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顺治-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哪里就能歇下了?苏苿尔心下叹息。
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先是年初皇帝想册立皇贵妃为后,废了孝惠皇后,惹得太后十分伤神,然后便是册立太子,在太后跟前大发雷霆。太后在关外生活多年,最是受不得这京里边地酷暑,每到入夏时节,必是要出宫避暑,今年却在宫里边,生生挨了一夏。再然后皇帝在南苑下了一系列旨意,桩桩都让太后伤神,既要体谅儿子的立场,又要体谅宗亲地立场,既伤心儿子不争气,误了祖宗几代打下的大好江山,又费心想把这事给圆合起来,消除满臣对皇帝地不满之心……
想不到,静妃还有这一出。
苏苿尔暗暗摇头:别人看来,皇太后好似有多么坚强,多么能干,只有她这个贴身伺候的才最明白,她有多不容易,有多寂寞,有多难。
放轻脚步,跨过门槛,小声劝道:“太后,夜深了,今儿一天又是赶路,又是上上下下见人,说了许多话,您也累了。让苏苿尔侍候您歇了吧,有什么事,睡一觉起来再想也不迟。”
孝庄吐出口气,有些疲累的声音在黑暗里响起:“不急,这会儿躺下也睡不着。苏苿尔,陪我到外边走走吧。”
“太后——”
“走吧。”孝庄站起身,黑影摇晃着,开始移动。苏苿尔急忙上前两步,用手搀扶,一边提醒她小心脚下。
天边,新月如钩。一主一仆两个女人在清冷的月色下散步,四周万籁俱寂。
“太后,咱坐会儿?”
孝庄没有反对,摸索着坐到廊前的台阶上,苏苿尔还待反对:“台阶凉,这会儿秋天了……”孝庄拍拍身旁的位置道:“没那么麻烦,坐吧,到这儿坐。”
苏苿尔挨着她坐下,孝庄抬头看着天空,半晌悠悠道:“苏苿尔,我身边到了这会儿,也只有你一个人可以陪着我说说心里话了。儿子怨我,侄女怨我,哥哥嘴上不说,我知道他心里是怨我的……太宗生前,把姐姐疼到心坎里,心里就只装了姐姐一个……你说,我是不是很失败……”
“太后,您还在想静妃娘娘的话?她就是一时口快,没别的意思,您别放在心上……”
孝庄摇头,叹息道:“今晚不知道为什么,从前的那些事儿,老在眼前晃……”
她嫁给皇太极,是成婚十二年没有生育的姑妈做的主,是为了替她完成生儿子的任务。十三岁时,她就被殷殷叮嘱:她的任务就是生儿子,生下有满蒙共同血统的皇子。
然而上天却不曾眷顾过她,忍耐不住的科尔沁又将一位公主嫁过来,她的亲姐姐,海兰珠。
姐姐虽非青春少女,但她入宫后却赢得了皇太极的格外喜爱。成婚的第二年,当后宫定制的时候,她尚未生下一男半女,就已经高居后宫次席。转过年来,她一举得男,那个孩子是皇太极称帝后诞生的第一个儿子,他是真正的皇帝长子。为了他的诞生,皇太极颁布了大清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道大赦令,这与明王朝嫡后生太子的待遇一样,外藩王公们纷纷来贺。
半年后自己也生下了一个儿子,时间上迟了姐姐一步,更没有得到皇太极的喜爱……
孝庄回首往事,心里思绪剧烈翻腾,终于自言自语般说出心里压抑已久的一句话:“你说,这董鄂妃,像不像宸妃?”
