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拣宝-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天,就是在翻查资料之中度过,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准备整齐的两人,立即开着摩托车向城外的乡村奔去。

    也不是租不到汽车,主要是在乡村的道路上,还是使用摩托车比较方便快捷。毕竟在宜兴也有不少地方属于丘陵地带,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山村,汽车根本开不进去。就算可以开进,但是那种颠簸的感觉,足够要人命了。

    所以说,摩托车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比较便宜,哪怕折腾散架了,也不会多心疼。

    不管怎么说,两人磕磕碰碰的上路了,目标直指宜兴比较偏远的乡村。毕竟在距离城市附近的地方,找到漏网之鱼的可能xìng不大,还是走远一点看看比较实际。

    开始还好,可以直接走国道,但是正式下乡之后,路途就不怎么平坦了。反正折腾了一两个小时,两人才算是来到几个山村的聚集地。

    当然,所谓偏远,并不代表偏僻。如果真的十分偏僻,王观反而不打算去了。毕竟太偏僻的地方路况更不好,摩托车根本没法开进去,只能靠步行。

    仔细想想,王观感觉自己没有这个毅力。所以才格外的佩服当年的老前辈了,下乡掏宅子的时候,居然连走两天两夜,把东西买到手之后,更是一个人把沉重的物件扛回家,甚至连肩膀都磨出血汗来。这样的经历,也是王观没法想象的。

    当然,有付出才有回报。在收藏的黄金年代,根本没有赝品的说法,只要肯挥洒血汗,总会有丰厚的收获。反正据王观所知,各个大收藏家手里的珍藏,大部分是在那个时期努力搜刮得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不过,也只能羡慕了。毕竟现在的乡村,或许还有不少好东西,但是也要看运气。运气好的话,才有可能碰上不错的宝贝,如果运气不好,遇上了同行埋的地雷,那就比较悲剧了。

    比如说王观现在就是这样,进村之后找人打听起来,然后在某个好心人的指点下,来到了一户村民家中。查看他家的老物件。

    然而,看了两眼之后,王观心里就有数了,然后就开始皱起眉头,装成不喜欢的模样。挑拣了片刻之后,他最终摇头,带着刑秋离开村民家里。

    与此同时,刑秋好奇问道:“虽然没有天青泥,不过我看那个盘子好像挺老的。难道不是古董吗?”

    “假东西,故意做旧的。”王观叹气道:“看来为了利益,那些人真是无孔不入啊,再偏远的地方也埋有地雷。”

    “埋地雷?”刑秋莫名其妙道:“什么意思?”

    “就是陷阱。”王观随口道:“难道你不觉得村民家里的老物件未免太多了一点吗?”

    “啊……”

    刑秋明白了,顿时皱眉道:“原来下乡掏宅子也会遇到赝品呀。”

    “正常。城市有风险,下乡须谨慎,这是行里的共识了。”

    王观摇头笑道:“外行人不知道这种情况,以为乡村的东西没问题,看中了就买下来,还以为拣漏了,却不知道正中人家下怀。”

    “黑。真黑。”刑秋叹声道:“按照你的说法,那我们不是白来了吗。”

    “未必。”王观笑道:“村里还是有好东西的,不过要看你有没有这个眼力,能不能看得出来而已。”

    “比如说呢?”刑秋好奇道。

    “比如说刚才那户人家里的长板凳应该是百年以上老桃木做成的。”王观随口道:“你去买下来。拿回家请人重新刨光,然后去武当山龙虎山之类的大道观兜售,绝对能够赚上一笔。”

    “咦?”

    刑秋一怔:“那你干嘛不买下来?”

    “那玩意太沉,不好拿。”

    王观坦然自若道:“再说了。我现在不想和宗教人士打交道……”

    说话之间,两人又继续前往下一个村子。那个村子倒是没有埋地雷的情况。不过村里各户人家的老物件,也早被其他同行搜刮得差不多了。剩下一些小玩意儿,王观又不感兴趣,而且更没有天青泥料,所以两人只得继续转移阵地。

    就是这样,东奔西跑了一天,两人却没有什么收获,只得空手而归。

    回到城市旅馆的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两人也累得没有说话的兴致,敷衍了事的填饱肚子之后,王观一脸疲惫之sè道:“明天还去不去?”

