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剑写春秋-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第四更送到,今天最终2600票,哎……

不管怎么样,感谢投推荐票的书友。

明天缓缓,周三周四继续3更,这是对今天投过推荐票的亲的感谢。总不能让你们白白支持。

晚安,下一章在中午12点。

第107章鬼才

“主公,无需做此小女儿形态。此生得遇主公,一展胸中才华,嘉死而无憾。”

建安十二年,距离柳城不远的一处官道上,有上万的军队在急行,而军队的正中间,护卫着一辆马车。

马车内,有两人相对而坐。一人面色苍白,连连咳血。令人一人身材矮小,但是顾盼自雄,自由一番豪气。

只是这时他已经双目充盈热泪。

“奉孝,你比我年轻二十多岁,我本想等我百年之后,将身后之事交付于你的。怎想到,怎想到……”

说道这里,此人虎目之中留下了两行清泪。

他是真的悲伤,并非作秀。

在郭嘉这等人面前,作秀也是自取其辱。

“主公,嘉没有这样福气了,不过有文若他们在,想来也不需要担心。”郭嘉道。

此二人,正是曹操和郭嘉。

曹操在郭嘉的建议下北征乌丸,郭嘉随军而行,在二人的统帅之下,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这一役,蹋顿被斩,曹军俘虏了二十余万人,战绩辉煌。

三国时代,群英辈出。纵然内乱不休,但是仅仅曹操和郭嘉二人,依然可以横扫外族。

不过虽然大胜,曹操却丝毫高兴不起来。

因为被他委以重任的郭嘉,病倒了。

而且看样子马上就要病死了,药石难医。

郭嘉本就体弱多病,这一次北征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终于一病不起,大限将至。

想到此处,曹操不得不悲从心来。

郭嘉对他的重要性,是无需赘述的。在郭嘉的帮助下,曹操从一个普通的诸侯,直至一统北方,成为天下间最大的诸侯,没有之一。这其中,郭嘉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且郭嘉出身寒门,没有家族牵绊,和曹操君臣相知,二人的感情极为深厚,行则同车,坐则同席。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会这么早失去郭嘉。

就在这时,马车外的士兵出来了一阵骚~动。

“神仙。”

“神仙下凡了。”

“快去禀报主公。”

听到外面的嘈杂之声,本就悲伤过度的曹操有些怒火中烧。

奉孝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还在外面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

曹操打开车门,便想呵斥外面的士兵。

只是话还没说出口,他整个人就楞了。

郭嘉也是一样。

在他们的眼前,一个俊美的不是凡人的年轻男子突兀的从天而降,来到了马车之前。

这个男子嘴里还在吟唱道: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曹操到底是一代雄主,很快回过神来,问道:“先生来自何处?”

赵昊指指上天,道:“我本天外人,自然来自天外。”

曹操深吸一口气,却不敢相信真的会有神仙下凡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眼前。

看到了曹操的顾虑,赵昊淡淡一笑,不见他如何动作,身子已经消失在原地,下一刻,便出现在了马车之中。

“保护主公。”

“保护丞相。”

周围的士兵一惊,急忙喝道。

曹操却是心中一凛,他乃当世雄主,见识过诸多猛将,但是即便是公认的天下第一猛将吕布,也绝无此人刚才的速度。

就凭这一手功夫,他想杀自己,自己就绝对防不住。

想到此处,曹操一摆手,吩咐道:“都不得妄动,先生乃高洁之士,绝不会对我和奉孝不利。”

“丞相果然好胆色,怪不得被称之为乱世之奸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赵昊淡笑道。

听着赵昊的话中没有杀意,曹操心中一缓,将车门拉上,严肃道:“不知先生所为何来?”

