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双龙传4-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闭的城门后,静待出击的时机。
    寇仲目光来回扫视第二重壕堑另一边约两座箭塔投石机阵,每阵战士过百人,若非另有安排,只这两座敌方的前线防御点已不易攻破。
    右方的杨公卿道:〃他们放弃第一重壕堑。〃
    另一边的麻常笑道:〃因有前车之鉴,上趟我们是锲着进入两重壕堑间的敌骑尾巴杀出壕外,因缘巧合下一箭建功,赢取得漂亮的一仗。〃
    〃咚!咚!咚!〃
    鼓声中敌方三寨军马往第二重壕堑推进,至离第二重壕堑千步许处停下。
    寇仲微笑道:〃填第一重壕!〃
    麻常传令开去,五十辆虾膜车从军中飞快推出,直接送入壕垫去,接着泥土包运送不绝,不到片刻长达二十多丈本是横阻前方的一段壕垫,变成平地。
    寇仲待兵员退回阵内,指着跨建于左方伊水的三座临时木桥道:〃当我们控制大局时,须立即以大炮飞石把这三桥摧毁,断去敌人大军从城东来援之路,李元吉若要来援,须多走点路,绕城西而来。〃
    同时打出手令,〃隆隆〃声中,弩箭机和石炮首先往前推移,越过填平的第一段壕垫,直扑第二重壕。
    麻常点头领命,道:〃此事交由下属负责。〃
    敌方号角声起,主力军分出一支二十人的盾枪手和箭手推前增援第二重壕垫。
    突围军拥有远攻重装备的先头部队,在离外壕五百步处停止不动,等候寇仲攻击命令。
    寇仲从容道:〃降下厚载和定鼎两门,城门后的部队仍须按兵不动。〃
    杨公卿微一错愕,后方传信兵以旗号向城楼的王玄恕发出指令,再由王玄恕向另两军传达寇仲命令。
    不K刻后两门下降,却没有人马开出,果有高深莫测的作用。
    寇仲微笑道:〃这叫疑兵之计,令屈突通不敢托大,怕被我们突然从侧拦腰攻来。〃
    麻常道:〃敌人只见到少帅,却不见徐爷和跋爷,会怎么想呢。〃
    寇仲淡然道:〃当然是疑神疑鬼,不知我们有甚么后着。〃
    接着长长呼出一口气,叹道:〃我多么希望壕塑另一边的是李世民而非屈突通,那说不定我们不用弃守洛阳,而是据洛阳以迫关中。〃
    杨公卿和麻常心忖这正是李世民高明处,永远不予敌人在准备充足下硬撼他的机会,攻无可攻,故守亦无可守。
    寇仲拔出井中月,在头上旋挥一匝,大喝道:〃进攻!〃
    他的喝令如平地响起的焦雷,轰传远近,已方人马闻声津神大振,敌人则被唤起对他悍勇无敌的畏惧。
    〃咚!咚!咚!〃
    突围军战鼓响起,这台由陈老谋亲自监制的坐地巨鼓,有节奏的鼓音,可深传往地底下的伏兵,各依响声配合地面部队的行动。
    大战开始。
    鼓音撼动山岳,在另一端出口的徐子陵藉黑夜掩护下迅速把瑙重送往占据的山头,由工事兵设立简单而有效的山头阵地,用以抵挡唐军追兵的攻击。
    在东南方的制高点,均有人放哨,以备李世民奇兵出现时示警,使撤退大军可避重就轻的逃走。
    从陈留运来的粮食、兵器和各类补给,藏在南面距此二十里外的密林秘处,若一切依计划完成,突围军该在日出后逃抵该处,补充装备后继续南下行程。
    徐子陵特别留意伊水和洛水两河的动静,因为他们的逃亡路线正在两水之间,先一步掌握李世民水师船队从那条河道来追,关系到撤退的成败。
    陈老谋来到他旁,细听洛阳城方传来的喊杀声,道:〃开始啦!两座战塔阵将在二十下鼓音内崩塌。〃
    远方喊杀连天,这处却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沉静,把守山头阵地的三百战士人人神色凝重,蓄势以待。
    负责出口这一方布置的全选自杨家军,无不是能以一档十的津锐,人数虽少,配上徐子陵如此级数的高手,足可应付任何情况。在以静制动下,负起押后拒敌的重任。
    徐子陵道:〃陈公可负责把敌寨劫来的粮草用品运来,这里交给我使成。〃
    陈老谋点头答应,领着十多名亲随重返地道去。
    徐子陵遥望高寨,心中涌起不安的感觉。李世民现下究竟身在何处?
