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锦-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甄氏在丫鬟的伺候下盥洗,孟言雅殷勤的递上锦帕,褪了手上的镯子,亲自动手把铜盆里的帕子绞干,双手奉给甄氏。



  “母亲的皮肤真是好,连女儿看着都很羡慕啊。”



  孟言雅的话倒也不完全算是奉承,甄氏在甄家也是金尊玉贵的,如今的年龄正是女子娇艳盛开的时候,皮肤虽说不上是滑如白瓷,也是白皙细腻的。



  甄氏眼风扫了一眼站在旁边微低着头,木头桩子一样的孟言茉,实在是看不出这个继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如果非要说是特别的地方,那恐怕就是那艳若牡丹的长相了吧。



  甄氏心中冷笑,对于孟家这样的门第,这种长相可不是讨喜的,再看了一眼自从当上孟家三房的主母后,一直在她身边巴结的庶女孟言雅。



  容长的脸蛋,双颊带着点婴儿肥,清丽中带着亲和,峨眉浅浅,眼睛是孟家人特有的细眼,不说话的时候,倒真显得有股书香门第的风范。



  可惜,庶女就是庶女,生来就带着股卑贱。



  是女人都喜欢夸赞自己外貌的话,甄氏虽明知这是孟言雅讨好的话,可是孟言雅语气中的真诚和惊叹,她还是非常受用的。



  “你这丫头被我纵容的,连我这个母亲都敢打趣了,母亲都老了,哪里及的上你们这样花骨朵般的年龄啊。”



  甄氏接过孟言雅递来的帕子,一边轻轻地擦着脸,一边微笑道。



  “母亲这话要被那些贵妇们听到,可不得气死,母亲还记得前些日子,您带我去的那个马府的夫人,那位马夫人,真真对得起她的姓氏呢,那张脸长的——”



  孟言雅说着“噗嗤”一声笑着说不下去。



  “你这个促狭鬼,谁都敢编排,那位马夫人出身名门,一身富贵,休要再背后说别人”。



  甄氏捏了捏孟言雅的脸蛋,语气责怪,态度宠溺的说道。



  “是挺富贵的”。孟言雅想着马夫人那一身明晃晃的金饰,又咯咯的笑了起来。



  “都是个大姑娘了,还这么不稳重,仔细你姐姐笑话你,看看你姐姐,多学学这稳妥的模样”。



  甄氏轻轻撇了一眼孟言茉,对着孟言雅说道。



  “母亲过誉了”。孟言茉微微一福道,仍是那副温驯的模样。



  孟言雅眼珠转了一下道:“母亲说的正是呢,看九姐姐这副柔弱的模样,我想到这两日听到府里有传闻说,姐姐居然让人打了母亲给十哥哥的丫鬟。



  这怎么可能呢,定是哪个长舌的丫鬟在私下乱嚼舌头,母亲这妄议主子的丫鬟可得好好的惩治才是呢”。



  孟言雅每日来请安的时候,都故意把孟言茉晾在一边,和甄氏亲热的打趣,甄氏也似乎配合她,使得孟言雅心里想,这甄氏定也是不待见孟言茉的。



  哪个继室都不可能喜欢前任留下的嫡子和嫡女吧。尤其还有十哥这个嫡子在前,她听姨娘说,孟府的规矩,每一房的家产继承人,都是嫡长子继承大份。



  孟言雅不信,甄氏不视孟言昭为眼中钉,肉中刺。



  至于对九姐姐不喜,那就更好猜了,以后九姐姐出了阁,娘家和夫家是相互助益的,九姐姐嫁得好的话,十哥哥在孟家也会受益的。



  孟言雅暗暗的看了一眼甄氏微凸的肚子,甄氏的火候,就连姨娘都摸不清楚,她也看到甄氏不管是对孟言茉还是孟言昭都是一副慈母的样子。



  可是姨娘告诉她,甄氏是不会让孟言茉和孟言昭过的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姨娘断言,孟言茉以后的婚事定不会高到哪里去。



  听到姨娘的推断,知道孟言茉以后不可能有个显赫的夫君,孟言雅心里就放心了。



  她从小自认比这个大不了自己几个月的嫡姐,没有差什么。凭什么孟言茉可以依着嫡姐的身份,想怎么训斥她都可以?