赵昊指指郭嘉,道:“我为他而来。”

“我?”郭嘉有些奇怪。

他和赵昊素昧平生。

“没错,就是你。郭嘉,你就要死了。”赵昊肯定道。

郭嘉苦笑一声,道:“这点就算是先生不说我也清楚。”

“不过你若是奉我为主,我便还你一个健康的身体。你放心,我无意这片天下。我要带你去的,是另外一个世界,绝不会和曹丞相发生冲突。”赵昊道。

曹操和郭嘉同时一惊。

“奉孝还有救?”曹操下意识问道。

“另外一个世界?”郭嘉敏锐的察觉到了重点。

“郭嘉这种小病,在我看来只不过是疥藓之疾,随手可除。不过我没有做滥好人的习惯,想要从我这里拿到好处,自然要付出代价。”赵昊坦言道。

曹操和郭嘉都是心思诡诈之辈,赵昊无意和他们勾心斗角。

一力降十会,是对付聪明人最好的办法。

“如果先生说的都是真的,我同意奉孝跟你走。”曹操道。

赵昊诧异的看了曹操一眼,的确有决断,而且他此话一出,郭嘉对他更是忠贞不二。

收买人心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就算是作秀,郭嘉也会感激涕零。

这的确是人主的魄力。

“罢了,我便再给你点好处。曹丞相,郭嘉死后,你会成为北方最大的势力,和刘备、孙权三分天下。不过你的气运也到此为止了。接下来你会大举南下,然后在赤壁之战中中了周瑜的苦肉计,为孙刘联军所败,大伤元气,终其一生再无力一统天下。兵败赤壁之后,你曾经仰天长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赵昊道。

曹操的神色阴晴不定。

“建安十七年,你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忠心汉室,被你赐死。不过你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的称帝,倒是你的儿子曹丕完成了这个举动,建立魏国。可惜,曹孙刘三家征战不休,最终却给司马家做了嫁衣裳。”

“司马懿,就是这个在你的麾下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的人,一手颠覆了魏国,他的后代建立晋国,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曹操的脸黑成了碳。

第108章王佐(4万2推荐票加更)

感谢胡思乱想者1888赏,感谢萌喵果果的588赏,感谢插翅难逃、谨幕枫、天天看小说kbw、唐尸不摆手、宥義、海〓倲〓湥А⑶卣虻拇蛏停砩暇6万推荐票了,继续求支持。

………………………………我是纯洁的分割线……………………………………

郭嘉目泛奇光,赵昊的所言所行,实在是让他十分意外。

“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我言尽于此。接下来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吧。”赵昊道。

“先生为何对操如此之厚?不惜泄露天机。”曹操恭敬道。

他没有质疑赵昊说的是真是假,只是奇怪赵昊似乎对他太过另眼相待了一些。

仅仅是为了安郭嘉之心?曹操不相信。

“你倒是和史书上说的一样多疑,不过告诉你也无妨,你和刘备孙权三人当中,我看你还是挺顺眼的。至少你曾经说过,你今生的梦想不过是做一个征西将军而已。而且你终其一生未曾称帝,号称仁义的刘备,号称汉室忠臣的孙权,却最终都登上了帝位。相较之下,未免讽刺。”

“最重要的是,三国征战不休,实在内耗了太多的实力,中原大地,十室九空,尸横遍野。百年之后,晋国无道亦无能,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从此沦为异族的屠宰场。我曾经想过,若是赤壁之战你能够胜出,是否能够改写这种局面?”赵昊幽幽道。

“先生既然如此忧国忧民,何不助丞相一统天下?”郭嘉道。

赵昊摇摇头,道:“我有我的事情要处理,不可能长时间的停留在这里。再说,这是三国,不是南北朝。对于这种内战,我毫无兴趣。甚至说,在我看来,这种汉人之间的内耗,是不折不扣的耻辱。我这一生,都不会参与这种战役。”

如果曹操将赵昊的话放在心上,改天换地,未必不能成功。

如果他不相信,那赵昊也不会强求,这就是曹操的命。

“曹操,看在我还要从你这里带走一个人的情况下,我送你最后一句话,最好立一个祖训:禁止采用九品中正制。”赵昊一手抓~住郭嘉,并没有什么动作,两个人则化成点点白光,消失在马车之中。

