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天工-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南得则易得,守则难守,为今之计,仍当以三方布置之策,以登莱、天津舟师为机动,骚扰辽南,而重兵集广宁。如今三方布置未定,而以一偏师取金州,则登莱、天津无从接应,广宁不能出军,反使建奴有所防备,三方布置成效立减,或说奇功,乃奇祸尔!”

李彦在攻取金州的第十一天才得到来自朝廷的封赏,加李彦为正四品按察副使,仍领辽东道;实授王国兴复辽总兵官,加征虏前将军衔;骆养性授参将,宋大牛也被提升为守备,其余人等,也各有封赏。

以大明原本的军镇设置,并不包括复辽总兵,只有辽东总兵,这道旨意一下,也就表明朝廷要在金州独立建镇,意味着熊廷弼提出的援辽军撤回登莱的建议遭到否决。

在援辽军,如今的复辽军中,王国兴、骆养性等人对熊廷弼要他们回撤都是颇有微词,特别是那句“或说奇功,乃奇祸尔”,更是让这些心高气傲的纨绔将领很是不忿。

“熊廷弼说得本是不错,”在得到封赏以后的军务会议上,李彦不得不承认熊廷弼的战略眼光:“如果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已布置到位,那么现在的金州军便能从登莱、天津处得到更多支持。”

“而建奴则会面临两难的局面,如果进攻金州,兵少则不济。兵多则恐被广宁军乘虚而入,如今广宁军未集,进取不足;天津、登莱援助又少,建奴可以从容调兵,围攻金州。”

骆养性、宋大牛、巩永固等人都已领军前出金州,扫荡周围地区。争取将附近的辽民都迁入金州半岛及附近岛屿,留守的只有王国兴,三千多兵,以及参谋部的赞画等文职。

新任金州总兵王国兴笑了笑:“要是骆参将在这里,定要说广宁、登莱那些兵,不用也罢,用了倒是坏事。”

“是。熊廷弼地布置虽然不错。但他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便是建奴会不会留给他足够地时间来布置。”李彦点了点头。虽然就战略布置来说。李彦他们确实考虑不周。不如熊廷弼看得高远。但他们却也看到一些熊廷弼也不甚了解地细节。“不管怎么说。面对建奴地反扑。咱们也只有独力应对了。只要金州能够顶住。熊廷弼就可以慢慢实施他地三方布置。但愿。我大明能够就此扭转对建奴地不利局面。”李彦翻着手上新到地邸报以及华夏社送来地最新消息。口中沉重地说道。如果他那模糊地记忆没有错。熊廷弼第二次经略辽东。结果也相当糟糕。

“复州那边怎么办?”王国兴虽然已经是一镇总兵。还是勋戚。不过他对李彦依然很恭敬。一则出身兵战俱乐部地军官。其军事思想基本得自李彦。可以说亦师亦友;二则明朝以文制武。李彦辽东道地身份也足以压过他这个实授总兵;此外论及恩宠。李彦与朱由校地关系。也比他亲近得多。

攻取金州以后。金州军一面动员一切力量修筑金州堡垒。一面派出多支不足千人地军队。扫荡金州附近。收拢辽民到金州半岛及附近岛屿安置。以李彦地说法。人口也是一种战略资源。

辽沈之战以后。明军一溃千里。建奴随即入主辽南。圈地以作牧场。推行剃发令。辽民多有奔逃。东山等地地矿工揭竿而起。虽被扑灭。却说明在辽民地心中。依然向着大明。援辽军这番出击。打击后金在辽南地地方政权。接应辽民向金州迁徙。效果明显。

