所学,作用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同的……”沈度这样说道。

    父亲所教授的那些,勇气、果断、勇往直前,这对于帝王来说,同样必不可少。之所以会有差别,在于人心而已。

    这些年来,沈度一直看到沈肃在修正当年的错误,这给了沈度无比的勇气,也是支撑他一直往前走的动力。就算曾经错了,有什么重要?他会告诉父亲,大定将来一定会更好的。

    沈肃“嘎嘎”笑了起来,声音仍是那么阴狠,看向朱宣知的目光却是极为温和:“殿下,你要记得,心怀忧惧,才能安天下万民。”

    朱宣旨不安地点点头,说道:“师公,我会记得的。”

    他依然懵懵懂懂的,不自觉地站得离沈度更近一些。他打算牢牢记住这些话,就算现在不懂,以后也会懂的。

    (章外:二更!)(未完待续)

    ps:二更!
311章 小意思
    (三更!)

    离开东园之后,朱宣知仍在想着沈肃,不由得问道:“老师,师公怎么了?”

    他脸上浮出迷茫之色,其中夹杂着害怕,整个人看起来惨兮兮的。

    沈度停下来脚步,微低着腰为他正了正金冠,然后半蹲下来与他平视,笑笑道:“你师公没事,不用担心。师公说的话,你记得着便是了。”

    “哦。”朱宣知点点头,神情仍是那样。

    沈度忍不住拍拍他肩膀,再一次宽慰道:“别害怕,师公没事的。他今天……有些难过,身体没事的。”

    朱宣知咬了咬唇,过了好一会儿,才犹犹豫豫地问:“师公难过,是不是因为朱有洛升为尚书右仆射?”

    其实他想问的是,师公是不是觉得父皇做得不对?朱宣知和崇德帝接触得太少了,虽有父子亲伦,却实在没有多少浓厚感情。

    相比之下,当然是一直看顾着他的沈度,及虽时时严肃阴冷、但对他很好的沈肃,对朱宣知来说更亲近些。

    他忽而记得,父皇是师公的学生。他不理解沈肃的心情,不理解那种低沉与失望,只能想到他是难过。

    学生做错了,老师会难过,若是将来他做错了,老师是不是也会难过?

    他看着沈度笑意晏晏的脸,无法想象有一天他会将沈肃那样,心中暗暗决定:无论如何都不让老师难过!

    他神情的变化,怎么能逃得过沈度的眼睛?孺子可教,孺子可教,这是沈度此刻心中所想,他脸上的笑意更深了。问道:“多少有点。殿下可知道,为何皇上会出自一家,而宰相不能出自一家?”

    朱宣知自是摇摇头,老老实实说不知道。以往,宫中的师傅没有说过这些,沈度也没有告诉过他。

    沈度便将自己之前说过的那一番话说了出来,末了说道:“尚书左右仆射也是宰相职。你师公有些难过。就是如此。”

    他当然没有说尚书省权力归属的问题。而是尽量用直白的话语,将沈肃的忧虑说出来。

    朱宣知似懂非懂,良久才点点头。他所能想到的,就是朝堂的官位,要让有能者居之,仅此而已。

    就这样。在沈度看来已经很足够了,他笑道:“你想让师公开心的话。下一次考问好好表现便是。”

    说到考问,朱宣知的脸顿时塌了下来,讷讷地说道:“可是学生不知道师公下次会问什么。”

    这一次师公是问了《太祖实录》、问了官职、问了朝官升迁,下一次呢?下一次师公会问什么?

    沈度直起了身子。然后转身稳稳走在前面,边回道:“老师也不知道。所以你要什么都知道,下一次来好让师公开心。”

    朱宣知追了上去。胖腿努力跟着沈度,不死心地问道:“老师。你肯定知道师公问什么,告诉学生吧!老师,求求你了……”

    沈度回过头看着朱宣知,笑眯眯的,一副“就是不告诉你”的样子。

    朱宣知见了,“嗷”的一声冲了上去,只差没抱着沈度的大腿了,大声喊着:“老师,求搭救!不告诉学生的话,学生就不绕皇宫跑了……”

    朱宣知平素在沈度面前不敢如此说话,沈度刚才的耐心安慰让他壮了胆子,便死缠着沈度不放了。

    如此一来,他刚才的迷茫和害怕便散了去,师徒两个就这样一追一走着,离开了沈家。

    ~~~~~~~~~~~~~~~~~~~~~~~~~~~~

    尺璧院内的桐荫轩,灯火依旧燃着,小圈同学还是趴在沈度身边,“嘎嘣、嘎嘣”地咬着榛子,沈度和顾琰相对而坐,一人说着话,一人用心倾听。

    “听你这么说,九殿下乃纯心之人。生长在皇宫中,有这样的心性实在难得。”顾琰给沈度倒了茶,如此说道。

    她一直有些好奇,前世沈度为何会辅助九殿下呢?毕竟,宫中和九殿下年纪相仿的皇子有不少,如八殿下、十一殿下、十三殿下都是差不多,沈度为何独独会选择九殿下?