看到这一幕,曹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骇人的精光。

………………

建安十七年,寿春。

大汉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荀彧,此刻在房间内看着一个空荡的食盒发呆。

这个食盒,是曹操派人送给他的。

曹操向使者吩咐的是送食物给他,但是食盒内部却空无一物。

荀彧知道,这就是曹操的意思。

他在逼自己表态。

不久之前,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上书劝阻。

从此之后,他和曹操之间便生出了间隙。

曹操想要做什么,他心知肚明。

本心里,荀彧异常矛盾。

他承认,曹操比起汉献帝来,的确是更加的英明神武。如果这个天下由曹操发号施令,天下的百姓很有可能会过的更好。

但是,他是汉臣。

自始自终,他都是汉臣。

尽管他对汉朝很失望,尽管他也承认汉朝皇帝失德,远不如曹操雄才大略。

但是他始终过不了心里这关。

荀彧知道,如果他表示了对曹操的支持,荀家将成为天下第一名门,他也铁定的会成为丞相。

除了他,没有人有资格担任丞相之位。

就算是郭嘉活着,也没有资格和他争。

曹操麾下良臣猛将,谋士如云,但是第一人始终是荀彧,从来没有变过。

没有荀彧,曹操可能就只是一个小小的诸侯,断然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这些大才,全都是荀彧向曹操举荐的。

他在曹操麾下的地位无可撼动。

一边是失势的天子,效忠于他,于家族无利,于己无利,于天下百姓也无利。

一边是强势的丞相,效忠于他,家族会无比昌盛,自己会位极人臣,百姓会过的比从前更好。

对于常人来说,这个选择很好做。

曹操麾下,很多人都已经表明了对曹操的支持。

只是,作为曹操麾下的领军人物,荀彧却一直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

“我这一生,就毁在了‘愚忠’上面啊。”荀彧看着眼前空荡的食盒,忽然苦笑道。

他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他拿起了手边的毒药。

抱歉,陛下,我只能为汉室江山做到这一步了。

抱歉,丞相,我阻止不了你,却也无法强迫自己支持你。

我只能做一个懦夫,先走一步了。

打开毒药的瓶盖,荀彧不再迟疑。

便是在这时候,荀彧的身体一僵。

他看到了一个绝对不应该在此出现的人。

“奉孝……”

第109章千古悲歌(4万3推荐票加更)

在华夏的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绕不过去的。

有一个群体,名为枭雄。

这些人他们亦正亦邪,有野心,有魄力,也有手段。

曹操是一个枭雄,赵昊从不怀疑。

但是赵昊没有想过用曹操。

三国的乱世,离不开曹操。

正如曹操~死前所言,若是没有他,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虽然曹操~死的并不算晚,但是他在三国乱世中发挥了无可代替的作用。

于大多数北方的民众而言,曹操是一个保护神。

在三国这种乱世,曹操于六十六岁病逝在洛阳,纵然还不完美,但是已经足够传奇。

赵昊无意改变曹操的命运。

但是在曹操之后,还有一个人和他的经历差相仿佛。

一样让人鄙薄的出身,却最终纵横北方,不可一世。

不同的是,他没有曹操的军事才华和政治智慧,也没有曹操麾下的谋臣猛将,却偏偏面对着比曹操当时还要困难的处境。

所以曹操只是留下了些许遗憾,而他的人生,却是一曲悲歌。

冉闵,一个永远的传奇,一个注定的悲剧。

后世人们常常对宋朝大加鄙薄,冠以“弱宋”之名。

宋朝得到这个称呼,的确算不上冤枉。

但是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还有一个比宋朝更加值得鄙薄的王朝。

司马家建立的晋朝。

宋朝再弱,至少对外战争有70%的胜率。

辽国灭了,金国灭了,西夏灭了,大理灭了,但是宋朝还在。

而宋朝的治下,经济水平不需要多说,文化更是空前的灿烂。

宋朝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历朝历代当中,其实不低。

但是晋朝,这个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的晋朝,留给后人的,只有耻辱。

留给当时中原百姓的,也是永远的耻辱。

宋朝纵然灭亡,至少打出了自己的血性。

崖山十万军民殉国,自古未有,之后也从未发生过。

而晋朝,接连不断的弱智皇帝,九品中正制度的遗祸无穷,再加上五胡十六国的外部压力,拉开了中原大地第一次惨剧的序幕。

中原之地,第一次真正的沦陷在异族铁蹄之下,汉人被肆意屠戮,毫无尊严的时代,始自于此。

五胡乱华。

只是这个时候,曾经北征乌丸的曹操已经不在,曹魏政权,都已经被司马家的晋朝所取代。

面对五胡乱华,晋朝是怎么做的?

