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新明朝4.8M-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尺高的文书被放在同知厅内,王同知淡然道:“山人自有妙计。”当即使唤衙役去敲梆子,集各全衙人员到同知厅外。

    “明日冬至,按老规矩封衙,各自停办公事回家过年!”王同如下令道。

    李佑叹道,果不其然,王老头从来就不是畏难而进的强硬性子,干啥都带个软好听点叫以柔克刚。不过有这样的上司应该是比较舒服的罢。

    冬至封衙确实是个衙门传统,相当于开始放春节假日,期间停止办公,一般到初十再回来。

    与前几次灰溜溜回家不同,这次李佑心情很好,寒风得意马蹄疾,轻舟已过万重山。

    进了家门,拜见过父母,便与妻妾在后堂团聚。家中早得到过报信,已经备下酒食,整治一桌宴席。李佑便和三房妻妾边吃喝边闲谈,倒也其乐融融。

    李佑暗中观察,有个令他称奇的情况。家里这三房,虽然算不上有怨隙,但彼此之间多多少少都是有世谈谈的疏离,李佑在家时百般调和也见效不大。今天回来发现她们之间亲密了不少,倒是个惊喜。

    分析其原因,八成是因为李佑在家时,众女嘴上不说心里都想多争一分宠,怎么也亲密不起来。当老爷长时间不在家时,没了争夺对象,这种竞争心态便渐渐化解了,毕竟都是年纪相仿的女人,也没有真正的仇怨。

    正当李老爷沉醉于和谐后宫的幻想时旁侍候的梅枝突然开。道:“听人说,因为老丈人出家的事情,在西水镇老家那边老爷的风评不太好呢。”

    李佑奇道:“你这是什么胡话,老爷我多久不回西水了,怎么有什么风评。再说刘老泰山出家算得了什么,又不是我逼他出家的。”关绣绣接过话头道:“夫君在外有所不知,这都是妾身父亲的错。”

    你那脑子少根弦的父亲足干了什么事情?但给关姨娘面子,李佑没有直白的问出来。梅枝又道:“关老员外也出家了,外头纷纷传言说老爷不地道,两个老丈人都被逼得出了家。”

    李佑一时气结,一个老丈人出家也就算了,两个老丈人全都出家,难免会惹出议论。何况关老丈和他的事儿许多人都知道,别人越发认定关老员外是被女婿抢了女儿夺了家产后逼迫出家的。

    “你那父亲…”李估对关姨娘说了半段,把话咽回去,眼角一瞥梅枝,这婢女肯定是故意提起此事啊。

第一百三十七章 李大人的骄傲与陈大人的脚步

    李佑心里把关老丈人骂了一通,嘴上却没再说什么,但事情总是要解决的,不能坐视这名声流毒于老家。他略一思索便对关姨娘道:“你那个原来在巡检司作书吏的堂兄,叫什么来着?关应清?如今还赋闲在家?”

    “是的。”关锈绣答道。

    那位关老兄上个月被李佑连累丢了巡检司书吏的差事后,一直在家闲着,主要是在衙门里干惯了,再找别的抄抄写写活计心态上一时调整不过来。

    李佑吩咐道:“打发人叫他来一趟,我给他找个好差事。”

    关绣绣以为李佑是有愧于心,又想夫君在府城极不得志(县里消息实在落伍),还能惦记着尽力帮衬,实在是在他身上难得一见的情义,大概因为照顾她的面子罢,便道:“感受夫君厚爱,妾身在此谢过。”

    李佑莫名其妙的看着关绣绣,夫君我找关老兄自有用处,你感动个什么呢?又吩咐道:“记得让他备好三代履历和里长保书。”

    关绣绣诧异道:“准备这些作甚?能进衙门?”

    站在金宝儿身边的小竹这时也求道:“老爷,奴家哥哥服役满了日期,前阵子回到家里,租别人的地太辛苦,求老爷给找个活计好不好?”