    “去。”刑秋表情依旧坚定:“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好,那就去吧。”王观点了点头。

    第二天,两人转战其它乡村,又是傍晚回来。不过与第一天相比稍微好点,至少王观带回来了一两件东西,但是依然没有找到天青泥。

    吃了晚餐之后,王观再次询问同样的问题。

    “继续!”刑秋给出同样的答案。

    第三天,拖着沉重的躯体返回旅馆,面对同样的问题,刑秋的语气不再坚定,不过他觉得还能够坚持,所以第四天继续外出。

    “怎么样?”

    “……再看看情况!”

    这是第五天的对话,等到第六天晚上回来的时候,两人根本没有说话的兴致了,吃饭之后随便洗了洗,直接倒头就睡。

    第七天早上起来,两人很有默契的不提上山下乡的事情了,而是跑到旅馆旁边的茶楼吃早点,顺便研究一下归程的问题。

    “你说,我就这样放弃了,是不是很不给力。”刑秋有些迟疑道:“算不算是中道崩殂,功亏一篑?”

    “你多想了。”王观懒洋洋道:“功亏一篑这个词不适合来形容你,人家功亏一篑是指快要成功了,却坚持不下去,所以才会失败。然而我们连成功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尽早放弃也是明智之举。”

    “对是对,不过你却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
第741章 石黄,狮球王
    ()    PS: ; ;二更了,如果手中有月票,请多多支持。

    “你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个时候,刑秋撇嘴道:“这几天我要找的天青泥没见影子,但是你却买了不少东西,收获不少啊。”

    “运气而已。”

    说到这个,王观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都是一些小玩意,不值得一提。”

    “矫情。”

    刑秋没好气道:“前天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我说什么了?”王观眨眼道,他说的话太多了,怎么可能句句记得。

    “你说自己运气爆棚,就算找不到天青泥料,却发现了一块石黄,也算是不虚此行了。”刑秋哼声道:“我现在感觉这趟行程,不是你陪我,而我我陪你了。”

    “无所谓了。”王观笑逐颜开道:“大不了我回头请人把石黄制作成壶后,送你一把。”

    “不稀罕!”刑秋撇嘴道。

    “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千万别后悔。”王观好心提醒道:“如果天青泥是最顶级品种的紫砂泥,那么石黄也能够称得上是顶级品种之一,十分稀缺少见。”

    王观这话没有夸大其词,要知道紫砂泥陶土属于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

    之前提过了,紫砂泥是红泥、绿泥、紫泥的统称。虽说同是紫砂泥,但是其中的品质也细分好几类。最常见的是甲泥,储量最多。另外紫泥是甲泥中的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层,所以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称。

    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sè更为多彩。

    至于石黄,又属于嫩泥的品种之一,更是红泥发sè的主心骨。在紫砂业界,长期以来通称红泥,在历史文献记述中,也有称为朱泥的。

    反正用这种品质的泥料做成的紫砂壶。壶sè光彩艳丽不嫣、沉稳而不娇,被称为大红袍,是世人公认的上好极品红泥。

    不过十分可惜,由于这种泥料太稀少了。除了在民国时期,曾经制作过一批水平小壶。就是用这种泥料做胎以外。一般情况下,这种珍贵的泥料只是作为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送窑烧造出朱红sè的效果。不过与极品大红袍相比,肯定相差极远。

    要知道真正的大红袍紫砂壶,那是细如滑脂,通体嫩润的成sè,不仅是壶体的品质超群。单单是外观就足够让人心神迷醉。找天青泥不成,却得到了一块石黄,肯定算是意外之喜,也难怪王观觉得不虚此行了。

    “这位小友。”

    就在王观得意之时。一个个人突然走了过来,和颜悦sè道:“可能有些冒昧了,不过我还是想请教一下,刚才两位好像是提到了石黄?”

    “嗯?”

    王观抬头看去。只见来人说老不老,说中年似乎又不合适。反正就是五十出头的年纪,鬓角稍微有些霜白,但是眼睛十分明亮,仿佛具有年轻人一样的生机活力。

    “这位……”

    王观稍微踌躇了下,在考虑称呼了问题。不过旁边的刑秋反应更快,直接笑道:“大伯,你听到我们说话了?”

