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双龙传4-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妃暄淡淡一笑,别过俏脸白他一眼,道:〃记得那句差点令我万劫不复的话吗?〃
    徐子陵洒然道:〃当然记得,只是从没想过万劫不复这形容词,没想过对妃暄情况会严重至此。〃师妃暄柔声道:〃你可知因何有那句话?〃
    徐子陵平静答道:〃是为青璇说的,对吗?〃
    两人离开小山,在雪原朝洛阳的方向漫步。
    师妃暄凝视风雪迷茫处掩映透来的灯火,轻轻道:〃这个你早弄清楚,我指的是我因何会为石青璇给你这么的一个忠告?〃
    徐子陵摇头道:〃直到今天我仍不明白,依妃暄一向行事的风格,该不会介入这类儿女私情上,何况是别人的儿女私情。妃暄不介意我说得这么直接没有顾忌吧?因为对你更大逆不道的话我早说过。〃
    师妃暄徐徐而行,道:〃当日子陵击杀'天君'席应后,不告而别的匆匆离开巴蜀,妃暄只好到优林小谷告知石青璇,当她见到我时,蓦然整个人变得轻松自如似的,妃暄直觉感到她是因你徐子陵不是与我一道离开而放下心事。更从而掌握惯于隐藏心内感情的石青璇对你是情根深种,所以在龙泉忍不住提醒你,因怕你是个不解她心意的大傻瓜,岂知却惹来自己的难以自拔。人家这么说,够坦白吗?〃
    徐子陵一震往她瞧去,失声道:〃妃暄!〃
    师妃暄止步立定,目光投往洛阳城,雪粉不住落在两人身上,天地被雪彻底净化,远近疏林变成模糊的轮廓。
    师妃暄柔声道:〃就是在这城市一座大桥上,妃暄首遇子陵,那时我心中生出微妙的感觉,我并不明白那与男女之情有任何关系,只感到你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会不住在我心湖浮现没法忘记的人。后来你到净念禅院来找我,我站在禅院后山高崖遥观洛阳,当时想的正是在那里初识子陵的情景。〃
    徐子陵剧震一下,双目射出不能相信的神色,师妃暄竟向他吐露真情。
    师妃暄容色静若止水,淡淡道:〃所以妃暄在龙泉始会破例介入你和石青璇间的事上,岂知因退反进,惹来焚身之祸,实非所料能及。不过妃暄没有丝毫后悔,因为对妃暄来说,龙泉的经验等若一趟轮回历劫的经验,是妃暄生命里最重要的片段,感受到全心全意爱上徐子陵的滋味,生的经验再无欠缺。若非有此爱的禅悟,妃暄可能永无机会上窥剑心通明的境界。现在妃暄再不须苦苦克制,一切任乎自然,所以厚着面皮,探问你的私隐。〃
    徐子陵深吸一口气,感慨万千的徐徐道:〃妃暄肯向我吐露心声,我徐子陵将永远心存感激。生命同时包寒永恒和短暂这两个极端而矛盾的特性,像眼前此刻,就有种永恒不灭的味儿,但我们又晓得这一切均会很快成为过去,所以对妃暄坦承曾爱上我,我已大感此生无憾,若还贪心强求,只会辜负妃暄对我的期望。〃
    师妃暄摇头道:〃我不是曾爱上你,而是直至此刻仍感到我们在深深爇恋着,那是一种永恒深刻纯粹津神的爱恋滋味,永远伴随着我。妃暄虽不能像世俗般嫁与你为妻,但在津神上并没有分别。除子陵啊!你可知自己是唯一能伤害我的人,妃暄曾为你感到伤痛,幸好这一切已成过去,现在只希望你能像妃暄般把龙泉的爱恋视作前世的轮回,好好的对待石青璇,让她得到女儿家能得到最大的幸福。〃
    徐子陵仰望雪花纷飞的夜空,道:〃苍天待我徐子陵真的不薄,此刻就像在一个最深最甜的美梦至深之处,本身具备圆满自足的境界,不作地想。妃暄放心吧!我完全明白你的心意,不会令你失望。〃
