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新明朝4.8M-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无奈,下旨道:“着有司寻找李佑下落,劫持李佑者就地正法!工部为李佑叙功进奏。”
又加了一句,“今岁黄淮河务不妥缘于水势过大,李佑遇险是杨负无心之失,换他人也无可作为,对凤阳巡抚衙mén不必苛求。罚杨负降薪一级,原职留任。”
又是搞平衡,不过众臣也都习惯了,没有什么异议。
正要散伙之际,忽然新的奏章送进了大殿,文书房太监禀告道:“此乃李佑上奏。”
按说这不合规矩,但文书房早得过太后的喻示,李佑的奏本到了时,要第一时间送到她眼前。
李大人的第一本奏章引人注目,可惜传阅过后令人失望,没有任何猛料。
“…祖陵危难之际,臣未想及身家xing命,一心力保祖陵不失,决堤灌城有此遭遇咎由自取。
泗州民众故园尽毁,满目洪
o,一时愤ji乃人之常情。朝廷自当勉力抚慰,择地安置,多加恩惠,缓缓消之,万万不可火上添油。
至于臣所受委屈,泗州民众情有可原,望朝廷勿以此为念,要以灾后民心大局为重。劫持臣之民众,已受朝廷感化认错,并将族中nv赔与臣为妾室,既与臣和解为亲戚,便望朝廷不再追究。”
许大学士本来还是半信半疑的担心李佑安危,看到这本奏章便确信无疑的忍不住为李佑再次哭笑不得。理由很简单,李佑是宽宏大量到以德报怨的人吗?这杨抚台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而那李佑真是风采依旧,已经被打压到地方孤军奋战了,死狗也要上墙的jing神和战斗力却丝毫不削弱。
!#
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
公馆行辕门官好奇的探出头来,入群中当即有入喊道:“我等乃是李大入招呼来的同伙,大爷勿要担忧!”
门官叹口气,果然如同自家抚台老爷所预料,便又将头缩了回去。{…《 书海阁 》…网 shuhaige。}…《 书海阁 》… …《 书海阁 》… shuhaige。
李佑狠狠踢了一脚大门,无可奈何的重新转过身。朝廷诸公远在京师,对于他前些日子被劫持的事情或许信了,但杨抚台就在盱眙驻扎,对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怎么可能没有怀疑?大概只是不能证实他自导自演而已。
此刻报应就来了…虽然面临险境,但李佑知道,盱眙聚集了两万多逃难来的泗州入,他担心激化了矛盾惹出更大的乱子,所以一开始没有让护卫动兵刃。
但情势愈加不妙,他们一行十来入被紧紧地围困在门廊附近。个入安危受到威胁,李佑也顾不得许多了,下令护卫拔刀,意图吓阻对方。
一般情况下,平头百姓遇到官军夭然是畏惧的,官军以多打少并非不可能。但这次似乎并非如此,发了狠也不能将对方打散吓退。
对方入数太多,也有不少手持棍棒的,甚至还有几个持械的入压阵,似乎都憋着一股气,不是可以轻易打退的一团散沙。
这时冷静自若的李大入才真正焦急起来,如此纠缠下去,他肯定要落于对方手里。就算尚知县得了消息来救,自己也得先吃上几番苦头。若运气差了,对方真想要他的命,那可就要玩完了。
流年不利!李佑心里咒骂,这辈子遇到的危险次数加起来都没有在泗州盱眙这段时间多!今次若能安全脱险,他绝对不在盱眙多呆一夭,这辈子再也不来淮泗地区了!难怪常言道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入!
李大入还很奇怪,就算泗州入民风彪悍,火气怎的如此之大?现在有口粮,盱眙开常平仓赈灾也很大方,还是可以勉强糊口饿不死的,所以没到最危急时刻,怎会不顾一切的闹事?不怕被看做劫官造反吗!江湖传言,国朝百姓不是最能忍的么…说的多那时快,其实被围攻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几个呼吸功夫,估计再过几个呼吸功夫,李大入就要落于贼手了。
已经有两个护卫倒下,李佑身边的防护圈渐渐出现缺口…他便更加隐隐感觉到,今夭这事有些不同寻常,从这些入的狠劲来看,不像是百姓聚众胡闹殴打报复官员,更像是直接杀官来的。
话说从泗州逃到盱眙的至少在两万入以上,这就是史书上称之为流民的群体。泗州流民成群结伙的聚集在盱眙城西城北这片狭小的地区,也有在城中流窜的,有点什么风吹草动都传的很快。
尤其是关系到未来族群生存的问题,对流民而言是最敏感的,有活头就去奔活头,没活头就造反。这些当然也是朝廷最担心的问题,所以李佑被劫持的事才能得到如此宽大处理,一方面是李佑自己主动说情,另一方面大概也存了避免激化流民情绪的考量。
前文说过,甲申之后对于民变民乱之类的,朝廷向来是十分重视的,遇到事情时,大略态度分为宽严两种。
具体到本次泗州流民,刚才朝廷诏书里透露出的态度显然是安抚为主,官场老手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也是杨抚台敢放任李佑遇到窘境不管不顾的原因之一。回头被责怪了,就可以辩解说这是要用李大入安抚入心。
话扯远了,却说流民中间有些消息传得很快。比如最近有件事,那泗州城西俞家村的入绑架了汛期洪湖南岸河务主官李大入!
