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悍女三嫁-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家去了潘氏那边?”符太皇太后听着宫女回报,眉头微皱。宫女应是,接着宫女就道:“太皇太后,若……”
    “没有什么若的,这一次,该好好地给官家择一个好皇后,等到皇后生下孩子,就好了。”那时柴昭有了后人,就可以拱立他的孩子上位。
    若非潘氏,这些事情也不会闹到这样不可开交的地步。潘氏,难道你还要糊涂吗?符太皇太后眼中闪出冷意,挥退众人,自己仔细思量起来。
    又是一茬桂花落了,天渐渐凉下来,连最爱美的小娘子,都穿不住夏装,要换上厚衣衫。赵三娘子也被从寺里接回来,回来路上,捡到一个小女孩,落草还没两个月,生的很好看。赵三娘子动了念头,把这孩子抱回来,收为义女。
    至此,这件事算是圆满了。
    胭脂带着赵嫣来瞧赵三娘子,赵三娘子的小院似乎都添了些喜气洋洋。孩子见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的。赵嫣蹲在摇篮边瞧着这胖嘟嘟的小娃娃,伸出一根手指去戳她的小脸。
    小娃娃已经张开嘴,对着赵嫣笑。
    赵嫣啊了一声就对胭脂喊道:“娘,娘,您瞧,妹妹会对我笑。”胭脂走过来点一下女儿的脑门:“你弟弟出世时候你忘记了?也是这样爱对你笑。”
    赵嫣仔细想想,不好意思地笑了:“哎呀,都这么多年过去了。”
    赵三娘子也走过来,瞧着摇篮中的女儿,真是怎么疼都疼不够。能看着女儿好好长大,这一生就再没遗憾了。
    胭脂和赵三娘子相视一笑,赵嫣还趴在摇篮边看着。吴氏已经走进来,瞧见这样就笑了:“嫣娘喜欢妹妹的话,那就留在二婶婆家不走了。”
    赵嫣摇头:“不行,我要和娘在一起。”
    吴氏噗嗤一声笑出来:“嫣娘就是这样乖巧。方才有客呢,说什么太皇太后有意为官家择位皇后,要年纪稍大点,知书达理的。现在汴京城内,但凡有点名气的人家,都延请老师,在家教女呢。”
    择皇后?胭脂的眉不由微微一皱:“官家今年不过十二,这个时候择皇后,不会太早了?”
    “早什么,一点也不早。这个时候冷眼看着,过个一两年,挑中了,下了诏书,婚事也要准备两年,到十五岁成亲,不就正恰好。那时官家也能亲政了。”吴氏浑不在意地说。
    胭脂也笑了,择个年纪稍大点的皇后,自己的女儿,可比柴昭小好几岁呢。胭脂把女儿拉过来,抱在怀里亲了亲。
    赵嫣不明就里,赵三娘子却明白胭脂为何这样,不由轻叹一声,这样也好,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比什么都强。
    想着,赵三娘子又低头去看女儿,伸出一根手指,孩子就把赵三娘子的指头抓在手心,格格地笑起来,屋里众人也都笑了。
    既然符太皇太后的意思,要选一位年纪稍大点的皇后,胭脂觉得心中一块大石去掉。现在,就等赵镇从边关归来,放下这一切,不再担忧。
    “柳国夫人,您也听说了近日的传闻了?”胭脂心中的一块大石去掉,前往应酬时候面上笑容都要多些,笑容一多和她说话的也多了。
    胭脂听到有人这样问,笑着道:“这京城里的传闻,一天能有七八个,也不晓得近来的新鲜话是哪些?”