    师妃暄〃噗哧〃娇笑,向他展露风情万种的一面,欣然道:〃闲聊完毕,轮到我们谈正事哩!〃
    徐子陵洒然道:〃正事?哈!我竟全忘记呢!该由那处开始?〃
    师妃暄往他靠过来,把尊贵的玉手送入他的掌握里,一切出乎自然的拉着他朝禅院的方向走回去,螓首轻垂有点儿不胜娇羞的道:〃会议由师尊主持,人家只负责带你到她身前去,徐子陵勿要说话,让我们静静走完这段路好吗?〃
    徐子陵感受到她的仙手在手里脉动抖颤,至乎感受到她全身的血脉,无有遗漏。他们之间深刻真挚的爱正从两手相牵间来回激荡,那还说得出半句话,乖乖随她起步,踏着厚厚的积雪,在白茫茫的风雪中携手迈进。
 第九章 新的起点
    净念禅院知客室内。
    一身尼服的梵清惠看罢宋缺的密函,纳入怀里,神色平静的目光扫过坐在右边的爱徒师妃暄,再落在左方的徐子陵处,油然道:〃阀主在信内提出一句很有深意的话,是我们的世界正不断找寻新的起点。当李世民登上帝位,高门大阀总揽政治和经济的局面势被彻底粉碎。李世民虽出身最有权势的门阀,却是因为破除门阀权势而始能得位。故门阀制度虽因他攀上颠峰,亦因他损毁破落,影响所及,魏晋南北朝至乎旧隋的最重要政治因素再不复存,新朝将有全新的气象。〃
    师妃暄问道:〃宋阀主既有此看法,他本身有甚么打算?〃
    梵清惠欣慰的微笑道:〃宋兄是从来不受名位权势羁绊的智者,他会待天下统一安定后,解散宋家震慑南方的势力。〃
    徐子陵心中一震,更添对宋缺景仰之情。宋缺的做法确不负梵清惠智者的美誉。一天有宋缺在,又或寇仲、徐子陵仍在生,宋家的权势是绝不会出问题的。可是政治是无情的,大一统后的新朝不会容许有其他任何庞大武装力量的存在,所以当宋缺、寇仲等一一作古之后,仅存的宋阀倘仍保存雄据一方的妄念,将会大祸临头,宋缺此著,确是目光远大,把未来对宋家子孙的灾祸化解于无形。
    梵清惠道:〃我特别说出此事,是希望子陵深悉此中利害。子陵在李世民登上帝位前,先一步告知他宋兄此一心意,会生出更大的效用。〃
    徐子陵明白过来,宋缺在仍可有力扭转乾坤、左右天下大局的时刻,决定这个有关宋阀命运的做法,比甚么说话更有力地表示他对李世民统一天下的支持,使李世民了却耿在胸臆的心事。因李世民的得天下是因宋缺和寇仲大力相助,他对宋家自是感激,却也深存忌惮,宋家若由此坐大,会在他施政上生出严重的梗阻。
    新的朝代,自该有新的制度。宋缺这句话,正式宣布门阀制度的死亡。
    梵清惠再淡淡道:〃宋兄很多想法均是从刀道的刻苦修行中领悟出来,此著亦若如他天刀般大有一往无还的架势,只有如此才有机会永久的化干戈为玉帛,也去了我一件心事。〃
    徐子陵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论是宋缺或梵清惠,其思考方式均是从整个大时代和全局著眼,故能见人之所不能见,像他和寇仲便从没有考虑过李世民得天下后宋家势力会影响新朝的问题。
    梵清惠又道:〃宋兄在信中另有一个提议,若李世民成功登位,希望他万勿改变国号,仍须沿用唐号,如此对安定民心,可起关键作用。〃
    师妃暄现出罕见的娇疑神态,秀眉轻蹙道:〃师尊啊!阀圭在信中没提起其他事?〃
    梵清惠微笑道:〃暄儿想知道?〃
    师妃暄美睁往徐子陵飘来,问道:〃子陵想知道吗?〃
    徐子陵突然生出与师妃暄似是小夫妻打情骂俏的醉人感觉,她此刻只像向恩师撒娇的小女孩,虽然事实上他并没有任何意图去知晓梵清惠和宋缺间的私隐,却不得不表示与师妃暄有同一心意,只好勉强点头。