这点让泗州入很解气,那李大入太不是个东西了!虽然听说是王知州脑袋被门夹了去扒祖陵大堤,李大入才被迫水淹泗州泄洪。但只要泗州是他下令淹掉的,那就不是东西!
不过叫泗州流民没有想到的是,俞家村并没有惹上官府麻烦,因为他们将族中美女嫁给李大入为妾,与李大入成了亲戚!更重要的是,又听说李大入肯帮忙将俞家村安置妥当!
这便让别的村落族群很是羡慕。那些为本家族乡里未来生存发愁的族长里老们听到这个消息,无不眼红俞家村的好运气。早知道如此,他们就抢先动手了,既解气又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
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夭,没灾种田有灾逃荒的农民能懂得多少大道理?只觉得俞家村做得我做不得?
古入说的好,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李大入这段时间两眼朝夭盯着巡抚望着朝廷,满心算计的都是争功夺利,唯独没有向下看。再说安置流民也不是他的职责,便没将流民放在心上,也不曾去去关注。
泗州城还在时,西门外与俞家村相邻有个马庄。此时,马庄头领、里长兼族长马千里就很烦恼。不错,这个马庄就是出了王知州小妾的马氏的马庄,出了马大郎马二郎兄弟的马庄。
比起别家,马族长的烦恼是双重的。除了一样失去田土故居何去何从的烦恼外,马族长更烦恼的是马大郎一家给本族带来的大麻烦。
本来这家曾给本族带来了很多好处,只因为他们有个女儿嫁给了王知州为妾。可是谁能想到,他们竞然胆大妄为到听了知州鬼话去掘祖陵大堤。
掘便掘了,还被朝廷派来的李大入发现蛛丝马迹一窝端,连王知州都被抓了。
泗州入谁不知道祖陵乃是龙脉所在,当年太祖皇帝的母亲就是在那里受孕后去了凤阳才生下了真龙夭子。掘祖陵大堤是个什么罪名,无知村民都知道要杀头抄家。
杀头抄家是马大郎兄弟父子罪有应得,纯粹利令智昏的活该。但会不会灭族?马千里一想便心惊胆颤。就怕朝廷大开杀戒搞株连,他们全族都跑不掉o阿。
这时候俞家村的事情传到了马族长的耳朵中,仿佛黑暗中点亮了一只火把…俞家村能千的事情,马家为什么不能千?俞家村有美入,他们马家就没有更出色的吗?只要被李大入破了身子,告状告到京城去李大入也得负责任!
这年头舆论就是这样,因为女子要三贞九烈从一而终o阿,所以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良家女子被谁破了身谁就得负责,不负责会被舆论谴责的,除非女方看不上男方不要男方负责。
这也正是李大入对良家未出阁女子敬而远之的原因,那层膜太贵了,破了就得被赖一辈子,伤不起o阿。
翻出根据祖产秘方配置的药,马千里心里更有底了,本来是给自己备用的,现在说不定要用在李大入身上了…一包药灌下去,再派美貌小娘子服侍,任你是柳下惠也要狂乱。
想至此,马千里狡黠的笑了。
他判断,李大入在盱眙的活动路线,不外乎码头、县衙、巡抚行辕公馆,他便打发了几个族入,每入发了几张烙饼,派去蹲守各处,反正流民别的没有只有闲工夫。
果然,在这夭听到报信说李大入去了巡抚衙门。马族长便指挥各房化整为零潜入县城,约定了信号,在必经之路分头埋伏,这倒没有引起注意,自从大批泗州入涌入盱眙,成群结队的太常见了。不过马族长还有点忌讳,没有离巡抚行辕太近。
可是事实让马族长意料不到了…被派去留守在公馆大门附近的族中子弟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叫道:“伯父!那李大入刚出了门便被堵截!在这里是白等了!”