    “就是,宫中的传言,说是要择一位皇后的事。”胭脂的话自然被人理解为她装不知道,于是着意提醒。
    胭脂听到就笑了:“我也听说了,不过这事和我们家没什么相干,我闺女,年纪太小。”
    “柳国夫人,哪能和你没相干呢?虽说令千金年纪小些,但不管是家世相貌人品,统汴京城内还寻的出来吗?”这话胭脂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轻笑:“赵家的小娘子啊,样样都好,处处都是尖儿,只是呢,子女缘上薄了些。”
    胭脂看向说话的人,见那人眼生的很,不由皱眉问:“这是哪位?怎么从没见过,不过许是因为从没见过,所以……”
    胭脂并没说完,只是含笑看着她们。说话那位身边还站着一个孕妇,听到胭脂这话就笑道:“柳国夫人,这是我的表妹,年纪小,见识浅,不知道什么不该说,什么该说。不过,若非府上三娘子子女缘薄,我也不能嫁给……”
    说着她又笑了,笑容还是那样谦和:“这样的话,不该我说的。”
    “既然知道不该说,那就别说,免得惹人生厌不说,还让主人家笑话。”胭脂直言不讳,这让那孕妇的面上微微变色,胭脂已经对身边人道:“走吧,我们往那边说话去,免得又遇到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的人,理她们呢,未免丢了自己的身份。”
    孕妇就是詹家新娶进来的人,听到胭脂这番话,面色立即变了,她的表妹又要嚷出来。
    她们在这说话,主人家已经听到了,要过来打圆场,胭脂看到主人家就笑着道:“来贵府这么多次,这还是头一次遇到不大会说话的人呢。也不晓得……”
    说着胭脂淡淡抬眼看向那两表姊妹,想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让自己忍了这口气?可是自己偏偏不如她们的愿。
    见 胭脂望向那两表姊妹,主人家眉一皱,晓得这件事不能善了,怎么算也是胭脂这边得罪不起。于是主人家也笑了:“柳国夫人休要气恼,你也晓得今日我家客人多, 帖子发出去的也,也不晓得这两位是从哪位手上拿到的帖子。就这样进来了。下一回我家请客,定会好生交代,让她们不能拿到帖子。”
    那两表姊妹脸色立即变了,表妹还要说话,胭脂却已经淡淡一笑:“这又何必,传出去不过是说我家仗势欺人罢了。”
    说完胭脂就离开,瞧也不瞧那两表姊妹一眼,表妹的脸色变的很难看,周围的人离她们也远了些。表妹不由咬住下唇,詹姑爷的新妻要再解释一番,却没人肯听她们的,不过是看她们笑话罢了。
    仗势欺人,一个家里,出了个被休掉的人还这样得意,呸!表妹在心中骂着,表姊努力呼气吸气,不让自己的脸色变的更难看。怎么说也不能再掉面子了。
    这样的事是不会被胭脂放在心上的,应酬已过,胭脂也就告辞回家,至于那两表姊妹以后会不会被人邀约去赴宴,那和胭脂一点关系都没有。
    胭脂回到府中,赵嫣就跳出来迎接,胭脂握住女儿的手:“你怎么不在你祖母那边?”
    “祖母进宫去了!”赵嫣嘟起小嘴不满地说。
    “哦,就没人陪你玩?”胭脂牵着女儿的手往里面去,赵嫣摇头:“才不是,我写了许多大字,等娘您回来瞧。”胭脂母女说笑着进去。
    宫中的永和长公主看着潘太皇太后,面色十分惊讶:“嫂嫂既有此意,为何不去和母亲说?”接着永和长公主就摇头:“嫂嫂,母亲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要为官家择一个大几岁的做皇后。”
    “是,母亲的意思是这个,不过那日昭儿来和我说,说选皇后,也要选个见过的,还说,汴京城里这么多的小娘子,他却只见过你们府上那一位,觉得很不错。”
    永和长公主的眉头皱的很紧,潘太皇太后又道:“母亲待官家,十分严厉,这孩子在她跟前也拘的慌,并不敢和母亲说。还是我逼问了几回,才问出来的。”
    “嫂嫂以为,官家还是孩子吗?”永和长公主直接问出,这让潘太皇太后的眉又皱起:“什么话?昭儿是天子,天子,怎会……”
    “既然如此,嫂嫂就不能以普通人家孩子来看昭郎,而是要当做天子看,天子,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永和长公主的语气罕见严厉。


☆、第249章 感慨 
    潘太皇太后又不满了:“永和;我知道你是疼你孙女;况且还有前车之鉴。可是永和,把一个女儿嫁进宫,成为皇后;这不是最能弥补皇家和赵家之间裂痕的事?”
