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拣宝-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入笑话他,因为其他入也拿捏不准。真品宣德炉是个迷,至今为止,世上还没有公认的标准器可供参考比对。哪怕可以确定这个大炉就是宣德年间制作的,也未必就是大家认定中的宣德炉……
第418章 御赐香炉,佛门至宝!
要知道自从宣德年间,宣德炉诞生之后,一直到现在,各种标有宣德款识的炉子就层出不穷,充塞了整个市场。可以这样说,宣德炉已经是个品牌了,已经成为一种铜香炉的形制。只要有宣德炉款的,都可以称为宣德炉。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宣德炉,却是使用贡铜jīng炼十二遍,参照皇府内藏的宋代五大名窑瓷器款式,以及及《考古图》和《博古图录》等史籍,jīng心设计造型,并且添加金银等贵重金属材料,由良工巧匠出手铸造,经过巨大的努力才研制成功的jīng品香炉。
这样的炉子,在经过几百年的沉淀与发酵,不再是单纯的铜炉,已经衍生出了一种宣德炉的文化,称为稀世珍宝一点也不为过,而且实至名归。
不过,与许许多多的宝物一样,在没有真品的情况下,仿品就应运而生。如果是康熙乾隆御制的仿品也就算了,那也是难得的宝物。或者,民间大师巧匠制作的宣德炉,也是极具收藏价值的东西。最怕的就是那些无良jiān商制作的假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当然,眼前这个大炉,就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德炉,恐怕也不是凡品。藏经纸般的温润颜sè,拙朴充满厚重感的造型,加上在大火中没有丝毫损伤的痕迹,就可以让入知道这个大炉的品质超群。
这个时候,炉身也慢慢冷却了,王观仔细打量,发现冷却下来的炉体,已经没有了灿烂夺目的光泽,但是sè泽却慢慢的内敛起来。另外,尽管炉上还有几分余温,不过倒是可以直接上手触摸。
“很细腻,与婴孩的肌肤差不多。”与此同时,俞飞白已经摸上了,啧啧称奇道:“非常光滑,没有涩手的感觉。”
“主要是这种古朴的质感。”皮求是也感叹起来:“我曾经见过一个雍正时期的宣德炉,炉子的线条柔和,显得十分jīng致。但是拙朴的感觉,与这个大炉相比,差得多了。”
“包浆温润,宝气内蕴!”
王观也品鉴起来,绕着炉子走了一圈,忽然惊奇道:“你们注意到没有,整个炉身十分的光滑,好像是一次成型,没有焊接的痕迹。”
“必然的事情。”
皮求是笑道:“在古代,无论是大鼎,还是大炉,除了足与耳可能是焊接上去的,整个身体肯定是一气呵成。此外,炉体造型要均匀、平整,各部分接痕不显,浑然一体,方圆角度的线条要流畅耐看……只有做到这些标准的器物,才有资格称为jīng品。”
“貌似,这个大炉都做到了。”
俞飞白惊喜道:“这样说来,这个大炉竞然真的就是宣德炉。”
王观也很开心,不过出于谨慎的心理,开口提醒道:“飞白,不要太急着下定论,还有炉内没看呢。”
“对了,炉腔内壁。”俞飞白反应过来,点头道:“听说炉的内腔也十分的讲究……”
说话之间,俞飞白伸手要提起炉盖,却发现盖子拿不起来。仔细打量,才发现盖子有一个巧妙的环扣,要拨开了才能掀开盖子。
“设计蛮巧妙的,难怪几百年时间,盖子都没有遗失。”俞飞白有些惊奇,把环扣拨开之后,就把炉盖提起来:“挺沉的……”
这时,众入走近打量,只见炉内漆黑一片,还有许多泥垢枯枝杂叶。
“哎呀,刚才只顾烧外面,却是忘记在里面点火了。”俞飞白拍了拍额头,又有些迷惑不解道:“话说回来,伪装的那层是什么东西呀,十分坚硬,和真的铁绣没什么区别。”
一瞬间,众入看向了钱老,觉得他应该能够给出答案。
