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鳞开-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下了床,踩了命人特制的竹青拖鞋,轻咳一声。
“殿下,要喝水么?”值夜太监轻手轻脚掀开帘幕,用最温柔的声音问朱慈烺,生怕声音太大惊了太子。
朱慈烺点了点头。刚才在床上的时候只觉得清醒得难以入睡,真的坐起来却有些头晕朦胧。
小宦官连忙端来了白水,递给太子。
朱慈烺一饮而尽,道:“掌灯,去书房。”自己扯过一套轻纱道袍,随手披在身上。
六月初的京师昼夜温差不小,此刻走出屋子甚至略有寒意。算算时日,眼下应该是公历的七月间。若是四百年后,正该是北京全城烧烤的时节,而眼下这种不正常的低温,无疑是因为小冰河期正值巅峰,在最近一万年中能够排上第二位。
这种让人抓狂的气候,将在未来几年有所缓解,而那时候大明早已崩塌。故而后世有人感叹“天意亡明”,并非虚指。
小宦官连忙上前帮太子穿上了鞋袜,系上道袍的系带,一边出去招呼其他当值的内侍。端本宫里很快便灯火通明,一个个人影在这凌晨时分沿着长廊无声地穿行。
朱慈烺净手净面,用了茶点,很快便坐在了偏殿的书案后面。他又检查了一遍昨天罗列出来的清单,确保没有遗漏,这才重重靠在了椅背上。十六年来,他都是个一步步走向刑场的死囚,如今终于看到了越狱的曙光。
“什么时辰了?”朱慈烺突然发问道。
小宦官头也不敢抬,连忙答道:“回殿下,马上就要到丑时三刻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离天亮还早,不过自己已经完全没有睡意了。他起身绕着书案走了走,问道:“田存善在宫里么?”
照太祖时候的规矩,宦官是不能有外宅的。然而现在宦官非但有外宅,甚至还有人娶亲纳妾,家财万贯。所谓的中官,已经越来越像是“官”了。朱慈烺记得当年崇祯很感慨地跟他分享做皇帝的心得,说:“文臣不可靠,武将不可信,唯有中官是家奴婢,却不可用。”
看起来宦官的确是皇家的奴仆,依赖皇家生存,实际上却早成了独立的一国,与文臣、武将并无二致。当年崇祯帝剿灭魏忠贤一党,难道真是为东林党出气?那是因为魏忠贤操练两万武阉,甚至与客氏私留孕妇在宫中,打算行“狸猫换太子”之事!
朱慈烺对于崇祯帝还是颇为欣赏的。作为一个阅历不足,年纪不大,所受的经学教育又不适合“皇帝”这个职业,朱由检靠着自己的天资与一群人精周旋,能走到今天已经不容易了。至于性格上的缺陷……这个谁没有呢?
“回殿下,”小宦官垂着头,“田存善昨日吃坏了肚子,又不该他当值,便早早睡下了。”
朱慈烺听到的却是:田公公昨晚没回宫。
“去把他叫来。”朱慈烺道。
“奴婢这就去。”小宦官连忙跑了出去了。
宫内的太监有摆明车马的派系,也有隐晦不见的阵营。明面上的派系是掌事太监名下记录的小宦官,脉络清晰,如同父子。暗中的阵营却是太监私下里拜认的干亲,有称父子的,有称祖孙的,也有结拜成兄弟的。
从这小宦官为田存善隐瞒一事上,就能得知他是田存善的暗党。否则只要说一句:“奴婢没找到田存善。”明天司礼监就得考虑给太子换个新典玺了。
即便如此洞明,又能如何呢?上辈子的朱慈烺被业界称作“扭亏圣手”,面对皇明这么个千疮百孔、负债累累的“公司”,仍旧充满了无力感。
与上辈子的辉煌神话相比,这辈子的难度更高。因为那时候自己被老板赋予了绝对的信任,而现在,他只是父母眼中的“稚童”。
是啊,还是个孩子。
朱慈烺摸了摸油光发亮的长发。他是前年才开始蓄发的,现在一头乌黑的长发被束拢在脑后,有时候还会编成辫子。虽然不符合他的审美观,但相对于之前刮了头皮梳出的“总角”发式,绝对是天大的进步。
田存善的外宅在后海,离宫中并不远。即便是在眼下这个时代,后海的房价也不是他能承受的。之所以能有这么一栋房子,却是众多烧冷灶的投机客的孝敬。一旦太子登极,田存善便是从龙之人,这房子的钱必然能数百倍地赚回去。
“田公公,太子急召!”