    李佑有心显摆,哈哈一笑道:“包在老爷身上,定有上好差事。”

    不是李佑胡吹大气,如今府衙被抓了三十来个正编吏员,几乎被一扫而净,也就是说,空出了如此多平日根本很难余出来的位置。再加上其他官员大都被钦差押走了,府衙里堪称山中无老虎李佑当大王。遇到这百年难逢的罕见状况,李佑正有趁机大肆安插一批亲信的意思。

    想想当初李佑升了官时,空出一个县衙吏员位置,就被满县人打破了头抢,李佑自己也好生为难。相比之下,如今在府衙却有大把位置可以安插,叫李佑心里很是感慨一番。

    要任用私人,李佑第一个想起的却是当初在巡检司用过的关书吏,这位老兄有个好处就是使唤起来放心,也难怪当初老岳父用他。像另一个曾被当书吏用过的孙及孙大帮闲,太有小聪明式的主见,让李大人头疼得很。

    李佑还盘算着从本家、岳家招些人来,以及舅家那个读书半吊子的表兄朱书文,可谓是山寨版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府衙的正编吏员位置在招手,这些亲戚们估计要兴奋到疯了。

    再就是问问本县的几个大财主,真真正正的“卖”人情。几个月前本县丝织业巨头曹员外曾经找李佑通关节要谋求县衙吏员职位,可惜被李佑拒了,这次是府衙吏员,想必价码会更高。

    要送的人情太多太多,李佑似乎将度过一个非常繁忙的春节,他仿佛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拜帖和红包在眼前飞舞。

    金宝儿端起小酒盅敬酒时浅笑说:“老爷今晚神态宛如当巡检时一般的气魄。”

    本来在担心李佑打肿脸充胖子的关绣绣也发现了这点,问道:“难道夫君在府衙里扭转了乾坤?”

    李佑得意的点点头,抄了一句名言表达心声:“终难逃余之一握也。”

    又侧身对刘娘子道:“为夫说不定能给你挣回一份诰命,以后别人要把你叫作夫人了。”

    惹起屋里一阵惊呼。

    “明年,全家搬到府城去!”李佑豪气干云道。

    时光飞快,转眼景和六年就成了历史,随着景和七年的到来,李佑的寿诞也到了。他的生日很凑巧,恰好是一月一日元旦这天。

    对此李父唉声叹气道,生错了,真生错了,当初产下小二时也不曾想到他会作官呐。

    如果李佑飞黄腾达了,做寿可以大操大办,广延宾客,顺带收礼收到手软,惯例习俗都是如此。

    可是一月一日正逢新年,李佑脸皮再厚也没法叫别人不过年来给他庆祝生日…于是这传说中的寿诞孝敬真的变成了传说。况且过年时候,别人也不敢乱给乱送,不然有冒充李大人的长辈给压岁钱的嫌疑。

    要说过年也实在乏善可陈,对于李佑来说只要扮演好三种角色,李氏的孝子贤孙、李家老爷和李知事即可。

    大年三十先去西水镇宗祠祭祖。李佑作为本族唯一官员和今年最大闪光点,位置上十分有优待,不管是生前的排位还是死后的牌位,估计还会被画个乌纱官袍像挂在祠庙里激励后人。

    然后李佑回县城家中坐定于堂上,家中下人挨个来磕头并从李老爷手中领取过年赏钱。

    到除夕夜,一家***吃大喝守岁兼给李老爷庆生就不赘述了。及至第二日元旦,李佑这种官员和普通庶民的新春习俗差异就显出来了。

    一般百姓的习俗是穿梭往来走亲戚,但李知事需按另一种习俗行事,他要先去拜同城官员,这是官场规矩。又因为他在本县官场上年纪最小品级也低,所以从陈知县到同级前辈都得去拜过,遇到不在家的就留下拜帖。等拜完了虚江县几位官员,李佑又赶往府城去给王同知拜年,嫌来回路程麻烦也必须要去。

