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贵娇-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有如今这样结果,他们认为杜预和沈度居功甚伟。为此,他们专门在春晖楼设了酒席,宴请杜预和沈度。
“来来,立前,我敬你一杯。这是多亏了你的谋划,不然中书、门下便不能搬进月华门内,哈哈。”裴公辅端起了酒杯,这样对杜预说道。
他一直对杜预赞赏有加,特别是对于杜预在值守夜里的应变甚为满意,官衙虽然塌了,但没有人员伤亡,而且最后还顺利搬进了月华门,
立前,是杜预的字
王璋也端起了酒杯,向杜预敬酒。他赞同裴公辅所说的,没有杜预的建议,这事必定不会这么顺利。
杜预看着这两人的举动,脸色一阵羞愧,立刻站起身说道:“两位大人谬赞了。其实这事多亏了计之,是他这么向下官建议的。说到底,这事计之的功劳最大。”
此刻杜预心中的确是这么想的,除了所说的这些话外,还有一些话他是不能说的,比如金环鼠、何逑内情等。如果没有沈度从中做了那么多事,比不会有今日的结果。
杜预一直想让沈度在官位上能更进一步,如果能得到裴公辅和王璋的帮助,那就最好了。此事他在这两人面前,不遗余力地说沈度的好话。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只是说得更好听一点而已。
听了杜预的话语,裴公辅和王璋便将目光移向了沈度,想到沈度这些年的表现,心中深深叹息:此子非一般!
早前的暂且不说,就说最近他去襄阳点兵一事,表现就令人击节赞赏了。
点兵一事水有多深,这两位中枢大神当然知道,罗炳光这个人如何难对付,他们也很清楚。可是,沈度不但顺利完成了点兵任务,还令罗炳光主动请辞,更重要的是,还有退兵司、无尽藏这造福士兵之举。
有了退兵司、有了无尽藏,军中可少多少艰难动乱!
现在,这个年轻的官员又解决了中书、门下两省的大难题,这样的人,怎么不让他们赞叹?雏凤清于老凤声,江山代有人才出,这个年轻人,说不定能将成为柱国之才,甚好,甚好。
裴公辅和王璋满意地看着沈度,心中暗暗决定,若有需要,定会助这个年轻人一臂之力,看他能够走多远。
(章外:二更!)(未完待续)
ps:二更!
299章 蠢人
(三更!明天又是周一了,求各种票票!)
裴公辅和王璋在春晖楼宴请杜预和沈度之时,蒋钦来到了三皇子府的务本楼。
一入务本楼,他心里就“咯噔”一声响,因为朱宣明的神色实在太糟糕,盯着他的眼神像穿透他心胸一样,让他心里一阵发毛。
殿下这是怎么了?
“殿……殿下……”蒋钦唤道,不觉声音有些颤抖。
听见蒋钦的声音,朱宣明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随手拿起书桌上的奏疏,一股脑儿朝蒋钦扔去,边狠狠地质问:“蒋钦,你老老实实告诉本殿下,你阻止中书、门下搬进宫中,是为了本殿下着想,还是为了尚书省独权?”
他的胸口剧烈起伏着,可见心中怒火之烈。
蒋钦一下子惊呆了,任由身上的奏疏“啪啪”几声地跌落。他没有想到,朱宣明会这样对他,会这样……侮辱他!
他是朝中正四品上到的官员,平时管理吏、户、礼三部,现在又暂代尚书令的职务,不是三皇子府的幕僚,也不是三皇子府的奴才,殿下怎么能如此对他?
他眼角都在抽动,显然太震惊了,一时没回过神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状似急切说道:“殿下,臣当然是为殿下着想,裴公辅和王璋并不亲近殿下,若是让他们得势,定会对殿下有不好影响,臣不敢有私心,请殿下明鉴!”
蒋钦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和恼怒,努力表现一副就是如此的样子,脸上诚恳不已。
只是。朱宣明并没有吃这一套,他似乎认定了蒋钦实在砌词狡辩,怒火非但没有消下去,反燃得更盛。
他冷笑了一声:“是吗?真是为了本殿着想?可是,本殿下却听说了,三省分权议政,才是最好的。不然父皇也不会答应。然则。你是将本殿下当枪使?”
