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拣宝-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倒希望是金镶玉,哪怕镶银镶铜也行,至少能值些钱。”黄母鄙视道:“但是一个破烂竹管,送出去恐怕也没人要。”

    “不和你争了,妇道人家真是头发长,见识短……”黄父悄声嘀咕,然后冲着王观笑道:“小王,你别听她的。看看,这个是不是古董。”

    “那我就上手了。”王观一笑,轻轻把笔杆拿了出来,仔细的观察。这个笔杆大约有二十四厘米长,呈浑圆状,体通亮黄的颜色。

    王观稍微掂量一下,感觉笔杆有些轻,再看表层的纹理,可以断定是竹管无疑。

    看了一会,王观心里有了初步判断,然后再注意观察笔头已经光秃的毫锋。从锋毫参差不齐的情况来看,应该是长期使用毛笔写字,致使笔锋秃绝的。

    这时,王观伸手微扯了下锋毫,发现笔头有些松动了,居然能够把笔管中的锋毫扯出三四厘米来……“咦!”

    王观愣住了,脸上若有所思。

    “小王,怎么了?”黄父看了过来,然后满不在乎道:“不用在意,笔头早松了,掉出来也不奇怪。”

    “伯父,这笔不简单啊。”王观笑道,手指头拂动,感受到笔杆的圆润光滑,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

    “当然,伯父家祖传的宝贝,怎么可能差。”适时,彭诚趁机拍马屁,同时悄悄地向王观伸出大拇指比划,暗赞他机灵。

    “小彭,做人要诚实。”

    然而,黄父眼尖,发现了彭诚的小动作,没好气道:“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随便敷衍。如果故意说瞎话哄我开心,我是不会高兴的。”

    “呃……”彭诚挠头,尴尬笑道:“伯父,我错了。”

    “伯父,你错怪彭诚了,这东西真的很好。”

    与此同时,王观连忙说道:“虽然我不能证明这支笔杆是黄庭坚用过的东西,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支笔至少有八百年历史了。”

    “什么?”

    黄父惊愣起来,有些难以置信。毕竟,他嘴上经常说这是祖传的东西,实际上他心里也没有底气。说白了,真是有几分吹嘘的成分。

    所以,听了王观的话,黄父不仅没有欣喜若狂,反而狐疑道:“小王,做人要诚实……”

    “伯父,我说的是真话。”

    王观无奈笑道:“你这支笔包浆厚重,光泽透亮,分量极轻,分明是存放了许多年了。最重要的是,笔锋藏一寸在管中,这个就是唐宋时期名笔诸葛笔的显著特征。”

    “诸葛笔?”彭诚惊诧道:“诸葛亮发明的笔?”

    “不是……”王观摇头,解释道:“诸葛笔是宣笔的一种,出自南唐的制笔高手诸葛高。据说诸葛高制笔有术,技艺精湛,堪称海内第一,所以又名诸葛笔。”

    “小王,你不是哄我吧。”

    黄父半信半疑道:“我只听说过宣纸,没有听说过宣笔啊。”

    “伯父,我骗你做什么。”

    王观哭笑不得道:“在古代的宣州,不仅是宣纸出名而已,宣笔一样出众。当时的宣笔名噪一时,北宋时期的名臣欧阳修、梅尧臣、叶梦得等人,都曾经赞誉过宣笔。这是有史料可查的,绝对假不了。只不过到了元代,宣笔才逐渐衰落,被湖笔取代了。”

    “真的!”

    看见王观说得头头是道,黄父有些信了。

    “当然是真的。”王观说道:“当年的诸葛高,最擅长用动物的毛制笔,其中最有名的品种就是鼠须笔和紫毫笔,每枝笔酬价十金,世人争相抢购,却供不应求。”

    “十金,那岂不是很值钱?”

    这时,黄母也被吸引过来了。

    “十两黄金,那该是多少钱啊。”彭诚也有些咋舌,眼定定的看着王观的笔杆,十分怀疑道:“这东西有这么贵吗?”