    寇仲安坐千里梦马背上,冷然扫砚敌我的攻防战,攻打第二重壕塑是由麻常负责指挥,这是他从〃天刀〃宋缺偷师学来的用将法门。
    无论如何优秀的人才,若不予他历练的机会,扩展才能,是难以发光发爇的。正如宋缺要他撑起北方的局面,抵抗李阀的大唐军,用意如一。又像宋缺迫他作生死决战,令他在刀道上作出突破。
    三十挺弩箭机和十五台飞石大车对壕垫外的敌阵展开无情的狂攻,前者射程五百余步,后者二百步远,全推移到离敌阵二百步的距离,在敌人投石机的威胁外。敌人射来的箭矢,由矛盾兵挡格。
    五辆木驴车打横放在前线,己方弩弓手以之作掩护往敌阵还击。甫一接触,在弩箭投石的强大攻势下,敌人血肉横飞,纷纷撤往战阵后,如非有长壕阻隔,突围军早长驱而前。
    寇仲喝道:〃取消挖空计划!〃
    〃轰!〃
    左方箭塔受不住投石摧残,倾颓倒塌,压得阵内战士惨嚎奔避。
    杨么卿传令下去,鼓音忽变,通知地道下的人放弃拉倒支架,让敌阵塌往地底的计划,以免暴露地下的玄虚。
    寇仲暗怪自己失策,想不到敌人志不在守壕,而在乎壕外的对垒交锋,以致浪费人力。
    左寨薛万彻指挥的万五唐军,完成跨河的行动,通过三座木桥注入前方平原,会合以屈突通作主将的大军,总兵力达六万人,如展开翅膀的雄鹰,忱兵广阔的平原上,严阵以待。后方是旌旗飘扬的高寨。
    如非寇仲有从地底突破高寨的安排,此刻只好认败服输,退回城内想办法。因为在敌方压倒性的兵力下,配合快速骑队的冲击,弩箭机和大炮飞石将失去隔壕进攻的威胁力;倘给敌人截断退路,更是全军没顶的惨局。
    号角声起,敌人终放弃守壕箭塔阵,往后撤退。
    寇仲别无选择,下令填壕,车轮醣醣声中,余下的虾膜车全体出动,推往深壕去,泥土包随后运至,抛进壕内。
    城楼上战鼓急响,在西南角城楼上的传信兵以火把打出讯号,通知寇仲敌方有一支三万人的部队从西面绕城而至。
    杨公卿神色凝重的道:〃李世民来哩!〃
    寇仲摇头道:〃应是李元吉而非李世民。立即关闭厚载和定鼎两门,单雄信和郭善才改由长夏门出城,弩机和飞石大车固守我军右翼,抵挡敌人冲击。〃
    杨么卿一声领命,亲自指挥行动去也。
    寇仲心神一片安宁,无惊无喜,那种与天地合成的感觉回来了,生死荣辱再无关重要,重要的只是在这恶劣无比的战场上作出最正确的判断。他虽有一个近乎完美的突围作战计划,可是李世民的战略才能毫不逊色,任由他出城剧战,摸清他的虚实,待他兵疲力竭,计穷谋尽,再以养津蓄锐的兵马,对他落荒逃遁的大军施以雷霆万钧的拦截战。
    他明知李世民的手段,却是无法改变即将发生的任何事,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全力与对方周旋,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蹄声轰天响起。
    飘扬着李元吉军旗的大唐军,出现在西南平原处,一队二十人的先锋骑兵部队,在两重壕垫间疾驰杀来,接着是另一支二十人的骑兵,沿第一重壕塑边沿配合冲击,硬撼突围主力军石翼。
    战鼓声起。
    前方三军开始推进,从正面迫至。
    寇仲拔出井中月,大喝道:〃越壕!〃
    短兵血战的时刻终于来临。
    输入者:前尘、阿贤、星诗
    
//nsh。yeh
 第四章 突围血战
    随着领军主将的号令,一排一排的弩箭,在数息的短暂时间下,连续发射十五挺八弓弩箭机射出弦架的强箭,由战士快速上箭时,另十五挺弩箭机立即接力发射,在射程内的敌骑无一幸免的人仰马翻,血肉飞溅,情况教人惨不忍睹。