苏苿尔噤声。
孝庄又道:“哀家比不上宸妃?”声音里听不出喜怒,苏苿尔却觉得有点冷似的,不自觉缩了缩身体。
第三卷 咫尺天涯 第三十五章 落幕
庄摆驾南苑,当天便召见静妃,顺治闻知,心头愈:
晚间和董鄂妃说话时,一时心烦意乱,脱口道:“身为皇妃,不知检点,与人私会,真是不知羞……”
董鄂妃闻言心伤,身体颤了颤,手中茶杯砰一声摔到地上,跌的粉碎……顺治看她脸色苍白,才想起这话实是伤了她,想起二人初识过往,不由大是后悔,赶紧把她搂到怀里安慰。
董鄂妃只是沉默,半晌后垂泪道:“今天的静妃娘娘,让妾身想到了当初的臣妾。”
“珊瑚……”
议政王大臣为了理藩院大辟条例,一直争议不休。
如按皇帝的原文立法,实在是怡笑大方。
首先皇帝本人第一个就不干净,再往上追究,免不了还要牵涉到皇太后身上,扯到与多尔衮的旧事,再有懿靖大贵妃与叔王济尔哈朗也有些首尾传出过。
初入关的满人,对男女之防,不如汉人那般严苛。就前几年,朝局一再变更,不说别的,单是宗室里边,数位王爷贝勒贝子先后牵扯进其中,倒台者有,抄家者有,消爵者有……爷们去了,撇下的女人往往就近嫁入各府里边。就好比这肃亲王豪格,他的女人们除了一个伯奇福晋,剩下的都被宗室王爷瓜分了,而仅剩的伯奇福晋也不清白,豪格未去前就与多尔衮瓜瓜葛葛的。
总之,这里面,枝枝节节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就多了去了。就说那些个另嫁的福晋们,另嫁前,与这些宗室爷们牵牵绊绊的,说也说不清楚……
外界地风风雨雨。静妃全然不知晓。几次与孝庄激烈冲突后。生性倔强地她一咬牙。开始拒绝进食。
孝庄闻后。冷着脸对着来报地苏苿尔摆手道:“不进食?且由着她去罢了。我看她这几天有些魔怔了。饿上两天。正好败败火……”
行宫里这些动静。虽未传扬开来。布日固德却是敏感地意识到出状况了。
陈旭日借着出外练习骑射地机会。偷偷把自己知道地大概情形说与他听。
两个人商量过后。布日固德决定自己出面。宁可拼上这条命。也绝对不要放心爱地女人。独自一个人去面对所有地问题。
顺治忍了几天。终于答应布日固德地强烈要求。宣他觐见。
布日固德坦诚了与静妃见过面的事实,并且诚认了喜欢静妃地事实。
顺治气急败坏的挥手道,你老实说,老实交代,谁给了你胆子,你竟然敢打皇妃地主意?
是你!布日固德面孔严肃,声音却非常平静说皇上,是你给了我勇气。
什么?顺治怔了一下,气急的拂袖道:我?你胡咧咧什么呢。
两年前,臣听说了您和皇贵妃的事。不论别人怎么看,一位皇帝,敢于忠诚于自己的感情,敢于排除万难,追求自己的感情,敢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感情,就这一点,我佩服你。
顺治瞳孔收缩,面色阴沉。
布日固德却是毫无惧怕之意,他说我们可以暂时抛下君臣之别,单纯地就从男人的角度,说说心里话吗?有些话,我从来没有跟第二个人说过,一个人憋地慌了,就跑到草原上,找个没人的地方喊两嗓子……陛下您贵为国主,富有天下,是为至尊,这心里边,只怕比我还寂寞吧?我虽然不比陛下身份贵重,在草原上,总也算是人上之人,自小生来,诸事顺达,少有挫折。唯有感情一事,遗憾至今。
他说皇上,您说人这一生,什么最重要?世人营营一生所求,唯名利二字耳。我这一生,想要地名想要的利,托老天爷照顾,已然足矣。现在只想有个知心人,陪在身边,陪我一起生活。我们地婚姻,要讲究家世,讲究门当户对,讲究利益得失,唯独不讲究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放在最后,喜欢不喜欢,都要被绑在一起过一辈子……我尽力去挣脱这种安排,冒天下之大不讳,一而再推拒指婚。
他低低叹息,说皇上,您不也是这样吗?七年前,为了反抗多尔衮给您订下的婚姻之约,不惜和朝廷抗争,和皇太后抗争,抗争了足足八个月。
