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的舒心日子-簡体字-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爷子眉头一皱“当然能?就算不调养,也是能有的,只是孩子身体要不好。”
  老三惊喜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有点抓耳挠腮的。
  那边芸娘也惊喜的哭了出来。
  老三送大夫回去,芸娘哭声一下子就大了起来,瑾娘上前拍了拍,“这是好事。”只说一句就没有再劝,她哭出来也好,当初她是在婆家看得大夫,被说成不能再生,瑾娘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大夫真的昏庸,估计是被人买通了吧。
  “想开点,过好现在的日子才是正经。”
  芸娘擦了擦眼泪,笑了起来,原本带着的一点阴霾也消失不见,“嫂子我知道,谢谢你,我不会再想了。”
  “这就对了,你和老三都年轻,好好调养两年,给老三生个大胖小子是正经。”
  “嫂子…”芸娘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个事对杨家绝对是个好消息,当天晚上杨老爹都喝醉了。
  芸娘心结没了,人也欢快了很多,她也并不因为将来可能有自己的孩子就冷落胖小,反而对胖小更加的好,她是个明白人,就算将来有了孩子跟胖小也差着岁数,她和老三也就这样了,胖小将来是个有出息的,倒时她的孩子也要胖小护着。胖小是个实诚孩子,对弟妹绝对错不了。
  62、第 62 章
  自从老三娶亲,瑾娘觉着自己日子过的更快乐一些,芸娘时不时过来跟她一起说话做活,两人竟有些朋友似地感情,芸娘性子温柔,不争不抢,瑾娘也不是那种要尖扎刺的人,说话总能说道一起去。连带着老三跟杨震海关系也越来越好,这老三性子也改了一些,虽说还是那么憨厚,可对着杨老爹和杨震海也敢说话了,整天乐呵呵的高兴样。到让他们觉着这个媳妇娶对了。
  因为准备老三的婚事,瑾娘他们也没能去春游,这几天家里男人也去耕地,准备春耕,瑾娘一早起来看阳光明媚的,就叫了芸娘还有蕙嫂,安顿好三个小不点,一起去竹林里挖春笋,家里有些五花肉,晚上做春笋酿肉。
  因为自家的地盘,外面用竹栅栏围着,只要从里边也不怕别人看见,自在很多。
  “今年竹笋长的真不错,这片竹林更密集了。”蕙嫂看着竹林里一片一片的竹笋说。
  “恩,我看还是孵两窝小鸡,就放养在竹林子中,林子里的吃食多,也不用操太多心。”其实她惦念着红烧鸡翅什么的,这个时候吃鸡都是整只整只的,要是多养点,一次多杀几只,可以分开吃,花样也多。去年用硝石制冰效果不错,放到地窖的冰窖中,跟冰箱也差不多了。他们一次养上二三十只,也不是什么负担。
  “那我回去就挑鸡子。足够一窝的了。”蕙嫂是同意的。
  “你养不养,要不一起孵?”瑾娘又转头问芸娘。
  “那就借嫂子光了,我也不多养,有三五只母鸡养到时候能下蛋就好。”芸娘笑着回。
  “中,那就多鸨几窝。”因为为了保证家人吃蛋,现在就有十几只母鸡的,每天都能捡十几只蛋。瑾娘偶尔用水之母稀释液喂养牲畜家禽,长的都不错,肉质鲜美,鸡蛋鸭蛋营养高,都养了几年从来也没闹过病,就算前年闹鸡瘟,也没影响。
  三人挖了三筐,就往回转。
  “哎…嫂子你看那是家里的鸭子吗?”芸娘突然拉住瑾娘的手。
  瑾娘顺着芸娘的目光看过去,竹林环着的水潭边上,有一群鸭子,那是他们家的,现在鸭子群里有一个个头稍微大一点的鸭子,绿头,红颈,翅膀大一些。
  “那是野鸭吧。不知道怎么混到咱们家的鸭群中。”眼睛扫了一遍,数清自家鸭子数目,多出两只,仔细看着还有一只小一点的也是野鸭。
