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苗山风云-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市),镇压郭默以后,陶侃又移到武昌,以江夏郡为镇所。
陶侃这一次恢复,手下一批人物至今都是朝廷军官。比如邓岳和周抚,陶侃也不认为他们再是王敦手下,邓岳在苏俊事变之后任命到广州做刺史去了。还有毛穆之的父亲毛宝将军,也是在镇压苏俊时候立功的,立功的人物中。还有一个叫滕含的,他有一个儿子叫腾遁之。而我周家,大爷爷周抚和爷爷周光,都是晋升了作为中将,眼看就要做上将的了。
陶侃接着要面对的是打败前赵的后赵军队,这个军队目前势力很大了,我大爷爷周抚这时候被委以重任,可是在襄阳城,竟然被后赵国的郭敬打败,这后赵国的人物真是可恨极了。不过大爷爷周抚知道很快就会被朝廷重新启用的。当年陶侃带着曾爷爷周访与杜弘父亲交战,一开始还不是被杜弘父子打得惨败,可是司马家族没有合适人选,只能继续让陶侃收拾残兵败将接着剿灭杜弘父子几个。后赵国要想在名将陶侃手里拿下建康朝廷,首先就要过陶侃这一关,而且致命的是后赵国没有水军,要打水战他们是不行的。这时候是331年,前凉和成汉都在乘机在前赵灭亡之后扩张。前凉占据部分秦州之地,与后赵国的军队摩擦不断,而成汉国李家的,则继续收编前赵国刘曜的败军残将,而不断地威胁建康朝廷,建康朝廷失去宁州已经数年。成汉国李寿攻打秦州的阴平郡、武都郡,仇池国的杨难敌战败投降李寿。石勒正式经营魏郡邺城,开始修建宫殿,并以洛阳为南都。
刘曜在长安十年,也是因为修建宫殿而不得人心,这个到底情况怎样,我周家知道一些,但是毕竟又周家是没有一个人亲自到了长安去见识的(周仲孙他不愿意交代出来)。石勒成为中原霸主,他自称大赵天王大肆分封,以石弘为太子,石宏石斌石恢石虎石遂石宣石堪石生等等各自封王。而陶侃大都督是东晋目前军衔最高的,他是太尉,等于是元帅的军衔了。陶侃开始培养桓家的人,陶家子弟与桓家子弟一起与石勒的军队作战。
332年,陶侃任命很久的宁州刺史尹奉还在与李寿军队作战,这一年,成汉军队由李寿和费黑带领攻打朱提郡,朱提堡久攻不下,但是得不到晋朝援军的支援,李寿返回留下费黑继续包围朱提堡,李寿同时派兵攻打凉山越?郡。这一年,司马朝廷正式在建康营建新的宫殿,这是晋朝一件大事,由王导与庾家的人一起经办。陶侃可以上朝佩戴宝剑,也不用请示与等待就可以直接上朝或者进入后宫,陶侃不要这样的待遇,他一个老人家,已经当不起太多权威。关于建康新建宫殿,这一定是为后宫嫔妃们修建的,为了让皇族的血脉更多得到延续。
333年,成汉将军费黑拿下朱提堡,南中部族头领董家、霍家都投降了。这霍家,就是霍宾霍长空父子的部族。而董家同样是历史久远,都是诸葛亮那时候平定南中时候的部族家族,董家霍家班家还有最有名的孟家都是。这一年,宁州刺史尹奉也投降李寿。李寿家族开始发行汉兴钱,赵国石勒家族的也在发行自己的钱币,派遣使者来见李寿,说要焚烧汉兴钱不让汉兴钱在赵国流通,意思是李寿也不要让赵国的钱币在蜀地流通,这就是东晋这年头互不侵犯的协议。这一年石勒死去,石弘即位,封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给了十三个郡为郡国。石虎家门门厅冷却,给石勒冷淡了数年,这才开始掌管赵国朝政。
同年,关中的石生联合洛阳的石朗与石虎闹翻,石生石朗找到建康朝廷,想联合对付石虎。石朗石生先后兵败被杀。这时候前凉的国势开始强壮,张骏在位,蒲洪自称雍州刺史,依附勾结张骏。石虎派遣手下麻秋攻打蒲洪,蒲洪再次投降被赐予少将军衔。蒲洪到长安对石虎说,把氐族人羌族各部落都迁移到长安来,这样我就会更加死心塌地跟着赵国。石虎正想扩充自己实力以对付建康朝廷,便同意了,让蒲洪在枋头修养军民,让姚弋仲在聂头修养。两大移民部落群一共有十余万人。石虎仿效东晋王敦驻扎姑孰,内战打胜以后领兵班师驻扎原来石勒的发祥地襄国城,那就是距离邺城很近的地方,他修建魏台,不仅是王敦,还以曹操当年一样,说自己是魏文帝辅汉。
