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拣宝-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
壮汉不说话了,直接行动起来,走到一堵墙壁旁边,伸手在琳琅满目的兵器之中,轻轻的摘下来一把匕首,然后一言不发递给了王观。
不过当王观把匕首接过来,仔细打量之后才发现这件东西与其说是匕首,不如说是弯刀。小巧玲珑,又锋芒毕露的弯刀。
“铮!”
王观把兵器拔了出来,只见东西的造型比较怪异。当然所谓的怪异,那是相对中国的匕首来说,只见柄首与刃身之间,形成了一个弯月状,而且刀头比较宽阔。这样的造型,毫无疑义是外国的刀具。
王观稍微掂量了下,发现这把兵器刀头重脚轻,前宽后窄,背厚刃薄,抡动起来砍劈,具有好像斧头一样的杀伤力,应该是近身搏斗的利器。
“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此时,壮汉冷笑道:“别看东西小,但是真正一刀砍下去,绝对能把人的脑袋砍下来。”
这个王观倒是不怀疑,然后看向了老孟等人,打算虚心请教一番。
“这玩意我好像在哪见过。”与此同时,一个中年人沉吟起来,若有所思道:“应该是比较有名的东西……”
“廓尔喀刀!”
就在这时,有人叫出了兵器的名字,然后徐徐解释起来:“这是尼泊尔的国刀,也是世界名刀之一。不过在十九世纪以前,大家对于这种刀还很陌生,直到1814年,英国派出3万大军征战尼泊尔,廓尔喀士兵的战斗力给傲慢的英国士兵留下了深刻印象。”
“特别是这种廓尔喀弯刀,让一些英军士兵见到就怕,从此以后也让廓尔喀弯刀的威名扬名于世。如果我没有看错,这把弯刀应该就是当年英军士兵收获的战利品。距今也有两百年的历史,但是刀锋还是那么闪亮,十分难得……”
在那人的解释下,大家才恍然大悟。
与此同时,王观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无论是马来西亚的马来克力士,还是尼泊尔的廓尔喀弯刀,都是让入侵者吃了大苦头之后,立即闻名中外。然而号称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在外国联军入侵的时候,还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
也难怪现在那么多人讨厌清朝,五千年的骄傲就因为当时的统治阶级不争气,一下子就被砸得粉碎,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缓过气来,不黑你黑谁?
当然,同样作为失败者,人家好歹也有让人敬重的东西,至少有拿得出手的武器,而作为铸兵技术源流的中国,居然只能通过缅怀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就在王观感叹的时候,蔡鹏的眼睛一亮,毫不犹豫道:“我就要这个,多少钱?”
“不卖。”
壮汉一摆手,冷着脸道:“除了角落那些,其它东西都是非卖品。”
“这世上哪有什么非卖品,不过是钱多钱少的问题罢了。”蔡鹏不信,又习惯xìng的挥动支票本道:“一百万够不够,要不两百万也行……”
真是冤大头,开店的最喜欢遇上这样的客人了。
老孟等人恨不能替壮汉答应下来,可惜他却不为所动,反而伸手向王观把东西讨要回来,然后小心翼翼擦拭一番,再重新悬挂在墙上。
“你再考虑考虑。”
蔡鹏不死心,又继续说道:“要不你报个价,如果合适我直接买了。”
“哼。”
壮汉撇嘴,挥手道:“我说过了,不卖!另外,角落的东西你们要不要?不要的话就可以走了,不要打扰我休息。”
这是在下逐客令呀,自然也让蔡鹏生气了,脸sè变得很不好看。不过对比壮汉的体格,蔡鹏也很明智自己生闷气,不敢破口大骂。
况且大家也是文明人,人家都拒客了,又不好意思赖着不走,只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有些束手无策。
“既然这样,大家就……继续看那些东西吧。”王观笑道,回头又走到了角落,拿起架上的兵器慢慢打量起来。当然,这一次打量,却不是拿肉眼打量了。