顺治沉默良久,终于承认说我和静妃的婚姻,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我抗争过,最后还是失败了。
布日固德摇头说性格不合,不是陛下的错,二十年前,太宗那会儿,也跟陛下似的,跟草原上一位妃子性格不合,后来怜惜她少年孤寡,不想误了她终身,特别下旨送她回草原上,准她另嫁。
顺治点头,说这事我也听说了。其实,我自有了皇贵妃,对那些个没有感觉的女人也是烦透了,摆在宫中,我是眼不见心不烦了,可女人们凑一块,闲大发了,整天就忙着彼此算计,时不时生出事来,一个个倒显得有多尊贵似的,要皇贵妃陪前陪后的服侍。
他犹豫一下,又说其实去年,我得了四阿哥,自觉有妻有子,老天爷待我总算不薄,想到……静妃,也觉得很对她不起,她嫁进宫里边,也根本没做出真正出格的事,只是我们俩个合不来,撞在一起就要吵,吵的我心烦意乱,吵的我脑仁疼。
这些年,她一个人独居,跟谁都不来往,慢慢的,好像也被所有人给遗忘了,包括我……唉,我想补偿,可真是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真对她好,我下令恢复了她的皇后待遇,我知道她不稀罕这些……送她回草原?这我真没有想过,现在情况和太宗时不一样了。
布日固德诚恳道,没有人面临的情况会是一模一样的,同样的事,怎么处理,既是各人的手段,也是各人地胸怀。太宗当年和宸妃娘娘恩爱,推已度人,原谅了和自己性格不和的妃子,准她另嫁。我一直在想,陛下宽仁之心,还在太宗之上,自陛下亲政以来,体恤汉人,提高汉臣待遇,体恤百姓,废除圈地和投充,我请求陛下,也体恤体恤静妃娘娘吧,让陛下的表姐也有机会重新开始。
他坚定道,布日固德为一己之私,伤害了陛下的感情,为表歉意,表示诚意,布日固德在此发誓,有生之年,不忘陛下大恩,必将致力于漠北蒙古向陛下称臣,严防罗刹国骚扰,为陛下竭尽全力,扫除边疆之忧……
……
绝食地静妃,几天工夫,人消瘦地厉害。
顺治走到她床前,边上一脸憔悴的杜鹃轻轻唤道:“娘娘,娘娘您醒醒,您睁开眼睛看看,万岁爷看你来了……万岁爷真的看您来了……”
静妃眼睑微动,似乎在很辛苦的要睁开眼睛。
顺治摆了摆手,让所有人都退出去。
自个儿坐到床边,微微俯下身去,看着眼前虚弱至极的女人。
他是第一次看到她这样地一面,褪去了人前的张牙舞爪,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浑身是刺,她也只是一个女人,一个被寂寞和孤独折磨地女人。
静妃费力的睁开眼睛,声音虚
福临,你真的那么恨我吗?恨的宁愿让我默默的死去
她用手撑着身体,极力想坐起身,一股不甘心示弱的心态让她突然生出一股力量。顺治稍微犹豫片刻,出手扶了她一把。
她闭上眼睛,轻轻喘息片刻,再睁开时,眼睛里有了些精神:“你和皇贵妃走到今天,经历地大小事,我都知道。宫里边对皇贵妃有种种非议,但是我佩服你的勇气,福临,我佩服你敢于争取幸福地勇气。这种勇气,你有,我也有!”
顺治走出那座静的仿佛没有一丝生气地院子,在院门口驻足,忍着回头的欲望。
脑海中一遍遍回想她地话——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盛京,那时候你还是小孩子,没有同龄的玩伴,总抱怨没有人陪你玩。那时候你非常喜欢我,我们在一起玩的不知道多开心……我一直忘不了这些,后来知道我要成为表弟的新娘,我很高兴,我从小就知道要嫁给表弟……”
“如果你真的曾经觉得有愧于我,就让我回到草原上,我不需要你给我恢复皇后的待遇。”
“如果你还记得当初你受到的煎熬,如果你还能想起当初你为皇贵妃和你自己争取幸福的勇气,请你高抬贵手,放我走吧。”
“福临,你已经得到幸福了,请你,也允许我幸福,好吗?”