  她到现在都忘不了,当初孟言茉是怎么在言语上羞辱她和她的姨娘的,亏得那个时候,姨娘对她那么好,真是没有良心的白眼狼。



  姨娘曾经是死了的王氏的贴身丫鬟,姨娘告诉她一件隐秘的事情,并且曾经保管过那副玉佩,后来被孟言茉派王嬷嬷过去,要了回来。



  姨娘说,只要她把这个亲事夺过来,一辈子都可以踩在孟言茉头上。



  至于怎么做,孟言雅虽然被姨娘描述的那个人显赫的出身,动了心,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发育的女孩子,对于男女之情可是陌生的很。



  她一直红着脸听莞姨娘的嘱咐。



  首先,就是要讨得甄氏的喜欢。



  孟言雅想着当初姨娘胜券在握的样子说道:“甄氏要是识相,成全你的亲事,把你认作嫡女,那就最好。



  不然,姨娘手里可是握有关系甄氏生死的把柄,不怕她不听话”。



  孟言雅好奇问了好久,姨娘始终不肯告诉她,究竟是什么把柄。



  孟言雅看着招呼自己和孟言茉坐下吃饭,笑容亲切的甄氏,心里疑惑,这样的女人会有致命的把柄吗?



  对于孟言雅提起那两个丫鬟挨打的事情,甄氏没有接口,而是招呼她们吃饭,孟言茉始终也没有说什么,随即也坐下吃饭。



  “母亲吃饭,妹妹吃饭”。礼仪完美,没有一丝可挑剔的地方。



  孟言雅发现她越来越看不懂这个嫡姐了,两年前她大病初愈,可以和嚣张跋扈如五姐姐那样的人,针锋相对,教训她时,更是口下不留情。



  如今被祖父亲点,回到府中,却是看起来比以前更是安静乖巧了。



  可是孟言雅才不会相信,她的这位九姐姐真的如表面上这么的好欺负呢。姨娘说的不错,越是看起来闷声不吭的人,才最危险。



  如甄氏,如孟言茉。



  孟言雅发现她现在要是想靠着激怒孟言茉来达到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了。这些天,不管她和甄氏如何的谈笑,如何的把她放在一边,她始终是淡淡的。



