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拣宝-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是换成是熟悉中国文化内涵的艺术品经纪人,肯定不会轻易错过这个机会。
“快中午了。”
察觉余味眼中的惊羡,王观微笑把东西收好了。随即提醒道:“保罗先生应该回来了吧,要不再去看看?”
听到这话,余味只好暂时收回了借东西观赏的心思,随即叫服务员过来埋单。片刻之后,众人离开了咖啡馆,又来到了保罗先生的住宅。
再次按响门铃,那个或者是保罗先生妻子的中年女性出来了。之所以不敢肯定她是不是保罗先生的妻子,主要是西方人对于婚姻十分忠诚,所以有些人轻易不结婚。但是婚前同居、生孩子却是家常便饭,不受舆论的谴责,着实让许多奉子成婚的国人羡慕嫉妒恨。
就在王观浮想联翩之时,余味又与那位中年女性沟通完了,只见他皱眉回头道:“保罗先生还没有回来,而且看情形中午是不回来了。”
“是在忙什么事情吗?”王观也是微微皱眉。
余味立即询问起来,听到答应之后顿时错愕道:“他去参加拍卖会了。”
“咦,还真是巧。”
王观一听,也感到有些惊诧:“在哪个拍卖会?不会是名片上那个吧。”
“还没巧到这个程度。”
此时,余味笑着说道:“另外一个小拍卖公司,今天举行一个小拍会,听说拍品之中有几件不错的瓷器,保罗先生就前去参加了。地方也不远,你们要不要去看下热闹?”
“中午了,还不结束?”王观有些奇怪。
“分早上下午两场。”余味解释起来:“中午有个过度,好让人恢复精力,再投入到下午的竞拍之中。”
“我看不是恢复精力,而是让人准备钱吧。”方明升笑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看看吧。”
王观也没意见,当下众人与中年女性告别,然后经过了一番辗转,就来到了那家小拍卖公司之中。公司不算大,倒是环境比较典雅,有几分古建筑的风韵。
不过毕竟正在举行拍卖会,外面的守卫肯定比较森严,不允许闲杂人员进入,所以王观等人自然被挡在了外面。
余味倒是比较了解情况,面带微笑与守卫沟通起来,也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守卫将信将疑地转身走了进去,不久之后就带着一个身材高大,身穿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走了回来。
“他就是保罗先生。”
余味迅速解释了句,随即笑脸迎上招呼。与此同时,保罗先生也看到了余味,脸上一怔之后也露出几分惊喜笑容,热情走过来与他握手拥抱。然后两人兴高采烈的叙旧,互相问候对方,顺便关心一下天气情况……
以上是王观的脑补,实际上情况也和他猜想的差不多。
寒暄得差不多了,余味就开始为双方引见起来。王观用英文打了声招呼,然后脸上挂着笑容就行,茫然无知地看着几个人聊天。几个人之中肯定包括了方明升,不要忘记了,他在英国可是有朋友的,怎么可能不通英语。
见此情形,王观摇头感叹,敢情就自己一个人是土鳖!过了一会,余味才招呼起来:“走了,我们进去。”
“怎么样。”王观一边随行,一边问道:“保罗先生知道那个人的情况吗?”
