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悍女三嫁-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嫂子低头,这个道理人人都懂的。胭脂眼中闪出亮光:“只有把那人打倒,我才能高枕无忧。赵嫂子,所以这一回,我还是信你。”
    “娘子!”赵嫂子伏地大哭:“从此之后,不管刀山火海,赴汤蹈火,娘子一个字吩咐下来,小的定无二话。”
    “起来吧,忠心不忠心的,且等着看以后吧。还是说回方才的话,家里这人手,必定是要调配的。你仔细斟酌了,有那些信得过的,就放在身边贴身服侍。还有可信的,守门等各自去做。”
    赵嫂子这回不敢再推脱,把主意说出,胭脂又斟酌几句,也就定了。胭脂吩咐红柳去把人都找来,说了这些安排。
    人员有变动是迟早的事,众管家媳妇心中也有打算,既然胭脂已经定下,她们也各自再出了几个主意,众人也就散去。
    等人全都离去,已经过午,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太阳已从云后露出。厚厚的乌云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边。胭脂不由一笑,雨下的再大再急,太阳总是会出来的,乌云再厚,慢慢也会消失。
    “夫人,小的无能,没有说服亲家,还望夫人恕罪。”老魏去赵嫂子家探听消息,不想被赵嫂子骂了个狗血喷头,还说她有这样想法就不对,就该劝着符夫人,免得到了地下,无颜去见杜老太君。
    老魏只得灰溜溜回来,在符夫人面前跪着求饶恕。
    符夫人听老魏说完,倒哦了一声,自己还是算错了,没想到胭脂竟能这样快把赵嫂子的心给收回来,也不晓得她用了什么法子,左不过就是许愿。
    符夫人瞧着老魏:“罢了,你亲家原本就是那边的人,她害怕也是有的。”
    老魏听了这话,晓得这一关已经过了,感激涕零地道:“夫人,小的以后一定更谨慎。”
    符夫人沉思一会儿才道:“罢了,这件事先搁着吧。”
    搁着?老魏的眉顿时又皱紧,符夫人也不解释,只轻声道:“你先回去,好好歇着,等我有事寻你,你再来。”
    老魏自然不敢再问,起身行礼离去。
    死后无颜去见杜老太君?符夫人嘲讽一笑,无颜去见杜老太君的,该是赵镇夫妻,而不是自己,若非他们夫妻在这捣乱,此刻的赵家,是另一番光景,自己所做的,不过是重新让事情回到原来的路上。
    “姊姊,我进来的时候,见这里的人虽比原先少了,但怎么感觉更有章法了?”舜华出嫁已经两个月,因赵家前段时间事多,等胭脂料理清楚,身上又有孝,不好去给舜华贺喜。舜华估量着胭脂快要忙完。禀明柳县君,自己前来探望胭脂。
    胭脂瞧着妹妹,笑道:“你果真比我心细,若是我,可不会瞧出有什么不同。”舜华抿唇一笑就道:“姐姐不是心不细,是不愿意。”
    红玉已经端上茶:“二娘子,你可要经常过来走动,我们娘子可惦记着你呢。”舜华接茶在手,对红玉一笑:“我当然晓得姊姊惦记着我。不过红玉,你似乎和原先不一样了。”
    红玉的脸不由一红:“原先是娘子惯着我,家里的事又简单,自然不用去出那么多的心眼,可现在不一样了。”
    红玉的话让舜华的眉微微一皱,看向胭脂:“姊姊,我听说了一点传言。说您对符夫人,并不是那样恭敬,甚至还起了几次冲突。”
    换来换去就是这么几招,胭脂用手托腮:“我只恭敬该恭敬的人。”舜华已经明白姊姊的意思,伸手握住胭脂的手想说什么,终究还是放开,对胭脂道:“姊姊从来都是心中有主意的。”
    胭脂不由一笑,就是因为太有主意了,才会在做出决定之后,就什么都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走下去。
    舜华看着胭脂,胭脂还是那样有神采,但舜华却觉得,胭脂已经在把那种神采给掩盖起来,那种曾经夺目的光,开始变的温润,这种改变,不知道是好是坏。
    胭脂瞧着舜华:“你怎么只往我脸上瞧,我又没多了一个眼睛。”
    “姊姊你,开始和原先不一样了。”舜华迟疑一下说出,胭脂哦了一声:“那这变化是好的,还是坏的?”