    现在,她便有些明白了。除了机缘两个字外,还因为“纯心”这一点吧。看来,九殿下生母将他教得很好。——顾琰不由得对安婕妤起了好奇心。

    “是的,他的本性很好,安婕妤是个聪明的女人。”沈度举起茶杯,笑道。

    说到安婕妤,他便想起了定元寺的郑太后。郑太后这一生的憾事,除了那一件之外,想必就是皇上七岁之前并没有在她身边,以致很多事情,都变了样……

    时势如此,造化弄人,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计之,你怎么了?可是有事?”顾琰见到他突然沉下来的脸色,开口问道。

    “没事,我只是想到了郑太后。阿璧若是有空,可以多去和她聊聊天,她会见你的。”沈度回道,然后握住了顾琰的手。

    手上传来的触感细腻润泽,仿似一缕温暖渗进沈度心中,心中的隐忧也不那么深重了。

    顾琰没有抽回手,而是顺从地回道:“我会的。计之,你是不是还有什么心事?是不是朝堂有什么问题?”

    沈家不会有什么事情,现在帝师的身体尚可,能让计之忧心的,就是朝中之事了。

    现在中书、门下两省官衙搬迁了,尚书令撤了,还有政事堂,一切如计之上奏的那样,还有什么事呢?

    当顾琰听到沈度的奏疏内容时,心中震惊至极,她爱慕的这个人,有勇气去清除痼疾,有勇气撼动官制,她感到与有荣焉。

    可是计之眼中的沉郁是怎么回事?

    沈度握着顾琰的手,将它放在唇下触了触,然后回道:“是为了左右仆射的人选。郑时雍不用说了,朱有洛上位让我心中不安……”

    他将之前的隐忧说了出来,他和沈肃的隐忧,就是三省权力的情况。

    这一下,顾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章外:三更!作者君没有约会,真心塞~好歹来张月票和平安符安慰一下吧~~55~~)(未完待续)

    ps:三更!感谢小齐丫、大耳猫、xiyanqiu的月票,感谢floodjiang、云梦幽兰的平安符,谢谢大家!
正文 312章 监察
    (一更!)

    沈肃和沈度的隐忧,是三省权力的状况。他们担忧着三省权力最后会归集到皇上手中。说白了,还是担心皇权,担心皇权独大会影响大定的安稳。

    帝者天号,所谓“居天下曰天子”,天子之权,即是皇权,当然是至尊至大无所不在。但这种至尊至大的运行,在沈肃和沈度等人看来,并不是随意而为,当然要受到约束,也应遵守规范。

    他们尊敬皇权、敬重万乘之尊,正正是如此,他们才担心着皇权,才想着皇权要受约束、受规范。因为只有如此,皇权之下的一切才会有序、安稳。

    如果天下之权归于皇上手中,那么沈度可以想象,将来的大定会是怎样的情况,独于一人,最终只会倾覆。这一切虽然还没有出现,但却可以预知,也必须要防范。

    所以他才有今日之沉郁。到底,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

    沈度暂时也想不出,顾琰心中也乱哄哄。两人默默坐了大半宿,直到顾琰打了呵欠,沈度才惊觉夜已经太深,才急急离开。

    第二日一早,沈度醒来去给沈肃请安,却发现东园除了沈肃之外,还有别的人在。这别的人,不是旁人,正是杜预和陆清,而且脸色都颇为严肃。

    “杜叔、陆叔,你们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沈度给这两个人行完礼之后,心中不解。

    “我唤他们来的,说说我们之前讨论的事情,有何应对办法。”沈肃开口,回答了沈度的不解。

    沈肃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他们父子一时想不出办法,那么就找别的人商量好了。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总能想出办法的。

    “是的,若不是大人提醒,我先前还没想到这一层,都说说,都说说。”杜预接了话。

    他是中书侍郎。这些时日中书、门下两省搬迁、政事堂诸事。他都深入其中。到了现在尚书左右仆射人选定,而且并不是几位皇子任何一派的人选,他觉得事已完成。心才放了下来。

    可是,沈肃刚才所说的话,又将他的心一下子提了下去,脸色便严肃起来。

    陆清和杜预想的差不多。他在懊恼。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郑时雍和朱有洛上位,肯定不止是为了政事堂的运作而已。原来。原来,还有这么大的隐忧在。

    于是,一场名之为“如何不让尚书省之权独在一人手中”的讨论会,在沈家东园里展开了。

    与会人员包括:沈肃、杜预、陆清和沈度;旁听的有:沈家管家曲禅;外围人员。当然就是守着东园的一众仆从们。

    皇上的打算已不用多说了,郑时雍和朱有洛的就任,就已充分说明了这点。现在。该怎么应对?