    幸亏这虚江县和府城如今一共也没多少官员,李佑还算轻松。若是在京城这种天上随便掉块石头就能砸到几个官的地方,官员过年是极其折腾人的,甚至要派仆役随从当替身分头去给大学士、尚书们送拜帖,反正那些大佬们也不会真接见他们。

    在官场应酬完毕,李知事才正式开始给亲朋好友拜年,亲友们纷纷对此表示理解。尤其是那些有幸运儿被李佑选中准备带到府衙填充吏职的亲戚家,更是倾尽家中所有款待大恩人,导致盛情难却的李佑吃东家喝西家,日日大醉,在酒中一直泡到了初十。

    按说李佑该去府城上衙了。但如今府署里没人能管教得了李大人,于是自由散漫的习性又发作起来。他想这新年过的累死人,还是先喘几口气罢,于是又给自己放了假,准备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再回府城。

    他的想法不是没道理,这年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气氛比新年还热烈,混过元宵节再去工作不值得大惊小怪。

    这天李佑在家闲来无事,又跑去县衙,主要目的是为了打探陈知县将来的去向,不知道这位得天独厚比他更像主角的大老爷会升到哪里去。

    此时县衙没甚公事,陈知县和黄师爷在房中下棋。

    李佑凑上去,不过看不懂,只好当观棋不语的君子。忍到一盘终局,两人拣点棋子时,李佑开口道:“县尊为政似乎忘了一件事情,虚河水利功在百年,却没有立起功德碑供后人瞻仰铭记,县尊的美名如何流传后世?”

    陈知县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吾岂为…”

    看李佑两眼望天的神态,陈大老爷忽然有点说不下去的感觉。

    黄师爷笑道:“该立该立,虽然如今刚开工不过二三月,但也只有县尊办得成此事,应当铭石记之!”

    李佑也道:“是极!县尊不知什么时候就离任高升,后面这任怕是没有兴趣给前任立碑,说不定要贪功为己有,县尊的筹划岂不都给他人作嫁衣裳?”

    被李佑这样一说,陈知县便道:“此事可尽早办理。本县捐银的大户都要刻名于上,你二人也该列名于吾后。”

    李佑喜道:“多谢县尊。”心里却暗道,看来陈知县果然快走人了,不然他何至于心急。

    三人正说话时,忽然有门子来报:“有府衙人到此,说是有急事寻李大人。”

    来者居然是洪巡捕,只见他气喘吁吁巾帽不整衣衫凌乱,让李佑很奇怪,跑腿报信的事情怎么也轮不到他这衙役首领来作罢?问道:“你来做甚?”

    洪巡捕见了李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嘴里高喊:“大喜!大喜!李大人高升了!”

    李佑闻言心内激荡不停,追问道:“什么情形?”

    “朝廷敕命上午到了府衙,大人就地提拔,接任七品推官!小的快马加鞭来虚江报喜!”

    七!品!推!官!

    李佑只觉一股热血上头,兴奋的不能自己,双手握拳,仰天大笑,声震于外。

    黄师爷艳羡的看着李佑,又偏头问洪巡捕道:“可还有别的任命?例如知府?”

    “此外尚未有。”因为飞驰百里来报信而形状狼狈的洪巡捕答道。推官是干啥的?那就是管刑名的,是他这巡捕的直接上司,他当然要卖力表现,别说一百里,就是三百里也得玩命来报喜。

    “你真走运。”黄师爷对李佑说:“以在下看来,大概是三四品高官让朝中诸公斟酌不定,难以出台,倒是你这种底下位置能早早定局。”

    陈知县重重咳嗽一声,沉声道:“李大人你失态了!”

    李佑好不容易克制住狂喜,用已经变了形的嗓音对还在地上跪着的洪巡捕道:“起来罢!”