第二百五十六章继续交待(10) '本章字数:3302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1 17:09:16。0'
332年。前凉张家一直以晋朝为是,还是坚持说是晋朝大臣,数次派遣使者,从中原想到建康,都被石勒扣押。而这一年,张骏想通过蜀地成汉来让使者到达建康,李家李雄不许,张骏只好假装称臣于李雄,再图通过蜀地来到建康。后来张骏的使者张淳做到了,差一点被李雄派人暗杀在长江峡谷,张淳得到李蜀地的百姓报信,躲过一劫,最后到了建康,但是他不敢回去了,直到老死于建康。
334年,成汉的李雄从宁州里面分出交州来,让投降的霍家人做宁州刺史,让投降的班家人走交州刺史。陶侃认为自己手上血腥太多,不愿意再干预朝政,要是他没有什么血腥的,一是他干预不了朝政,二是他肯定希望能够干预朝政。那就是说陶侃是一个军人这才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军人才对,而且要做将军大将军,最好是陶侃这样的大元帅。这一年石虎还在追杀前赵刘曜的残部,秦州雍州到梁州都不平静。陶侃死后,庾家的,就是皇帝外亲被苏俊深恨的庾亮,接掌陶侃的军权,成为最后实力的大臣。他的妹妹在司马睿在世的时候就嫁给了太子,成为了皇太子妃,庾亮的小舅子就是晋明帝。庾亮手上,三个家族得到重用,一个是殷家,一个是桓家一个是谢家。殷家殷浩做了庾亮大都督的参军,后来他自己做都督搞北伐,但不成功,而桓家和谢家相对还都在军务上有所业绩。
这一年,各路诸侯都忙于“家事”,李雄的儿子们搞了家事,搞得李家死了人,赵国的儿子们搞了家事,石虎做了赵天王不称皇帝,死了石弘石宏石恢三个。传说石虎游历长江,他只是来观看了一下长江而已,结果搞得建康朝廷如临大敌,东晋元老司徒王导大人亲自查证,证实赵国无意犯境,这才解除警报。
第二年,蜀地的李家还在闹家事,为养子与亲子的事情还在死人。西北的张家倒是在张骏手上没有什么家事的。而仇池国的杨难敌,死了几年了,李家的当然高兴,这个人留下对成汉是个祸害。赵国在北方设立幽州与平洲,平洲一直不安定,除了鲜卑人慕容家族,再就是一伙原中原人士坚持学前凉张家学晋阳刘琨的要投靠建康朝廷的,赵国一直打击着慕容家族与这些汉人势力,有一些不确定的消息传来,说北方即将出来一个大人物,多半就是慕容家族的了。
要说我周家在这些年平静的时候做了什么,还不是想买通朝野上下,让家里的做官的做官,收租子的收租子,但是这些年不是在四川收租子,而是在江西。我们周家和陶家,在陶侃死后集中到了长沙,这里是陶家和周家发家的地方,在这里收租子也比较的好。
这几年中,因为各家没有开打,没有大战,前凉张骏那边不断地有西域见闻传来,一些佛教徒就这样来到中原和南方,他们开始布道。我们周家也在尝试着接触这些佛教徒,了解一下这些教徒的心理活动。幽州蓟外有战事,但是谁都不能确定结果。就是慕容家和忠于晋朝的汉人段家加上赵国幽州的人马在那边上头混战。