    “不好意思,路过的时候听到了几句。”那人歉意一笑,又继续追问道:“你们真的发现石黄了?”

    “这个嘛。”刑秋不说话了,而是看向了王观。毕竟东西是王观的,他也不好多说什么。或许王观打算保密,矢口否认也说不定。

    然而,王观不至于保密,但是却随口笑道:“只是发现了一块疑是石黄的东西,未必就是石黄。”

    “能拿来给我看看吗?”

    或许觉得这样说有些冒昧,那人又补充道:“当然,我过去看也行。”

    反正意思一样,都是想看看王观手中的东西是不是石黄。如果不是,那就好聚好散了,如果真是石黄,他肯定不能轻易错过。

    在那人期待的目光中,王观想了想,爽快点头道:“行,东西在旅馆,大伯有兴趣的话,一起过去看看吧。”

    此时,两人也吃完了早餐,顺手结账之后,立即带着那人返回旅馆房间。尽管在旅馆住了一周,两人却早出晚归,幸好有服务员的清扫,不然房间早就乱得不成模样了。

    至于王观上山下乡的成果,自然是锁在柜子之中。招呼那人坐下之后,王观顺势打开了柜子,只见还算宽敞的柜中堆放了他五六天来的收获。

    东西有些杂乱,两三个小壶,也有一些陶瓷摆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柜子底下的一块石头,外壳黑褐sè硬如铁,包裹一种合煮熟蛋黄十分相象的矿物。重量将近三四十斤,王观搬出来的时候,也觉得有点儿吃力。

    把石头搁下来之后,王观笑道:“大伯你应该是行家,帮我看看这是不是石黄。”

    “我看看……”

    其实在看见石头的一瞬间,那人眼中就掠过几分喜sè。半蹲起来仔细打量之后,他也就更加肯定无疑了。不过他还是要打听清楚:“小友,东西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说起来也巧。”王观心情舒畅,也没有隐瞒的意思:“我们两个下乡掏宅子,在赵庄走访各户人家的时候,无意中经过一栋破败的房屋。当时我们也有些累了,干脆在房屋的断垣残壁上歇脚。”

    “那时我比较无聊,顺手拿了根竹竿在断垣残壁上敲敲打打,没想敲着敲着,忽然发现这块石头不对。”说话之间,王观笑逐颜开道:“通过仔细辨认,我感觉这块石头好像是石黄。不过是被人当成普通石块,与泥浆混合起来盖房了。直到房屋残破了,才重见天rì。”

    “也难怪石头表面有这么多泥痕。”

    那人恍然大悟,眼睛随之一亮:“除了这块石头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了?”

    “应该没有了吧。”王观思索道:“就算还有,估计也在风吹rì晒下风化了吧。只有这块石头运气比较好,有东西堆积在上面,又有泥浆包裹,这才没有碎化。”

    那人一听,感到十分遗憾,毕竟石黄碎化之后,与别的泥土掺杂在一起,还真不太容易提炼出来。尤其是不能确定数量的情况下,兴师动众的去提炼,或许得不偿失。

    当然,不管怎么说,三四十斤的石头,jīng细提炼出来的石黄分量也不少。如果作为化妆土使用,也能够用一段时间。就算全部拿来制作紫砂壶,也能够做出两三个来。

    反正那人动心了,再次研究石黄之后,立即抬头道:“小友,这块石黄你愿意出手吗?我可以出高价收购。”

    “不好意思,东西不卖。”王观笑道:“我想留着请人制壶。”

    一瞬间,那么直接报价:“一百万。”

    “咦!”

    王观感到有些意外,主要这个价格真的很有诚意。要知道就算当代制壶名家的紫砂壶,也未必值这个价钱。大家应该清楚,材料是成本,再加上制壶名家的手艺,所以紫砂壶值钱也十分正常。问题在于,材料的钱,再高也不可能高过紫砂壶成品吧。

    想到这里,王观若有所思,然后请教道:“大伯怎么称呼?”

    “裴!”

    那人自我介绍起来:“裴洪泉,是个手艺人,所以见猎心喜,希望小友能够成全。”

    “裴……”

    就在这时,王观惊诧道:“狮球王裴大师?”