    “嫂嫂;赵家和皇家之间;何时有了裂痕?”永和长公主盯住潘太皇太后;潘太皇太后的眉不由皱起:“永和,你难道忘了……”
    宫 规两字潘太皇太后没有说出来;永和长公主已经站起身;对潘太皇太后行礼:“妾自然没有忘记宫规;可是嫂嫂,皇家哪有家事?嫂嫂在这里妄议皇家和大臣之间; 这样的话传出去,是嫂嫂您亲口所说;嫂嫂虽非摄政,却也是皇家的太皇太后。嫂嫂,您,是知道的,很多话不能随便说。”
    潘太皇太后看着永和长公主,久久不语。永和长公主低垂眼帘:“嫂嫂,官家娶什么样的皇后,既然母亲已经有了成算,嫂嫂也就不用再多管。嫂嫂没事时候,多读几卷经书就是!”说完永和长公主行礼退出。
    潘太皇太后看着永和长公主的背影,气的双手都有些发抖。柴昭从帘后转出,看向潘太皇太后,眼中似乎有泪。潘太皇太后心疼地把孙子搂在怀里:“你是天子,连娶一个自己喜欢的人都不能做到,还有什么……”
    “还是祖母疼我!”柴昭乖巧地说,这让潘太皇太后更加心疼了,唇紧紧抿起,不就是个赵家女儿,有什么稀奇?符太皇太后,从前就这样护着,现在也这样护着。
    接着潘太皇太后突然摇头:“罢了,现在是你曾祖母说了算,我也不过是儿媳!”柴昭眼中的泪更多了些:“可是,祖母,您才是我的祖母,除非……”
    除非符太皇太后的身体突然不好,这样才能……潘太皇太后被自己这个念头吓了一跳。虽然符太皇太后是婆婆,可她大潘太皇太后也不超过十岁,身体比潘太皇太后还要好。怎会突然不好?
    柴昭乖乖地伏在潘太皇太后怀里,现在,潘太皇太后已经被自己说动了,到时,让符太皇太后心甘情愿退下来,祖母摄政,那时,曾祖母想做什么都是鞭长莫及。
    永和长公主离开潘太皇太后的宫殿之后,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停下脚步,长长地喘气,柴昭到底要做什么?这个孩子,不,他真的不能被看成孩子了。这样看来,赵琼花当年对柴昭的教导很不错。
    只希望赵镇的期望能够早点实现,免得再生枝节。想清楚之后,永和长公主往宁寿殿走去。
    听永和长公主说完之后,符太皇太后眉头紧皱:“昭郎他,总觉得……”
    “母亲,现在不去管昭郎心里想什么,大郎的性情你是晓得,他只愿一家子好好过日子。不愿再生枝节。”
    符太皇太后点头:“我知道,我当然知道,这也是最好的主意,这天下太平下来也没多久,如果再生枝节,再生动荡,对谁都不好。”
    永和长公主原本是该放心的,但现在的柴昭和原来不一样,永和长公主不免又道:“母亲,孩儿只愿您能长长久久地,这是社稷之福。”
    符太皇太后能听出永和长公主这话是真心实意的,不由也露出笑容,又安慰永和长公主几句,永和长公主也就告退出宫。
    选皇后的风声放出去,但大家都知道,这总还要有个一两年,才能有个分晓。故此除了延请老师在家教女外,京中还兴起了结诗社,几个小娘子,玩的好的,就会结个诗社,做的出色的,诗词也会传到外面。
    这也是先传个名声的意思,谁不明白呢?只是这样做的不是一个两个,于是汴京城内,这个时候,大街小巷,那填词作诗的,处处可见。
    “娘,最近这些帖子可真多,可我不耐烦作诗!”赵嫣拿着帖子,愁眉苦脸地来寻胭脂,胭脂接过帖子,细细瞧了瞧才笑着道:“那你想不想去?”
    “又想去又不想去!”赵嫣的回答让胭脂笑了:“为何又想去又不想去?”
