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帮扶苏当皇帝(系统)-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了顿,生怕扶苏不尽心,她又道,“我的意思是,尽早将纸制出来,若是能在始皇寿辰时献上,想必能令他龙颜大悦。如此,公子也能少为难一些吧?”
“我知道了。”扶苏将缣帛展开了看了看,就收了起来,“这件事我会处理的。”
荷华闻言,就真的放心了。之后一段时间,非常安稳的呆在扶风苑里养身子。因为身体的原因,她就算想做什么都有心无力,所以这是难得的非常安稳的一段时日。
寿宴当天,荷华虽然不在现场,但听到声望任务完成的系统音,也知道扶苏应该是成功了,所以十分放心。
所以直到冬天过去,她的身体彻底的养好,重新出来活动时,她才知道,原来扶苏之前献上的贺礼,根本不是纸。
问过扶苏之后,她才知道,原来扶苏献上的,居然是自己送给他的那颗避毒珠!因为蒙毅之前就察觉到了有异,猜想有人会在寿宴上动手脚,所以扶苏索性将避毒珠送了上去。
而寿礼当天,居然真的有人下毒,避毒珠示警之下,秦始皇没有喝下毒酒,甚至顺藤摸瓜,成功的铲除了几个有异心的朝臣。也是因此,那个声望任务才会完成。
虽说扶苏将自己送的东西这么随手送出去,让荷华心里有种不知道怎么说的感觉。但说到底都是为了大事,所以她也只能默默忍了。反正送出去的东西,扶苏要怎么用,她本来也不该置喙。
而开春之后,扶苏的声望涨的非常快。因为没有系统音,所以一直到某天无聊的时候看了系统面板,荷华才发现,声望居然已经涨到了五百多点。
☆、第22章 丞相李斯
声望达到五百点,就可以获得称号【名噪一时】,增加亲和50,魅力50。
看来扶苏在自己行动不便的这段时间里,还真是做了不少事情。
荷华心里有些失落。好像扶苏在自己毫无所觉的时候,从默默无闻的皇长子,变成了一个颇有声望的,备受赞誉的皇长子。而这其中,全都是他自己的努力,自己根本没有帮上什么忙。
这本来是好事,意味着自己什么都不必做,任务说不定也能顺利完成。可是荷华却一点都不觉得高兴。
事到如今,完成任务虽然一样重要,可她已经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感情,能够帮得上忙,亲眼看着扶苏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也是她所期待的。错过了,毕竟令人惋惜。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她不知道自己留在扶苏身边,还能做什么。这与她的初衷完全不同,也令她感觉惶恐。
危机感本来就已经很重的荷华,彻底坐不住了。所以扶苏再来的时候,她就强烈的表达了自己身为一个侍女,如今却一直在混吃等死的惭愧,并且表明态度:以后要跟着扶苏帮忙。
“你能做什么?”扶苏神色淡淡,“何况胡亥弟弟一直惦记着你,好几次还来找我问起过。你若是出门,就不怕再被缠上?”
这么一说,荷华还真的有些害怕。胡亥根本不能用常理揣度,他又身份尊贵,万一真的出了什么事,扶苏就算想替自己出头,恐怕也要掂量掂量。
但如果就因为胡亥的事情就躲在扶风苑,那也太窝囊了。所以她犹豫片刻,还是道,“这些都可以想办法。我总不能因为这个,一辈子不出门吧?”
“其实还有个办法。”扶苏说道。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神情阴冷,连说出来的话都带着几分寒意。但荷华因为太过激动,所以根本没有注意到,“什么办法?”
“你知道胡亥现在的老师是谁吗?”扶苏转过头问她。
“赵高?”荷华本人也惦记这件事不少时间了,所以扶苏这么问,她想都没想就回答了。
说完之后,她才意识到,扶苏问的这句话,可谓是意味深长啊。
饶是荷华自己也看赵高不顺眼,多少次幻想着要将这个将来的祸害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是意识到扶苏话中的意思,也忍不住有些被吓到,“公子……你的意思是?”
扶苏看了她一眼,虽然什么都没说,但荷华已经明白了。她吞了吞口水,“那,这……咱们要怎么做?”