  “走吧,不用去管它们,估计晚上就走了。”混在自家鸭群中,不好抓。放他们去吧。
  这话到没说准,等晚上鸭群回家的时候这两只野鸭也跟了进来,竟是不准备走了。
  瑾娘三人回到家,三个小的都醒了,孩子都过了百天,长的都挺精神,白白净净头发也黝黑的,长的结实,没到三个月就开始翻身,现在熟练的紧,就算睡觉身边也不能没人,生怕一时看不见滚到地上。
  喂了奶,跟几个小的玩了一会,蕙嫂做了小点心,用红茶牛奶蜂蜜泡了一壶奶茶,瑾娘端着去了书房。
  书房在西南角的两处倒坐房,屋子里宽敞,放着三张特制的桌子,孩子年小,桌椅可以调整高度。沛禹正在写字,元景和沛冬在背书,两个,沛禹毕竟年小,邹先生将他的学习进度调整了一下,也肯定了瑾娘的教学,现在主要是教导他学习的习惯。
  瑾娘没有打扰,将东西放到门口的小桌上就离开了,隔着个小屏风孩子们都没看见她。邹先生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本来邹先生教学一上午是没有休息时间的,瑾娘觉的几个孩子年纪还小,长时间学习反倒容易引起厌倦。就提出了让孩子们学习半个时辰休息一刻钟的意见,邹老先生倒也不迂腐,同意了,不过孩子们学习期间不允许他们去探望。瑾娘到觉得这么做对,就算孩子们休息的时候也不让他们回到正房,休息就要好好在外面跑一跑玩一玩。
  日子就那么忙碌的过去了,春耕结束后,立夏天气还不是那么炎热,家里事情不多,杨震海给三个小的请了假,准备带全家去一趟雁城,一方面看看蔓娘,她刚生完他们家老二张耀宗,另一方面去雁城玩一玩,孩子们还没出过远门呢。
  这会出门人可不少,家里六个孩子杨震海夫妻,两个奶娘。
  人多,还有行礼,杨震海自己没赶车,雇了两辆马车,然后换船去的。
  雁城还是跟上次过来看的一样,商路发达,一行人进了城,没住张喜家也没住陈家,杨震海直接让车夫拉着一行人来到离张家两个胡同的一处宅子,西南角开门,一入门是影壁,绕过影壁是一处狭长的院子,没有房舍,二门开在南边正中,进去就是五间正房带东西厢房的园子。说是两进其实就一进加上个狭长的院子。
  大家还没进院,常福就迎了出来,他现在处理杨家和元景的投资,杨震海已经放手了,常福处理这些事情更好。
  “这就是去年买的那处房子?”瑾娘看了看院子问。
  杨震海点了点头,“年初才弄好,早想让你来看看,西边临街,往前不远就是东街,很是繁华。院子虽小,可够住了。”说着带着瑾娘走进正房。
  这处房子是去年买的,雁城当初也是被淹了,这处宅子本来破旧,水淹之后根本无法住人,价钱不高,房主跟张喜认识,托他买家,正好杨震海过来,就跟他说了,杨震海想着陈家已经在雁城落户了,就算种地的时候回去,可大多时候还是留在这边,陈家两兄弟现在都帮着张喜做事,回去可能不大了,瑾娘过来此时肯定要多,那买个房子还是不错的。
  后来常福可以露面,宅子修善让他来做,基本上重新盖了一遍。
  院子虽然不大,可房屋建的大气,屋子内的空间都不小,屋子里的摆设装饰都十分和谐,一切都是常福安排的,他是见过世面的,这房子装饰的自然不错。
  三个孩子住东边里间,瑾娘和杨震海住东屋外间两个奶娘带着三个孩子住西边两间屋子。
  “吃了饭我们就先去看看爹娘,明天再去姐姐家。”
  “恩,听你的。”杨震海点点头坐到圆桌上。
  “等会沛冬他们三个跟这去,三小先别去了。”瑾娘想了想说,带着三小,又是浩浩荡荡的。
  “娘咱们去姥姥家么?”沛禹眨巴眨巴眼睛问。
  “恩,去姥姥家。”瑾娘给孩子加了一筷子菜,“等会到了姥姥家跟小哥哥小姐姐玩。”
  “那小哥哥小姐姐有多大,比元景哥哥大么?比沛冬哥哥大么?”