为了争取时间,王观直接打开了特殊能力扫视,一时之间整个木架上的兵器尽入眼帘,然后结果却让他十分失望。木架上几十把兵器,大部分没有什么反应,只有七八把刀剑有微弱的白光流动。但是这样的情况,足够说明这些兵器的质量不行。
果然,不能总是指望能在垃圾堆里拣到宝贝……
王观心中一叹,特殊能力继续扩散,把整个房屋都笼罩起来,直接来了个筛选,马上就看见了一片片或强或弱的绚烂宝光浮动。
“好东西不少嘛。”
从宝光的密集程度来看,王观就知道壮汉确实是个行家,收藏的兵器里头有许多的jīng品,不过与自己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未完待续。)
第639章 吕祖神像
() PS:三更了,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月票。
王观觉得壮汉的收藏不如自己,也不是他在自恋。大家不要忘记了,尽管王观手头上只收藏了两把冷兵器,但是无一不是赫赫有名,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宝物。
三国时期曹cāo令儿子曹丕督造的百辟匕首龙鳞,还有南北朝时期赫连勃勃让工匠jīng心铸成的大夏龙雀。这两把兵器,只要拿出一把,就足够让冷兵器爱好者疯狂了。所以说有的时候数量再多也没用,质量才是关键所在。
不过十分明显,这个库房里的兵器质量还行,却没有能让王观前一亮的宝贝。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也不是谁都会自己的运气那么好……
王观才想着,突然之间看见了一抹紫金sè的宝光浮耀,就好像午时阳光一般灿烂炫目,直接把他心里的一丝丝得意给掐灭了。
“什么宝贝?” ;。 ;。
一瞬间,王观自然是惊喜交集,连忙看了过去。不过情况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本来他以为会看见一把稀世神兵现世,然而事实却是看到了一个摆件。
与此同时,蔡鹏连忙凑近问道:“大哥,这些东西怎么样?”
“不怎么样。”王观顺口回答,也清醒过来,轻轻摇头道:“就比商场卖的水果刀好点,恐怕连菜刀都不如。”
“这么差劲啊。”蔡鹏顿时一脸失望的表情,十分着急道:“那该怎么办?”
“也不是没有办法。”就在这时,王观灵光一闪,微笑道:“你去问一问辛先生,看他愿不愿意把兵器借给你。”
“借?”众人自然感到十分惊诧和意外。
“没错,就是借。”王观笑着说道:“反正你和胡少就是相约比试,也没有规定你的兵器一定要是自己的,不能租借别人的东西。”
“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蔡鹏眼睛一亮,喜出望外道:“买不到,我可以借啊。”
峰回路转,那么事情也比较好办了。蔡鹏直接回头,继续挥动支票本道:“十万港元,租你的兵器一天,干不干?”
看来蔡鹏也不傻嘛,分得清楚租和买的区别。然而壮汉更加不笨,立即伸出两根手指头,把价格翻了一倍:“二十万。”
“成交!”
蔡鹏也不还价。马上在支票上填写了这个数字,然后撕下一页塞到壮汉的手中,又恢复了趾高气扬的神态:“钱给你了,明天中午之后带东西到……”
报了一个地址之后,蔡鹏强调道:“记得带最好的兵器去,千万不要糊弄我,不然你的下场一定很惨很惨。”
“知道了。”壮汉拿好了支票,根本没把蔡鹏的威胁放在心上。
其实也是,这种威胁也算是香港电影经常上演的套路了。几乎每部jǐng匪电影都有这样的对白,大家都看烦了,哪个真会害怕?对此蔡鹏也十分无奈,为什么说实话总是没人相信呢。这种事情他真做得出来的……
且不提蔡鹏心中的呐喊,反正收了支票之后,壮汉也不客气的继续送客。
“等等。”
这个时候,王观自然不想那么快离开。顺势指着侧边角落的一个摆件问道:“辛先生,恕我冒昧的问一声,你的兵器库里怎么搁了这个玩意?”
众人闻声。也纷纷看了过去,只见王观指向的摆件却一个神像。神像安放在一个龛盒中,大概有四五十厘米,一身长袍,胡须飘逸……
如果单单是这样形容,再对比壮汉的体格,相信许多人肯定下意识的认为,这个神像就是鼎鼎大名的关二哥了。可惜不是,神像与关二哥没什么关系,所以大家才觉得有些奇怪。
“朋友送我的东西,有什么好奇怪的?”壮汉不解道,毕竟这是信仰zì ;yóu的世界,也没人规定他一定要拜关二哥啊,难道就不能信奉别的神?
