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锦-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永熙二十二年,皇太子明璋行巫蛊之事,居心叵测,庸碌失德,着废黜皇太子之位。



  太子太傅,内阁文华殿大学士孟公茂顶着烈日空腹跪于奉天殿玉阶前两天两夜,以死谏言太子是被人构陷冤枉。



  明武帝大怒,言:“尔以死相挟,置朕于何地?”



  遂命锦衣卫于大廷之上,剥除衣服,施以杖笞。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志恒上疏:“决杖赎死,恩则甚优,解体受笞,事颇为辱,止可施之徒隶,不当及于士人。”



  明武帝怒极反笑道:“士人自古清贵,‘刑不上大夫’一言于天下百姓诸卿实为不公,朕今改之。”



  诏谕:“革除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孟公茂及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志恒所有功名,贬为庶人,廷杖五十,以正视听”。



  天下文人士族没有深究为何五十廷杖没有要了这两位年过五旬老臣的性命,一个个睁着泛着血丝的亢奋眼睛,奔走相告,高声阔论,



  文臣以死见谏为荣,今有孟公,杨公,实为我等之楷模。



  孟氏一族隐为士人清流之领袖家族。



  忠介之臣遂以廷杖杖毙为荣。



  永熙二十七年,皇太子明璋复位,孟公茂加封一品左柱国,授特进荣禄大夫,孟氏一门一时荣光无两,



  永熙三十年,皇太子明璋薨,孟公茂得知后哭啼泣血,卧病不起。



  西元1398年,永熙三十一年,戊申年冬,明武帝明昺驾崩,字国瑞,谥号开天行道肇基立极大圣致仁文下俊德成功武皇帝,庙号太宗,尊号武皇帝,



  遗诏皇七子明耀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大明第二十七位皇帝明英帝明耀祭拜太庙,于开年新春在奉天殿登基大宝,大赦天下,年号天弘。



  然而在登基仪式顺利进行至尾声,恭谨严肃的大殿上所有人谁也没有注意到已经病的只有一口气的孟公茂颤巍巍由着家仆慢慢的居然腾挪到了大殿中央,



  “先帝啊,您怎么能把这万里江山交由这样一个弑父杀兄的乱臣贼子啊,我大明亡矣”。



  也许是回光返照,孟公茂原本病的一丝血色都没有的皱巴巴的脸孔此时红光满面,



  连这句足以使殿上所有勋贵重臣连想一想都要惊惶至极的话,喊得是中气十足,浩气盎然。



  说完,他也不看所有大臣那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那么大的嘴巴,以他平生最快的速度极力的撞向了大殿中的盘龙金柱,



  让以狠厉煊赫于朝臣中的锦衣卫都因为他那句话震撼力太大,愣神了一瞬间,而没有阻止住孟公茂的名垂青史。



  抑或者是遗臭万年。



  看着孟公茂一脸狰狞,满脸血污的躺在血泊中,所有大臣耳边回响起他刚刚的那句话,齐齐的打了一个冷颤,两腿一软,



  穹顶金碧辉煌的奉天殿里跪的是乌压压一片,各色的官服帽甚至是控制不住的颤抖,所有大臣的手心都开始冒汗。



  只有那些刚入朝新科的士子们匍匐在地的眼眶里抑制不住泛出了激昂的泪水,血液似乎在沸腾。



  孟公,丹心一片,当朝大儒啊。其清名以后恐怕仅此于四位圣人之后了。



  不说这初入官场的小士人心中那点不成熟的看法,这殿中的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文官小吏此时都被空气中似乎凝结起来的肃杀之气激的全身汗毛都要竖了起来,



