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新明朝4.8M-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靼椎模
这些都是你自说自话,我哪里迂腐了,我哪里劝过你什么…李佑感到很冤枉,只是觉得今天这个长公主,不是他认识的那个长公主。无奈叹道,女人果然是百变之身。
“走罢,我先去幽园了,你随后将妻妾领来!”归德千岁说完出了堂上。
四百五十一章 妻妾与情妇
金百万重金打造的幽园,在李佑忽悠天子驾临未果后,今日终于迎来了另一重量级的贵宾。
从亲戚之礼讲,女儿的大姑子也就是归德长公主千岁及随身的一百多内监、宫女、侍卫入住幽园,要在这里静养。没了深宫戒律的约束,归德千岁的举动就随便的很,反正在扬州没人管得了她,更没有宗庙社稷先皇母后天子。
一个时辰后,长公主的弟弟的妃子的大姐的丈夫,也就是李佑,领着数辆马车蜂拥而至,在家的妻妾一个不少,全都带过来了。可以说是探亲,也可以说是被皇家帝女召见叙亲以示恩荣。
在幽园清心斋中,李佑和正房刘氏,以及偏房金氏、关氏、程氏、马氏五人按着尊卑顺序排列,等候千岁殿下的驾临。
这五房中,金姨娘前几日在贤妃回家省亲时与长公主见过,所以并不紧张;程姨娘当初有一段时间可以看做是长公主府里的女奴,如今被派到李佑身边,这次等于是见旧主,同样不紧张;关姨娘则更多的是好奇,马姨娘位置最卑,万事有别人顶在前头,也称不上紧张。
只有生性羞涩懦弱的刘娘子,不知为何心肝砰砰跳,李佑甚至瞧见她身上诰命冠服的垂珠不停晃动。于是伸出一只手掌,稍稍用力握住了她的手,在她耳边悄声道:“一样是女人,没什么了不得的。”
恰好此时长公主从内里出来了,眼角瞥见李佑与刘娘子紧握的手,但没说什么。径自坐在主座上,对屋中众女笑道:“各自坐罢,今日不讲虚礼。”
又挥挥手,对身边宫女吩咐道:“我们亲友叙话。不用侍候,只留王彦女听用即可。”所有宫婢便退出清心斋。
李佑瞧她浑身衣衫又恢复了龙飞凤舞的华丽风格。不似近期假装江南小女子打扮。想道这莫非是故意显摆么?
眼波转了两转,归德长公主将五女姿色都收于眼底,先忍不住在心里骂了几句色鬼。除了刘娘子稍显平常,其余个个姿色撩人。有精巧亮丽的,有沉静端丽的。有娇憨秀丽的,有清艳冶丽的。就是刘娘子勉强也算得中上之姿,只是在这群女人里才被衬托出平常。
开口问李佑道:“听人说你家中是六房。为何少了一位?”
“有个现下并不在家里。也是她没缘分。”李佑答道,不用想就知道是听谁说的,肯定是程小娘子这个内奸。
归德长公主便扔下李佑不理,转而与刘娘子说起话来,时不时的再与其她人问上几句,李佑彻底成了局外人。
在众女眼中。只见得长公主千岁毫无拘束之感,谈笑自若。挥洒自如,确如此间主人一般,而她们几房宛如局促的客人。
闲谈了将近半个时辰,长公主忽然对李佑道:“去内室,我有话单与你说。”便起身向内室走去。
在众妻妾各式各样的目光中,李佑只好随着进去。这静心斋结构,正中是会客处,东侧是书房,西侧是卧室,有桌案、床榻等家具,与外间隔着一道薄薄竹门。
不知道她有什么秘密的话要说,在李佑疑惑不已时,长公主转过身来,目光定定的看着他,轻启红唇,“为我宽衣!”
什么?李佑吃惊的瞪大了眼睛道:“殿下所言,我没听明白。”
归德千岁轻笑几声,横向展开双臂,宽大的罗袖随着惯性轻轻摆动,重复了一遍道:“为我宽衣!”
李佑不是木头,哪里听不出意思?不禁纠结万分的质问道:“你究竟想作甚?”
“你问这种问题太呆了,快来!”长公主催促道。
李佑看了看门口,愈发愁眉苦脸,“里面的动作外面能听见!家人可都在,在下断不至于如此不要脸面!”
归德长公主得意道:“我请她们过来,就是要她们听着,要不要叫进来看着更好?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在你的妻妾面前,和你做过一场。”
李佑忽然理解她的心思了,又是控制欲作祟!这就是变相的“宣示主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么?