  正常人应该会觉得尴尬和愤怒才对吧。



  孟言雅忽然发现她有种无力感。然后她决定改变策略,俗话说,知己知彼。



  她开始每日都要缠着孟言茉,除了在甄氏这里会冷落孟言茉外,余下的时间,经常会跟着孟言茉。



  孟言茉和孟言雅经常会在甄氏的汀兰院里吃饭,有资格在松岚院用饭的,目前只有三小姐孟言雪,和五小姐孟言晴。



  孟言雪是大房的庶女,原本伺候孟老太太姚氏的柳叶所出。



  这么抬举一个庶女,那就是对大夫人陈氏和大小姐孟言珊明晃晃的打脸啊。



  陈氏心里不是没有气,可是大老爷虽然明知道自己的身世,只是被记在姚氏的名下的,仍然对姚氏恭敬的比亲儿子都孝顺。



  陈氏也不敢有丝毫抱怨的话,在大老爷面前提起。



  大老爷孟文冒是庶长子这件事情,对于重视规矩和礼数的书香世家孟家也算是一桩丑闻了,当初姚氏嫁过来后,就觉得自己受骗了。



  性格要强的姚氏三日回门就要和离,这件事情当然不被南安侯府允许,后来还是孟公茂亲自动手,派人把那个据说很受孟公彦喜爱的通房给溺死。



  孟文冒也被记在姚氏名下,族里的人只有几个老太爷清楚这件事情的始末。



  如今孟文冒也是扬州本家最有出息的一个,对于他的出身这件事情更是没人敢私下议论了。



  可见,轻易就提出这件事情的孟言晴,被罚的一点都不亏。



  孟文冒也对自己的出身很避讳,读了这么多的圣贤书,他觉得自己的存在,就像是孟家的污点,也难怪嫡母不待见他。



  他甚至有时会怨恨她那个从未谋面的生母,是一个怎样贪婪的女人才会在主母还没进门前就生下庶长子。



  因此,孟文冒对于姚氏时时的刁难,没有怀恨在心,反而很体谅。更是想着要如何帮衬自己的两位弟弟。



  这也是孟公茂当初能看的上孟文冒的原因。他需要的不仅是有才华的孟家人,更是时时把孟家荣耀放在肩上扛着的人。



  可惜孟文冒的苦心,他的两个弟弟一直都不领情,本来就浪荡的孟文尚就不用说了,一心只想着怎么利用孟文冒的威势,替自己谋好处,谋官位。



  丝毫不介意,孟文冒的名声被他连累。



  刻板的孟文成和孟文冒的想法有点相同,他认为孟文冒就是书香世家,百年望族孟家的污点。



  更是拒绝接受孟文冒对他的招抚,所以现在依然还在衙门挂职,没有谋到实缺。



  *



  出了汀兰院,孟言雅很熟略的去挽孟言茉的胳膊。



  “走路要有走路的样子,拉拉扯扯的成什么样子,你的教养嬷嬷就是这么教你的?”。



  孟言茉看着她伸过来的手,皱眉训斥道。



  孟家的小姐们到七岁后都有教养嬷嬷,孟言茉的教养嬷嬷是王嬷嬷。这也是因为孟老太太不关心的原因,只说一句,王嬷嬷也是伺候过她母亲的人了,教教她规矩绰绰有余。



  孟言茉不喜欢孟言雅这样的有目的的亲近,拒绝不了,她只好拿规矩来压人。



  孟言雅心头火气,看吧,看吧,又来了,总是摆着这副为她好,为她着想,其实就是因为看不起自己的原因吧。



  “好啦,我知道了,九姐姐不要生妹妹的气”。



  孟言雅微微红着眼圈道。



  孟言茉看她这副样子,虽然明知道她在做戏,脸色也冷不下去了。



  哎,难道自己的心还是太善良了?孟言茉深深的自我检讨。同时想着孟言雅这副说哭就哭的技能实在有用,自己也要练练才是。



  “我哪里生气了,只是看见你知礼懂事,我也心里高兴的。谁让我就一个妹妹呢”。



  孟言茉在心里狠狠的鄙视了自己一番,自从进了孟府,她就习惯的带着各种面具。谁让她哪怕拥有一座金山,也始终脱离不了家族的束缚呢。



  她有点怀念在通德庄子上的生活了。



  两人言笑谈谈的去了闺学。



  湖光阁是处在月心湖中央的一处人工填起的绿岛上,岛很小,只有这一处阁楼,和阁楼周围种着四季不败的花草。



  穿过各院的夹道,过了月拱门,在穿过五彩斑斓的花园,走过断霞桥,那一头连接着几个岔道,其中有一道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的扶梯,直通向湖水中央,就是前往湖光阁的路了。



  今日女先生教了一章节的《闺训》,并吩咐了课下作业,要求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放了课,几个姊妹也都没着急回家,在这湖光阁里玩耍,商讨着女先生留下的课业。