  全身银光鱼鳞铠甲的羽林卫和金吾卫手指按在刀柄上,源源不绝的往外散发着冰寒的死亡之气,看到明英帝那俊美如神祗的脸庞上此时如冰霜覆盖般冰冷,



  两卫的指挥使手势一抬,“唰”的一声,是这殿中上百名禁卫军利剑出鞘的声音,殿中的刀光剑影映衬着金闪闪的大殿,使得所有人眼睛惊颤,睁不开来。



  远处殿外也传来整齐划一的军队脚步声,是增援遣调的禁卫军过来了。



  殿中此时的杀气犹如实质,压在这上百名的王公大臣的身上,一位位都是在外面呼风唤雨的人物,此时却忍不住的身体抖入筛糠。



  孟公茂,你要死也别拉我们做垫背的。这是那些在官场中混得很不错的文臣大夫的想法。



  天哪,我寒窗苦读十年,一朝高中,不会还没来得及展开抱负,就成为刀下亡魂了吧?这是今科状元的想法。



  不会的,不会的,睿亲王虽然行事一向目无法度,恣意妄为,可是也不会也不敢冒天下大不韪除掉这在场的所有人,史官的口诛笔伐也不会放过他的。



  这是还没有习惯睿亲王晋级为明英帝的宗室勋贵们在默默给自己打气。



  看着御座脚下的所有王公大臣们以头碰地,身体抖个不停,明英帝薄薄的唇角微勾,带着轻笑声和戏谑的语气说道:



  “这老儿还是这么喜欢沽名钓誉”。



  随着这道低沉磁性如金玉相击般悦耳的嗓音响起,所有人只觉得空气中一松,所有人都能呼吸了,原本沉沉的杀意也消弭的如同之前的幻觉一般。



  羽林卫和金吾卫复退到大殿外,这其间一丝声音都没有发出,连同那刀剑回鞘的动作似乎都带有了一丝柔意,软绵绵的寂静。



  “众爱卿都平身吧”。



  随着这句话,大臣们站起身来有些贪婪的小口呼吸着,这空气重回胸腔的感觉,使得所有人都感觉从鬼门关门口转了一圈回来。



  “孟氏一门九族之内所有男丁明日午时斩立决,所有女子充入官婢”,



  明英帝轻轻的一句话,上百条人命就这样没了,殿中大臣任由额上的冷汗滴落在光可鉴人的大理石玉磨地板上,一个个垂着眼睛站在那里不敢动一丝一毫,生怕牵扯到自己。



  殿中自有制敕房舍人撰写口谕诏书。



  就在这个档口,还真的有一位年轻仕人从列位大臣队最后面靠近大殿门槛处,一步跨出,跪在地上,“嘭”的一声头磕地的声音虽不是很响,不过却使得所有大臣的小心脏齐齐的颤了颤。



  这些文人士子能不能别整幺蛾子了啊!



  这双眼泛红的年轻人正是刚刚心内激荡,眼眶流泪的士子,



  “圣上,孟公言行过激且辱及陛下死不足惜,还请陛下念在刚登大宝,大赦天下的份上,放过孟氏一门吧。而且即使杀光孟氏族人,也挡不住天下悠悠之口啊”。



  那人说完,恭敬的在地上又磕了三个头。



  禄亲王听完那年轻人的话只觉得眼前直冒金星,有点站不稳,偷偷瞄了一眼皇帝,果然明耀那小子笑了,



  禄亲王是明武帝唯一在世的弟弟了,整个皇族除了太后他辈分最大,是宗人府如今的宗人令,明耀是他看着长大的,他就知道这小子你不能要挟他,不然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来。



  虽然这位超品的老王爷论起哪的戏最好听,哪的蛐蛐最好战这些没有他不知道的,哪怕犄角旮旯里,他也能踅摸出来。



  可是今天,他实在不明白这些文臣一个个都跟得了疯病一样,他们大明的江山由谁来坐是他们明家自己个儿的事,至于这些人一个个的不是以死相逼就是依言恐吓的吗?