大概没有可能真正结合情况下,她便想用这种近乎无赖的霸道方式,强行将自己虚幻影子楔入他的家庭中,让自己的妻妾知道她这个高贵的存在…
李佑哭笑不得,这样被她看上,难道自己应该受宠若惊?目的是好的,但这个手段太过于难堪了!再怎么说这也是情妇,在家人面前炫耀关系是何道理。
“这不行!人总是有底线的!我绝不会如此无耻!”李佑一脸正色的拒绝道。
归德长公主脸色瞬时沉下来,“当初那夜,在林驸马的面前时,你怎的不说这些?你的妻妾是家人,我的夫婿不是家人?”
李佑一时险些语塞,辩解道:“那也是你强行引着我…不然我哪有胆量冒犯殿下。”
归德千岁斥道:“那晚我是鬼迷心窍,可你也能够夺门而出,为何纵了欲?还不是好本宫之色而已,今天却假惺惺的说什么底线,笑死人了!”
李佑暗想,要是现在夺门而出,只怕要被她恨死了,真不好得罪…
下意识伸出手去,先脱了罗衫,要解内袄时不小心碰到长公主的胸前,她身躯猛然一抖,倒在了李佑怀中。
那熟悉而遥远的清香涌入鼻中,又记起前日在行宫中的激情热吻,李佑动作陡然加快。迅速的宽衣解带,三下五除二,两具光洁溜溜身躯滚到了榻上,开始你欢我爱的颠鸾倒凤。
李家五房妻妾谨慎守礼的在堂间静静等候。以她们想来,只道是两人有什么官场大事需要密商,所以瞒着她们这些只会相夫教子的女人并不奇怪。
才过一会儿,听到里面隐隐约约吵了几句,她们便为夫君捏了一把香汗,唯恐惹怒了貌似很厉害的公主,会让夫君倒霉。
又过一会儿,却有更加隐隐约约的、细细碎碎的、短短长长的嗓音传到了耳中…几女都是过来人,稍加体会,便晓得那是什么声音了。当即震惊的面面相觑,做梦也想不到的,这也有可能?
半个时辰后,内室里双双几声轻呼,便只剩微微喘气了。
只听得榻上女人幽幽的叹道:“你们男人,果真是最无情的东西。”
刚刚卖完力气的李佑很不忿,“是你无情才对罢,这才刚刚行过夫妻事,你便来诋毁人。”
“这怎么是诋毁,就拿你来说,从京师时起,每当你有求于我时,就会忍气吞声,任由我如何都是一忍百忍。而每每当你觉得不需要我时,就是另一种满不在乎,丝毫不受气的可憎模样,仗着男女情事,便有恃无恐以为我不会对你怎样罢?”
李佑愕然,“我怎么不觉得?”
女千岁犀利的指出:“我知道我今日举动叫你很不爽快,如果你不想做五城提督,你会对我这般低声下气吗?只怕早就摆出地方大青天的架子了!”
李佑难得感到赧然,从当胥吏时,他就是这样的心态,但从不觉得羞耻,今天却被归德千岁一句接一句说的无地自容。可能心里还存有大男子心态,所以才对利用女人在潜意识里有羞愧感。
最后,长公主叹道:“我管不了你,我不在乎你有多少女人,你只要心里有我就行了。”
我靠!归德千岁这话将李佑从内疚情景拔了出来。恍惚间,他觉得仿佛化身为上辈子所看网文小说的主角…不然李某人何德何能,有如此强大的女人对他说出这句几乎穿越了时空的倒贴真言。
这一刻,他不由得又想起了林驸马,只怕林驸马等这句话已经等了很多年,直到妻子主动出轨不再管教他。
归德长公主起身后,很心满意足的说:“本来想去你家的,但是怕你家没有合适地方,这才叫了过来。今天就算洞房了,三天内给我写首诗,就要写洞房的。”
这次完事后,语言有点多,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多。他忽然发现,和长公主之间,话真是越来越多了。
李佑慢慢的穿衣戴帽,从内室里缓慢而又尴尬的挪出来,事已至此,总要面对现实。而迎接他的,是一双双美丽而惊疑的眼睛。
李佑在家里从来都是大老爷做派,但这次面对妻妾,还真有点底气不足了,只能嘿嘿干笑。
太震撼了…五房妻妾都已经惊呆半晌,以她们的见识,已经不知该怎么想才是了。她们都知道夫君是风流名人,但万万想不到,夫君与那高贵无比的天之骄女居然也有奸情。
若非亲耳听到墙角靡靡之音,谁敢相信?这算什么关系?即使说出去,也根本不会有人相信。
关绣绣喃喃道,“功名利禄,原来如此。”
“胡说!”李佑脸上挂不住的大怒,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但不能轻视我的努力!“这份家业是老爷我奋力搏来的,不容你如此污蔑!回去家法侍候!”