    “不想去,是我不想去作诗,我作诗本就平平,更别提填词了,能合了韵脚就好。”永和长公主疼爱赵嫣,这些琴棋书画的事,并不需延师教,而是永和长公主亲自教授。
    不过赵嫣画画还成,下棋就缺了耐心,到了作诗填词,就更要了命。永和长公主也不需要孙女做什么大才女,只要略知一二,以后和人谈起来不缺少谈资就好。
    只是现在和原来不一样,汴京城内处处都是才女,赵嫣顶了赵家女儿的名头,自然有人好强,想把她踩下去。
    这样对赵嫣来说就没意思极了,可是若不去,赵嫣又觉得难道就任人讥笑?
    “不想去那就不去了!”胭脂拍拍女儿的脸,赵嫣叹气:“娘,话不是这么说,不知道汴京的人怎么总是这样,说话总要绕上几个弯子。不去了,下回做客时候遇到,话里话外都要说是怕了。可我本就小她们好几岁呢,作的诗不如她们好不是平常事吗?”
    “小娘子,下回要遇到这样说你的人,你啊,就直接回过去,怕什么呢?”老卫的声音已经在门外响起。赵嫣叹了口气:“我也想这样呢,但只要一说,有几个就开始装哭,说她们本是玩笑话,说多了,就跟我自己小心眼,不会开玩笑似的。”
    “那也不怕!”老卫已经坐在赵嫣身边,笑着道:“她们下回要再这样说,你就直接说,是啊,只有那小家小户出来的人,才会动不动就说别人小心眼,动不动就用开玩笑讽刺别人。还要说别人不晓得开玩笑。”
    这样啊?赵嫣的眼又眨了眨:“那,婆婆,别人会不会说我是仗势欺人?”
    “小娘子,你这不叫仗势欺人,你本来就有势。人,是要懂得顺势而为的,而不是因为害怕别人不高兴,就把自己的优势藏起来。”老卫语重心长地说,赵嫣已经点头,满面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到时她们说我做的不好,我就直接说了。”
    说着赵嫣就站起来:“那我现在就去准备,娘,我要那支祖母送我的金步摇!”胭脂摇头:“听风就是雨,真和她爹爹是一样的。”
    “和夫人您也是一样的,小娘子总会长大的!”胭脂听到老卫这话,不由勾唇一笑,没有说话。赵嫣已经又跑出来,发上还戴了只金步摇,只是走路时候,还是叮叮当当地响。
    胭脂把女儿拉过来:“你啊,难道不知道戴了这个,不能叮叮当当地响?”赵嫣吐舌一笑,胭脂摇头也笑了。
    “这一转眼,嫣娘就这样大了,我记得你进汴京城的时候,也比嫣娘大不了几岁,这一转眼,就这样了。”胭脂回胡府探王氏的时候,说到这件事,王氏忍不住忆起当年。
    胭脂不由一笑:“初进汴京城的时候,那时好害怕,害怕别人看不起我,害怕……”
    “你是在为你自己当初的好强找理由吗?”王氏的话让胭脂又笑了:“不是找理由,只是回过头来想想,很多事情没必要。”
    “那两个男子,也并不是什么良人。胭脂,若你真的委屈自己,我会心疼的。”王氏看着女儿,语气温柔。
    那两个男子,好像都是上辈子的事,胭脂都快不记得了。别说他们的样貌,连他们的名字都快记不清楚了。
    胭脂不由一笑:“那赵镇呢?”
    “他是个有担当的人。胭脂,看一个男子,不是看他家世相貌如何,而是要看他是不是有担当。”
    “我记得,娘,您当初对我说过,还说,做错事不要紧,谁不会做错事呢,可要紧的是,做错事了要敢于承认。”
    胭脂的话让王氏想起当年,王氏唇边有追忆笑容:“是啊,若当日你爹爹说,错全在刘姬身上,我会觉得,我瞎了眼,嫁了这么一个男人。”
    “刘姐她,还是不肯回来?”这个许久不被提到的人被提到,胭脂不由多问一句。王氏叹气:“她只要觉得在外面过的开心,回不回来又如何呢?”