    陈知县移动脚步,慢慢走到李佑右边,抬手拜道:“虚江知县陈英祯恭喜李大人高升。”

    李佑知道,陈知县这是平级相见的对拜之礼,连忙还礼道:“不敢当。”

    他心里不禁微微几分感慨,如今也能与当初那个高不可攀的县尊大老爷平起平坐了。虽然陈知县的潜力和他比起来是天上地下的差距,将来几乎注定要比他前程大,但至少在这一刻,自己与他平级了,值得骄傲和回念的。还有,十八岁的七品官,国朝也没几个罢?

    但李佑的骄傲仅仅维持了片刻便被粉碎了。

    又有人冲进县衙,同样是带着朝廷敕命——虚江县知县陈英祯被提拔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佥事分巡苏松道,即刻上任!

    刚还与陈大人平起平坐的李佑被这个提拔雷的里焦外嫩。按察佥事是五品官,敢从七品直接跳级升到五品?二十五岁的五品官,这还有没有天理?这中间有多少黑幕?就不能让他多骄傲几天么?谁才是本书主角?

    陈大人不动声色的再次移动脚步,从李佑身边又挪回李佑的上首位置,用眼神示意某人不要失礼,速速来参拜新鲜出炉的顶头上官。'(m)無彈窗閱讀'

第一百三十八章 推官的内涵

    估计有看官要奇怪的问,朝廷敕书也能写错?苏松道分属于南直隶江南地区,但陈大人的巡道官衔怎么会是浙江按察使司的?

    这并没有错。u点book…《 书海阁 》……《 书海阁 》…:**手打

    以国朝官制,南北直隶不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这两司,需要派遣本该属于两司下属的守道官和巡道官时,采取寄衔邻省制度。北直隶寄衔于山东,江南寄衔于浙江,所以陈大人官衔才会是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佥事,并非敕书写错别字。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若像赵良义这样的,在南京部院挂了职,就不用再去浙江寄衔了。

    为何说陈大人又成了李佑的了顶头上司?这要从他的官位说起。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刑名按劾,三品主官按察使之下有四品按察副使和五品按察佥事,都可以出任巡道官,负责某一地区相关事务。

    而李佑任职的苏州府推官也是负责本府刑名狱案的,与按察使司的业务正对口,上面恰好是巡道官。所以陈大人才会摆出上官架子,等李推官来参拜。

    这个时候,李佑心中的震惊难以用言语形容,陈大人这官升的有点夸张了。他自己从九品到七品,表面看升了两级,其实不算什么。低品官职的升迁本来随意性就大,在很多人初授便是七品的情况下,从九品杂职升到七品佐贰官还不是那么扎眼,可以算抬举李佑入了真正官场的门槛而己。(看小说就到…《 书海阁 》…yzbook奋斗在新明朝138第一百三十八章推官的内涵

    但从七品开始,程序和规矩就十分严格了,越级升升官很是罕见。你就算是状元文曲星,一般情况下也得自从六品开始一级一级的向上爬。记得国朝初年有几位牛叉县令直接升为知府,但在如今这文官治国体系十分成熟的年头绝对不可能。

    而陈某人居然一下从七品跳到了五品,简直是少奋斗了十年…与他同科的状元公现在还只在翰林院当今六品修撰熬资历罢。

    李佑感到人比人气死人,难道这就是一位望重誊隆的吏部天官的威力?可就算理论上吏部许尚书可以自行决定外地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迁去留,但怎么敢如此明日张胆的越级提拔陈英祯?朝廷上下部瞎了眼装作看不到

    真是疑云重重,李佑想来想去,还是那句话,不知这背后有多少黑幕…不过无论怎样,对他总不是坏事。如果赵良义再当了分守道,那他李推官在苏州府就是“腿”大气粗了。黄师爷上前对陈大人说:“恭喜东主高升了。”