离开宣政殿之后。就有不少官员找到朱宣明,隐晦地提醒他出言失当,为了一个蒋钦与中枢两尊大神扛上。并不值得。
而且,还有官员对他说了,若是他登基了,将来要防止尚书省权力过重。中书、门下搬进宫中,正是平衡之策。贸然偏帮尚书省,会招致皇上不满。
就连不能入宣政殿参政的成国公秦邑,还特意让人来告诉他:搬迁事勿插手,静观其变。
可惜。这个提点来得迟了些,他已在宣政殿出言了。经由这么多人提醒,朱宣明再怎样。也知道此举失当了。
一想到自己会出言是因为蒋钦,朱宣明心中的这种悔恨就成了怒火。全发泄在蒋钦身上。
这时候,朱宣明开始怀念方集馨了,起码方集馨这个尚书令,以往不会让他有这样的失当,甚至不用他在宣政殿上说话。
这蒋钦,不如方集馨多矣!
但现在,蒋钦是他所能用的人,而且在尚书省担任要职,他不能将此人弃了。——在他找到更有用的人前,他不能弃掉此人。
想到这里,朱宣明就说道:“这一次,本殿下就不再追究此事。既然父皇圣旨已下,此事你就不要再参合了,管理好尚书省的事务才是最重要的。父皇,不知道会派何人接待尚书令之位,你且好好经营,本殿下会想办法让你官位更进一等的。”
打一棒然后给一个甜枣的御下之道,朱宣明从崇德帝那里学来的,自觉这便是恩威并施。
恩威是有了,只是不知道这受施之人会如何?
蒋钦低垂着眼睑,讷讷地称了声是。
蒋钦忽然想起了之前去见方集馨时,方集馨所说的话语。
那时候,方集馨硬着脸色对他说道:“立太子,助殿下登位,此乃压制中书、门下的良策。”
方集馨认为,就算中书、门下两省搬进宫中也不怕,尚书省失权,不是一时三刻的事。中书、门下两省想要和尚书省并称,那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改变很多事情。比如,只要三殿下登基的话,尚书省的官员有拥戴之功,三殿下就会亲近尚书省,就算中书、门下两省搬进宣政殿内,也没什么紧要的。
其时蒋钦慌乱无措,觉得方集馨的话语说得甚对,毕竟,殿下在宣政殿上出言阻止了中书、门下搬迁,可见心中是亲近尚书省的。
现在,蒋钦觉得他们之前打着的主意,实在太天真了!时移世易,所处的位置一旦改变了,所考虑的事情就变了。观殿下现在的态度,可以预见的是殿下登基之后,也会像皇上这样平衡三省。
有见及此,蒋钦霎时有些心灰意冷。
在二皇子府内,京兆尹林世谦喜形于色地对二皇子朱宣成说道:“殿下,现在宜对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示好!皇上势必会更加重用这两省。三殿下在宣政殿上阻止两省搬迁,已经失言了,这就是殿下拢络这两省的最好机会。”
林世谦最近实在是高兴,先是成国公府失势,三皇子府的势力大大减弱;后是襄阳卫换将,三皇子府又少了军中的势力,这对二皇子府来说,就是一件件天大的喜事。
三皇子府的势力越是削弱,就对二皇子府越有好处,眼见三皇子府的势力越来越弱,林世谦怎能不高兴?
而且,只要三殿下多几次这样的言行失当,林世谦觉得事情就更美妙了。
“多谢舅舅的提醒,我知道怎么办了。这两省那里,我会落力拉拢的。”朱宣成这样说道。在林世谦面前,他的态度十分恭敬。毕竟,这个堂舅是他这一系最重要的人了,不恭敬怎么能行?
“殿下,从现在的局势来看,三殿下的势力也非绝对强盛。殿下宜和五殿下联合,共同对付三殿下。”林世谦又建议道。五殿下也有不少势力,两人联合起来,现在未尝没有对抗三殿下之力。
若是三殿下败了,那么二殿下居长,将来的时局谁又说得准呢?林世谦见到了更多可能,信心越来越足了。
他没对朱宣成说的是,他的信心,更多是来自三殿下的愚蠢。自作死之人,能蹦跶到几时?
