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帮扶苏当皇帝(系统)-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蒹葭馆中,胡亥原是倚在窗前发呆,听得宫人通报赵高来了,这才慢条斯理的起身。不等他迎出去,赵高就已经走了进来。
胡亥正好省了事,只微微拱手,笑吟吟的问道,“中车府令何以行色匆匆?”
“北疆来折子了。”赵高道。
胡亥闻言抿了抿唇,脸上的笑意稍淡,却仍是不慌不忙的抬手道,“赵中车请坐。”
等赵高坐下之后,他才缓缓问道,“中车方才说北疆来折子了,可是我那好大哥又弄出了什么动静?”
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慵懒,似是对此毫不在意,然而微微挺直的脊背,以及陡然锐利起来的眼神,都彰显着他内心的在意。
赵高抿了抿唇,心中的不悦稍淡了些。
这一二年来,随着胡亥年纪渐长,也不似从前一般跟自己亲近了,自己说的话也不那么管用了。
相反,他是越长越有皇子风范了,对自己的态度也敷衍了许多。眼看两人之间的关系就要倒转过来,赵高花费了如此多的心力,怎肯甘心?
但是看今日这情形,胡亥心中也不是一点儿想法都没有。这般,他反而放心了。
怕就怕胡亥当真无所求,那样纵使自己花费再多时间,也是白费。
但胡亥如果有心,那能帮他的人可没有几个,自己这个一直亲近的人,自然会是首选。
所以他微微笑道,“并不是太子殿下的折子,是蒙恬将军所奏,言要在军队之中成立个什么医疗部,并且要让士兵们轮流去医疗部实习,学习处理伤口及包扎等手段,还有常用的草药辨别。说是战场上瞬息万变,若是士兵们能学会自救,自然能大大减少伤亡。”
胡亥闻言,慢慢的放松了脊背,又换了个更加安适的姿态,然后才道,“父皇的意思呢?”
“自然是准了。”赵高道,“每年光是用来抚恤阵亡将士,便不知要花费多少钱粮。若是军中当真有办法减少伤亡,始皇如何会不乐意?”
从来人口多寡都是判断国力最直观的部分,少战死一个,将来大秦就能多一户人家。这其中的利益计算复杂得很,总之不会是坏事。
胡亥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似笑非笑的看向赵高,“也是。不过就这么一件小事,也值当赵中车特特过来报信?”
奏章事涉机密,一向都很注意保密性,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看到,知道里头的内容的。至少胡亥这种没有实权的皇子不行。
赵高却不同。他身为中车府令,乃是帝王近侍,加上始皇信重,很多事情就要比胡亥方便许多。知道这些消息,也不足为奇。
这也是赵高笃定胡亥需要自己帮助的原因之一。
不过胡亥自己却不愿意赵高太过得意了。至少,主仆之别,要早早的分出来才是。
所以他已经在慢慢疏远赵高了,尤其是扶苏去了北疆之后。何况他年纪渐长,始皇总会让他听政,到时候形势就不同了。
赵高轻笑一声,不慌不忙的道,“只是这事,的确不必劳动公子。不过,太子殿下才去了北疆没多久,蒙将军就弄出了这个医疗部,难道公子就不觉得奇怪么?”
他的暗示太过明显,胡亥立刻反应过来,“你是说这是扶苏的主意。他要——收拢军心?”
赵高笑而不语。
不过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然扶苏费那么大的劲留在北疆,难不成真的是为了修那劳什子的长城?笑话!