恩,晋朝并没有妥协,晋朝王室很英勇的选择了——迁徙。

是的,迁徙。

晋朝王室以及它的拥护者,那些士族们,一起迁徙到了长江南岸。

这便是东晋的由来。

这个做法很好,相当的好,保护了中原一半以上的汉人免遭胡人屠戮。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有能力进行南迁的,那些无力南迁的汉人,只能继续选择留在北方。

失去了朝廷的保护,没有了军队的镇压,面对那些如狼似虎的胡人,这些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北方大地,狼烟千里,十不存二。

史书记载:“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中原汉族人口数量一下锐减到四五百万,汉族人的数量甚至被迁入的胡人超越。

这便是所谓的“民族融合”。

在这种几乎断绝种族的情况下,残留的北方汉人流民奋起反抗,他们或构筑堡垒,或组成义军,与胡人军队展开了殊死较量。

勇气可嘉,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汉人组成的军队,对胡人的统治没有造成任何的威胁。

后果只是又一轮的大屠杀而已。

在这个时代,汉人第一次真正的崛起,是因为一个人站了出来——冉闵。

很难说冉闵是一个无私的斗士,一生致力于解放北方的汉人。

更大的原因,只怕还是因为冉闵想要取而代之,成就自己的霸业。

但是不管他怎么想,他的所作所为,他所做出的贡献,都是实实在在的,谁都无法抹杀。

三道杀胡令,让这个时代的汉人,第一次真正的站了起来。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杀胡令出,胡人胆寒。

之后,北方大地烽烟四起,却不再只有汉人的哀嚎。

汉人与胡人“无月不战”,尸野遍地。

数百万青州、雍州、幽州、荆州等地,氐、羌、胡、蛮族人面对汉人的血腥报复,无能为力,只好迁离中原,返回故土。在迁徙道路上,饿死的,病死的,互相杀害、攻伐而死的胡人十有七八。中原胡人,几乎丧尽。

在“杀胡令”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几百万羯族、匈奴、羌、氐等胡人平民灭亡,近百万胡人士兵被斩杀。而受屠杀最多的羯族,则或迁徙、或被屠,基本在中原地区灭绝。

这是一次以血还血的战争,只可惜这种做法,违背了儒家的普世价值观,更不利于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想要维持的民族稳定。

所以后世的大多数人,都不闻冉闵之名。

甚至于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只是一个符号。

这些名字背后代表的滔天血海,无人得知。

冉闵最终还是兵败被俘,打败他的,是慕容复的老祖宗——慕容恪。

正如赵昊所言,冉闵并没有曹操的军事才华,更没有曹操麾下的那一甘谋臣猛将。

他更多的,只能是依靠他自己。

冉闵生前曾经遣使告东晋王庭说:“叛逆的胡人扰乱中原,如今我已决定消灭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请派军队来。”

然而东晋最终没有答复,丧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在冉闵死后的第二年,东晋就诞生了《兰亭集序》,王羲之的这部名篇妇孺皆知,却很少有人记得冉闵是谁。

一个能力有限的勇士,承担起了远超他自身所能承担的重任。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场悲剧。

这种悲剧,有一次就足够了。

赵昊不想再让他发生第二次。

这一次,必不让你孤军作战。

PS:今天3更,推荐票还差800破6万,求破。另,下章就结束召唤了。

第110章风~波亭中莫须有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公元1142年1月27日,杭州。

从皇宫~内,传出了一道旨意。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旨意出,杭州乱,朝野震动,四方缟素。

韩世忠本已赋闲在家,无官无职,在听到这道旨意之后,依然难掩心中的愤怒和震惊。

他拦住当朝宰相秦桧,大声质问道:“秦相公,岳飞何罪?”