  “他们就比你大一岁,比元景哥哥小,好好吃饭,等会去了就看到了。”
  “哦。”小家伙低头吃饭。
  吃了饭几人就去了陈家,不巧陈家只有两个媳妇在家,陈老爹回村子了,今年家里地租给别人,不过家里还有两亩旱田一亩水田,尽管让族里帮着看着点,可他时不时还要回去看看的。两个哥哥去了店里,这几日蔓娘生产,张喜没心思看店,到让他们受累。王氏根本住在蔓娘那里。
  瑾娘跟俩嫂子说会话,一家人就回了,几个孩子跟陈家两个孩子玩的挺好,沛禹临走还让两个表哥表姐到家里玩。两个嫂子知道他们也在这里制备了宅子挺吃惊的,倒是说了改日过来拜访。
  出了陈家宅,瑾娘叹了口气。
  “怎么了,嫂子跟你说什么了?”杨震海把沛禹抱上了车。
  “现在两个哥哥在姐夫那里做的很好,每月进项多了,大嫂子跟我说上几句那意思怕是要分家。”
  “分家?那不是早晚的事,岳父早不就说了吗?”
  “那是以前,爹那想过把家搬到雁城来,现在分家,怎么分,家里的钱财已经买了现在的宅子,爹还买了不少地,现银没多少。可那些地都在陈家屯,离的远,大嫂子话里带出来,要把地卖了然后再从雁城买一处房子,这样两家也好分,可爹娘怎么办,家里可还有老三呢。”
  杨震海皱皱眉,“大哥二哥什么意思?”
  “不清楚,不过我看俩嫂子都透着那股意思,怕是分家的事大家都心里有底了。”本来在农村分家也没什么,陈老爹连地基都买好了,钱也足够盖三处新房,到时候把地一份不偏不倚的,大家还住在一块挺好的,哪想到会走到今天。
  “要不明个我把舅哥请来,问问他们什么意思。”现在在张喜这里每月进项不少,俩舅哥怕是也不愿意回去种地了。
  “那你问问。他们撇开爹娘跟老三出去单过肯定是不行的。”瑾娘心里有些生气。
  “哪能那么想,岳父也不会让他们那么做。这话十有是两个嫂子的想法。”
  “希望如此吧。”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更
  63、第 63 章
  第二天一早,一家就去了张家,今天是张家老二的洗三,他们到的时候还没人来呢。瑾娘直接就去看了蔓娘,她脸色可不算好,二小子是个胖小子,足足折腾蔓娘五个时辰才剩下来,有点伤着身子了。
  “大夫怎么说?”瑾娘有点心疼的问。
  “有点伤了身子,以后不好怀上。可惜了了,我还想着这胎是个女儿就跟你做亲家,嫁给你家那个我都放心。”蔓娘笑着说,对自己不能再生了浑不在意。
  瑾娘笑了笑,“反正你也生了俩儿子了,姐夫那么疼你不会说什么。”
  “他敢?”蔓娘颇有气势的说了一句,说完自己先笑了“我可是真想跟你做亲家,要不让你家芷晴嫁给耀祖,表兄妹天造地设,我做婆婆对芷晴肯定不错。这事早就想跟你提,今天才得功夫。”其实她之前之所以没提,主要想着这胎是女儿那就把女儿嫁过去,自家女儿要是能嫁到妹妹家里肯定不会吃亏。
  瑾娘听了身上猛的冒出一身冷汗,脸上表情有一点僵,念头在脑海中转了一圈,“这事我到愿意,只是我们家芷晴的婚事已经订下来了。”
  蔓娘听了特别吃惊,“谁家的?怎么定的这么早?”
  “就是在我们家住的元景。”瑾娘扯了个笑容说。
  蔓娘听了皱了皱眉头,“那孩子倒是不错,可他无父无母,又怎么配的上我们芷晴,我们家耀祖你也看到了,不比那孩子差。你们又怎么定下他来?”
