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短篇小说选集(一)-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理一口气将信读完,恍然大悟。
原来小李前天听说供销社敞开供应永久牌自行车,急急忙忙赶到镇上,到供销社一看,果然有。可是一问,说是要搭的,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搭八十斤红枣。小李一算钱不够,就说:“搭红枣给我有啥用呢?”营业员态度很好,笑嘻嘻地说:“红枣
用处很大,营养价值高,味道也好,裹粽子、做百宝饭、烧糯米粥都用得着,还可炖炖吃。吃了红枣,清凉败毒,还能健脾…
…”
小李说:“好了好了,我一无火,二无毒,脾胃也很健康,我用不着红枣,你为啥硬搭给我?刀营业员还是和和气气地说
:“你这年轻人,为啥老是‘我我我’的,就不想想整体呢?不搭卖不掉,卖不掉要虫蛀,被虫蛀掉,岂不给国家造成经济损
失,再说……”小李火啦:“我,我不要红枣,我要……”“你不要可以嘛,我们又不强迫,自行车不买,不就解决矛盾了吗!”
小李没法,走出供销社,到了街上,借来了四十元钱,心想:搭就搭,我可以把红枣去卖掉。他买下了自行车,又花四十
元钱买下了八十斤红枣。弄了只纸箱子,把红枣装到车后,一路叫卖回来。但由于红枣已经虫蛀,他从买来的五角一斤削价到
四角、三角都没人要,跑了十五里路,嗓子叫哑,出丁一身大汗,连一两也没销掉。正在他一肚子恼火回到家,谁知碰上了这
位经理来买棺材。他想:时不再来,机不可失,还是把这红枣还给这位经理吧。于是他就学着供销社的办法,将八十斤红枣卖
给了这位经理。网首发
经理看完了信,又看看供销社开出的发票,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好厉害的小家伙!”
这时,他老婆走过来问道:“你想弄点啥吃吃?”经理指指纸箱说:“吃红枣,大家都吃。”老婆一看,惊叫了起来:“
怎么?你买这么多红枣干啥?吃得了吗?”“怎么吃不掉,炖了吃,烧了吃,再掺到粥里、饭里,搭配吃!”老婆火
啦:“我,我不要吃!”经理一挥手说:“不要吃也得吃,吃了健脾,吃了清凉败毒!”
五分钱的故事
五分钱,在日常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
一天,王小芳上班去,乘车的人很多,小芳好不容易才挤上车。可当她掏钱买票时,顿时傻眼了,怎么回事?钱包没了!
小芳急得满头大汗,钱包哪去了呢?是放在家里忘了拿,还是刚才上车的时候人多给挤丢了呢?小芳正急得转磨磨的时候,只
听“嘎叭”一响,她低头一看:五分钱!小芳一阵高兴,连忙捡了起来。网首发
这五分钱在关键的时候可起大作用了。小芳把钱攥在手里暗暗庆幸,可又一想:不行,如果丢钱的人也只剩这五分钱等着
买车票,那他的心情不也同我一样吗?小芳想到这里,连忙喊:“谁丢五分钱了?”站在小芳身边的一位姑娘说话了:“你叫
什么呀,不就五分钱吗?大惊小怪的。”这时,一个小伙子说:“喂,五分钱是我丢的。”小芳一听,连忙把钱递了过去。那
小伙子接过钱就笑嘻嘻地对他身边两个青年说:“怎么样,哥们,等一会下了车,买根冰棍,哈哈……”
小芳知道自己上了当,上去就要夺回那五分钱。小伙子一看,立即嬉皮笑脸地说:“给你,给你,小气鬼!”说着手指一