听到“急召”两字,田存善猛地从床上跳了下去,赤脚踩在地上,然后才睁开了眼睛。对于这位太子,田存善绝不敢有半点怠慢,催着还在床上揉眼睛的侍妾为他穿上官服,一边问道:“传话的人儿呢?让他来回话。”
不一会儿,小宦官已经站在了门外,道:“公公,刚才太子爷突然醒了,眼下在书房里等您呢。”
“可知道是何事?”田存善坐在椅子上,好让侍妾为他梳头。
“太子醒来之后,就看了看桌上那份单子。”小宦官怕自己说不清,补充道:“就是昨日列出来,要带出宫的表单。”
田存善皱着眉头:莫非是突然想起来落下了什么东西?不会!他旋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谨慎检查是太子的习惯,却从未见这位千岁真的落下过什么。或许是要核实准备情况?田存善又想一个可能性,不由脊椎发凉。
——昨晚晚膳前才列好的单子,自己马不停蹄地就安排下去了,但这会儿功夫上哪里去一一核实?怎么也得天亮啊!
田存善不敢埋怨太子有一出是一出,只能开动脑子将一切可能都准备好。若说这五年来跟着太子有什么收获,办事周全这一项可是被太子磨砺得足以进司礼监当差了。
“田安!”田存善叫道。
“老奴在。”门外一个苍老的声音回道。
“王府那边收拾得怎么样了?”田存善问道。
“这……老奴去问问。”田安一头冷汗,连忙应道。
“我先入宫,你遣人追来回报。”田存善没好气道。
因为这点不如意,田存善心中便起了一团火。突然间,头皮一扯,原来是侍妾没睡醒,用力重了。田存善顿时跳了起来,挥手便是一记耳光,骂道:“梳个头都不会,养你何用!滚!等咱家回来再与你算账!”
外面听到老爷发火,知道这位老爷心情不妙,连忙检查自己手里的活,暗暗祷告自己可别在这时候撞上刀口。
田存善收拾妥当,急急忙忙出了门,一路催促着轿夫紧赶慢赶进了宫。因为这大晚上开门的事,又少不得打点了许多银两,否则谁肯冒着杀头的风险坏了天家的门禁?
饶是如此,田存善赶到太子门前的时候,已经是累得气喘吁吁,一脸虚脱的模样。
这其中三分真,七分装,也都是宦官们从小就要学会的本领。若是人笨学不会,那就只有去混堂司烧一辈子的热水了。
“王府邸收拾好了么?”朱慈烺见了田存善,第一句话果然是问信王邸的事。
田存善心头一松,庆幸自己的家人终于还是赶上了,连忙答道:“殿下,王府那边已经收拾好了端礼门……”
“寝宫呢?”朱慈烺眉头一皱,直接问道。
田存善并非不知道这个问题的要点在哪里,但寝宫还没修缮出来呢!怎么能放在前面说?当然是先汇报成绩,再上报困难。他见太子面色已经沉了下来,连忙跪倒在地:“殿下恕罪!奴婢昨日接了令旨便亲眼看着人去修了,但是天黑了,又都是生漆,不敢点火……”
“孤昨日命你先打扫寝宫,你是哪一个字没有听懂?”朱慈烺眼睑垂了下来。
田存善心中叫苦:打扫寝宫固然容易,但是不用修缮么?寝宫里好多地方都长了杂草,总得天亮了才能找人拔除呀。至于屋顶上的瓦片也得换过,还有梁柱上漆……您这位爷动动嘴,咱们可得跑断腿才行啊!
