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帮扶苏当皇帝(系统)-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北地抗击匈奴!
蒙恬出身将门,本来就应该驻守边关,只不过因为他的兄弟蒙毅十分得始皇看重,因此他也跟着水涨船高,所以没有被派出去领兵,反而在朝中做官。
但以蒙恬的个性,其实更喜欢带兵征战。赵高随侍秦始皇,跟蒙毅也有来往,对蒙家兄弟也多少知道一点。始皇的恩典未必是他们喜欢的,若有机会,蒙恬当会毫不犹豫的率军出征!
果不其然,他不过跟蒙毅暗示了几句,就与蒙毅达成了同盟,共同在秦始皇面前举荐蒙恬出征。
始皇二十七年九月,蒙恬率军出征匈奴。而此时扶苏才刚刚回到咸阳宫,甚至连始皇的面都没有见过。
听到这个消息,扶苏只是微微一笑,便不再理会。吴选跟在他身边,反而有些诧异,“公子,此事恐怕有些蹊跷。”
“无妨。”扶苏道。顿了顿,又补充,“此事我已经知道了。”
吴选了然。蒙恬跟公子如此亲近,这种事情,自然是事先问过公子的意思的。如此说来,公子应该早有打算。这般想着,他便也跟着将此事抛诸脑后了。
不过这次他可是想错了,因为这件事并不是扶苏自己安排的,只不过赵高跟蒙毅接触过后,蒙恬兄弟就察觉到了问题,将事情告知了扶苏。
本来,若是不愿意让蒙恬出征,也不是没有办法。不过扶苏也深知蒙恬此人,他能有机会一展所长,比在咸阳做长史更有意义。荷华跟他说过,上位者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用,让手下的人各展所长,如此便可垂拱而治。
蒙恬志在军中,强留没有意义。再说,扶苏也该对将来做些安排,这个时机,倒是恰到好处。
所以他就默认了蒙恬离开这件事。虽然其他人觉得蒙恬离开之后,他在京中孤立无援,失了援手,不过实际上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他这次要扮演的,本来就是受人欺负的弱者。
而且这件事顺便还让扶苏知道了,赵高跟他遇刺的事情,果然脱不了干系!
只这一点,对扶苏来说,就已经是帮了大忙了。他之前虽然戒备赵高,但他在明对方在暗,始终拿不准赵高会从什么地方下手。但现在赵高主动暴露,就好办得多了。
蒙恬出征这件事,非但没有将之前关于扶苏贪腐的流言压下去,反而让流言甚嚣尘上,直到传入宫中,让秦始皇耳闻。
最新的流言是,因为始皇对扶苏的贪腐不满,所以才故意将蒙恬派遣出去,目的就是为了断掉扶苏的左右手,警告扶苏。
秦始皇在宫中听到这个传言,自然是勃然大怒,然后立刻宣召扶苏觐见。
扶苏在秦始皇面前始终从容,表现得像是什么都不知道,将自己出京之后的事□□无巨细都交代了一遍,包括遇刺,逃走和最后的获救。
他说的是实话,只不过隐藏了一部分真相而已。
秦始皇没能从他的话里找到任何破绽,心中已经相信他所说的乃是实话。既然如此,这京中的传言,自然是有其他人在后面做推手的,至于目的,秦始皇自然也十分清楚。
不过自己的两个儿子之间的事情,秦始皇自然是不打算深究的。反正现在扶苏也好好的活着,没有出什么事,自然也不必追究。
于是他只安慰了扶苏几句,便将此事揭过。扶苏对此也没有什么反应,就像是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么一件事一般,神色坦然。
秦始皇本来还打算敲打几句,让他明白手足之情,不要追究此事,但见状也就没有再说,反而是主动提起丹阳道长其人。
秦始皇现在还没有开始沉溺于求仙问药之事,实际上他现在热衷的乃是巡幸自己的领土,封禅名山,立石刻歌颂自己的功德。要再过几年,他心中的得意宣泄得差不多了,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人”的极致,别无所求,才一心想要找到传说中的不死之药,千秋万代。
不过听到世上有这么一位高人,他也很感兴趣。尤其是听扶苏说,他之所以能这么快的醒来,就是因为那位道长给他服用了一枚神丹。此丹妙用无穷,能加速伤口愈合,补足人体气血,固本培元,是以他才好得这么快。
虽然不是不死之药,但是能够强身健体,消除百病,对秦始皇来说,也是令他十分感兴趣的。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生病不是?
