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帮扶苏当皇帝(系统)-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是这样。”樊哙这才有些讪讪的,伸手挠了挠头,不再说什么。
“对了。”这一挠头,又让他给想到了一件事,立刻抓着一个人道,“我这里有一个人,要向殿下引荐。他名叫萧何,乃是我沛县的一位名人,也是机缘巧合,来到九原,正好给我碰到。”
说着巴巴的看向扶苏,“萧何哥哥是个能人,想必能帮上殿下的忙。还有我姐夫,我本来也欲举荐他,不过他已经在这里为官,倒不必我多事了。”
荷华在旁边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不是去看萧何,竟是去看韩信。
话说“萧何月下追韩信”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两个典故,后世可都是大名鼎鼎,不知道多少人对着这两个人yy出了生离死别,凄惨虐心的故事来。所以乍然看到两人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荷华的思路也忍不住绕到了这上面去。
很可惜,现在萧何跟韩信显然没什么关系,最多因为樊哙的缘故,彼此认识吧,但也没有什么深交。韩信现在正一脸激动的看向蒙恬,显然,还没从之前扶苏的话里回过神来。
荷华不由有些失望,然后转头去看萧何。
没想到啊没想到,在他对那么多人都失望之后,居然发现,萧何是个美男子啊!身材修长有度,面容清癯,双目有神,眉眼修长,琼鼻朱唇,虽怒目而带笑,既严肃而温柔。荷华脑子里瞬间闪过四个大字,如沐春风!
难怪这人长袖善舞,周旋在各色人等之间,都能游刃有余。人家底子本来就好,第一印象好了,加上嘴皮子利索,自然很容易就能博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
“咳咳。”在荷华看得起劲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两声十分刻意的咳嗽。
☆、第89章 婚姻
荷华回过神来,这才发现自己盯着萧何看的时间,未免长了些。就连萧何这样八面玲珑的人,这会儿也禁不住有些尴尬。
她连忙挽回自己的形象,“萧先生气度非凡,殿下身边不是正缺少这样的能人吗?”
樊哙连声附和,“我萧何哥哥的能耐可大着呢!”
扶苏一笑,“既然如此,先生就先留在行辕中吧。其他人蒙将军可以带回去,编入军中,但有功劳,即行擢升。”
如果要将萧何留在身边,自然是不能这样简单的就决定,之后还要再考察一番才可。所以扶苏只是先把人留下来。
“多谢殿下。”众人轰然应喏。
等众人都离开之后,荷华才问道,“公子打算怎么安置那个萧何?”
因为之前出现的人不少,所以在刘邦出现后,荷华眼见最有可能会被扶苏记恨的人都没事,也就不再遮遮掩掩,将刘邦和项羽麾下她能够记得名字的人,都跟扶苏说过一遍。
至于汉初三杰这样的,更是说得十分详尽。所以她觉得,扶苏既然知道那是萧何,就应该赶紧把人留在身边才是。
不过问题在于,扶苏现在留在北疆,其实真正始皇交代下来的工作,只有一个修筑长城而已。至于其他的事情,其实是归蒙恬管的,只不过蒙恬又来请示他罢了。
所以实际上,扶苏手底下并没有什么能够名正言顺安置萧何的位置。总不可能还让他以无名无分的谋士身份留在扶苏身边吧?毕竟一起来的其他人不是参军就是做官,只有萧何一事无成,难免有些不妥当。
扶苏道,“你放心,不会委屈了他便是。”
荷华听他不打算告诉自己,也就没有再继续追问。
这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扶苏让人去叫上了项羽和虞姬。荷华恍惚了一下,这才发现,最近竟然都没怎么听说过项羽的消息,就是有时去看虞姬,也没见到他。
饭桌上说起时,她才知道,原来这段时间项羽早出晚归,甚至有时候还要在外夜宿,是因为要完成扶苏交给他的工作,检查整个九原郡内的军队布防,找出他们的弱点,并且加以调整。
直到今天,他才总算是完成了这份工作,所以匆忙的赶回来,与虞姬团聚。
听到这里,荷华心中暗暗腹诽,既然扶苏知道人家才回来,跟虞姬见面之后有许多话要说,怎么还把人叫到这里来吃饭?