    李佑便停了胡思乱想,也上前参拜兼道喜,他一拱手要张嘴时却卡了壳。

    前面说到过,官场上称呼上司,用别称、尊称,什么府尊太宁中丞之类的,很少用本官名的。u点

    但按察佥事分巡通该怎么称呼?书本上没有这世知识的,这方面比较菜鸟的李佑还真不晓得,他总不能跟黄师爷学着叫东主…首发奋斗在新明朝138第一百三十八章推官的内涵

    李佑不由得以目示意,向黄师爷求助。那边黄师爷比划了一个嘴型,看在李佑眼中似乎是眼屎的发音

    正为难之际,此时有人在李佑身边低声说“廉使”,却是前来报喜的洪巡捕。“下官参见廉使。”李佑总算完成了参拜礼仪。

    出得县衙,没了陈巡道当对比,李佑重新陷入自己升任推官的喜悦之中,这可是实权七品,和县太爷一样等级,以后李家在虚江县也算得上乡宦人家了。

    之所以李佑极其中意推官这个职位以至于人前失态,不仅仅是因为品流升格的原因,还有其它缘故。

    推官这个位置,有一层特殊的光环,它和知县、主事、御虫、给事中、中书舍人等一样,是朝廷规定的新科进士初授官职之一。也就是说推官具有进士光环,所以和其他佐杂官相比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话说这么多年科举考下来,每科进士都要安排成言官不可能的,没有那么多坑;若都任命为知县,也没有那么多好地方可供选官,偏远穷荒的县进士们又不愿去,不然辛辛苦苦考进士干什么。后来朝廷就出了新政策,名次不靠前的三甲进士,可以打发去担任府推官,以临事亲民。

    虽然李佑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有进士出身但不妨碍他因为能和进士一样当推官而沾沾自喜的意淫。首发奋斗在新明朝138第一百三十八章推官的内涵

    以后若有人看本官年轻有为,误会走进士问起年序,该怎么解释?李佑不禁产生了这种幸福的烦恼。心情大好之下他倒也没忘了洪巡捕,赞许道:“多谢洪差役提醒了。”“都是小的分内之事,大人无须在意。”洪巡捕讨好说。

    其实在府衙的权力架构中,推官的主要任务说白了就是审案子,虽然也能指挥巡捕去抓人,但毕竞正式分管巡捕治安之事的一般是通判,通判没分量时还有知府。用二十一世纪的状况类比,推官更像是个法院院长角色,不是警察的局长。那为什么洪巡捕驱驰百里死命巴结李佑?

    一来李佑是本土官,其他的官员干几年就人走茶凉了,只有李佑有能力可以一直保持影响力,值得投效。

    二来他听见王同知在府衙说,现在署里缺官缺的厉害,打算叫李佑这个推官分理巡捕之事。还用二十一世纪情况比喻,这样的推官就成了公检法大权集于一身的政法委书记角色,因而类似于大队长的洪巡捕敢不巴结?

    李佑回家一路无话,到了巷口,却见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将自家大门堵得水泄不通。看见李估,人群!有人高呼,“推官老爷回来了!”

    洪巡捕主动为前导,大声呵斥着从人堆里开出一条路。首发奋斗在新明朝138第一百三十八章推官的内涵

    李佑走近大门,却见张挂着喜报,上书大字“飞报:贵府老爷李高升府推官命下!”

    原来这才是报人来正式报信了,洪巡捕向李佑报喜纯粹是私下里通风报信拍马屁来的。

    又见李父指挥仆役抬着筐子,里头装满了不知道从哪换来的铜钱。等到放下筐子,仆役大把大把抓起铜钱向人堆里撒去,引得众人哄抢喜钱,一派热闹景象。

    整一下午,李家人流不息,访客络绎不绝,把下人们累的叫苦连天。大堂挤得进不去,便在院中立着,院中满了,又在大门扎堆。

    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只要是自认为够资格的,都来到李宅拜访道贺,连几个致仕隐居在家的官场老前辈都过来向李推官致意。

    李佑这里,甚至此陈巡道那儿热闹多了。毕竞陈大人在虚江县人眼中是外来户,李佑才是自己人。寻个空子李父对李佑叹道:“如梦如幻,为父此生无憾矣!”