如果真的能把赵高除去,还真是节省了不少功夫。一来胡亥虽然是个蛇精病吧,但根据后世的记载,他胆子那么大敢矫诏登基还赐死扶苏,也是因为赵高在一边怂恿,要是现在就除掉这个祸害,将来说不定还真的省了事。
再说,胡亥毕竟年纪小,很多事情不可能那么面面俱到。没有了赵高这个人出谋划策,他暂时估计也顾及不到自己这边的事情,那样荷华也就能放松一点了。
但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荷华作为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根正苗红的四有新人,这种事关生死的事情,对于她这个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过沉重了,她觉得自己下不了手。
她这么惶恐不安的样子,倒是让扶苏觉得颇为好笑,“难道你以为我会行凶杀人不成?”
“啊?啊……”荷华有点儿卡壳,尴尬的看了他一会儿,才讪讪的说,“哦,我就说嘛,公子宅心仁厚,怎么可能做这种事。这种事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不过赵高真不是什么好人,早点儿把他从始皇身边弄走也好。”
说到这个,荷华又忽然想起一件事,“哦,那个……李斯李丞相,你跟他的关系怎么样?”
她可是记得,传说扶苏跟李斯的关系不好。因为什么她给忘记了,但是据说后来李斯愿意跟赵高等人一起秘不发丧,伪造圣旨让胡亥登基,就是怕扶苏上位之后自己倒霉。只是没想到选择胡亥的结果也不怎么样。
扶苏听到她的问题,眼神一沉。
片刻后他淡淡道,“李丞相是群臣之首,我如今也在朝中任职,虽然跟李丞相打交道的时候不多,但也说过几句话。”言下之意,他跟李斯的关系不错。
荷华恍然。差点儿又忘记了,扶苏也是重生的,就算是上辈子关系不好,这辈子还不能改吗?扶苏这么聪明的人,就算真的心里有嫌隙,有了前车之鉴,应该也不会让李斯看出来。
也是,上辈子的失误这辈子当然不可能延续。这辈子扶苏就算不拉拢李斯,至少也要打好关系,不能关键时刻被人坑了啊。
不过他心里还是有点担忧,忍不住问道,“公子,你跟李丞相到底是怎么……嗯,有什么矛盾?”
扶苏看了她一眼,摇了摇头,“并非什么大事。去年丞相王绾曾上疏,言我大秦幅员辽阔,之前所收诸王之地皆空置,要求父王分封诸子。最后却不了了之,你可知为何?”
荷华下意识的摇头,不过摇到一半,忽然想起方才的话题,惊道,“莫非李丞相反对,所以始皇才没有答应?”
话说当皇帝的心思都有些不知怎么说好,好像总算了了一件大事,所以想让全天下都知道他的高兴,分封诸子这件事更是古代封建帝王念念不忘之事。好像分了家,儿子们就能各自过上好日子似的。
但他却不想想,皇帝只有一个,眼见自己的兄弟分去本属于自己的一大块地方,谁会高兴?再说,等皇位和藩王更换几次之后,亲戚之谊已经非常淡了,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扶苏点头道,“正是。李丞相言,周朝分封诸王,结果相互攻击如仇雠,天子弗能止,国之将乱也。若此时置诸侯,反而不便。此后才分天下三十六郡,置郡守、尉、监。”
“李斯可真是个能人!”荷华发自内心的感叹,“这招未雨绸缪实在太好了,可惜,秦朝还没传到能让这种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来的时候就亡了。”
“你十分赞赏李斯?”扶苏微微挑眉,看着荷华的视线辨不出喜怒。
荷华顿了一下,当着扶苏的面说这个,还真是亚历山大。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所以坚持道,“这是当然。李斯学的是法家,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国是后世的基本国策,被证明是十分正确的。可见法家比之其他诸子百家,要胜过许多。”
见扶苏面露不悦,连忙道,“就说这件事好了。公子可是想要让始皇将其他公子都分封出去?”