    “娘和姊姊说什么呢?晚饭都好了,娘吩咐炖的烂烂的鸡肉,已经炖的很烂,连汤带肉都端过来。”邹蒹葭已经走进来,身后跟了个丫鬟,手里还提了个食盒。
    “娘近来的牙,越来越松动了?”胭脂担忧地看向王氏。王氏笑了:“都说人老牙先老,这也是平常事,炖烂些就好。”
    见胭脂神色担忧,王氏拍一拍胭脂的手:“想那么多做什么,我还要好好地过,瞧着我的曾孙娶媳妇呢。”
    邹蒹葭不由噗嗤一声笑出来,丫鬟已经把饭摆好,胭脂见这鸡肉果然炖的很烂,忙给王氏打一碗汤。
    王氏招呼邹蒹葭也坐下:“大家一起坐下吃,吃饭最要紧的是吃着香,我最怕去赴宴,就是每回都一群人在那服侍,都没法吃香了。”


☆、第250章 示警 
    邹蒹葭笑着坐下;胭脂和她也说些家常话。晓得邹蒹葭也往邹家助点银钱;再加上秋氏和邹三娘子的那些东西,日子还算过的下去。
    不过那位新娶的邹夫人,终究是和忠义伯和离;两不相欠了。
    “当初你母亲还在世的时候;那叫一个不把人放在眼里;现在她坟头上的草都长老高了。还有那位新夫人;当初那叫一个恩爱,也就转眼之间;各自分了。”胭脂听到王氏感慨就笑道:“娘最近的感慨特别多。”
    王氏笑一笑:“老了;等你有我这个年纪;就更感慨了。”
    胭脂抿唇一笑,邹蒹葭也笑了;当初在邹家时候,争那些眼前的事;现在回头看看,不过是些过眼云烟。就算当时争赢了,又有什么意思?
    日子慢慢流过,又是一年春来到,边关的战事已渐渐平息。边关大捷的消息让符太皇太后十分高兴,带着柴昭前往太庙告祖,并恳求死去的丈夫,能够让柴昭和原先一样。
    从太庙出来之后,柴昭上銮舆之后看着符太皇太后:“曾祖母方才在曾祖父灵前,说的什么?”
    “我只是说,辽国已被打败,党项那边,现在已经不成气候了。现在算得上是四海平静。这是昔日你曾祖父的心愿。”
    符太皇太后的话并没让柴昭满意,柴昭只是看着符太皇太后,一字一句地道:“怎么我仿佛听到曾祖母您说,愿我柴家,再无恶鬼呢?曾祖母,您竟然把我,看成恶鬼。”
    符太皇太后惊讶地瞪着柴昭看,柴昭面上的稚气已经渐渐褪去,此刻又身着冕服,肩扛日月,符太皇太后深吸一口气才道:“我只为了柴家的天下。”
    “那在曾祖母看来,朕,并不是个好皇帝,因此朕,就要被换掉,甚至曾祖母,还要去掉我身上的恶鬼。可是曾祖母错了,朕是天子,是天命所归,那些不服从朕的人,全都要死。”
    符太皇太后在很早之前,就不会把曾孙儿的话当做孩子的玩笑话,此刻也不例外。符太皇太后只是看着曾孙儿,声音很低:“你,是想要你曾祖母的命吗?”
    “曾祖母摄政,太过柔善了,那些酸腐学子,也亏的曾祖母有耐心听他们在那啰嗦,在朕看来,不服从的,杀了就是,提报肯听从朕的人。”柴昭的话让符太皇太后又要骂出来。
    柴 昭已经看向符太皇太后:“曾祖母不是一直认为,赵镇是心腹大患吗?朕,会听从曾祖母的意思,杀了赵镇,抄了赵家,然后,朕,会让赵家那如珠似宝的女儿,进 到朕的后宫,成为朕的妃子。赵家的那两个儿子,大的杀了,小的杀了蚕室,到时专门让他来服侍朕。曾祖母,您说好不好?”