  天边咸鸭蛋黄一样的落日在这秋风吹得呼呼响的天边,也带着几分冷索。



  月心湖里的荷花都败了,残荷漂浮在碧绿的湖水上,远处有下人驾着小船在打捞荷藕。



  湖光阁是一座三层的阁楼,建的精巧,孟言茉和孟言珊此时正在三楼的临湖游廊的座椅上下棋。



  “十七妹还是别负隅顽抗了,快快认输才是”。孟言心坐在旁边观棋,笑道。



  孟言茉在族中排行十七,孟言心则是族中那位最长的老太爷的宝贝孙女,也是族中这一辈最大的。



  到了冬日,就该及笄了,已经和苏州府的佐粮道的温大人的公子定了亲,及笄后就该出阁了。



  “大姐,观棋不语”。孟言珊皱眉的看向孟言心。



  对于棋道一路,孟言珊的态度称得上虔诚,凡是对于下棋不敬的言语和行为都是她深恶痛疾的。



  孟言茉笑笑看了一眼孟言心,笑意中带着揶揄,在棋圣面前要小心说话啊,惹得孟言心作势要去挠她。



  一着黑子落下,原本形势大好把孟言茉逼入死角的孟言珊的白子被杀了一大片,这一招称为绝地逢生都不为过。



  孟言珊惊讶的“咦?”了一声,赞叹道:“好棋”。



  斗志瞬间高昂起来。看了一眼孟言茉道:



  “我本来以为九妹没有棋道上的天赋,想不到我看岔了。九妹以后要更加勤奋才是,我给你的那本棋谱,我看的出你都记得滚瓜烂熟,可是棋道在于变通。



  就如九妹这一招,当真是神来之笔”。



  孟言珊难得碰上这么有天赋的妹妹,在棋道上。于是毫不藏私的教导道。



  孟言茉默,她能说这一招是从某人那里偷师得来的吗?



  心里只这么一想,让她说,她嫌过的**稳了不成。



  当初选了棋,只是因为输给某人不服气,想有机会扳回来,却被教导的女先生给了定语:汝还是放弃的好。



  孟言心呱唧呱唧的拍着手笑道:“想不到朽木也能化腐朽为神奇了呢”。



  “大姐姐,挤兑我,你就这么高兴吗?”孟言茉无力的看着最年长,却是最心思简单的族姐姐。



  “十七妹,我挤兑你?这话怎么说的,我这是夸你呢,咦?难道我夸的这么不明显吗?”



  孟言心无辜认真的问道。



  孟言茉决定还是不要理她比较好,和孟言雅继续下棋。



  紫苏拿来浅粉色菱缎披风。“小姐,湖风大”。



  紫苏帮她把披风系好,正好孟言茉感觉身上也有点凉了。



  “你身子还是这么虚弱吗?我们到屋里下吧,屋里暖和。”孟言珊因为经常和孟言茉下棋的原因,渐渐对她很有好感。



  因为孟言茉在棋道上的努力甚至都超过了她。



  孟言珊要是知道她认为孟言茉肯定花费了很多辛苦功夫才背的滚瓜烂熟的棋谱,只是扫了一遍就记住了,恐怕会再也不理这个妹妹了。



  有这么好的天赋,却下不好棋,估计孟言珊会想掐死她。



  孟言心赞赏的看向紫苏:“你这丫鬟不错,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十七妹要是待你不好,你就跟我回我家去吧”。



