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婉歌倾雅慕华年-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是好兄弟!好朋友呀!”水玲珑一副不可理解地神情。“怎么可以做夫妻地。那不是太奇怪了吗?”
“那你让你爹爹回绝了么?”温婉暗自笑笑。颇有些兴灾乐祸。心想柴启瑞你这家伙白盯了这么多年。人家可当你是好兄弟!
水玲珑皱皱眉。说道:“我也想不好。如果答应。柴猪成了我相公。太无法想像了。但是拒绝地话。他不是很没面子么
会被人嘲笑啊?”
温婉“扑哧”一声笑了,都开始担心他会不会被嘲笑了呀。“那答应不就好啦!好兄弟,好朋友做夫妻哪里奇怪啦,难道非要陌生人或仇人做夫妻才不奇怪呀!”
水玲珑迟了,琢磨着说:“这倒也是。只是,柴猪做我相公……这太诡异了!”
温婉抿着嘴乐,心想估计也只有水玲珑自己才会觉得诡异。不过,她也懒得帮柴启瑞开导水玲珑。因为那家伙一定会有办法自己搞定地,而且她帮他的话,也不见得他会领情。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她才不做呢!
“啊,温师妹,可找着你了!”随着一个欣喜的呼唤声,一华服公子在两名彩衣少女的陪伴下,踩着轻松的步子,翩然而来。
“沈师兄,找我有什么事情么?”温婉停下脚步,等着他过来。其实沈君逸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在温婉插班进入京学的时候,他已经在天榜了,现在温婉学成升入国学院,他还是在天榜呆着。他既不升学,也不销除学籍,就一直在京学里的天榜呆着,也不知道图个什么。
沈君逸翩然来至温婉身前,轻摇朱扇,优雅潇洒自若:“明日申时,我在楼外楼设宴,庆祝温师妹还有其他四位师弟荣升国学府。届时黄院士,各榜地督学,国学府也会有先生过来,还望温师妹也能赏脸出席。”
温婉点点头说:“沈师兄盛意拳拳,我当然却之不恭了。一定会去的,多谢沈师兄为我们费心了。”
沈君逸摇着扇子,笑盈盈地说:“该我谢谢温师妹才对。师妹现在可是京城里的风云人物,能够邀请到温师妹‘大驾芳临’,于我也是一件面子十足的事情。”
温婉哂然说道:“沈师兄就不要取笑我了。”
“温师妹太过谦了。不过,温师妹不喜欢听,我便不说了。对了,”沈君逸从怀里抽了一叠请柬出来,递给温婉说道,“我找不着颜诩之颜师弟,听人说,他寻常时候只与温师妹亲近,所以他的请柬就有劳温师妹代为转交了。至于其他的请柬,温师妹就看着邀请些朋友来参加。宴会么,自然是越热闹越好了!”
“好的。”温婉一一应了。水玲珑当下便抽了一张请柬过去,这种热闹又有东西吃的地方,怎么可以落下她?
颜诩之也是今年升入国学院的五人中的一个。如往常一般,温婉还是在书楼里找到地颜诩之。将沈君逸的请柬转交,邀请他一同赴宴,颜诩之却直接回绝说不去。
温婉虽然也不喜欢那样地场合,但是既然沈君逸同时邀请了黄院士和督学他们都去,也算是半个谢师宴了,还是去一下比较好。不然肯定会被有些有心人说一考进国学府便看不起京学,过河拆桥之类的云云。于是便劝说道:“就算是有别的什么事情忙,颜师兄还是抽空去一趟吧。除了黄院士他们,还会有国学府的先生过来。我们正式入学前,先熟悉一下,也是有好处的。”
颜诩之抬头看看温婉,迟着说:“我并没有其他事情忙。”
温婉好奇地问:“那为什么不去呢?”