  他只知道他的这位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的侄子生气了,瞧那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嗯,应该气大发了。



  禄亲王努力的缩缩自己的大肚子,我不存在,我不存在,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站在第一排第一位的禄亲王自己骗自己玩,玩的很不错,他身后的内阁首辅大臣胡元苏被他退后的穿着莽纹云靴的大脚踩的脚趾头都要肿了,咬着牙,脸都皱在了一块,显得皱纹又多了几条。



  明英帝斜睨了一眼锦衣卫指挥使,那指挥使还因为他的笑失神了一瞬间,看到皇帝看着他的眼光,登时身上冒出一身冷汗,一个眼神过去,立马有两名锦衣卫上前,驾着那年轻仕人就出了奉天殿,



  “陛下,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是以为大贤,为人君者,如果连一两句忠言都忍受不了,怎堪负有这天下···”



  远去的声音随着一声微弱的似是利刃穿过皮肉的声音戛然而止。



  殿内的大臣越发的僵直了,



  “朕的耐心不太好,所以众爱卿谏言可以,但不要重复在一件毫无意思的事情上”。



  明英帝轻叹一口气说道,似乎有点烦恼,因为这些聒噪的酸儒。



  “是,陛下”。底下所有大臣整齐的回道,尽管声音里仍有一丝颤抖。



  西元1463年,明英帝明耀驾崩,明英帝字显扬,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简光文治武安仁止英帝,庙号高宗,尊号英帝。



  明英帝在位期间,明朝疆域版图扩大一倍,东含朝鲜及大海,南扩越南,缅甸,西至葱岭之外,北盖鞑靼。



  他亲征漠北两次,把鞑靼划入版图,又因为倭国在沿海的挑衅,而亲率神机营带领红夷炮,神火炮,攻占了倭国小岛,继朝鲜,越南,缅甸,鞑靼四个殖民国之后成为第五个大明的殖民国。



  是殖民国而不是藩属国,因为明英帝压下了所有文人大夫上的奏折,



  什么为了彰显我中华天威,与那些番外未开化的野蛮小国一般见识实是丢了我大明上国的脸面,打发他们一点钱财就是了。



  这些上疏的可笑程度在明英帝看来就和当年孟老儿的一番作态一样可笑之极,打赢了还要给他们银子,哪来这么好的事?



  于是,明英帝御笔一批,这些小国的资源源源不断的供养着大明帝国。



  大明朝的人口像吹气球一样迅速增长,老百姓也都有多余的银子可以多讨几个老婆了,倭国的战俘女人更是像货物一样不值钱。



  明英帝派遣使团出使西洋,与三十几个大小国家都有贸易往来,把大明帝国的赫赫威名随着使团带到世界各地。



  修通了国内大小驿道上千条,征发民夫一百万,修通了京苏,京浙,京藏大小运河上万道。



  着翰林院学士修撰《天弘大典》,保存了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是有史以来最全的一部百科全书。



  他死后的几百年间,**像比他的功勋还要多,据说他两征漠北斩俘三十万,



  在位期间发生过两次暴乱谋逆,一次江南士子自发上万民书,请明英帝下罪己诏,禅让退位。



  据说这次江南血流成河,士子们的血把十里秦淮河都染红了。



  一次在他亲征倭国时,国内因为长期的征战爆发灾荒,流民揭竿而起,各地匪患成群,就在全国各地烽火连成片成席卷京师之势时,他凯旋而归。



  据说这次神火炮曾经令倭国人远远望一眼都要吓得匍匐在地的炮弹对准了曾经是本分庄稼汉的流民贼寇,伴随不断响起的炮声,神州大地上的天空都被血色映红了。



  为什么都是“据”说呢?因为明英帝在位六十年,没有让史官们记录只言片语,大明五百年治世,唯明英帝天弘六十年历史是一片空白。



  史料中仅存有他龙飞凤舞的一行草书:朕之一生行事,无须他人赘言评判。



  后世史学家望着这挺拔矫健,恣意狂放的草书,唯有叹气不已。



  在他死后的两百多年后,大明被他的一个不孝子孙给弄丢了,大周取代了大明,周太祖怒气勃发的带着一干文臣武将要去拔了他的陵寝,却发现陵寝为空,里面仅有他的皇后和妃子们,还有那些数不尽的陪葬品。