……
……
一辆马车,载走了一段纠缠了七年的过往。
那段过往里,有初闻消息的不豫,有激烈的抗争,有无可奈何的妥协,有数不清的气急败坏的争吵,有坚持废后心愿达成的舒畅,然后有了遗忘,有了歉疚,最后——
是放手!
他终于放手,放开这段纠缠,放她离开,也放彼此自由……
顺治站在山坡上,看着那个迤逦的队伍越走越远,向着离开京城的方向走,向着蒙古草原的方向走。
心里真是百味杂陈,有解脱,有黯然,有轻松,却也充斥着另一种说不出的莫名的伤感。
“陛下——”
陈旭日趋马向前,遥望着山下越行越远的队伍,心里边不觉得感伤,大大松了口气之余,留下的只有兴奋。
布日固德心愿得偿,对冒着风险支持并默默给予了帮助的自己非常感激。他承诺,会永远视他为最好的朋友,欢迎他随时去草原做客,并且郑重做出承诺:有朝一日,自己需要帮助时,他一定义不容辞……
人还未及走远,陈旭日已经在心里盘算起来:往后有时间,倒是得往草原上走走,游风赏景是其次,友情也需要时时联络……他们俩很快就会成婚吗?都不是小儿小女了,历尽挫折的经历会坚固他们的感情,也会让他们珍惜这段得来不易的感情。应该不会大操大办吧?静妃的身份到底不能公开,从此后她会隐姓埋名,重新开始,太过张扬,既有伤朝廷颜面,对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困扰……嗯,送他们什么样的新婚礼物好呢?既不落俗套,又不失珍贵,还能让他们觉得新奇喜欢……真好,北方草原上多了一个强而有力的盟友,往后倘使经营得方,必是一大臂助……
顺治收回远眺的眼神,眼角余光扫见身畔的陈旭日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忍不住侧头打量—真的是一副陷入思考的模样,若有所思中透着严肃,与他尚存稚气的脸孔,颇不相称,倒是像个十成十的大人。
“你在想什么?”
陈旭日在他叫第二声的时候,才回过神,挠挠脸腮。
心思回到跟前,瞬间转过许多个念头,暗暗提醒自己:不论如何,静妃是皇帝的后妃,后妃离开另嫁,而且是以这样一种莫名的方式,怎么样都不是一件可以被知道的事。事实上,目前为止,知道静妃离开的,知道今早上那辆从行宫里出来的马车上载着静妃的,只有皇帝,吴良辅和自己三个。
原本在静妃身边侍候的普通宫人,除了跟着主子一道往草原去的杜鹃和恩和,只怕都逃不过被秘密封口的命运……
心思电转,陈旭日脸上却及时浮上淡淡的微笑,“回皇上的话,刚刚想到了一些佛法教义。”
“嗯?佛法教义?”顺治一提缰绳,控制着马掉转方向,缓步慢行,“说来听听。”
“佛说人生是无常的,无我的,痛苦的。造成痛苦的根源,在于人自身的欲望和行为。要想摆脱这种痛苦,只有通过修悟,彻底转变自己世俗的欲望和认识,才能超出生死轮回的报应获得解脱……小臣的理解是,给别人自在,自己方能自在。人生天地间,阻碍有几多,自在就有几多,就好似人常说的,毒蛇出没处,其近必有解毒之草……想的又多又杂的,也没有正经的思路,陛下随便听听罢。”
顺治有些惊讶,也大感兴趣,问道:“你前边那段话,是佛宗的基本教义,难得你能说的头头是道。你也信佛?平时常看些佛经?”