    “我说不上来。”舜华摇头,但接着舜华就又道:“我只是觉得,在这样人家里面,这样的改变,是必要的。”舜华的话让胭脂沉默了,接着胭脂就笑开:“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既然要和你姊夫好好过日子,那就这样吧。”
    这还是自己熟悉的姊姊,舜华也笑了:“嗯,姊姊高兴就好。姊姊,我出阁前几日,去拜别姐姐,看着姐姐这样,就想,若姐姐有姊姊一半的心胸,日子也不会过成这样。”


☆、第128章 恳求 
    胭脂伸手拍一下妹妹的肩:“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别想那么多;你啊;什么时候给我添小外甥?”舜华的脸毫不意外地红了:“姊姊笑话我;你和姊夫,比我们成亲还早呢。”
    胭脂的脸也稍微有点红,伸手捏一下妹妹的耳朵:“现在会用话来堵我了?果真这一成亲;就不一样了。”
    舜华用手捂住嘴笑,姊妹们说笑一会儿;吃了午饭;舜华也就告辞而去。
    胭脂送走舜华;这些日子过的真平静;仿佛一切都像没有发生,只是不知道,这种平静,什么时候会被打破?
    赵镇刚走下茶楼,肩膀就被拍了下。赵镇回头,见是符三郎,笑着道:“原来是符兄弟。”
    符三郎也没把手放开,就这样把手搭在赵镇的肩上:“你听说了吗?唐国的战事,进展很顺利。”顺利才是肯定的,毕竟周这边,已经筹备了好多年。
    “唐国一没将二没兵,听说他们那个国主,现在只会带着人念佛。白白浪费了他那填词的才能。”赵镇的语气让符三郎笑了:“当初那个云梦公主,可是十分钟情于你,这一回定会跟了一起来,要不,你纳她为妾?”
    赵镇伸出拳头就往符三郎胸口打去,这一拳有些重,符三郎用手捂住胸口:“我不过说句玩笑话,你就这样对我。晓得你惧怕赵嫂子,可你也不能这样对我。”
    赵镇才不去理他,就晓得他是假装的。见赵镇径自往前面走,符三郎急忙追上:“哎,我也只是说笑话,官家定会善待唐国国主,到时候会封个侯啊伯的,他的女儿,也会按礼仪嫁出,怎么会随便赏人?”
    赵镇瞪符三郎一眼:“你既然晓得,还来说这样玩笑话做什么?要被你嫂子听到,我可……”符三郎哈哈大笑,赵镇这才发觉自己说错了话,瞪符三郎一眼不理他。
    符三郎跟在他身后:“可惜啊,我们只能看别人上战场得功劳。不过……”符三郎的欲言又止,赵镇已经察觉,停下脚步瞧着他:“不过什么?”