(章外:三更!十分需要大家的支持。55~)(未完待续m。)(未完待续)
ps:三更!感谢120127233212、dreamjzyz、读书的豆、water_2、feng…007的月票!谢谢大家!请大家继续支持!
300章 未竞全功
(一更!)
中书、门下两省即将搬进宫中的事,也传到了后宫之中。这事在后宫中没泛起什么波澜,妃嫔根本就不关心此事。反正,她们从来不会去月华门那一带,那里是不是官衙、有没有官员,对她们来说又有什么差别?
会在意此事的,当然是淑妃。但朱宣明已经给了她提醒,说搬迁事已定,让她不要出言,她便什么话都没有说了。在崇德帝面前,她仍是坤顺无比,令他十分满意。
后宫中除了淑妃外,还有一个人会在意此事。此刻在坤宁宫内,谢姿就巧笑着说道:“殿下,听说三殿下在宣政殿阻止中书、门下两省搬进月华门。如此下去,三皇子府的势力都被折腾没了,这可就真是一场笑话了!”
笑罢,她扬了扬眉,嘴角的笑意充满了不屑。朱宣明行事一再刷新了她的认知,这就是皇上属意的人选吗?强盛的势力被折腾没了,不断树敌而不自知,这样的储君,不换人简直没有天理。
不知道淑妃是如何教导儿子的,就这样而已,啧!
谢姿对面的黑袍殿下,神色看着倒十分平静,只是笑笑道:“本殿下也没有想到,会有宣政殿上的事。看来,是失策了。”
谢姿睨了他一眼,脸上还带着笑着,眼眸却渐渐冷了:“殿下知道失策便好,本宫可不想跟一无所有的人合作。这样的局面,肯定要改变,殿下仔细思量吧!”
谢姿这么说,已经是极为不满了,对现在的局势极为不满。如果眼前这位皇子继续这样下去。还不能被皇上认同的话,那么登基的希望太渺茫,她想得的一切又怎么会有?
“儿臣知道母后的意思了,儿臣一定会改变现在的局面的,母后且等着便是。”他这样回道。不知他心底在想些什么,语气倒是很笃定。
“最好就是如此。本宫等着殿下的好消息。”谢姿垂下了头,轻轻抚摸着尾指护甲。送客之意已十分明显。
各府各宫的动态。顾琰自是不知道的,她正听着沈度说春晖楼之事,笑得眉眼弯弯。
“没想到。门下主官私下会有这样一面,这王大人真是个有趣的人啊。”待沈度说罢后,顾琰才笑着说道。
她真没想到,这些中枢大神私下里会是这样。刚才。沈度说王璋喝醉酒之后,硬要杜预弹奏一曲《凤求凰》。不然他就绝对不离开春晖楼,最后让杜预落荒而逃,他则“哈哈”大笑个不停。
“是,裴、王两位大人都是至情至性的人。但他们在朝堂政事上,格局宏大眼光长远。有这样的中枢主官,实是朝廷的幸运!”沈度点头回道。对裴公辅和王璋两人的印象太好,敬仰之情也由心而生。
顾琰听了。只是微笑,心中却想开了。裴公辅和王璋,前世是怎样的呢?她还在福元寺的时候,这两个人就致仕了,后来善言也没有说过这两个人,她对这两人没有多少印象。
原来,这两人是这样的啊。
“阿璧,多谢你送我的及冠礼,现在事终于完成了,这事,你的功劳最大!阿璧,谢谢你!”沈度正色朝顾琰说道。如果没有顾琰所说的话,他也不会受到启发,也不会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裴公辅和王璋对他道谢,但他觉得,真正要谢的,是阿璧才对!这事能顺利完成,最终归结于她送了一份及冠礼!
沈度不知该如何形容现在的心中,既有深深的感激,也有深深的骄傲。原来,自己的心悦的人是如此厉害……
“我只是说了一两句而已,这所有的事情,都是计之你想出来的,我何有最大的功劳?”顾琰推拒道。
她是真的这么想的。如果计之没想出这办法,没去做了这么多事,那么就算她说再多的话,也完全不起作用。
她怎么敢居功?