    “呵呵,那是行里朋友吹捧,不能当真的。”裴洪泉谦虚笑道:“与祖辈相比,我还差得很远呢。”

    “裴、裴、裴……”

    与此同时,刑秋似乎也知道裴洪泉,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结巴了。那个神态,和粉丝看见崇拜偶像的反应差不多。

    见此情形,裴洪泉多多少少有点儿小自得。毕竟受到别人尊崇,心里高兴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当然,他更加关心石黄的事情:“小友,你觉得我的提议怎么样?如果觉得价钱不合适,我可以再斟酌加点。”

    裴洪泉有资格说这话,他不担心材料贵了会导致成本上涨。因为他制作出来的东西,就算在成本上翻两番,也能够轻易卖出去。

    毕竟大师也分级别的,比如说壶艺泰斗顾景舟老先生,他jīng心制作的壶在七八十年代只能卖两三百块,可是现在已经突破千万了。在2011年秋拍,他的提璧组壶以一千七百多万成交,创造了紫砂壶成交价的最新世界纪录。

    当然,顾景舟是近代制壶大师,他的提璧组壶,一组有十一个,分摊下来的话,价格好像也不贵。单个紫砂壶最贵的还是古代名家的作品,比如说明代时大彬制作的圈扭壶拍卖,成交价高达一千三百多万。

    另外还有清代陈鸣远制作的南瓜壶,拍卖也能值八百多万港元……

    裴洪泉尽管也是大师,不过肯定不如与上述几人相提并论。不过他狮球王的称号也不是白来的,那可是三四代人的积累。

    第一代狮球王,那是清末民初制壶好手江祖臣。他十分善仿古器,特别是有一手浮雕装饰技艺,所创狮球、狮灯、狮座系列壶,深受时人喜爱,所以才有了狮球王这个称号。

    第二任狮球王,却是裴洪泉的祖父,有陈鸣远第二美誉的裴石民……
第742章 一个小小的请求
    ()    PS: ; ;三更求票,大家多多支持吧。

    裴石民,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民国时期着名的紫砂艺人,早年拜姐夫江祖臣为师学习紫砂壶艺,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第二代狮球王。

    虽然说在常人眼中,裴石民的名气没有顾景舟大,但是他制作的紫砂壶在市场上的价格可不低,尤其是狮球系列,每个壶都超过百万以上。既然裴洪泉继承了狮球王的称号,那么他制作的紫砂壶或许不到百万,但是jīng品名壶开价五六十万也有许多人抢着要。

    如果他用石黄为胎,jīng心制作两三个大红袍级别的紫砂壶出来。由于石黄的稀缺珍贵xìng,再加上他本身的手艺与狮球王的金字招牌,那么每个壶超过百万应该不成问题。所以说石黄价格再贵一些,也还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人家底气足,根本不在乎这个钱。

    再说了,对于一些大师来说,钱财之类的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他们最大的愿望,估计是收集到最好的材料,jīng心制作出可以传世的名壶来。

    当然,其中也不泛几分功利的因素。毕竟在九六年时候,有壶艺泰斗之称的顾景舟大师与世长辞,紫砂壶界就失去了一面旗帜,更缺少了一位扛鼎的人物。

    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与古代的大师相比,现代大师的数量至少增加了好几倍。说句不好听的,物以稀为贵,东西多了就有些不值钱了,大师也不例外。那么只有点野心,或者说是上进心的人,谁不想问鼎天下。成为新的泰斗呢?

    裴洪泉要承认自己多多少少也有这样的抱负,不过这个泰斗却不是自封的,而是要做出切切实实的成绩来,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

    所以看见石黄这样的优质材料,裴洪泉肯定不会错过。

    与此同时,没等王观开口答应或拒绝,一边的刑秋却迫不及待说道:“东西不卖,直接送给你了……”

    “啥?”