“不是奇怪。”
王观也没有绕圈子,直言不讳道:“我只是想问,这尊吕祖像你愿不愿意出手?”
没错,神像也不简单,就是大名鼎鼎的吕祖吕纯阳吕洞宾。
作为八仙之首的吕洞宾,在真实的历史之中,更是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的祖师爷,钟吕内丹派、儒佛道三教合流思想的代表人物。
当然,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还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三戏白牡丹之类的典故。
其实不仅是在内地,在香港信奉吕祖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说在新界的云泉仙馆,就主奉吕祖,是香港著名的庙宇、名胜,香火鼎盛。
想到这个茬儿之后,老孟等人也比较释然,以为壮汉也是吕祖的信徒,同时反倒是奇怪王观怎么看上这个玩意了。
“你想要?”壮汉也愣住了。
“对,我住在瓷都,距离龙虎山也不远……”王观睁着眼睛说瞎话道:“我们那个地方道教氛围比较浓厚,一来二去的我也比较崇信道家神仙。你这尊吕祖工艺不错,尤其是眉目的刻画颇有神韵……”
简单的评点两句,王观话峰一转:“当然,有些话我说出来可能会得罪辛先生,不过又不得不说,请你多多包涵了。这尊神像应该是搁在这里好些rì子了,不过表面却沾染了不少灰尘,而且供炉中更没有半截香枝,可知吕祖好久没有享受香火的供养。”
“唉……”
王观摇头轻叹,神态之间充满了明珠暗投,哀其不幸的意味,然后再抬头道:“辛先生,不知道你能不能允许我把吕祖请回去?”
“呃……”
在王观灼灼目光的注视下,壮汉稍微有那么几分尴尬。毕竟在香港这个传统风俗习惯比较浓郁的地方,众人对于神佛表面上或许不信,但是心里还是有几分顾虑的。
现在被王观无声的指责自己对吕祖不敬,壮汉心里也有点儿惴惴,吞吐解释道:“这是我朋友的东西……”
“你不是说送给你了吗,那就是你的东西了。”王观果断问道:“一句话,我想把吕祖请回去,你答不答应?”
打着尊神的名义也是爽,不仅是壮汉,连老孟等人也没有丝毫的怀疑。自然,皮求是多少也察觉一些端倪,不过绝对不会拆穿就是。
果然不出所料,在王观的步步紧逼之下,壮汉也没有怎么考虑,甚至连价格也不问,就轻轻点头道:“你喜欢那就搬走吧。”
见此情形,王观满意点头,随即在口袋之中翻出了全部的港元现金,应该有好几万吧,也没有仔细点数就直接塞到了壮汉手里,然后招呼大家帮忙把吕祖神像抬了出去,放到车上他才彻底安心。
“记得,明天中午之前……”
此时,蔡鹏又提点了壮汉一番,这才与王观等人开车而去。
回去的途中,王观和皮求是也是坐在沙庆丰的车上,两人窃窃私语起来。当然主要是皮求是笑眯眯的问道:“兄弟,你什么时候改信道教了?”
“刚刚。”王观轻笑道:“突然之间发现,我与道家好像很有缘分,干脆信了。”
“不仅是和道家有缘分吧。”皮求是笑呵呵道:“与佛也很有缘嘛,尤其是那个宣德大炉,那可是佛门至宝。”
“和尚不好,不能娶媳妇,所以不信它。”王观很功利的样子:“要信也该信藏传佛教,毕竟藏传佛教的一些宗派好像不忌荤腥yù念……”
“对呀,比如说喜欢佛……”皮求是暧昧一笑,然后反应过来,有些啼笑皆非:“兄弟你这是故意绕我……言归正传,你老实告诉我吧,那尊神像有什么蹊跷?”
“不知道,我就是感觉神像蛮好的,反正被辛先生当成杂物扔在那里,不如让我买下来带回去研究一下。”王观微笑道,也不想表现得那么神奇。
“嗯,回去之后要仔细研究才行。”皮求是兴致勃勃道,很相信王观的直觉。
“我说两位……”
就在这时,沙庆丰回头笑道:“在聊些什么呢,不介意我也听听吧?”