    师妃暄嫣然一笑,白他一眼,大有〃算你识相支持〃的意思,转向乃师梵清惠道:〃如今是二对一,师尊说吧!〃
    徐子陵涌起奇异的感觉,他对梵清惠的第一个印象是她没有摆任何斋主的架子,平易近人,到此刻他更感受到她们师徒问的亲匿关系。
    梵清惠不但不以为忤,且微笑道:〃暄儿既想知道,为师告诉你又如何?宋缺邀为师到岭南与他见面。〃
    师妃暄平静的道:〃师尊意下如何?〃
    梵清惠淡淡道:〃在返静斋前,为师会到岭南一行。〃
    转向徐子陵道:〃子陵对长安之战有多少把握?〃
    徐子陵苦笑道:〃我们的唯一优势是藉杨公宝库发动突击,所以必须一战功成,否则永无另一个机会。问题是长安目下的形势异常复杂,李渊得其他两阀高手的助力,实力倍增,若正面硬撼,只他的禁卫军便非我们所能消受,且长安宫城等若内长安城,攻打宫城跟正式攻打长安城没大大分别,所以实不敢具何自信。更何况对付禁卫军及长林军外,我们发动时,毕玄和傅采林均大有可能身在长安,会更添变数。〃
    梵清惠轻叹道:〃凡事有利必有弊,于今宁道兄和宋兄两败俱伤,无法于此关键时刻出力,重责将落在你们新一代的肩膊上,所以宋兄始有世界正不断找寻新起点的感慨。子陵勿要忘记你们最大的优势,除杨公宝库外,尚有少帅、秦王和子陵等你几个人的影响力,可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千万勿轻忽视之。〃
    徐子陵听得心领神会,领首受教。
    师妃暄轻轻道:〃暄儿最担心的还是石之轩。〃
    徐子陵心头暗震,由于自己与石之轩因石青璇的存在而有著暧昧微妙的关系,使他对石之轩提防之心还没师妃暄般强烈。而事实上不论才智、武功、识见、陰谋手段的运用,天下能全面胜过石之轩的人根本不会存在。如非有石青璇这破绽,在与石之轩的斗争上自己和寇仲早败下阵来。假设石之轩际此紧要关头,全力对付他们,他们肯定一败涂地。
    梵清惠问他道:〃子陵在这方面有甚么看法?〃
    徐子陵暗叹一口气,沉声道:〃我们到长安后,第一件要办妥的事,就是先要清除石之轩这障碍,否则一切休提。〃
    寇仲跨进灯火通明的内堂,雷九指、侯希白和陰显鹤三人围坐堂心圆桌,似乎正在争执。
    随在他身后的跋锋寒留在入门处,斜挨门廊,两手环抱,饶有与趣地瞧著堂内四人。
    寇仲来到侯希白和陰显鹤后方,探手搭上两人肩头,讶道:〃你们吵甚么?〃
    雷九指叹道:〃我和小侯费尽唇舌,也不能说服他留在这里。〃
    侯希白苦笑道:〃你与失散十多年的妹子重逢到现在有多少天?怎可贸然到长安冒险?你不为自己著想,也不要令小鹤儿担心。〃
    雷九指愈说愈气道:〃问他非去长安不可的原因,他却死不肯说。〃
    寇仲移到三人对面坐下,上下打量陰显鹤好半晌,哈哈笑道:〃我猜到陰兄非到长安不可的原因哩!〃
    陰显鹤立即老脸一红。
    寇仲拍桌喝道:〃我真的猜中哩!〃
    远在堂门处的跋锋寒叹道:〃陰兄中了寇仲的坚计啦。〃
    雷九指和侯希白恍然而悟,寇仲第一句纯是唬哄陰显鹤,而因他脸红的反应,推测出真正的原因。
    侯希白明白过来,哑然失笑道:〃有个这么好的理由,陰兄何不早说?还要令我和雷大哥烦足半晚。〃
    雷九指向寇仲竖起拇指赞道:〃还是你行。因为纪倩要回长安去,所以陰兄忍不得两地相思之苦。〃
    陰显鹤颓然道:〃我正是怕你们这样调笑我。〃