“他知道有这个人,但是印象却不深刻,需要回去之后查询通讯录才知道那人的信息。”余味有些欣喜,又有些叹气道:“不过只有最基本的电话号码和住址信息,以前可能有用,现在应该已经过期了。”
“过期的信息,没有什么用处啊。”王观皱起眉头。
“信息是没用了,但是保罗先生有用啊。”余昧轻声道:“他可以召集居住在伦敦的协会成员,再向大家打听那个人的消息,说不定有什么线索。”
尽管余味也是理事,但是一个人召集大家,难免威信不足,但是拉上保罗先生联合起来举行聚会,那么应该有许多人响应。
说起来,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调查方法,王观没理由反对。既然是有求于人,那么迎候对方也是应有之理。如果连这点也想不通,那么也不必专程来跑这一趟了。
不久之后,众人深入拍卖公司之中,来到了举行拍卖的大厅中。王观顺势望去,只见厅中已经停止的拍卖,大概有几十号人,三五成群的集聚在一起聊天。
同时王观也注意到,在拍卖台的墙壁上悬挂了一幅巨大的幕布,而台上却是一个小巧玲珑的投影仪,不断的将一件件东西的清晰照片投射到幕布上,让底下众人鉴赏。
这个时候,幕布上出现的是一块碗表,十分精致奢华的设计,另外还镶嵌了许多小钻石,看起来非常高档大气,应该是某种名表吧。
王观也注意到,在名表的旁边还有一张证书,以及一个字母签名。估计是某个著名设计师设计的东西,属于限量版之类,很有收藏价值。反正根据他的目测,不少人对着幕布上的名表指指点点,看起来很有兴趣的样子。
不过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人群之中,王观却忽然发现了一个还算是熟悉的身影。看到这人,他顿时惊喜交集,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适时,王观果断撇下了方明升和余味,径直走到了那人的旁边,微笑招呼起来:“安德森先生,好久不见了。”
“oh……”
一瞬间,那人立刻回头,正是与王观有过几面之缘的安德森先生。这个时候看到了王观,他也有几分惊讶,随即脸上露出了开怀笑容:“王,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一个外国人口中冒出中国话来,这才是王观需要的节奏,自然也让他摆脱了稍微有几分尴尬的处境,心情舒畅之下笑容更加灿烂:“这是上帝的指引,所以我就来了……”
“对,太对了。”
安德森先生立时笑道:“没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未完待续。。)
第908章 贵族范儿
ps: ; ;三更求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
与此同时,看见王观与一个外国老头谈笑风生,旁边的方明升和余味难免愣住了。
“不是说他不会英语的吗?”余味错愕道:“现在不是聊得挺好的吗?”
“过去看看……”方明升也有些好奇,随即走了过去。近了才发现,哪里是王观懂英语,分明是老外属于中国通,普通话说得很好。
“方老板,过来给你介绍一位朋友。”
适时,王观引见起来,其中又是一番寒暄。这个时候余味和保罗先生也走过来了,场面自然更加热闹非凡。尽管大家也不算多么熟悉,但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说起来也算是朋友。反正交流起来之后,却是有几分融洽。
当然,交流的时候,肯定是各有侧重点。主要是王观和安德森先生在聊,余味和保罗先生在说话,至于方明升则是彻底发挥商人本性,来个左右逢源。
聊了片刻之后,王观目光一闪,却是看到了幕布上换了一件东西,顿时有些惊讶:“咦,那不是……”
是什么?一时之间,其他人也好奇张望起来,只见幕布出现一个贯耳尊。东西的造型也不算多么稀奇,以青铜器为原形加以仿制,属于古代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品种。
然而这贯耳尊却有几分奇怪,釉面没有青花或者五彩,只是一层朴素的灰白色。
当然,这也不奇怪,釉面灰白,最多是说明东西制作简单。但是真正让人感到惊奇的,却是在釉面上出现许多裂纹。乍看之下,让人感觉贯耳尊被摔过,以至于快碎裂了。然而真正的行家却知道,这是开片。
开片属于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本来是瓷器烧造过程中的缺点。但是当工匠掌握了开片的规律之后,开片就属于瓷器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了。尤其是到了宋代,五大名窑之中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
毫无疑问,现在幕布上出现的贯耳尊,就是故意开片的瓷器。表面的片纹,就好像一层不规则的渔网,看起来杂乱无章,实际上却别有韵味。
“这是仿哥窑贯耳尊。”
与此同时,安德森先生微笑道:“我今天就是为了它而来。”
这个时候,保罗先生也说了一句话。安德森先生顿时笑了,目光之中多了几分意味深长。也不用帮忙翻译,王观就知道保罗先生的目标也是这件东西,两人算是竞争对手。
“仿哥窑,不是真哥窑吗?”方明升好奇询问起来。
“没错,是清代乾隆年间仿北宋哥窑。”
安德森先生笑道:“内外通体施仿哥釉,釉质肥厚莹润。足部露胎处呈铁褐色,写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这是仿古款,而且东西的胎和釉都比较到位。应该是真品无疑。”
行家,厉害的行家。
一瞬间,方明升眼中透出惊奇之色。如果说是中国行家说出刚才的话来,他肯定不觉得奇怪。问题在于安德森先生可是高鼻子深眼窝的老外。居然不费力地说出一段专业术语来,着实让他比较吃惊意外。
然而还没等方明升吃惊完,旁边的保罗先生也开始说话了,一串串英语下来。却是让方明升睁大了眼睛,一副倍受打击的模样。
“保罗先生说什么了?”王观忍不住打听起来。
“也是和安德森先生一样,说了一些自己对这件东西的看法。”余味小声道:“非常符合实际。堪称是一针见血。”
“这样呀,难怪!”王观恍然大悟,也知道方明升这是受到刺激了。对于自己的东西,还不如两个外国人了解清楚透彻,说起来也是一种羞愧啊。
“那是最后的大轴吧?”