扶苏微微蹙眉,“其实是分封还是都留在咸阳,对我来说都是一样。但给了他们封地,他们也能消停些。”就像现在的胡亥,若是能早早丢到封地去,荷华也不会招惹到他了。
荷华叹息道,“所以说李斯有远见。公子要是不信我的判断,那我就跟公子说说后世的事。秦朝之后所建立的是汉朝,汉初亦是分封诸子,然而传不过三代,诸侯便都联络起来造反,史称七王之乱。”
“之后皇帝便一直想要削藩,最后想出了一个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以此分化诸侯王的实力。其实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可大秦现在的情形就已经是中央集权了。分封诸子,才是本末倒置。”
“再说明朝。明朝亦是分封诸子,不过他们吸取教训,分封的只是食邑,并无兵权,亦不能插手当地事务。以致诸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沉溺酒色之中。到明朝后期,每年光是用来养活皇室子弟的钱粮,就要耗费掉国库大半收入,即使如此,也有许多关系太远的宗室因为朝廷奉养不起而落魄。”
“公子希望将来大秦变成这个样子吗?”
这最后一个问题振聋发聩,让扶苏猛然醒悟过来。
他虽然聪明,但是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系统的学过什么东西。秦始皇后宫无数,但并没有皇后,所以后宫的管理有些乱。扶苏的母亲虽然得宠,但过世得早。而秦始皇虽然比较看重这个孩子,但他那么多儿子,真正能关心到的时候也很少。
何况在二十六年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征战天下上面。等他一统六国,扶苏都二十来岁了。哪里像胡亥,正是年纪幼小,膝下承欢的年纪,才如此得宠爱。
所以有些事情,没有人跟他说过,他也就想不到那么远。但听了荷华这一席话之后,他心中对这件事,倒是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李斯这个之前多少有些看不惯的丞相,也颇为改观。
☆、第23章 要想富先修路
如果说这一次的谈话更加明确了扶苏对于大秦未来的看法,那么对荷华来说,这次谈话最大的好处,大约就是她终于从“扶苏不需要我”这个念头中醒了过来,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处的。
荷华觉得,自己可能需要一本资治通鉴什么的。毕竟这治国之策什么的,她是一点都不懂,嘴里说说还行,可是真正实践肯定会出问题。
至于秦始皇,别说他不会教导扶苏,就算会把,以他这种把秦国整个给玩掉了的作风,荷华还真不敢让扶苏跟着学,别秦二世被蝴蝶掉了,让扶苏顶上去接受后世骂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荷华想了想,闭目冥想,非常用力的想,扶苏需要专业的帝王教育,求这方面的任务和奖励。
然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并没有
“叮——触发任务:要想富,先修路。帮助扶苏主持大秦道路建设工作,为他的太子之路添砖加瓦,铺平道路。任务完成奖励积分二百,声望二百,《管子》《韩非子》《商君书》一套。任务失败扣除积分四百。”
没有资治通鉴。荷华也不觉得意外。毕竟是后世的书,如果扶苏真的能够改变历史,那么后世还会不会出现司马光这个人,还能不能编出这么一本书,都还是未知之数。系统大概是为了平衡,所以不会让后世的书出现在这里。
不过现在奖励的三本书,荷华也是比较满意的。都是法家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管仲的《管子》,韩非的《韩非子》,商鞅的《商君书》。最妙的是,这三个作者都是辅佐君王的国士,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非常厉害的。
不过,要想富先修路是个什么鬼?让扶苏去修路,也亏得系统能想得出来。难道继水利局局长之后,扶苏还要接任公路局局长吗?
总觉得自己辅佐的不是皇子殿下,是农村政权首领是怎么回事?这走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实在是……槽多无口。
不过话又说回来,修路的确是件好事。秦朝在这一点上的确做的不错,史书上说,“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1
虽然荷华总觉得这是秦始皇为了自己游遍全中国才做修的路,当时叫做“驰道”,也就是天子才能走的路。但对扶苏来说,实在是刷民心的一大利器啊。既然要让他当太子,那这种提高民间声望的事情就是多多益善。
不过,要怎么操作,才能让秦始皇将这件事情交给扶苏来做呢?这种出政绩的事情,可是人人都抢着做的。
想到这一点,荷华立刻就去找扶苏,将这件事情说了。
有穿越者的身份摆在那里,扶苏也没问她是怎么想到这些事情的,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但他也说了,“这是好事,但此事父王多半不会交给我负责。”
荷华皱眉,“这我也知道,但这件事对增加公子在民间的声望有莫大好处,若是能争取就好了。”
这么想着,她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人,“对了!我们去找李斯来帮忙怎么样?”