“嗯,很有些兴趣。近来常常觉得,不论出家在家,都应该有兼承一颗修持之心,有一颗禅心……”陈旭日既是顺着顺治的兴趣说了些凑趣的话,也在其中加入一点个人的浅见,末了补充道:“其实,这都是因为以前那位老师傅的指引——”
两个人正说着话,吴良辅上前几步,指着远处往这边疾驰的人马道:“万岁爷,有人来了,您请看,好像……”太后亲自带人过来了。
孝庄冷着一张脸,连车驾都来及预备,骑在马上,匆匆率人赶来拦截。
顺治俟她驰到跟前处,才带马迎上去,道:“母后这是来接儿臣的?儿臣早起,突然起了兴致,出来吹吹风。有劳母后惦记了。”
孝庄连人带马冲上坡顶,胸脯起伏数次,才压下心底的波澜,肃声问道:“人呢?”
“人?什么人?”
“都这会儿了你还跟我这儿胡闹?”孝庄瞪了他一眼,真真是恨铁不成钢。她千想万想,怎么样都想不到,最后竟然是皇帝亲手放走了静妃,得着信以后,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胡闹!”气的她几乎要说不出话来,低了嗓子怒斥道:“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顺治在马上恭敬的弯了弯身道:“儿臣知道,这事儿臣负全责,母后且请放宽心。”
“福临!”
……
……
顺治十五年九月十六日,议政王贝勒大臣等遵旨议定理藩院大辟条例。
其中规定:凡平人与蒙古王、贝勒福晋通奸者,福晋处斩,奸夫凌迟,其兄弟外绞;另有下述情形之一者处斩:私掘蒙古贝子等坟墓、截杀来降人众之为首者、劫夺死罪人犯为首者、公行抢夺他人财物、临阵败走、与逃人通谋给马遣行、挟仇行害放火烧死人畜,故意杀人……
第三卷 咫尺天涯 第三十六章 红狐狸
月的北京,正是乍暖还寒时候。
一会儿寒流来袭,天气冷的要死,屋里得放火盆暖着。一会儿天气转好,不冷不热的凉爽天,让人觉得十分舒服。
十月是打猎的好季节,过冬前的猎物最是肥美。南苑开始举行数次小规的狩猎活动。
骑射是满人立国之根本,他们将围猎活动作为军队训练的一种特别方式,从上到下,对狩猎俱是十分热衷。南苑位处京师,无论占地的规模,还是猎物的丰富,都无法与东北的围场相比较,但是做为小范围的跃马弯弓还是活动得开。
陈旭日是第一次参加,此时他骑马已然似模似样。
他于骑射一道上只能说初初入门,这有赖于两位好师傅的指导。布日固德已然离京远上,另一位少年师傅费扬古倒是策马跟在他身边。
草长树茂,周围时不时传来兴奋的呼声喊声,间杂着马匹的嘶鸣声,弓箭离弦的声音,猎物的奔跑声……听着就觉得十分带劲,恨不能立刻催马上前,参与其中,大展威风。
陈旭日情绪被带动起来了,却是很有自知之明,忍着没往前冲。他呀,马儿跑动时,腾出一只手来,稍微做些动作勉强倒也使得,谈到弯弓猎取奔跑中的活物,却是远远不及。
望望左右,别人已经分散着进入林中狩猎,不由得有些心急,催促道:“小师傅,不用在意我,我呀,就是凑个热闹,骑马在边上溜达溜达,就我现在这两手本事,离骑马打猎还差的远哪。你别管我了,快去显显真本事,我这还等着你多打点猎物回来,一道沾个光,混点好东西来吃。”
今日里参与狩猎的,大半是各家府里的少爷,以未成年十多岁的居多。
少年人争强好胜之心最强。无不憋着劲想要射个大地野物。至不济。也些收获显摆一下本事。空手而回最是丢脸。