此时,王观琢磨道:“东西看起来,好像挺不错的嘛。”
是不是压轴的东西,王观也不好判断。不过可以肯定是本国的东西,如果价格合适的话,倒是可以考虑买回去。迎回流失海外的文物,说起来也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吧。
“怎么,你也有兴趣?”
一瞬间,方明升也斟酌起来:“我也觉得东西好像不错啊。”
“哈哈,那我们就各凭本事好了。”听到这话,安德森先生立即笑道:“用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手底下见真章。”
拍卖竞争而已,也不是没有过。不仅是彼此之间竞争,另外还有与其他感兴趣的人竞争,所以大家当然也不至于为了这事而闹翻,反而觉得有趣,开始围绕这个话题聊了许久。
大概过了半小时,下午的拍卖会就开始举行了。一时之间,在工作人员的示意下,大家也纷纷地落坐,逐渐安静下来,等待拍卖会的开始。
对于拍卖的流程,在场众人也十分熟悉了,根本不需要另外的人说明,所以工作人员只是随便提点几声,就把位置让给了拍卖师。
一会儿,拍卖师出来了,而且好像说了几句幽默的话,引得底下众人一阵轻笑。
可是由于语言的障碍,王观却是没有听明白,看着别人笑自己也跟着笑了。人呀,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虚伪。
当然,现在是拍卖会,而不是脱口秀,所以随便说了两句,拍卖师也回归正题,开始让人呈上第一件拍品。那是一扎红酒,据说是82年的拉菲。
对于红酒来说,82年是当时近五十年来最好的年份,在波尔多地区收获的葡萄质量非常好,酝酿成酒之后更是得到许多知名品酒师的一致好评。由于购买的人多了,这个年份的酒越来越少,价格自然越来越高。
说起来,这种东西有投资的价值,也可以作为收藏品。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应该算是奢侈品,属于土豪用来炫富的东西。反正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人不少,频频举牌很快将东西的价格抬上去了。
然而,东西尽管日益稀少,但是有心去找,总是能够找到的,在价格上也有一定的借鉴。最重要的是,没人会为了这种能够通过其他途径买得到的东西而拼死拼活,所以价格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没人愿意竞争了。
两三分钟之后,一扎红酒就被一个拄着手杖的老绅士收入囊中。
开场十分顺利,拍卖师的兴致更加高昂了,继续再接再厉,叫人拿出了第二件东西。第二件东西就是那块名表了,也让一些人纷纷举牌竞争。
对于这种奢侈品,有人喜欢,自然有人不屑一顾。比如说安德森先生和保罗先生,两人神情各异,或是挂着淡淡笑容,或是面无表情,冷眼旁观。
拍卖会在继续,前面的四五件东西就不多说了,反正都是奢华的物品。不过在第六件东西出场之后,却是让许多人精神一振。情不自禁正坐起来,表情多了几分严肃。
见此情形,王观纵目望去,只见工作人员拿出来一个盒子。
通过幕布上的影像,王观也看到盒面上绘刻了一只十字架。与此同时,拍卖师示意工作人员把盒子打开,只见里头是一枚精致的十字架,另外还有一本厚厚的书籍。不言而喻,书籍应该是大名鼎鼎的圣经了。
适时,王观悄声问道:“这应该不是普通的圣经吧。”
“确实不是普通东西。”安德森先生轻声解释起来:“那是十八世纪中期,一位比较著名的牧师亲笔抄写的圣经,十分珍贵。”
“哦。”
王观顿时悄然,也明白在场众人的精神面貌突然发生细微变化的原因了。毕竟西方人对于信仰应该比较虔诚,对于这样的东西自然格外感兴趣。不说西方人了,如果是在东方国家,看到拍卖会上出现一尊佛像,估计也争抢得厉害。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竞争异常激烈,在场五六十人之中,起码有大半人举起了牌子。剩下没举牌报价的,要么是像王观这样的外国人,要么就是打算先按兵不动,然后在最后的关头一击必杀!