弹,那小小五分硬币先向上一跳,然后顺着人缝落在地上。小芳连忙钻到人缝里把钱捡了起来。那几个小伙子还想嘲笑小芳,
站在车门口的二个青年突然厉声喝道:“你们想干什么?”这声吆喝把那几个小伙子吓了一跳,一个说:“哎……关你什么
事?”另一个说:“噢,人家是对象关系嘛。”小芳一听“对象”两字,脸“唰”地一下红了。站在车门口的那个青年火了:
“你们还知道羞耻二字吗?不服,咱们就下车!”几个小伙子看看那青年长得虎背熊腰,立刻胆怯地瞪瞪眼,再也不敢吱声了。网首发
小芳用感激的目光望着那个青年,可他却把头低下了。小芳把五分钱交给了乘务员。眼看就要到站了,没钱买票可怎么办
呀,小芳慌神了。这时候,站在车门口的那个青年递给她一张车票。小芳一愣,心想:我跟他素不相识;他不但为我打抱不平;
还给我买车票。她立即轻声说:“同志,谢谢你了!”可那青年听了,却一声不吭,只是尴尬地笑了一笑。
汽车到站了。小芳下车没走几步,就发现给她买车票的青年跟了上来。小芳想:我得好好谢谢人家。于是;她热情地迎了
上去,没等小芳开口,那青年先说了:“同志,我实在对不起你呀!”“什么?对不起我?”那青年从兜里拿出来个东西,小
芳一看:“啊!这不是我的钱包吗?你……”“前两天,我的钱包被人偷了,刚才在车上捡到了这个钱包,我就想……可一跟
你捡到五分钱以后的行动相比,就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本想在车上把钱包还给你,可是车上人多嘴杂没好意思开口,所以才…
…”“那你怎么知道是我的钱包呢?”“当我捡起钱包后,就发现你象在找东西,我断定这个钱包是你的。”小芳激动地接过
钱包,说:“太感谢你了!”“不,是你教育了我!不过……你能原谅我吗?”小芳望着眼前的这个青年人,轻声说:“我原
谅你!”小伙子上前紧紧地握住了小芳的手,“叭嗒”两滴热泪落在了小芳的手上。
围巾的习惯是咋来的
天气一冷,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围条围巾,既暖和又好看。可是你知道这围围巾的习惯是咋来的?人们从啥时候开始兴围围巾的呢?这里边有一段来历。
这是老早老早以前的事了。说是有这么一个当老丈人的,有一天来到了自个儿的亲姑爷家,对姑爷说:“眼下稻子刚拔过三遍草了,离割稻还有好几个月呢,咱爷俩出外挣点钱去吧!挣了
钱我该张罗过六十大寿,你也该添置两件衣裳了。”
姑爷一听这主意不错,当时就约好了日子,带了点盘缠,同老丈人上路了。网首发
爷儿俩走到哪儿,活儿就做到哪儿,各挣各的钱。老丈人岁数大,身体弱,力气小;姑爷年纪轻,体格棒,力气大,做起活儿来少不得帮帮老丈人的忙。
这爷俩拚死拚活地干了好几个月,省吃俭用地挣了些钱。眼看八月十五要开镰收稻谷了,爷儿俩才往回走。
这一天傍晌午的时候,爷俩来到了阿里郎山岭,下了岭就可以到家了。老丈人说:“走乏了,咱俩坐下来抽袋烟儿再走吧!”说完,爷儿俩就坐下来歇息。
刚坐下来,老丈人说:“干了好几个月,还不知挣了多少钱呢,咱们拢拢账吧!”于是爷俩就掏出钱袋子,各点各的钱。两人一碰数,老丈人挣得钱还没有姑爷一半儿多呢!点完了钱,
老丈人和姑爷各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各想着各人的心思。
老丈人心想:干得那么累,我挣的钱还不抵姑爷的半数,叫人知道了多丢人呐!再说,要好好过过这六十大寿,这点钱哪能行呀?