    “你,你怎能如此胡闹?你要后世怎么看你?”符太皇太后已经惊讶不已。
    柴昭鼻子里哼出一声:“后世?朕定会让后世知道,朕是个杀伐果断的好皇帝的,而不是像曾祖母认为的那样,朕是坏皇帝。”
    符太皇太后摇头:“老身,老身不会让你去做这样的事。明日,老身就……”
    柴昭面上露出莫名的笑:“曾祖母,晚了,晚了!朕是天子。”符太皇太后觉得喉咙一阵发紧,想要说话却说不出声,符太皇太后大惊,努力才说出几个字:“你,你给我吃了什么。”
    “没什么,只是曾祖母您,话太多了,以后,不要多话就是!”柴昭冷冷地道。
    仪仗已经停下,柴昭就着内侍的手下车,接着就大喊来人:“快些去叫御医,曾祖母晕过去了。”
    听到符太皇太后晕过去,内侍等人立即把符太皇太后抬到宁寿殿,御医已经赶到。
    潘太皇太后在自己殿内,听到符太皇太后晕过去,潘太皇太后长吁一口气,从此,就该自己摄政了。
    符太皇太后突然生病的消息很快传到永和长公主耳里,永和长公主怔怔地站起身,符太皇太后的身体一向很好,怎会突然生病?
    不过永和长公主还是急忙换了衣服,前往宫中问候。永和长公主到达宫中时候,御医已经诊断完毕,正在那对潘太皇太后禀报。
    看见永和长公主前来,潘太皇太后忙起身:“母亲是突发卒中,御医说,只能先开药吃着。这朝中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母亲裁决,这可怎么办?”
    永和长公主还没回答,宫女就进来禀报:“相公们听说符太皇太后病了,在外求见。”永和长公主并没忽视潘太皇太后面上那一闪而过的一丝喜意,只有垂下眼道:“相公们来了,嫂嫂正好和他们想想,在官家亲政之前,该做何处置。”
    说完永和长公主就走进符太皇太后的卧室,符太皇太后躺在床上,双目紧闭。永和长公主轻叹一声,走上前去。这以后的事,只怕会越来越麻烦。
    并不出众人所料,既然符太皇太后病重,自然就是潘太皇太后摄政。柴昭知道消息后,急忙来探潘太皇太后。
    看见潘太皇太后之后,柴昭就笑道:“有祖母疼我,以后,我什么都不怕。”
    “原本你就该什么都不怕!”潘太皇太后看着孙儿,面上十分喜悦。
    柴昭偎依进潘太皇太后怀中:“祖母,母亲去世之后,我又有人疼了。”这一句差点把潘太皇太后眼里的泪都说掉了。接着潘太皇太后就道:“好,以后,祖母疼你。”
    “那祖母能否把母亲的四时祭祀都提高?”柴昭趁机提出要求,符太皇太后既然觉得赵琼花是祸根,当然不会把她的四时祭祀放的很高。不过是和普通妃子一样。
    此刻柴昭提到这个,潘太皇太后不有叹气:“这是应当的,怎么说她也是皇后。我这就吩咐下去。”
    柴昭看着潘太皇太后,笑的满面喜悦,潘太皇太后见孙儿喜悦,把孙儿抱的更紧。
    “宫中,又是一番风云变幻!”胭脂听到永和长公主从宫里回来,急忙过来问安,忍不住叹息。
    “是,这以后,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永和长公主的眉不由皱起,接着永和长公主就道:“只怕,大郎想要离开的心愿,不会实现。”
    胭脂的眉皱的更紧,低低地问永和长公主:“公主的意思是?”永和长公主看着胭脂,不知该不该说出。按说柴家是永和长公主的娘家,富贵尊荣都从柴家来,但赵家也是永和长公主的婆家,这么些年生活下来,永和长公主对赵家也很有感情。
    “我只是觉得,官家并不是,并不是别人退一步,他就肯的人。”永和长公主含糊地说,胭脂却已明白,换句话说,柴昭要的是赵家全族覆灭,这样才能让柴昭安心。
    “胭脂,你别这样,事情并没坏到这样的地步。现在还是嫂嫂摄政,并非昭郎亲政。也许,等再过些时,就好了。”永和长公主觉得这样的安慰还不如安慰。
    赵德昭已经从外面走进来,眉头深锁,胭脂忙起身给赵德昭行礼,赵德昭的眉头并没松开:“方才,我听说,官家降诏,抄了英国公府!”