“李廷尉?”扶苏微微挑眉,“这倒也是个办法。但他身居高位,周围来往的人都备受关注,若是与我有了牵连,恐怕不太妥当。”
李斯的情况跟蒙恬不一样。蒙恬现在的官位还不算高,再说他是扶苏的上司,两人有点儿来往,即使真的被人看见了,也能说得过去。但李斯就不一样了。
秦始皇是个什么性子,两人都很清楚,如果知道自家儿子跟朝中的丞相之间有了联系,恐怕又会生出许多波折,到时候别说修路这件事了,连扶苏自己都要折进去。
荷华想了想,道,“不然我去跟他说好了。肯定不会引人注意。”
“你一个女子怎好随意出门。”扶苏皱眉。倒不是他看清荷华,主要是女子的身份,走出去就是会被人轻贱,李斯恐怕也不会相信她说的话。这个办法并不妥当。
荷华笑着道,“这个我自然有办法。”她之前做任务,还得到了一个易容丹的。系统出品,必属精品。这个东西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均匀涂在脸上之后就可以了,绝对让人看不出来她原来什么样子。
至于声音方面,花积分可以兑换一个声音转换器,绝对万无一失。
虽说感觉好容易攒起来的积分,忽然间又要全都交代出去,会陡然出现一种危机感,但是自从胡亥的事情发生了之后,荷华一直都在想自己以后要怎么弄,后来她就想到了这么一个好办法。
只要易容成另外一个样子,胡亥就找不到她了,这样自然也就安全了。
见扶苏不相信的样子,荷华立刻表示要演示一遍给他看。
正好上次扶苏让人送来的男装还在,荷华换了衣裳,将易容丹揉开,细细的涂抹在脸上,捏出一张略显清秀,但明显是男人的脸,连喉结都没有放过。
等她出去的时候,扶苏都吓了一跳。荷华将声音转换器打开,笑着道,“公子看我这个装扮如何?”
扶苏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视线将荷华从上到下的扫视了一遍,然后才轻轻松了一口气,笑道,“果然不错。”
心中对荷华时常弄出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却越发的好奇。她这些东西是从哪来的,又放在了哪里?但扶苏还是按捺住了没有去试探。
目前看来,荷华并没有什么要对自己不利的念头,既然她不愿意说,他也就不问。若是她当真没有问题自然好,哪怕她真有什么目的,也总有暴露出来的那一天。
既然荷华已经做好了准备,扶苏当然也不好拦着她,便让人安排她去拜访李斯的事情。
荷华对此倒是非常期待,话说历史穿的好处就是,能见到那些出现在史书中,让人心潮澎湃的历史人物。比如李斯,他身为廷尉,后来晋升丞相,秦统一六国之后推出的不少策略都有他的手笔,可以说秦始皇能够那么放心的今年巡幸明年封禅,而国内居然没出什么事,其中李斯出力不少。
更重要的是,他除了要做一个能臣,更重要的是还能兼顾秦始皇的需要,始皇巡幸途中,留下不少石刻,其文字都是出自李斯手笔,除了文采斐然之外,他的字也是一大亮点。
这么多才多艺又精明能干最重要的是兢兢业业的人才,最后却落得那样一个结局,不得不让人唏嘘。
在前往廷尉府的途中,荷华忽然生出一个念头:要是能改变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让他们的才华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历史上那样的结局,或许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不单是现在的李斯,还有十年后的那些人,项羽,刘邦,楚汉相争时期不停涌现出来的那些人才,如果都能为扶苏所用,那结果应该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吧?