姑爷也在盘算着:用这些钱先给老丈人买些寿礼,再给媳妇做件过冬的棉袄,还得买两把割稻子的镰刀。
再说,老丈人寻思来寻恩去,竟然起了坏心眼儿,他想:干脆!把姑爷害了,把钱抢过来吧!这可真是十尺深的河底好探,一尺深的人心难测呀!按说都舍得把自个儿的亲生闺女嫁给姑
爷,怎么能为了那点钱就害他的命呢?这姑爷是别人的血肉,可这嫁出去的闺女毕竟还是亲骨肉吧!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人若是被钱财迷住了心窍儿,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脑瓜里头只有
一个字:钱!
话说那时侯的规矩大,小辈人不能在长辈面前对着抽烟。所以,这时,这姑爷侧着个身子,背着老丈人,一边抽着烟儿,一边望着岭下自个儿的草房,眼瞅就要到家了,心里一阵儿高兴。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时候老丈人却拔出了尖刀,朝姑爷的大脖子“咕嗤”就是一刀。姑爷当时就不明白事儿了。
这时候,老丈人把姑爷的钱袋子往后裤腰上一掖,走了两步又回来了,又把姑爷的衣裳扒了个干净,这才得意地朝岭下走去。你说这个当老丈人的心多狠哪!
该这姑爷命大。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慢慢地酲了过来。一摸脖子,被扎了个大窟窿,正在咕嘟咕嘟地往外冒血呢!他赶忙抓些泥土往伤口上抹呀,抹呀,好歹算把血给止住了.他捂着
个脖子,强支起身子想回家,可是上下一丝不挂,光溜溜的可咋进村呢?他越寻思越来火:还是老丈人呢,连过路的生人都不如!要是当着我的面儿要钱?我会不给池吗?何必对亲姑爷动刀!还把衣裳都给扒了,这也做得太绝了。
不管怎么着,还得想着回家呀!这姑爷想找点儿遮身子的东西,就在山岭上转悠开了。他寻思:没有布,技块破草袋儿遮身子也好啊!他转悠来转悠去,突然发现山沟沟里躺着个死人。
这姑爷仔细一瞅,那死人头戴礼帽,身穿黑色大布衫,象个商人,看样子才死了不到两天。网首发
管他是死人的还是活人的,是衣裳就行呀!这姑爷上前对死人行了个礼,说:“死去的先生,我只因被我丈人所害,弄得没有衣裳穿,你要是肯把衣裳借给我,我就把你的尸体给埋喽!”
死人哪会说话呀l这姑爷当时就把黑布衫扒了下来。他觉着奇怪:这黑布衫咋发硬呢?他也没管这些,穿上了黑布衫,就用手在地上抠呀,扒呀,老半天才扒出一个坑来。他把这尸体推进
坑里,用土埋了起来。然后,又跪在地上深深地行了个大礼,这才往家走去。
再说那狠心的老丈人回家就对女儿说了个谎,说他跟姑爷出门就分了两路,不知姑爷到哪里去了。
这姑爷走到自家门口一听,媳妇正在屋里哭呢,她边哭边说:“好苦命的郎君哟,你现在在哪里受苦哇?阿爸基挣了好多钱回家来了,你为啥到现在还不回家呀?也不知是死还是活?”
这姑爷听到这里,一推门进来了:“哭啥呀,我这不活着回来了嘛!”媳妇揩着眼泪赶忙迎了上去,开口就问:“啊呀,身子骨还平安吧?挣了点儿钱没有啊?”
你说让男人怎么回答呢!他怎么能当着媳妇的面儿说,你阿爸基贪财把我害了!他只好编瞎话说:“瞎!碰上了坏运气,挣了点钱半道儿让强盗抢去了不说,还挨了一刀,差点送了命!”说着扑簌簌掉下了伤心的眼泪。
善良的媳妇听了流着泪直劝他:“瞎!保住了命就是万幸啊!什么钱不钱的,有了人才有钱,没有了人要钱还有啥用啊?”说着赶忙结丈夫包扎伤口,换了衣裳。
媳妇接过丈夫脱下的布衫问他:“从哪儿拣来这么一件破衣裳,把它扔了吧!”男人赶忙说:“别扔,别扔,洗洗当抹布用也好嘛!”