    李元吉先锋骑兵队的攻势被这些弩箭机彻底粉碎,仓皇往西撤退,改由盾手及箭手重组攻势,循骑兵的退路推进,务要把突围军中最具杀伤力的重武器牵制,为屈突通的大军制造机会。
    这是个看谁伤得更重的死亡游戏。
    蓦地洛阳城东北城楼警报鼓声响起,传信旗手更打出敌人进攻东北上东门的旗号。
    寇仲和杨公卿交换个眼神,后者眼中透出惊惧神色,这会把仍留守洛阳城八千战士牵制得动弹不得,无法参加突围之战。
    突围军以盾矛手和刀箭手组成的先锋部队,仍依着战鼓的节奏,越过填平的壕塑,往敌阵推进。
    一切就像一个没法醒过来或能够改变的噩梦,寇仲心里暗叹一口气,李世民确是不世将才,每一招均能命中他致命的弱点。
    李元吉军的突然出现,现在的上东门被攻,均使他被迫改变战术,就如高手对垒,或国手对奕,每一着均占尽先机,压着他来打。
    寇仲目光投往左方的伊水,心想幸好有这条大河,否则若让敌人左右夹击,怕要立即完蛋大吉。收摄心神,斩钉截铁的道:〃放弃洛阳,全军突围!〃
    杨公卿苦笑道:〃这该是最明智的抉择。〃
    立即命旗手打出信号,知会城楼上的王玄恕。
    〃当!当!当!〃
    王玄恕亲自敲响城楼的铜钟,把消息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送往全城的守军。
    寇仲高举井中月,策着马儿打个转,向军士高呼道:〃弟兄们!我寇仲和你们生死与共,我寇仲会是第一个杀进敌人阵中,也将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这番话说得激昂悲壮,配合寇仲无敌的形象,威猛无畴的外貌,深具一种激动人心的感染力,众战士立即齐声呐喊,〃少帅军必胜!〃的呼叫声冲天而起,没有一个人不战意大盛,与寇仲的心连结起来,愿为主帅效力。
    寇仲露出一个与残酷战场绝不相衬的笑容,灿烂如天上阳光,从容道:〃终有一天,我会从长夏门重回洛阳,绝不会是另一道门。〃
    杨公卿双目射出只有寇仲才明白的神色,振臂高呼和应道:〃不论生死,我们永远追随少帅。〃
    全军再次呐喊,甘愿死战。
    前锋军倏然而止,打横于距敌八百步处列成五排的长方形阵势,前两排山一千矛盾手组成,后三排是刀箭手。
    麻常再发号令,两支各五百人的骑兵驰往战阵左右两端,成为护翼。
    在这围城的岁月里,守城军并没有闲下来,日夜不息的由麻常负责躁练,于此生死关头显现成果。
    前锋军的指挥是跋野刚,左右骑兵队分由段达和郁元真率领。
    单雄信和郭善才两队各二十人的骑兵,此时从长夏门出城,布阵后方。
    李元吉的军队,亦在离弩箭机和飞石大炮千步外处停下,静待进一步的命令,双方暂成对峙之局,大战一触即发。
    寇仲目光扫砚枕兵前方的屈突通部队,心中一片空灵,对战场形势无有遗漏,更晓得高寨在敌人懵然不知下,已落入跋锋寒手上,竖起旗号。
    井中月回鞘。
    寇仲和杨公卿催马前进,两千骑兵随行,越过被填平的长壕,移到前锋军后方。
    寇仲向杨公卿道:〃千万勿要让李元吉攻破我们侧翼,待我破阵回来时,我们才发动全军突围,这里全交给杨公啦!〃
    杨公卿点头答应,道:〃少师小心!〃
    寇仲乃全军的灵魂,若他阵亡,突围军势将瓦解冰消。
    寇仲露出一丝充满自信的笑意,取出刺日弓,高举张开,另一手从挂在马腹的箭筒以独门手法取出四箭,夹马前行。
    前锋军在跋野刚喝令下,往左右退开,让出通路,予寇仲通过。
    气氛顿时拉紧。