    “我说的是专供达官权贵特制笔,不是这种普通类型的笔。”王观笑道:“不要小看古人,他们也是非常精明的,一样知道把商品划分等级,卖给不同阶层的人。”

    “已经八百年了,再普通的东西,现在应该变得很贵吧。”黄母急忙问道,还是比较关心具体的价格。

    “这个不好说。”王观沉吟道:“古代毛笔的收藏,属于比较冷门的项目,除非是遇到喜欢的人,才愿意花大价钱买。”

    “不对吧,这是古董啊,古董也没人要吗?”黄母质疑道。

    “伯母,话不是这样说的。”王观温和笑道:“对于古董收藏,大家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误区,总是觉得越古老的东西就越值钱……”

    “没错呀,有什么不对吗?”

    不仅黄母点头,旁边的彭诚他们也纷纷表示赞同。

    “不是不对,而是非常不靠谱。”

    王观摇头,耐心解释道:“其实古董和现在的东西差不多的,在古代的时候值钱,现在肯定值钱。如果古代是破烂,现在一样没有多少人愿意买。说白了,就是要看东西的质量。好的东西肯定是人人都抢着要,其他名人效应、稀少程度等等,只是附加的价值而已。”

    “可是电视上不是经常拿几块破竹简出来,就说是什么国宝国宝的……”黄母不解道:“我也没觉得那东西有多好啊。”

    “那是说在文化价值。”王观笑道:“竹简本身没有多少价值,但是在竹简上记录的文字却具有难以衡量的研究价值……”

    “好了,你别插嘴,整天提钱,你俗不俗。”黄父不耐烦摆手道:“你看小王说得多好,文化价值。毛笔是古代文房四宝之一,肯定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吧。”

    “没错。”这个时候,王观真是在奉承了,笑着说道:“你这支笔,对于研究古代宣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也就是说,不值钱啰。”黄母有些失望。

    “一两万吧。”王观想了想,微笑道:“我这是保守估计,或许还能更高。”

    “两万?”

    黄父黄母都有些意外,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他们的心理底线了。

    看出他们不信,王观轻笑道:“伯父伯母,我不是在信口开河,最近几年文房四宝的收藏也逐渐升温了,其中毛笔的收藏也是一种趋势。可惜这支笔只是竹质的,如果是雕刻了文字或图案的木杆、漆杆、瓷杆,价格更是高得不可思议。”

    “比如说在几年前,一个大型拍卖会上有一支明万历竹刻花鸟纹毛笔,估价仅为八万至十二万元,但是最终成交价却达到了九十九万元。”

    王观笑呵呵道:“当然,人家成交价高,也是有原因的。要看质量和工艺、品相等等细节综合衡量,才有那么高的价格。可是,你这支笔,只是竹质的笔管,上面没有刻款,没有图案,就是普通的毛笔。如果不是能从笔锋工艺特点鉴别出是诸葛笔,恐怕也值不了两万。”

    “小王,你别误会。我们不是觉得钱少,反而觉得多了。”黄父迟疑道:“两万块,有人愿意买吗?”

    “当然愿意。”

    说话之间,王观摸出一张集古斋的名片,递给黄父之后,微笑道:“伯父,这个就是我工作的地方。你要是不嫌麻烦,可以抽空过去一趟,我们经理肯定会收你这东西。”

    “瓷都啊,有些远……”黄父似乎打消了疑虑,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之后,他把笔杆收了起来,倒是对王观更加热情了。

    一转眼就是下午三点多,王观和彭诚也辞别而去。

    “这么早就回去了?留下来吃晚饭吧。”黄父挽留起来。两人自然是推托不已,黄父也不强求,只是笑容满面的让他们以后有空常来玩。

    出了门,王观钻进车上,等了好久,彭诚才和黄婷挥别完了,依依不舍的走来。

    “噗……”

    王观二话不说,马上驱车而去。

    路上,彭诚感激涕零道:“王观,今天真是多亏了你,帮我分担了火力。啥都别说了,晚上我请客,一定要通宵达旦,不醉不归!”

    说着彭诚又有几分担忧道:“对了,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什么真的假的?”王观迷惑不解道,十分熟练的操作方向盘,避开附近的行人,飞快的向县城而去。

    “那个笔杆子。”彭诚皱眉道:“哪天黄伯父真拿东西去你店里咋办?”

    “凉拌,直接买下来呗。”王观瞥视道:“你该不会是怀疑我在撒谎吧?”