骆养性领着他地中军骑兵哨突进最远。前锋直抵复州城下。没想到建奴地复州游击单尽忠居然举兵投降。如今。骆养性已经兵驻复州。

“王总兵地意思呢?”李彦将几份无关紧要地邸报放到一边。询问王国兴地意思。对方地身份摆在那里。李彦也不能太过专横。好在双方现在地关系还算相当融洽。

“我军兵力不足,无法同时守御金、复,”王国兴毫不犹豫地说道。

“王兄高见,”李彦换了一种称呼,无形中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辽阳那边已经得到消息,怕是很快会有应对,出击的各支分队,也差不多该收拢了,可令骆守备撤出复州,立即组织复州军民退往金州、长生岛安置。”

“这件事怕不太好办,”王国兴苦笑着摇了摇头,主动放弃刚刚得到的城池,对民心士气地打击会很严重。

“那也是没有办法,”李彦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不能守土保民,这是为将者的耻辱,而今天付出的代价,遭受的耻辱,也只有战场上才能讨回,只要金州之战能够胜利,我们便还有机会。”

“大人说得是,”王国兴脸色沉重地点了点头,正如李彦所说,身为将领,不能开疆拓土,却要放弃城池,主动撤退,这实在是莫大的耻辱。

“让刘文炳去复州,协助骆养性尽快完成复州军民的迁徙,”李彦手上翻着华夏社抄送的情报,突然脸色一变,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末将这就去安排!”王国兴看到李彦的脸色不大好看,担心地问了一句:“大人,是不是朝中又出了什么事情?”

“兵部尚书罢了,”李彦微微叹了口气:“魏进忠……赐名忠贤!”

“辽沈之败,兵部总要有人承担责任,新任兵部尚书王象乾倒也是谋国老臣,至于这个魏进忠,哦。是魏忠贤,却是何人?”王国兴笑了笑,倒没觉得这两个消息有什么糟糕地,还以为李彦与原来的兵部尚书崔景荣关系比较好,为之感到可惜而已。

“魏忠贤……一个可能坏事的太监,”李彦无奈地摇了摇头。不禁有些抱怨汪文言和李实,怎么就搞不掉这个死太监呢?

当然,他也知道这样的事情远比战场上的真刀真枪来得复杂,也急不得,只好收拢心思,将注意力放到金州面临的局势上来。

虽然手上拥有数万劳力,但陷于物资和时间紧迫,李彦预计无法在建奴大军到来之时,将金州城东西两侧的棱堡建成。

西侧连接海湾地棱堡与金州城相连。只需要建成向北的一面,但因为是棱形结构,也有将近二里长。东侧小型棱堡周长也有一里多。两面总计超过三里,相当于半个金州城。

十一天地时间,挖土碎石,伐木烧砖,一万多人一齐动手,加上天津运来地大量物资,硬生生挖出这三里多的墙基,并建成高四尺,宽三尺地矮墙。

“天津那边储备地水泥、铁料已全部运送到金州。如今只能以现有产量供给,未来这几天,金州能得到的物料会少一些,”马文举曾经是郑书的副手,如今负责金州新城的建造:“也就是说,未来这些天,筑城的进度会放慢。”

“参谋部认为,建奴会在七到十天之内,派出一支军队。抵达金州,”茅元仪忧虑地看了李彦一眼。

“在这之前,金州城肯定无法完成,”李彦微笑着看了看诸人:“后勤部对此早有预料,所以这堵矮墙就是我们对抗建奴的最终工事。”

李彦的兵备道官署下设情报部、参谋部、后勤部,以及中高级将领组成的作战部,此前大家都知道后勤部的计划,但是得知确实无法在建奴到来之前完成城堡建设地时候,还是有些忐忑。

“或许。我们需要祈祷建奴继续轻视我们。不会派出主力,”李彦笑了笑。他确实不认为建奴会为了金州,会调集数万军队,不管情报部的欺敌举措有没有效果,即便是建奴清楚金州一千多汉军被全歼,也未必会做出大规模的军事动员,与大明一样,建奴地战略重心也是在辽河一带。