336年,广州刺史邓岳邀请我们周家联手,对付李家的人马,我们在夜郎郡等地用兵,打败了李家的军队,李家的军队无法向湖南渗透进来。我大爷爷周光,当年做的事情现在有了最初的回报,邓岳没有在王敦兵变中被杀而活下来,这时候就得回报我爷爷,所以我们周家一边继续打仗一边继续收租子。当然,这战役规模不大,朝廷却十分重视,毕竟这是和李家的军队开战,谁叫李家的军队那么嚣张,把朝廷的宁州刺史都俘虏过去了,幸亏我爷爷跑得快,要不然迟早被李家的捉拿掳获去了。现在我爷爷搭救了周抚和邓岳,他们都可以报答我爷爷的救命之恩了。司马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与朝廷联手对付李家的人马。可是,李雄虽然死了,家里也闹了家事,但是李寿这个老鬼还在,他可是李家里面十分厉害的一个家伙,我们的军队和成汉的军队只是打个平手而已,而梁州一带流窜的司马勋就日子不好过了,他们给李寿打得大败,这伙原来刘曜的手下也难以成为大气候。
朝廷里的晋成帝,对于司马勋还是需要的,不管他身份是否是真实的,反正当年长安的司马家族的血脉是否还有幸免的,那就是要看已经死在石勒手上的刘曜的态度了,他当年心情一好,的确是可能留下某个种子留作用处的。可刘曜当年心情一不好,那就是要杀得干干净净的,刘家都杀了好几个司马家族的皇帝了,都是西晋的皇帝。
应该说,我周家还有刺史邓岳,都是积极与司马勋合作的,就算他是假的,并不是司马家族的真正后代,就算是司马家族大仇人刘渊家的残余势力又怎样?我们要遏制李家的发展,就得寻找合作者,所以这司马勋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司马勋在梁州一带,搞得各个山里的部族鸡飞狗跳的,那我们也是当作耳边风,就当是皇族后代,只能容忍的。要是不让他们活着,李家的就会立即威胁朝廷。陶侃大元帅329年让都督府移到巴陵而后又移到武昌,就是因为这李家的和石家的两面威胁。西边怕江陵距离蜀地太近,很容易被蜀地的势力威胁到,而称呼李寿李雄他们的长辈为蜀寇,这是陶侃周访甘卓等早就使用的称呼。司马勋夹在几大势力之间,不仅一直和李雄军队作战,还要一直和赵国的军队作战,真是为难他们了。
而337年这一年事情更少,不过是石虎杀了太子,北方部族继续交战。关中有小股叛乱,自称佛祖,被迫出头,那因为司马勋的活动造成的,赵国的石广平定了下来,不过,这是一伙较早的打着佛教徒的旗号造反的,和以前打着道教的旗号造反就所有区别了。而原鲜卑部族拓拔家族的,早就跟从刘琨反对刘渊前赵国的,而拓拔家族后来被石勒手下打败回到并州以北的蒙古草原上,这时候赵国的手下将军又为扩张实力开始招纳拓拔家族的人,拓拔家族比蒲洪、姚弋仲的部族稍晚开始得以生息。仇池国杨家仍然不平静,杨难敌投靠李家的而后死去,杨坚这个右贤王还在发展,杨坚家里现在闹出家务事来了,不过他们暂时依附于赵国而与李家有些开始不和了。
随后,赵国在北方参与的战斗开始增加,姚弋仲蒲洪和将军麻秋等都被赵国陆续差遣参加了慕容家族与段家的混战。
李家的事情很怪的,李雄前面的事情都是创业期,和我周家不一样,他们是皇族,皇族的创业期都是非常有进取心的,而李雄也是一样。李雄自己有亲生儿子李越和李期,但是他却立养子李班为太子。李班也是李家的直亲,李特带着数个儿子跟着流民入蜀,李雄接了班,而他亲弟兄李流病死军中战阵,儿子李班过继给李雄了,李班年纪大而李越李期年纪小。
李雄死后却让李班接位,李越却伙同李期对付李班,李越亲手杀了李班,但是他却自己不做成都王而是让了李期做了,可是李期并不是个好皇帝,他面对李家的很多人物。爷爷李特的弟弟李骧的儿子李寿,李寿手里有兵权,李寿是李期的长辈,两人互相猜忌,各自使用手段争夺,还是李寿厉害,杀到成都废了李期然后自己做了皇帝。李家的要是真是真命天子,怎么会龟缩在成都哪里都不能发展呢?还不是他们没有什么能力,他们号召力也就是以中原迁徙而来的自居而已,到了成都就没有了迁徙,没有了迁徙就只会坐以待毙。
……………………………………………………
完了完了,我周仲孙一不小心说漏嘴,说出了周家在湖南收租子的问题。他们??他们这些个人都对此问题一再追问,问得我无法逃避,我不想交待,这是我个人的家务事,这是我周家的家务事,为什么要逼我交待?