    符三郎压低声音:“我听说辽国那边,似有异动,只是原先在动唐国这边,所以官家忍了,但现在唐国那边进展顺利,官家只怕要对辽国动一动了。”
    当真?赵镇的眼里立即闪出亮光。符三郎轻声道:“自然是真的,不过这事,知道的人还十分少。若不是你家前些日子事情非常多,只怕你比我晓得的还早些。”
    真是个好消息啊。赵镇深吸一口气,这一回外祖父不在,那自己完全可以请命去边关。赵镇巴不得一下就跑回家和自己父亲商议,符三郎已经笑了:“得,就晓得你会这样,回去吧。”
    赵镇咧嘴一笑,和符三郎分开后就骑马赶回家中,不过赵镇没回宁国公府,而是径直往公主府去。
    公主府的下人瞧见赵镇,急忙往里面禀报,赵镇走了好几层房舍,猛地想起这毕竟不是宁国公府,又停下脚步在那等候。
    “大郎急匆匆地想来见我?”赵德昭得到禀告,忍不住皱眉。永和长公主已经笑着道:“大郎定是寻你有事,虽说他已成了亲,媳妇瞧起来也不错,那边府邸我听说,井井有条,但毕竟年纪也不大,寻你,定是有急事。”
    赵德昭站起身往外去,等赵德昭离开,公主身边的使女方道:“公主,大郎既然来了,您就该见见,把老娘娘的意思说给大郎,让他回去告诉娘子。”
    永和长公主微微一笑:“我晓得,家和万事兴,可我总觉得,这里面的事总有些不知道的。”
    “公主,您是公主,又是婆婆,不管怎么说,娘子都该听的,不然一点小小家事,闹的沸沸扬扬。”侍女说的,就是前段时间追查赵匡美并非杜老太君所出这个话到底是怎么传出去的。
    查到是赵家的下人说出去的之后,再往下查,就再查不到别的。唯一能肯定的是,这话的确不是胭脂说出去的。
    张氏硬压着赵京娘给胭脂来道歉,赵京娘也只有委委屈屈给胭脂道歉。只不过这样一来,赵家之间的不和睦,就摊开在京城众人面前。符太后也是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女儿传进宫中,说女儿虽是公主,但也是赵家媳妇,这件事,永和长公主该在两边劝说弥补才是。
    永和长公主口里虽应了,但有些话不好对符太后说。
    自己的姨母,好像有些变了。永和长公主本能觉得,这件事和符夫人有很大关系,绝不仅仅是劝说弥补就能消失的。
    永和长公主既然不说话,侍女也不敢再说,永和长公主看着远方,用手微微按下额头。想过清静日子,还真是有些不容易啊。
    “父亲!”赵镇在那走来走去,看见赵德昭出来,立即迎上去。
    “大郎,你有什么事要寻我说?”赵德昭看着儿子的焦急,才发现已经很久没看见儿子这样焦躁了。
    “父亲,我听符家表弟说,说官家,有意要给辽人一个教训,到时定会派兵去边关,儿子想,前往边关。”赵镇的话让赵德昭的眉头微微皱起,接着就道:“你,你想去边关,想打战,可你曾祖母刚刚去世,况且你媳妇和家人不合,这时候去,不是好时机。”
    “父亲,儿子并不是想去边关逃避,再说不和的事,也和胭脂没有关系。”赵镇一张口就为胭脂做保。赵德昭并不意外儿子会这样说,叹气道:“可是……”
    “父亲,我现在在禁军里面,每日事情不多。虽说禁军很要紧,可儿子想要的,不是一个安稳的生活。”赵镇以为赵德昭不会同意,于是继续劝说。
    “我们赵家,起于军功,我怎么会反对你?可是做男人的,外面的事情要紧,家里的事情也不是不要紧的。你媳妇这件事……”
    “父亲,胭脂性情很好!”赵镇再次打断赵德昭的话。
    “你二婶婆,性情也不是不好。”赵德昭的话让赵镇笑了,原来事情远比胭脂说的,要严重的多。当所有的人都认为错在你身上,是你不肯让步时,这种无力,无法对别人说。幸好,自己还有胭脂陪伴。
    赵镇看着赵德昭:“父亲,儿子只求您一件事,儿子离开汴京城之后,求您和公主,对胭脂多有看顾。”
    “你,就这样相信你的媳妇?”赵德昭语气迟疑,赵镇笑了:“父亲,胭脂是我的妻子,不管外人怎么说她错了,我都明白她没有错。父亲,如果胭脂真的有错,我是她的丈夫,那我宁愿和她一起接受惩罚。”
    这样的儿子,赵德昭越来越不熟悉了,这样的儿子,又让赵德昭生出几分自豪感来。
    “你是我的儿子,我相信你。”赵德昭最终说出这么一句,但又道:“不过,若你媳妇……”
    “没有什么但是不过,父亲,就算胭脂被人说豢养面首,败坏家风,甚至被人说生下的孩子不是说我。发生了任何事,都要等我回来。我不会让我的妻子,不明不白地这样死去。”赵镇语气坚定。
    赵德昭不由想起当初自己出征和妻子离别时候,转眼快十年了。妻子墓木已拱。而自己,已经开始迈入老迈。
    赵镇感觉到父亲情绪的低落,看向赵德昭语气坚定:“父亲,我的妻子,纵然全天下的人都不信她,我信她!”