    李佑被父亲异常的口气吓了一大跳,急道:“为了儿子名声,父亲千万不要也出家!”在旁边帮忙招待宾客的洪巡摘心里疑惑,为何说“也”出家?

    到了晚上,李佑没在家睡。他上了夜航船,连夜赶往府城,赶紧接了敕命正式上任才是正经。

第一百三十九章 刚上任就开张了

()小说阅读下载尽在中文网更新超快小说更多图片下载标记0】

第一百四十章 立名第一案

    放了阮氏娘子回家,李佑想道,这背后大约存着两种可能,一是她儿子真干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情,二是阮氏和别人恋奸情热,要除掉碍事的儿子。

    当即李推官手指厅中某杂役道:“你速速跟随原告,看她出了衙门在路上与谁说话。”

    随后李佑便散了衙,起身去赵家拜访赵良义表达感激,他如今也算有主动拜访的资格了。还请赵二老爷题写了一付楹联,准备挂在推官厅内。

    到了第二日,府衙里的小吏衙役知道李佑今日审案,便蜂拥而至。这并非正月里公务少众人都闲的无聊,主要原因是李推官新上任,他们对这位老爷的判案风格不甚明了,所以今日都来围观审案。

    用行话叫观风,是身为小吏衙役的必修课。只有摸清了官老爷的秉性,胥吏才能对症下药浑水摸鱼,才能投其所好避其忌讳,才能瞒上欺下操权弄事。何况是李佑这种理刑官,更需要把品性摸清楚,他一念之间能叫人犯的际遇天上地下,在其中很容易找到运作转圜赚油水的机会。

    但愿新推官是个生手,这就是厅内所有胥吏的共同心声。

    李佑进了公堂坐好,看到许多旁观的人,微微一笑,并没有驱散众人。作为从衙役小吏出身的官员,李推官对此很理解,而且他也需要在人前亮相。

    原告阮氏上了堂,她那秀才儿子杨鉴也被从县学里带过来,还有几个同学跟着,这读书人果然是属马蜂的。另外有杨鉴的叔叔堂兄也到场作证。

    案子开审了,李佑先将阮氏押在一边,细看那杨秀才,不过十五六年纪,拍案喝道:“尔既为读书人,怎可不明理,何故不孝?”

    杨秀才的身份可以不用磕头下跪,只拱手道:“学生读圣贤书,道理如何不知。如今被告忤逆,自是得罪母亲。母要子死,不敢不从,虽死无恨。”

    李佑倒奇怪了,这杨秀才一些也不为自己辩解么。估计是以退为进罢,真要把他往死里打,旁边的几个同学肯定不会看着不顾。

    这招对别人可能还有用,但老爷我可是一向以最大恶意揣测别人的,李佑想道。又问:“你知道是何人教唆你母亲么?”

    杨秀才摇头道:“不知。”

    旁边几个同学都出面作证说:“杨同学品行端良,没有恶德,不可能触犯母亲。”

    杨鉴的叔父也道:“从未听说侄儿不孝。”

    众人议论纷纷,都道这杨秀才不像个忤逆之人,他事到如今了死也也不说母亲的半句不是,怎么看也并非不孝的。可惜了,不知为何被母亲坐实罪名,很难逃过。

    李佑当然也看得出别有内情,又对阮氏道:“你儿忤逆大罪,本官可做主杖毙了,不过棺材钱须得自出,你现在出去买棺材。”

    阮氏应声谢过便出了衙。李佑叫过两个当班衙役道:“你们跟138看书网话就拿下带回。”

    果然稍等片刻,两个衙役就押回一名中年道士和脸色灰败得阮氏。

    衙中讨生活的胥吏,哪个不聪明?见此都可以断定这道士和阮氏必有奸情,只看老爷怎么审了。同时心里皆道这新推官看来不糊涂,还能有这等主意。

    李佑问道:“堂下道士何人?”