    “就怕你看不准。”

    关系很熟,彭诚也没绕圈子,直言不讳道:“不过,你看错了也没关系。如果黄伯父真的拿东西去你们店里卖,你一定要买下来,大不了事后我出这个钱。”

    “嘿,你倒舍得。”王观笑道。

    “没有办法,娶个老婆不容易啊。”彭诚叹声道:“特别是刚才听你说一支笔能卖近百万,我也考虑着要不要回家翻箱倒柜了。”
第267章 真是巧!
    “你家我去过,好像没啥古物。”王观随口道,专注驾车。看见出了郊外后行人稀少,也慢慢加快了速度。

    “我说的不是武宁的家,而是彭泽的祖宅。”彭诚解释道:“你也知道,每年清明节,我们家都要回彭泽扫墓的。”

    “对喔。”

    王观反应过来,然后笑道:“彭泽啊,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的地方,你要是能够找到他的手书字帖,那么这一辈子都不用发愁了。”

    “废话,谁不知道。”彭诚没好气道:“就算我历史不好,但是也知道陶渊明是东晋人,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他的文章手稿怎么可能保存到现在。”

    “这可不一定。”王观笑道:“现在一样有陶渊明的手迹流传,虽然只是拓本,但是年代越久,仿得越真的话,价值也就越高。还有那篇归去来兮辞,或者桃花源记,未必要陶渊明的原本募本,只要是历史书法名家写的就行,一样很值钱。”

    “好比苏东坡就曾经写了归去来兮辞的字帖……”说到这里,王观啧声道:“就算把陶渊明的原本手稿拿来,恐怕也没有苏东坡的那个字帖价值高。”

    “为什么?”彭诚有些愣了。

    盗版的居然比真的值钱,这是什么道理?

    “不是说了么,要看作品的质量啊。”王观解释道:“虽然说,陶渊明是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一个级别的大文豪大才子。可是除了苏东坡之外,其他人不是以书法闻名于世的,所以苏东坡字帖的价格,自然要比陶渊明真迹高一些。”

    “当然,这也是个人见解而已,毕竟年代太久远了,陶渊明的手迹早就化成灰了。如果真的有陶渊明真迹出世,那么绝对是轰动全国的大事。”

    王观有些神往,却也知道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轰动,有多轰动?”

    彭诚笑道:“就像前段时间的张献忠玉玺一样沸沸扬扬吗?”

    “咦,你也知道这事。”王观有些惊奇道。

    “废话,都上中央新闻了,我能不知道吗。”彭诚没好气道:“不要以为我坐机关单位就与社会脱节了,说不定我知道的事情比你还多。”

    “这倒也是,谁叫我们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呢。”

    “切……”

    说说笑笑之中,王观开车回到了县城,把彭诚送到家之后,自己也回家了。晚上聚餐,果然是通宵达旦,醉得不省人事,然后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天。

    之后两天,风平浪静,王观就宅在家里,哪里都没去。

    不过,虽然身在家中,王观也没有忘记关注省城的事情,每天都和高德全通电话,也及时了解那边的动态。这两三天时间里,张老等人的排查行动很有成效,在岳大掌柜这个内应的帮助下,又连续发现了两件朱先生的赝品。

    面对这样的结果,大家也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悲伤。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朱大先生的赝品是近两年烧制流入市场的。然而,想到这种巧夺天工的赝品进入市场,不知道有多少人上当受骗了,似乎也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

    还好,这个情况只是业内人士清楚,还没有造成严重的恐慌。不过,这样的势头如果得不到抑止的话,肯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可是,就像几个老人所说,能够照看省内一亩三分地就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事情。就好比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也顾不上其他地方了。毕竟,朱大先生隐藏得很深,根本挖不到他的源头,大家自然束手无策。

    “王观,过来……”

    就在王观忧叹的时候,却听到父亲叫唤的声音。

    “爸,有什么事?”王观连忙走了过去,经过几天的调养,父亲的脚伤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现在可以行动自如。估计再过两三天,就会完全康复。

    不过,情况一好转,父亲就有些坐不住了,叫唤王观过来,让他开车兜自己出去看看。

    “爸,你想去哪?”王观有些迟疑问道。

    “随便。”父亲无所谓道:“环城绕一圈,看看郊外的情况,呼吸新鲜空气……”

    王观不觉有异,点头答应下来。

    不久之后,他就开车载着父亲出了县城,在绕城的路上慢慢的行驶。

    由于临近立春,气候渐渐回暖,雨水较多,使得城外的树木杂草上湿漉漉的,看起来油酥绿翠,有点儿春意盎然的模样。

    “停!”