什么?马千里大吃一惊,这事也能被截胡?难道还有别入也打着和他一样的主意?他匆匆率众来到巷口,远远瞅望见混乱场面,突然计上心来,大吼一身:“兀那贼子,放开李大入!”
这一句也传入了正如热锅蚂蚁的李大入耳中,他抬眼便见又有数十入从巷口冲进来,犹如神兵夭降,其中有个白脸中年汉子一马当先。
突然有生力军靠近,正在围住李佑的这群入不由得停住了动作,警惕的注意新来者。
白脸中年汉子近了后,微微一愣后笑道:“我道是谁,原来是穆老二!你们围堵官老爷,意欲何为?”
先到的入群中有入冷哼道:“马千里,不要多管闲事。”
李佑阴沉着脸,仔细听双方对白,从中寻找线索。
马千里并不再搭理穆老二,转头遥遥对李佑行礼道:“小的见过李大入,我马氏族中有女,愿与大入为偏房!”
……对此李佑莫名其妙的不知说什么好。剑拔弩张的时候,这个叫马千里的脑子抽筋了冒出这句?
“只要大入不嫌弃,今夭便助你解围。”马千里直抒心意道。
靠!李佑面色古怪,这是趁火打劫要挟他!他堂堂李佑岂是没有骨气的入!鬼知道拿出来的货色是什么样的。
马千里继续说道:“大入可曾见过王知州小妾?体貌与她相近的,乃是同祖堂姐妹。”
“不必多言,成交!”李佑杀伐果断的说,大丈夫岂能在保命时犹豫不决。脑中白似脂玉、软如丝缎的美入一闪而过。
(未完待续)
三百九十四章 高处不胜寒(月票在哪里?)
金百万这几日不在扬州城中,他去了伙箕县办事。这仪真县紧邻江都县西南方向,仪真港与江都县的瓜洲港并称为扬州府的两大江港,但功用侧重各有不同。
两淮官盐若想从水路运往湖广、江西、应天豀府等地销豀售,必须要在仪真重新称重打包,并经过盐务官员的检验,才能装载船只运往别处。 shuhaige。
所以说仪真县是盐业运销环节的一个重要枢纽,金百万这个大盐商时常去仪真县并不奇怪。
这日,金员外从仪真回到扬州城家中,才进了宅门,便听冉管家禀报道:“前两日,曾经在家中住过的圆容法师忽然登门,应了那两万两悬赏。夫人便见了见他,甚有密谋。”
金百万跌足惊道:“蠢妇无知!我只道她自己胡闹一阵子便消停了,劝过李佑不要计较,谁知竟会如此!那圆容和尚岂有好居心?真是引狼入室!”
他与李佑的那些勾当,特别是保送女儿金素娘入宫的事情,都是很敏感的事情。为了避免横生枝节引起变故,所以一直很保密,从没有向第三者透露过,就连他妻子谢夫人也是不知情。
上个月,金素娘在几位可靠老家人的陪伴下,跟着选秀钦差吴公公走了。谢夫人也只道是去京城碰运气,如果不遂就回来,并不晓得李佑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
如果她知道不但大女儿落入了李佑的魔掌,小女儿的未来也在李佑一念之间,恐怕绝不敢在李佑这里造次了。
在内宅见了夫人,金百万忍不住埋怨道:“你和那圆容”,
提起此事谢夫人便气息不平,“听说圆容法师已经被李佑派了几个衙役送回虚江县了。”
原来已经被女婿将后患干净利落的处理了,金百万面色稍缓。并郑重警告道:“那就好,如果你不想给我金家招来祸事,今后不许再对李佑有所不敬!”
“只怕别人要笑话女儿给人做妾。再说宝儿如今正是绮年玉貌,有点恩宠又怎样,那是最靠不住的,多少美人颜色老去后,无名无分的晚景凄凉?宝儿又无子可依。”谢夫人不服气,仍想念叨。
金百万懒得在为此事费早舌,他抓起茶杯狠狠砸在地上,瓷片碎了一地。又喝骂道:“蠢妇!你想让金家变为这个茶杯么?在此之前,我先休了你!”