可是我怕死,我也怕孤独,被单独囚禁的滋味很不好受。幽禁,这是皇帝在皇宫里发明的严厉的刑法,用来对付政敌的。既装饰了皇帝的公平与开明,又保持着皇族的威严。我周家不是皇族,也不是什么外亲(?),我没有什么好交待的。陶侃家的才是皇帝的外亲??啊,我又说漏嘴巴了。
是的,当年我周家,周抚和周光都嫉妒陶侃成了司马家族的亲戚,陶侃和司马家族是结了一门什么样子的亲,我周家当然很清楚。清楚,所以才会嫉妒并进而打算陷害陶侃一家。至于我周家是不是皇族外亲,到底是不是?我一再地被追问,不停地审问、批示于我,勒令我彻底交待出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陶侃做了皇帝家的人,这是周抚和周光的主意!
……周抚和周光绝对不是皇帝家的亲家!
………………………………………………………………
李雄李寿那一家,当年还不是和司马家族的谈论过亲事问题,哪里有不谈论的,他们要不谈论,他们就不是各自手下的主子。司马睿还没有称帝的时候,王敦之前,就有荆州刺史王澄去找李雄的老子谈论过亲事问题,王澄派出了一个益州刺史,结果到了成都与李雄李寿的父亲辈分的李家长者发生冲突,王澄这里派出的益州刺史被李雄父亲李特等弟兄给对上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继续交待(11) '本章字数:3264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1 17:10:24。0'
为什么说是王澄派出的,这益州刺史原来是梁州刺史,他的任命还是当时的西晋皇帝任命的,可是他领兵入蜀,主要的兵力来源却是来自荆州。从荆州入梁州,从梁州到益州,兵力集结的地方,在荆州的上庸郡上庸城。
这是庸人自扰的地方,可是在西晋,从曹操魏文帝以来,这里就改了名字,叫做新城郡。前面提到过,曹魏讨伐蜀吴,在荆州设立魏兴郡、新城郡两郡,这里对于西晋朝廷来说是重要地区。
这时候李家的还没有占据成都,是附和原来西晋的益州刺史一起反对西晋朝廷的,司马睿等江淮下江南,司马越等又派王衍家里出子弟,所以王澄来到荆州。
这里面有必要再回复一下三国的历史。都督领兵制度是三国时期开始出现的,因为是早期原因,所以这时候直到东晋都没有有效的约束都督权力的扩张。曹魏时期设立都督制度有很大作用,一是帮助曹魏讨伐吴蜀,而是设定都督只有兵权,没有政府职能,都督不能管理地方和地方公安机构。但是,这个设定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问题,因为曹魏家族与司马家族都不得不把讨伐吴蜀当作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并不是一味地削弱都督的军权。到了东晋,这才一再地用皇家和外亲来做都督,到了西晋以后,这些外亲大都是驸马爷,也就是驸马都督。一点也不奇怪,有刺史王爷,就有驸马都督,互相牵制来保证皇家的统治。
荆州,因为此处中原与吴蜀交界的三角地带,这里必须大量驻军,当年曹魏司马家族讨伐吴蜀,这荆州就出来了著名的讨伐将军,荆州都督。都是这样来的,比起吴蜀的关羽和吕蒙、陆逊这样的都督都性质差不多。正是因为这样,造成荆州很少有王爷都督坐镇,尽管西晋也派出过荆州都督王爷,但是他们的名声很小,不敢破坏长久以来的习惯。到了司马越与其他七个王爷争权,这荆州同样十分重要,可是司马越并没有派出他的弟弟或者儿子们去坐镇荆州,也是因为荆州都督位置上不派王爷这个习惯,要派那也得偷偷地派。