“没什么,就是……”
王观才想开口解释,忽然之间听见手机铃声响了。在没有接听电话之前,他就料想这应该是贝叶或乔玉的来电。等他摸出手机一看,发现果然不出所料,正是贝叶打过来的。
不过王观接听的时候,却听到乔玉的声音:“我们现在在美容院,在接受最先进的……叫什么来着,对了,睡眠美容治疗……反正今晚你自己去潇洒吧,明天再来找我们……就是这样,拜了!”
一段话下来,根本不等王观的回应,对方就直接挂了手机,让他苦笑不已,然后随便向沙庆丰打听睡眠美容治疗是怎么回事?
“没听说啊?”沙庆丰十分茫然,也一脸苦笑道:“这些玩意我从来不关心,也没有关心的必要……”
“就是弄点熏香,脸上贴着面膜,然后躺在牛nǎi里睡觉呗。”
皮求是很有经验似的开口说道,然后察觉另外两人怪异的目光,连忙解释:“你们嫂子硬拉我去体验了一回,说是可以减肥,但是我光喝牛nǎi就觉得饱了。”
“哈哈……”
王观和沙庆丰忍俊不禁,说说笑笑之中也慢慢的返回酒店。(未完待续。)
第640章 哥窑炉
() PS:星期一求推荐票,另外继续求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
当然,这个酒店不是君悦,而是皮求是投宿的地方。这个时候该走的也都离开了,只剩下老孟和沙庆丰留了下来,陪着王观和皮求是来到了酒店。
知道王观要来,皮求是也帮他订好了房间。在前台办理了下手续之后,几人就轮流抬着吕祖神像来到了房间之中。
叫唤服务员送来茶水待客之后,看见服务员退了出去,在合上房门的一瞬间,皮求是就在沙发上蹦了起来,以与肥胖身体相反的灵敏速度,直接扑到了神像的旁边仔细打量起来。
“皮兄,你这是在干嘛?”沙庆丰和老孟有些莫名其妙。
“看宝贝。”皮求是头也不抬,继续深入研究,东摸摸西碰碰,若有所思道:“木质有些坚硬,难道是珍贵的材料?”。。
“珍贵木料?”
老孟和沙庆丰一听,不约而同围了过来。
一番打量之后,老孟又凑近嗅了嗅气息,顿时摇头道:“不对,这应该是普通的樟木,樟木有特殊的气息,可以防止一些虫子的蛀咬,但是味道也十分明显,很容易鉴别出来。”
“没错,就是樟木。”沙庆丰也十分肯定。
“不是材料的问题,难道说木雕神像是出自大师的手笔?”皮求是又沉吟起来:“不过没有款刻,比较难以鉴别。”
“这个木雕像除了五官有几分jīng神以外,整体的手艺也谈不上多好。”与此同时,老孟摇头道:“应该不是大师的手艺,不过从表面的纹裂情况看来,应该也有一些年头了。对了,你们能够看出这是什么流派的雕刻手法吗?”
“……看不出来。”
沙庆丰打量片刻,直接摇头道:“虽说中国最著名的是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粤省cháo州金漆木雕、闽省龙眼木雕四大流派。但是在这四大木雕以外,各个地方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木雕工艺存在。”
“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自然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sè、各有千秋的的派别。”说话之间,沙庆丰摇头道:“我又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加上神像木雕特点不怎么明显,真是不好判断啊。”
“很对。”老孟深以为然,也有些不解道:“无论怎么看,这尊神像都比较普通,不至于是什么宝贝吧?”言下之意是怀疑皮求是看走了眼。
皮求是一听。又打量木雕神像片刻,立即回头道:“兄弟,你也别光顾喝茶呀,快点过来看看,东西好像不对啊。”
“东西本来就是这样,能有什么不对的?”王观一笑,也轻步走了过来。
“不是不对,而是没有想象中的好。”皮求是微微摇头,有些迟疑道:“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呵呵。让我看看。”说话之间,王观也凑了过来,不过他没有观看吕祖神像,而是顺手把神像之前供奉香火的小杯子拿了起来。
当然。就算那个壮汉平时不烧香拜神,但是很久以前,吕祖应该是经常享受香火供奉的,所以不仅神像正面被烟火熏得微黑。连插放香火的小杯子也沾满了香灰。
现在王观把杯子拿起来,手中自然不可避免的沾上了大片乌黑。不过他自然不会在意,顺手把香灰倒进了附近的垃圾桶。然后径直走进卫生间用水清洗起来。
过了片刻,王观一脸笑意走出卫生间,迎面而来的却是皮求是三人的围观。
“兄弟,香炉是什么好东西?”皮求是睁大眼睛观察,可惜东西比较小巧玲珑,被王观握在手中之后,就严严实实的让人看不清楚。
“一个三足小炉,笔筒形状的小香炉。”王观轻笑道,也没有急着把小炉亮出来,而是另外找了条干净毛巾,顺势把小炉包裹在其中,十分仔细又非常小心缓慢的擦拭。
“又吊人胃口。”皮求是埋怨了句,脸上却有几分惊喜道:“真是宝贝?”