胡亥沉默片刻,才哑声道,“过了年,孤就十五岁了。父皇已经许了,年后便让孤入朝。”
片刻之间,他竟是连自称都换了,整个人的表情更是一片冷肃,紧紧盯着赵高,似是要逼他表态。
赵高却不怕。胡亥可是他看着长大的。他自然知道这是一头狼崽子。如果不是,他恐怕还要失望呢。
所以见此情景,只是微微低眉,轻声道,“殿下放心,收拢军心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如果一点小恩小惠就能拉拢了将士们,那扶苏也不必亲自去北疆了。依赵高看来,扶苏恐怕还是想打仗。
怕的就是他不想打!只要扶苏动了手,到时候只要参他个罔顾国事,轻启边衅,纵然不能伤筋动骨,恐怕也要大费周折了。最重要的是,他的目的将不可能达成。
等太子的声望降低,始皇对他失望,那时情形可就不一样了。
……
整个冬天,荷华几乎都泡在了军营里。一开始是医疗部的事情,后来一切上了正轨,按理说只要像九原那样,交给其他人负责,她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然而扶苏问起的时候,荷华却说她已经习惯了军营的气氛,所以想留在里头历练历练。
扶苏心知肚明,荷华喜欢军营是真的,但是恐怕也有几分要躲着自己的心思。他本来想拒绝,但转念想想,又答应了。
这里迟早要有一场战事,荷华跟在自己身边,未必安全,让她跟着士兵们历练一下,也不是坏事。
让他意外的是,荷华居然真的坚持下来了。
她现在每日天不亮就听着军号声起床,跟着士兵们操练。中午吃过饭之后,去医疗部看看有没有新的情况,偶尔还会给那些士兵们上上课,然后天色晚了,就回行辕休息。
所以虽然是跟扶苏住在一起,但两人见面的机会,竟是少得可怜。
不过荷华的事情,却是每日都有人报给扶苏的。——没办法,谁叫这里的主帅蒙恬将军已经认准了荷华是扶苏的人,所以军中上上下下,都以看待“女主人”“太子妃”的眼光看待荷华。
这件事传递之快,恐怕现在除了荷华之外,没有人不知道了。
这日荷华照旧操练完毕之后,前往医疗部,刚到了地方,就听到一片吵嚷之声。
她连忙拨开人群,“让一让,让我进去。”
因为军营里只有这么一个女子,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听过荷华讲课,所以听到她的声音,很快就让开了一条路,让她走了进去。
上郡的医疗部跟九原的格局差不多,都是一栋长长的屋子,从东到西,然后南北两面靠墙搭了通铺,每个病人一个铺位。
平时因为勤收拾,所以医疗部里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此刻却是杂乱无章,而里面的伤员,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正脸红脖子粗的争论着什么。连有人来了都不知道。
荷华站在一边听了一会儿,才弄清楚原委。
原来眼看着要开春了,所有人都开始警醒起来。毕竟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是匈奴人南下的时候。
秋天时庄稼成熟,匈奴人往往都会前来劫掠一番,弄到了足够过冬的粮草,就扬长而去。但运气不可能总这么好,总有弄不够粮食的时候,那怎么办?只能熬过了冬天,然后继续南下抢掠。
去年秋天,因为始皇要来巡视,所以蒙恬将整个北疆布置得铁桶一般,加上之前大战损失了不少主力,所以抢粮的工作进行得非常不顺利。
匈奴人大概也打听到了这边的情形,知道想要强攻损失太大,于是就主动撤退了。
但这样一来,他们没有足够过冬的粮食,自然会谋划着春天的时候再来一次。
所以蒙恬也早就准备好了,冬天还没过去,就大把的斥候撒了出去,他自己也亲自去了几个郡,督促军务,做好安排,务必不能让匈奴人在大秦境内肆意劫掠。
实际上,据荷华所知,虽然大秦跟匈奴之间的关系日渐恶化,但实际上,边疆的人都早有默契,往往会留下一部分庄稼,让匈奴人去收割。这样既可以避免两边正面相对的伤亡,春耕时也不必提心吊胆。
毕竟草原上本身出产的食物不丰,匈奴人要填饱肚子,就一定要来大秦劫掠。如果实在是弄不到足够的粮食,说不定他们就会发动战争。所以为了边境和平,大部分守将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自从蒙恬来了之后,就一直加强戒备,明里是说保大秦疆土秋毫不犯,但实际上呢,只不过是因为他不方便出兵,所以在用这种办法,不着痕迹的逼迫匈奴人主动发动战争罢了。
这就是之前扶苏跟蒙恬商量出来的策略,这样,他们在道理上就能站得住脚,而不必担心被咸阳那边问责了。
但是这样一来,边境的冲突自然越发激烈。所以入春之后,已经发生了好几起小规模的冲突了,大秦派出去的斥候,一旦遇上了匈奴人,往往死伤惨重。
这些伤员此时议论的,正是这件事。虽然上郡因为已经不与匈奴接壤,所以暂时安全无虞,但是九原那边确实损失惨重。
一方面,去年之前,面对这种损失的人还是自己,另一方面,派往九原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同袍,所以听说了九原的形势之后,这些伤员们也开始不安起来。
一开始还只是议论国事,后来渐渐的就牵扯到了各自身上。