    赵德昭把眼角的泪悄悄擦掉,对赵镇道:“好。我答应你。”赵镇露出笑容,此去边关,赵镇唯一担心的就是胭脂,她并不比自己强了多少,而自己离去,有人就会无所顾忌。可是,不强大起来,怎么保护自己的妻子?
    赵镇离开公主府很久,赵德昭才回到内室,永和长公主看着丈夫,轻声道:“大郎和你说了什么,你脸色有些不大好?”
    “大郎要我和你,在他不在京的这些日子,看顾好儿媳,还说,就算天下人都不信媳妇,他信。就算有了再多的事,都要等他回来。我的儿子,已经这么有担当,我高兴。”赵德昭的眼角又有泪。
    永和长公主浅浅一笑:“既然大郎信胡氏,那么很多话就不用说了。我会把胡氏看顾的很好。”
    “什么话?”赵德昭奇怪地问妻子,永和长公主笑了:“家和万事兴的话。”
    赵德昭不明就里,但永和长公主既然不肯继续解释,赵德昭也只有随她去。
    “你 想去边关打战?”胭脂听到赵镇的计划,眉不由微微一蹙。赵镇握住胭脂的手:“胭脂,我已经去恳求过父亲和公主,父亲和公主会看顾你。你要深居简出,身边的 人,除了能信得过的,别人都不要多打交道。还有,等我去了之后,这家里,日夜都要有人巡防。我见公主府有好几条猛犬,等我去借了来,到时能保的你平安。”


☆、第129章 猛犬
    赵镇在那细细叮咛;胭脂很想笑话他;但不知怎的;胭脂并没笑出来,眼中反而有一点微酸。胭脂急忙低头掩饰;等抬头时候胭脂已经和原来一样;对赵镇笑道:“还借几条猛犬来?万一这家里的丫鬟小厮;有怕狗的;或那些狗乱咬人;那可怎么办?”
    赵镇没听出胭脂话里的意思;反而连连摆手:“公主府里那几条猛犬,我去打听过,都是有专人养着的;并不会胡乱咬人。”
    胭脂这回真忍不住笑了,对赵镇道:“你放心,我不是豆腐做的,该怎么照顾自己,我会照顾的。你再这样叮嘱来叮嘱去,倒让我觉得,我又成我娘养着的小娃娃了。”
    “胭脂,我想照顾你,真的,把你照顾的好好的。”赵镇看着胭脂的眼神十分缠绵。胭脂觉得喉咙又稍微有点堵,手微微握成拳,接着松开,这才对赵镇道:“傻瓜。”
    赵镇把胭脂搂过来:“胭脂,之前我从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害怕。害怕留你一个在这京城里,会遇到很多事情。可是我……”
    “男 儿志在四方,这也是常事,你有什么好为我担心的?难道你忘了,别人都说我是将门虎女。去吧,你说过的,自己变的更强,才会护住我,护住我一辈子。”胭脂的 话让赵镇低头,轻轻吻上妻子的额头。变的更强,才能护住妻子,也护住未来的孩子,而不是坐在家中,等着别人把这一切都从自己身边拿走。
    “大郎真的要去出征?”符夫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几乎是喜不自胜地前来寻赵匡义。赵匡义依旧在书房里,听到符夫人的话,赵匡义的眉头微微一皱,接着就轻描淡写地道:“胡氏,不过是无根之萍。”
    符夫人被丈夫这句话说的一愣,接着就笑了,没有了丈夫做为依靠,一个晚辈媳妇,在自己面前,可以随意拿捏。赵家,并不是没有长辈的。
    赵匡义继续写字,符夫人过来给他磨墨抚纸:“等大郎一出征,就去把大嫂和四娘子接回来。”
    赵镇能防的住别人,可怎么也防不住赵琼花额静慈仙师。赵匡义哦了一声:“理由?”