    敌阵战号响起,前一排盾手长盾往地,后一排盾手往上斜举,形成上下两重盾牌阵,保护后方箭手。
    寇仲单骑来到阵前,仰天长笑道:〃天下间谁能挡我寇仲!〃
    语毕劲箭上弦,连珠发射。
    在双方火把照耀下,一支接一支的劲箭从刺日弓射出,每支均带螺旋真劲道一道的闪电般往敌阵激射而去。
    〃当当当!〃
    盾牌破碎,血肉横飞,无坚不摧的劲箭视盾牌如薄纸,透盾入身,正面向着寇仲的盾手一个接一个的东歪西倒,血染平原!从刺日弓射出的劲箭仍像永无休止似的,失去盾牌的后排箭手更像被狂风扫落叶般纷纷中箭,眼睁睁瞧着死神的来临。
    寇仲此一手先声夺人,使己军士气再振,齐声呐喊助威。敌方见势不妙,战鼓声起,先锋军步伐一致的朝突围军迫来,另分出两支旗兵分左右两翼又至。
    李元吉军立即策应,原已止步的先锋军开始进击弩箭机和飞石大炮。
    后方的杨公卿知是时候,同高寨方面以火把发出讯号。
    高寨擂鼓震天响起,跋锋寒在一座箭塔顶现身,大喝道:〃李唐气数已尽!少帅军无敌天下!〃
    突围军除杨家军外,对地道一事全不知情,忽见高寨落人已方之手,神气至教人不敢相信,登时军心振奋,齐声呼应。
    反之,敌人上下人人心神被扰,在未明虚实下,深感腹背受敌的威胁,立告阵势一阵混乱,恐慌像瘟疫般蔓延全军。
    寇仲岂肯错过良机,大喝道:〃弟兄随我来!〃
    蹄声震耳下,二十津骑,随他冲阵而出,以凿穿的战术,朝敌杀去。
    其他人马在麻常指挥下,仍紧守岗位,坚拒敌人的冲击,箭矢漫空向迫来的敌人大军射去,矛盾兵则持盾举矛,边挡来箭边严阵以待即将来临的肉搏血战。
    杨公卿移往大后方,照应从城内退出的部队,更负起全局总指挥之责。
    弩箭机和飞石大炮忙个不休,配合仍固守南墙的王玄恕部队的弩箭投石,粉碎李元吉军右翼攻来的冲击战。
    双方不停调兵遣将。
    屈突通因高寨失守阵脚大乱,更由于摸不清楚跋锋寒的实力,无奈下分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在后方一字排开面向高寨列成阵势,以抵挡应付从后而来的攻击。
    战场上喊杀连天,似若人间地狱。
    寇仲一马当先,手上刺日弓连珠箭发,专挑能在远程威胁他的箭手下手,箭无虚发,兼之敌人军心已乱,他与二十飞骑旋风般凿进蜂拥而来的步兵阵中。
    寇仲收起摺弓,井中月出鞘,螺旋劲发下,挡者披靡,整队人马就像一把巨型井中月,而他寇仲正是刀锋锐处,一下子就把敌人攻来的先锋队伍冲成两截,杀入敌方随后而来的骑兵团去。
    以千计的敌骑从四方八面冲来拦截,却没有人能是他对手,手下见主帅如此勇猛,人人奋不顾身紧随他后,杀敌抗敌,寇仲帅旗到处,人仰马翻,战况惨烈至极点。
    寇仲心神晋入井中用的至境,视在己方军力数倍之上的敌人如无物,索性把身旁持旗手的大旗取过来,一手挥旗,一手挥井中月,旗卷刀挥下,望着屈突通帅旗高起的敌阵杀去,没有人能阻延他片刻。
    麻常这一方仍坚守阶地,幸得寇仲冲乱敌方进攻的队伍,使他的部队所受压力大减,麻常在敌人推进至五十步许的距离,下令刀箭手收弓拔刀,往前冲杀,趁对方队形未整,己方士气大振的当儿,步骑兵全军反扑。
    单雄信和郭善才两支骑兵队共六十人,共分两路,从左右杀出,迎击从两翼攻至的敌骑,杀得天昏地暗,星月无光,地摇山动。
    李元吉的侧攻部队,便被弩箭和飞石大炮拒于二百步外,寸步难进。
    在敌军大后方又是另一番光景,高寨大门敞开,近千被俘虏的唐兵和工事兵等非作战人员,在夺得战马的跋锋寒和近五百飞云骑箭矢威胁下被驱赶出寨,亡命向己方横列案前的骑兵阵奔去,跋锋寒则藉着这批人的掩护,率领飞云骑随后杀来。