不过这些想法只是在心头一掠而过,听到扶苏跟项羽就各个地方的布防说得兴起,她忍不住转向虞姬,给她劝菜,“你多吃点。眼看身子好了,多吃点东西,把流失的气血补起来,免得身体虚弱。”
虞姬笑着道了谢,荷华又道,“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那些事情白天还没说够,连吃饭的时候都放不下。”
虞姬摇头失笑,“男人便是如此。大丈夫生于世,自当立不世之功。”
荷华听得一囧。她发觉自己的思想觉悟果然还有待提高,像人家虞姬这样,就算是受到了冷落,也能安慰自己,男人们是去干大事去了,是应该的,实在是不容易。
她忍不住看了看扶苏,心头暗暗叹气。说起来扶苏也是要做大事的人呢,将来也会这么三天两头的不着家,忙着外头的正事么?
不过这个发愁的念头刚刚在脑海里出现,扶苏就叫了她一声,“荷华,你让人去将萧何请来。”
“萧何?”荷华惊讶的问道,“叫他来做什么?”不过一边问,一边已经起身去叫人了。
扶苏也没有解释这个问题,转而向项羽介绍其这个萧何,“从前也是做过官的,虽然官职小,但就是因此,待人接物上,反而更加通透。为人活络,心思灵巧,想必能让你满意。”
荷华在一旁听得满头雾水,萧何跟项羽还有什么关系,要让他满意?总不可能是把萧何放在项羽的手下去吧?
她下意识的转头去看虞姬,便见她微微低着头,看不清脸上的表情,不过耳根都有些发红。
这种奇怪的场面,更是让荷华摸不着头脑。不过看看也没人打算跟自己解释,她就重新在扶苏身边坐下,反正,等萧何来了,不就知道了?
萧何果然来得很快,也许他也是猜到扶苏还会对他再次进行考察,所以一直都在等着。
不过,一进门他就愣住了。因为他没想到,居然还有别人在,尤其是还有女眷。
扶苏让萧何坐下,然后给他介绍项羽,“这位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出身名门,能力非凡,如今也在蒙将军麾下效力,只等有了功劳,自然能迅速擢升。”
萧何连忙拱手致敬,“原来是项将军,失敬失敬。”
两人又你来我往的说了几句,皆是对对方有了好印象。荷华在一旁看得十分有趣。要知道历史上他们两个可是处在敌对的位置上,萧何没少给刘邦出主意去坑项羽,如今竟然也有这么坐在一起喝酒说话,其乐融融的时候。
荷华转而又想起了刘邦。哪天他也跟项羽相处和谐,一起办事,恐怕场面更加喜感。
就在她的思维发散的时候,耳朵忽然捕捉到了一个词语,惊得她立刻回神,便听到扶苏道,“这位是虞姬,她跟随项将军一路北上,吃了不少苦头。如今已经安定下来,所以项将军打算在此成婚。我意让你为项将军打点婚礼事宜,可有问题?”
项羽也连忙解释道,“并不需要大操大办,只是想给虞姬一个名分,前来参加婚宴的宾客,也只有几位军中同僚。一切有劳萧何先生了。”
萧何听了扶苏的话之后愣住,等项羽说完时,总算是回过神来,连忙将事情应承下来。
他知道,这就是扶苏对他的考验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么一件事,但是这并不妨碍萧何想要将之办好的想法。
不过如果细细想来,其实扶苏这样决定,的确是有道理的。他初来乍到,对九原的一切都不熟悉,但是偏偏要主持一场婚礼,对他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若是能够打理妥当,自然就证明了他的能力。
这般想着,萧何若有所悟。也许扶苏打算交给自己的事情,的确就是庶务这一方面的,需要时常跟别人打交道不说,更重要的是心思细腻,不会疏忽了什么细节。这两点,都能从婚礼的筹备上看出来。毕竟一场婚事千头万绪,细节处处都要妥帖,还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又要接待宾客等等,都与庶务有关。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萧何的心倒是放下了大半。
既然项羽也住在行辕之中,甚至可以跟扶苏同桌用膳,也就是说,他是很得扶苏看重的。这样一来,只要办好了这件事,将来自然也能被扶苏看在眼里,得到重用。
荷华这会儿已经惊呆了。
虽然扶苏之前就跟她透露过,项羽打算跟虞姬成亲,但是她也没有想到,事情居然来得这么快。而且扶苏居然突发奇想,把这件事情交给萧何来处置!
所以等送走了其他人之后,她忍不住问道,“公子,这么安排婚事,是否太过匆忙了些?还有,你到底要让萧何做什么?”