“娘亲不准我去酒楼之类地地方。”颜诩之说。“娘亲说,吃了那里的东西,就会吃不下家里地东西,要挨饿的。”
“呃……”温婉默了。
她自穿越过来,一直过着比较优沃地生活,倒是忘记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
颜诩之见温婉不说话了,便起身收拾东西说:“我要回家去了,要帮娘亲缠线团。”
“哦。”温婉应了声,目送他出门之后,无奈地将留在桌上地请柬收了回来。
【第九十二章 择师】
婉回家与温向东说了受邀请去参加“谢师宴”之事,该准备些礼物,赠予京学的黄院士与几位督学,感谢他们这三年来对她的照应和栽培。温向东听后却沉默了,起身负手立到窗前,陷入了沉思。
温婉见状,心中不由犯起了嘀咕,莫非这宴并不是“庆贺”“谢师”那般简单,而是另有深意?她琢磨不透,便默默地站着,等温向东开口。
柳氏端茶进屋,看见父女俩一边一个杵着呆,不由抿唇笑道:“怎么了?”
温向东这才醒过神,坐回身,接过柳氏沏的茶轻抿了一口,说道:“一直光顾着高兴,倒是把最重要的事情给疏漏了。”说罢,他便吩咐了书僮去唤温克恭过来。温婉这才恍然顿悟,温向东的沉默原来与京学无关,而是在于国学那边的几位来客。
“黄院士与诸位督学的谢礼,爹爹都已经让管家打点好了,过两天就送过去,婉儿无须忧心这个。只是,国学那边……有点麻烦事。”温向东蹙了蹙眉,向温婉解释说道。“国学与京学不同,不是分班授业的,而是自择所长,各拜其师。”
“哦。”温婉点点头,明白了。京学相当于是大学,而国学就是现代的研究生,不分班,是跟导师的。
“射、御等课倒也关系不大,到时候婉儿看着与哪位先生投缘,就跟着哪位先生好了。主要是文史课,将来决定是否可以进尚书院,看地就是这一课上的造诣,所以万万轻率不得。择一个良师,就是成功的一半。”
“国学的文史先生都是文心阁大学士,其中威望最高,在国学方面造诣最为高深的有两位。一位是祝颂平祝大学士,不久前刚刚加封为太子太傅。另一位是徐文澄徐大学士,是二皇子殿下的师傅。这两位都是如今最负盛名地国学大师,也是桃李满天下的当代名师,但是他们选择门生的条件也极为挑剔。因为门生的成就高低,会直接关系到他们官位的升迁,以及在国学界的声望和地位。当初你克恭哥哥考进国学院时,就想拜在祝学士门下,可惜祝学士看不上。而徐学士又有个不成文的原则,就是先投了祝学士,而祝学士不收的弟子,徐学士也是不要的。所以,你克恭哥哥拜的是文心阁地另一位学士,叫作公孙继。”
温婉一边听,一边点头,大概地明白了温向东所担心的事情。他应该也是想让她投在祝颂平门下的,但又怕万一遭拒,就会连徐学士那边也失去机会。但是又不甘心跳过祝颂平,而投徐文澄,所以在两头为难。
“二叔。”温克恭在书僮地引领下走了进来。恭敬地行了一礼。温向东轻颔。让他在旁边坐了。问道。“克恭。你那年地谢师宴上。国学府出席地可是徐大人和公孙大人?”
“是地。”温克恭点点头。
温向东沉默了片刻。又问:“公孙先生也算是名噪一时地风流才子了。克恭师从公孙先生也有两年了吧。克恭认为公孙先生文才如何?”