    那道士答道:“回老爷话,贫道黎易常,忝为玄真观知观。素与阮氏相识,今日得知官司,特来帮衬。”

    李佑斥道:“满口胡言!妇人官司,自有夫家、娘家之人相帮,你这道士有何凭借,胆敢越粗代庖?昨日是你,今日还是你,真当本官有目如盲乎?左右给我打!”

    却见那黎易常黎知观惨笑几声,叫道:“竟是瞒不住老爷,贫道都招了。我与阮娘子自幼相熟,至今她未有夫,我未有妻,两情相悦,怎奈那杨鉴年纪渐大,屡屡从中阻挠,使我二人成不了长久夫妻。贫道便唆阮娘子告忤逆状,她妇道人家没甚见识,都是贫道极力撺使,罪过只在我一身,只求老爷饶过阮娘子。”

    阮氏此时也在地上连连叩首道:“都是妾身鬼迷心窍,与黎道长无干!当年妾身父母贪图钱财,将妾身许以杨家,黎道长便伤心出家。如今前夫亡故,妾身十年功夫将儿子养大,本欲另行改嫁。孰料逆子不念恩情逼妾身守节,妾身苦求无奈,只好状告忤逆,希图借此脱身,与黎道长全无关系!”

    看在众人眼中,只觉得这对孤男寡女倒也真有情有义,只是造化弄人无法成亲,又见他们争相把罪责揽于自身,其情可悯,值为一叹。这年头,寡妇守节守出成绩后虽然可得旌表,也算光耀门楣,还有其他奖励。但一二十年无人知冷知热、孤枕难眠外加处处谨慎压抑的滋味岂是那么好受的,所以世情是不愿意守也就罢了,过了丧期便可改嫁。

    而且难怪杨秀才闭口不言,估计是不愿揭出母亲的奸情丑事,也不想说出自己逼迫母亲的情况,终究都不是光彩事。

    案子至此水落石出,不知道李推官怎么判这对男女,大概是通奸罪杖八十,母告子念及是情急下被迫无奈,可不论,这样也是个较为合情合理的判罚了。

    然而李推官却冷笑几声,突然拍案,“左右给将贼道人我拉下去重打!”

    黎知观高呼:“贫道都已招了,大人这是何意?”

    “本官断事,先论其心再观其行,心在行之先。你这贼道,还敢遮掩!”李佑道:“我朝虽倡守节,但也并不禁妇人改嫁。如有夫家阻挠者,诉官照批即可,此事常有。阮氏何至于为作长久夫妻而自噬其子?其中缘故你可敢与本官剖心一叙?”

    黎知观嗫喏不能语。

    李佑又转向阮氏道:“汝闭门孀守十年,尚能供子读书,悠然度日,看来你那亡夫给你留了不少资财。若有子在,自然是儿子继承家财;若无子,家财恐怕都要归了你和奸夫,是也不是!”

    黎知观和阮氏做梦也没想到推官老爷凭空便能一口道破他二人心事,张皇的瞠目结舌。

    看这对男女的表情,大家都知道李推官的推测***不离十了,若是有这种情节,那就不值得轻判。众人心中又叹道,推官老爷年纪轻轻却目光如电,轻易就看透了内情,不过有些较真多事,严厉的过火。

    旁边书吏写好供状,李佑对黎知观说:“贼道意图诈占他人钱财,还敢心存侥幸糊弄官府,你认罪否?还是吃板子吃到死也不认?”

    黎易常只好画了押。李佑随即判道:“出家人与良家和奸,此为罪一;唆使他人违逆天伦,母子相诬,此为罪二;贪图他人钱财,意图谋害侵占,此为罪三。数罪并罚,勒令人犯归俗,杖八十,枷号十日,流三千里。”

    当堂便有衙役把黎知观拉到一边行刑去了,不知道有没有命熬过八十杖。

    在判阮氏前,却见杨秀才站出来,恳请道:“律令有不告不究之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