勤快的媳妇当晚就洗衣裳。她把破布衫拆开一看,嗬!衣裳夹层里全是“嘎嘎新”的钱票。这下可乐懵了,连忙对丈夫说:“你看,你把这么多钱缝在农裳里,还瞒我呢!”
这男人的脑瓜真快,立刻随机应变,就顺着媳妇说:“是啊,我跟你开个玩笑。挣了这么多钱,让人抢去咋办呐?亏得我把钱缝在衣裳里。你瞧,强盗们把我的脖子扎了一刀,可钱呢,
他一个子儿也没抢去!”
媳妇听了这话,就真的信了。网首发
第二天,正好是老丈人的六十寿辰。这姑爷用一块长条白布,往脖子上一围,置办了丰盛的贺礼,夫妻双双去丈人家拜寿了。
这姑爷见了丈人丈母,就象啥事也没发生一样,照样叩头行礼口可这老丈人一看姑爷没死,回来了,顿时脸色就变了,心里“略噔”一下,象千斤巨石压在了胸坎上。
拜寿开始了,老丈人往大桌前一坐,姑爷就上前叩头拜寿。老丈人的脸一阵儿红,一阵儿白,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恨不能钻进地里去。
拜完寿开始喝酒了。大伙儿都问姑爷,脖子上为啥围块白布。姑爷就一边敲着拍子,一边唱起了潘唆里。(潘唆里:朝鲜族在酒席间即兴演唱的一种歌谣形式。)他把自己怎么和老丈人
一同出外干活儿,老丈人又怎么贪财害命,他又怎么在死人的衣裳里得到一大笔钱,全都唱了出来。这么一来,在座的男女老少都很气愤,“轰”的一声起来了,揪住这老丈人,“噼哩啪啦”一阵打,就连亲生女儿和老伴儿都动了手,把老头儿打得“阿妈妮、阿爸基”的直叫唤。
这时候,姑爷赶忙上前劝解,对男女老少说:“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我的丈人嘛!人生在世哪能没错儿呢?看在我的面儿上,大伙儿饶他这一次吧!”
在姑爷的求情下,大伙儿总算饶了老头儿一命。人们也就更加敬重这位深明大义、宽宏大度的姑爷。人们都纷纷效仿他,开始围超了围巾儿。因为,围围巾一来可以挡风保暖,二来教诲
人们心术要正,所以,这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
小囡为啥穿毛衫
民间相传至今,孩子出生时,贴肉穿的衬衣,都是叉襟的明朝服装,而且袖口和衣襟都不缝边,俗名“毛衫”。这毛衫是怎样来的呢?
相传明朝末年,吴三桂把清兵引进关来,糟蹋中原。在清兵压境、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死守扬州,抗击清兵。昏王朱由崧在南京闻知此事,慌了手脚,不
敢派兵救援。史可法孤军抗清,真是猎户单身,难挡恶狼一群。最后,扬州失守,史可法被害。
史可法牺牲后,他手下的都督刘肇基带了幸存的几百名将士,跟清兵巷战。清兵百般诱降,刘肇基怒骂道:“大丈夫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我头可断,身不可屈。只要我还有一日
气,决不放下我杀贼的刀!”说着,又带领将士与清兵大战起来,最后,终于身受重伤,无法再战。
刘肇基眼看大势已去,本想让夫人和自己一同以身殉国,但转念一想:夫人正怀孕在身,一同死去,这复国报仇的遗志谁来继承?想到这里?他决定派出亲信送夫人暂时到乡下去避难,
同时写了一封亲笔遗书。遗书的开头写若这么几句话:“生降死不降,母为子不降。国破忠烈在,复仇赖儿郎!,遗书中还叮嘱夫人:“一定要让孩子出生后穿着大明衣服,永世不忘国仇家
恨!”网首发
清兵夺天下不久,刘肇基夫人养了,一个儿子。夫人牢记丈夫遗言,暗暗地给小毛头穿上了明朝衬衣,并且衬衣的袖口和衣镤都不缝边,意思是:此仇不报,痛苦无边。要小辈牢记在心
里。因为这衣服都是毛边,所以叫“毛衫”。
这事情传扬开去,老百姓为了颂扬史可法及他的部下急难爱国的忠贞精神,都学着给自己的小毛头穿毛衫,巴望孩子长大后尽忠报国。这个风俗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大年夜摇毛竹
春笋和冬笋是一对同胞兄弟。春笋是哥哥,他便挑起了家里家外的事务。天长日久,弟弟冬笋啥也不管,也就懒了。不但懒;还贪嘴呢!