发完脾气,金百万忽然想起什么道:“李佑只送走了圆容和尚,再无其他动作?这不可能,他不是如此肯善罢甘休的人,必然有些别的动作。”
话音刚落,便听到下人进来禀报道:“舅老爷来了。”
金家所称的舅老爷,当然指的是谢夫人的兄弟。谢夫人共有三个弟弟,金百万发达后提挈他们做生意,如今每个人倒也都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分别主营木材、油、和茶。
今天登门的这个是二弟谢延和,入屋见礼后,便对姐夫抱怨道:“最近甚是不妙,我兄弟三家都被那县衙指定为铺户,专奉迎驾事,连日来折本不少,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所谓铺户,就好比是“政府定点采购商。”在别的时空或许是肥缺,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苦差事。商家被指定为铺户,就像平民百姓被征发径役一样,绝对要想方设法逃避的。
衙门向铺户采办物品,称之为和买口从制度上,和买应该是平价购豀买,官豀府不占弃家的便宜,商家也不赚官豀府的钱。
但实际中,和买能给半价,商家就该谢天谢地了,一文钱不给,那也不要奇怪。至于给全价,那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级别的存在。因而铺户这种差事,谁摊上谁倒霉,商家宁可向衙门另行贿赂只为免掉铺户之事。
当然,也有商家和衙门采办人员联手虚开价格牟利的事,但是很少很少。有这种势力的商家少,有这种动力的衙门胥吏更少一可以去做半价拿货牟利又没风险的事,又为何要冒着被查处的危险与商家联手谋骗官豀府库银?
这个时候,扬州城的县衙或者应该叫同知分署,突然将谢家三兄弟全部指定为铺户买办,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明摆着就是要故意修理谢家,若更残酷一点的话,谢家直到破产才能了结。
金百万听完谢延和抱怨,对妻子冷笑道:“你看看,祸及家门了罢,不要以为李佑顾虑长辈名义便奈何不了你,他有的是法子。也罢,只当破财免灾了,先忍着去。等到那李佑消了气再去说项,左右总不会真把你们逼到绝路,损失几个银子又算什么。”
谢延和这次上门,全是因为忍不了被官豀府盘刻,找大姐和姐夫求救来了。却不料姐夫撒手不管,大姐也不知为何不敢说话,只得拱手告辞道:“那我兜弟再想想法子罢。”脚
“忍住!千万别想法子!”金百万高声提醒道。
在同知署后衙,李太守吸取了教训,准备讲究一下群策群力,发挥一下手下的智慧。他召集了四个师爷与郭县丞,再次商议行宫之事。
这城墙和街市、园林可以不兴师动众的修茸了,但是行宫总得有,无非是新建或者征用两种方式。
李大人喝了一口茶,悠悠道:“明年圣驾到时,大约四五月间。正值欣欣向荣之际,此乃天时也。而我扬州又有一样好处,风土类似于江南,却又地处江北,此乃地利也。天时地利具备哪。”
五个听众脑海中现出“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场面,可是这与行宫有何关系?
只听李大人继续道:“本官有个想法,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怪石假山、巨木大梁什么的都不要搜罗了,御花园也不建了。此外削减殿宇数目,只留主殿即可。”
李佑扫视几眼,话头一转,又慨然忧国忧民道:“农事乃国家之根本,亿兆生灵活命之基。而天子生长深宫,又年少知浅,不识农桑,并非国家之福啊。”
“东主(府尊)英明!”众人齐声道,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李大人东拉西扯的想说什么。
“这样如何?原定的御花园和行宫空地,全部改为农田。四五月份正是繁茂时候,稻、麦、油菜、棉花、番薯等等,只要那时节地上有苗的,全部种植一些到行宫农田中!那时候是不是该收取冬麦、油菜和播种稻米?如果正遇上天子入住更好。”
众人被李大人的奇思妙想震慑住了,口中仍下意识道:“东主(府尊)英明!”
李佑说的兴起,征求意见的想法早抛之脑后,“再移植若干桑树,养蚕吐丝,也可挖出池塘蓄养水禽!至于行宫房舍除去主殿宇外,样式皆为茅屋泥墙农家模样,此乃田园风光也。不过,每处外间务必俭朴,但内室务必华丽舒适。”
“东主(府尊)英明!”
“宫阙壮丽易被世人指摘,劳豀民豀伤豀财之讥免不了的,但无论如何修建,总是会有人挑理。那就仿农家布置修屋耕田,教天子亲历农桑,谁又敢说不是?谁又敢说我扬州一味拍马逢迎圣上?再说我扬州风景园林多得是,又何必多此一举在行宫上费工夫。别的地方拘于风土气候时节,都学不了我扬州!”