    一瞬间,王观和裴洪泉都愣住了。

    尤其是王观。莫名其妙的看着刑秋,不知道他突然搭错了哪根神经线,或者是由于高温酷暑的天气,所以烧坏了脑子,以至于说出这样的糊话来。

    裴洪泉也差不多。惊愕之后就轻笑摇头道:“小友说笑了,这样贵重的礼物,我怎么能平白无故的接受……”

    “可以的……”

    “等等,我们商量点事。”

    刑秋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观一把揪住,然后他朝裴洪泉尴尬一笑,再把刑秋拖到角落低声道:“你干嘛。突然良心发现,要当散财童子啊?就算你想做好事,也要看人来的呀,人家根本不差钱。”

    “我就是看人来啊。”刑秋悄声道:“他是她爸……”

    “谁?”王观有些迷糊。

    “她呀!”刑秋急忙解释起来:“我的女神。难道我没有告诉过你她姓裴吗?”

    “你绝对没说过。”这个时候王观立时恍然大悟,才明白刑秋怎么突然这样反常,原来是事出有因。

    “现在说也不晚呀,把东西送给他。回头我把钱补给你。”刑秋兴奋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别高兴太早。就算你白送东西给他,人家也不会把你当成女婿看待,相反还觉得你是不是脑壳坏掉了。”王观轻笑道:“要不然就是觉得你无事献殷勤,非jiān即盗。咦,说起来好像也是这样,你确实是在打人家闺女的主意……”

    “瞎扯。”

    此时,刑秋悄悄地瞄了眼裴洪泉,隐约感觉王观好像说对了。在这个比较讲究功利的社会,又不是什么熟人,初次见面就送人价值百万的礼物,除了缺心眼的人,估计是谁都会在心里嘀咕对方有何居心。

    一时之间,刑秋纠结起来:“那你说怎么办?”

    “凉拌呗。”

    王观笑眯眯道:“要么你现在干脆跑过去,直接冒充他女儿的男朋友,顺便把礼物奉上。不过这样做的成功率或许不高,相反失败的可能xìng很大。当然也有百分之一的几率,他听到这事很高兴,直接认你做女婿了。”

    “滚!”

    刑秋没好气道:“尽出馊主意。”

    “那你自己看着办吧。”

    王观现在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同时提醒道:“我们已经窃窃私语三分钟了,再不过去人家就该等着不耐烦了。你不想印象分大跌的话,就赶紧做决定。”

    “说得轻巧……”刑秋犹豫了下,顿时叹道:“东西是你的,你自己做决定吧。”

    “怎么又改变主意了?”王观一怔:“你变脸的速度未免太快了吧。

    “不变不成啊。”刑秋无奈道:“像你说的,我没有送礼物的立场,人家肯定不会同意。与其让他拒绝,不如不送。”

    “你明白就好。”

    王观笑了笑,又拍了拍刑秋的肩膀,然后安慰道:“不过也别太失望,看我的……”

    “裴大师!”

    说话之间,王观重新走了回去,笑容可掬道:“我们商量好了,决定将这块石黄送给您,不过也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有请求最好,没请求才要提防。

    带着这样的想法,裴洪泉立即笑道:“什么请求,说来听听。”

    “我刚才之所以说不卖,无非是想留下石黄制壶而已。”王观轻笑道:“不过我朋友却提醒了我,反正最终目的是为了壶,那么拿石黄换壶好像更快一些……”

    “嗯?”

    裴洪泉闻声,顿时了然。心里权衡一下,立即笑道:“小友的意思我明白了,不知道你们想要什么样的壶?”

    “这个还真不好说。”

    王观微笑道:“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这个荣幸,能够参观裴大师的收藏?到时候我们看中了什么,您要是舍得。那就给我们。要是不舍得,我们就继续挑,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听到这话,刑秋眼睛一亮,立即期盼的看向裴洪泉,恨不能替他点头答应。与此同时,裴洪泉想了想,也点头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请两位小友随我走一趟了。”

    “太好了……”刑秋喜形于sè。唯恐裴洪泉反悔似的,立即抱起石黄向外走去。

    见此情形,王观自然掩饰道:“我这位朋友向来十分喜欢紫砂壶,听说能够欣赏到大师的作品,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这是拐着弯子说自己的东西好。裴洪泉自然十分高兴,立即引着两人回家。