☆、第74章 卖个关子
并不是所有的伤都无足轻重。实际上,需要住在医疗部里调养的伤员,大部分都是重伤,不是缺胳膊就是断腿。
这样的伤势,从前在战场上甚至都不会有人去救,因为救回来了也是等死。除非能熬到打扫战场的时候,不然就只能丧命了。
实际上,现在医疗部里的伤员,大部分都是这个情况。
荷华带来的外科手术的理论和做法,大大的增加了这些人的存活率,但是这些士兵伤好之后的安置,却成了个大问题。
断了手脚以后,想要继续上场杀敌,是做不到了。但是这些人又没有其他的技能,就是想要种地,有时也力有未逮。
以前躺在病床上等死的时候,也没人会去想这些。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活不下来的。
然而现在不必担心性命了,养伤之余,当然也会考虑一下将来。只不过这种事大家都埋在心里,所以也看不出端倪。
这次跟九原那边的消息传来,听说伤亡越来越大,这些伤兵们议论起来的时候,除了担心战友们的安危,渐渐的也就说到了将来的安置问题。
这是事关自己的事,大家都曾想过担忧过,只不过强压下去罢了。现在提起来的人多了,群情激奋之下,慢慢的也都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大部分人都觉得他们伤好了之后肯定要离开军营至于朝廷会不会有抚恤,有多少抚恤,却是谁也没底。
于是一部分人觉得按照惯例恐怕没有另一部分却觉得有太子和蒙将军在,不可能放任不管。
——这种信心也是近来才建立起来的,正如其中一人所说,“殿下跟将军特意为咱们弄了个医疗部,总不可能是为了咱们将来饿死吧?”
一开始这争论只是在伤兵之间,但是这里每天都会有士兵来值班,所以很快消息传了出去,很快引来了更多的人。
虽说这些士兵们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负担,但是战场上刀剑无眼,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一直好手好脚的活下来。所以伤兵们的担忧,也正是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这样的担忧之下,众人从一开始心平气和的议论,最后变成了谁都不肯让步的争吵。
这个说,“我等保家卫国本来就是职责所在,殿下和将军已经为我等费了这么多心思,难道还要继续麻烦他们?”
那个言,“可是朝廷抚恤伤员本来就是应该,不然我等将来如何谋生?”
眼看这争吵越演越烈,荷华连忙咳了一声,扬声道,“好了,都别吵了!”
“荷华姑娘!”众人这才注意到她的到来,想到方才仪态全无面红耳赤的样子,都不由有些讪讪,安静下来看着荷华。
“你们心里的担忧我已经知道了。”荷华也没有责备他们,而是安抚道,“此事我会告诉蒙将军和殿下的。你们放心,不论朝廷的封赏如何,殿下和将军不会放着你们的不管的。就算离开军营,也肯定会帮助你们成家立业,养活自身。”
“有荷华姑娘这句话,我等就放心了。”其中一人道,“只是这般是否会让殿下与蒙将军难做?”
要给朝廷之外的封赏,不是动用他们自己的资源,就是让朝廷格外再出一部分。这样一来,跟朝廷势必会生出矛盾。
需知军队在外,最重要的就是粮草供应,如果跟朝廷闹了矛盾,朝廷只需在粮草上做做文章,就能让他们动弹不得了。
荷华看着眼前之人,这人她还有印象。他是前年大秦跟匈奴之战中受的伤,断了一条手臂,侥幸活下来,却是只能苟延残喘。荷华来的时候,他的手臂创口已经开始溃烂了,假以时日,恐怕会因此死掉。
而且此人年纪约莫四十多岁,在士兵之中,算是非常老的资格了,平素也十分稳重,这些伤兵们倒是都愿意听他的话。所以荷华来了之后,特意将他提起来,帮着那些轮值的士兵管理医疗部的事情。
——毕竟有个内部的人员,很多事情做起来比较方便。
荷华记得方才那些人争论时,他一言不发,但是脸上带着忧色,一直眉头紧皱,显然对此也是十分担忧的。可是自己已经这么说了,其他人都顾着高兴时,他却能想到扶苏和蒙恬,着实难能可贵。
因此她笑着安慰道,“你放心,这件事总会想到法子的。你们要相信殿下跟蒙将军才是。”
“是啊是啊。”人群中有人附和,“若是殿下没来之前,谁能想到咱们还有这一天?殿下他们定会想到办法的。”
安抚了众人之后,荷华离开医疗部,慢慢的在军营中踱步。
她很喜欢这里的气氛,虽然是军营,虽然北疆苦寒,但是士兵们却并不畏惧。每当处在这个环境之中,荷华就觉得自己的灵魂似乎也得到了洗涤和升华。
然后她又想起今天这件事。
其实就是没有这一出,这件事迟早也是会提上日程的。毕竟这不单只是伤兵们的问题,那些现在身强体健的士兵们也都看着呢。现在这些伤兵的归宿,就是他们将来的例子。
而只有解决了士兵们的后顾之忧,打仗的时候他们才不会因为这种细节之处的顾虑而畏死,甚至临阵脱逃。
一支不惜死的部队,自然可以所向披靡。
不过既然已经出了问题,那就要用最快的速度解决掉了,免得拖得长了,人心惶惶。
想到这里,荷华转身朝军营外走去,她要去见扶苏,跟他商量一下这件事。
不过在回行辕的途中,她也在脑海里咨询了系统,“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啊?”