扶苏笑着睨了荷华一眼,才解释道,“婚礼是项羽自己要求的,我不过是给他找了个能办事的人罢了。至于萧何,只要他展示出了他的能力,能入我的眼,那就是我太子宫中的人了。”
“太子宫的人?”荷华有些莫名。
扶苏眯了眯眼,“你该不会不知道吧?”
“知道什么?”
“……我被封为太子之后,便有了自己的宫殿和属官,你不知道?”扶苏也不知道该说她什么了,“看来荷华对我的事不怎么关心嘛。”
荷华是真的完全没想到。好吧其实就是她没见识,话说太子有属官她应该是知道的,但也许是因为之前扶苏身边根本没几个人,而且反册封太子之后,始皇也没有安排这些官员,所以她下意识的就忽略了。
所以她理直气壮的道,“那是因为公子你这些属官的位置上都根本没有人啊。而且之后很快就到北疆来了,我当然不会注意到。”
扶苏想都不想的反驳,“谁说没人?吴选不久留在咸阳,做我的太子詹事?”
荷华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说她来到这里之后,一直没有见过吴选,她一开始还有点惊讶的,但是后来也忘记问了,一直以为扶苏是给他安排了什么特殊的工作,没想到啊没想到,他居然留在咸阳了!
扶苏果然是很腹黑!他自己来了北疆,但是却在那边留下了人。连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话,就更不要提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们了。这样一来,咸阳城里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吴选都能够知道,然后汇报过来。难怪扶苏远在北疆,对咸阳那边的动向还是很清楚。
她抿了抿唇,“好吧,是我的错。那么公子就是打算让萧何也做太子属官吗?”
扶苏微微点头,“如今我在北疆,实际上是没有职务的,也难以安排他。索性就让他做我潜邸之人,想来不至于委屈了他?”
这最后一句说得有点儿意味深长啊,好像谁觉得萧何委屈了似的。
荷华绝不承认,扶苏所说的那个人是自己!所以她斩钉截铁的道,“这是自然,能跟在公子身边,是他的福气。”说完之后,眼珠一转,又问道,“对了,公子能够有几位属官啊?”
“一共十位,如今除了吴选任太子詹事之外,其余的位置都空着,怎么,你还有别的人选要推荐?”扶苏似笑非笑的问。
“要推荐的人很多啊,这个萧何,还有现在不知道能不能收服的张良,另外还有陈平,范增什么的,都是人才啊。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当然是希望公子将他们都收服。”荷华理所当然的道。
扶苏眼中露出点点笑意,“放心吧,我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意思就是不打算跟自己说了。荷华叹了一口气,“算了,公子有安排便好,我还是去关心一下项羽跟虞姬的婚事吧。”
话说历史上,据说虞姬也只是项羽的一位姬妾,在荷华想来,至少婚礼这种东西是没有的。现在能够补上,也未尝不是弥补了她心中的一点遗憾。——这段千古绝唱的爱情,终于能够有始有终。
对于感情,荷华自问还是有点儿心得的。至少她知道,对当事人来讲,什么千古绝恋,都及不上此时此刻,红尘相守。也许他们只是凡是之中最普通的一双夫妻,会争吵会不合会有种种磨难,但没有生死离别。
因为两方的长辈都不在,而婚礼又进行得比较仓促,所以萧何在请示过项羽和扶苏之后,做主将婚礼简化再简化,几乎只保留了请期,文定,过门这三个步骤。
而且请期的日子还是萧何本人翻了历书之后挑选出来的。文定就更简单了,在扶苏和萧何的见证下,项羽跟虞姬交换信物,这就算是小定了。所以到最后,需要大操大办的,就只有迎亲过门这一项。
为此扶苏在九原城中为项羽划出了一间宅子做新房,虞姬则由荷华陪着,从太子行辕发嫁,绕城一周,最后回到新房,开始拜堂。
原本萧何是打算按照项羽的要求,简单的操办一下就可以了。
奈何这是九原城中的第一桩喜事,竟然惹得全城的人都来围观。虽然随礼的东西都很简单,但毕竟是大伙儿的心意,这样一来,反而不好弄得太过简单了。
所以最后,索性将新房门口的一整条街道都空了出来,用来招待宾客,婚礼当天,更是整个九原城从来没有过的热闹,万人空巷,举城狂欢。
这一点,不管是一双新人,还是操办婚礼的萧何,甚至是最初为他们安排的扶苏,都全然没有料到。
但是这毕竟不是坏事,因为经过了这一次的事情之后,九原城中百姓的凝聚力更强了,大家在街上遇着了,脸上的笑容都要更真诚几分。
他们开始真的将这里当做新的家乡,全心全意的投入了。
扶苏见状,若有所思。
为了让这些百姓有归属感,他之前做了不少事,不论是划分土地,分派农具耕牛,还是其他的一些措施,都是为了让这些人尽快融入这个地方,将自己当成九原城的一份子。只有这样,匈奴人才永远没有可能将这个地方夺走,即便一时失手,也总有回来的一天,因为民心所向。