脸上春情未散的归德长公主以手拂鬓,站在门口,对李家妻妾道:“没有家法!本宫今夜设宴,请所有女眷一起聚餐。烦请李大人回去写诗去,不要妨碍女眷聚会。”
一家之主李佑被最强势的入侵者赶走了。(未完待续)'(m)無彈窗閱讀'
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
每每回忆起景和九年五月初七发生的这件事,李佑就会感到自己被莫名其妙的“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了。正所谓,在别人面前婬其妻女者,必在妻女面前被别人婬…
时间在李大人对报应理论的研究中一天天过去,随着天子巡幸扬州的喧嚣渐渐消散,扬州城又恢复了闲情安逸悠然的氛围。只不过各种茶铺、酒楼、浴堂以及街头巷尾人群里,又多了些谈资。
地方各衙门里其他人可以随波逐流的懒散,为迎驾事从去年一直劳碌到今年,紧张之后总该让人喘口气的。即便是向来勤快的人到了这时候,也会忍不住放松几天。
但李大人的公务依旧那么忙碌,一人肩挑府、县、盐三衙署,真是片刻也不得闲。
而且还是江都县、扬州府这样出了名事务繁多的大县大府,盐运司这边,又到了今年新盐陆续开始起运的季节…李大人面临的剧繁可想而知,若不是倚仗年轻力壮,根本顶不住这种超人负荷。
更要命的是,这几个衙门的佐贰官无论什么公务也不敢擅自做主,大事小事都要去烦扰李大人,请示汇报如同过江之鲫,唯恐李大人对自己产生不良看法。
这很令李佑恼火,也是自作自受。古书云,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对此李佑本是不信的,只道是夸张修辞,或者周公他老人家故意刷名望。再忙能忙成这样?
当这些典故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并发生在自家身上,亲自体会到滋味的李大人只能欲哭无泪,大骂自己活该了。
这便是有得必有失啊,李佑看着别人朝九晚五的幸福,心里叹道。
其实一切都是他自找的,揽权过多,固然在天子南巡时大出风头,像个督抚能臣一般在天下人面前露了脸。但事情必是有利有弊。这后遗症就显现出来了。
如今李大人最渴望的。便是朝廷效率高一点,速速派人到扬州上任,将运司、知府这些空缺的正官职务补上,并从他手里分走权力罢!他绝对不设置任何障碍,绝对不再争权。
更何况李大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心思都在什么五城提督之类上面了。他觉得自己在扬州的功业、名望、声威已经达到了极点,向上升无可升,求无可求。再做出新业绩都是无用功,于是心思又开始浮躁了。
就算坐上四品知府位置,还能比现今一人主管三衙的处境更霸气么?除非能给他换个凤阳巡抚做做,但那又是绝对不可能的,做梦都不可能的。
归德长公主大约在扬州住了一个月便要离去,此时天子御驾还在江南,听说快到杭州了。不过长公主并不打算南下去追随天子南巡队伍,而是打算直接北上回京。
对于这个选择。李佑心里当然是乐意之极。但送行时口是心非的挽留道:“何必如此匆忙,你大可在扬州等到御驾回程,然后随驾回京。”
归德千岁玉面惘然,叹道:“江左温柔富贵之乡,果然是消磨意志的地方,再住下去,只怕我要彻底沉沦于此,想至此不敢久待了。”
李佑大赞道:“殿下心性见长。”
这才是比较正常的长公主千岁。够坚毅够自制,不能为了短暂的男女私情而影响家国社稷,特别是朝局变幻时期!当然,还有新设五品都御使提督五城兵马司这样的国家大事!
“而且有些想念小柳儿了。你可晓得,为什么我明明知道你不是好东西,但仍肯许诺助你么?”
李佑看看左右无人,略有自得的悄声道:“因为我是小柳儿的父亲?”