公开派了等于是戈尔巴乔夫让苏联解体一样。
司马越让弟弟司马模镇守司州的邺城,可是他却要管理秦雍梁益诸州军事。后来看到局势不行,所以又让司马模进驻长安,这才坐镇了雍州。司马模可不管那个进军梁州到益州消灭李家的刺史。那个刺史属于荆州王澄这等人物之前的管理,听从还好说。司马模与王澄差不多同时给司马越派出来到地方维持稳定,而王澄这个琅琊王家,与荆州的渊源是很早的,他堂哥司马越的亲信王衍,他最有名的成语是“信口雌黄”。
可是琅琊王家还有一个比王衍更加“出色”的清谈玄学人物,那就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这个王戎可不是什么贤良,就是怕死鬼窝囊废一个,但是他保全自己和保全家族的能力却是远远超过一般人,他甚至超过其余六个居然和他并列的人物,因为他居然做过荆州刺史。
蜀国是263年灭的,阿斗投降,东吴是280年被灭的,孙皓投降。而王戎他做荆州刺史的时候正是东吴灭国之前,他从276年到280年做了四五年的荆州刺史,这才改任豫州刺史去了,王戎的荆州刺史坐镇襄阳城而不是江陵城。王戎在荆州的时候,就看不起原荆州讨伐将军羊祜都督,王家和羊家不和,王戎堂弟王衍、王澄与族弟王敦都抵制羊家人物,那位和成汉国李雄父子血战的新任益州刺史,名叫罗尚,他是王戎在荆州时候的手下参军,后来才晋升到刺史职位的。这王戎参加过讨伐东吴,自以为是国家社稷功臣,这王戎为人吝啬贪婪,家财万贯,我们周家一直非常敬佩琅琊王家这个人物,多年来都是奉王戎王衍王澄为表率的,那是周家的楷模,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什么嵇康阮籍刘伶之流,是什么流,穷光蛋一流罢了,书呆子发发酸气。
王戎这个刺史看不起都督,因为羊家都督廉洁而王家刺史贪婪,他以为自己文武双全而都督不过是一介武夫。另外还有一个叫做王恺的人物,虽然不是琅琊王家,可是他仗着皇家外亲母舅的关系与王戎后来的荆州刺史石崇斗富,前仆后继,这前任与后任,在收刮敛财上面,王戎对石崇的教导,那是功不可没的,真是功莫大焉呐。
王戎一步步升官到了京师,可是因为他们这种人物,才导致不能扭转西晋政治腐败无能。贾后是一个祸乱西晋朝廷的女人,而王家与贾家却是姻亲,就是亲家关系呢。之所以说满朝王戎的手下做官,称为门生故吏的,就从王戎做荆州刺史就可以看出来。另一个竹林七贤人物山涛,也是没有被杀还做官的一个,不过山涛还懂得辞职而王戎就什么也不推辞的了。山涛最后名的就是嵇康写给他的绝交书,这也是开历史先河的一种书法了。可是王戎调离荆州以后,他后来却推荐了山涛的最小的儿子山简从青州刺史做到荆州刺史,当时荆州人士对王戎不满意,山简还是做了荆州刺史,山简对于荆州的百姓是继续有“照顾”的,山简后来一看可以捞到更实惠的官做,雍州地处京师,乐颠颠地去做了雍州刺史,与王戎搞到一块都在京师来了。
怎么会不乱?这就八王之乱来了,山简逃命倒是有了机会,不过这时候老迈年休的王戎终于病死了。王戎在八王之乱里,跟着皇帝一起受了点苦,至于西晋这个皇帝,就是有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晋惠帝在家人的各个王爷的互相讨伐里,被司马越从洛阳掳走,到了邺城,可是?的王爷又把他们从邺城掳回来到洛阳。后来在刘渊石勒沦陷洛阳之前,这晋惠帝又给一个将军给掳走到长安,那是304年,这次王戎没有跟随圣驾了,他出逃到了雍州某县,还是整天喝酒,随即在第二年就病死在某县。