不过听到扶苏说那位道长常年闭关,早已脱出红尘,这次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救下自己,又因为看出彼此有缘,才赐他丹药,便打消了将这人宣进宫来的念头。
反正炼丹在哪里都可以炼,将来有机会让人去求取一颗也就是了。
一番父慈子孝之后,扶苏才回到自己的扶风苑。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此事就这么过去时,扶苏却陡然发难,上折子揭发负责道路修筑材料的将作少府左丞石传以次充好,牟取私利,致使大部分道路的质量不合格,延误修筑的时间。
☆、第38章 李斯犹豫了
扶苏的奏折并不是通过正规程序层层上递,由丞相转交皇帝,而是直接在朝会之时,在文武百官面前念出来。是以秦始皇连想要留中都做不到,立刻就在朝臣之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毕竟之前的流言之中,这以次充好以公谋私的人可是扶苏,但扶苏身份特殊,即便他真的做了这种事,但除了秦始皇,谁也不能真的对此说什么做什么,无非就是私底下议论一阵。
结果现在扶苏来了个当庭对质,将这件事彻底的揭开来,摊在了众人面前。
这是要表明自己的清白,还是背后又有了什么别的缘故?朝臣们惊疑不定,对这件事情也不敢再随便发表意见了。
流言还是流言时,只要不当着当事人的面儿,随便议论几句,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现在既然扶苏将这件事情揭破,那就是朝政上的事了,谁还敢置喙?
如今这件事端看皇上的态度,不过呢,也不是完全没人敢说话。
这人就是廷尉李斯。
修路这件事是由李斯来负责,扶苏具体监督的,现在出了事,李斯当然不能回避问题。何况修路这件事本来就是扶苏提出来,然后将这个功劳拱手送给自己,现在扶苏揭发这件事,不管他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但对李斯来说,都没有坏处。
——修路这件事是要延续好几年的,其中肯定会有人想着浑水摸鱼,如果趁着这一次的事情,严惩了石传,也可以警诫后来者,让他们在伸手的时候心中有所顾忌。
何况这件事是自己负责,如今出了问题,按理说自己也是要承担责任的,自然更加不能逃避。
所以在众人沉默的情况下,李斯站出来,要求秦始皇清查此事。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毕竟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若是稍有疏忽,说不定将来就会酿成悲剧。
秦始皇同意修路,是为了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有了这些通衢大道存在,他的军队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任何地方,从而造成震慑的效果。而且军需运输等等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但如果这路因为某些人的私心,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万一将来这些路在关键时候出了问题,那不仅白白浪费了这些人力物力,更有可能会贻误战机。
最后,李斯又道,“陛下,将作少府不过配合修筑道路之事,其本职乃负责宫掖,陵寝,离宫等皇家禁地建造材料采购,倘若让石传这等贪污*之辈居于此位,不行惩处,臣恐将来此人养大了胆子,会对其他地方下手,如此则后患无穷,请吾皇圣裁!”
一句话,就算秦始皇觉得道路偷工减料没什么,但换成他自己的宫掖,甚至陵墓呢?如果帝王居所也如此偷工减料,非但传扬出去贻笑大方,也会折损皇家威严。秦始皇方才一统中国,正是志得意满之际,如何能够容忍这种事?
他深深的看了李斯一眼,然后淡淡道,“既如此,廷尉府本就掌管刑狱诉讼之事,此事便交由廷尉负责吧!”
“臣领旨!”李斯低下头,恭敬的应道,“必定严加惩处,还朝堂清宁!”
秦始皇点头,而后又对扶苏道,“将作少府此次配合修路事宜,乃重中之重,如今石传去职,这个职位却不可空缺,不知扶苏我儿可有举荐的人选?”
“此事事关重大,儿臣恭请父皇圣裁,定下继任人选!”扶苏沉声道。
他知道,父皇会问出这个问题,本就意味着对自己起了疑心,这乃是他的试探之举。
毕竟之前父皇已经说得反很清楚了,自己被刺杀也好,京中关于自己的流言也好,都应该就此放下,不要再提。然而如今自己将石传之事揭发出来,显然并非父皇所愿,他心中对自己已有不满。
但就算是明知道这个结果,扶苏还是会这么做。他没有做过,就绝不会背着这样的流言。
何况自己被刺杀,命在旦夕,若非荷华,恐怕此刻还不知躺在什么地方,昏睡不醒。那幕后之人难道会放过自己?只怕自己醒来之时,要面对的是自己成为大秦朝罪人的事实!