“有没有你。我儿一样少不了什么,一样是天潢贵胄大富大贵,只是恰巧借用了你的种子而已!”归德千岁忍不住嘲讽打击情郎。
话头一转又道:“只是在行宫初见时,你进了屋后先急急忙忙的寻找儿子,从此可以看出,你还不至于是毫无良心逃避责任的人。”
李佑无语,他自认心思够细碎了,但与女人比起来,依然差的很多。这点小细节,都被她看在眼里并认真分析。最后很诚恳地说:“敬候佳音。”
送走了归德长公主,李佑开始满怀期待,人生又有了新的希望,继续在堆积如山的案牍中奋力耕耘着。
这日,他抽出时间翻看邸报中的官员任免栏目时,一条消息让他大吃一惊——浙江按察佥事、分巡苏松道陈英桢升为扬州府知府!
李大人再次感到,什么叫做真主角…他的这位老师,做官范儿太主角了。
他升得快,全因自己上蹿下跳、死命折腾、投机钻营,既劳了心又玩了命,再加上一点点运气。横扫千军树敌无数,幸赖靠山足够坚固才如鱼得水。
这陈老师(从理论上李佑该称陈大人为老师)却总是不声不响的、不带一丝烟火气的轻飘飘升在他前头,仿佛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国朝官员根据不同,有很多种近乎固定的升迁套路,都是约定俗成的途径路数。在套路之外的,就如李佑这般比较异类。
最让大家羡慕嫉妒恨的套路自然就是翰林起家,熬到学士或迁转坊局,接下来出任侍郎,最后尚书或大学士。这是最快最清贵的途径,第一流进士的路数。
比较常见的三流进士套路是,知县起家,行取为御史,在御史任上积攒年资,外放五品按察佥事,以后可升为从四品参议,可再升为四品知府,可再升为从三品参政,可再升为三品按察使,可再升为从二品布政使。最后无非就是巡抚、侍郎、尚书这些终极目标。
从上面两种套路就可以看出,一流进士和三流进士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了。一流进士的人生就那么几步,目标直指尚书和大学士。
而三流进士的前途,有无数道门槛,需要一道一道迈过去,一个不慎就是卡一辈子,连续当十几年知县的不在少数。
就算官运好,不会原地踏步,但那么多道门槛。每一道就是几年功夫。有多少人具备长寿去奋斗到头?
若据此分析陈老师的升官,会发现有很多内涵,不是大明官场中人品味不出来的。
陈老师当年本该是一流进士入翰林,但却像三流进士当了七品知县起家。不过又一跃超擢五品按察佥事,叫李佑目瞪口呆,很为陈老师忽上忽下根基不稳而担忧,这样拔苗助长只怕要毁人。
后来他知道了内幕才恍然大悟,原来陈老师当初是因为太低调,或者是有意隐瞒后台。所以在馆选时被暗箱操作刷了出去,没有入得了翰林。在时任吏部尚书的许次辅授意下,十分委屈的装作负气而出,外放担任了知县。
景和七年年初,陈老师直接由知县提拔为按察佥事,看似突兀,实际上是合理的,并没有超出上述的那个升迁套路。
只是省略了御史这一步为过渡。算是朝廷给予陈老师没入翰林的补偿。堂堂吏部天官的学生被黑掉一个翰林。现在补偿一个按察佥事,谁又能说什么。
一晃两年半,这次陈老师又是跳过从四品参议,直接由五品按察佥事升为四品扬州知府,很令人意味深长,但也说得过去。
有一任实职风宪资历,有第五名进士的高端文凭,再给个卓异考评。又不用跨越京官和地方官的鸿沟,五品升四品真不算什么,无可指摘,任是谁也只能呵呵呵了。
看看老师的发展轨迹,李佑只能感慨,真是比自己稳的多。七品变五品,五品变四品。皆是稳当的叫人无话可说。有后台有师门,于无声处悄然出头,蓦然回首已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正常的官场赢家生涯。
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命数,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他李佑将来未必就比老师差了!
没过两天,陈老师的上任红谕就发到了李佑手里。原来陈老师没有回京周转,从苏州直接到扬州上任,路程不过两百多里,自然来得很快。
接到红谕,李佑连忙筹备起来,自己老师来上任,自然要极尽周全,万万不可让别人挑礼。
六月初十这天烈日炎炎,李大人汗流浃背也只能在码头上苦候着。
在一派鼓瑟笙歌、喇叭唢呐交错的喧闹中,新知府的坐船缓缓靠岸,一身崭新官袍红到刺眼的陈大人出现在甲板上。
李佑热情的高呼一声“老师”,装模作样的上前迎接行礼。
陈知府扶住李佑,说实话,现在的他真不好意思受李佑的礼。只比李佑年长八岁,品级又差不多,李佑还有勋位在身,大剌剌的以师徒之礼相见,太过于轻浮了。
陈老师端详李佑片刻,叹道:“你真乃福星也!”