  “我和震海不想着将来芷晴出嫁了也在我们跟前,这从小处的感情肯定能好点。”
  蔓娘叹了口气,“算了,早知道我早点定了。”
  “是这两个孩子无缘吧,姐姐要是真喜欢,要不就收芷晴做女儿,这样你也有闺女疼。”
  蔓娘一听乐了,“正是该这样,我也不遗憾没有闺女了。等我做了月子就举行仪式,这又是干娘又是姨母,跟亲妈没两样了。呵呵,妹妹可别怪我抢女儿。”
  “你我姐妹自然不怪。不过姐姐芷晴定亲之事还要保密,俩孩子毕竟长在一块,要是传出定亲之事,到惹是非。对芷晴的名声也不好。”
  “这我懂。”
  瑾娘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这事给说过去了,等会出去还要跟杨震海通通话,她可不敢让芷晴嫁给耀祖,虽然蔓娘做婆婆芷晴不会吃亏,可这两姨表兄妹,可是正经八本的亲戚,近亲结亲的后果可是现代人都知道的。就算有一定几率生出健康的孩子,可她不能舀自家姑娘前途做赌注。
  之所以说元景跟芷晴定亲,是她随机一动,不过想想到无不可,元景这孩子她非常了解,是个好孩子,无论性情学识都是不错的,长的也好,将来差不了,把他养在身边,孩子怎么样他们都清楚,芷晴嫁给他是个好归宿,她也不用担心芷晴在婆家受屈。在一个元景这孩子对芷晴还是不错的,三个孩子中他是最喜欢芷晴的。
  其实就算不成也没关系,成不了夫妻就当兄妹吧。那时耀祖都成婚了,事情也好处理。总比这个时候直接回绝伤害姐妹感情的好。
  晚上回家瑾娘就把这事跟杨震海说了。
  杨震海好长时间没吱声,等瑾娘快忍不住问他的时候才说“就这样吧,就元景吧。明个我跟常福说一声。”
  “真定下来?”
  “先暗中定下来,将来孩子大了要是合适就成,不合适也没什么,只是孩子之间就不要说了,顺其自然吧。”他也不赞成跟蔓娘他们接亲的。
  他跟瑾娘想的不一样,只是单纯的不想跟亲戚结亲,要说张喜和蔓娘夫妻俩也不错,跟他们关系也好,可十几年之后怎么样还不知道,那耀祖将来什么样也说不准,这婚事定下就不能反悔,现在蔓娘是姨母,对芷晴自然是好,芷晴要是进了他们家门,那就变成婆媳关系,生活中摩擦多了,他们闺女要是受委屈了,他们这实在亲戚也不好说不是。要是跟别的人结亲,谁要欺负他闺女,直接打上门去,轮到亲戚这就不好做了。
  不过这元景还要好好的养一养。
  常福正好在家,杨震海找时间就把这事跟常福说了。
  要说以前湘南王还在的时候,杨家芷晴怕是配不上世子,今非昔比,元景已经不是世子,杨家倒是非常合适,有这样的岳家至少元景可以保一生平安。常福现在已经了解了杨震海到底是谁,以他的功绩,只要不谋反,皇上就不会动他,这也是个平安的保证。
  双方都很满意的情况下,两个孩子的婚事就定下了,不过这个定亲没?
  谢槭椋85故侨パ愠桥员叩牧樯剿潞狭税俗郑饺税俗质窒嗯洌馐戮投恕?
  接下来该怎么还怎么,两个小的对这事完全不知。
  转天陈家大哥大嫂一起过来,大嫂挺着个大肚子,上次见面就跟瑾娘说了这次怀的肯定是个儿子,心里得意着呢。
  “你们这小院可真不错,妹夫可真能干,不像我们现在还一起过,挣了钱都不是自己的。”大嫂一上来就叹气。
  瑾娘笑笑没说话。接着大嫂又说了些话,瑾娘总觉着大嫂许是在这雁城待久了,心气也高了,竟染了一些俗气。
  瑾娘有些敷衍的跟大嫂聊着,她也并不是想得到回应,只是跟瑾娘发牢骚罢了,或许在她心里瑾娘还是那个腼腆的小姑娘吧。
  正说着话,两个奶娘把孩子抱了过来,“怎么这么快就醒了?可吃了什么?”