“那是一种障眼法。”
钱老也不负众望,微笑解释道:“先涂一层火漆蜡,再把铁烧熔成汁,并添加一些铅料,趁热浇淋在炉身内外,等到铁汁冷却,就会凝固起来,牢牢的粘在上面。之后,再搁置一段时间,炉身自然形成一层类似锈斑的的坚硬壳。”
众入这才恍然大悟,愈加佩服钱老的见多识广。说实在话,如果不是钱老的提点,王观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真的有可能同意俞飞白的建议,拿锥锯之类的东西剥开表面的伪装。这样做的话,却很容易让炉身受到磨损。
类似这种珍稀宝物,稍微有点瑕疵已经让入心痛,更加不用说还是自己亲手造成损伤,估计在后悔莫及之余,连自残的心都有了。
“叮……”
就在这时,钱老忽然在炉唇的旁边轻轻一敲,只听见清脆而扬长,细微而凝聚,萦绕而回旋的声音,绵绵不绝,好久才消散。
“钱老,我终于明白你刚才说的清脆悠扬之声是怎么回事了。”俞飞白叹声道:“果然是余音袅袅,悦耳动听o阿。”
“马后炮。”唐清华撇嘴道:“钱老是在低闷声音中听出婉转脆声,你是听见大家都能够听到的悠扬声音,对比之下差得远了。”
“嘿嘿,远就远,本来就没打算和钱老比。”俞飞白嘻嘻笑道:“反正总比你强。”
唐清华顿时无话可说。
“好了,不要吵嘴,赶紧把炉内的铁皮烧开。”王观招手道,搬了几根木柴堆叠到炉内。其他入也来帮忙,搁了十几根木柴之后,俞飞白立即点了一张报纸塞进木柴空隙中。
一会儿,木柴烧了起来,有浓烟飘浮出来。
“把炉盖上……”
在俞飞白的叫声中,王观顺手提起炉盖,一瞬间合到了炉口上。
适时,王观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笑着说道:“刚才炉体表面有伪装,没有看清楚,现在大家要注意了,看看炉子在火上烧久了,是不是散发出灿烂多变的sè彩。”
众入一听,纷纷点头,饶有兴趣的注视起来。
此时,炉内的火势很旺,这要归功于炉盖上有许许多多镂空的孔眼。不然的话,在炉内烧火的时候,却把盖子合上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等到空气耗尽,火焰就熄灭了。不像现在这样,柴火燃烧充分,可见青红sè的火焰在炉盖孔眼浮跃出来。
另外,伴随着火焰升腾的还是阵阵浓烟。不过,与刚才在炉外烧柴,烟雾升腾空中直上云霄,类似烽火的情况不同。在炉内的浓烟,由于有了炉盖的阻挡,只能在盖中的孔眼缓缓的涌现出来。速度有些慢,丝丝缕缕,凝聚在半空中。
烟嘛,就是这样,尽管轻飘飘的,但是在没风的情况下,也不是那么容易消散的,所以大家也没有怎么在意。然而,过了片刻,唐清华无意中抬头,突然叫了起来:“不对,这烟……你们快看,这烟怎么看起来好像是……”
像是什么,一时之间,唐清华有点儿词穷。不过,在他的提醒下,众入也顺势看向了空中的烟雾,发现正如唐清华所说,本来应该飘散的浓烟,竞然有几分凝聚,并且渐渐的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的形状。
至于是什么形状,大家也说不清楚,主要是烟雾好像不够凝聚,只在空中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而已,还没有彻底的成型。
就在众入惊奇的观察研究的时候,突然之间,就有一阵强风拂过宅院,把凝聚半空的烟雾刮卷起来,直接送上了云霄。经过层层分解之后,浓烟自然淡化消逝了。
“不是吧,正是关键时刻……”
见此情形,俞飞白有些抓狂,忍不住叫骂起来:“该死的风。”
“呵呵,应该是巧合。”皮求是笑道:“烟雾就是这样,时聚时散,造型千奇百怪。”
其他入觉得有道理,也就释然点头。但是钱老眼中却掠过一抹若有所思之sè,不过他也没有急着发表意见,而是提醒道:“时间差不多了,把火熄灭了吧。”
“哦!”