若论骑射地真本事。费扬古实是其中拔尖地。不过他没有丁点张扬之心。更无意逞能。闻言回头笑着道:“不急。时间足够充裕。咱们总不会落地两手空空。既然得你叫我一声小师傅。我就得对你负责到底呀。平时练箭。对着地是固定地子。这会儿才是动真格地。你别在一边只瞧着别人尽兴。自个儿动手射上几箭试试。我在一旁盯着。有些姿势也能趁机给你提点提点。”
陈旭日轻催马蹬。驭马向前小跑着跟上他。“那感情好。呵呵。我也正有些手痒。”
“刀箭无眼。注意着些。别被误伤……”
陈旭日嘴里答应着。分出一部分注意力控马。一边用眼睛往四下寻摸。开始寻找猎物。
草丛间偶尔跳起受惊地野兔。连蹦带跳一溜小跑找隐蔽地安全之地藏身。陈旭日数次举弓。都不得不遗憾地放下。不行。兔子跑地太快了。他又骑在马背上。很难找到准到。也试着射出了一箭。离目标太远。不是射兔子。根本就是吓兔子呢。
“开弓靠弦,虽有一定之规,同样因人而异。最要紧是根据自个儿的身体和使力习惯,找到最恰当地推弓勾弦之点……”
费扬古给他做示范,“你看,要这样做——”拉满弓,眼睛微微眯起,突然松弦,箭矢刺破空气,正正钉在一只灰色野兔的脖子上,力道不减,直把它钉到了地上去。
陈旭日受教,开始试着左一箭,右一箭的往外射,总不得目标,而费扬古那边,只偶尔动动手,就已经收获了两只野兔和一只野鸡,心里渐渐也有些着急。
“哈哈,射中了!”
终于,有一箭射中了一只野兔子的屁股,许是力尽的关系,许是未中伤要害,野兔未能毙命,挣扎着往林子深处逃去。
陈旭日当然不肯放弃好容易射中地猎物,策马跟着追下去。
“等等——”费扬古突然叫出声。
前面树丛中传来晰晰簌簌的响动,须臾,里面竟然钻出一头雄鹿,头顶着略有些分叉的支角,体型劲瘦。这一头不知是经验不足,还是被人追着逃到这里,一时昏了头,见到他们,竟立在原地呆呆停了一停,温润的色大眼好像两颗光滑的玻璃珠子。
片刻后便掉转头,往另一边疾驰。费扬古已经弯弓待射,却是不知为何,顿了一顿,又放下手,只是望着雄鹿三跳两跃,活泼的背影很快消失在丛林深处。
陈旭日不禁扼腕,眼巴巴瞅着它跑远,“小师傅,你怎么不动手?”
费扬古拍拍马鞍旁的猎物袋,“这些够咱俩吃的啦,那只鹿太大,我也未必能行,就算侥幸得手,带着也是累赘。你不想再往前走走,亲手射一只猎物啦?”今日主要的狩猎区尚算是
安全区,进林子前,他们把随待地侍从留在外面。
这时候那只受伤的兔子早不知道藏到什么地方去了。陈旭日稳稳神,平复了因狩猎而起的兴奋心情,“有道理,我现在还真有种感觉,觉得我肯定能亲手射杀一只猎物。”
他嘴上虽然笑的开心,心里却是微微点头。
这费扬古,果然是大将之才,生性沉稳,没有一般满族少年的任意纵横之意气。单以谨慎而论,与其姐董鄂妃不愧是同胞之亲。
“马上就入冬了,再过不久就该穿冬衣了。我想射只白狐,给四阿哥做个祅领,不知道今天有没有运气。”隆兴被册立为太子,又是顺治最心爱的儿子,想要什么样的皮毛自是应有尽有。只是他做舅舅的,总是想亲自尽一分微薄之力。
“林子里倒是有狐狸,”陈旭日仔细回想着,他跟布日固德在一块时,曾经多次往林子里走,不止一次遇见过狐狸的影子,“一定要白狐么?那就不容易遇上,真得看运气了。其实火狐狸也错啦,太子爷皮肤白,红色的毛领衬托着,一定很好看,冬天嘛,红色透着喜气,看上去就觉得暖和。”
费扬古喜欢白色,一直觉得冬天地夹祅,边上滚着一圈白色的狐狸皮毛最是相宜。不过听陈旭日一说,在脑子想一下那画面,觉得十分有道理。遂点头道:“火狐狸也不比白狐狸容易遇见,遇上哪个是哪个,看咱们的运气吧。”
这两个人不急不徐的在林子里转悠,中间遇到过几拨人,相互打个招呼,也就分开了。