听到“功劳”这两个字,趴在沈度脚下的小圈就猛地仰起头,“吱吱,吱吱”地叫了几声,似乎十分兴奋,显然是等待赞美。
见状,沈度不由得“哈哈”一笑,伸手摸了摸小圈的头,如它所愿地表扬道:“小圈乖,这事多亏有你,来,接住榛子。”
他将手中的榛子朝小圈一抛,就见小圈灵巧地跃起来,精准地接住了榛子,一人一鼠又继续这种不厌的游戏了。
顾琰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舒悦,觉得上天无比优待,重活的这一世,虽然也有艰难困苦,但她所拥有的一切,都很好。
第二日,她去了嘉醴院看望傅通,听到他也提起了中书、门下两省搬迁之事。
“近年来,尚书省的确独大了。权力越是集中在一个地方,就越容易出问题。现在中书、门下两省夺权之举,甚是恰当。只是没想到,这两省竟能搬进月华门两侧。”傅通抚了抚胡子,笑呵呵地说道。
门下、中书两省搬迁之事,他是从顾霑那里听来的。在听到顾霑说裴公辅提出要搬迁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是两省要夺权了,只是他也没有想到,中书、门下两省行事会这么容易,一下子就搬到宫里面了。
顾琰笑意盈盈地为傅通添上茶水,并没有说她送沈度及冠礼之事,也没有说沈度在这其中做的事。这些,都没有必要说的。
“中书、门下两省搬进宫中,从长远来说,的确是能改变中书三省的权力格局。只是方集馨在尚书令一位上太久了,已经歪了很多人,要和尚书省抗争,非容易之事。”傅通继续说道,眼中精光闪现,嘴角笑意更深。
“请问外祖父,这事要怎样才能容易一些呢?”顾琰好奇地问道。看外祖父的样子,显然心中有了想法。
“要平衡三省权力,仅仅是搬进宫中,还是不够。”傅通摇摇头,仍是没有将最重要的话语说出来。
这一下,顾琰停住了动作,等待着傅通接下来的话语。外祖父既然说不够,那就肯定有办法搭够,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章外:一更!)(未完待续)
ps:一更!新的一周,继续求各种支持!月票快快到碗里来~
正文 301章 搭秤之计
(二更!)
傅通像个老顽童一样,朝顾琰眨眨眼,然后小声地将这个计划告诉了顾琰,末了大笑道:“我这个办法,原本没想着那么快就能用上的。但皇上既然让中书、门下搬进月华门,就表示皇上也知道尚书省权重过甚了。那么我搭秤的一计,便可以起作用了。”
他这一计,只有配合着中书、门下搬迁之举,在这个时候,才能起作用。不然,就是百搭了!所以傅通才会说是搭秤之计,实在太过形象了。
顾琰听了,忍不住眉眼一弯,心想外祖父足智多谋如此,这个搭秤的说法,真是谦虚了。这个办法,会给尚书省重重一击,对方集馨这样身居尚书令之位的人来说,才是致命一击!
这个搭秤,不在于多或者少,只要能令三省权力平衡就可以了。外祖父胆敢如此想,敢向大定官制开刀,她无比佩服!
她不由得说道:“外祖父,此计若是得成,必将载入大定史册,功过评论,想必时间会是明证!”
听到顾琰这样的赞赏,傅通抚了抚胡子,神色十分淡定,不甚在意地说道:“官制本来就不是固定的,这有什么?顺时而为,就这样罢了。”
功过什么的,他并没有多想。他最开始想到这个办法,也不是为着什么功过,他纯粹是为了向方集馨复仇罢了!
正如点兵一事那样,傅通想出这些办法,就是为了让对付傅家的人不好过。
从顾琰口中,他知道那些躲在方家的黑衣人就是刺杀傅铭的人,那么他的孙儿伤得这么重。方集馨必定有份,像傅通这样护短的人,又怎么不想着报仇?
只不过,仇要一步步来报,先是点兵,接着便是这搭秤之计,他不会放过想将傅家置诸死地的人!
傅通这人。就是如此。护短又睚眦必报。看着他理所当然的样子,顾琰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外祖父想到此计划,或最初是出于私仇。但把它说出来,并一力执行,又何尝不是为了大定呢?
傅家之私仇,本来就是有关大定朝廷。这个仇恨怎么能区分得了?
朝官称外祖父为军中老狐,可见外祖父军策计谋过人。这样的外祖父。这样的傅家,前一世为何会被灭呢?