一天,春笋一早就上山砍柴了,可冬笋还躺在床上睡懒觉呢!这当儿只听门外有人喊:“冬笋哥呀,快起来喔,翻过屋后的小山坡,那里有一个小山坳,种着蜜甜的番薯罗。”想到甜滋
滋的番薯,冬笋口水“滴滴嗒嗒”地流了下来,一翻身溜下床就往外跑。
这时,窗外那棵毛竹说话了:“冬笋哥,别去后山喔,那里吉少凶又多。”冬笋听不进毛竹的劝告,嘀咕了一句“真讨厌”,走了。
冬笋走后不久,春笋回来了。毛竹对春笋说:“春笋哥,快来摇摇我,摇下我的叶子喔,让它们飞过后山坡,救出受骗的冬笋哥。”听了毛竹的话,春笋赶忙用力摇起毛竹来。毛竹叶“
沙沙”地掉下来,又“呼呼”地直向屋后的小山坳飞去。
再说冬笋,他走到后山坳,果然看到一大片番薯,高兴得抓起一把番薯藤就拔。可他不知道,。这番薯藤是山角精胡须变的。藤一拔,睡在山洞里的山角精就被拔醒了。它哈哈大笑一声
,张开稻桶大的嘴巴,就向冬笋扑来。就在这时,飞过来一张张毛竹叶,把山角精的眼睛蒙住了,等它把毛竹叶全部抹掉,再睁开眼睛找冬笋时,冬笋已经走得连影子也看不见了。
第二天,春笋一旱又上山了,冬笋仍旧躺在床上。门外的叫声又传来了:“冬笋哥呀,快起来喔,翻过屋后的小山坡,那里有一个小山坳,种着蜜甜的番薯罗。”冬笋想起那又大又甜的
番薯,口水又流下来了。他翻身起床就往外走。窗外那根毛竹又叫喊开了:“冬笋哥,别去后山喔,那里吉少凶又多!”冬笋还是不听它的劝告,狠狠地瞪了它一眼,走了。
冬笋走后不久,春笋回来了。毛竹又对春笋说:“春笋哥快来摇摇我,摇下我的叶子喔,让它们飞过后山坡,救出受骗的冬笋哥。”春笋拼命地摇起毛竹来,毛竹叶纷纷向屋后的小山坳
飞去。这样,毛竹又一次教出了冬笋。网首发
第三天,日头挂在树尖上时,春笋上山已经一个时辰了,可是,冬笋仍旧躺在床上。门外又传来了叫声,冬笋又要往外走。窗外那根毛竹又大声喊起来。冬笋嫌它罗嗦,拿起一把刀,狠
狠地把它的两臂都砍了下来。
冬笋去后不久,春笋回来了。毛竹对春笋说:“春笋哥,我的手臂没有罗,快来拔起我,赶到后山坳,救出受骗的冬笋哥!”春笋赶忙用力拔起了毛竹。毛竹让春笋骑在肩上,向后山坳
飞去。
后山坳里,山角精正张开稻桶大的黑嘴巴,“呼啦呼啦”地从嘴巴里吐出一口口的毒气。那毒气一到冬笋身上,就变成了一张张青色的皮,紧紧地裹住冬笋,不管冬笋怎样挣扎,也挣脱
不了。冬笋身上每裹上一层皮,身子就缩小了一点。山角精吐出九口毒气,冬笋身上裹上了九层皮,身体已缩得只有筷子那么一点长了。眼看冬笋要被山角精毒死时,毛竹和春笋赶到了。春
笋急忙冲上去,一把把冬笋拉到自己身后。这样,山角精吐出的毒气就罩在春笋身上,春笋身上也裹上了一层层的青皮。
毛竹跳了起来,狠狠地压住了山角精的头颈,春笋赶上去压住了山角精的腰。冬笋看到毛竹赶来救他,心里多难受呀,它懊悔自己善恶不分,不听毛竹的话,竟上了大当。它艰难地冲了
上去,压住了山角精的尾巴。
就这样,山角精被毛竹、春笋和冬笋猛压在地上,一直压进泥地里去了,只有一层皮溜到山溪里变成了蚂蟥。所以,蚂蟥是没有骨头的。