温克恭迟着。似乎是有些话不方便直接说。温向东见状。连忙从旁说道:“今天只是你我叔侄之间说些体己话。为你婉儿妹妹择师做个参详。克恭但说无妨。”温克恭这才点点头。说道:“公孙先生天纵奇材。文采风流。无人能及。博学广识。无人可出其右。只是公孙先生志不在国学。对于国学典籍参透得并不深刻。只怕到时候考尚书院。会有些吃力。”
温向东会意地点着头。起身在屋子里缓缓地踱步。国学院里最为人称道地。便是这三位先生。祝
失其一便失其二。公孙则是长于文才。疏于文史。;神。难得女儿这么长进。他这个做父亲地。至少也要尽自己所能。帮她寻一个最好地师傅。将她前方地道路铺平才是。
一时半刻决定不下来,便让温婉自己看书去。自己则带了温克恭先去了国学院,然后又去了尚书院。将曾经打过交道的大学士们一一拜访过去,终于打探到一点苗头,那就是:京学“谢师宴”上,若是祝学士出席的话,那就说明这一届升学的人有他看中的人;若是没有出席,那即是说他没有收徒的打算,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轻举妄投,十有会遭到拒绝。
在温婉出去楼外楼赴宴时,温向东再三嘱咐她说:“祝太傅与徐学士彼此相轻,不会同时出现,谢师宴上两人之中,最多只会去一个。
婉儿记住,晚上谁在,就拜谁为师。若是两个都不在,就不要轻举妄动。谁来拉你入门,都不要有明确的表示,先行回家来。爹爹帮你另外想办法,拜到徐先生门下。”
温婉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坐着车徐徐来到楼外楼,一下车,门口便有人接应,领着直往二楼。“婉婉!婉婉!”水玲珑眼尖,温婉一上来,她便瞧见了,连忙从座上站起身,朝温婉使劲地招手,召唤她坐过去。
“玲珑姐姐。”还有柴启瑞,和几个以前人五苑的同学。温婉欣喜地正要过去那边,引路地小厮却将她拦了住,说道:“温小姐是上榜学士,今日盛宴的东道主,要坐到上座。”
“喔。”既然是这样,温婉也没有办法,只能派小桃过去与他们说明这个情况,自己则随那小厮入座。主桌上,除了颜诩之之外,其他三位同榜都已经到齐了。两个是天榜的,一个是地二地,平时都没什么交集,彼此行个点头微笑礼,便顾自坐下了。
不多时,黄院士与几位督学便相继到了,与温婉几人说了些激励加勉的话。又过了一会,沈君逸才陪着两位国学府地大学士珊珊来迟。
“啊,太傅大人!”
黄院士一瞧见与沈君逸并肩上楼来的那位白老翁,便惊喜地离座迎上前去。本来闹哄哄地一满楼,顿时寂静下来,纷纷起身行礼。
“来的是祝太傅呀!呆会就是要去拜他为师喽,不知道会不会被当面拒绝?”温婉一边小声嘀咕,一边夹在人群中,偷偷打量那传说中地国学第一名士。刚看清是个骨骼清峋的花甲老,楼梯上随后又上来了一位与他年纪和气质都相仿的老。同样的锦服长袍,同样的两鬓斑白,长须当胸。加上高矮胖瘦都差不多,乍然一见,竟没瞧出这两个人的区别来。
“徐大人?!徐大人也来了!”人群中暴出一声惊呼。
祝颂平与徐文澄自幼同窗,十几年共读,继而几十年共事,但由于在做学问上见的不同,而一直彼此相轻。从来不吝于用最刻薄的词语去嘲讽对方的学问,也从来不屑于在一些非官方的正式场合与对方同时出现。
所以,大家之前在看到祝颂平出现时,基本上都断定今年徐文澄是不会来了,没想到,他竟然后脚也到了!让人觉得无比诡异,温婉更是觉得颇为无奈。出门前,温向东嘱咐过她,晚上谁来,就拜谁为师。若是两个都没来,就不动声色,从长计议。温向东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竟会出现这样的破天荒第一着:竟然两个同时来了!