但是经过了这件事之后,他忽然发现,有一些东西,比他做的这些,更容易让人产生归属感。因为他给与的只能是物质,而那些东西,属于精神。
就像项羽跟虞姬的婚事,最后变成了全城的喜事。扶苏甚至可以想象,假如将来九原城有新生儿出生,标志着这个地方后继有人,恐怕这些百姓会更加的激动,也会真的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人。
在他将这个想法告诉荷华之后,荷华不由笑着道,“生孩子这件事不能控制,不过成亲就容易多了。迁徙到这里来的百姓,都是男子居多,毕竟长途跋涉,十分辛苦。就是有女子,也都已经成家了,不然不会愿意到这里来吃苦。如此一来,许多年轻人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婚事了。不如公子设法替这些人都娶亲,等他们生下后代,自然就不会想要离开这里了。”
“再有,这些士兵们也是一样。他们驻守边疆,往往很难回到故土,而且到时候年纪就大了,不管是要成家还是立业,都不容易。不如让他们在这里娶妻,将来离开军营之后,也定居于此。他们世代守卫此处,深厚就是妻子儿女,自然更加忠诚,更加悍不畏死。”
扶苏闻言,心中一时百味杂陈。
其实他之所以会对荷华说起这个,最重要的还是想试探一下荷华的态度。咳……就是说,扶苏觉得,假如需要的话,他跟荷华也可以在这里成亲。但孰料荷华的思维发射得太过广阔,一下子就绕过了他心中小小的纠结,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解决办法。
这样一来,扶苏在高兴的同时,不免有些心头发酸。
啧,项羽那莽夫都跟虞姬成亲了,为何荷华却仍旧无动于衷?
这样的心思不足为外人道,荷华甚至没有察觉到扶苏有一瞬间的僵硬,然后他笑着道,“荷华果然是我的福星,妹妹能想出好的办法。这件事我会去安排。”
荷华道,“不如就让萧何去办。自从办了婚礼之后,他倒是闲下来了。反正也是要派人去做,何不让他去。也不必白白的养着一个人了。”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在此之前,扶苏也终于给萧何定下了官职,太子家令。这个职位,司掌太子家刑罚、饮食、仓储、奴婢诸事,等于是太子的大总管了,一应杂事都由他负责。最妙的是这次的差事,也可以用采买奴婢作为借口,免得生事。
这个官职看着不显,好像管的都是杂事,但实际上,不是十分得太子信任,根本不会将这些事情交给他来管理,毕竟不管哪一样,都是涉及到太子人身安全的,而且权利也非常大。
所以萧何听到自己的官职是这个时,不免喜出望外,又对扶苏表达了好些感激之情,这才表了决心,这次的事情一定尽心尽力完成,不负扶苏的期望。
就这般忙忙碌碌,转眼间也到了夏日。北疆的气候便是如此,冬冷夏热。这会儿烈日炎炎,纵使扶苏不作要求,荷华也不怎么愿意出去走动了,每日呆在屋子里,还能有几分清凉。
在咸阳的时候,扶苏的份例里还有冰,但是在北疆只能一切从简。好在荷华还有系统,在威逼利诱让系统交出了制冰的办法之后,立刻就带着人鼓捣起来,没几日就坐在放了冰的屋子里,吃上了冰饮。
对于荷华总能够弄出些新鲜东西来这件事,扶苏早已习惯了,所以除了初时稍微有些惊讶之外,便将方子要了去,交给了萧何,让他想办法多弄出些冰块来,让军中,还有百姓之家也能偶尔用上冰。
这天扶苏去了军营,荷华就在书房里看书。才看了一半,扶苏就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荷华几乎王道了脑后的人,张良。
原来张良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刺秦的念头,在知道自己刺杀始皇无望之后,又听说太子留在了北疆,于是便改变了目标。经过一整个春天的踩点和各种安排计划,他终于在今日实施了他的刺杀计划,然后——
看他现在被扶苏的卫队抓着回来就知道结果如何了。
不过虽然如此,荷华听到消息,还是吓了一跳,连忙快步走到扶苏身边,将他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又号过脉,确定他一切如常,身体健康之后,才放下心来。
然后才坐在一边,听扶苏将之前发生的事一一道来。
原来今日项羽因为有事要找扶苏,从军营回来时,便与扶苏同行。结果没一会儿就被他发现有人跟踪,然后顺藤摸瓜,有项羽这员虎将在,张良费尽心思安排的此刻几下子就被拿下了,并且供出了躲在附近的张良。
荷华闻言,忍不住朝张良看去。奇怪的是,他明明被仇人抓住了,但却是一派泰然,既没有愤怒,也没有仇恨。
☆、第90章 蠢蠢欲动
“张先生似乎对自己的处境丝毫不担忧?”荷华忍不住问道。
张良转头看了她一眼,自嘲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算担心又有何用?”