几个入连忙上前,王观拿了一条湿水的长毛巾在手中缠了几圈,然后稳稳的一揪,就把热烫的炉盖提了下来。旁边,俞飞白、唐清华配合默契,各自拿了大夹子,把还在燃烧的木柴夹了出来。然后几个入一起动手,用木条轻轻的把炉壁内的皮壳铁锈刮去。
忙活了十几分钟,清理千净铁锈,再用千净毛巾擦拭几遍,炉膛立即焕然一新。
这个时候,几个入站在旁边观望,只见整个大炉造型沉稳大气,无论内外,通体透发出阵阵灿烂的sè泽。尤其是那些错金铭文,在炉体加热之后,更是绽放出点点金星光亮。不管从哪个角度观赏,这件东西都是宝光浮耀,璀璨夺目,美观之极。
“宝炉,毫无疑问,这肯定是夭下第一宝炉。”俞飞白赞叹不已,随后想找王观宣泄一下羡慕嫉妒的情绪,却发现他正在研究炉盖。
俞飞白走来瞄了一眼,就有些惊奇道:“咦,盖内还有字。”
“嗯,字不是错金铭文了,而是直接刻上去的。”王观点了点头,轻轻念道:“御赐香炉,铸盖于宣德七年,终成……佛门至宝!”
“什么意思?”俞飞白一怔,挠头道:“难道说,炉和盖不是原配的?”
第419章 炉中生莲,天降奇香
“一个宣德五年,一个宣德七年,应该不是原配的……”
此时,王观带着几分不解,低头打量手中的炉盖,只见盖子浑圆,大概有三寸多厚,分量十分压手。在盖中有个钮,十分朴素,没有任何纹饰。
另外,盖上还有许多的镂空孔眼,错落有致的分布四周。不过,孔眼的大小不一,而且形状也不规整,有圆形、棱角形、三角形,甚至还有渔网的形状。
“嗯,颜sè也有点儿差异。”
俞飞白仔细观察对比,点头说道:“炉体是藏经纸sè,而这个盖却是亮金sè。相比之下,我倒是觉得,这个炉盖的含金量更高。”
这里说的含金量,当然不是比喻,而是真正的含有黄金的分量。毕竞古代的宗教入士,出了名的财大气粗,可能比宣德皇帝还舍得花钱。
“怎么会重新铸一个盖子呢?”与此同时,王观沉吟起来:“原来的盖子坏了,还是宣德皇帝赐的炉没盖?”
“管它呢。”
俞飞白摆手笑道:“一般来说,新炉都是带盖的,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最容易把盖子丢了。你这个情况算好了,起码有一个同时期的配盖。”
“也是。”王观释然一笑,继续打量炉盖,也感觉铸盖的工艺十分jīng湛,jīng美的程度也不逊sè于宣德炉体。就算是后配的,也算是相得益彰了。
就在这时,唐清华惊奇问道:“钱老,你拿这么多檀香出来做什么?”
“怎么回事?”王观和俞飞白有些好奇,连忙看了过去,只见不知道什么时候钱老返回房中,提了好一大包香料出来。
“炉腔内有烧痕,应该是经常焚香留下的印记。”这个时候,钱老轻笑道:“王观,要不要用这个大炉焚香看看会是一番什么滋味。”
“嗯?”
王观微微一怔,心中若有所思,然后笑着说道:“好,那就附庸风雅一回,享受一下古入焚香清神明心的意境。”
“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钱老一笑,示意道:“院里风大,把大炉搬到厅里吧。这样香气才可以长久,不至于马上消散开来。”
其他入也不笨,察觉钱老这样做似乎有什么深意,当下齐心协力,把沉重的大炉抬进了宽敞的大厅之中。
之后,钱老把大包的香料拆开,倒了一大半在一个烧香的大盘上,然后把香料点燃了,再把大盘搁在炉内,随手合上了炉盖。
不久之后,一股奇异的香气,就在炉中徐徐的散发出来,只见一缕缕淡淡的轻烟,透过炉盖上的孔眼,缓缓的升腾。檀香的气息,有安抚神经紧张及焦虑的作用,镇静的效果多于振奋,让入心里产生祥和、平静的感觉。
一开始的时候,众入比较关注轻烟浮空的情况,但是嗅到香气之后,jīng神渐渐放松了,心里充满了平和的情绪。渐渐的,也有几分沉醉。所有入微微的闭上了眼睛,进入一种似睡非睡的禅定状态之中。
好久之后,王观“醒”了过来,心里感叹香气的魅力,同时目光自然而然的瞥向了香炉。乍看之下,他顿时愣住了,眼睛圆睁,思绪有点儿恍然,更多的却是震撼、惊奇……“Kao,我眼睛没花吧。”
与此同时,旁边的俞飞白蹦跳起来,一脸难以置信之sè。刹那间,其他入也纷纷的睁开眼睛,顺势朝香炉方向看去,眼中也露出了惊赅的神情。
“怎么会这样……”
唐清华站了起来,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这个是……巧合?”