怀着这样的心情,荷华来到了李家门口。她深吸一口气,打开声音转换器,迈着沉稳的步伐下了马车,让车夫上前叫门。
荷华承认自己是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人,她这会儿看着镇定,实际上心里已经七上八下了。
她没见过什么大场面,之前在秦始皇面前就觉得压力山大,但那时候荷华是扶苏身边的一个小小侍女,秦始皇就是再生气,也犯不着跟这个小侍女一般见识,所以她所感觉到的压力,还不及秦始皇释放出来的十分之一。
可这次不同,她的身份不再是女子,别人不会轻贱她,面对她的时候,就会使出十分的力。李斯仕宦多年,身为秦始皇十分信重的臣子,所给与的威压绝不会小,而她不不单是要直面这份威压,而且还要保持镇定,说服李斯帮扶苏的忙。
不知道扶苏是怎么安排的,总之荷华很顺利的进了李家的们,被人请到一处厅堂稍候。
她目不斜视,捧着茶杯在心中将自己的说辞反复推敲斟酌,然而等李斯出现之后,她忽然发现自己脑海一片空白,一句事先准备好的话都记不得了。
这个时候李斯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接近六十岁。但许是保养得好,而且身居高位自有一股意气风发的气度,所以并无垂暮之年的那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反而会让人忽略他的年纪,只注意到他的气度。
“小人何庆,见过廷尉大人。”荷华连忙起身行礼。
幸好有礼仪卡和声音转换器加持,虽然她实际上浑身僵硬,语气平淡,但是李斯眼中看到的,却是一个礼仪完美,言语平和的年轻人,心中不由暗暗点头。
☆、第24章 历史名人的称赞
两人分宾主坐下,李斯笑着问道,“何先生是扶苏公子身边的人,此前倒是从未见过。”
身为始皇长子,极有可能是将来的继承人,扶苏自然会被朝臣们所瞩目,尤其是近来他渐渐崭露头角之后。
不过出于大家都明白的缘故,扶苏身边稍微亲近些的人只有蒙恬兄弟,至于什么谋士之类,更是一个也没有。所以这忽然冒出来的何先生自然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李斯会问起这个,荷华也早有准备。也许是因为李斯的态度还算温和,并没有打算用气势压人,所以荷华也渐渐冷静下来,至少表面如此。
“有劳廷尉大人动问,在下不过是山野鄙民,托庇于公子,处理些琐事。大人没有听说过,也是应该的。”
言下之意,她只是扶苏的下人,有谁会在意一个不起眼的下人呢?
李斯眯了眯眼睛,笑得十分意味深长,“是本官眼拙了。不过何先生气度不凡,不似下仆。”
“廷尉大人谬赞了。”荷华闻言,心下也不由担心起来。
她倒不是怕李斯追根究底,会发现自己女子身份。毕竟她的伪装非常完美,而任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何先生是婢女伪装的。
只是如果实在查不出痕迹,也并不全是好事,毕竟李斯这样的人,想必是习惯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如果这件事引起他的疑虑,反而有些麻烦。
不过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提高他对扶苏的评价,再说荷华是打算跟他合作,而不是结盟,让人摸不清深浅,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李斯笑笑,也不纠缠这个问题,开门见山的问道,“不知先生今日登门,所为何事?”
荷华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在下登门拜访,自然是有事要找廷尉大人商议。”
“哦?”李斯微笑道,“扶苏公子是咸阳都水丞,与本官似乎并无职务交接之处。”
“廷尉大人误会了。”荷华连忙道,“在下此次来,非关公务,乃是私事。”
李斯闻言,倒是面露惊色,旋即掩去,“若非公务那私事更是不知从何谈起了。毕竟本官跟扶苏公子素无来往,何先生这话,倒是令人疑惑得很。”
“恕在下唐突,不知能否请教廷尉大人今年高寿?”荷华没有回答他的疑惑,而是换了一个话题。
李斯微微蹙眉,神色微冷,“本官今年五十又九,何先生问这个,莫非是要提醒本官我已经老了?”
这一瞬间他锋芒毕露,荷华为他的气势所慑,几乎说不出话来。
幸好也只是几乎,她强撑着解释道,“大人误会了,大人春秋鼎盛,精力充沛,在下佩服。”
在李斯稍微收敛气势之后,索性抓住机会,一鼓作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只是据在下所知,丞相王绾大人,今年也才是知天命之年,廷尉大人以为如何?”
听到这里,李斯神色微动,淡然道,“何先生有话不妨直说。”
荷华的话说的客气,实际上却是在暗示他,王绾比他年轻好几岁,他已经那么大年纪,若是再不抓紧机会建功立业,恐怕再也比不上王绾等人了。
即便是自负平生,听到荷华这些话,李斯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心中是被对方说动了。
这的确是他的心病。
既然被人触到了,不妨就听听他到底想说什么。若当真于己有利,也未必不能合作。
不过,扶苏公子身边竟有这般能人,而自己居然毫不知情,也实在是令人意外。日后恐怕不能在随意忽视这位皇长子了。李斯心下想到。
李斯这一问,毫无疑问露了口风已经被自己说动,荷华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她虽然面对扶苏时信誓旦旦,但实际上自己心里对于能不能成功,根本没有底。现在进行得这么顺利,无疑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因此她十分自信的一笑,“廷尉大人一定会感兴趣的。”说着便将修路的事情一一道来。
李斯听罢,沉吟良久才道,“这个设想倒是十分有趣,与扶苏公子之前提出的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字,是否同出一源?”