    “尚书省属下有六部二十四司,就算皇上握着郑时雍和朱有洛。尚书省的情况也不会太糟糕。起码在刑部,我就敢保证不会出什么乱子。”最先开口的,是陆清。

    陆清在尚书省属下的刑部,又是刑部主官,对尚书省的情况很熟悉,对解决这些隐忧的信心也很足。

    沈度听着陆清的话语,细细咀嚼着,并没有开口。六部二十四司……哦,不对,暂时兵部还多了一个点兵司,应该是二十五司才对。

    杜预接着陆清的话说下去:“刑部有你在,自是不怕。若是你离开刑部了呢?情况肯定会有变化。所以,应对的办法用在‘人’身上,肯定是不行的。”

    见到沈肃、陆清和沈度奇怪地看着他,他才咳了咳,补充道:“我是说,应对的办法,应该像尚书省搬迁那样,针对的是整个尚书省,而不是某一个人。这样,不管左右仆射换了谁,不管六部二十四司的人有什么调动变换,都能起效的。”

    “哦,明白了,你说的是制度。干嘛那么罗嗦!”陆清点点头,颇为嫌弃杜预的口水。

    “……”杜预动了动嘴唇,一下子像噎住了。

    “杜叔说得有道理。有什么制度可以针对整个尚书省,不管六部二十四司换了谁,都有作用呢?”沈度开口,缓了缓气氛。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是什么制度呢?

    良久,还是沈度开口,问陆清道:“陆叔,以往六部管政令,运作的时候,谁来保证这些政令是必要、有用?怎能保证这不是出自某个官员的私心或利益?”

    “各司管理的范围不同,职责不同,各司相对独立,那么每司的具体情况如何,谁会知道呢?如何监管?”沈度又问道。

    “六部二十四司,都有很详尽的职责内容和规范。官员们行事,大抵不离这些规范,会有存档和记录。吏部有考功司,每三年对对这些情况进行考核。”陆清想了想,如此回道。

    吏部铨选,考功考课,实际上就是对六部的一种监管。

    “三年啊……时间太长了。”沈度回道,脑中有东西闪过,而他紧紧抓着了这东西,让它停留在脑海中。

    沈肃、杜预和陆清双眼一同看向沈度,等着沈度接下来的内容。既然三年太长了,那么什么是短,怎样才做到短?

    如他们想听到的,沈度说话了:“我想,尚书省之权,最终还是归结在六部,六部政令,必须有人监察才是。三年的考核之期实在太长了,那么就保证六部平时有人看着就行了。”

    有人看着,那就是监察了!御史台,非御史台莫属!

    “是的,就是御史台。可在每一部放一名监察御史。如此,六部的情况可知而监之。”沈度将所想的应对办法说了出来。

    只要有人监察六部,那么六部之权就不会妄为,这就是对六部权力的约束和限制。

    杜预和陆清听了沈度的话语,都在凝神细想,觉得这似乎也是一个办法。御史台的监察御史,的确可以用来检查六部。而且,监察御史本来就是监督百官,这可行!

    不料,沈肃却是摇摇头,不赞成沈度的办法。

    呃,这是为何?

    (章外:一更!)(未完待续)

    ps:一更!
314章 成全
    (三更!求月票啊求月票!每天票票少得哭晕在厕所~~作者君都快没动力写了~555)

    夜已经深了,俞家正院书房的烛火一直亮着。俞恒敬坐在书桌前,一动也不动,凤目紧闭着,将眼中的深情也遮住了。

    他面前,摆着一份奏疏,这是沈度送来的那份奏疏,尚未有钤印的奏疏。

    俞恒敬心中,正有波浪翻涌,起伏不止。

    当他说完“奏疏放下吧”这几个字后,便觉得心中一重,似乎有滔滔巨浪袭击而来。

    可是,他面前的年轻人,却是眼光一亮,笑着道谢:“多谢大人成全,下官感激不尽!”

    当听到这些话后,他觉得心中滔滔巨浪退了去,心头一阵轻松。如此一重一轻,反复不止,令他在书房这里,直到夜深也无法睡去。

    那个年轻人说成全,到底是成全什么?成全这份奏疏,还是成全中书舍人监察六部?或者是,成全中书省?成全沈度这个人?

    俞恒敬不知道,他睁开了眼,再次打开了奏疏。

    这封奏疏,是以他的名义写的,他用手沿着每一个字,细细看了起来。——他已经这样看了很多次,还想这样看着很多次。

    “所谓易必在前,难必在后。臣在朝中日久,备见其事。今中书、门下两省搬迁,尚书增设左右仆射,大事已定。然六部二十四司重要,天下众务,无不关决……”

    这是在说六部二十四司的重要,实则,仍是在说尚书省的重要。这么重要的官职。所掌的权当然重要,关乎着国计民生,关乎着长治久安。

    奏疏继续写道:“凡事有是非,理均与夺,人心既异,所见或殊,情有不尽。故各官行政。便有不一。不一者。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