    忽然,在汽车接近一个山脚下的时候,父亲果断叫道:“在这里停车,我下去走走。”

    王观见状,顿时惊讶道:“爸,你该不会又是想爬山吧。这可不行,要让是妈知道了,非骂死我不可。”

    “你别让她知道不就行了么。”父亲没好气道:“少说废话,赶紧停车开门让我下去。”

    “这样不好吧。”王犹豫不决。

    “你担心什么。”父亲瞪眼道:“就是下去走走而已,你在旁边看着,能出什么事。”

    “也是……”

    王观考虑了下,在父亲的威逼下,只得慢慢的把车停下来。一瞬间,父亲迫不及待的开门下车,然后风风火火的向山上疾行而去。

    “爸,慢点,等等我。”

    见此情形,王观急忙锁车,小跑跟了上去。这里是县城附近,所以山上也居住了十几户人家,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半山腰各处。

    不过,让王观感到惊奇的是,这里的人家好像与父亲很熟悉,看见他上山了,纷纷点头示意,或者高声招呼。父亲笑容满面,一一回应,然后驾轻就熟的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绕行。在几分钟之后,来到了一个修建在山坳山的园子之前。

    王观随意打量,只见这个小园子的四周是用荆棘篱笆围起来了,入口是及腰的竹栏门,典型的只防君子不妨小人。

    这时,父亲推开竹栏门走了进去,同时回头招呼道:“愣着做什么,进来帮我浇水。”

    “爸,这个是……”王观有些惊诧,慢走走进园子,仔细观察起来,只见不大的园子之中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

    这些草药大小不一,有的像禾苗一样纤小,有的如灌木一样密集,有的已经长成了一颗枝繁叶茂的小树……反正就像是一个品种繁多,受到精心培育的植物园。

    “怎么样,不错吧。”父亲有些得意道:“这是我两三年来,一点一滴积聚的成果。”

    “爸,你厉害。”

    王观赞叹不已,然后小心翼翼问道:“妈知道这事不?”

    适时,父亲低头,轻轻拔开一株草药旁边的杂草,装聋作哑起来。

    王观一看,心中了然,顿时笑道:“爸,这又不是什么坏事,相当于养花种草陶冶情操而已,我们肯定没意见,何必瞒着我们。”

    父亲还是没有说话。

    这时,王观若有所思,猜测道:“除非,这个园子的地,需要花钱租赁承包!”

    “租金不贵,一年几百而已。”父亲有些虚心,急忙辩解道:“还有,这些钱可不是什么私房钱,而是我卖了草药得到的回报……”

    “爸,你不用解释,我能理解。”王观笑呵呵道:“几百块钱不算什么,妈也不会介意,但是她肯定在乎你对她隐瞒这件事情。”

    “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打算弄这个园子的,只不过在山上采了草药回来之后,发现没有地方安置,只得暂时种在这里。后来草药越来越多,就变得这个模样了。”父亲解释道:“所以我索性把这块地租赁下来,但是怕你妈叨唠,干脆没和她说。”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和她坦白?”王观笑道:“拖得越久,她可是越生气的。”

    “我自然清楚。这事你哥已经知道了,我现在告诉你,就是让你兄弟俩帮我圆一下。”父亲有些尴尬道:“统一口径,把这事带过去……”

    “没问题!”王观爽快点头,随即左右打量园子,忽然皱眉道:“爸,不是我说,这园子才二十平方不到,是不是太小了。”

    “是有点小。”父亲深以为然道:“而且土壤结构相同,有许多草药都种不活。”

    “这样呀……”

    王观眼睛掠过一抹亮光,笑眯眯的说道:“那怎么不换个大点的地方。”

    父亲明显有些意动,然而却摆手道:“算了算了,租金太贵了,没必要花这个钱。”