他与对方,已是不死不休!既然如此,他当然要率先下手,而不是让对方反应过来,悄无声息的抹去这些痕迹!
李斯的动作很快,加上扶苏可以保存下来的证据,很快就定下了石传的罪名。
但是他们都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是石传自己做的。
他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就算贪赃枉法,以公徇私,石传也不应该做得这么大胆,尤其是修路的事情是由扶苏来负责,他就更应该心存顾忌。之所以敢这般胆大妄为,无非是因为身后有人支持!
始皇的态度已经十分分明,是希望这件事就在石传这里结束的。但扶苏不这样想,他希望借由这件事,将幕后之人牵扯进来。
这个罪名可能对那人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最多是被秦始皇处罚一下罢了,但是有了这个前提,扶苏被刺杀的事情,就能顺理成章的进行查证了。
只是这件事情,负责的人是李斯。对于圣意的揣摩,他可能比任何人都要更加清楚。那么,他会怎么做?
实际上李斯也在犹豫。他知道,这是自己站队的时候了。
当然不是在扶苏和幕后之人两边选择,而是在秦始皇这个皇帝和扶苏这个未来的皇帝之间选择。
他以前是纯臣,一切以始皇的意志为准。这当然没什么问题,始皇正是身强力壮,春秋鼎盛之时,少说也还能活个十几二十年,李斯只要坚定的站在他那一边,自然就什么都不必担心。
然而李斯是个聪明人,他已经渐渐意识到,始皇正在改变。
这改变是悄无声息的,但也是必然的。自从统一六国之后,始皇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方向,这让他迷茫。
这种迷茫是人生过程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放在一个帝王身上,便是致命的。
秦始皇觉得自己能够一统六国,结束了持续五百多年诸侯割据的春秋战国时代,彻底的取代了周王朝,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帝国,这功业堪比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从此之后,天下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
从二十六年之后,始皇开始修建离宫,四处巡游,所到之处,皆会立石刻,歌颂自己的功德。
然而这在李斯看来,其实正是始皇内心迷茫的具体体现。
进来始皇甚至开始接触一些方士道士,这更是让李斯担忧不已。倘若千古一帝陷入了求仙问道这样虚无缥缈的事情之中,自然不会再有心思来处理朝政,这队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的大秦帝国来说,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相较而言,年轻的扶苏要比秦始皇有更多的冲劲,更重要的是,李斯在他身上看到了不同于秦始皇的气质。
多年征战,使得秦始皇身上存在着一种俾睨天下的霸气,他是大秦的君主,然而在他眼中,天下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都是应该为他服务的,而不会想到要去做一个仁君,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李斯没有听说过“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这句话,但是他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
——正当壮年的秦始皇,已经不适合这个迫切需要发展的帝国了,反而是扶苏,跟始皇比起来,他的性情更加的温和,这几年来种种行事,也证明了他是真的将百姓放在心中,并且有让百姓安居乐业,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想法,这才是大秦目前所需要的。
所以李斯犹豫了。
在这件事情上,他原本应该立场坚定的站在秦始皇那一边。如果扶苏没有展示出来这么多的能力,也许他还是会那样选择。但是现在,扶苏给了他一种更好的可能,身为一个有抱负的人,以辅佐君王建立万世基业为理想的臣子,他的心已经偏向了扶苏。
但是如果支持扶苏,李斯心中也有担忧。
毕竟如今还是始皇当政,而渐渐崭露头角的扶苏,到底能否在始皇的高压之下坚持下来?
因为这一次的事情,扶苏和始皇之间,难免会生出嫌隙,这样一来,始皇对扶苏自然会有警惕和防备,扶苏再想要顺利的推行自己的思想,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如果扶苏蛰伏,什么都不做,便不是李斯想要追随的人。如果他做了,便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始皇的打压,他能够坚持下来吗?
最后,李斯犹豫过后,还是决定先对扶苏进行一下试探。
如果他是什么准备都没有,就随意的对上始皇,这样莽撞的性子并不适合。而如果他对未来的发展早就有了规划,李斯也就可以放心了。
☆、第39章 回也不改其乐
因为要调查案件,李斯最近也跟扶苏见过几次,此时去拜访他也不打眼。
他来得很巧,扶苏正打算出门。李斯见状,不由惊讶道,“扶苏公子这是要出宫?”