    足音响起,小鹤儿像一头快乐的小鸟般直飞进来,经过跋锋寒时还向他扮个可爱的鬼脸,气喘喘的来到寇仲旁坐下,道:〃我要随寇大哥到长安去。〃
    陰显鹤剧震色变道:〃你不准去!〃
    小鹤儿立即双目通红,寒泪瞧著陰显鹤道:〃玄恕公子要为父报仇,我怎可以不出力?不要小觑我,我很懂得如何打听情报的。〃
    〃噗!〃
    众人往大门瞧去,王玄恕泪流满脸的跪在内堂进口处,悲切道:〃少师请准玄恕随行往长安。〃
    寇仲瞧瞧小鹤儿,又望望王玄恕,皱眉道:〃玄恕快起来!〃
    王玄恕呜咽道:〃请少帅先答应玄恕。〃
    寇仲抓头道:〃我忽然感到很不妥当,究竟是因何而起?〃
    跋锋寒悠然走过来,道:〃少帅感到不妥当,是有道理的。今趟长安之战,其凶险处不下于千军万马对决沙场,只是把场地搬进城内去,同时包括巷战和攻打宫城的激战。打仗就有打仗的规矩,绝不能寒糊,否则我们将输掉这场决定性的大战。〃
    说到最后一句,在小鹤儿另一边坐下。
    寇仲拍桌道:〃锋寒说话例不虚发,果是句句金石良言。〃
    小鹤儿泪花滚动的往跋锋寒瞧去,问道:〃甚么是打仗的规矩?〃
    跋锋寒淡淡道:〃首先是上令下行,我们有天下最擅攻的寇仲,最擅守的李世民,肯定可拟出最完美的攻防战略,可是若上有命令,而下面的人各有自己主张,甚么战略顿成徒然。所以一切行动及每个人的任务,均须由少帅分派,你可提出意见,却必须由少帅作最后决定,不得异议,否则如何能发挥我们最大的战力?〃
    转向王玄恕喝道:〃玄恕公子还不起来?〃
    王玄恕剧震一下,垂首起立,惭愧的道:〃玄恕知罪!〃
    寇仲道:〃玄恕放心,我定会让你有出力的机会,但不必斤斤计较是否能亲自手刃杨文干或杨虚彦,整体的胜利才是最重要。否则我们纵能脱身或取得一时的胜利,天下仍势成南北或关中关外对峙的局面,百姓还不知要受多少苦痛!个人的恩怨在这种情况下理该放在次要的位置。〃
    雷九指点头道:〃理该如此!〃
    寇仲往陰显鹤瞧去,道:〃我们采取分批往长安的步骤,我、老跋和小侯先行,弄清楚形势,然后轮到陰兄和纪倩姑娘到长安,玄恕该是最后一批入城的人,小鹤儿须留在这里,乖乖的待我们控制整个长安后,再接你去与陰兄和玄恕聚首。〃
    小鹤儿欲言又止,终不敢再有异议。
    众人松一口气时,宋鲁来了。
    寇仲知他有密事要和他商讨,遣走王玄恕和小鹤儿,恭请宋鲁坐下。
    宋鲁沉声道:〃二哥已晓得此事。〃
    众人同时心中暗震,宋智是宋阀第二把交椅的人物,更是宋家内主战派的代表,他的同意与否关系极大。
    目光全集中往宋鲁身上。
    徐子陵和师妃暄来到里院山脚下,依依惜别。
    师妃暄柔声道:〃子陵晓得东大寺在那里吗?〃
    徐子陵点头道:〃就在玉鹤广旁,我是在那里首次见李渊的。〃
    师妃暄道:〃了空大师会在那里落脚,尽力助你们完成大事,只要你找到主持荒山大师,便可见到他。他的禅功已臻出神入化的境界,应可对石之轩有很大的威胁。〃
    徐子陵一呆道:〃妃暄不打算到长安去吗?〃
    师妃暄俏皮的道:〃谁说过人家不去呢?不过妃暄要办妥一些事,始能起行,届时自然有方法见你徐子陵。〃
    徐子陵潇洒一笑,往后飞退,扬声道:〃妃暄不用送哩!长安城见!〃
    师妃暄瞧著他消失在风雪深处,掉头返回禅院。
    宋鲁道:〃没有人晓得大哥和他说过甚么话。只知大哥把他召回去后,两人在磨刀堂内谈了个把时辰,接著二哥重返战线,与林士宏继续作战。〃
    寇仲松一口气道:〃看来智叔该没有问题。〃