  周太祖无奈,只能强行在陵墓碑祂上更改他的谥号,为炀帝,周史记载明炀帝暴慢无亲,杀戮无辜,好内怠政,外内从乱。



  (因为我比较喜欢“明”这个国号,所以文中才是大明朝,属于架空。请看文的姐妹不要追究。)
第1章:前世今生
  浓密乌黑的羽睫似蝴蝶的轻翅在微风中一样微微颤动,孟言茉透过长长睫毛的看着眼前有些模糊朦胧的环境。



  她躺在金罗玫瑰红蹙金雕菊花纹鸳鸯莲瓣的柏木拔步床,头顶是碧霞罗撒木槿花香纹的帐子,透过影绰的纱帐,远处是绣着逶迤粉色水仙散花绿叶的清烟纱床屏。



  床屏的左侧临近菱花格窗是紫金流花鎏刻的榆木独板夹头榫条书案,案上放着笔墨书砚等物,白玉雕山水的镇纸在窗棂透过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镇纸光滑水润,书案映着光泛着沉沉的色,显然是主人常用的原因。



  书案左下边是紫檀木嵌金累丝牡丹花纹双鸾点的书架,书架上放着一些感慨春花细雨诗词的书本,像《南朝伤春》,《晚春暮雨》之类的诗集摆满了书架,显示主人是一位性情绵软感情细腻的人。



  书案右下边是一架黄花梨包镶翡翠滴珠的多宝格,上面有翠绿莹润刻花草叶纹的龙泉青瓷插花瓶,有玉壶春瓶等物,



  在床屏的右侧是黄花梨喜鹊珠花刻累丝嵌宝孔雀纹的方角四件柜,地上铺着绛紫色绣有海棠团花纹的地衣。



  孟言茉虽然看着这些家具器具不甚清晰,可是这些东西她太熟悉了,大部分都是她母亲当年的陪嫁,布置在她的闺房中。这是她上京之前在扬州府的闺房啊!



  孟言茉猛地坐了起来,房中寂静无声,她抬起自己的手,这是皮肤滑腻却肤色发黄的手,孟言茉把身上的锦被一掀,有些激动,有些颤抖的小跑到妆匱前,



  看着黄铜鎏金刻缠枝的琉璃镜中,那记忆中的脸孔,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唇,尖尖的下巴,已经初现美人端倪,却因为发黄的肤色减分了不少,



  只有那仿佛会说话灵动的眼睛,成了这张脸上最大的亮点。



  孟言茉终于确认了,她重生了,这匪夷所思的事情真实的在自己身上发生了,



  在大脑中接受了这一认知后,她有些痛苦的抱着头,蹲在了地上,老天难道是觉得她上一世受的苦不够,再让她重新经历一遍吗?



  在上一世,她和弟弟在孟家无依无靠,母亲生下弟弟后就血崩气竭而亡,父亲眼中只有功名事业,她一向认为温柔体贴的桂姨娘在她的婚事上动了最大的手脚,



  她的庶妹孟言雅替代她嫁给了威远侯世子,虽然后来也因为孟家的大劫,被夫家休回,可是她当时被人欺骗的痛苦,缠绕了她两年。



  弟弟早夭而亡,她在孟家成了无依无靠的人,祖母不喜,祖父和父亲有等于无。



  在她及笄那一年,她的继母为了父亲的前途,把她许配给已经年逾四旬的吏部尚书做继室,而这也是她的父亲默认的。



  正在出嫁前夕,孟家大劫来临,她的婚事自然也无疾而终,孟言茉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



  之后,孟氏一族因为长祖父的连累,九族诛灭,男丁全数斩首,女子充入官婢,说是官婢,可是那些如吸血蚂蝗一样贪婪的掌管内务府的太监宦官们把她们这些曾经是最顶端的书香贵女们卖给那些低级军官们,