那天正是年三十夜,毛竹怕山角精的骨头逃走,又去害人,就一直压在山角精身上不走;春笋和冬笋见了,也不愿回家。时间长了,毛竹、春笋和冬笋就生在山角精的骨头上,连成了一
片。只是因为冬笋感到对不起毛竹,所以,从此就蹲在泥里不肯出来了。网首发
人们都说毛竹好。所以每到年三十夜,不管有多忙,也要叫!小孩去摇毛竹。—来是说毛竹叶能驱邪;二来是要孩子学学毛竹的为人,也象毛竹一样,长得高大挺直。
三月挂青的由来
很古以前,水族是不兴挂青的。那现在怎么又兴挂青了呢?这里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很古以前,就在三洞地方,有一个很深很大的水塘,中间有块大岩石。在离水塘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寨子,寨子里有个叫王清的后生,和父亲相依为命地过日子。
以前,老虎吃人,据说都要经过老人的同意。这天,有只老虎来到王清家,问王清的父亲道:“你有几个儿子';”王清父亲答道:“我有一个儿子。”老虎说:“把你的儿子给了我吧!”王清父亲没有答应。老虎接着走到第二家,问道:“你有几个儿子?”第二家的老人答道:“我有两个儿子。”老虎就说:“那么你交一个给我。”老人说:“我的两个儿子就象一对筷子,不能给你。”老虎又走到第三家,问道:“你有几个儿子?”第三家老人说:“我有三个儿子。”老虎又说:“你拿一个给我。”老人说:“我的三个儿子好比一个三脚架,不能给你。”老虎没有办法,就去问第四家:“你有几个儿子?”第四家老人说:“我有四个儿子,他们就象桌子的四只脚,抽去一只脚,桌子就支不起来了。”老虎一连问了四家,都扑了空,便回过头来逼王清父亲答应把王清给他。网首发
王清父亲想:别家的儿子是不能少一个的,为了兔去他们的痛苦,这个灾难就留给自己吧!于是,他答应了老虎的要求,但又说道:“我儿子有点调皮?你可能要不到他。”老虎听王清父亲答应了他,也管不了那么多,急忙问道:“你什么时候给我呢?”王清的父亲说:“明天太阳偏西的时候,你来要吧!”
老虎走后,父亲对王清说:“崽呀!明天老虎要来吃你,你在太阳偏西以前,赶到村边的那个大水塘去,只有水才能帮你的忙呀!”第二天,王清就到塘中间的那块岩石上去了。
太阳偏西,王清没有看见老虎的影子,只见一只小耗子从水面上游过来。王清想:这水塘没有什么可吃的,耗子来这里做啥?马上警觉起来,一捧打下去,耗子变大了;再打下去,就变成了一只凶恶的老虎。于是,王清就和老虎打起来。在水里,老虎很笨重,王清年轻力壮,人又机灵,几下就把老虎打跑了。
老虎吃不到王清,很恨王清的父亲,便跑到寨里把王清的父亲咬死了。王清知道后,很是伤心,想起父亲为了救乡亲,救儿女,自己承受了灾难,便把父亲好好地安葬了。父亲下葬这天,正好是三月清明。网首发
第二年清明时节,王清去给父亲上坟,看到父亲坟顶上长出一些竹子,青幽幽的;坟周围还长了很多青草。王清把草割了挂在竹予上,表示对父亲的怀念。从此,就形成了水族人三月挂青(以后,虽说挂青,已不是挂青草了,而是用白绵纸剪成条条,挂在竹子上。)的习俗。.