    看来,父亲平时肯定也琢磨过这事,但是多半害怕母亲知道了这事,责怪得更加厉害,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是个好机会。”

    霎时,王观心念百转,在构思措词怎么述说自己在瓷都买了一栋大别墅的事情。

    就在这时,父亲的手机突然响了。

    “喂……”

    父亲接听起来,才聊了两句,眉头就慢慢皱了起来:“你等着,我回去再说。”

    “爸,什么事?”王观好奇问道。

    “你裘叔的电话,要和我商量点事情,听起来很急,现在在家里等着,我们回去吧。”父亲说道,有些迷惑不解。

    “嗯!”王观轻轻点头,知道这个裘叔是父亲相交多年的老朋友,平时经常来往走动,现在有急事找上门来,肯定不能怠慢。

    说话之间,王观扶着父亲走出了园子,向山下停车的地方走去。

    途中,王观忽然看见对面的山上有一个颇为熟悉的身影路过。一眼看去,他就认出那人是昨天有过一面之缘的风水师,黄婷的四大爷。

    “真是巧……”
第268章 百试百灵的一招
    看见黄婷的四大爷出现在这里,王观一愣,不过他也没有多想。毕竟作为风水师,帮人寻龙点穴,肯定要东奔西跑寻找风水宝地,那么来到这里也不奇怪。

    当下,王观只是好奇看了一眼,就继续扶着父亲下山。反正只是见过一面,甚至连对方叫什么名字都不清楚,没有必要过去打招呼。

    一会儿就下了山,王观驱车返回县城,大概十分钟左右就到家了。

    “老王,你总算是来回了。”

    与此同时,一个身材高大,十分干练的中年人迎了出来。

    “什么事呀,这么急。”父亲和中年人握了握手,就来到客厅坐下。

    “好事,也是麻烦事。”中年人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老王,你家是不是有一缸封存了五十年的陈年封缸酒?”

    “没错。”父亲点头道:“我好像带你去看过。”

    “太好了。”中年人喜形于色,急忙问道:“你没动过吧?”

    “都说要传给我孙子的,怎么会动它。”父亲闻声,微微皱眉道:“怎么,你想要?”

    “不是我想要,而是上头想要。”

    中年人连忙解释道:“昨天,县城来了个大老板投资考查,和县长聊天的时候,无意之中提到了陈年封缸酒。你也知道,领导一拍脑袋,下面的人就要跑断腿。”

    “这个任务就分配到我这里来了。”

    说到这里,中年人笑道:“我当时就想到你家的陈年封缸酒了。市面上的成品酒再好,哪里有你自家酿的醇香。老王,帮兄弟一个忙,把你家的酒匀我十几斤。放心,我按市价给钱的,反正是公家款项,绝对亏待不了你。”

    “不是钱的问题。”父亲为难道:“主要是不舍得。”

    “有什么不舍得的。”中年人劝说道:“酒酿出来就是为了喝,不然酿来干什么?况且,你一缸酒,少说也有两百斤,我只要一点儿而已。剩下的酒,一样可以继续封存。”

    “话不能这样说,开封之后再封存,和一直封存下去,口感不一样的。”父亲皱眉道,不太想答应,但是又耐不住老朋友的情面,左右为难。

    “老王呀,你也别太较真了。”

    适时,中年人轻轻摇头,低声道:“而且这事对王勘也有好处。”

    “怎么说?”父亲心中一动,也有些不解道:“这事和王勘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中年人轻声道:“如果这酒大老板满意了,县长肯定十分高兴,我再找个时机在县长面前提一提王勘的名字,就说这酒是他搞来的,那县长对王勘一定有好印象。你想想,在领导心里留下好印象,那么以后的好处就大了。”

    “真的?”父亲意动了。

    “老王,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中年人笑呵呵道:“不然的话,我只要随便去市里酒厂走一趟,买点五年十年的陈酒就行了,何必专程过来找你。”

    “这样……”父亲认真考虑,然后点头道:“你都这么说了,我肯定要给你面子。”

    “这就对了。”

    中年人笑道:“下午你让王勘拿酒送到我办公室来,记得要光明正大的送来,这样我才有理由夸奖他,并且报销酒钱,一举两得。”