只有让建奴碰得头破血流,建奴才会倾其全力,而现在,建奴派出主力的可能性很小。

“只要建奴的兵力不超过我金州军的三倍,我金州军此战必胜!”王国兴信心满满地说道。

“堡垒的建造暂且停下来,后勤部可组织劳工继续浇注石子水泥预制件,打完这仗以后,要用最快的速度建成新的金州堡。”李彦对马文举说道。

四尺高的矮墙,虽然不能和三丈高的城墙相比,但也足够为站在后面地火铳兵提供必要的掩护,以这些矮墙为依托,可以布置简单的防守工事。

李彦与参谋部、作战部的将领都认为,建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第一次派出的兵力不会太多,但当他们意识到金州军是块硬骨头的时候,定然会倾力出击,届时,金州才真正需要一座坚固的、可以凭靠抵挡优势兵力敌人的城堡。

后勤部地工作进行调整,布置以矮墙为依托的工事,当初为了取土烧砖筑墙,距离矮墙一丈多的地方,已经是挖出了一道两丈多宽、一丈多深的护城河。

建奴想要进攻矮墙,就必须要越过这条护城河,填平或者是搭桥。

而靠近城墙的这一侧,则插着很多根削尖的木棒,或者是竹枪,建奴想要靠马匹冲刺的话,也需要清除这些障碍才行。

以矮墙为依托的布置看上去有些单薄,至少不如高大的城墙来得更有安全感,但在时间紧迫地情况下,似乎也只能够如此。

大量地劳工则继续为筑城浇注水泥石块预制件、挖土烧砖、伐木备料,等待二次金州会战以后,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建筑更为完善地城堡。

筑城所需要的水泥都是从滦州运送,砖块则在金州烧制,为了加大产能,也在挖制新的窑厂,大孤山的水泥厂已经择地建设。预计在建奴到达金州地时候,水泥厂就能够开窑煅烧水泥,等到第二次金州之战结束以后,或许便能用上金州本地生产的水泥建造城堡。

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抢种已经基本结束,金州半岛山多土少,很适合种植这些耐贫瘠的旱作物。但以金州的种植面积,即便是秋季收成不错,恐怕也无法满足数万人的需要。

旅顺口、大连湾地盐场也开始产盐,当前也只能满足金州军民本身的需要。

由于缺少船只,或者说更多船只被用来运输物资,被组织起来的渔民也只能在近海打渔,还有一些妇女老人,在海滩上捡拾贝类。

辽南原本的人口不多,鱼虾及贝类还算丰富。渔民们的收获,多少能缓解食品多样化的需要。

此外,援辽军还抢占了附近的一些岛屿。如金州东面海上的广鹿岛、大小长山岛,以及西面复州湾的长生岛,包括周围地岛屿。

这些岛屿目前只能用来简单的屯垦,以及作为渔民的停靠点,好在刘爱塔地水军被俘获以后,建奴在辽南也没有水军,只要安排一些屯兵驻扎屯垦,便可以确保对这些岛屿的控制。

金州聚集一万多军队,两万多辽民。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每天消耗的物资都是天文数字,只有在这个时候,李彦才会知道为什么每年的辽饷会有五百多万之巨,这一人一张口,加在一起便成了无底洞。

为了维持金州的秩序,李彦将金州的辽民全部归并为几个部分,凡是军户,取精汰弱。强壮的编成金州营,作为援辽军的后备,大概有两千多人,负责维持地方上的秩序,其中一部分分驻各岛。

凡是匠户,包括军匠、民匠,全都编入工匠营,分派到各个工厂、工地,从事与本职技艺相关地工作。实在是金州暂时用不到的。也随着放空的运输船送往天津,交给郑书安排。华夏系统的工厂,对工匠的需求量也很大。

剩下来的,全部编入工役营,安排从事农活、打渔、煮盐、采石,以及建造城堡等其他杂役。

李彦将整个金州都变成一个大的兵营,实行统一的管理,事实上,在当前的形势下,个人也根本无法组织起生产。

至于那些本来就有些财富,不愿意接受兵备道衙门管制地,可以送他们到登莱或天津,也不允许他们留在金州。

滞留在辽南的辽民大多数是军户、农户或者工匠,原本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不得不离开家园故土,想要生存下去并不容易。