安德森先生就是扮演了这个猎人角色,等到竞争价格逐渐缓慢下来,眼看一个人就要竞价成功,拍卖师正准备喊第三回,锤子也高举起来即将落下之际,他轻轻举起牌子,价格也适当提高两成,以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之势取得最终胜利。
由此也可以知道,安德森先生对于拍卖的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轻描淡写之间自然流露出老辣的意味,真是高明的啊。
一时之间,不仅王观有这样的想法,许多参加拍卖的人看向了安德森先生,目光之中多少带了几分警惕之色。
对此,安德森先生也不以为意,脸上依然挂着和煦的笑容,甚至亲切友好地向旁边众人点头示意,一派彬彬有礼的作风,却也得到不少人的回应。
文明人就是这样了,无论争得多么激烈,心里狠不能对方去死,表面上却要保持风度,对着仇人露出如沐春风的笑容。这叫贵族范儿,一般人学不了。反正就是在这种笑容之中,下一件拍品也登场了,瞬间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咦!”
看到东西的一瞬间,王观脸上就多了几分惊讶之色……(未完待续。。)
第909章 礼物有着落了
ps: ; ;更新了,再求几张月票,请大家多支持,谢谢。
在手抄本圣经之后,工作人员拿出来的是一件王观比较感兴趣的东西。
“咦,居然是这种东西。”方明升看了一眼,也觉得颇为意外:“那个应该是盾牌吧?”
“没错,就是盾牌。”安德森先生轻笑解释道:“十字军东征时期的遗物,据说是某个英勇将军使用过的东西。”
据说这个词比较巧妙,或许是真的,也有可能是传言。东西就在这里,至于你相不相信,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有人表示怀疑,自然不会竞拍。当然也有人深信不疑,不断举牌,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参加竞拍,就好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亏了谁赚了,还真不好分辨。但是毫无疑问,作为中介的拍卖师,肯定是推波助澜,恨不能每件东西都拍出天价来。
不过盾牌多少有几分存疑,天价却是不可能了,几分钟之后竞争尘埃落定。一个三十来岁的买家笑到了最后,但是成交价格却没有超过安德森先生拍下的圣经。
对此,拍卖师也没有失望。稍作休息之后,又继续主持下一场拍卖。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拿出来的东西就比较引人注目了,才端上来就引起全场关注。
东西不大,圆圆扁扁的,却是一枚精致的钱币。在银币上面铭刻了一些对于王观来说比较稀奇古怪的图案,另外还有比较简单的字母,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是金雀花王朝的货币。”
此时,余味在旁边笑道:“这类钱币比较稀少了,价格也比较高。”
金雀花王朝,王观倒是听说过,好像是英国在中世纪时期中最强盛的王朝。统治英国三百多年,其中有一个号称狮心王理查的国王。还有百年战争的历史事件。就这人这事王观有点儿印象,至于其他就完全不清楚了。
不过没关系,中国古代的钱币值钱,那么英国古代的钱币自然不可能掉价。
事实也是如此,在拍卖师宣传报价的时候,在场许多人一窝蜂似的举牌,甚至连保罗先生也忍不住凑了把热闹。然而也有人无动于衷的,这些人之中就有安德森先生,直到拍卖师一锤定音,他也没有举牌的意向。
见此情形。王观好奇道:“安德森先生觉得东西不好吗?”