扶苏在一旁摇头,“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该早早收了这些心思才是。”
张良却还是看着荷华,“上次见到姑娘,我就已经猜到你在太子殿下心中恐怕颇有分量,只是不曾料到,居然有这样的份量。”
虽然此时还没有所谓“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但是女子在政治上本来就出于弱势,也极少有人会让她们参与到这些事情中来。可是看她能自如进出扶苏的书房,便知道扶苏对她十分信重了。
这份信重,在张良看来,比宠爱还要有分量。毕竟随着年纪日长,容色衰减,宠爱总有耗尽的时候,信任却往往与日俱增。
听到他这么说,扶苏不由微微色变。
虽说张良没有说出来,但是他却从他的语气之中听出了一点端倪。如果他一早就知道荷华对自己的重要性,恐怕真的会利用荷华来威胁自己。
这刻扶苏一面庆幸这件事没有发生,一面自责对荷华安全的疏忽,与此同时,心中对张良的愤怒也越来越多。他不怕别人针对自己,但如果用上这样下作的手段,那就为人所不齿了。
反而是荷华从张良的话里,听出了一点意思。她笑着道,“看来近段时日,张先生你对太子殿下的确十分关注。”
“既然要举事,自然要知己知彼。”张良淡淡道。
荷华摇头,“张先生你来到九原的时间也不短了,我且问你,觉得如今的九原如何?”
“百废俱兴,蒸蒸日上。”张良毫不犹豫的道。
荷华脸上露出几分得意的笑,“这就是了。九原本是蒙将军从匈奴人手中夺来的土地,荒无人烟,是太子殿下到来之后,带着众人筑城垦荒,又请朝廷移民实边,这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张先生以为,这算不算的上是一项德政?”
张良沉默片刻,点头道,“开疆拓土,百姓安居,自然算得上德政。”
荷华又问,“比之张先生的旧主如何?”
张良眉目一厉,陡然迸发出刻骨的恨意,他紧盯着荷华,恨声道,“原来你们都知道了!那也不怕告诉你们,我便是韩国后人,大秦侵我国土,杀我国君,此仇不共戴天!”
韩国的最后一任君王韩安荏弱怯懦,但是在张良看来,这并不是他的错。
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被齐、楚、魏、秦四国包围,四面受敌,国土也是战国七雄之中最小的一个。根本没有可供发展的空间不说,还要时时刻刻的担心着来自四国的侵略和威胁。虽然这之间曾经因为兵器之力称雄一时,但毕竟只是昙花一现。
韩国的每一任君王,都处在这样的忧心之中:如果周围四国中的两国不和,他要担心这两个国家打起来殃及池鱼。如果有两国关系很好,他又要担心这两国联合起来侵略自己。一旦周围的国家出现争端,韩国首先就要面临他们的侵占和欺压,长此以往,自然给人瞻前顾后,胆小怕事的感觉。
然而无论如何,韩国始终存在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时间,而每一任君王,也都尽心竭力,保持韩国领土的独立。
耗费几代人心血的成果,最终一朝为秦大秦铁骑踏破,国土沦丧,君王惨死。对于韩国的遗民来说,这自然hi刻骨之恨。尤其是像张良这样,出身韩国大贵族,在这一次亡国之战中,不知有多少亲戚故旧死去,让他怎能不仇恨大秦?