  孟言茉看了一眼面瘫着的紫苏,再看了一眼兴致勃勃挖墙脚的孟言心,她觉得她有点替这位族姐出阁后的生活担忧了。



  紫苏态度冷淡,礼仪周全,言简意赅的回答孟言心罗里吧嗦的问题。



  等下完棋后,孟言茉听到孟言心已经热情高涨的问到紫苏姥姥家的事情了。



  看到紫苏眼角微抽,面瘫的表情开始皲裂,孟言茉有些想笑。



  前世不知道她的这位族长姐这么有趣的。



  孟言雪在案几上画的一幅画作也已经完成了,画中两位少女,一位低头皱眉沉思看着棋盘,一位则眉眼舒展的看向不远处的落日余晖,湖光残荷。



  整幅画有一种岁月安好的温馨感觉。



  “九妹,看我把你画的美不美?”孟言雪虽然有点小心思,孟言茉却是认为她是孟府所有姐妹里最直爽的人。



  孟言茉有点恍惚,她觉得那些凄惨痛苦怀着恨意的心情,像很久远很飘渺的一个故事。



  “我觉得是画画的人最美”。孟言茉看向孟言雪雪白的脸蛋微笑道。



  “哈,九妹也会说好话吗。前两天听说你又打丫鬟了,那些丫鬟你看不顺眼,直接发卖出去,跟她们置气,她们还不配”。



  孟言雪就这样大喇喇的把旁人避免提到的事,在正主面前说开,还一副我的建议很不错的表情。



  孟言茉眼角微抽,有点理解紫苏面对孟言心时的心情了。



  孟言雪身为大房的庶女,却因为孟老太太半是真心,半是恶心大房的宠爱,而身上充斥着一种庶女没有的骄傲与活力。



  像是二房的孟言惜和孟言宁,还有三房的孟言雅。



  不管是孟言惜整日有些惊慌的样子,还是孟言宁不知深浅的稳重,或者孟言雅佯装出来的天真烂漫。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风头绝不会盖过嫡女去。



  如孟言雪这样的性格,却身为庶女的身份,不是福,可能是祸。



  “三姐说的是”。孟言茉的话语淡淡的,仔细听就会发觉有敷衍的味道。



  孟言雪却是当了真,又拉着孟言茉说了一通她管制奴婢的经验。



  孟言茉看向不远处坐在榻上看着棋谱的孟言珊,想着一向爱以长姐自居的孟言珊没有管这个庶妹的原因,恐怕是捧杀吧。



  又过了半个时辰,孟言珊站起身来,看着已经渐渐昏暗的房间道:



  “该是晚膳的时间了,今日我们先散了吧”。



  其他在几个角落讨论做功课,或者玩耍的姐妹都纷纷起身。在孟府里,因为孟文冒官身的原因,孟言珊通常都是指挥发言的。



  孟言雪也站起了身,忽然失声道:“哎呀,大姐姐不早点提醒我,祖母还炖了金丝雪燕窝,让我早点回去吃的呢,说冷了,就不能养颜护肤了”。



  孟言雪责怪的说完,匆匆的带着丫鬟离开。



  其他几位族里的姐妹,都看向孟言珊,在她们看来,孟言雪这是红果果的挑衅啊。



  孟言茉却是知道,孟言雪真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并没有借机炫耀的心思,她是真的怕误了时辰,对皮肤不能滋养。



  看了看孟言珊一向大方端正的表情也有皲裂的倾向,孟言茉暗暗想,这捧杀也需要心性忍耐功夫强才行。
第131章:孟言珊
  平日里,孟言茉姊妹都是给孟老太太早上请完安,然后和甄氏一道回汀兰院。



  其他的姊妹,除了孟言晴和孟言雪留下陪孟老太太用膳,其余人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孟家家规,嫡枝不得分家,庶子长成人之后,会分到一小部分的家产,到族人聚集的地方居住。