“正是。”见到李斯,扶苏也不由松了一口气。
虽然李斯还未说明来意,但他是聪明人,想想案件进展,李斯能在这个微妙的时候来访,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虽说扶苏已经做好了就算所有人都反对,也绝不会改变自己初衷,但如果能得到李斯的支持,自然能够事半功倍,他也绝不会拒绝。
虽然不知道李斯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而倾向于自己这一边,但扶苏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此也不急着出门了,态度温和的问道,“廷尉此时过来,可是案情有了什么进展?”
李斯面色严肃的道,“本官怀疑,石传身后还有主使之人,不然他不过一个小小的将作少府左丞,如何有胆量在本官与扶苏公子眼皮底下耍这样的手段?只是不知扶苏公子与石传共事时,可曾察觉什么疑点?”
“恐怕要让廷尉失望了。”扶苏道,“我不过是过去巡查,与石传也只有公务往来,并未发现任何疑点。”
“原来如此,”李斯点头,“本官心中有些困惑,不知公子可肯替本官解惑?”
“不知廷尉有何困惑?”扶苏问。
李斯道,“本官是在犹豫,究竟是将此事禀报始皇帝,请他圣裁,还是将这幕后之人查出来之后,再行奏报。毕竟此事事关重大,所以本官一时犹豫,不知扶苏公子可有教我?”
扶苏闻言,神色一凛,知道李斯今日来的目的就是这个了。
他虽然来见自己,但是可能是心中仍有疑虑,所以并没有做出决定,恐怕是想要听听自己的打算。
他沉吟片刻,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我正要出宫走走,不知廷尉大人可有兴趣一起?”
“去哪里?”李斯心下疑惑,扶苏不可能听不出自己的意思,这个时候,却避重就轻,邀请自己出去走走,这其中,说不定大有深意。
扶苏笑着道,“去骊山。今日可能赶不回来了,若是廷尉有其他事宜的话,明日再去也可。我想带廷尉去见一个人。”
李斯眯了眯眼睛。他早听说扶苏之前路上遇刺,为一位道长所救,这位道长正在骊山修行。所以听到扶苏这么说,立刻知道他要带自己去见的人是谁了。
如此想着,李斯倒是生出了几分兴致。毕竟扶苏大费周章,特意带自己去见那位道长,肯定有他的深意。说不定还跟自己想要的答案有关。
所以他稍微犹豫,便立刻道,“容本官打发个人回去说一声,然后便可以启程了。”
因为骑着马,所以李斯虽然对那位丹阳道长十分好奇,但也不方便去问。不过,他倒是趁机在心中琢磨了一下这件事。
扶苏失踪又回来,这件事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而知情的人,也只是知道他是被一位在骊山开道场的丹阳道长所救。但大部分人都没有深究过这一点。一来始皇想要压下这件事,二来也是因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看扶苏现在的表现他和那位丹阳道长之间的关系,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见了人才知道。但李斯也有自己的猜测。
一路快马,到达时李斯只觉得满身疲惫,但他却丝毫没有表露出来,振作精神道,“难怪那位道长选在此间修行,果然钟灵毓秀。”
扶苏身后的吴选笑着道,“廷尉没有看到丹阳道长洞府所在,那才真正是鬼斧神工,得造化所钟!”
有些话扶苏本人来说不合适,虽然丹阳道长救过他的命,但是在外人眼中,他们的关系还是不宜走得太近的。但是吴选就没问题了。这也是扶苏今日会带着他的原因。
“哦?”李斯微微挑眉,“那倒真要去开开眼界了。”
进山的路不能骑马,只能步行,一行人进村的时候,天色已暮,村子里各家炊烟袅袅。不远处的骊山巍峨耸立,颇有几分脱出红尘的气息。
吴选远远的指着落霞洞的方向道,“那里便是丹阳道长的洞府,地势险峻,难以抵达。大约也只有丹阳道长这样的得道高人,才能自如上下。据闻当日丹阳道长选定此地时,曾做法引来落霞,是以得名。”
李斯仰着头看了一会儿,口中叹道,“果然夺造化之功!”
心中却是对自己之前的推测更加肯定了几分。他笑着问吴选,“这般险地,我等该如何去拜访丹阳道长?”