她不禁疑惑地问了出来:“外祖父,傅家没留任何后手的吗?怎么会被栽下通敌叛国的罪名?最后还一个人都不能生还?”
她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一世见到傅通之后。就更加不明白了。
傅通,何尝不是如此呢?即使听了顾琰之言,他都不能相信傅家前世会落得那样的结局。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自己还活着。是怎样看着傅家踏向死地的呢?傅家,又是怎么会被朝廷抄家灭族呢?
他不想相信,也不知道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应该怎样解释,现在他只能这样说:“功高震主的道理,我一直很清楚。事实上,傅家也一直在做这样的准备,将大将军之位交出去,就是过渡之一。前一世傅家缘何被灭,我真的想不出来。”
停顿了片刻,他又再说道:“但这一世,我一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阿璧你放心好了。”
非但傅家不会有事,就连顾家也一定会安全,这是他会做的,也是能做到的。
顾琰沉默不语,她相信外祖父能护住傅家。现在,顾重庭已死,秦绩被贬至雷州,三皇子又失势,以后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好,傅、顾两家会越来越安全,她坚信这一点。
“铭儿也快好了,皇上允许我可以在京兆呆着的时间也不多了。这个搭秤之计,你祖父不适合上表,还是找小沈吧。”傅通这样说道,心中有了盘算。
这个计策,他和顾霑都不能上表,定要另找他人的。小沈已经是他的外孙婿了,他有所谋算,当然是外孙婿服其劳了。、
而且,说不定这个是个大功绩,傅通才不想便宜了旁人。
沈度听说傅通有唤,当然立刻就来了顾家,这还是他和顾琰定亲之后,第一次来顾家,情况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他明明来见傅通的,但顾霑特地不上朝,就是为了见见他;顾重安也没有去云山书院,他想对这个未来女婿更了解一些;就连小孩儿顾道征,都板着脸跟在顾重安身后,上上下下打量着他,似乎在评估这个大姐夫怎么样。
真是……令沈度一额汗!这些,都是阿璧的家人呀。面对这些人打量的目光,强自从容自若,真觉得比在紫宸殿面圣还要紧张!
好不容易,他才经受住前院众人的打量,才能继续去见傅通,却在嘉醴院门外见到了一个中年妇人。
这妇人端庄温和,身后跟着数个仆妇丫鬟,看向沈度的目光带了审度和威严,这个人,就是他未来丈母娘了。
傅氏不是第一次见到沈度,在帝师寿辰的时候,她就和这个年轻的官员打过照面。但是,现在傅氏好像第一次见到沈度那样,细细打量着他。
良久,她露出了笑意,开口道:“进去吧,父亲在等着你。”
傅氏本来就不是刻薄尖酸的人,对待自己的未来女婿,此刻也没什么好挑剔的。如果真的不满意,早就定亲之前就说出来了。
沈度如释重负,恭敬地道了别,然后才进了嘉醴院。——他心中第一次感叹人丁少也有人丁少的好处。
待他进了嘉醴院,傅通倒没有为难他,直接就将这个搭秤之计说了出来,让沈度向崇德帝上表,然后等待着沈度的回答。
此刻沈度心中所想,和顾琰想的也一样。这哪里是什么搭秤之策,傅通此计,真是太大胆了,他和父亲都不曾想到这一层!
如果皇上能允许这个提议,那么对尚书省的权力,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限制!
他朝傅通弯了弯腰,然后允诺道:“傅老将军既有吩咐,那么在下一定会将此事办妥!”
(章外:二更!一切一切,还是为了权。哈哈,其实权贵娇这个名字也很符合内容嘛,掩面遁走……)(未完待续)
ps:二更!感谢yan5890018、amyge888、嫣嵐、般若1是月票,谢谢大家~
303章 撤尚书令!
(一更!请大家多多支持!)
这一日,沈度来了紫宸殿,向崇德帝上呈了一个奏疏。这个奏疏所请,就是撤尚书令!
崇德帝打开奏疏一看,眼神便缩了缩,然后故作平静地将它合上。撤尚书令!沈度竟然敢上这样的奏疏,这是为何?!