    “大郎一人在外,整个府邸只有胡氏一人,把四娘子和大嫂接回来,也好帮忙照顾。”这种理由,对符夫人来说,简直张口就来。
    赵匡义已经把字的最后一笔写完,满意地看着:“好,就这样做。”
    符夫人上前看着丈夫写的字,赞道:“郡王的字越来越好了。”
    “心静,字自然就练的好。当初大哥还在时候,常和我说,练字可以让心静下来。”赵匡义话语里带着叹息。符夫人淡淡一笑:“大哥若知道郡王为了大郎百般谋划,定十分欣慰的。”
    赵匡义没有接话,只是看着那副字。大哥你若知道,我做到了你没做到的事,是不是会更加欣慰?
    “女婿要出征?”天子决定调兵到周辽边境,给一直跃跃欲试的辽人一个教训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汴京城。王氏知道赵镇请缨上阵,挂念女儿的她又来到赵府。
    看见女儿的头一句话,王氏就这样问出。
    “娘,这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两家,都是靠军功发达的,你女婿也不能总靠着祖宗的功劳吧?”胭脂安抚着王氏。王氏却看皱眉看着女儿。
    胭脂用手摸一下脸:“娘,您怎么了?”
    王氏叹气:“胭脂,等女婿出征了,你就搬回去,和我住吧。你原来那个院子还空着呢,没人住进去。”
    胭脂先是不解,接着笑了,靠向王氏肩头:“娘,我晓得你的意思,可是这里,是我的家。我答应你女婿,要帮他守住这个家,要守在这个家里,等他回来。”
    胭脂语气坚定,王氏的眉头依旧皱紧:“胭脂,不一样的,承诺再要紧,也没有你的命要紧。你是娘的心尖尖,娘怎么舍得你有个万一。”
    看来符夫人和自己之间的龃龉,王氏已经知道了。胭脂又是一笑:“娘,不用担心我。我是您生的,您养大了我,我怎会还让您担心?娘,我那个院子,以后有了侄女,就让她们住进去。别担心我。我好好的。”
    “除非我死了,才不会担心你!”王氏拍胭脂一下。胭脂伸出胳膊把王氏的肩膀搂住:“娘,您啊,可不许说死,要活,活到长命百岁,活到你重孙儿都做了阿爹。活到……”
    “再活下去,岂不成老妖怪了?”王氏心中的凝重被胭脂的话冲淡了些,但还是不忘记叮嘱:“胭脂,我晓得你有主意,可你千万要担心。”
    胭脂抱住王氏的肩又摇了摇,表示自己一定记得。
    红柳在外面道:“娘子,郎君回来了,听说陈国夫人在,要进来给陈国夫人问安呢。”
    帘子掀起,赵镇已经走进来,胭脂并没松开抱住王氏肩膀的手,王氏白女儿一眼,见女婿一脸不在意的样子,王氏也没让胭脂再松开。
    看见王氏母女亲亲热热地坐在那,赵镇不由微微一笑,上前给王氏行礼问安。
    王氏照例问了几句,赵镇已经道:“恰好岳母也在,从公主府接来的那几条猛犬,已经牵过来了,就养在门边。岳母若有空,也去瞧瞧?”