  嫡枝的庶子可以分在内三门的孟家聚集处,庶子的庶子只能和依附过来的同姓孟的族人住在一块,也就是在外八门里。



  内外门的族人按照血脉的远近又组成了三六九等。



  所以在一些书院里,有那骄傲的书生自称出身扬州孟家,却连束脩都交不起的,也是孟家的族人。



  孟家本来只是扬州府一个耕读传家的小乡绅,自从出了孟公茂,孟公彦兄弟两人,才开始发迹。



  到了孟言茉这一代,虽然自称是百年望族,但真正清贵起来,也只是近三十年来。



  孟公茂是一个很有野望的人,他的终生抱负就是要把孟家变成大明第一书香世家,清贵传世。



  他没有读书人的酸腐,功利心很强。没有想着要靠自己的奋斗来使家族崛起。在当年高中的时候,就托族里的长辈向汝阳侯府求亲。



  后来在弟弟孟公彦高中的时候,又替弟弟求娶南安侯府。



  汝阳侯府和南安侯府在燕京的姻亲遍布,关系网很广。



  孟家一下联姻两大侯府,使得孟家这一支江南的小士族迅速的崛起。



  在当年,族老的默许下,孟公茂刻意遗忘下,早已忘记孟家祖训只一条:不许孟家族人卷入大位之争。



  孟家族人早已忍受不住盘曲在江南的憋屈,他们渴望一飞冲天,让整个朝野都听到孟家人的声音。



  站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候,是付出与赔率,回报差最大,**最强的一件事情。



  这是孟公茂与内三门几位族老的默契。



  孟家在江南的清贵不是看的见的,却是一笔不容忽视的资产。



  在书院,在学政,有很多教习坐师都是孟家百年来出的人才,在家主孟公茂的一声令下,他们迅速抱团,把曾经的学生,如今已经进入官场,位于不同官职,却牢记着恩师情分的关系网集结起来。



  一步步,循序渐进,在三年一次大考后,总会有一两位内门的孟家族人进入官场。



  他们是清流中支持太子的中流砥柱。



  今日孟老太太很高兴,因为大寿将临,整个江南有头有脸的官家们都开始陆陆续续的送来贺礼。



  还有一些没有接到寿帖的小官吏,新上任到江南的官家,都送了贺礼来。



  昨日最有面子,最贵重的贺礼,就是文平公主派人送来的了。



  是一尊没有丝毫拼接,完整的南海白玉雕刻成的观音,菩萨面容慈悲,身体带着白玉的荧光,充满了圣洁和对世人的怜悯。



  送贺礼的管事说,到寿日到的那一天,文平公主会亲自来向孟老太太拜寿。



  江南官太太们都知道文平公主扶灵回到夫家了,作为曾经最受今上宠爱的公主,并从小是在皇**中长大,身价直逼长公主的文平公主。



  官太太们都很是想要交好,可惜众人都知道文平公主身体不好,回到谢家后,从来都没有接过贵妇赏花,赏月,赏雪,各种赏的聚会上的帖子。



  如今却是这么高调的要来给孟老太太拜寿,让姚氏到时候也能在娘家来人的面上,脸上有光,她如何能不喜。



  孟老太太这时看孟言茉,也觉得那小脸盘很是讨喜,没有像以前一样觉得不想看到。



  有了文平公主的交好,以后还怕自己的两个儿子仕途不顺吗。



  “茉丫头,来,到祖母这来,今天做了你最喜欢吃的佛跳墙,祖母特意吩咐的,在厨房整整炖了五个时辰,闻闻,现在满屋子都是这菜的香味了。”



  孟老太太看了看身边添过来的椅子,示意孟言茉坐过来。



  笑容第一次看上去,完全的和蔼可亲。



  孟言茉屈了屈身“谢祖母”。心里却想着,她最讨厌吃荤菜的好伐。



  孟言雪把椅子往旁边让一让,让孟言茉可以坐得更宽敞。



  笑着对孟老太太道:“祖母,你记错了,五妹最喜欢吃佛跳墙”。



  刚从小佛堂里出来的孟言晴闻言,抬起头,瞪了一眼孟言雪和孟言茉,就自顾自的夹起那瓮佛跳墙有滋有味的吃了起来。



  甄氏和陈氏还有面色不怎么好的张氏,站在桌后,帮着布菜。



  自古女儿未出阁前,在娘家都是娇客,这一风俗,在江南更甚。



  平时孟老太太不留她们便罢了。一年里这样的聚餐,除了逢年过节,也不过只有两三次。



  这两三次,连大太太和甄氏都是要伺候人的,何况张氏。



  张氏狠狠的瞪了眼面色不安的孟言惜,让她更加的如坐针毡。倒是孟言宁视张氏的瞪视如无物,很自在优雅的小口吃着菜。



  “张氏,你那脸色是故意来败坏我胃口的吗?瞧你那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怪不得晴丫头这么聪明的女孩,都被你养坏了。