听见崇德帝的询问,沈度平静地开口:“尚书令地位崇重,掌管天下纲维,掌管朝廷百官,若其人稍有所失,则天下皆受其弊。臣尝闻不可以天下奉一人,朝廷又岂能系于尚书令之位?尚书令位极人臣,若是尚书省之权皆集中于尚书令手中,百官莫有敢违,则权相、独相必定会出现!朝廷纲维必乱,恐有动乱之祸。”
沈度语调平平,说出了让崇德帝倏然心惊的两个字眼:权相!独相!
按照大定官制,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皆是宰相职。所谓“权相”“独相”,说白了,就是朝廷宰相的职权,超出了中枢官制下任何一位宰相,凌驾在所有官员之上。
崇德帝对“权相”“独相”这样的字眼并不陌生,在他少时蒙学之时,宫中的师傅就多次说过这样的字眼;及至后来拜沈肃为师,沈肃也会时不时将这些字眼拿出来说一番。
皆因,前朝倾覆就有“权相”“独相”之祸!
对这一点,史家有异常详细的描述“久居枢横,天下威权,并归于己,诸官但唯诺而已……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1
前朝先有权相之祸。再有朋党之争,焉能不灭?
是以太祖立国时,将前朝几乎废置的中书三省重建,并且令三省并重,将三省权力均分,就是为了防止“权相”“独相”的出现!
这些,是大定太祖的功绩。也是前朝灭国的教训。崇德帝听得不少了。但他生长于承平之年,总觉得这些字眼久远得只会出现在故纸堆里,而与现在的纲政无关。
现在。听了沈度的话语,再看看这些年尚书省的权力过重,崇德帝就知道这些字眼离自己并不远,背后连冷汗都冒起了。
既然“权相”“独相”有灭国之患。他是绝对不会让这样的官员出现的!
见到他神色震动,沈度便知道自己的话语说道他心里了。事关灭国。皇上怎么会不震动?
而且这些话语并非危言耸听,只要尚书省继续权重,只要尚书令出一个崇权之人,“权相”“独相”的出现。那就太正常了。
一直以来,沈度和沈肃都在想着如何限制尚书省、尚书令的权力,这官衙搬迁就是其中的举措之一。但他们的思路尚不够开阔。并没有像傅通所想的这样:撤尚书令!
尚书令位居正二品,大定就这么一个人而已。这个人,实在不能再有了!如果接任的尚书令是像方集馨这样心术不正的人,那么势必会令更多官员都歪斜,朝廷乌烟瘴气更甚。
退一步来说,就算接任尚书令的人心术很正,但才能平平呢?这样的人位极人臣,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尚书令便不要了!
沈度继续出言道:“尚书令方大人出事已有数月,不曾理过朝政之事,但尚书省一切运行正常。所以臣以为,尚书省没有了尚书令,并不会耽搁朝政。”——他这话,已经被这几个月的现实证明了的。
既然尚书省没了尚书令,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有尚书令的话,或会有“权相”“独相”之祸。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崇德帝身为大定帝王,又怎么会不懂得?但他没有立刻说话,是因为还想到了另外一个词:此消彼长。
大定有中枢三省,若是撤了尚书令,那么三宰相职就只剩下中书令和门下侍中。既然尚书令有可能成为“权相”“独相”,那么中书令、门下侍中也有这样的可能。
若是撤了尚书令,又怎么限制中书令、门下侍中的权力?又怎么能保证中书令、门下侍中不会成为“权相”“独相”?
他沉吟不语,等待着沈度的回答。沈度既奏请撤尚书令,那就会想到各种可能的情况,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崇德帝想得没有错,这个隐忧沈度当然想到了,也有了应对的办法。在沈度看来,撤尚书令必须是利大于弊的,如果撤了对大定朝政没有好处,那还撤来做什么?
是以,他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臣恳请皇上撤尚书令,在尚书省增设左右仆射,皆为从二品职,与中书令、门下侍中同阶,入政事堂;同时,提高御史大夫之官阶,加其入政事堂!如此,三省一台相互牵制,则朝政可久治也。”
沈度的眼神从未如此明亮,整个人像是会发出光芒一样。在紫宸殿这里,他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设想,关于大定官制的设想,这就是三省一台官制!
他能想出这个官制,是受了傅通的启发。以走路为喻,傅通走出了第一步,但沈度顺着这第一步,走到了终点。
傅通所说的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