“这伤兵的安置问题,一向都是个难题。”系统实事求是的说,“就是你穿来的那个时代,国家也不可能保证每个转业的士兵都能够很好的解决就业问题。更别说是伤残军人了。”
“那也不可能放任不管。”荷华说,“再说扶苏又不是国家,国家一时不管这些人,说到底影响不会特别大,因为话语权在他们手里。可是扶苏不一样,他想要收拢军心,就只能从这种细节之处,一点一滴的努力。这件事不管怎么说都是要做的。”
“那好吧,我帮你找找看历代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其他的就只能看你的了。”系统说。
系统非常有效率,很快就把资料找了出来,显示在荷华面前的系统面板上。荷华随便翻看了一下,心中有数之后,行辕也已经到了。
扶苏这会儿也没有在办公,而是跟蒙恬坐在窗前品酒赏雪。这大概已经是今年冬天的最后一场雪了,也是他们最后的悠闲时光。等雪一化,各种事情便纷至沓来,不可能再这般悠闲的坐在一起闲话了。
看到荷华回来,扶苏有些惊讶,问道,“今日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有点事。”荷华道,“正好蒙将军也在,就一起说了。”
说着将军营中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又道,“我本来是打算,等这些人的伤养好了再说的。毕竟目前也没几个人,也不是养不起。不过眼看都成了心结了,不处理恐怕不太好。”
“没想到他们还有这样的顾虑。”蒙恬沉默片刻道,“也是我考虑不周,回头就加厚他们的抚恤。”
扶苏闻言摇摇头,“这样不行。你能发一年的抚恤,三年五年呢,难不成还能发一辈子?就算你想,恐怕国库也不愿意拿出这些额外的钱给你。到时候从哪里出?”
蒙恬立刻不说话了。
别人不知道扶苏的打算,他却是知道的。本来扶苏就准备开春了之后跟匈奴人干一场,他们现在手里的那点儿钱粮根本不够,到时候还是指望着朝廷。不过能要来多少,谁也没底。
这跟前年可不同。
那时候做主的人是扶苏,加上朝堂上大半朝臣都被始皇带走了,没人能拦着,所以他能搬空了国库。可是现在,就算是始皇,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钱钱钱!这可真是个要命的东西啊!蒙恬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是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要替他们找个活下去的营生,才是长久之计。”荷华道。
“他们自幼参军,除了打仗估计什么都不会。空有一把子力气,也只能去种地了。偏偏又是非伤即残,就算想去种地,恐怕也力不从心啊。”蒙恬道。
荷华闻言,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我倒是有个主意。这些士兵,虽然身体伤残,但实际上还是要比普通人力气大,也更能吃苦。莫不如让他们几人结成对子,互帮互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断手断脚。”
扶苏闻言想了想,还是摇头,“不行。这些需要退伍的士兵,就算不是断手断脚,也差不多了。”互帮互助,也要建立在有人能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啊。
“如果能让他们学一门手艺就好了。”蒙恬道。
荷华忽然道,“互帮互助也不是完全不可行。未必只能是这些伤兵们之间互帮互助啊。”
“这是何意?”扶苏问道。
荷华微微一笑,“请殿下容我卖个关子,问蒙将军几个问题。”
☆、第75章 我知道了
“敢问蒙将军,上郡与九原如今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现今人口能占多少土地?始皇迁民实边,又打算迁来多少人?能占多少土地?”