    胭脂晓得这是赵镇让王氏安心的一个举动,拉起王氏就起身:“娘,随我去瞧瞧吧。”
    王氏还在迟疑,见赵镇也没反对,王氏也就跟了胭脂往外面走。赵镇领着王氏母女来到前面。还没走近就听到犬吠,王氏不由瞧胭脂一眼,胭脂回王氏一个笑容。
    王氏把女儿的手握紧,他们既然各自都有了主意,那就随他们去。
    这几条猛犬各自由几个男子牵着,见赵镇他们过来,有个领头的上前给赵镇行礼。赵镇让他起来,这才道:“给陈国夫人和娘子瞧瞧,这几条猛犬。”
    领头的应是,往后做个动作,已有人牵着猛犬往前走。
    胭脂和王氏从小生活在乡下,对狗是不陌生的,看见这几条狗都油光水滑,张开的口中犬齿交错,知道这狗是很不错的狗。
    赵镇从荷包里拿出一样东西,交给胭脂,示意胭脂丢给狗。胭脂见是块肉干,疑惑不解地丢出去。
    那几条狗闻了闻,并没有去吃。
    领头的在旁恭敬地道:“娘子,这几条狗都受过训练,不是熟人的东西一概不许吃。”胭脂听的这人说话声音尖细,细瞧他们几个,都面白无须,晓得都是中人,只怕这几条狗,还是在宫中训练过的。胭脂不由点头。
    赵镇这才道:“记住,我走之后,这家里,这几条狗,除了娘子的命令,别人的命令,一概不能听,包括,”
    赵镇迟疑一下才道:“包括郡王。”
    那几个养狗的人齐声应是,方才牵狗那个,低头对狗说了句什么,那条狗这才看一眼胭脂,对胭脂摇一摇尾巴,上前把肉干叼起吃了。
    “真是好聪明的狗。”王氏忍不住赞道。
    赵镇对王氏依旧恭敬:“岳母此刻,就该更放心吧?”王氏又是一笑:“我自然放心。”赵镇看着胭脂,一种自豪感从心中生出,原来护住自己心爱的人,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完全不同。
    “几条听话的狗?大郎他还真是把我们当贼防了?”赵镇从公主府借了几条狗的事,赵匡义很快知道,他的话里带有叹息。心里却是不屑。
    报信的人应是后才道:“就是如此,郡王,小的看着郎君和娘子胡闹,简直是夜不安寝。,郡王,娘子这段时日都在整顿家务,小的一家,只怕要被送走。”
    国公府和郡王府,本都姓赵,两边下人彼此联接有亲的非常多。如此一来,赵匡义想要知道国公府的事也很简单。来给赵匡义报信的人就是这类。
    赵匡义听了这话,眉头微微一皱,能用的人手也是分很多种的,比如这样的,就是能放心使用,如果他出了赵府,那自己想要做有些事情,难免有些为难。
    “小的历来忠心耿耿,从来没违背过娘子的意思,可也不晓得,为何娘子头一个就要小的全家出府?”在这人看来,胭脂夫妻所做的事都是违背杜老太君意思的,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子,和和睦睦才好。
    “我晓得你忠心,只是这总是分了家,隔了房的,他们要做些什么,难道我们这些隔房的长辈还能去指手画脚不成?不说别的,就随便一件事,那边就嚷起来了。”
    “郡王,小的日夜心急如焚,想的就是这事。若……”这人的话并没说完,就用手捂住口,赵镇看着此人,此人立即跪下,差不多指天画誓:“郡王,小的晓得这话不该小的说,可是小的全家在这赵府差不多三十来年。武安郡王创下的基业,哪能任由娘子胡闹?”


☆、第130章 践行
    赵匡义唇边露出一抹得意的笑;但这笑很快就消失:“起来吧。这件事;容我再思量思量。”
    仆人站起身;眼角还有泪,赵匡义温言劝慰了一句;也就让那仆人离开。
    大郎啊;你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要做事;是要从内里攻起才是最好的。至于整顿家务这种事情;总有办法寻到漏洞的。赵匡义的手敲击着桌子;现在就看太子妃宋氏,和太子之间的夫妻情分,到底如何了。
    这年三月;汴京城内发生好几件大事,一是太子妃嫁进东宫,这件事可以说是普天同庆。二是天子在娶了儿媳的三天之后,就决定对辽用兵,主将姓杨,赵家符家等,都有人前往战场。赵家去的当然是赵镇,至于符家,毫不意外是符三郎前去。
    和天子用兵比起来,京城中人更关心太子妃宋氏在东宫的日子,到底过的如何。毕竟当初柴旭,是为了李氏,被赵家拒婚的。一个有名分,一个有宠爱,而且有宠那位,还怀了身孕,宋氏到底是韬光养晦呢,还是先给李氏一个下马威?