    指挥骑兵队的是李元吉心腹大将冯立本,眼睁睁瞧着跋锋寒攻至,偏是没法下令手下放箭射向杂在己方俘虏中的敌人,时机稍瞬即逝,倏然间整个五千人的骑兵队给俘虏冲乱,而敌人在跋锋寒领头下,气势如虹,势如破竹的把骑兵队断作两截,更因俘虏四散窜逃,令骑兵无法作有效的拦截反击,纵使人数在对方十倍以上,仍是一筹莫展。
    高寨火光冒起,浓烟冲天,陷进火海申,更添突围军威势。
    谁够狠,谁就能活下去。
    位于全军核心虚的屈突通和手下诸将,忽然发觉身处险境,后方来的跋锋寒,前方是所到处血肉横飞的寇仲骑队,两军均是锐不可挡,以他帅旗所在处为目标,再无选择下,中军步骑兵五千人,往西移避,望与李元吉大军会合,再重整军容。
    帅旗一动,全军立受影响。
    突围军齐声呐喊,奋身杀敌。
    麻常、单雄信、郭善才三支部队逐寸逐寸的往前杀去,唐军则节节败退。
    杨公卿知是时候,下令王玄恕把留守洛阳的部队全数撤出。
    城内立时烟火四起,原来在城墙大街早堆满乾柴,燃点后熊熊烧起,截断通往城南墙上墙下的所有通道,令入城的唐军无法追击。
    此时寇仲和跋锋寒终在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战场核心处会师,敌人潮水般往西退却,突围之路以已畅通无阻,可是寇仲和跋锋寒却晓得前路仍是艰辛,敌人退而不乱,何况李世民的主力大军仍未现身,那才是突围军最致命的威胁。
    战争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突围军先拆毁跨过伊水的三座浮桥,然后且战且退,李元吉和屈突通的联军重组后集结五万步骑兵,穷追不舍。
    待突围军撤到地道南端出口的山头阵地,立即全军反扑,加上徐子陵的生力军,终守稳阵脚,迫得李元吉大军后撤。
    由开城出击突围,战至此时,双方各有伤亡,突围军山一万八千人减至一万五千人,阵亡者达三千之众,更失去王隆、薛德音和畅江三将。唐军死伤更逾六千,可见战情之惨烈。
    王玄恕成功把大批突围战马送抵山头阵地,当然包括徐子陵的万里斑和跋锋寒的塔克拉玛干在内,此为逃亡大计的重要部份,必须将所有人转为骑兵,才能以最机动和快速的方法避过敌人的拦截,逃离敌人的势力范围。
    寇仲、徐子陵、跋锋寒和杨公卿立在山头阵地高处,在东方天际曙光初现下,遥观李元吉军形势。
    四人均是浑身浴血,也不知是敌人的鲜血还是从己身伤口消流的鲜血。
    虽成功突围至此,可是四人无不心情沉重,且有四面楚歌的危机感觉。直到此刻,他们仍不晓得李世民大军所在位置。
    两个时辰的激战,突围军师老力疲,再难像刚才如出押猛虎似的应付另一场激战。
    洛阳城的人被扑灭,城头换上大唐军飘扬的旗帜,似在对他们耀武扬威。幸好高寨化成一片焦土,使他们稍有战胜的成就感。
    虽明知李世民的策略是先挫其锋锐,疲老其师而后追击截杀,他们仍是别无选择的踏进这陷阱去,而现在他们正处身陷阱内,等待被猎杀的命运。
    此时麻常来报,一切准备就绪,可以随时上路逃亡。
    跋锋寒沉声问道:〃南方有没有动静。〃
    麻常摇头道:〃一切如常,李世民的主力大军该不会埋伏在前路,只要我们的马够快,可在寿安和伊阙的唐军完成封锁前逃离伊洛河原。〃
    他们于南方高处设置哨岗,那一方有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耳目。