    “老裘,王勘的事情,就让你费心了。”父亲有些感激。

    “什么话,多年的老朋友了,王勘就是我侄子,能关照我肯定关照。”中年人摆手笑道:“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我还要筹备其他事情,就先走了。”

    “留下来吃饭吧。”父亲挽留道。

    “我倒是想,可惜没这闲工夫,等过几天忙完了,再来找你喝酒。”中年人说道,在父亲的相送下向外走去。

    这时,王观在厨房探头出来,惊讶道:“裘叔,这么快就走了,我正准备做饭呢。”

    “咦,二少回来了。”中年人笑道:“裘叔有事先走了,改天再来看你。”

    “哦……”

    王观点头,又继续在厨房忙活起来,淘米煮饭。中午的时候,才听父亲说了这事,他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反而觉得裘叔说得很对,酒酿出来就是为了喝,存着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最主要的是,这次开封,说不定能够趁机品尝到五十年陈酿的滋味。

    事实证明,王观的猜测没错,父亲吩咐大哥王勘回祖宅打酒,一瓶送去裘叔那里,另外一瓶带回家。晚餐的时候,一家人自斟自酌品味起来。

    不得不说,五十年份的陈年封缸酒,酒液已经变成了黄金琥珀的颜色,完全没有了酒的辛辣呛劲,只剩下浓浓的醇香。口感非常爽滑,让人回味无穷。

    一餐饭,带回来的酒都被大家瓜分完了。不过,这酒的后劲十足,吃完饭之后,王观才坐了一会,就觉得昏昏沉沉,干脆洗洗就睡了。

    一觉醒来,王观发现已经是第二天,临近中午时分。懒洋洋的起来之后,王观发现自己并没有宿醉的痛苦,反而觉得一阵神清气爽,浑身轻松。

    “五十年的封缸酒,果然属于大滋大补的圣品。”王观有些回味,然后洗脸刷牙,慢慢的向客厅走去。才走到厅门,他就看到厅中摆了一口大缸。

    看了一眼,王观就十分惊奇道:“谁把祖宅的酒缸搬回来了?”

    “我搬回来的。”

    这时,父亲走出来笑道:“我仔细想想,觉得这样的好东西放在祖宅太不保险了,干脆搬回家保管比较妥当。”

    “什么不保险,分明就是你馋嘴了,抵挡不住封缸酒的诱惑,想搬回来天天喝。”母亲在旁边笑道,揭破了父亲的小心思。

    “嘿嘿!”父亲尴尬一笑,显然默认了。

    “真别说,这酒的滋味太好了。”王观笑着说道:“而且有营养滋补、舒筋活血的功效,你们经常喝对身体有好处的。”

    “不用多说了,我又没反对。”母亲告诫道:“记得适量饮用就行。”

    “肯定适量……”父亲连连点头,然后皱眉道:“不过这缸蛮大的,摆在哪里比较合适?”

    “摆我房间吧,反正我经常不在。”王观提议道,也在考虑晚上是不是趁机偷喝几杯。

    “摆哪都行,不过大缸太脏了,要清理干净才行。”母亲嫌弃道,伸手碰了碰缸身,只见一片片灰屑哗啦啦的掉落。

    “找毛巾擦一下就行了。”父亲说道,正准备去拿抹布。

    忽然,门外传来裘叔洪亮的声音:“老王,在家不?我又来看你了。”

    “老裘来了。”父亲有些意外,急忙下去迎接。

    片刻之后,两人走进厅中,看见摆放的大缸,裘叔有些惊喜交集道:“老王,不愧是多年的老朋友,真是够默契的。知道我今天来的目的,早早就把东西准备好了。”

    “老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父亲惊诧道:“你来有什么目的,我又准备了什么?”

    “陈年封缸酒啊。”裘叔喜上眉梢道:“老王,你这酒不愧是五十年陈酿,那个滋味啊,简直没法形容了。不仅县长喝得满意,就是那个大老板也赞叹不已。这不,听说你还有这一大缸酒,打算花钱全部买下来。”

    “全买下来?”父亲错愕了下,然后摇头道:“我不卖!”

    “老王,别急着拒绝。”裘叔嘿嘿一笑,然后带着几分羡慕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