吴选笑着指了指半山腰的一栋竹屋,“丹阳道长宅心仁厚,平日里时常会在村中行医,为方便村民们寻找,平日里便在那竹屋之中,结庐而居。只有闭关时,才会进入落霞洞。”
李斯闻言,意味深长的看了扶苏一眼,微微颔首道,“丹阳道长虽然是出世之人,但这份慈心,果真令人钦佩。”
“道长常言,世间事自有缘法。他既然在此结庐,借山水灵气修炼,自然要回馈乡里。此乃天地循环之道,是以他替人诊治,不取一分一毫。”扶苏道。
李斯这才点头道,“既然如此,咱们这便上去吧。”
今日没有人上门诊病,荷华此刻正在做饭。不过扶苏并非毫无准备而来,之前便已经有人先来通风报信了。所以得知有客上门,特意多准备了饭菜。扶苏他们到的时候,刚好最后一道菜出锅,荷华端着陶钵从厨房出来,笑着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李斯眯着眼看向荷华。因为之前已经抓紧时间治好了好几位富贵人家的主子,收获了足够的积分,所以此刻荷华已经用上了变装卡,全身上下丝毫没有破绽,看上去颇有风仪,一举一动皆合乎天地至理,虽然普普通通,看在别人眼中,却似乎蕴含了无数意味。
所以哪怕她此刻端着菜盘子,也丝毫无损于他的风姿,反而令人生出“不愧是世外高人,一举一动皆从本心,不为外物所动”之感。
虽然其实看到李斯的时候,她心里是很担心的。因为之前跟李斯见过,虽然现在换了一个造型,但是内里还是一样的,万一被李斯察觉出什么来,可就糟了。
幸好这段时间以来,忽悠的人多了,似乎熟能生巧,荷华在面对这样的场面时,已经不再怯场,甚至可以自然的用一些玄之又玄的话去忽悠别人了。
片刻后,扶苏率先开口,“道长有礼,今日又要叨扰了。”
荷华微笑着进了屋,将手中的菜盘子放下了,这才道,“贫道早就说过,万事皆随缘法,贫道与公子相遇乃是缘法,廷尉来访亦是缘法,既是缘法,何来叨扰?”说着将众人请了进来。
看到四副碗筷,李斯眸色更深,若有所思的看了扶苏一眼,这才笑道,“莫非道长早就知道我们要来?连饭菜都准备好了。”
李斯当然不会相信这个丹阳道长真的有什么道行,在他想来,无非是扶苏先派人来通知,提前做好准备罢了。
不过,他问出这个问题,也算是对这个丹阳道长的试探。毕竟刚才这位道长绕口令一样,张嘴闭嘴不离缘法两字,看起来实在是很像是那些走江湖的骗子,欺世盗名。如果扶苏特意带自己来见的,就是这样的人的话,不得不说,他很失望。
但荷华并没有如同扶苏以为的那般,继续扯那些玄之又玄的话,而是看着扶苏道,“多劳公子之前派人送来食材,不然纵使贫道有心,怕是也只能怠慢客人了。”
李斯和扶苏闻言,俱是微微一愣,毕竟他们都没想到,荷华居然会这么坦白的承认这一点。
片刻后扶苏才反应过来,颇为尴尬的道,“让廷尉见笑了,此处地方偏僻,物产不丰,我便时常命人送些蔬果过来。”
“哪里,”李斯道,“如此处境,道长安之若素,倒是颇有儒家风范,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廷尉谬赞,我等修行之人讲究清修,这山野之中,最是贴近自然,如此方能感悟天地,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突破自身。这般处境,对贫道来说,乃是甘之如饴。”荷华道。
“好了,这些大道理我可不懂,我只知道,若是再不动手,饭菜可都凉了。”吴选笑眯眯的道。
众人这才分宾主坐下,开始动筷。
因为现在的身份是道士,所以荷华也没有明目张胆的煮肉,桌上都是素菜。不过这些菜都是之前她从系统那里拿到的食谱里面记载的,所以做出来的饭菜还算可口。
不过,一顿饭吃下来,李斯眼中探究的神色已经快要掩不住了。
☆、第40章 虽不明,但觉厉
如果说之前的那些交谈都只是泛于表面的试探的话,那么这顿饭吃下来,可就让李斯看出了不少深层的东西。
当初给扶苏的食谱,最后用在了国宴之上。虽然说里面记载的菜色不少,但实际上很多调料此时都没有,所以算下来,里头能用的菜色也并不是很多,一场国宴,自然是能用的都用上了。
虽然荷华做的是素菜,但同出一源,其中有些菜李斯也是见过的。这位丹阳道长能够做出跟扶苏负责的国宴相同的菜色,到底意味着什么,李斯也有自己的理解。
外面都以为,丹阳道长乃是救了扶苏一命之后,两人才有来往。然而从他的发现来看,也许他们早就已经认识了也说不定。
扶苏身边有这样的人,而且藏得这么紧,没有让任何人窥到蛛丝马迹,这件事本身就令李斯心中生出警惕。
再者扶苏早早就结识这些方外之人,用意为何,李斯也有了自己的猜测,两相结合,心中自然越发惊疑,连可口的饭菜吃到嘴里都失去了滋味。
一顿饭结束,吴选很有眼色的收拾了碗筷下去,扶苏笑道,“道长的斋菜果然一绝,让人食髓知味。”
荷华客气道,“公子谬赞,方外之人,不讲究口腹之欲,唯求取法自然罢了。”
看两人又开始客套起来,李斯可不想听他们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对话,便插嘴道,“本官听说,丹阳道长最擅丹药一道,之前救了扶苏公子,也是用了一枚灵丹,方才让扶苏公子快速恢复,可是如此?”