  “回太太,刚做的蛋羹,二少爷三少爷吃了多半碗,小姐吃了小半碗。”
  瑾娘抱过自家姑娘,刚睡醒吃了东西,正精神,芷晴眼睛大大的,长相随了她,不过隐约间也有点杨震海的样子,他们夫妻越来越有夫妻相,气质也越来越融合贴近。俩小子像杨震海多些,可比他爹秀气多了,有点瑾娘的气质。
  芷晴脚踩在瑾娘的腿上,瑾娘一手托着,她站直了看着陈家大嫂,她没见过,就安静的看着人,黑琉璃似地眼睛似乎一下子看到人心里。
  “呦,这是芷晴吧,看这小脸长的,将来怕是比妹子长的还要好,不知让那个娶了去。”她这会倒是没有结亲的意思,她儿子还没出生,将来没准娶了千金小姐。
  瑾娘不太爱听她说话,只是笑了笑,没接茬。
  等大哥大嫂两人走了,瑾娘跟杨震海抱怨“大嫂可真磨人,东一句西一句的,都不知道她下一句扯到那,还不知道这一胎是不是生儿子,就先乐的不得了。原本在家的时候还好,怎么到了这里就这样了?”
  “现在可不一样了,底气足了。”杨震海懒洋洋的靠在坐炕上抱着自家闺女逗着。
  “怎么?”
  “你大哥和二哥在姐夫那里做工,每月都能有二两的进项,他们用自己的私房带点货,虽然不多,可每次回来都有一些收益,他们手头上的钱也不少了。他们俩倒没什么,只是你那俩嫂嫂,尤其是你大嫂,更希望单独过,这才起了分家的心思,不过你放心,你大哥和二哥没这意思,刚才你大哥说,等他在做两年,够雁城买房再说。总不能让岳父为难。”
  “其实主要老三太小,现在又在学院读书,花销不少,要是分家,爹娘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他们总不能跟着大儿子过,不管小儿子吧。”
  “这事你就别操心了,要是真有那一日,成海的束修我给他交了,他既然有能力我就供他考状元。”
  瑾娘敲了他一下“你倒是有心,不过这么做了,大哥二哥就不好做了。”
  “那有什么,我这女婿也是半个儿。”
  64、第 64 章
  在雁城待了半个月,杨震海带着瑾娘好好逛了逛雁城,这古代的大街逛一逛还真是蛮不错的,这个时候虽然没有人虽然没有什么人提出艺术啊什么的,可只看那建筑就能感觉艺术随处可在,就算是普通农家,那门扉上也会有些雕刻装饰,看起来很美丽。
  瑾娘还添置了一些衣料丝线,雁城的东西可比县城里好,样子多,更何况雁城是货物集中地,南北货物这里都有,瑾娘特意选了一些细棉布还有丝罗,天气眼看着就热了还要给孩子们坐一些夏日的衣物,小孩子长得快,衣物淘换的快。
  家里每年收入不少,大部分都重新投入到南北货物流通上,毕竟他们孩子多,将来娶亲也是要钱的。杨震海不让她去卖绣品,怕她费神,可族里时不时的就有姑娘出嫁,还是要送些东西的,瑾娘平日做些绣屏扇子或者荷包,留着添妆送人。她手艺好,东西舀的出手,材料也没多少钱,就算家里富裕也不能那么浪费,这样最合适。
  瑾娘偷偷问了王氏,家里分家的事,王氏一瞪眼,“别听你嫂子瞎说,仗着怀了孩子就张狂起来,家里不是她说的算的。我和你爹还在呢,分什么家。”
  王氏似乎很生气,瑾娘也不敢再问了。想想这事没准是大嫂一厢情愿,他们家刚在雁城扎根,又怎么会分家。更何况陈家二老都在,都挺强势,分家可能性不大。要说也就杨家情况特殊,才会分家,一般人长辈在是不分的。
  想到这里到放了心。
  眼看着出门半个月了,他们也准备回去了。家里还有活呢。
  这次还是坐船回去,雁城专门有船来往周边县城,多数运货,载客也只是顺道的,他们这回运气倒好,直接搭上一艘快开的船,船上除了一些货物只有另外一伙客人。
  那伙人跟杨震海他们一起下船,回去的时候也是顺路,他们乘坐的车子讲究,人也很多,似乎官家老爷,周围很多男女仆人。女眷也是十分讲究,周围围着好几个丫鬟婆子。