  有的甚至充入了军中红帐,



  孟言茉相比那些族中姐妹们也许是最幸运的,在内务府假模假样的第一次把她们拉到官营的奴仆公所时,她被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志恒大人家的大小姐杨羽柔看中,买回了杨家,



  她以为杨小姐是看中了她出身孟家,受过良好培养的原因,打算把她买回去做个侍书的小丫鬟的,



  她想错了,杨小姐把她带回杨家后,仿佛忘了她这个人一样,把她交给了管家随便安排。



  她在杨家做着最苦最累的低等丫鬟的活,又因为她是罪官之后,这在杨家也不是什么秘密,所有的丫鬟婆子总是欺负她,把活都给她做,她要是反抗一句,就会有更多更累的活等着她,



  而且还会吃些皮肉之苦。就在她以为自己也许就这样蹉跎了一辈子,杨大小姐被选入宫封为柔美人,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带着她进了宫。



  当时的她正是如花的年龄,却肤色蜡黄,头发枯萎毫无光泽,她想这应该是她身体一直不好,又加上常年劳作的原因。



  她想了很长时间都没能明白杨大小姐为什么要带她,她拎着一个小包袱跟着杨羽柔进了据说吃人的后,宫。



  同样杨羽柔把她丢到一边,任由宫里的太监宫女欺负打压她,她看着杨羽柔一步步从美人到贵人,到柔嫔,到柔妃,在到柔贵妃,



  短短五年,杨羽柔从一个小小的美人,成了四大贵妃之一。



  而孟言茉觉得自己就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在杨羽柔一次去见太后的时候带着她去了,孟言茉战战兢兢的跟着一行人后面,