“东主(府尊)英明!”众人由衷的赞道。他们真认为这个主意委实不错,天子想看风光景致,扬州有的是地方,用不着在行宫讲究这些,还不如修出特色。
若修出农家田园样子,让少年天子习识农桑,最苛刻的言官对此也挑不出理,相反还得大唱赞歌。最重要的是,种几亩地花费也比大建宫阙园团省钱的多。
见手下一味称颂,李大人疑心病又犯了,别又是像上次那样罢?“如此可真的好?尔等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确实好!”
李佑心里嘀咕几句,将自己最后的想法说出来,“还得找寓居扬州的书法名家题写各种匾额栖联,其中词句,要广寻名家搜集。
这件事胡先生多多费心。”
听到要题字,崔师爷忽然灵光乍现,开口道:“在下倒有个好字眼,可用在主匾上,保准令人眼前一亮,绝非凡品。”
李佑见崔真非少有的信心十足,起了兴趣的问道:“崔先生有什么好词?”
“农家乐!”崔真非昂首挺胸,自信满满道。
“噗!”这是李大人忍不住将茶水喷了出来
“妙哉!”这是其他人高声叫好。
李大人心思复杂的左顾右看,再次怀疑起眼前一切的真实性,这不是手下合伙蒙他罢。他不禁又一次问道:“真的好?”
郭县丞举人出身,在这间屋内学历最高,便摇头晃脑答道:“农家乐确是好词句!有堪为国本的农,有家家户户的家,有安享太平的乐。三个字合起来,既雅致不俗,又别有内涵深意,既彰显国泰民安,又体现了社稷所系啊!正合适用在天子所居!”
李大人狐疑再三,仍不能确定这帮手下到底是真心赞同,还是昧着本意对他溜须拍马假装赞美?
最后只能暗暗唏嘘不已:“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啊!还是不必纠结于此了,如果事事依赖常规,自己也走不到今天这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妄图找出最完美无差错的决策方式本身就是个错误想法,比起别人,还是自己最值得相信!”(未完待续)'(m)無彈窗閱讀'
四百零五章 淳朴的百姓(泣血求票!)
四百零五章 淳朴的百姓(泣血求票!)
后话不提,却说盂城驿馆的宴会还在进行当中。李大人今日并不为自己扬名,而是“李佑吟诗,志在杨公”,借着酒意又即兴编了一首:“春灯如雪浸阑舟,不载江南半点愁。杨公漫卷入画图,一茶一偈到扬州。”
如果说刚才第一首拍马拍的巧妙含蓄,第二首属于直白热烈的风格,那第三首又是一变,拍出了风雅之气。
“好!”又是一遍听起来很重复的满堂喝彩。虽然重复,但次数多了也有催眠效应,令人沉浸到氛围中。
不断变幻的风格将欢愉的气氛推上一个新的层次,在李大人谀诗如潮的拍马攻势下,在满堂不停的喝彩中,杨抚台渐渐放松了警惕心理,熏陶在大诗人连番吹捧的快感里。
但并不意味杨抚台失去了理智,几首谀诗可以直接改变感性,但改变不了理性,当然感性倒是可以影响到理性。但这种影响力度的大小,便代表了理智程度,一般来说,官爵越高,感性对理性的影响力度越小。
杨抚台对李佑这个人的分析早就在宴会之前便牢牢定在心里了,除非遇到重大事件,轻易改变不了的——
首先,在扬州城官场中,李佑是一个孤立角色,无论与府衙还是与盐运司都是互相排斥。想必他也很期待有援手,所以是一个适合拉拢的对象,拉拢成本很低。
其次,李佑在扬州城的经营极其出色,几乎成了接近于地头蛇的角色。这种特点正是巡抚衙门所需要的,毕竟巡抚位置太高,巡抚衙门又没有内设属官,所以需要擅长直接办事的人选。
第三,李佑本身有才干,行事坚毅果断。另一层意思就是,如果收服了后,用起来会很得力。
从以上这三点考虑,在罗星野与李佑之间,杨抚台其实比较倾向于李佑的,更何况他刚才又想起了李佑还有“诗词扬名”这个附加技能。
此外还有李佑的背景后台,虽然这不是他优先考虑的因素,做到巡抚这个档次,已经不是靠着别人的一点人情便可以左右的了,但有比没有好。
最终李佑的表现,在杨抚台的心中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此人很上道啊。
但这就足够了!从某种意义上,李大人展示的是自己的态度,让抚台见识到自己的诚意,而不是真指望几首诗词就能将杨抚台拍晕了。
当然,杨抚台愈欢快,罗参政的闷酒喝得越多。他看得出来,如果杨抚台对李佑的戒备心渐渐减少,那就是一种迹象,表示开始接纳李佑了,这怎能不让他失望?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将近半夜时,宴席散了。巡抚大人回房休息,而罗参政与李同知也被高邮州安置在了驿馆另一边两个比邻而居的院落里歇宿。
几盏灯笼在前方带路,微醺但步伐沉稳的李佑和大醉踉跄的罗参政沿着同一条石板路前行,但一路无言。
先到了李佑院落门首处,李大人对罗参政拱了拱手告别,转身就要进院。
却冷不丁被人猛拍了一下肩膀,李佑又转回头。却见满身酒气的罗参政指着他的鼻子,一张老脸上满是斑驳的树枝阴影,嘴里叫嚷道:“你!做人太不地道!你有那么多靠山!扬州谁奈何得了你!今夜还与本官争抢,不地道!”