“差不多。”王观点了点头,又继续细细的摩挲,把小炉上的污渍抹去。
“诶,我们真是灯下黑啊。”
与此同时,沙庆丰苦笑道:“只顾看神像了,却是忽略了香炉,还是小兄弟比较细心,也难怪能拣到大漏。”
老孟也深以为然,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尤其是拣漏,只要你比别人先想到一步,那么你就赢了,而后知后觉的再是后悔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
就好比刚才,几个人一起看东西,但是他们三个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木雕神像上面,却是把神像的香炉给忽略了。对于一个行家来说,无论是大意也好,不细心也罢,反正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沙大哥过奖了,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没留意神像,而是注意到香炉造型比较特别。”这个时候,王观自然解释起来:“毕竟笔筒状的三足小炉比较少见,所以我就特别留意的多看了几眼,然后感觉这小炉就算有香灰覆盖,却有一股比较特殊的气韵……”
现在王观经验十分丰富,但凡解释不通的事情,直接归类于直觉。反正相对异能来说,直觉尽管也有些玄乎,不过也能让大家接受。
以现在为例,听了王观的解释,另外三人努力的回想,硬是没有想起笔筒状的小香炉上有什么特别的气韵,但是却没有怀疑王观的话。
毕竟直觉这种东西很难说的,有时候非常灵验,有时候压根不准。灵验的时候自然很神,不准的时候就是渣。很显然,从王观喜悦的神态来看,他的“直觉”应该是灵验了。
接下来三个人自然是眼巴巴的看着王观,脸上充满了催促的神态,让他不要再卖关子,赶紧把东西亮出来,让他们观赏一下。
“嗯,可以了。”
就在这时,王观反手把笔筒状的小香炉倒扣在桌面上,然后笑道:“大家瞧好了,东西可不简单,至于是真品仿品还是赝品,就需要请三位大哥仔细鉴别了。”
说话之间,王观手指一松,离开了桌面。就在这一瞬间,其他三人纷纷看了过去,只见桌子上搁了一个十分jīng巧的竹筒状小香炉。
当然,这肯定不是重点,重点是香炉的身上好像十分残缺,表面上有大小不一,好像层层叠叠一般的蛛网状裂纹。然而在看见这些网状裂纹的一刹那,皮求是三人再也无法淡定,不仅是眼睛瞳孔收缩起来,连鼻息也粗重了几分。
“哥窑!”