而在兵备道衙门的组织下,他们至少吃穿不愁,而且参加劳动,还会记下做工数,称作“工分”,到了年底,这些工分可以兑换相应的物资或者银钱。

虽说官府的承诺不知道能不能兑现,起码在兵备道衙门的组织下,一家人都能吃上饭,家中的还是也会被组织起来,到技校读书认字,并且不用花钱,这是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总而言之,金州虽苦虽累,但却能填饱肚子,官府地承诺也很美好,大多数辽民还是会选择留下来。

“这个沈有容想干什么?”原金州卫衙署,现在地辽东兵备道办公所在地,李彦满脸怒容,他刚刚得知,登莱总兵沈有容派出的水师,从旅顺拉走了数百辽民。

李彦知道这个沈有容也不支持援辽军占据金州,要不是他用圣旨压着,甚至连调用登莱舟师地船只都不行,现在居然又来挖墙角,这让李彦很是恼火。

李彦不反对将辽民分流,特别是在辽南辽民大量涌入金州的时候,毕竟金州这块地方能够容纳的人口有限,但是沈有容不经过兵备道衙门,直接将已经组织好的辽民拉走,无疑会动摇他在金州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很可能造成辽民的大量流失,到了那个时候,他只有一支孤军,又怎么对抗建奴?

“把巩永固叫过来。”李彦一巴掌拍在桌上的地图上,这些个家伙,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司令官,你叫我?”巩永固东张西望地跑了过来,这家伙刚刚从出击的前线回来。

“滚进来。好歹也是实授把总,正四品的指挥佥事,鬼鬼祟祟作甚么,”笑着骂道:“给你个任务,和人吵架去。”

“吵架?这个我在行,”巩永固恬着脸,笑呵呵地说道。

“知道你能行,”李彦笑着将事情说与巩永固:“登莱那边,即便是辽东道也管不到。若是行文交涉,一来一回,怕误了事情。要你去,就是要跋扈一点,嚣张一点,告诉那个沈有容,他要是继续胡来,就是耽误辽事的罪魁祸首,是汉奸!”“没有问题,某定叫那巩永固知道小爷地厉害,”巩永固拍着胸脯保证道:“不过。汉奸是啥玩意?”

“就是里通外人,出卖吾大汉民族利益的无耻奸人,”李彦又补充了一句:“不仅是汉奸,还是明奸。”

“晓得,明奸就是出卖吾大明利益的卑鄙奸人,”巩永固笑呵呵地道:“大人,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咱们要讲道理,要站住大义,”李彦拍了拍巩永固的手臂。又给他交代了一些细节,他要巩永固在气势上压住沈有容,甚至是刚刚上任的登莱巡抚陶朗先。

登莱到旅顺,只需半日船程,到金州也就是次日便达,如此近的距离,又可以通过船运,可以说非常便捷,登莱便是金州地后方。

只不过进军金州以来。金州所需的物资大多数从天津运来。也就是李彦用圣旨从登莱舟师那里调了一些船只,还有登州府提供了一些粮草。登莱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登莱总兵沈有容、登州海防道按察使陶朗先对援辽军攻取金州的作战计划均不认同,遑论支持,这个状况不解决,金州攻略便会大受影响,或许眼下还不如何,但要持久作战,没有登莱作为坚实的后盾,无疑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援辽军派出的各个分队已经都接到命令,开始往金州收缩,情报部从辽阳探到的消息,后金军在得知盖州降明以后,已经加快了军事动员的步伐。

援辽军正军是三个营,神机二营、神机四营和厂卫营,总兵力接近一万,这次分作八队,最远前出到复州卫、得利赢城、归服堡,击败多支建奴地方军队,俘虏建奴汉军一千多,不包括复州地数万军民。