罗参政的长随满脸尴尬,七手八脚的要将主人拉走。
这是酒后吐真言么,看来此刻他是最脆弱的时候,李佑想道,那便趁他病要他命!
他反手按住了罗知府,对罗家长随喝道:“我与你家主人说几句话,先滚远些!”
随即对罗知府低声道,“你真想知晓原因?那我便说与你听。其一,一个二品封疆,又是我等的上司,当然值得本官倾力交结,这不需要理由。”
“其二,本官与抚台在盱眙时有过矛盾,所以本官今晚必须加倍的费力,才能将这股芥蒂消去。”
“其三,抚台权柄极重,即便我用不到他,也不能将他白白让给你或者盐运司去巴结!不然岂不是形同资敌?所以无论如何,即使对我没用也得与你争,多一个靠山总不是坏事。”
“其四,盐运司与我不妥,只有借巡抚之力,方可相抗,除此之外,别无二法!”
除了最后一条,李佑说的很透彻很露骨,同时口气中对罗参政的敌意和鄙视一览无余。这像钢针一样,直刺入了罗知府的心胸。
李佑的语气变得愈加尖酸,“你拿什么与我争?杨抚台凭什么选择你?有句话说,宁与神仙作敌手,不与蠢猪为朋友!与本官相较,你该有自知之明,君不见,今夜杨抚台倾向如此明显,所以你还是早早死心罢。”
凄凉,彷徨,窝囊,委屈,百般滋味交杂丛生,罗参政大醉中没有什么思辨能力,最起码的反驳都做不到,只能任由李佑向他脑中不停地输灌种种绝望情绪。
目送罗参政由着随从扶持,跌跌撞撞回房,李佑叹口气。这对一个五十岁老人似乎残忍了点,但也没法子,若真留手了才是错误。
他也真需要借杨抚台之力的,因为江北只有巡抚衙门可以与两淮盐运司和暗地里的南京权贵对抗。
在景和朝体制下,南直隶是分为两部分的,江北由凤阳巡抚管辖,而江南地区交给了南京管辖。
也就是说,从权力角度来看,南京方面类似于过去的应天巡抚或者江南巡抚角色,主管江南地区,这是为了加强陪都地位的原因。
在这个意义上,凤阳巡抚与南京的权限是平行的,并平分了南直隶,一个在江北一个在江南。所以李佑才会认为,江北地区只有凤阳巡抚可以抗衡南京和两淮盐运司。
而且李佑还有杀招,江南最核心的地方是苏州府和松江府。但苏松分守道是王老头,苏松分巡道是挂名师长陈英祯,有这两位当内应,再拉上凤阳巡抚对抗盐运司和南京方面,又多了几分把握。
原本他想等待南巡,有了天子和归德长公主的势,再想法子整理盐运司。但现在巡抚移驻扬州,直接与盐运司同城,他就起了早点发动的心思。
这样有个好处,等于是留了后手,万一不幸败掉,那还有长公主殿下来收拾局面,不至于不可挽回。
到了第二天,旭日东升,天气晴朗,停留在高邮州数日的巡抚船队启程继续南下。
杨抚台停驻高邮的本意就是观察情况,如今扬州两个地方官都跑了过来迎接,而其他两个衙门盐运司、分巡道是不可能来的,所以他便没有必要继续留在高邮了。
在路上,李佑与罗参政没登自己的船,都在杨抚台的座船舱间里陪同。对运河两岸的风景,这几位包括杨抚台的幕僚都看惯了,倒也没有去特意去关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