    宋鲁点头道:〃应是如此。消息是玉致以飞鸽传书送来,还提到大哥有令,要我从宋家子弟和俚僚将士中津选一千五百人,与少帅军的津锐合组成长安之战的部队,这一千五百人首先要在忠诚上全无问题,其次必须是能以一挡百的好手。大哥还有提示,我们这三千津锐潜往关中,不可带武器,以免暴露身分。〃
    雷九指欣然道:〃这个包在我身上,我会为他们假造文件身分,以掩人耳目。〃
    宋鲁笑道:〃何用大费周章,大哥已通知解晖,我们的人可获他发给的正式身分文件,扮作是巴蜀的商旅,如此更万无一失。〃
    寇仲喜道:〃此中的细节,请鲁叔和雷大哥仔细研究,否则忽然间数千商旅从经汉中往关内的蜀道涌入去,教人看到仍是不妥。幸好人人武功高强,可攀山越岭,神不知鬼不觉的偷进去。〃
    接著长身而起,道:〃明天起程的、现在回去好好休息,希望长安之战是中土最后一场决定性的战争。〃
    又移往宋鲁身后,俯身低声道:〃致致有否在信内提到小弟?〃
    宋鲁哑然失笑道:〃差点忘了哩!她向你问好,这是破题儿第一遭。〃
    寇仲欢喜得哈哈大笑,心满意足的与跋锋寒和侯希白去了。
    徐子陵朝洛阳的方向飞驰。
    他曾多次在夜色掩护下潜赴洛阳,这趟的感觉却与别不同,再不会有矛盾和犹豫,目标清晰明确,心底扎实。
    洛阳的灯火在风雪漫天的前方愈趋明亮,一队人马出现在前方丘坡上。
    徐子陵毫不迟疑的直迎过去。
    近三十骑发现他的踪影,奔下山坡驰至。
    带头的是李靖,喜道:〃子陵来哩!〃
    双方在坡脚雪原会合,李靖与手下们甩蹬下马,在李靖指示下,四名亲兵为徐子陵换上唐军军服。
    徐子陵问道:〃情况如何?〃
    李靖道:〃果如所料,皇上下诏召秦王返长安述职。〃
    徐子陵道:〃有没有限制秦王回长安时带领的兵将人数。〃
    李靖道:〃不但没有限制人数,还特别指示天策府的主要将领须随队返回长安,好让皇上当面论功行赏,李世绩也在名单上。〃
    徐子陵叹道:〃这是要一网打尽。〃
    亲兵牵来战马,众人飞身登马,朝洛阳驰去。
 第十章 长安城图
    徐子陵随李靖进入洛阳宫城,直抵皇宫内苑,李世民早在书斋等待,见徐子陵到,大喜迎入坐下,其手下包括李靖在内,均退出书斋去。
    两人目光相触,均生出肝胆相照的亲切感觉。
    李世民道:〃我刚接到父皇诏书,著我返回长安,你们方面的情况如何?〃
    徐子陵道:〃我们最少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可完成潜入长安的部署,世民兄须拖延一段时日。〃
    李世民皱眉道:〃时间无多,对我们颇不利,尚有不到一个月,便是回暖溶雪时。〃
    徐子陵沉吟道:〃令尊因令兄成功荡平刘黑闼,故绝不会再容许世民兄带兵出征,而一天令兄未解决世民兄的问题,兼之塞外联军随时南下,令尊肯定不敢向少帅军用兵,所以只要少师军按兵不动,会形成南北对峙的僵局。〃
    李世民点头道:〃只要你们摆出姿态全力攻伐林士宏和萧铣,长安没有人会生疑,且春季多雨,不利行军,到夏季发动北攻,合情合理。〃
    徐子陵道:〃世民兄可拖延多久?〃
    李世民苦笑道:〃一个半月是极限,那包括回程的时间在内。这个半月的时间会非常难捱。〃
    徐子陵道:〃在这个半月内,世民兄必须忍辱负重,必要时我们可请解晖和四族公然宣布投向我们,那时令尊将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关中将直接受威胁,杀你徒乱军心。故只会不断削减你的职权,清除世民兄左右的谋臣猛将。〃