“不是不好,而是不合心意。”安德森先生笑道:“我不是英国人,对于英国的古币自然不像他们这样热忱。”
王观恍然大悟,也有些不好意思问道:“对了,还没请教呢,安德森先生是哪里人啊。”
“我拿的是意大利国籍。”安德森先生笑道:“不过按照你们中国人的习惯,应该是把我划分为犹太人。”
“咦。”
一瞬间,王观有些意外,不过又有一种意料之中的感觉。毕竟像安德森先生这样精明。游走于世界各国却如鱼得水的人物,确实与大家印象中的犹太民族一模一样。
在两人闲聊之中,又有几件拍品成交了。与此同时,工作人员摆出来一件东西。终于让王观正视起来,真正的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到拍卖之中。通过大幕布,大家也看得十分清楚。物品说是一件,不如说是一个组合,杯与托碟的组合。
“粉彩描金徽章纹杯!”
这是中文似的描述。但是东西却充满了西方风格。只见杯和托碟胎质净白如温玉,但是杯上的纹饰图案却以盾牌为主,应该是某种徽章。上面还是一些字母单词,并绘有小黄花和绿叶围绕的纹饰。另外在杯子的内部和托碟内的口沿,也绘有金色和绿色攀缘植物。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产物。从精致华美的程度来说,就可以知道这东西不仅是外销瓷,更像是特意定制的物品。
“ellsbo!”
此时,安德森先生口中迸出一个单词,目光流动之间充满了兴趣。
“什么意思?”单词王观倒是听清楚了,却不明白具体的含意,只好看向余味,希望他能够给个解释。
“伊来斯波!”
余味随之解释起来,不要忘记了,他可是专门研究海外瓷器的,对于这件东西的来历,或者说看到纹饰之后,也多少有些了解情况:“据我所知,在靠近哥德堡的荷兰岛上有一个伊来斯波庄园,或许这个杯子就是那个庄园主当年特意派人到中国定制的日常用具。”
“没错,就是这样。”
这个时候,拍卖师开始介绍东西的来历,余味一边聆听,一边点头道:“确实是那个庄园主在清代乾隆年间,专门到中国定做的东西。应该也算是广彩……”
尽管清代初期实际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海外贸易却没有完全堵死,在广州还留下通商的口岸,所以贸易十分繁茂。在那个时期,几乎每天都有外国商人到广州采购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同时为了满足外国贵族高人一等的特权,自然有人接下了定制瓷的买卖。
不过由于定制瓷器的人太多了,为了节省时间,一些商人干脆在瓷都做好了各种素坯,然后拉到广州,让定制的人选好坯胎,再请匠人加工描金添彩。这就是广州织金彩瓷的雏形,然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新的品牌。
不管怎么说,东西不仅是年代够老,本身又夹带了东西方风情,十分符合大众的审美观。所以在这个时候,拍卖的价格肯定是节节攀升。
本来王观还打算举牌的,但是看到方明升和余味出手了,就没凑这个热闹。事实证明他没出手是对的,以方明升的身家,只要真心想买一件东西,没有理由买不到。所以经过一场激烈竞争,方明升最终力压群雄,把东西拍了下来。
看到一个中国人笑到最后,一帮外国人却是没有什么特别反应。毕竟近些年来,中国藏家的足迹遍布世界,大大小小的拍卖场都有他们的身影,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倒是方明升,拍下东西之后,脸上露出了笑容,轻声道:“拜访希尔先生的礼物有了。”
“嗯。”
王观一怔,随之有些恍然,隐约觉得这个希尔先生,应该就是方明升在英国的朋友了,也就是那个遗忘宝库密码的倒霉蛋……
与此同时,在王观沉吟之中,下一次东西闪亮登场,正是清仿哥窑贯耳尊。东西呈长颈鼓腹立足,肩饰双贯耳,高圈足外撇。器型高大、沉稳,修长挺拔,饱满端庄。