【第九十三章 争徒】
婉琢磨了会,决定将两个都来的情况等同于两个都:窝在一边不吭声,一切等回家后由温向东决定。
“今日能得两位大人大驾光临,下官真是受宠若惊!”黄院士引着两位国学名儒往主桌走,激动之情形于言表。国学的“谢师宴”一年一度,两位大师同时大驾光临,却是破天荒第一朝。
“若不是黄院士治学有方……”
祝颂平还在与黄院士说着客套话,徐文澄便抢先说道:“实不相瞒,老夫今日便是为着我朝第一位女学士而来。”
他此言一出,温婉顿时成了全场的焦点。一道道艳羡的目光毫不吝啬地朝她身上打来,有带欣喜的,也有带些不服气。温婉有些无可适从,只好讪讪地笑笑,心中则暗叹这下完了,临走前温向东定的计策算是全落空了。看来她也不能窝着不吭声了,那就谁说要收她,她就拜谁么?
徐文澄大步来至温婉面前,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正声说道:“小小女娃,竟有如此才学,实在难得。要不要拜入老夫门下,得老夫细心教导,必能早成大器。千万别误拜谬漏,误了锦竹前程。”说到后面,原本夸奖诱哄的口气,习惯性地转化了嘲讽,同时目光意有所指地往身后的祝颂平瞥了瞥。
“徐大人所言极是,误拜谬漏,误的便是一辈子的锦绣前程。”祝颂平却像是全然听不出徐文澄的暗讽似的,缓步踱过来,与徐文澄并肩而立,淡淡笑着对温婉说道。“这位便是温三小姐吧,令尊昨天已经将你的名帖送到敝府。小姑娘勤奋好学,老夫自然也喜得乐见。已经派人去向令尊回话了。从今往后,你便是当今太子殿下地同门师妹了。”
祝颂平与徐文澄年纪相仿,学识相当,却能一马当先,坐上太子太傅之位,果然是狡猾的老狐狸一只。虽然让徐文澄占了先机,抢先开了口,但他不动声色地抬出温向东与太子,将这事说成了两厢情愿的事情,让徐文澄无可辩驳。
温婉却是知道的,温向东并没有将她的名帖送过去的,因为他怕万一被拒的话,便两边落了空。不过祝颂平现在这么一说,表明了收徒地意愿,对于温向东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就算没送,肯定也会欣然承认自己是送过的。
徐文澄被祝颂平一句话堵得没有还唇之力。正气不打一处出。却见温婉睁着一双水灵灵地眼睛。瞅瞅他。又瞅瞅祝颂平。却是迟迟地没有跪下行拜师之礼。当即从气糊涂中清醒了过来。哪一年京学放榜之后。他没有派人全天候盯祝颂平地梢地?什么人去拜访过他。什么人投过名帖。他哪样不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地。居然差点又被那老家伙给诓骗了。
徐文澄当即冷笑一声。说道:“太傅大人睁眼说瞎话。信口开河。也怕辱没了大人今时今日地身份与地位。而且。我看小姑娘。也似乎并没有要拜太傅大人为师地打算。”
祝颂平对于温婉地不识眼色颇感郁闷。这时候稍微聪明点地就应该在他刚才说完那句话后。就该跪下拜见师傅。但是既然话已经说出口了。断没有半途示弱。让给徐文澄这老匹夫地道理。
“女娃尚小。你指望她能分辨出多少良莠。温侍郎为官多年。自然明辨谁优谁劣。谁正谁谬。徐大人对此若是还有什么异议。不防找温大人直接问个清楚明白。”言下之意。温婉年纪小。不懂得分辨。温向东可清楚着谁优谁劣。
徐文澄自然是知晓。对于任何人来说。祝颂平都是选。如今他已经当众放话出来了。相信很快温向东也会得到消息。他就算真没送过名帖也会二话不说直接承认地。不由将脸一沉。说道:“太傅大人教导太子殿下责任重大。对于其他学子。难免会有疏漏。何必为了一己之私。而误他人子弟?”
祝颂平淡然一笑。不急不徐地说道:“徐大人言下之意。即是说。教导二皇子殿下成材。责任就不重大了?”