山简刺史一直也有军衔,到了做青州刺史和荆州刺史,他是中将军衔的了,看看这位将军在南渡中做什么?南渡称作永嘉南渡,指从307年开始到313年之间最开始向南方长江流域逃难的所有人等,这是前赵国从占领洛阳到占领长安的时间。在永嘉三年也就是310年,山简将军这位原雍州刺史管理着襄阳城,他还要管理几个州的军事,荆州湘州等,这就是说他是派遣梁州刺史到益州做刺史的罗尚的上级,山简和王澄都是罗尚的上级,他们安顿和统领逃难到荆州来的百姓和原荆州百姓,要说原荆州百姓对于山简和王戎王澄甚至王敦等满意,那是一个巨大的笑话。可是原中原逃难来的百姓之外,还有许多大地主大土豪,这样山简和王澄等就继续王戎和石崇之后依然在荆州得势。得势归得势,仍然是小人得志。刘渊已死,刘曜和石勒继续南下打过来,山简和王敦就不那么开心了,他们一退再退,甚至向刘曜石勒苦苦哀求求和。要不是有下游的王爷司马睿存在,不许他们公开地投降刘曜石勒,他们也就只差走到那一步了,可是走到那一步未尝不是好事。山简死的时候六十岁,而王戎死的时候七十一岁,据说山简比王戎小二十四岁。
罗尚这个益州刺史,对于剿灭李家的是比较用功的,可是他没有陶侃还有我周家好命,他死于剿匪途中而陶家周家虽然也剿匪,却都怡享天年。不同的是,罗尚剿灭的是巴寇,而我周家剿灭的是蜀贼。这蜀贼,还不是罗尚那时候剿匪剿灭巴贼给剿出来的。本来西晋因为宫廷内斗,就造成流民来到汉中进入了广汉郡,这时候李特还没有进入蜀郡,蜀郡为原益州刺史赵某给把持,赵某也不喜欢朝廷里了,所以希望自立,虽然李特一伙流民占据广汉郡部分县城,可是那都是山地上,赵某希望能利用这些人来达到维持地方的责任,所以他对李特态度较好,李特弟弟给赵某武装起来。可是赵某手下不服气了,许多大地主大土豪不服气了,到处扬言告状到处向国家讨要军队镇压李特一伙。罗尚这个梁州刺史兼任少将的人物,王澄山简原江陵派系的一个,就这样领军从新城郡进入梁州深入去对付李特。
开始原益州刺史赵某不许李特流民进入剑门关,那是早在296年,李特等十万流民从京师附近回归,也是八王之乱正式开始的前兆,关中平原到洛阳一带已经没有他们的生存条件了,所以流浪先回到雍州以西秦州交界一带。关中平原本来就小,秦州更加是山地起伏,地少人多,氐族人等就已经开始有造反的,这一造反,朝廷镇压并安置,他们就向汉中准备向蜀地而来,益州刺史赵某等先是阻拦,并且与流民队伍发生冲突,冲突中赵某尚能派遣手下把守剑门关不住流民入蜀。
可是,赵某是朝廷里贾后的亲戚,听说八王之一的赵王司马伦发动“矫诏”政变,处死了操纵白痴皇帝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并且要赵某入京述职,赵某心中不安,便开关并开仓放粮接济流民以收买流民人心,暗中却招纳流民为士兵,等司马伦派出接替赵某的人来到剑门关,赵某杀死了接替者。
第二百五十八章继续交代(13) '本章字数:3348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1 17:12:11。0'
说实在的,原来这一带,还是多少念着返回故乡人的难处,所以这些人来到秦州与梁州益州之地,对于谁都是一个难题,可是朝廷没有及时处理好内政,这万分重要的事情就给耽误了,以至于李特一伙的事情,成为皇族互相开战的导火索。