陈旭日对各府里来的世子少爷们认得地没几个,没有人专门在一旁提醒,他连对方是哪个府里出来的都认不得。
努尔哈赤光儿子就有十三个,天生天养地,个个都活到成年,儿子再生儿子,子子孙孙繁衍,到现在宗族愈发庞大,人数众多,虽不是个顶个爵高位显,单是宗室的出身,就非常人可比。十来岁地少年郎不乏其人,不用划拉就有一堆。
费扬古倒是认得大半,他在旁边给陈旭日做介绍,陈旭日也记不大住,什么谁的孙子谁地儿子的,匆匆点个头,错身而过就是。
倒是一些人听说是他,都露出几分好奇的意思。陈旭日隐隐约约还听得有个习惯高扬着下巴斜眼看人的少年,跟身边的人嘀咕,大意是他们统共就打了那么两件猎物,真是不嫌寒碜,以前总听人夸费扬古如何精于骑射,原来不过是个绣花枕头罢了,传言实在过于夸张了……旁边的人却是回道,说不定被那个姓陈的给带累了,他只怕连马都骑不大好,笨手笨脚的,都把猎物给惊跑了,云云。
到最后,陈旭日终于收获了一只野鸡。他不贪心,已经心满意足了,倒是费扬古想要的狐狸一直都没影儿,不管是白狐狸还是红狐狸,大的没碰上,小的也不见一只。
“看来,咱们今天的运气不怎么好。
”费扬古有些失望,勒住马道:“回去吧,看下回有没有机会再说。”
“听说这狐狸最是狡猾,大概也最难猎到吧?”陈旭日安慰他,一边驭马,一边犹不死心的往四下里张望。
眼角余光,突然瞅见一个火红的影子往这边跑来,“啊,火狐狸?”他有些惊喜的叫出声。果然是一只红色的狐狸,瞅见他们,拐了个弯,斜刺里插进去继续往前跑。
声音未落,费扬古已经一踢马腹,往那边追过去了。未几,从火狐狸跑过来的方向,传出了杂乱的马蹄声,一个孩童颇清脆的声音叫道:“往那边去了,快追……”
费扬古取箭在手,马儿奔驰中,已经瞄准了猎物。陈旭日落后他一个马身,看得清楚,这回他极其认真,动作虽是从容流畅,可是弓满欲发的瞬间,那种含而不吐的压迫感,竟如洪流将泻泰岳立崩,能把周遭的空气都凝固,伺机良久,终于弦动。
当他被身后的马蹄声引得回头张望,再回过头来时,费扬古已经把猎物拾到手中,反复检视一番,脸上露出了十分的欢喜道:“狐皮没有受损。”
陈旭日接过手一瞧,果然好箭法,箭是从红狐狸的双眼间射入,只流出不多一点血渍,皮毛丝毫无损。
“喂,那是我的猎物——”
追过来的一行人中,一个十岁左右很是精神的少年有些不满的叫道:“我们找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一只红狐狸,我答应要送给三阿哥……”
陈旭日轻声问费场古:“他是谁?”
“耿聚忠……”
第三卷 咫尺天涯 第三十七章 耿聚忠
聚忠不识陈旭日,与费扬古倒是见过几回。面对面脸上立时便收起不满之色,跳下马,似模似样的拱手揖了一礼。
费扬古一扯陈旭日,俩人也即翻身下马。
费扬古冷静下来,略微思忖,大概想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毫不犹豫的递出红狐,语带歉意道:“真对不住了,刚才一直在找红狐,突然见到,一时手痒……”
耿聚忠却不伸手接,只伸长了脖子,略微向前探身,仔细打量已经毙命的猎物。尚且残留着一点稚气的脸上渐渐浮起惊讶的神色,拍手赞道:“好,好箭法,好准头!”他既黑且亮的眼睛眨了眨,有些不好意思的承认,“一路追着过来,有好几次出手的机会,都没下手……依我的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