    杨么卿叹道:〃此正是李世民的策略,看准我们逃往南方,突围后必须日夜兼程穿过寿安和伊阙间河原的关口,而他则可从水道于我们人奄马乏之际在任何一点拦截我们,另一方面李元吉和屈突通则封锁我们后路,将我们困在伊、洛两水之间。〃
    寇仲极目左方洛水,断然道:〃突围战就是比拚双方速度的战争,谁的行动快,谁便是成功者。我们立即启程,靠伊水西岸南下,由我们负责押后。〃
    麻常领命去了。
    徐子陵淡淡道:〃李世民正在城内。〃
    众皆愕然。
    杨公卿讶道:〃子陵为何有此看法?〃
    徐子陵道:〃即使李世民猜到我们会往南逃走,可是终不能落实猜想。以他一向稳健的作风,最佳战略莫如以不变应万变,把握到我们的逃走路线后,在城内集结水师船队,待天明后将水师一分为二,开闸分从伊、洛两水追赶我们,那时主动全在他手上,而我们更要应付寿安和伊阙的唐军,前有拦堵后无退路,我们只余挨打的分儿。〃
    跋锋寒点头同意道:〃子陵言之成理!〃
    徐子陆续道:〃待拆除两河的障碍物后,就是李世民水师空群出动的时刻。〃
    话犹未已,洛阳西南洛水处出现幢幢帆影,李世民的水师船队终告现身。
    寇仲深感自己靠伊水西岸逃亡的选择绝对正确。大喝道:〃好小子!就比比看是我们的马快还是你们的船快,我们走!〃
    寇仲四人和殿后只剩下四百余人的飞云骑全体踏磴上马,朝己方南行的队伍赶去。
    敌方战鼓声起,骑兵全体出动,超过二万的骑兵队,再无任何顾忌,在李元吉亲率下漫山遍野的追来,不予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在李世民超卓的战略部署下,张开天罗地网,务要把突围军一网打尽。至此突围军优势和主动全失,陷身于猫捕老鼠的死亡游戏中。
    寇仲处此无可再恶劣的形势下,反激起强大的斗志,即使最后突围军全军覆没,也要李世民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输入者:前尘、阿贤、星诗
    
//nsh。yeh
 第五章 生死之间
    寇仲、徐子陵、跋锋寒、杨公卿、麻常、陈老谋、王玄恕、跋野刚、单雄信、郭善才、郁元真、段达等十多人,在午后的阳光下,蹲在山头高地一处莽树丛后,遥观三里外远处按兵不动的李元吉二万骑兵部队,三缕烟火,枭枭升起,知会远方唐军突围军的位置。
    五艘补给船从伊水驶至,为李元吉军送来用品粮食。
    众人无复破围而出的兴奋心情和威猛形象,为减轻战马的负担,沉重的盔甲均在途中弃掉,且因人人身上多少挂彩,因失血和奔波以致脸色苍白,颇有穷途末路的景象。
    寇仲双目闪闪的注砚敌阵,狠狠道:〃李元吉何时变得这么津明,我停他也停,摆明要吊在我们后方锲而不舍,却避免交战。〃
    跋锋寒沉声道:〃我们应沿洛水走而非伊水,那至少可晓得李世民的追兵所在。〃
    众人默然无语,敌人策略高明,迫得他们不住逃亡,然后在适当时机,于他们兵疲马乏时,发动攻击,一举把他们彻底击垮。
    徐子陵神色凝重的道:〃我们定要设法摆脱李元吉的追兵,始有希望闯过李世民那一关。〃
    寇仲环观远近形势,伊洛河原平坦的沃野至此已尽,地势开始起伏变化,在正南处一列山峦延绵扩展,东抵伊河,西接大片古木参大的原始树林,若往西行,快马可在两个时辰内抵达洛水东岸。
    一道小河从山区倘流蜿蜒而至,流入伊水。他所率领疲不能与的战士正在小河两旁休息进食,战马则吃草喝水。
    寇仲仰首观天,通:〃师傅!风向会否改变?〃