此次出击,收拢辽民近十万,而且从地方上搜集了不少物资,唯一让李彦感到遗憾的就是兵力不足,不能继续深入,扩大战果。

辽民被李彦分别安置在辽南的岛屿,以及金州南面地金州半岛腹地,援辽军三个营则全部在金州集结,准备迎接建奴军的进攻。

经过这次出击,八支分队差不多都遇上了一些同少量建奴的战斗,加上参加第一次金州会战的三个哨,援辽军这支新军也基本上算是经历了战场,士兵的身上,也似乎多了一些东西。

援辽军在出击的时候,将参加了第一次金州会战的老兵与新兵混编,经过了十几天的作战与磨合,在金州集结以后,便顺势进行了重组,使得新兵老兵搭配。

而在军队的编制上,取消援辽军地番号,代之以钦命“复辽军”,总兵官王国兴。

神机二营为“灭虏营”,营官为参将刘文炳;神机四营为“破虏营”,营官是参将骆养性;京滦厂卫营则改称“选锋营”,营官是守备宋大牛。

此外,还有从辽军辽民中取精汰弱后组成的“金州营”,李彦让把总巩永固来带这个营,金州营眼下的主要任务还是协助守备地方。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四一回 战争准备

在总结首次金州会战的基础上,复辽军对主力三营进行了重组,以使每个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战术单位,既可以单独作战,又能够相互配合,在战术风格上,各营又侧重不同。

以神机二营为底子的灭虏营本来是全火器、全部配坐骑,包括两掖火铳兵、两哨炮兵,一哨骑兵。

作战部与参谋部会商以后,认为全火器营无法单独成军,缺少长枪兵保护的火铳手,既容易被敌人近身后吃得死死的,也缺乏追击能力,长枪兵与火铳手必须对应配备,在战术上相互弥补。

会商的结果是突出灭虏营的机动优势,将两哨炮兵抽调出来,并补充两哨会骑马的长枪兵,成为两哨长枪兵、两哨火铳兵、一哨骑兵的格局,如此一来,扔掉沉重火炮的灭虏营,在行军时将成为骑兵,机动能力大为提高。

补充灭虏营的两哨长枪兵,大多是从神机四营和厂卫营中抽调会骑马的长枪兵组成,此外还从辽兵中抽调了一些。

因为重组是在出击之前,差不多是一边出击一边调整,一边磨合,十余天的时间下来,倒是都有了整体的模样。

虽然临战前做出调整有些仓促,不过参谋部认为第二次金州之战的烈度不会太大,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磨合,若是等到战后,可能又会面临第三次金州之战,那时候的情况会更加严峻,也只有边调整,边作战。

灭虏营变成骑步营的编制,破虏营则没有进行大的调整,除抽调一些人进入灭虏营,然后补入一些辽兵外,依然还是两哨长枪兵、两掖火铳兵,以及一哨中军骑兵的格局。

选锋营的格局与破虏营大体类似,也是两哨长枪兵、两掖火铳兵。只是中军哨不是骑兵,而是灭虏营抽调出来的炮兵。

复辽军采用五五编制,分别称作前后左右中,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五伍为一队,设队长;五队为一旗。设旗长;五旗为一哨,设哨长;五哨为一营,设营官,加上军官及亲兵护卫,标准配置为一营三千六百人。

选锋营的两哨长枪兵与两掖火铳兵的配置与灭虏、破虏二营相同,不过中军哨的编制相对较大,除了五个旗火铳手以外,还有一个哨地炮兵。

三个营重新编组以后。灭虏营机动能力最强。破虏营最为中规中矩。选锋营则更加强调火力。不仅火铳手要多出五个旗。而且配备了一个哨地炮兵。相应地。选锋营也是机动能力最差地一个营。只有中军哨有一个旗地骑兵。其他都是步兵。还带着沉重地火炮。