徐文澄又被反将了一军,不由恼羞成怒:“你的意思,是非要与我争到底了?!”
“到底是谁与谁争,徐大人,是否也能请您偶尔地讲讲道理?”祝颂平一副对徐文澄的无理取闹莫可奈何的无辜模样。惹得徐文澄的怒气愈盛,眼看着就要擦枪走火,两个直接当众撕破脸争吵了起来。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黄院士连忙出来做和事佬。
沈君逸也打圆场说道:“两位大人都是爱材心切,所以想收温师妹入门,亲自教导她成材。这莫大的荣幸,是属于温师妹地,也是属于我们京学的。所以,兹事体大,容我们与温大人再好好计较一番,明日再给两位大人一个回复。现在,就先开宴了,如何?”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两位国学名儒历来不和,处处针锋相对,但当着这么多学生的面,当众撕破脸也确实难看。祝颂平当即抿着唇笑附和道:“如此甚好。”他胸有成绣,自然是乐得顺着台阶下。他就不信,他祝颂平金口一开,这徒弟还能跑到别家去?!
他那边偃旗息鼓,徐子澄也不好再咄咄逼人,暗哼了一声入座,开始琢磨挽回自己劣势的对策。
一场晚宴下来,温婉如坐针毡,除了要应对两位大师们的唇枪舌战之外,还要应对其他人不时地放过来地冷箭。好不容易挨到宴会结束,与大家告辞一番,便慌不迭地坐车逃回了家。
一下车,却现温向东竟在门房处等着。看到她回来,便兴冲冲地上前来,一把将她整个人地从地上抱了起来。抱着原地旋了两个圈,狂喜地说:“好婉儿,果然让太傅大人开了金口,爹爹这就带你拜师去!”说着,便抱着她下台阶,准备上去另一辆早已备好了的马车。
温婉知道温向东必是知道了谢师宴上生地事情,两位名儒争夺她这样一个小女孩,确实是莫大的荣幸。但是无论选了哪一个,都无疑是在那两人原本就恶劣地关系上再增加了一层霜,她今后也无可避免地成为诸多矛盾的聚焦点,麻烦事接踵而来。而那样明争暗斗地氛围,也确确实实让她很不安,很不喜欢。
在上车的那一瞬间,温婉搂住温向东的脖子,软声说道:“爹爹,婉儿想跟克恭敬哥哥一起,拜公孙先生为师。”
【第九十四章 圣意】
向东顿时怔住了,将温婉从臂弯中放到车上,扶着不敢置信地问道:“婉儿,你刚才说什么?”
“婉儿说,想拜公孙先生做师傅。”温婉站在马车上,个头正巧与温向东齐平。“婉儿知道这样说,爹爹肯定很失望,但是婉儿并不随性这样说的,而是经过再三的思考之后才决定的。”
温向东也是知道这个女儿的脾气的,老成懂事。外表看上去有些呆呆愣愣的,但却很会默默地考虑事情,往往一鸣惊人。当即收敛了下心神,郑重其事地问道:“那婉儿是怎么想的,说来听听。”
温婉点点头,认真地说道:“太傅大人与徐大人,学术见地截然不同,却都在国学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那就说明两位大人的学问都有过人之处,同样的,也都存在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本应该互相探讨,以长补短,但两位大人却是偏执一辞,彼此相轻。所以,不管师从哪一位大人,都会被牵引着往师傅的既定方向上走,而全盘地否定对方的见解。这样就会有失偏颇,无法全面地看问题,学到的东西也会有所局限。这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
“只缘身在此山中?”温向东细细寻味着这句话。
温婉点头:“而且拜师学艺,向来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公孙先生纵然在国学上的研究不及太傅大人和徐大人深透,但胜在学识渊博,可以教婉儿许多东西,帮婉儿增长很多见识。至于其他更深层的东西,就靠婉儿自己的研究摸索了。”
“这样,没有既定思想的限制,又有更多更广地知识的充实,加上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绝对比终日处在矛盾尖端的情况,要比较容易取得成就。”
温向东听完之后,深深地沉默。他承认温婉说的不无道理,只是……他才叹出一声,说道:“婉儿啊——你要知道,太傅大人几年才收一个弟子,难得他开了金口,错失这个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
“爹爹。”温婉转着脑袋四下子里瞧了瞧,挨到温向东身侧,放轻声音说道。“还有一点,爹爹有没有想过。太傅大人是太子殿下的师傅,徐大人是二皇子殿下地师傅。眼下太子殿下与二皇子殿下年幼,关系尚好,但帝王家的事情,瞬息万变,谁又能说得清呢?”