    京城的茶楼酒肆中,难免又悄悄地开了一个小局,不过这个局,并没多少人知道就是。
    “听说,太子妃成亲的第二日,是一个人前去给官家圣人问安的。”和京城小老百姓悄悄谈论这些一样,东宫中的事情,也被汴京城里勋贵人家悄悄议论。
    不过每个议论的人,都只敢很小心地议论,并不敢表现出有什么对太子妃的不敬。
    “这种事,你怎么知道的?”胭脂奇怪地看着舜华,按说舜华在出阁前,是不关心这些事的,怎么出阁了还不到半年,就开始议论这些?
    舜华的脸微微一红:“出阁后,婆婆常带着我出外应酬,就算不想听,也能听到一些。再说这件事,又能瞒得了谁?”
    成亲第二日,拜见舅姑,本该是夫妻一起去的,太子把宋氏撇下,不管有天大的理由,都是在打宋氏的脸。
    “难道官家和圣人,就眼看着不管?”就算皇后再怎么偏袒李氏,可面上的面子是要维持的。舜华已经点头:“官家和圣人知道后,非常愤怒,命人去催太子。并让人呵斥李氏,可是落后圣人又给李氏赐下药材,让她好好养胎。”
    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方法,胭脂不由摇头。若赵琼花知道这些,会不会庆幸当初没有嫁进东宫?
    “宋氏并不得太子的喜欢?”赵琼花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不过和胭脂的想法完全相反,赵琼花心中有的,并不是庆幸,而是重又燃起战火。
    “宋氏此人,不管是人品相貌还是教养,都不如你,太子不喜欢她,才是正常。”符夫人亲自来告诉侄孙女这个消息,静慈仙师的眉微微皱起:“虽说如此,可还有李氏?”
    “大嫂你也想的太多了。李氏现在是得宠,可以后呢?女子一旦生了孩子,哪还能和原先一样?再说了,太子原先待李氏那样,不过是因的还没得到。现在李氏进东宫都好几个月了,哪还能再像原先一样。”
    符夫人说的话就是赵琼花心里想的,不管怎么说,自己和太子之间,和宋氏是不一样的。现在,就要看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到汴京城?
    静慈仙师看着孙女,眉依旧皱着,她希望孙女能够成为皇后,可并不希望孙女被当做垫脚石。
    时光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大军出征的前夜。这次是随大军出征,亲友们要践行,当然不是在出征当日践行,而是在出征前夜,齐聚赵家给赵镇践行。
    胭脂命人备好酒饭,也就出门迎接客人。
    来的人并不多,先到的是张氏和赵京娘母女,这是赵京娘自从搬离赵府之后,头一次回到赵府。远远地瞧见胭脂站在门口,赵京娘的面色就变的有些不好看。
    张氏拍女儿一下:“你这副样子摆给谁看?你上回冤枉了你侄媳妇,你大嫂也没放到心上,好好地去和你侄媳妇说。”
    赵京娘撅起嘴:“娘,我不也给侄媳妇赔礼了,再说,难道我又……”赵京娘的话被张氏瞪回去,赵京娘的腮帮子鼓起:“娘,二伯母不喜欢侄媳妇,你又不是不晓得?”
    “喜欢不喜欢,面子上总要过得去。”张氏呵斥女儿一句,胭脂已经瞧见赵京娘神色有些不好,不过胭脂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上前和张氏行礼。
    赵京娘想不还礼,可瞧见自己娘,只得规矩给胭脂还了一礼。胭脂只微微笑了笑,请张氏母女往里面去。张氏母女刚迈进去,就听到身后传来赵五娘子的笑声:“三婶婆小姑姑,你们到的好早,大嫂,我好想你。”
    赵京娘在心里翻个白眼,被自己娘瞪了一下,赵京娘只得乖乖地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赵五娘子母女。
    赵五娘子正在那拉着胭脂的手说东说西,吴氏在一边含笑看着。见张氏母女停下脚步,吴氏急忙上前给张氏行礼:“三婶婶好,原本还想着,把家里的事都收拾好了,合该常去给三婶婶问安。可事情太多,竟不能常去给三婶婶问安,着实挂念。”
    张氏也寒暄几句,赵京娘这回规规矩矩给吴氏行礼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