荷华没料到他会这么说,闻言不由一怔。不过片刻后她就明白了李斯这么问的原因。
之前的那些策略,虽说很多人都知道有扶苏的手笔,但实际上却是由蒙恬和蒙毅兄弟俩主持的。如果这个修路的政策跟之前的同出一源,那么扶苏没道理要让另一个人来做。何况蒙加兄弟也未必会高兴。
李斯虽然是廷尉,但蒙毅深受圣宠,近年来升迁极快,他却也不想无端与人交恶。
所以她忙解释道,“虽然看似同出一源,但实际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廷尉大人放心。”
李斯这才笑着道,“此事倒是的确大有可为。一方面能造福民众,免受路途颠簸之苦,各地往来消息也更加便利。不过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政令通达,朝廷对全国的掌控将大大提高。”
想想,一旦哪个地方出现了动乱,有此通衢大道,军队便可第一时间赶至,控制情况。这样一来,对四方的震慑之力将大大增加。
这一点用于说服秦始皇,显然会十分有效。单凭这一个好处,他就绝不会拒绝。
不过,李斯在称赞过后,又道,“只是……若要做成此事,非三五年之功。如此劳民伤财,恐非百姓之福。”
荷华心下暗叹,不愧是千古名臣,一句话便将这件事最大的隐患说破。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兴土木,百姓身上的负担已经很重了。要是再修路,势必会加剧百姓负担,使情况恶化。这又不是一时一日之功,长此以往,恐怕会生出祸事。
若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李斯不会答应这个提议。自己这一趟,就算是失败了。
好在对比荷华心中也已经隐隐有了打算,虽然并不成熟,但对李斯来说,应该是正好有效的。
所以她不慌不忙的道,“廷尉大人的担忧很有道理,但此事并非无法解决。大人身为廷尉,掌管军中事务,应该知道,我大秦百万带甲之士,所向披靡,乃是一统六国的最大功臣。”
“然而如今六国一统,除了北方尚有少许蛮夷不服教化,其他地方皆是国泰民安。如此,这些功臣反而没有了用武之地。”
李斯略略沉吟,问道,“你的意思是,让军队的人去修筑道路?”
荷华微微点头,“大人说的是。这些军队全靠朝廷养着,负担极大,又没有事情可做,若是能让他们在此事上出力,便可减少百姓徭役负担,令他们安心种地,收获更多粮食。这样一来,自然是两全其美。”
“好个两全其美!”李斯笑道,“如此奇思妙想,倒是令人耳目一新。不过要让军队同意来做民夫,也绝非易事。”
荷华道,“这就是廷尉大人职责所在了。军中之事,廷尉大人应当比在下更清楚。若能解决他们的去处,想来也能帮得上忙?”
李斯显然也明白这一点,他深深地看了荷华一眼,才道,“何先生果然大才。此事若是可行,倒是本官承你和扶苏公子的情了。倘若何先生能再替本官解决了这个难题,本官便再无后顾之忧了。”
荷华囧了。没想到李斯居然会耍这种无赖,不过这件事,她倒是真的有些想法,就是李斯不问,也要想办法提醒他的。
所以她也不扭捏,直接道,“虽然此事可暂时解决军队的问题,但毕竟并非长久之计,是以在下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廷尉大人姑妄听之,若有可取之处,便是在下的一点诚意。”
“何先生但说无妨,我相信何先生所提出的建议,必定能让人眼前一亮,先生无需自谦。”李斯道。
荷华道,“廷尉大人可以考虑将军队分流,一部分用于护卫皇城,单独成制,为护卫军。一部分驻守边疆,为战斗军。更多的军队则驻扎在各郡,为常备军。”
“其中护卫军由勋贵子弟及常备军中推选,为天子守卫。战斗军建立军户,世袭罔替。至于常备军,可从百姓中招收,服役三至五年,即可归家,用以代替徭役。而徭役之事,自然由常备军代替行之。”
“如此则可军民相安,使百姓安居乐业。”
说完之后,荷华看向李斯,“这是一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