    裴洪泉的家就在城郊,那是一栋比较清雅的小别墅。坐落在湖畔旁边,四周是茂林修竹,环境极为优美。引着两人走进客厅之后,裴洪泉叫人送上了清茶,随后微笑道:“收藏室有些乱。我先失陪一下,整理之后再请两位参观。”

    两人比较理解点头,目送裴洪泉离开之后,刑秋立刻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某人的身影。

    “人不是在黄州吗?”王观撇嘴道:“怎么看也不会变出来。”

    “我这是在观察地形,知己知彼才能够摘取胜利果实啊。”刑秋笑眯眯道:“不管怎么说,还是要谢谢你了。如果不是你找了这个借口,我也不能轻易进来。”

    “我也是有私心的。”

    王观认真道:“你是外行人。所以不明白狮球王紫砂壶的珍贵之处。如果是裴石民大师的作品,那可是与顾景舟紫砂壶一个级别的东西。十分难得。两人都是以仿古出名,顾景舟大师的曼生壶仿得惟妙惟肖,而裴石民大师却有陈鸣远第二的美誉,可见两人实力相当……”

    陈鸣远,陈曼生,两人都是清代最着名的壶艺大家。技艺到了他们的地步,已经谈不上谁高谁低了。而且两人都比较讲究创新jīng神,是当时最富盛名的制壶大师。

    顾景舟和裴石民也是一样,从技术的层面上,很难判断谁更胜一筹。不过由于个人的机缘问题,顾景舟的名气更加响亮一些而已。

    当然,那是外行人的看法,在内行人的眼中。不管是谁的紫砂壶,都是可以珍藏传世的宝贝。如果有机会得到一把,王观肯定不会往外推。

    就在两人闲聊的时候,裴洪泉也重新返回厅中,然后笑容满面道:“让你们久等了……”

    说话之间,裴洪泉立即引请两人来到他的收藏室之中。

    收藏室设在二楼,房间十分宽敞,窗明几净,光线十分充足。进去房间之时,王观顺势扫视起来,眼中忍不住多了几分惊叹。

    只见一把把造型各不相同,却光泽浮动的紫砂壶就错落有致的搁放在架子上。在阳光的映照下,这些紫砂壶都有一种难以言述的jīng气神韵,充满了特殊美感。

    就算是完全外行的刑秋,突然看到这么多jīng妙绝伦的紫砂壶,他多少也有几分目不转睛,仔细的观赏打量,感觉一阵赏心悦目。

    两人的反应,就是最好的称赞。

    不管架上的紫砂壶是不是裴洪泉本人的作品,但是却都是他的收藏品无疑。自己的东西受到别人的赞许,那么作为主人,他肯定感同身受,心情十分舒畅。

    心里一高兴,裴洪泉干脆介绍起来:“小友你来看看,这些是我自己的作品,这些是我和朋友互相交换的作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裴洪泉是大师,那他的朋友肯定也不简单。王观一边欣赏,一边点头,突然问道:“冒昧问声,您这里肯定有裴石民大师的作品吧。”
第743章 项圣思桃杯
    ()    PS: ; ;七夕了,还要苦逼的码字,求月票安慰一下。(百度搜文學馆W ;wW。W ;xGuan。C ;oM)

    王观语气十分肯定,要知道裴石民是裴洪泉的祖父。如果他的收藏室中没有裴石民大师的作品,那才是十分奇怪的事情。

    果然不出所料,裴洪泉一听,立即轻笑道:“在这边……”

    在裴洪泉的提示下,王观顺势看了过去,只见在一个架子上,正正摆放了一把紫砂壶。只见壶身制作jīng细,造型似桃非桃,壶身一面枝叶飘逸,塑五个寿桃,二只蝙蝠;另一面贴一对蝙蝠,盖上竖一枝桃叶缀三个小桃。整个紫砂壶颜sè暗红似金,却是裴石民大师艺术达到鼎盛时期制作出来的五蝠蟠桃壶。

    建国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裴石民大师的壶艺已达炉火纯青的境地,五蝠蟠桃壶、牛盖莲子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等等传世经典名作都是在这个阶段相继问世。

    由于这些紫砂壶的制式太有名了,王观稍微看了一眼,就认出五蝠蟠桃壶来,目不转睛观赏之余,忍不住问道:“裴大师,东西能够上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