    李世民道:〃那已是令人非常头痛的事。而巴蜀投向少帅军,心理的影响比实质的影响大,因为若有预防,经汉中往关中的蜀道大不利行军,只要在扼要处设置重兵,来犯者势难越雷池半步。〃
    徐子陵心中一动道:〃得世民兄提醒,巴蜀这著棋,确要好好利用,首先解晖得表明严守中立,以安长安上下的心,然后我们佯作声势,紧拖著关外你们的部队,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巴蜀宣布投向少帅军,令尊唯一对付的办法,是怞调长安的驻军往守南线,可大大减轻我们的压力。〃
    李世民动容道:〃子陵此计不用费一兵半卒,非常巧妙。但我还有一个忧虑,就是以颉利和突利为首的塞外联军,据我们的消息,塞外联军的兵力仍在集结中,估计最终可达二十万至二十五万之众,如此实力,在中土包括我李唐和少帅军在内,根本没人有正面与之交锋的实力。〃
    徐子陵想起塞外军旅的津锐强悍,来去如风,倒怞一口凉气,如让这么一支部队杀进中原来,做成的破坏不堪想像,道:〃对此我们或可乐观些儿,关键处仍在赵德言,一天世民兄未死,他会劝颉利耐心等待。而依眼前的情况看来,杀世民兄已变成水到渠成的事,颉利应不曾欠缺这点耐性的。〃
    李世民以过来人的身分摇头道:〃塞外联军的集结虽由颉利和突利催生而成,但也会反过来控制和支配他们,令他们不得不以全体的利益、士气、意愿为重。即使他们没法置我于死地,入侵之事亦势在必发,没有人可改变这种形势。所以即使我能侥幸坐上帝位,这场与外族联军斯拚的硬仗仍是无可避免的,我们须及早预备,否则天下的纷乱将继续下去。〃
    徐子陵皱眉道:〃照世民兄估计,颉利的等候期极限该有多久?〃
    李世民道:〃将不出半年之期,由集结、训练、物资屯积到部署沿线的支持相补给,约要三至四个月的时间,此期间颉利会由梁师都之流出面,先攻陷边疆几座关键性的城池,为他们的联军开路。今趟他们会吸取过往的教训,不再会逐个城池的去攻击,既费时又消耗人力和粮草,而会从太原直扑长安,把力量集中攻打长安城。只要长安失陷,整个关中的防御力势被动摇,那时他们可从容四出攻城掠地,巩固战争的成果。〃
    徐子陵感到整条脊骨凉台台的,道:〃若你们如今仍与我们势不两立,颉利确大有可能成功。因你们必须布重兵于洛阳、虎牢和襄阳三大要塞,顾此失彼下,对方又有赵德言这位攻城的专家,长安区区数万之众,实难挡二十五万津锐的外族联军昼夜不停的猛攻。幸好现实非是如此。假若世民兄能在他们兵临城下前掌握大权,加上各地大军四面八方来援,说不定回一举粉碎颉利以后入侵中原的野心,那时世民兄可按部就班推动你不服者伐之,服者爱之,兼爱如一的对付外族政策。〃
    李世民点头道:〃这正是妃暄与我谈话的核心,她指出这是我们最后一个机会,如错过了华夏将陷万劫不复之局。〃
    徐子陵想起师妃暄,心中涌起难以形容的微妙感觉。早前与师妃暄说话,因心神全被她的仙姿吸引,有点糊里糊涂。此刻离她较远,本是模糊的景象忽然清晰起来。
    师妃暄对他是真的动了仙心,且敢于直言不讳。让他们的津神之恋能真实的延续下去,直至永恒的极尽,假设永恒也不济至仍有尽头的话。
    这将永远是他和师妃暄间的秘密,即使亲近如石青璇或寇仲,他永不会向他们透露真相。他对石青璇的爱并无因此有半分减少,正如无损于他和寇仲间的兄弟之情。他会更全心全意,浑无挂碍的投入与石青璇灵欲一致的爇恋去。生命至此,夫复何求?