荷华不着痕迹的跟扶苏对视了一眼,心想,总算是来了。
扶苏带李斯过来,之前并没有跟荷华商量过,毕竟他也没想到李斯居然会偏向自己这一边。
好在两人对这件事情,之前已经有了大体的默契,在得知李斯要来的时候,荷华就已经猜到了,恐怕扶苏是想要把这人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既然如此,自然要给他看到一些好东西,令他放心了。
于是她虽然十分心虚,但还是做出一派自然之色,捋着胡须道,“不敢当廷尉如此谬赞,不过贫道苦学多年,也只有这一点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她说着想了想,还是没有将早就兑换好的强身健体丹拿出来。
毕竟拉拢人也是要讲究手段的,并不是什么好东西都堆到别人眼前,就是最好的。如果太轻易将这丹药拿出来,反而体现不出“灵丹”的贵重。反而吊着对方的胃口,在适当的时候出手,才更加令人信服。
所以她说完之后,便开始讲起了一些炼丹的要诀,这些东西是荷华在网络小说中看来的,大多十分扯淡,但是拿出来忽悠人的话,效果应该不错。
果然李斯听了一会儿,便露出了“虽不明,但觉厉”的表情,荷华这才得意的捋了捋胡子——说起来,她近来越发喜欢这个十分装逼的动作。一派悠然的捋胡须什么的,一看就非常的仙风道骨,简直不能更赞!
扶苏这才道,“廷尉有所不知,当时服下灵丹之后,便只觉得全身有一股热流游走,最后汇集于伤口之处,不过几日工夫,伤口便结了痂。不过据丹阳道长所说,这丹药最大的用处却不在这里,而是补足其血,强健体魄,这一点我亦深有体会。”
李斯闻言,转头看了扶苏一眼,果然觉得他的气色非常好,根本不像是之前受过重伤的样子。
但——受重伤什么的,本来就是扶苏自己说出来的,若是他们联合起来演戏给自己看,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李斯关心的可不是这个,他想知道的是,“既然这灵丹有此奇效,扶苏公子该请道长赐下一粒,敬献给吾皇才是。”
他早就猜到扶苏跟丹阳道长交好,是因为始皇进来渐渐开始沉迷求仙问药之中,与其让他被外头那些居心叵测的江湖骗子蛊惑,不如将这人掌握在自己手里,至少到时候有什么事情,都能提前做好准备。
不过现在看来,扶苏似乎是真的打算要敬献所谓的“灵丹”给秦始皇。不过这个想法倒是没错,毕竟如果什么都拿不出来,恐怕始皇那里,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不过,李斯关心的是,这个道士到底有几分真本事,而扶苏到底有没有把握能够让这个人控制住始皇?
如果他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不得不说,自己之前的担心,就都不算什么了。
要是始皇沉迷仙道时,能够信任扶苏,将一切事务交给他打理,这也算是对双方都有好处,且能够达成平稳的过度,而不至于有什么意外。对于李斯来说,这是他所乐意见到的。
所以他现在要考验的,便是这位丹阳道长究竟有几分真本事了。但是,李斯皱了皱眉,现在看来,别的且不说,扶苏对这个丹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