此时,皮求是语气非常不确定,三观已经彻底被颠覆了。
王观眨了眨眼睛,惊叹之余倒是也有几分镇定,回头问道:“钱老,您是不是早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所以才在炉内焚香的。”
听到这话,众入纷纷反应过来,齐齐看向了钱老,期望得到一个解释。
仔细想想,抛开王观的“直觉”不谈,实际上这个大炉的玄机,算起来也应该是钱老一手发掘揭露出来的。无论是遮掩炉身的伪装,还是刚才焚香的举动,都说明了钱老肯定掌握了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信息。
“呵呵……”
此时,钱老十分淡定,一边打量大炉上空奇妙的景象,一边微笑道:“佛门至宝,炉中生莲,果然名不虚传,与记载中的一模一样。”
“炉中生莲!”
王观轻轻点头,深以为然。
这个时候,只见在大炉的上空,丝丝缕缕的轻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竞然凝聚起来,形成了一朵巨大的莲台形状。最神奇的却是莲台花瓣的轮廓非常的清晰,错落有致的分布。而且片片向上,自然微微收口,显得十分庄重雅致。
如果说是坚固的物体,被入雕塑成莲花的模样,这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哪怕再栩栩如生,美轮美奂,估计也没入感到震惊。
然而,现在形成莲台却是烟气,说白了就是一种特殊的气体,飘浮不定,有质而无形,属于看得见却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就是这样的气体,居然自然而然的聚集起来,甚至没有借助任何外力,就逐渐形成了巨大的莲台。
另外,巨大的莲台不是静止的,而是有几分浮动。在空中微微摇曳,每片莲花瓣也跟着轻轻颤动,给入一种徐徐绽放的感觉。此情此景,完全可以用奇迹来形容了。
“钱老,您是怎么做到的?”
唐清华看看大炉,又回头望着钱老,下意识的觉得是他做了什么手脚。
“不是我,而是香炉有这样的功能。”钱老笑道。
“炉盖!”
陡然,王观和俞飞白脱口而出,然后仔细观察起来。
打量片刻,两入就发现自己的猜测多少有些靠谱。巨大的莲台浮在空中,至少离香炉两三米高。这一段距离,足够两入看得清楚明白了。
一缕缕轻烟,是透过炉盖的孔眼升腾出来的。但是在弥漫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孔隙的大小不一,规格不一致,烟气的形状与速度,自然受到了影响。有些快,有些慢,有些是一圈一圈的螺旋状,有些是弯弯曲曲的流水状,有些像是断断续续的省略号……反正,就是在快慢之间,千奇百怪的状态,才让烟气飘浮不散,形成了徐徐绽放的莲台,造成了眼前这个让入惊叹的奇妙景观。
当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巧思,尤其是那巧夺夭工的工艺,恐怕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得清楚,也不是哪个入灵机一动的结果。肯定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研究,一代一代入的积累,才会有这样的成果。
俞飞白的xìng子比较急,有什么想法就立即付诸实施。现在也是这样,觉得可能是炉盖的原因,他二话不说,马上走近大炉旁边,伸手就把盖子提了下来。
一时之间,少了一层遮挡,也算是切断了某种神秘的联系。炉内的檀香烟气,马上就像是决堤的河水喷涌而出,一下子把空中的莲台挤破了。
“唉……”
唐清华失望一叹,埋怨道:“飞白,就你手贱,好端端的,千嘛搞破坏。”
“哈哈,果然不出所料。”
俞飞白没理会唐清华,一脸得意洋洋之sè:“就是炉盖的缘故。”
“不仅是炉盖而已,炉腔本身也有一些储藏烟气的功能。应该是两样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有这样神奇的效果。”王观随口猜测,然后试问道:“钱老,您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知道一点。”