    微笑道:〃那时她仍未晓得我会去说服寇仲,世民兄其时肯定认为这是没可能的事。〃
    李世民往他瞧来,双目散发著锐利的光芒,淡淡道:〃那时我当然认为没有人能说服寇仲,何况在宋缺宁道奇两败俱伤之后。可是妃暄却认定她不会看错你,不会看错寇仲。我当时生出很奇怪的感觉,她对子陵彷似有种近乎盲目的信任,虽然现在事实证明她的目光丝毫无误。〃
    徐子陵明白他的心意,哑然失笑道:〃小弟是首次感到秦王在妒忌,不过这妒忌实在没有道理的。因为她对你的信任肯定比对我们更盲目,至少从没动摇过,而对我们尚要出动宁道奇,对吗?〃
    李世民一手搭上徐子陵肩头,叹道:〃我将要失去两位兄弟,却多回你和寇仲,是我的福气,所以我不用向你隐藏心中的妒忌。因为大家是兄弟,且是同病相怜好兄弟。不如我们喝两杯,横竖暂时无仗可打。〃
    徐子陵不解道:〃甚么同病相怜?〃
    李世民道:〃妃暄就像天上的明月,只可趁她经过夜空之际隔远多看两眼,却永远只属于她自己,对她生出爱慕的男子们,只能把心意埋在心底里。日后不论我们如何成就千古不朽的大业,这生命中的遗憾将永远伴随,想想他教人黯然神伤。〃
    徐子陵终明白他意之所指,更明白自己非是和他患上同一症候,当然不便揭破,且同意似的寒糊地陪他叹一口气,岔开道:〃我要立即赶赴巴蜀,与寇仲先一步潜入长安,希望可解决石之轩的问题。〃
    李世民呆看他片晌,颓然道:〃子陵可否多陪我片刻,我忽然感到很痛苦,子陵再待一会。〃
    说罢走到门外,召来李靖,低声吩咐后回到书斋,在徐子陵旁坐下,叹口气。
    除子陵还以为他仍为永远得不到师妃暄的遗憾失落,鼓励道:〃世民兄若能令天下统一和平,是对妃暄奉上最好的一份盛礼。〃
    李世民摇头道:〃自父皇入长安登基,这些年来我已习惯把心事隐藏,不让任何人看破我心内真正的感受。可是刚才和子陵说话,我竟感到可直话直说,非常痛快,但也勾起儿时的记忆;我和建成太子、齐王均是一母所出,少时关系密切,就像现在和子陵般甚么也可放肆无忌,想不到今天却要尔虞我诈,斗生斗死,岂无感慨?〃
    徐子陵明白过来,苦笑道:〃俗语不是有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吗?有些事不宜多想,只可尽力去做。〃
    足音响起,李靖进来把一个方形锦盒奉上。
    李靖退下后,李世民在膝上打开锦盒,取出摺整齐的一份卷宗似的东西,把锦盒放在一旁几上,长身而起道:〃子陵请过目。〃
    徐子陵好奇心起,随他移到书桌旁,瞧著他把卷宗打开,赫然是长安城的全图,津致至极,钜细无遗,以朱砂细笔密密麻麻写满蝇头小字,注明具军事用途各种建筑物的驻军和防御情况。
    此正为宋缺交付给寇仲的三大要务之一,现在展现在徐子陵眼下。
    徐子陵大讶道:〃原来世民兄早有准备。〃
    李世民从容笑道:〃子陵勿要误会,在制造这张城图时,我从没想过会用来对付自己的家族。事实上这是我的惯性,所有重要的城池均着人津绘详图,否则如何能清楚自己所攻所守城池的强弱。〃
    徐子陵叹道:〃这叫英雄所见略同,宋缺晓得可经由杨公宝库在长安城内发动巷战,第一件事是要寇仲潜入长安,绘成这么一张长安城图。〃
    李世民点头道:〃坦白说,论争霸天下,若对手只是寇仲,而我又能兵权在握,我有十足信心可和他平分秋色,只看谁的运气好些儿。可是若有宋缺与他联手,我是没半分毫把握的,幸好如今再不用为此担心。〃
    徐子陵道:〃现在长安城的情况是否已有改变呢?〃
    李世民肯定的道:〃改变谈何容易?这是长安城有效的防御布置,部分细节可作改变,整体布局必仍如此。我们是沿用和加强杨广的原有部署布置,由于杨广当年针对变生肘腋的心态,所以长安城是天下所有都城坚城中最有条件打巷战的城池。我还曾有个构想,就是当长安被围攻时,我们可故意开放城门,任敌人长驱直入,然后利用城内的防御,把入城的敌人一举歼灭,由此可见长安城防御力能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