好半响三人才反应过来,不约而同伸手过去。三只手在空中相遇,却纷纷停了下来,也不是礼让,而是害怕在相互抢夺的过程中使得香炉磕碰坏了,那么他们可赔不起。
哥窑,那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的特征十分明显,那就是大大小小的开片。
这些开片有金丝铁线之称,其中大开片中套着小开片,大开片颜sè发黑闪蓝,称铁线,小开片颜sè发金黄,称金丝。这种特殊的风格,十分符合世人的审美观。
当然,这里所说的审美观,自然是残缺之美。
这种残缺的出现,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某个陶工不小心放错了釉料,然后在烧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的裂片,一窑瓷器自然烧废了。
不过既然已经铸成大错,也没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干脆将错就错。反正烧成的瓷器只是表面开裂而已,内部还比较结实,一样可以将就使用,所以干脆拿到市场上低价甩售……
然后奇迹发生了,相对品相完好的瓷器来说,这种有开片的瓷器无疑是非常新奇的东西。无论古今,人总是有猎奇的心态,反而瓷器价钱也不贵,干脆买一个回去。
这样一来,那些开片的瓷器自然在短短的时间内销售一空。
见此情形,陶工再迟钝也应该明白发财的机会来了,然后回去潜心研究瓷器开片的原理,慢慢的终于形成了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瓷……
以上纯粹王观揣测,不过也比较靠谱,至少很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估计就算是当初开创xìng发明哥窑瓷器的人,也不会料到这种形制的瓷器在后世会那么受欢迎。
从北宋开始,一直到后面的南宋、元、明、清,也包括了现代,世人从来没有淡忘对于哥窑瓷器的追求,仿品自然也是屡见不鲜。
至于真品,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反正根据统计,真品哥窑瓷器十分稀少,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而且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每出现一件,一般成交价都在百万美元以上。
统计数量什么的,大家可以忽略不计。毕竟类似这种珍贵物品,不管是什么人得到了,一般会秘而不宣,自然不可能统计出准确的数字,只能说是有一件算一件。
不过,也可以肯定,现在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哥窑瓷器,百分之95以上都是现代仿品。另外的百分之4。9999是元明清的仿品,只剩下百分之0。0001有可能是真品。
当然,只是有可能而已,谁也不敢确保这个几率的正确xìng。
所以皮求是三人在惊喜交集之后,也慢慢的恢复了冷静,开始琢磨着眼前这件哥窑笔筒状小香炉到底是真是假,又或许是仿品……(未完待续。)
第641章 病态与天趣
() PS:第二更了,还有月票么?再投几票行不行,求支持。
“所谓长者为先……”就在这时,老孟笑呵呵道:“不好意思了两位,我的年纪比较大,你们就礼让一下大哥,让我看看吧。”
说话之间,老孟不客气拍开另外两人的手,径直把笔筒状的小香炉拿了起来观赏。
“你怎么不提孔融让梨!”沙庆丰嘀咕了下,也凑近观看起来。
乍看之下,无论是香炉内外,都有开片的存在,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充满哥窑风格的瓷器。之所以说是充满了哥窑风格,因为在没有确定真伪之前,也只能这样描述。
对于真正的行家来说,不会去轻易判断一件东西的真假,而且越是珍贵的东西,就越要小心谨慎。不然一个疏忽打眼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金钱,或许还会赔上了好不容易才积累下来的声誉。。。
老孟和沙庆丰是比较有名气的艺术品经纪人,可不是国内某些没有节cāo的专家。他们十分重视自己的声誉,因为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声誉毁了恐怕连赚钱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自然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作风。
然而打量好久之后,老孟却不断的摇头,眉头已经皱成了川字。
“怎么,香炉有什么不对?”沙庆丰连忙问道,就算在旁边看,但是没有上手,他也不好判断东西的真假。
“不是不对……”
老孟小心翼翼把香炉放了下来,然后挠头说道:“釉sè很肥厚,纹片又十分自然粗硬,符合金丝铁线的特征,尤其是炉口微紫之sè,底足又有铁sè的氧化包浆,再加上表面犹如酥油似的光泽,以及釉内如珠隐现的气泡……”
“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聚沫攒珠……”老孟总结起来,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叹:“完全就是真品哥窑瓷器的特征。”
一瞬间,沙庆丰吞了吞喉咙,有也些明白老孟为什么要挠头了。前面就提到了,真品的哥窑瓷器十分珍稀,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在见到笔筒小香炉的时候,两人先是一阵惊喜交集,然后冷静下来了,心里就觉得这应该是明清或民国时期的仿品。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或许就是现代的赝品。可见在潜意识之中,他们就排除了是真品的可能xìng。
然而等到真正上手鉴定,发现东西居然不是赝品,也不是仿品,有可能是真品的时刻,老孟的心情可想而知,在惊喜激动之余,肯定是不自信。害怕是自己鉴定失误看走了眼。
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