岳飞入狱两月,审讯多次,未曾有一次屈服认罪,朝野之上,更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个战功赫赫的名帅有反意。

韩世忠不能置信,皇帝为什么就这么急不可耐的要处死岳飞?

秦桧不敢看韩世忠的眼神,只是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的意思就是难道没有吗?

韩世忠怒极反笑:“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不答,直奔大理寺。

他确实答不上来。

有宋以来,最为杰出的名将岳飞,战绩最为辉煌的岳飞,最让金人忌惮、宋人骄傲的岳飞,就因为“莫须有”三个字被处死,他能够说什么?

秦桧位及宰相,当然不是庸人。

他也曾经热血过,曾经的秦桧,也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

他也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反对金国所立的皇帝张邦昌,也曾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

是什么时候,他改变了立场呢?

大理寺,风~波亭。

秦桧和岳飞相对而立,两个人的神色都无比复杂。

岳飞披头散发,嘴角带血,浑身上下无一处不是伤。

入狱之后,他受尽了折磨。

为了让他承认谋反的事实,某些人对他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刑讯逼供。

然而岳飞依然没有什么好说的。

他从未想过谋反,他能说什么?

屈打成招终究未能奏效,所以岳飞只能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

秦桧已经宣读了圣旨。

事实上,秦桧并不高兴。

他很清楚的知道,今天的这件事情,将会把他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

千百年后,他依然会作为映衬岳飞忠贞的反面人物,被人反复提及。

这对秦桧来说,绝对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只是他不得不来,不得不表现的如此下作。

位极人臣,就要付出位极人臣的代价。

秦桧是宰相,深受宋高宗赵构的信任。

所以他很明白赵构在想什么,想做什么?

他这个宰相想要坐下去,必然要迎合上意。

赵构想做什么,他要抢着去做。

赵构不方面出面的事情,他就要替赵构出面。

若是做不到这些,赵构凭什么让他做宰相?

所以秦桧明知道自己要在未来付出代价,可是更加看重现在的他,依然选择了荣华富贵。

死后的事情,死后再说。

“岳飞,只要你肯在这个供词上认罪画押,本相亲自去向官家求情,定然保你一命。”秦桧道。

岳飞认罪与否,对于秦桧和赵构而言,意义重大。

没有人愿意永远的被人钉在耻辱柱上,秦桧也不想。

岳飞看了秦桧一眼,眼中只有不屑。

不过他依然拿起了笔。

秦桧心中一喜,难道临死之前,岳飞终于屈服了?

片刻之后,秦桧的脸色变得僵硬无比。

供词之上,仅有八个大字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是愤怒的呼喊,也是不屈的傲骨。

“敬酒不吃吃罚酒,行刑。”秦桧厉声道。

你让我死后不得安宁,我让你现在就命丧黄泉。秦桧心中大怒。

岳飞惨然一笑,他为国家奉献了一切,“精忠报国”这四个大字还刻在他的背上,母亲的教诲,岳飞从不敢忘,并且努力做到了最好。

只是尽管如此,却依然落得如此下场。

此情此景,让人情何以堪。

这是历史的悲哀,是时代的不幸,是正义的屈辱,是良~知的灭亡!

岳飞之死,并不是简单的一人的消亡。

随之灭亡的,是一个民族奋起反抗的精神。

“家门不幸,出了赵构这等败类。岳将军,我代赵氏一族,向你说一声抱歉。”

伴随着这句话音落下的同时,是秦桧悄无声息的死亡。

…………

伴随着岳飞的风~波亭中消失,赵昊的行动也暂且告一段落。

赵昊所选择的,都是在历史上已经证明过自己的国士之才,而且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提前横死的让人惋惜之人。

因为赵昊在避免尽量不让自己造成历史的变化,尤其是中原历史的变化。

赵昊所挑选的,都是能够对一方世界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大才,若是他们在原本的世界中肩负重任,赵昊突然将他们带走,很有可能就会造成那个世界原本国家的崩溃。

如此罪孽,赵昊担不起。

宋人是人,其他朝代的百姓也是人。

所以赵昊只选“已死之人”。

岳飞是最后一个。

白起、韩信、霍去病、郭嘉、荀彧、冉闵、岳飞,再加上襄阳孟珙。

大宋现在有钱有人,如果连这样开挂都不能打败蒙古,赵昊也只能认了。

不过赵昊相信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

现在赵昊需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人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这片天地中,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对赵昊来说,他们的才华已经无需证明。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几个人都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人杰。

赵昊很期待,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在他们的帮助下,大宋会变成什么样子?