周体施灰白色开片大小不一的仿哥釉,釉色肥厚滋润,光莹匀滑,器表开片因深浅不一故有金丝铁线之称,特征明显,古意盎然。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以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烧造特征而闻名于世。同时又因为烧造年代和烧造产地的不确定性,而成为陶瓷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由于其中的神秘性,以及东西的稀少程度,哥窑向来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到了清代,哥窑珍品十分稀缺,只有极少部分流传下来,根本满足不了帝王大臣的需求,所以仿制品自然应运而生。
有文献资料记载,清代仿制宋瓷的烧制大多是从雍正开始,而且仿制得非常成功。一种是黑色胎骨,釉色主要仿制传世哥釉瓷,其具有紫口铁足,金丝铁线的特征。另一种为白胎,用涂酱釉边的方法来代替紫口铁足,艺术效果稍微有点儿逊色。
现在工作人员呈献出来的贯耳尊,就是白胎仿哥窑,大片小片的裂纹,十分古拙自然,充满了别具一格的韵味。
对于这样的东西,不仅是安德森先生、保罗先生兴致勃勃,就是余味也摩拳擦掌,轻声提醒道:“东西看起来不错,我也打算争一争,你们不要和我抢啊。”
余味这是防患于未然,免得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说起来,中国人不团结这一点,屡屡在拍卖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是国内的拍卖会就不多说了,本来就是和自己人竞争,也无可厚非。然而在国外的拍卖会上,很多时候依然是与自己人内斗。往往竞价在最后,总是几个中国买家在抬价。
而且还有一种最让人憎恨的情况,当把价格抬高天价以后,事后那人就后悔了,宁愿给违约金也不要东西了。这简直就是存心给中国抹黑,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所以一些著名收藏家,总是在节目中反复劝告大家,收藏需要量力而行,其实就是在隐晦地表达心中的不满。毕竟作为同胞,在外人眼中就是同一个群体,他们丢人了,大家也跟着脸面无光啊。
可能是这种事情经历多了,余味这才提前打声招呼。
对此王观也没有多想,立即点头表示同意。既然余味喜欢,那让给他也无所谓,除非他途中放弃竞价,那王观才考虑要不要接手。
另外相对刚才的徽章纹碗来说,这个仿哥窑贯耳尊的竞争更加激烈。过了七八分钟之后,场面才算是逐渐缓了下来。
此时此刻,只剩下四五个人举牌报价,其中就有余味,以及保罗先生。不过安德森先生却一直没有出手,不知道是不是打算像上次出手一样,在最后关头才绝杀……(未完待续。。)
第910章 达芬奇密码筒
ps: ; ;码字晕头了,才想起来今天是重阳节,祝大家节日吃好喝好吧。最后求月票,请多支持。
“五万英磅……”
这个时候,拍卖师异常兴奋,不断鼓动道:“现在是五万英磅,才五万英磅而已,来自中国的艺术珍宝,远远不仅是这个价……”
以上纯粹王观脑补,不过看到拍卖师喋喋不休的样子,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然而竞争的人也知道现在是关键时刻,有经验的人根本不受拍卖师影响,而是刻意保持自己的节奏,一缓一缓地举牌,期望给竞争对手更大的压力,让他们放弃竞争。
事实证明,这样的办法十分管用,看到价格缓慢上涨,一些人再也没有耐性,果断撒手,选择冷眼旁观。到了最后,还有两个人在出价。不过就当众人以为两人即将展开龙争虎斗的时候,其中一人却直接放弃了。
放弃的人却是余味,只见他一脸苦笑,有几分无奈之色。
王观迟疑了下,却也没多说什么。毕竟与余味相争的却是保罗先生,想到待会还要恳求保罗先生帮忙,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给他添堵,自然也就理解了余味的退让。
不过话又说回来,刚才说要参与竞争的安德森先生,怎么到了最后,拍卖师已经一锤定音了,他还没有出手?
察觉王观奇怪的目光,安德森先生笑道:“东西的价格超过了我预计的范围,所以我就干脆不报价了。”
听到这个回复,王观隐约感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