随着她的发问,蒙恬若有所思,扶苏的眼睛也亮了起来,“你的意思是,利用上郡和九原的土地,让这些伤兵们安顿下来?”
“正是。”荷华道,“这些士兵们常年驻扎在此地,定然情谊深厚。而这些年征战不断,他们的家乡却未必还是他们离开时的模样。若是遣他们返乡,恐怕反而会变成人生地不熟,难以立足的境况。反不如就让他们在这里扎根,成家立业,如此百年之后,此地自然人口繁盛。”
“此言有理。”蒙恬道,“末将这些年四处征战,对此再清楚不过了。我手底下这些将士,有一部分还是攻破了六国之后,收编来的。他们纵使想要回乡,恐怕也不可得了。莫若留在这里,与同袍们相互照应,反而更好些。”
荷华笑着点头,“反正九原的土地那么多,分给士兵们做抚恤之用,想必朝廷也不会说什么。而我所说的互帮互助,就是每年农忙之时,组织当地的驻军,去帮助这些伤残士兵们完成地里的活计。这样一来,就不必担心他们无法养活自己了。”
“可是这毕竟并非军务,或许难以命令士兵们如此行事。”扶苏道。
蒙恬却道,“公子多虑了。须知这些伤残的士兵,皆是这些兵士们的前车之鉴。见着咱们这般优厚抚恤,他们自然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如今出力去帮别人,焉知将来别人不会来帮自己?这也算是积德了,士兵们不会反对。”
扶苏闻言,思量片刻,点头道,“如此也好。正好迁徙过来的民众眼看就快到了,就跟他们一起落户,分配土地,让他们与这些初来乍到的百姓们一同奋斗,将来熟悉之后,邻里之间自然就亲近了。”
蒙恬立刻起身道,“我这就去办。”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荷华不由一笑,“难得见蒙将军这般急切的模样。”他是一军主帅,自然有一种沉凝气度,平日里形势言语都是不疾不徐,令人信服。所以荷华才这么说。
扶苏跟着笑道,“那也是因为你想的这个法子,的确不错。须知就算是想要划分土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幸好九原初建,百废待兴,最需要的就是人口,就算是朝廷,也不会对此说什么。而只要这个规矩立下来,将来就不是他们愿意不愿意的事了。”
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掌握在贵族手中,百姓向领主纳粮,领主向国库纳税。分了这些土地,据等于是分了国库的税银,朝廷当然不会答应。
只不过九原初建,根本不可能有税收,甚至朝廷必须要用免税三到五年,并补贴银钱的法子,才肯有人移民过来开荒。对他们来说,目前九原的土地根本不值钱,蒙恬想要划出一部分来,自然容易很多。
“也是有公子给他做后盾吧。”荷华道。
她不会因为扶苏一句夸奖,就真以为这个办法这么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此前怎么不见有人用?
扶苏对此只是笑笑。
荷华知道他不肯说这种自傲的话,便转开话题道,“春天马上就到了。公子,我们要去九原吗?”
这个春天,既要防备匈奴人的抢掠,随时做好跟他们干一仗的准备,还要安顿好那些刚刚迁徙来的民众,帮助他们在这里站稳脚跟。而这些工作的重心,都在九原。
扶苏点点头,然后又道,“不是我们要去,是我要去。你留在这里。”
荷华睁大了眼睛,“这话是什么意思?公子要把我留在上郡?”
“医疗部的事情离不得你,再说……”扶苏试着讲道理。
荷华却毫不理会,“九原也有医疗部,再说那边或有战事,比这里更加需要我!”就算找借口,也要找个像样一点的。
扶苏闻言,静默片刻,才道,“荷华,九原城很危险,我不希望你去。”
他不再试图找理由,反而直白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这样一来,荷华纵使抓着道理,也不免心头一软。明明知道他这么说,只是为了阻止自己跟着去,但她还是感动了。
不过感动归感动,不会影响到她的决定。荷华看着扶苏,坚持道,“公子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想想又补了一句,“你知道我做得到。”
言下之意,若是你不让我跟着去,那等你走了我偷偷跟在后头也是一样的。——她不就是这么从咸阳来了上郡吗?
扶苏失笑,一时间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她了。片刻后道,“也罢,那就随你。”
荷华脸上这才露出几分笑模样,“公子可别想甩掉我!你说九原危险,但你自己都去了,为何偏不许我去?”