这么一说。温向东倒是顿时凛了凛神。虽然现在朝中上下对这位太子殿下基本上没有异议。但是大长公主地势力却也不容忽视。而且一直以来。大长公主看不起皇后地浅薄无知。皇后也看不惯大长公主对朝政指手划脚。所以将来会不会难。也实在难说。如今温媛已经差不多是太子妃候选了。此事一旦拍定。温家就算是站到了皇后那边。与其再搭进一个女儿。不如放在外面。为自己留条后路。只是就此放弃这个拜师地机会。实在可惜。
温向东犹豫来。犹豫去。一时实在决定不下来。便说道:“这件事。爹爹要再考虑考虑。婉儿先回房休息吧。”
“嗯。”温婉乖巧地点点头。
温向东送温婉回房之后。一个人回到书房里。静坐着思索这个问题。在放与不放之间犹不决。当书房地门被书僮轻轻地叩开。才恍然现。竟然已到天明。匆匆整装上朝。在朝房先后遇到祝颂平与徐文澄。偏他们二人都来打招呼。使他尴尬无比。
下朝之后。没想到皇帝竟然特地遣了个小太监过来。唤他去御书房一见。温向东多年未蒙皇帝单独召见。诚惶诚恐地过去。不曾料想到。为地竟然也是温婉择师一事。
“得闻昨晚京学谢师宴上。太傅与
然为了争徒而大起干戈。看来温卿家真是养了个儿啊!”
温向东听出皇帝话中的不悦,连忙“咚”地一声跪倒在地:“小女资质愚笃,承蒙两位圣师错爱,臣不胜惶恐。”
望帝“呵呵”笑道:“令千金小小年纪,却一举夺魁,考进国学府,轰动京城。如此人才,怎么会资质愚笃?自古千金易得,良师难求。关于择师一事,温爱卿可要慎之又慎?”
听皇帝也问起择师一事,温向东暂且洞悉不到圣意如何,不由急出一头大汗。“臣……臣……”
“如何?”望帝步步相逼。“温爱卿可有定论?”
温向东被逼无奈,只好托辞说道:“两位圣师高屋建瓴,臣不敢肖想。况且小女蠢笃,似乎对公孙先生地文才更为仰慕……”
皇帝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然后“呵呵”笑了起来,说道:“那便入公孙爱卿门下吧。”
“是!是!”皇帝口谕,温向东自然连连点头应诺。
皇帝又例行性地问了些工部最近的事情,在温向东告退出门的时候,皇帝却又开口唤了他回来,说道:“下个月初,皇后与公主就回京了。为了公主的事,让你们一家人分开这么久,朕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温向东连忙再次跪地行礼:“能够侍奉公主,是小女的荣幸,也是微臣一家的荣幸。”
皇帝离座,上前亲自扶起温向东,说道:“皇后与公主能够重展欢颜,令嫒功不可没,等回朝之后,必有重赏。”
“谢皇上。”温向东揣测不定圣意,只能拜谢圣恩。本以为皇帝地话已经说完了,准备再次行告退礼了,没想到皇帝忽然又问道:“温爱卿,你的小女儿,今年也满十二岁了吧?”