天知府隔省断案
清朝光绪年间。一天,襄阳府一家饭店门口,站着一个中年妇女,满面愁容,眼含热泪。她怀里抱着的男孩,手里拉着的女孩,都在哇哇啼哭。店里的师傅王二看了十分同情,上前间道
:“大嫂,你是哪里人,为啥这样伤心?”那妇女说:“俺是广西人,因蒙冤受屈,到县衙、州、府、省城告状没告准,现在去北京告御状,路过这里。怎奈所带盘费已经花完,孩子们饥饿
难忍,有心要讨一点,叉难于开口。”说着,泪如泉涌。王二忙端出两碗米饭让他们吃,又说:“北京千里迢迢,你携儿带女,沿路乞讨,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走到。襄阳知府田大人,清如水
,明如镜,人称包公再世,你何必舍近求远呢?不如先到府衙起诉,,田大人若是不管,再进京也不迟。”
饭铺掌柜听王二这么讲,出来说:“王师傅,你真多事!她是外乡人,本省本府都不管,这里会管吗?”王二说:“天下官管天下事,想管,隔州隔县也能办;不想管,本州本县也枉然。让她到咱襄阳府试试,也坏不了事嘛!”网首发
那妇女听王二说得在理,便寻路来到府衙。田大人升堂讯问,她便把自己冤情从头到底讲了一遍。
原来那妇女名叫麻淑娟,家住广西省德保县人安村。爹娘下世后,留下她和弟弟麻俊德艰难度日。那时,人安村驻扎一支镇守边防的清兵,为首的一名武官名叫许培武,是内地人,家中
无亲无故,只身在外。此人心地善良,怜惜穷人,麻家两位老人下世时,曾经解囊相助,事后又关心照料麻家姐弟。麻淑娟感恩不尽,又敬重许的人品,便与他结为夫妻。
后来,许培武抵抗外患,屡立战功,不断加官晋级,最后当上了广西边防统领。部队迁防后,席淑娟随夫同往,与其弟分居两地。从此,许把自己俸禄的节余部分,全交给妻弟麻陵德收
存,以备解甲归田之日,同居一处,共同使用。不想麻俊德起了昧财之心,所收银两置庄买地,文约上写了自己的名字,霸为已有。七八年后,许统领不幸阵亡。麻淑娟手中没有积蕾,只好
带着儿女回到弟弟家中。麻俊德见姐姐空着手回来了,便冷眼相看,恶语相伤,想把母子三人赶出门去口麻淑娟见弟弟恩将仇报,绝了姐弟情义,被逼无奈,便到官府申诉。谁知官府都说许
培武交给麻俊德的银两一没字据,二没人证,空口无凭。因此县衙不准,州衙不受,府衙不管,巡抚大人不理。麻淑娟走投无路,只好去北京告御状。如果再告不准,便准备一头碰死在金殿
上。
麻淑娟讲到这里,田知府问道:“你告御状,怎么告到本府来了?”
麻淑娟说:“路过贵府,多亏饭店师傅王二指点,说大人为官清正,让我前来试试。如果大人准状,也是民妇万幸;如果不准,俺就下堂。”
田知府沉思片刻,命人取来纹银十两,递给麻淑娟,说:“你母子先到王二那家饭店暂且住下,等侯本府查明实情,再作处理。下堂去吧!”
一月之后,田知府升堂问案。先把麻淑娟传来,让她坐在大堂屏风后面,又传被告麻俊德上堂。
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