扶苏却没有回答,只是定定的看着她,直看得荷华不自在起来,下意识避开他的视线,这才轻轻叹了一口气,“你啊。”
荷华每每会在无意间做出令他震动之事。偏偏她自己还毫无所觉,有时扶苏都觉得她像是故意要让他心疼,让他感动,然而一眼看去,她脸上却只是一片懵然。
屋里的气氛突然变得奇怪起来,似乎连空气都更加粘稠了。
荷华本来想避开。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句“那我走了”已经到了嘴边,却无论如何无法说出口。
也许她潜意识里,也并不是真的想要离开,只是女子矜持和羞涩的心思,让她忍不住生出几分怯意,才会下意识的想要躲避,却又留了几分不舍。
“荷华。”扶苏忽然开口叫她的名字。
他的语气轻柔却郑重,荷华下意识的抬头跟他对视,然后怔住。
扶苏的眼里一片沉静,表情肃然,似乎是要说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这气氛让荷华也下意识的屏气凝神,生怕会打扰了什么。
然后她听到扶苏问,“荷华,你……对将来是怎么打算的?”
荷华的心颤了颤,放在身前的两只手无意识的绞在了一起,泄露出她心中的茫然无绪和紧张无措。
将来?
见荷华似乎没听懂,扶苏加重语气,又问了一遍,“你对将来是怎么打算的?我是说……等我们回到咸阳之后,你,是怎么打算的?”
他们会回到咸阳,这是从来没有说出口但是彼此已经默认的事实。
但那之后呢?
扶苏会登上那个位置,成为大秦的帝王。那荷华呢?
这是扶苏第一次跟荷华讨论有关于“未来”的事。他的语气之中透露出了几分凝重与决然,让荷华不敢随便作答。仿佛这个答案,关系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事。
“我……”她开了口,然后随即紧紧闭上。她整齐如编贝般的牙齿咬住下唇,用力研磨着,双手紧紧交握,已是打起了全副精神。
她已经隐隐察觉到了,扶苏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荷华心里又是欢喜,又是涩然;又是茫然,又是紧张;又是期待,又是畏惧。
欢喜扶苏话中透露出来的意思,涩然的是这份意思来之不易。茫然的是自己不知如何抉择,紧张的是这抉择也许影响深远。期待的是未来,畏惧的,也是未来。
片刻之后,她颓然道,“我还没想好。”
说完之后,她即刻低下头去,仿佛很怕看见扶苏眼中的失望,亦或是别的情绪。
所以她没看到,扶苏在听到她的话之后,轻轻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酝酿着的一切风暴,都重新归于岑寂。
“我知道了。”他说。
“公子!”荷华心下一慌,伸手抓住了扶苏的衣袖。眼睫轻轻一颤,重新抬起来跟扶苏对视。
扶苏握住她那只手,朝她微微一笑。“不必担心,”他说,“我等着你想好的那一天。”
他会铺陈所有道路,消去一切阻碍,让荷华一路顺畅的走到自己身边。但他却不能够代替荷华去走这一段路。必须是她自己,一步一步来到自己身边,没有踌躇,也不会后悔。
这是扶苏的坚持。
他从不逼迫她,他只是在她身边织了密密的一张网,将她团团围住,然后对她说:乖,自己进来。
走进来,就不许出去了。
这一刻两人的距离很近,荷华在扶苏的眼中看到了两个小小的自己。
扶苏松开手,荷华呼吸一窒,下意识的放松了手里的力道。然后那一截柔顺的衣袖,就轻轻地从她的手指间溜走了。
荷华将那只手紧握成拳,久久不能从这样的气氛之中抽离出来。
☆、第76章 土地划分
荷华本以为,经过那日的事情之后,她跟扶苏相处时肯定会十分不自在。然而等到他们启程前往九原时,扶苏却主动让她与他同乘一车,而且神色如常,泰然自若,仿佛当天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
纵然是心里也觉得不提这件事对两人来说都好,面对这种情况,荷华还是觉得有些不舒坦。
搅乱了一池春水,他本人却没事人一样,谁看了都不会觉得高兴吧?
系统在荷华脑子里毫不客气的吐槽,“那你希望扶苏怎么做?每天都用深情而又忧郁的眼神看着你,一副欲言又止,被你这个负心汉伤了心的表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