李佑险些热泪盈眶,他只听说自己是扫把星,今天这第一次被人表扬为福星,还是老师有见识,话不多却总能一语中的。
走了迎接过场,浩浩荡荡的队伍将新知府送到府衙。
当夜,扬州府衙没有大开宴席,只是在后衙亭中置办了一桌酒菜。上桌的只有陈知府、李佑以及陈大人的幕僚黄师爷。
三人浅酌慢饮,主要还是以闲谈为主,以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用不着以热烈的氛围表达什么了。
陈知府说起苏州府迎驾的事情,“那真是盛况空前,从浒墅关到阊门,一路估计有数十万军民沿岸迎驾,听府衙说是和扬州学的,你倒是真能讨喜。”
李佑摇头道:“还是我们苏州人口多啊,扬州这边论人口只有苏州的一半,最终为避免过于扰民,只凑起了几万人。”
黄师爷叹道:“什么事情到了李大人手里,总要翻新花样,令人钦佩。”
陈知府又问道:“你将那李登高怎么了?他见了我像是仇人一般。”
“腐儒不足为虑!只是他辩不过我,欲跳水自尽而已,于是我便讽刺他同为高名进士,却比老师差得远,有如云泥之别!”
陈知府与黄师爷都很无语,以他们对李佑本性的熟悉,可以想象得出,李登高当时被羞辱到了何等地步。
为此陈老师苦笑不已,“你这树敌树的…想要在天子面前留名么,还将我连带了。难怪天子见了我,也叫得出名字来历,居然知道我是景和五年的进士。”
黄师爷开始说起正事,“今日在府衙点检府库,简直亏空累累惨不忍睹。你江都县欠的那些常例钱,都补上来罢,听说差不多足足拖欠一年,太不像话了。”
李佑脸色微苦,“因为迎驾的事情,江都县库积存连同夏税挥霍一空,只待秋粮救急,从哪里补上。”
“别叫苦,我还不清楚你?不管什么法子,三日内补上,现在府衙由东主掌印,又不是那个罗知府当家,你好意思留个烂摊子。”黄师爷笑骂道。
又语含艳羡的说:“对了,反正你在扬州不久矣!计较这些作甚,还有什么好处不要忘了留给东主,比如介绍介绍金百万给我们。”
李佑大惊,他怎么知道自己想要离去的秘密?再说长公主说过并无完全把握,他就能确定了?
黄师爷哈哈大笑,“别装糊涂了!地方官做到了你这个专权跋扈的地步,朝廷是不会让你久任的,以免尾大不掉!即使不升官,也要迁移流转为其他官职。再说哪有老师学生同地为官的道理,东主来了,你就该走了!”
是啊,无论真的要走了,李佑暗想。
黄师爷又想起什么,边说边乐道:“为何东主可以补扬州知府?新近有个官场笑话说,李太守你有心要谋取扬州知府位置,而别人见了罗知府遭遇后都不敢来扬州,所以天子无奈下只好派东主来压住场子。”
及到次日,李佑又从邸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朝廷任用前南京右都御使谢彦,以右都御使巡抚凤阳等处。也就是说,新一任的凤阳巡抚就是这位谢老大人。
数日后,谢彦到任,陈知府和李佑率领官吏去东门外码头迎接。谢抚台下了船,看到李佑,不由得叹道:“你真乃福星也!”
李佑再次险些热泪盈眶,一个月内,两次有人表扬他是福星,这是做官至今从未有过的遭遇。
对谢抚台而言,李佑确实是福星。
三年多前,李大人将苏州官场掀翻了,谢中丞作为钦差去查办,以功从南京右副都御使升为南京右都御使。
今年,李佑又将扬州官场掀翻了,还是谢大中丞去查办,结果机缘不错,顺便就接任了凤阳巡抚。虽然同为二品,但地位和实权不可同日而语,算是又进了一大步。
这不是福星是什么?