灭虏营调整出来地另外一个炮兵哨。则编成独立地炮兵营。名为“雷击”。雷击营掌握原本地一哨炮兵。以及所有地城防炮。需要配属各部作战。

从出击前线回来后在金州重新集结。复辽军三营抓紧时间进行磨合并演练工事攻防战术。第一次金州之战地经验告诉他们。严格、充分地训练。可以使得军队地战力得到有效增强。

李彦和参谋部已经针对建奴可能采用地战术。在沙盘上反复演练。李彦也多次现场察看工事地情况:“依托工事。我们不用担心建奴地骑步兵冲击。唯一需要担心地是对方地弓箭手。以及火炮。”

“建奴应该没什么炮。最多是在辽阳、沈阳得了些。肯定不多。”包有才道。

“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我们就当他有。”李彦指了指齐胸高地矮墙:“如果发现建奴有火炮。我城防军在建奴发起冲击以前。全部隐蔽在矮墙后面。只留观察哨注意敌情。等到建奴冲上来。进入射程以后。再有观察哨以及指挥台发令。士兵从隐蔽处走出来。准备迎敌。”

实践是最好的学校,李彦已经不像出征金州之前那样紧张,对于各种战术动作也清楚得很。

火炮在这个时代使用的还是实心铅弹,如果掩藏在墙壁的后面,线杀伤的实心弹就难以发挥作用。

“至于箭矢,只有用火炮与火铳压制他们,并依靠士兵身上的铠甲抵挡了,”李彦走到一个火铳手面前,伸手拍了拍他身上的皮甲。

火铳手因为是远距离的作战,而且状态弹药对手臂的灵活性要求比较高,通常穿地是无袖的皮甲,防卫能力相对较差一些。

复辽军的骑兵也强调机动能力,也只穿轻便的皮甲,只有三个营六哨长枪兵装备防护能力最强,也是最沉重的铁叶甲。

在李彦的支持和纨绔们的运作下,复辽军的装备都选择最好的,倾尽全力,也只是装备了这六哨地重步兵。

铁叶甲有个好处,就是是方便修复,只要将坏掉的铁叶换下来就是,重新组织起来的金州卫军器局足以完成这样的工作。

但这也是暂时满足了需要而已,如果损坏严重,还是会有报废,复辽军日后必然会继续扩大,会需要更多的铠甲。

王国兴、骆养性也多次提出,想要组建一支重骑兵,也因为重铠优先供给重步兵而作罢。

李彦知道军器局制造铁叶甲的工艺很复杂,需要耗费很多人工和物料。

随着滦州铁厂的投产,钢铁的产量倒是能够满足更多的需要,但是打制铁叶,将铁叶联结成为铠甲,还是需要很多人手。

“火铳手有城墙地遮掩,还有头盔和皮甲,生存能力应该很强,”李彦站在矮墙后面,能够看到前面错综复杂地障碍物:“如果建奴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我倒不认为他们能打破金州关墙。”

沈阳之战,贺世贤轻敌冒进,野战失败,建奴靠着内应打开城门,破城而入;辽阳之战,袁应泰也是连番出兵城外,才一败再败,被建奴趁机抢到城门,又有内应在城中防火纵烧,于是城陷。

后来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依城而守,就是不出击,才取得宁远、宁锦两次大捷。

李彦打算复制宁远、宁锦之战,而与袁崇焕相比,援辽军似乎也要比所谓地“关宁铁骑”更加强大。

依靠坚城工事,远用大炮,近用火铳,再用长枪,李彦想不出以后金的条件,除了靠人多,还能用什么办法攻破金州。

“大人,建奴诡计多端,就怕辽民中有奸细,”包有才在一旁说道,沈阳、辽阳之战,建奴的内应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李彦微微点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不过他已经将新来的辽民都送往后方,并且由金州营负责监视,换句话说,他们这一次跳出来,总比下一次跳出来更容易对付。