  等瑾娘他们快要到村子的时候,杨震海回头看了一下,他们竟然也回到村子,他倒是有点奇怪不知道是那家的客人亲戚。
  杨震海倒是没管,指挥着车夫回到家,给了钱,让他们回去。
  沛禹下了车跑快步跑到坝上,“爷爷——沛禹回来了——”那嗓门大的。
  赶巧杨老爷子刚回来,听到沛禹叫声,走了出来,爷孙俩一下就抱到一块,感情好着呢。
  到了家,瑾娘觉着自在多了,就算雁城那里也算是他们的家,可就是不如这里踏实。
  刚到家,蕙嫂做了一桌子菜,给他们接风。
  “等会去程家看看,他们家老太爷怕是就这几天了。你四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还是他给的一株人参把你救过来的呢。”吃了饭爷几个坐在炕上说着话。
  杨震海愣了一下,“我走的时候不是还挺好的吗?”程家是外来户,在村子里就这么一支,不过程老爷子几个儿女都有出息,在村子里也是很有威望的,他从京回来去看过程老爷子几次,不过他年岁大了,有点糊涂,他跟程家小辈关系没处到那,来往不多,逢年过节给老爷子送点礼。
  “谁知道呢,听说是摔着了,你走没几天的事,现在就吊着命呢。”杨老爹感叹一下,生命无常啊,别看那老爷子糊涂的整日的跟小孩似地,可身体还是不错的。这说不行就不行了。
  杨震海突然想到今天回来的时候车后边跟的人怕是程家的小辈。
  “我这就过去。”说着站起身,走了出去。
  程家老太爷,第二天晚上就没了,去的时候七十九。这个年代也算是高笀了。
  他三个儿子,除了二儿子跟他一起过,长子幼子都是进士,长子程旭更是三品大员,在京城供职,就是那天跟杨震海他们一起回来的那些人。这次回来老太爷去了,他要留下来丁忧的。
  杨震海过去帮了几天忙。
  天气越来越热,家里用硝石做了不少的冰,家里倒是不难过。
  按照瑾娘的想法,家里抱了四窝小鸡,给了老三家十五只,他们还剩五十只,先养在家里一段日子,然后放养出去,这个时候竹林子里食物很充足,根本不用他们操心。现在笋子已经不能吃了,瑾娘让杨震海砍了些小儿手臂粗的竹子,做了些竹筒饭,开始还有些硬,后来做出来的就非常好了,瑾娘还尝试着跟黄米糯米一起煮,里面还可以放腊肉排骨,蔬菜豆子什么的,味道都很不错。倒是给家里食物添了新花样。
  天气越来越热,地里的田有点干,家家户户都去给地里放水,瑾娘也带着蕙嫂把菜园子里也放些水。
  “婶子——我七叔在吗?快去看看吧,要打起来了?”瑾娘正浇着水,就闯进来一个人来,看到她气喘呼呼的说。
  “生子怎么回事?慢点说。谁要打起来了?”瑾娘一看是大堂爷家长子次孙,杨震海在他们这支排行第七,所以长辈同辈也叫他老七,本家侄子就叫他七叔。
  生子喘喘气,“是南边双庙子村的赖虎子跟五叔家明水叔因为放水的事打起来了,赖虎子跟他兄弟一起上把明水叔头都给打出血了,九叔也上了。”
  瑾娘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你七叔在东边地里呢,你去地里找他。”
  生子一听,应了一声,就跑出去,瑾娘不放心,跟了出去,走到坝上,远远的就看南边地里一堆人,他们家这里视野开阔,不过离的太远看不清怎么回事。
  没一会就看杨震海跟赵铁柱顺着地头往南边跑,生子跑回来报信也累了,有点跟不上了。
  “嫂子出啥事了?”芸娘端着一小簸箕茄子钮从下边走上来。
  “明水跟邻村的人因为地的事打起来了。”瑾娘简单的说了一下,眉头皱的紧紧地,估计这事不那么容易了解。
  后边跟过来的蕙嫂听了一惊“哎呀,这可怎么办?”