    除跋锋寒和徐子陵外,其他人听得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
    跋锋寒细观天云,道:〃若为师所料无误,今晚仍风向不改的吹西北风,只要我们放火燃烧山区东北的密林,西北风会带来浓烟,阻截追兵。〃
    杨公卿等均听得津神大振。
    麻常皱眉道:〃我们往来伊洛,一向走山区西面开发的林路,走山区却从未试过。〃
    王玄恕道:〃山中有通路。〃
    众皆愕然,此话若从曾在王世充麾下任事的任何一人口里说出,绝没有人奇怪,但王玄恕一向养尊处优,怎会晓得山区内的情况。
    王玄恕显是想起父兄,神色一黯,垂头道:〃父皇他……唉!爹曾令我勘察洛阳南方一带山川形势,所以我曾多次进出山区,山区南端有一处出口,可抵伊阙西北的林区。〃
    众人恍然,王世充一向贪生怕死,遣儿子勘察形势,是为预留逃路。
    寇仲道:〃那就由玄恕领路,现在我们先使人到山区西北树林处做手脚,我们今晚就撇掉李元吉,逃之夭夭。〃
    单雄信担忧道:〃我们虽可暂阻李元吉追入山区,可是进山区后更是全无退路,只要李元吉知会李世民,李世民河与寿安和伊阙两支部队会合,在山区南方出口守候我们,若我们被困山区,将是全军尽没的结局。〃
    寇仲微笑道:〃若非玄恕通晓山中形势,谁敢取道山区?〃
    跋野刚同意道:〃当然是舍山区而取林内官道,既快捷又方便。〃
    寇仲像已成竹在胸,从容道:〃这正是用兵贵奇的道理,李元吉正因猜到我们不敢入山,故而按兵不动,任由我们从林中官道南逃,因为李世民正忱兵另一边出口,作好一切工事防御,来个迎头痛击。我们改采山道,必能令他阵脚大乱,我们则有机可乘。〃
    跋锋寒淡淡道:〃这叫险中求胜。〃
    杨公卿叹道:〃三个出口,李世民只能把守且二,我们如能在李世民完成拦截前先一步出山,当然一切没有问题,否则亦不该选择李世民亲自把关的出口。〃
    众人皆明白他叹气的因由,是为对此无从揣测。
    王玄恕道:〃贴近伊水的出口非常隐蔽,敌人未必知道。〃
    寇仲压低声音道:〃一晚工夫能否通过山区?〃
    王玄恕道:〃若不停赶路,仍须半天,但这样恐怕人马均支撑不住。〃
    寇仲再往上空瞧去,双目射出深思的神色,通:〃那我们就定下后晚出山的目标,今趟将轮到我暗敌明,当天上猎鹰盘飞时,李世民也离我们不远哩!〃
    黄昏时分,西北方山林突然火起,迅速蔓延,火势猛烈,往东南席卷而来,人屑浓烟,把李元吉追兵的前路截断。
    最微妙处是突围军先集中在山区和窄道问的山头,在浓烟掩蔽敌人视线的当儿,始迅速进入山区,今李元吉方面一时难以把握他们取道山区还是从林中官道撤走。
    在王玄恕领路下,全体将士牵骑疾行,登山下谷,穿林涉溪,在连绵的山区疾行,至天明时人马均筋疲力尽,藏在一处隐蔽的峡林内休息,争取睡眠的时间。
    此时深进山区达四十里,离南端隐蔽出口只有十多里路。
    寇仲、徐子陵和跋锋寒对这类艰苦旅程习以为常,打坐半个时辰大致回复过来,带着猎鹰无名,三人攀上峡旁最高的山峰,俯察四周形势,只见山势迷漫,峰岩互立,群山起伏绵延,茫茫林海依山形覆盖远近,偶见溪流穿奔其中。可惜三人均是心情沉重,无心观赏。
    寇仲拂扫无名羽毛,安抚它想振羽高飞的意欲,道:〃哈!似乎真的撇掉李元吉哩!〃
    跋锋寒道:〃李元吉并非蠢材,应不会冒险进入山区。当他从马蹄足声肯定我们逃进山区后,会一边扼守山区北方出口,一边把消息以最快方法通知李世民,着他封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