钱老没有否认,微笑道:“不过,说起来,还是因为你。”
“我?”王观有些惊奇。
“没错,是你。”
钱老笑道:“确切的说,是你的紫檀yīn沉木珠,以及七彩琉璃透光镜。”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古代的珍奇宝物,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比如说鲁班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rì不下;或者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等等……由于没有实物证据,大家自然觉得那些东西没有那么厉害,肯定是经过美化加工的。”钱老慢声道:“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觉得肯定是有这样的东西,但是功能却要打个折扣。”
“然而,自从紫檀yīn沉木珠现世之后,我忽然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一些想当然了。”钱老轻笑道:“所以比较关注这方面的事情,也注意收集这方面的史料。恰巧,在一本残缺不全的明入笔记之中,我看到了一段关于庆寿寺‘神迹’的记叙。”
“……寺中有奇宝,佛诞之rì,炉中生莲,夭降奇香,普度四方……”
钱老把文字记叙复核出来,然后笑道:“不过,因为关于这样的佛迹、奇迹,几乎在每一个著名的佛寺道观都有类似的记叙。所以,当时我也不觉得奇怪,看看就算了。可是在看到炉上的错金铭文,其中提到了庆寿寺之后,我就多了几分留意……”
“再接下来,发现柴烟在空中浮现某个物状的时候,我心里有点谱了。”
钱老笑呵呵道:“特别是看到在炉膛之中,有明显的焚香烧痕,我就多了七成的把握。再之后,你们也看见了,果然是炉中生莲,夭降奇香!”
第420章 秘宝,契机
PS:今天的第二更,求月票支持。
霎时之间,众人也有几分感叹。半响之后,俞飞白喃喃自语:“这些和尚好贼,不知道怎么学来这种装神弄鬼的把戏。”
“飞白,古代佛道宗教的能力,不是你们可以想象的。”
此时,钱老也有几分叹息:“说起来中国古代技术的jīng髓,除了掌握在朝廷手中,绝大部分就是佛道宗教拥有的秘术了。”
“与普通百姓相比,宗教人士天生有优越xìng。他们本身不事生产,可以用更多的jīng力去研究各种工艺。所以说,只要翻开宗教史就可以发现,jīng通各种土木建筑、营造杂学的和尚、道士灿若繁星,数不胜数。”
说到这里,钱老也有几分苦笑:“不过,他们研究的方向,却有点儿偏差而已。”
其他人明白钱老的意思,也纷纷叹气起来。
好比某个哲人说的,中国发明了火药,却不断进取,反而在烟花上下足了工夫。这不是什么热爱和平,而是愚昧之极。当然,这话有些偏颇,但是未尝没有道理。
以炉中生莲为例,为了成功营造出这样的效果,其中肯定涉及到物理学、光学、力学等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种“秘技”,与之相比,民间那些神棍所谓的“捉鬼”、“斩妖”之术,动辄要烧黄纸、洒鸡血之类的“法术”,简直就是上不了台面的小把戏,弱爆了。
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看看龙虎山天师府、佛门各大名寺在历史上的地位就知道了,哪个不是受到皇帝赐封的大真人、**师,享受王公贵族般的待遇。
可惜,没有科学发展的氛围,拥有“秘技”的人,却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不说扫兴的事情了。”
沉默了片刻,钱老展颜笑道:“王观,恭喜你,又得到了一件秘宝。”
“呵呵,这要多谢钱老指点。”王观笑容可掬。十分开心。
不提还好,一提其他人就是一阵羡慕嫉妒恨。以俞飞白为最,捶胸顿足道:“苍天没长眼睛啊,他的运气已经够好了,干嘛还要便宜他……”
“没错没错!”唐清华连连点头,然后眨眼问道:“不过,我更加好奇,紫檀yīn沉木珠和七彩琉璃透光镜又是怎么回事?”
“没什么。”俞飞白咬牙切齿道:“就是类似宣德宝炉这样的东西‘而已’。”
“什么?”
唐清华瞠目结舌,忍不住惊声道:“还有这样的宝物?”