  孟言茉觉得自己的长相实在是毫无出众而言,硬要说亮点的话,那可能就是那对会说话的眼睛了,



  太后居然注意到她,她有点受宠若惊,太后看着她那对大眼睛,面带微笑,孟言茉当时只觉得身上有点冷,



  事后证实,孟言茉的感觉是对的,



  太后任由慈寿宫的宫人折磨她,与跟着杨羽柔时受到的身上的皮肉之苦不同,慈寿宫的宫人在揪到她的错误后,总是会想着法子折磨她的眼睛,



  有时用辣椒水辣,有时用胡椒粉蛰,



  孟言茉当时只觉得生不如死,可是却没有勇气去死,她恨自己的懦弱,她的视力越来越弱,身体也渐渐熬干。



  她心里当时甚至是感到快乐的,她终于要解脱了。



  她要死了,心里唯一放不下的是灭族之痛,其实说痛也说不上,孟家虽然给了她锦衣玉食,却也带给她灾难。



  准确来说这种放不下是一种好奇,一种牵扯着几百条人命的好奇,带着血腥和忌讳,越发的使孟言茉放不下。



  长祖父的那句话带给了孟家灭顶之灾,同样在民间传开了,百姓对明英帝“弑父杀兄”夺位之争有着各种猜想,却无人敢言之与口,哪怕在至亲人面前,



  因为锦衣卫的密探隐藏在各个角落,朝中大臣夜晚睡在哪个小妾房中,恐怕明英帝都是知道的。



  对于孟家一门灭门之祸的罪魁明英帝,孟言茉在宫中近十年,也是见过几面的,当然都是偷偷看一眼,



  在羽落宫和杨羽柔谈笑风生的举止带有优雅与慵懒的明英帝,和在慈寿宫对着太后恭敬却带着淡淡的冷漠的明英帝,孟言茉无法把明英帝和人言中的杀人狂魔联系到一块。



  不管如何,作为灭门仇人的明英帝,孟言茉心里是无法认同和仰视的,非要说看法的话,那就是恐惧。



  把她从金尊玉贵的奢侈生活的大小姐带入到地狱里的恐惧。



  顶着这种恐惧,孟言茉把这些年辛辛苦苦攒下的银子全都贿赂给了文渊阁的洒扫太监,



  文渊阁是明英帝最爱待着的皇室书楼,里面的藏书量据说是整个大明最大的,孟言茉想,如果有记录那次事件的档案书籍的话,应该就在这书楼里,



  孟言茉在犹如迷宫一样的书架中穿梭,不知道走到了哪里,一架白玉鎏金龙纹的书案放置在相对空旷的地板上,她被书案上一个在阳光下闪着光的小巧玉狮镇纸吸引了目光,



  她的视力此时已经很差了,不过她在家世没有败落前因为很喜欢收集各种精致精美的镇纸,所以在远处就看到了,



  她走近,才注意到镇纸下压着的书籍上的墨迹似乎还没有干,旁边的墨玉羊毫笔随意的扔置在笔洗上,



  拿起那本书,她被第一个字“朕”,惊得手中的书差点给扔了,定了定神,她又看了几行字,发现这似乎是明英帝亲自书写的类似于自传的记事文本,



  她手指颤抖,锁着日期,翻到永熙三十年,那一年太子薨,她想知道孟家在那究竟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那几页中,她果然找到长祖父的名字,



  她看书极快,一目十行,被那淡淡的文字口气里所隐藏的腥风血雨,惊的蜡黄的脸色越来越白,她重重的喘着气,胸膛起伏,



  她一直都知道长祖父对于名利的看重,却不知道这一切灾祸都缘于长祖父为了一己的名利,把孟家百年基业推入深渊,



  “写的还行吗?”一道悦耳但却清冷的磁性嗓音淡淡的问道,



  孟言茉的耳里这声音不大甚至还带着轻笑的话语,仿若那来自九天上的雷电一样,骇的她心脏如鼓,手脚冰冷,



  这声音她识的,一向目无轻尘的杨羽柔不知道多少次被这声音打趣调侃的螓首低垂,满面桃晕。



  是明英帝!!



  现在不是早朝的时间吗?他怎么在这里?孟言茉只觉得心脏快要从口腔里跳出来。



  她机械的转动脖子,视野里远处有些模糊的榻上,似乎斜躺着一个身材修长的男人,只有那黑如泼墨的狭长眸子在阳光里闪着耀眼的光泽,清晰的映入了孟言茉有些浑浊的眼睛里。



  “你是孟家人?”这句疑问句却是肯定的语气。



  这句话就像是勾魂使者的招魂幡,孟言茉觉得灵魂似乎脱离了肉体,飘飘荡荡,她好像听到了那男人有些遗憾的说道:“本以为来个有趣的,胆子真小”。



  说完还用穿着龙靴的脚踢了踢孟言茉的头,



  孟言茉是被吓死的,也许是她的身体已经负荷不了情绪过激才猝死的。



  身着单薄的中衣,蹲在地上,孟言茉简单的回忆了她重生前的一生,一个字:苦。



  她就像孟家这艘巨轮上的一个小虾米,被孟家带入了地狱的深渊,也许她还是比较幸运的,在地狱十七层,大部分她的族姐族妹们,在地狱十八层。



  孟言茉不知道她重生的意义在哪里?也许她临死前得知了一些隐秘的事情,可是她即使知道这些,在孟家她只是众多闺阁弱女中的一员,对于长辈们的事情,没有一丝置喙的权利,



  她又如何来改变孟家的命运?



  弟弟早夭,难道在让自己经历一次亲人离世的痛苦?