蒙古固然兵多将广,气运正盛,人才辈出。

但是有一些人杰,他们个人的存在,就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

而赵昊所带回的这些人,都是这种人杰。

第112章赵昀的转变(4万5推荐票加更

回到神雕世界,又是一阵难言的沉默。

不同的是,这一次,赵昀的身子一直在微微颤抖。

亲眼目睹了崖山海战,对赵昀来说,是无与伦比的震动。

崖山,崖山。

那是南宋和蒙古最后的决战。

最终的结果,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赵昀亲眼目睹。

他终于明白了,赵昊为什么一直这么坚定的和蒙古战斗。

“那是陆秀夫和张世杰?”赵昀终于出声问道。

“是,那时爹爹已经驾崩,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杀。张世杰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文天祥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英勇就义。”赵昊道。

平章山下一孤魂——张世杰!

“负帝蹈海”抱君恩——陆秀夫!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怪不得你对这三人如此看重,怪不得。”赵昀终于懂了。

“爹爹,有些时候知道的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些年我和爹爹的隔阂日益加深,如果不和爹爹解释清楚,中间再有小人挑拨,只怕最终也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所以我思量再三,还是选择了将一切和盘托出。”赵昊道。

“昊儿你做的很好,只是这么重的担子你一个人扛着,实在是难为你了。”谢道清道。

崖山海战的残酷战争场面,实在是吓坏了谢道清,不过这一刻,她依然忍不住心疼赵昊。

正如赵昊所说,有些时候知道的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赵昊如今依然稍显稚~嫩的肩膀,已经承担了太多常人承担不了的重任。

“昊儿,我一直错怪你了,我实在不是一个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好皇帝。”赵昀忽然流出了两行泪水。

不仅是自责的泪水,更多的是他确认了他一直在逃避的结局。

大宋,最终还是亡了。

而他,碌碌无为,甚至还将已经穷途末路的大宋朝深渊里推了一把。

从前无论赵昊怎样和赵昀痛陈利害,赵昀都无动于衷,下意识的在逃避。

但是一切的侥幸都被刚才的景象击的粉碎。

有些时候,说的再多,都不如身临其境。

赵昀再也无法逃避。

“爹爹,我不苦,只是爹爹身为九五之尊,一言一行都会对大宋产生影响,所以爹爹的担子很重。”赵昊道。

“昊儿你放心,我还没有老糊涂。从前是我一直在逃避,但是从此以后,我不会再自欺欺人了。大宋都要亡国灭种了,已经退无可退了。”赵昀一拳击在餐桌上,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

臣子可以做投降派,但是身为皇帝,赵昀若是选择投降,会是什么下场?

赵昀再平庸,也做不了乐不思蜀的阿斗。

赵昊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爹爹,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担心,蒙古是很强,但是我大宋也不是毫无反抗之力,比如刚刚的襄阳之战,不就是我们胜了吗?”赵昊道。

“昊儿你说的是,蒙古横扫天下,但是我大宋至少还有一拼之力。从明日起,我便发布旨意,倾全国之力备战。昊儿,历史是可以改变的,对吧?”

赵昀紧紧的盯着赵昊,双眼中满是期冀。

没有人想做亡国之君。

赵昊毫不迟疑的点了点头,道:“当然可以改变,事在人为,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既然有了仙缘,能够穿梭各种世界,自然不会对这种情况无动于衷。爹爹,从前我修为不够,直到最近斩杀了忽必烈之后,我才刚刚突破,真正的得到了这份仙缘。这几日我一直在为我大宋当下的局面做准备,正好给爹爹准备了几件大礼。”

“什么大礼?”赵昀眼前一亮。

“一份《宋史》,让爹爹知道接下来的朝代兴衰和一些大事,能够趋利避害。”

“还有七个人,七位国士——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