李彦还在想着铠甲的事情,火铳、火炮的生产效率已经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建立了试验、统计、改进的研究制造体系和发展方向,即便没有更多超前的提示,也会渐渐做出成果。

在冷兵器仍处于主要地位的时代,铠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训练能够提升战力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经过训练的精兵很珍贵,精锐的老兵就更加宝贵。

提高防护力,无疑能够增加战场获胜的筹码,也能够提高士兵的生存能力,保存更多个精兵和老兵。

如果说以前更多地考虑军队的锐气和进攻,那么现在就必须将防守、士兵的防御力重视起来。

要给更多的士兵穿上防御力更高的铁甲,还要打造防御力更强的重步兵和重骑兵,站在金州城上,看着城北远方起伏的群山,李彦知道他的复辽军不可能总依着城墙,终有一天要与建奴发生野战,那时候就要靠铁甲的防御能力了。

铁叶甲的制造难题一在铁叶的打造,二在铁叶的联结,铁叶的打造让李彦想起锻压机械,或许可以用水力机床生产;至于铁叶的联结……索性就不用铁叶,直接用大块的铁板,做成板甲。

李彦立即将这个想法通知工匠营的负责人,原来华夏工场的张国相,要他通知机器厂、铁厂那边,试验水力锻压机,并组织金州的工匠,试验板甲的防护能力和构造。

由于辽南大量辽民的涌入,金州及附近岛屿的人口总数已经接近十万,其中的工匠差不多全部被李彦留下,至于其他的军户、农户,则有组织地撤往登莱。

虽然李彦对沈有容不通过他直接从辽南拉人感到不满,并派了巩永固去登莱闹过一通,不过他并不反对对辽民进行分流,尤其是金州人口急速膨胀的时候。

不过这种分流一定要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而且要保证金州发展的需要。

登莱总兵沈有容、登莱巡抚陶朗先对巩永固的跋扈虽然很没有好感,倒也不敢乱来,虽然有些消极,但却不会乱拉人了。

天津巡抚毕自严总督辽饷,对金州的支持倒是十分有力,这才使得金州的发展没有受到阻滞,一直进行得比较顺利。

天启元年六月,熊廷弼正式加兵部尚书、右都御使衔,经略辽东军务,推行三方布置之策,而与此同时,建奴也以额驸乌尔古岱、孙女婿李永芳领兵八千,征讨金州,前锋已达复州一带。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四二回 兵临城下

“建奴号称八千,实质不过五千左右,其前锋已抵复州,后队尚在海、盖一带,建奴分兵沿海各城堡,似乎要将沿海的辽民强制迁往内陆。”

得到建奴前锋已到复州的消息,复辽军马上召开军务会议,茅元仪站在挂着的地图前,分析建奴的动向。

“长生岛送来的消息,建奴骑兵已经在对岸的羊官堡出现,并向他们发出了招降书,长生岛守备郭振明接了招降书,并没有立即回绝,佯作要考虑,打算拖上一阵看看。”

郭振明的父亲是博平候,原来在神机二营作把总,现在担任长生岛守备,他当然不会和建奴妥协。

“建奴没有船只,应该也不会攻打长生岛,”茅元仪说道。

“郭振明这是自作聪明,”李彦苦笑着摇了摇头,看到诸人多是露出不解的神色,便用手指在地图上方作势点了点:“他想迷惑建奴几天,殊不知这也是建奴想要的,建奴不会在复州停留多久,而是会先攻金州,回过头再去决定复州的未来。”

“他应该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随时会渡海攻击复州,那建奴为了照顾后路,必然要在复州驻扎军队,这才是为金州分担压力,他想要拖上几天,这个想法本身就错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确实缺少战场上的经历,有时候想问题不免还是有些简单化。

“那现在通知郭守备,让他摆出进攻的姿态?”茅元仪出声问道。

李彦点了点头:“可以,估计效果不会怎么样,同时严令他不得随意出击。”

知道建奴差不多都是骑兵,李彦就知道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