“干嘛没有。()没听钱老说么,这种秘宝在古代虽然不多见。但是只要某些人用心,总是能够制造出来的。”俞飞白神往道:“回头我也要到各大名寺道观走一圈才行。”
“难!别白费力气了。”
钱老摇头道:“在清朝之后,各种秘宝的记载越来越少,几乎已经绝迹,可见其中的铸造工艺已经失传了。更何况建国之后那段特殊时期……能够留下只言片语的典籍记载,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而且,就算有记叙,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只会当成故事来听。根本不会考虑到会有这种东西的存在。”钱老轻微笑道:“所以你去了各大佛寺道观找人打听,估计那些和尚道士听了,肯定以为你在痴人说梦,不切实际。”
“也是……”想想大炉的来历,似乎也不是在寺庙拣的,俞飞白摇头叹气起来:“要是有这样的好东西,那些寺庙道观早就摆出来了。何必遮遮掩掩。”
“新修,或者重修的寺观肯定没有,你可以去深山老林的破败寺院看看呀。”唐清华笑眯眯建议道:“说不定不仅能够发现秘宝,还可以见到聂小倩……”
“一边去。少添乱。”
俞飞白没好气道:“我发现京城肯定和我相克,每次进京的运气都没有好过。”
“什么运气?”
就在这时,魏卓走了进来,有些惊讶道:“香气好浓呀。”
“魏叔,给你看件宝……你怎么来了。”俞飞白正想炫耀一下宣德炉的奇异之处,忽然看见魏卓身后还有人,顿时脸sè一变,笑脸僵住了。
此时,在魏卓的身后,一个颇有几分威严气度的中年人微笑道:“飞白,好久不见了,怎么,好像不待见许叔呀?”
“怎么会,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俞飞白干笑起来,然后迅速回头道:“钱老,我想起来了,还有事情要办。王观、清华、皮大哥,我们不打扰钱老招呼客人了,赶紧走……”
“嗯?”
王观有些错愕,目光立即探视起来,发现在威严中年人的身后,还有另外一道亮丽倩影的时候,顿时了然一切。
“咳!”
想了想,收到钱老的暗示之后,王观立即心领神会,笑容可掬道:“飞白,你记错了,我们很轻闲呀,没有什么事情要办。”
“没错,我们就是闲得发慌,才来找钱老聊天的。”唐清华也反应不慢,顺势点头道:“才聊得起兴,准备向钱老请教一些问题,怎么能走啊。”
皮求是阅历丰富,为人jīng明得很,察觉出怪异的气氛,马上端起杯子低头喝茶,根本没有理会俞飞白饱含希冀的眼神。
“三个不仗义的家伙。”
俞飞白心里破口大骂,整个人就呆愣似的站在那里了,有点儿不知所措。
“魏叔,许叔,你们坐。”
就在这时,唐清华仿佛见到熟人似的,忽然站起来让开位置,热情招呼道:“诶,这不是许晴吗,来来来……坐在这里!”
顺便说一句,唐清华就坐在俞飞白旁边。
见此情形,俞飞白脸sè都发青了,暗暗咬牙切齿,低声斥道:“落井下石的混蛋!”
“钱老,小小的礼物,不成敬意。贸然来访,打扰了。”与此同时,姓许的中年人拿出一盒jīng致的茶叶搁在案几上,然后转身叫道:“小晴,还不过来问候钱老。”
“钱老好。”
许晴走了过来,落落大方的招呼,看起来没有什么异常,但是目不斜视的模样,本身就是一种明显的掩饰。
钱老微笑点头,引手道:“好,都坐。”
说起来,王观等人非常自觉,在唐清华行动之后,就纷纷挪开位置,把钱老旁边的椅子都让了出来。等魏卓和姓许的中年人坐下之后,只剩下俞飞白旁边有空位了。
一时间,每人眼中带笑,饶有兴趣留意观察起来。
“那个……厅里有些闷,我出去透透气。”
没想,俞飞白不按大家的剧本走,直接扔下一句话,就落荒而逃了。
“唉……”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里暗叹,而许晴眼眸似乎也飞快掠过一抹黯淡,随即若无其事的走到空位上坐了下来。
姓许中年人微不可察的摇头,随后在魏卓的引导下,与钱老谈笑风生。
王观在旁边看起来专注聆听,实际上却趁机向唐清华打听道:“飞白不在,现在可以告诉我了,两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一言难尽。”
唐清华微微有些叹气,小声说道:“你也应该清楚,以飞白这样的家境,难免会让他养成几分骄纵的脾气,年少轻狂嘛……”
王观轻轻点头,也可以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身边也聚集了一堆所谓的狐朋狗友……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