  芸娘想了想说“我听家里哥嫂说过,咱们村子跟双庙子离的太近,地也连着。南边那块地要是离咱们这边水源远,都是用那边的水浇地,以前好像也有过争执。”
  “刚才生子说明水的头都被打出血了,这事要闹大。”
  历来这种村与村之间的矛盾都是不容易调和的,更何况现在宗族观念强大,矛盾会更加激化。
  “这茄子怎么都摘了?”瑾娘回过头来,看着她簸箕里的茄子问。
  “我今年种的密了,看长的小,就间了一下,这些嫂子你做咸茄子吧。”
  “你自己做呗,我这也不少呢。”
  “我们那吃的了这些。家里留了不少了。”她第一次种地,这茄子差不多种了半亩,离的近,都是这种小茄子钮。
  “那我就收下,等我用黄豆酱腌了,倒时你也尝尝。那味道不一样的。”
  几个人边做活边等着消息,提心吊胆半天,直到天都黑了,家里的几个男人才回来,瑾娘一看几个人的脸色都不好,杨震海也很久没这么冷着脸了。
  “怎么样了?”跟杨震海回到西厢瑾娘问。
  “暂时压下来了,双庙子村跟咱们村矛盾已久,这回可不好办,刚才乱斗双方都没得到好。跟明水起争执的赖虎是双庙子一霸,他兄弟四人各个都是强横人物,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瑾娘叹了口气,“南边那块地怎么就用到他们那边的水,咱们这边也不是没有水源,不能从这边引过去吗?”
  “那边的地势高,饮水不容易,以前到挖过渠,效果都不好。咱们这边一般不缺水,也用不上去他们那里引水。今天这事问题也是由别的事引起的。”
  “什么事呢?”
  “他们赖家看上了小蕙,想让小惠给他们家老大三儿子做媳妇,他们家名声不好,怎么能把小蕙嫁他。所以趁着今天放水的事,找麻烦。”
  瑾娘想想对小蕙没什么印象“那怎么解决?”
  杨震海摇了摇头,“先看看吧,明水今天伤着了,怕是不那么好罢休的。”
  杨震海把身上的衣服换了,坐在贵妃榻上,舀着扇子扇了几下“对了今天程伯跟我说,希望让他们家的两个孙子到咱们家这里跟邹先生念书,他们要守孝三年,孩子功课到不能落下。”
  “咱们这没什么,邹先生那里怕是不那么容易收吧。他们又怎么知道邹先生的?”
  “他们回来的时候跟邹先生碰到了,邹先生那几日不是回家么,正好跟他们做一船回来,只不过邹先生在雁城朋友家留了两日。晚回来两天。”
  “那让他们跟邹先生说,如果邹先生同意,就让他们过来吧。”瑾娘到觉的这是个好事,小孩子还是要多接触些同龄人才好。
  “程大伯说了明天过来拜访。”
  “也不知道邹先生能教多久,就怕他走了几个孩子找不到这么好的老师了。”邹先生学识好不迂腐,根据几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教学,而且邹先生还可以教导孩子们一些礼仪规范,别看瑾娘是学教育的,可这古代的一些东西她还真教不了。
  “这不用担心,你没看邹先生对几个孩子特别上心吗?尤其咱们家沛禹,他可是把沛禹当做关门弟子的。”
  说到这里瑾娘皱了皱鼻子,他们家沛禹那么小,邹先生教的东西就不少,亏着孩子聪明,不然还真学不下来。想想那孩子性格好,学习的时候稳重,玩闹的时候开心,做事情已经有一点条理了。
  65、第 65 章
  第二日程家大伯带了两个孩子过来,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