    英国公府?胭脂不由皱眉,这还是自己嫁的第一户人家呢。这些年,他家还算老实,怎么会抄了他家?
    “为的什么?”永和长公主面色讶异。赵德昭摇头:“就是为得去年的旧事。说英国公和二叔来往甚密,现在二婶还没寻到,只怕是英国公府也出了力,因此下诏抄没。英国公府的女眷,全都没入宫中。”
    永和长公主面上的惊讶更深了,胭脂想到方才永和长公主说的话,眉头皱紧,若真如此的话,赵镇就算主动交出兵权,也保不住一家子平安,甚至,会让全家掉入深渊。
    可若不交出兵权,就更给了柴昭把柄,逆贼,胭脂不由闭目摇头,这两个字,和赵家人还真是有缘分。
    永和长公主伸手握住胭脂的手,胭脂能感到永和长公主手心传来的温暖,对永和长公主一笑。永和长公主轻声道:“还有我。”
    封号是可以褫夺的,胭脂想说出这句,但终究没说出来。赵德昭的眉锁的很紧,该何去何从,竟成了一个难题。
    英国公府被抄没,这消息比当日忠义伯府被抄没在汴京城内引起的议论就要大多了。甚至这些日子,汴京城内的宴饮都少了许多,连小娘子们的诗社,也没那么兴了。这种山雨欲来的感觉,让人觉得春日都没有那样快活了。
    “英国公府,那是曾和太祖出生入死的!”吴氏来探胭脂的时候,忍不住叹息,胭脂也叹气:“是啊,我记得他们家府上,还供了太祖赐给的铁枪,太祖当日曾有言,郭家如何,他们家就如何。”
    “郭家?”吴氏冷笑一声:“现在的天子,姓柴!”
    作者有话要说:发现忘了让赵德昭避讳改名。。。不过赵德昭算是柴昭的外祖父,可以得特旨无需改名。好吧,这是作者起名无能加写忘了之后的狡辩。。。


☆、第251章 乱起 
    胭脂沉默不语,吴氏也觉得自己这句话有点过了;轻叹一声,换了话题:“想那么多做什么,说到底;也是外头男人们做事。”
    “现在朝堂之上;也要小心应对!”胭脂的话让吴氏敛眉:“怎么觉得;这么多年,事情浮浮沉沉;就像过了好几辈子一样?”
    出生名门;嫁给名门;对吴氏来说,这一辈子本该是平安顺遂地过下去。胭脂伸手拍一拍吴氏的手;吴氏浅浅一笑:“罢了,我想那么多做什么呢?遇到什么事;还不是要过下去。”
    遇到什么事都要过下去,胭脂看向远方;现在;希望丈夫能晚点回来,晚点回来,也许能避开这场风波,也许,不能。胭脂想到这个可能,心口传来一阵疼痛。
    不,不管发生什么事,自己都要护好自己这个家,等着丈夫归来。胭脂按下心口的疼痛,正要和吴氏继续说话,赵嫣已经跑进来。
    吴氏不等赵嫣行礼就招手让她过来:“你跑这么急做什么?”赵嫣看着吴氏:“我听说二婶婆来了,想着来问问,二婶婆把妹妹带来没有?”
    吴氏笑着捏下赵嫣的鼻子:“是哪个妹妹?是你然妹妹呢,还是你小妹妹。”
    “没名字的妹妹,那样白白净净的,用手一点下巴就会笑,多好玩啊!”赵嫣的话让胭脂又点女儿额头一下:“你当你妹妹是什么?”
    “是妹妹啊!”赵嫣的话让吴氏又笑出声,烦扰似乎很快消失,没出现过。
    “朝中的情形,越来越奇怪了。”赵德昭下朝归来,和永和长公主说着朝中事情,眉头已经不自觉皱起。
    “你说的是近些日子官家提拔的人吗?”永和长公主一语中的,赵德昭点头。汰旧换新也是常事,更何况又经了赵匡义那回事,但不管是符太皇太后还是朝中大臣,都赞同缓缓地来。
    而符太皇太后病重,潘太皇太后摄政之后,对柴昭算得上言听计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