而此刻,听到荷华提起他的旧主,张良也知道,就算自己如何辩白,也都没有用了。所以索性不再掩饰,直接将自己的仇恨和厌恶明白的表露了出来。
面对他这样的态度,荷华忍不住挠了挠头。
其实她对张良还挺佩服的。因为在这个时代,人的国家之念,似乎还比较淡薄。毕竟大家原本都是从周国分裂出来的,往上细数,说不定几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便是那些谋臣智士们。他们学了满身的能耐,最期望的是能够找到一位明主辅佐,至于是哪个国家的,反而不那么重要。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往往经常出现这个国家的人在那个国家做官,而且很得皇帝信任,位极一时的情况。
比如现在大秦的丞相李斯,他原本也不是秦国人,是以客卿的身份来到秦国做官,然而现在,却已经是大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统领群臣。
但是张良跟这些人却不同。他同样是个谋臣,被称为谋圣的他,智慧和眼光都不必怀疑,所以他不可能看不出韩国的积弊,不可能不知道,韩国就算不被秦灭掉,也可能被别人灭掉。
就像同样身为韩国人,甚至还是王子的韩非子,在韩国灭亡之后其实也是打算效力于秦的,奈何他跟李斯不和,最终才会被下狱处死。
毕竟在韩国灭亡之后,所有人都是秦国的子民了。只要张良愿意,他可以在大秦做官,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如果他不愿意做官,也可以隐居乡野,著书立说,悠然一世。
但他选择了最艰难的那条路,刺秦,反秦,为韩国复仇。
这是一种近乎迂腐的执念,但是……荷华个人却更加欣赏,乃至偏爱这种执念。在“爱国”这两个字面前,别的任何理由和借口,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上辈子张良命好,正赶上了胡亥□□,官逼民反的时候,然后顺利的辅佐他的恩主刘邦登上了帝位,也算是彻底推翻秦朝,为韩国报仇了。
但是这辈子,荷华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她又觉得,张良满身才华,一腔抱负,如果就这么抹去了,太过可惜。
所以她是有心要帮扶苏把这个人纳入麾下的。奈何张良这样的态度,却是有些油盐不进,让他无从下手。
不过荷华还是不打算放弃,她继续耐心的劝说,“以张先生的智慧,想必也很清楚,就算不亡于秦,恐怕也很难存续,迟早都会走上这条路的。何况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自然之道,无法反抗。既然老天让大秦一统中国,自有其道理,若是张先生你能放下成见,便会知道,统*,一文字,结束分裂内乱,才能让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要让张良不再仇恨大秦,就要把韩国灭亡的责任推给别人。“自然之道”就这么背了黑锅。
张良闻言,神情一怔。他低声念叨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句陷入沉思,连周围有其他人都顾不得了。
荷华心中得意,这可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名句,不知道集合了多少古人的智慧才凝结出来的大智慧,也难怪张良这样聪慧的人,听了之后,立刻陷入纠结之中。也许等他想清楚之后,扶苏身边就能够多一个谋士了。
话说太子詹事已经由吴选担任,是因为他跟在扶苏身边的时间最长。不过还有一个太子詹事的副手,太子詹事丞的职位空着呢。
刚才荷华说的这一番话没有避着人,这里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她的目的。
扶苏微微挑眉,看向荷华,“你对他这样看好?”
荷华眨了眨眼,总觉得扶苏这个问题似乎还有其他的深意。她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细细解释道,“张良的能耐公子应该多少也知道些吧。若是能为公子所用,不知要节省多少心力。再说现在公子身边的人,毕竟还是太少了。”所以多多益善嘛。
项羽也道,“虽然不知荷华姑娘为何如此看重这张良,不过太子殿下身边的人,的确不多。”
目前已经被荷华挑出来的那些人,除了萧何之外,没有一个是留在扶苏身边的。都被他打发到了其他的地方去。但是在经过了今日之事后,项羽也觉得,他身边的人太少了,不太保险。尤其是在武力这一方面,如果今日自己不在,那就危险了。
而这个张良,既然能够安排出这样的刺杀来,险些成功,足见是个人才。虽然他本人没什么武力,但是如果把人员安排交给他,应该无忧。
只是这个人能否劝降,还是未知之数,所以他也没有将自己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