温向东一听,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是,是。”嘴上虽忙不迭地应着,心中却大叫不妙。去年下旨选妃地时候,温婉年岁差了半年,侥幸逃过。但是被公主的事这么一拖,若是今年重提选妃之事,那就好巧不巧正撞上了。但是接下来皇帝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挥挥手,示意温向东可以退下了。
温向东冷汗涔涔地回到家,在门口遇到外出烧香回来老夫人与温筱。温筱见温向东脸色泛白,行色匆匆,便关切地出言询问道:“二哥,生什么事了,脸色这么差?”
温向东想到这位妹妹也是读过书,有见识地人,等一同进了屋之后,便与她说起方才皇帝唤他去御书房的事情。让她帮忙一同参详一下,皇帝这到底是什么用意。
温筱听后,沉肃着脸说道:“二哥,陛下这……恐怕是不想有女子从政。”
“我也觉得有这种意思,但是这样地话,那我们婉儿的前途……”
温筱连忙又说道:“这倒无须担心,陛下现在并没有阻止婉婉进国学,这就够了。将来若是婉婉的才学和成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陛下纵然再不愿,也只能眼看着婉婉进入尚书院。所以我认为,陛下大概是想在展到那个地步之前,让婉婉进宫。后妃不能干预政事,这是有祖制规定,到时候是可以依法治罪的。但是,祖上却没有女子不能干政这一条。”
温向东见温筱也是这个看法,不由急得团团转:“媛儿基本上已经入宫入定了,我不能让婉儿也进去啊!”
温筱哂然笑道:“办法之前就已经想过,就看二哥愿不愿意用了。”
温向东惊愕地回眸望向温筱,温筱抿嘴淡淡笑笑,温向东随即也了然于胸。
【第九十五章 定亲】
婉现,近来母亲柳氏与姑姑温筱往来得极为密切。:》地,不是聚在一起做女红,就是相约一起去某某寺上香祈福。温筱是进过京学的人,出嫁后,陪同陆胜安各地出仕,颇有些见识。柳氏虽然也读过书,但论起学识渊博,却是无论如何都算不上的。若说她们俩处得来,温婉倒也是相信的。但若说柳氏与温筱高谈阔论各地风土人情,或说温筱饶有兴味地向柳氏探讨刺绣、烹饪功夫,温婉是绝对不相信的。
与此同时温婉还现,最近温筱看她的目光变得分外热切,带着些许审视,时常还会赞许地顾自点头,让温婉心中隐隐有些毛。温婉对于这位姑姑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虽然她对她们娘仨还算关照,在老夫人面前也时常会帮她说好话,但那种感觉总像是中间隔了一层。在地一苑的两年里,与苑中的一些千金小姐相处,也有这种类似的感觉。或许这便是大家闺秀们待人处事的普遍态度,客气却不亲昵,给人以温雅端方的感觉,却又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矜持而高贵。
温婉还是挺在意温筱的这一种态度的,总觉得有什么有关她的事情在暗处进行着。便趁陆锦熙又跑到她的小书房里蹭地方睡觉的档儿,问他说道:“你有没有觉得,最近你娘亲与我娘亲,怪里怪气的?”
陆锦熙捧着本书,在榻上懒洋洋地侧了个身,浑然不在意地说道:“两个女人凑在一起,不就是那么回事么?”
“什么回事?”听他说得那样云淡风轻,理所当然,温婉倒是好奇了。
陆锦熙懒洋洋地说道:“还不就是吃饭穿衣,家长里短,儿女亲事。”
“儿女亲事?”温婉心里顿了顿,眼珠子转了转,试探着问道。“是不是姑姑准备给锦熙哥哥找嫂嫂了呀?”
“谁说不是呢?”陆锦熙一副“我已经受够了”的口气,无奈地叹声说道。“女人,就爱瞎折腾。本少爷的婚事,用得着她操心么?”
看他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温婉不由抿嘴笑道:“锦熙哥哥说得像是已经有目标了似的。”温婉这句本来是开玩笑说的,没想到陆锦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