  孟言茉抱着头,眼泪顺着尖尖的下巴流下,滴落在厚厚的地毯上。



  长祖父远在京城,就是祖父也不能干涉,何况自己在及笄前一直呆在扬州的祖宅里。



  泪水结成珠,成行的滴下。



  孟言茉觉得心中的郁闷渐渐的消散,眼前也渐渐清晰。



  终于她目光中不再有怯懦,取而代之的是坚定与沉静,前世的苦难虽然带给她痛苦,却也让她坚强。



  既然不敢去死,那就好好的活着。
第2章:改变
  “小小姐,你醒啦!”,一个惊喜的声音蓦然响起在寂静的房中,



  孟言茉抬起头,在孟家只有王嬷嬷在情绪激动时会叫自己小小姐,王嬷嬷是已故母亲的乳嬷嬷,心地质朴善良,对待自己更像亲生孙女一样真心疼爱。



  “九小姐,你怎么能穿这么少就下床来呢?快到床上躺着,您烧刚退,再烧上去可不得了,别看现在春至都过了,风还是大着呢,有句话不就叫做春寒料峭吗。”



  “您跟小姐当年一样,虽然都是瘦瘦的身体,按道理不怕热的,但却格外贪凉,这夜里刚开始有点热乎,就开始蹬被子了,茗绿这丫头夜里睡得也太死了,都不知道看看主子有没有冻着,



  回头奴婢还得好好教训教训这丫头,不能看着自己是小姐当年留给您的人,就渐渐的拿大了。



  不行,这以后还是奴婢来值夜吧,这些小丫鬟们都太不经事了。”



  王嬷嬷一边埋怨孟言茉不会照顾自己,一边絮叨着扶着她就朝床上走去。



  茗绿是她的大丫鬟,是母亲留给她众多丫鬟到现在还留在身边并做到大丫鬟的唯一一个。



  其他的不是被管事调走了,就是被桂姨娘替换了。



  上一世,因为茗绿曾暗示让自己提防桂姨娘,让自己不喜。惹了自己的疏远,后来自己主动把她调走了,再后来自己也不知道她去哪了,也不知道在孟府大难的时候,她有没有出孟府。



  父亲在京城做官,她们三房只有孟言茉姐弟两人,和桂姨娘带着孟言雅。



  又因为老太太姚氏不喜欢孟言茉已故的母亲,所以并不看重她们这几人,所以重视规矩的孟家,三房的内院却由一个姨娘在打理。



  孟言茉任由着王嬷嬷唠叨,只觉得淡淡的温馨,前世的时候,在自己的婚事被桂姨娘动手脚后,王嬷嬷不顾体面对着桂姨娘大打出手,被继母发卖了出去。



  而当时的自己除了哭,什么都不能做。



  孟言茉知道,王嬷嬷当时那么生气,是因为王嬷嬷一直也是相信桂姨娘的,孟言茉听王嬷嬷说,以前母亲在怀孕的时候,胎相本来就不稳,



  是桂姨娘从孟家一步一叩首的到寒柘寺求来了平安符,之后母亲的胎相果然稳了许多,才顺利的产下了自己和弟弟,母亲因为身体损耗太大,气竭而亡。



  所以王嬷嬷一直都不反对自己和弟弟亲近桂姨娘。



  经过上一世,孟言茉对桂姨娘保留所有看法。



  前世忽略的问题,现在想来,到处都是疑点。



  母亲胎相不稳,在桂姨娘诚心拜佛后,奇迹好了,却生产时血崩。而自己和弟弟自生下来身体就不好,这一切切,在孟言茉经过宫里处处隐私算计的经历后,不得不想的多点。



  以前听王嬷嬷说过桂姨娘是母亲新婚后,和父亲回娘家时,路过福全大街时看到卖身葬父的桂姨娘。



  母亲从小就心底软,当时新婚甜蜜的她更是觉得桂姨娘很不幸,于是就把她收为了贴身丫鬟。



  王嬷嬷觉得母亲对桂姨娘有恩,桂姨娘肯定会忠心的,所以对让一个来路不明的人做母亲的贴身丫鬟,也没有什么不妥。



  在已故母亲和王嬷嬷心里,那些阴暗的内宅很遥远,母亲是外祖父的独生女,外祖父一生都没有纳妾,只有外祖母一人,



  大概只有这样的成长环境,才养成了母亲这样善良的性格。



  福全大街是扬州府珠宝铺子集中的地方,桂姨娘在这样的地方卖身,恐怕也是因为这里的人非富即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