  以后晴丫头就住在松岚院,我亲自教养”。



  早些年,孟老太太看张氏还不错,谁知道这两年越发的不行了,尚儿只不过多纳几个女人,就时时来她这里哭诉,真是眼皮子浅的小门小户。



  当初怎么就让尚儿娶了她?



  孟老太太这时候完全忘了,当初要不是张氏娘家的关系,孟文尚那半瓶子醋的水平,恐怕现在也没有功名在身。



  张氏虽然心里不舍女儿,但想着养在老太太这,以后女儿说亲时,也是一个加码,就不言语了。



  这时候,一个小丫鬟在帘子外探头探脑,龚妈妈走过去,听了小丫鬟的回报。



  脸色有些不好看的进来,看到一屋子的小姐,也不好把话明说。



  走到老太太跟前小声道:“老太太,二老爷房里的丽姑娘小产了”。



  孟老太太本来没听清楚是谁小产了,只当是个通房小产,语气不满的道:“不过是个奴婢,就是怀了我们孟家的种,生出来也不过是个下贱胚子,没了就没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说着还看了眼陈氏,陈氏知道老太太暗暗讽刺自家老爷,眼皮跳了跳,终于还是忍住了。



  龚妈妈拉了拉姚氏的胳膊,示意她,这么多小姐在场呢,说这话不合适。



  孟老太太有点尴尬的咳嗽两声。



  龚妈妈看老太太还是没想起来是谁,就小声的提醒道:“老太太是丽姑娘”。



  “谁?”



  “就是承办水利修建的大客商杜老爷的女儿杜丽娘”。



  孟老太太这才想起来是谁,原来这位丽姑娘娘家非常富贵,却因为是商人之女,并不会被那些真正有权势的人家看中。



  孟文尚任水利参政,江南六府水灾,在扬州苏河那一段正是孟文尚主管的地段,原来这孟文尚在任上,只顾着捞银子,堤坝只修了一小段,把辖下几家富贵的良田给护住了。



  其他的普通百姓的田全都暴露在洪灾之下,淹了个干净。



  太子亲办江南的水灾,孟公茂知道了这件事情,气的半条命差点没了,他辛辛苦苦的在京城替孟家谋千秋万世,偏有这不长进的后辈在扯后腿。



  一边暗暗庆幸,睿亲王不在京城,被今上罚去了相国寺。否则,他真的担心能不能瞒住,现在这一段淹了田的百姓民怨沸腾。



  若真的是洪水太猛,这段的百姓还没有这么生气,偏偏他们这一段已经是苏河的末梢,洪水到这里势头全都消了。



  那家富户的田是一点事都没有。



  百姓联名告到了扬州府衙,让官府给个说法。



  事情被孟文冒压了下来。



  这边孟文冒还没来得及训斥这个一向不把他放在眼里的二弟,那边京城里的大伯已经来信,让他们进京。



  兄弟两人日夜兼程的进京,进了孟公茂的书房,就是一通臭骂。



  连孟文冒也因为监管弟弟不力的原因挨了骂。



  孟公茂拿出藤条,直接把孟文尚给抽了一顿,一向养尊处优的孟文尚在这个权势很大庇佑着整个家族的大伯面前,也不敢顶一句嘴。



  两人挨了训,挨了打,孟公茂也替孟文尚想好了善后的方法。



  扬州府有一个姓杜的商人,想巴结他们孟家很久了,孟公茂想想,这次只好便宜一个小商人了。



  于是孟文尚回到扬州后,先是和姚氏哭诉了一番,大伯是如何如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