这就到了300年,因流民无人管理,各州郡都十分头痛。虽然李特知道赵某接济有恩,可是赵某杀死朝廷派来处理流民的官员,他们心里也是害怕的,所以就防备着赵某。
到了301年,赵某更加决定不能回到洛阳都城了,靠山后台已经没有,惟有在成都做一个地方豪强。他安置入关的流民队伍分布在广汉郡,暗中却想控制他们。他开始在广汉郡分化流民队伍,挑起流民队伍在广汉郡流民安置点内自相残杀。混乱中李特的弟弟李庠被杀,李特等弟兄从广汉郡洛县逃到绵竹。赵某继续追杀,李家子弟发怒了,被迫反抗,这就不管你是什么皇后亲戚,也不管你是什么刺史大人,从绵竹打败朝廷官兵一路杀到成都,把赵某就给杀掉了。
这一头次作乱,影响还不太大,毕竟他们都知道朝廷不是那么好反对的,所以他们李家的人物,并没有继续乱来,等着朝廷里来人处置。这一来,就是朝廷里由荆州方面王澄派来罗尚来收拾赵某留下的乱摊子。
罗尚带领戒严的官兵威风十足地开进成都,李家弟子都一路迎接,等于是非常好的听候处置的态度。可是罗尚将军了解情况以后,却做出了令这些流民难以接受的处置。既然这一伙人已经入了剑门关,而朝廷里却是并不平静,宫殿上的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好,这伙流民怎么能勒令返乡呢?
赵某已经开仓济粮了,你罗尚这样做不是等于自己做恶人!还不是原来赵某与罗尚主子朝廷里的王戎山简等等做出的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成都的土豪劣绅们,见到赵某开仓给了李家流民,心里大为不满,对于赵某心里恨,对于流民心里也恨,他们告状,到处告状,就告到决定蜀地流民问题的大人物手里了,这才有这样一个让后代人都后悔的决定来。
十万流民,已经因为赵某的心里想与朝廷对抗而分布在了成都平原上,这时候罗尚这么一来,不给李特面子,而李特已经是死了弟弟的,李特为首的流民三番两次哀求罗尚大人,罗尚刺史,罗尚将军,求求您大人有大量,再宽限几日,一路迢迢来去不容易啊,就是回去,也得给个具体地方才行啊,这关中到洛阳,虽然不是冰天雪地,可是到了秋冬季节,也是不好返乡的。
罗尚将军在这一个夏天里非常忙碌,到处设立关卡,不许流民到处走动,并彻底在成都“父老们”的大力协助下由官军到地方军再到公安局的和所谓的民兵一起,来到处收捕流民,特别是李家兄弟,他们失踪了,必须立即逮捕归案,彻底调查原益州刺史被杀案件。
得知李家人已经潜回绵竹县,这前来处理流民问题的官军就变成了剿匪官军,在“成都父老”以及原益州兵丁的带领下,他们袭击绵竹县李家流民大营,结果被李家子弟打得大败。这可都是王军啊,这是李家子弟正式开始造反,开始杀赵某那是因为赵某不对自己刺史的官职负责而造成的民变而已,军械都是原来赵某发下来的,又不是李家的弟子与流民一起抢的,性质不同。这一下,罗尚在没有收缴完流民手里武器之前就动手,仍然是逼迫流民造反一样的性质了。罗尚手下败逃,罗将军只好下令固守成都,以城池作为防御来对付李特,罗将军向各方面求救,但是汉中他去不了,绵竹到洛县以及剑阁县一带已经被李特封关。他只能求救与近处的梁州和宁州,再就是他的大本营荆州。这一次,带给成都平原的,无论是父老乡绅还是土豪劣绅,都成为李家攻击屠杀的对象了,这成都平原就是乱民的天下,在以后几年里面都是战火最严重的,这也直接影响到朝廷里争权夺利的王爷们,告诉他们成都现在就是有人造反,还特别带劲。这成都平原周围都是大山,每一座大山都可以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