看书啦 文字首发,欢迎读者登录 shuhaige。 阅读全文最新章节。'(m)無彈窗閱讀'
四百五十三章 人间始爱瘦西湖
~日期:~10月03日~
,shuhaige。
李佑知道,黄师爷说的没错,自己即便当不了那心仪已久的五城提督,只怕在扬州也没多少时间了。迎驾时以区区扬州府同知衔,做出了方面官架子。不但在朝廷面前展示出了卓异功业,树立起了自己的能臣大员形象,同时也将自己那打破官场常规的专权暴露在朝廷眼中。
那么多言官不是吃素的,肯定已经有所议论了。现如今扬州官场显然已经严重失衡,向来注重制衡的朝廷大概不会让他继续留在扬州做官了,肯定要将他升迁到别处。
但这次他不是牺牲品,而是因为太出色拔尖,所以肯定不能只给个二三流官职就打发掉。即便没有五品都御使提督五城兵马司,也该铨叙一个稍稍像样的官职。
认清自己即将离去这个现实,李佑对于老师来当知府打心底是欢迎的。起码他所创造的局面可以很好的延续下去,所用的人可以顺着关系继续投靠老师,从而避免了人去政息的忧虑。
而且李佑也相信,以老师的能力足以掌控局面,再说还有黄师爷这个精熟人物在旁辅助。
话说陈英桢到扬州府接收李佑这个名义学生的摊子,对他自己同样也是件很有利的事情。李佑已经打下了非常不错的基础,他可以顺理成章的承续李佑创造的成果。不会像升迁到别的地方那样两眼一抹黑,彻底人生地不熟,导致一切都要风险莫测的从头开始。一个词,稳妥!
所以这个情况是双赢的,李大人甚至打算将庄师爷、胡师爷两位幕僚留给陈老师使用。如果他要入京为官,没有繁多的亲民事务,只怕身边用不了这许多幕僚,有一两个西席就足够了。
庄成贤熟悉地方衙门事务,胡振汝通晓本地民情,这两个师爷跟他去京师用处不大∑荐给老师使用,也算人尽其才№两个幕僚崔、周二人年纪较轻。又是去过京师的,所以要留用随他入京。
这几天。李佑吩咐家中开始收拾细软,打包箱笼,提前做好离去准备,免得手忙脚乱。
但朝廷诏令来的比想象的还早。景和九年六月下旬,新的盐运使上任了,前后脚功夫,李佑也接到了朝廷诏书’令内容很简单,叫他提前结束任期。入京朝觐,考察大计后留京任用。
前文介绍过,京官六年一次大计,谓之京察。而地方官按照制度则是三年一朝,朝觐的同时要接受吏部和都察院的考察。类似于京官的京察,也叫考满。
所以常说地方官三年一个任期,三、六、九年都是任满考察的考满之年。有门路的三年考满就升迁了。没门路的熬够九年后,估计还是个平调。
当然,最有门路的,或者最有奇遇的地方官。三年都不会任满,一两年后便升迁了。就像李佑这般。
提前结束任期的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犯了事,被捉拿入京审讯;另一种,就是被召入京朝觐并接受考察。
李大人到扬州上任,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年半,期间还经历过一次因功由通判升同知。如今收到朝廷诏令,提前结束任期进京朝觐接受考察,官场中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必然是升迁的前兆。何况诏书里还**裸的明说了,留京任用。
一时间,满衙都来相贺,恭喜李太守青云直上,再次升官。
李佑便花了几日功夫,将手里事务交出去,府衙事务交给陈知府,县事交给了郭县丞署理,府守备司也交给陈知府暂时管理,等候朝廷委任新守备。
因为家里提前有所准备,所以很快便可以出发了。虽然妻妾们对扬州生活很满意,但也没办法,丈夫换了位置,她们就要跟随移居京师去,这就是所谓的宦游了。
当然,不想跟随宦游的,也可以选择回老家侍奉公婆去,很多官员家庭都是这样异地分居。但李佑的妻妾没有选择这条道路的,宁愿跟随夫君颠沛一番去那遥远的京师长住№一个独自在高邮的谢姨娘,大概还得等一年半载才可以脱身。
李老爷宽慰各房道:“京师虽远在北方,但南人在京为官者甚多,不是你们想象的奇风异俗地方。”
又去拜别了陈知府,感慨几句道:“才与师聚,又遇离别。不能朝夕立于门下听从教诲,甚为此生至憾也!”
陈知府勉力几句道:“吾辈身属社稷,何须作依依惜别之态。报效朝廷,莫负君恩,无愧黎民,不可或忘,切记切记!”
每任官员,来的时候都是轰轰烈烈,那么离去的时候,自然也不能悄无声息,不然让别人看到觉得是灰溜溜走人,有损形象。
在成熟的官场机制中,一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