“殿下,端礼门是王府的门面,若是蓬头垢面……”
砰!
朱慈烺随手抓起臂搁敲在桌子上。
紫檀木做成的臂搁与琼州送来的黄花梨书案相击,声响明亮,隐隐带着金铁之声。
田存善立马缄口不语,伏地待罪。
太子最恨的就是解释。
第9章 从来不识君王面(3)
朱慈烺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在这个巨大的监狱里生活越久,他就越发觉得自己在失去控制力。
压力山大!
回想崇祯初年的时候,皇帝陛下精力充沛,即便要花八个时辰在政务上,却还是能腾出时间抱一抱太子。然而时局一天天糜烂,大臣一次次欺瞒,决策一次次犯错……终于将一个阳光聪敏的青年天子逼成了疯子。
否则在最后关头,也不会砍下自己爱女的手臂了。
崇祯对那位坤兴公主的宠爱,丝毫不下于太子。
“我让你打扫寝宫的意思,”朱慈烺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放缓口吻,“是为了早点住进去。也不用修缮什么,只要卧室里没有蜘蛛网,看不见落灰,换个新帷幔,就够了。我这么说,你可听懂了?”
田存善苦着脸道:“千岁,这不是您说省就能省的呀。事关天家颜面,若让皇爷知道了可如何是好?若是有小人使个绊子,奴婢可就再不能随侍殿下您左右了呀!”田存善说哭便哭,豆粒大小的眼泪登时滚落下来,啪啪有声。
朱慈烺不得不吸了口气,按捺住心中的不悦:“你是说孤保不住你?”
田存善登时一个激灵,伏地磕头:“奴婢不敢!奴婢万万没这个意思!”他很清楚地知道,太子平日都是用“你我”称呼,一旦称孤道寡,那必然是很不高兴了。
“算了吧,”朱慈烺叹气道,“等天亮之后,我去请安,然后就出宫。东宫里的书稿一批批搬走,包括历年来的赏赐,什么都不要落下。”
田存善心中一惊:太子爷这是不打算回来了么?
他固然知道太子急着出宫,但只以为那是少年抑制不住的好奇心,想看看皇宫外面的世界。却没想到太子竟然有心在宫外常住,连东宫里的东西都要带走!
——算了,还是听太子的,大不了日后再搬回来。想来外面哪有宫里这么舒坦,怕他也耐不住几天。
田存善心中暗道。
“明天,”朱慈烺竖起手指,“若是王府寝宫打扫出来了,晚上便住王府。若是打扫不出来,就住你后海的那套宅子。”
田存善脊背冰凉,口中哆嗦半天方才道了声“奴婢遵命”。
朱慈烺深谙时不我待的道理,当下命田存善起来,将明日所有需要安排的事一一罗列,分配负责人。每一件事都规定了完成标准,以及时间限制。
这套精密的流程管理充分调动了太子身边每个人,只是因为技术条件,无法做到实时沟通,许多衔接环节势必会有差池,甚至影响全局安排。然而若是这些宦官都做不到,那整个大明,或者说整个世界,都不会有人做得更好了。
这些生理残缺的仆从,从入宫那天起就被教育如何忠于王事,如何谨小慎微,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主人的要求。如果他们学不会,自然也不会出现在朱慈烺的视野范围之内。就连在宫里劈柴烧水的职位,都有一大群人等着呢。
……
仁寿殿上,懿安张皇后端坐在案桌前,桌上已经摆好了早膳。
“今天怎么没见太子来请安?”张老娘娘出声问道。
宫中称当今圣上的后妃为娘娘,称先帝的后妃为老娘娘。张皇后还不到四十,也因此升格成了“老娘娘”。又因为先帝与今上是兄终弟及,所以先帝皇后不能封太后,只能遵制上了“懿安皇后”的徽号。
不过论说起来,崇祯对于这位皇嫂,可是的的确确视作母后的。
“太子殿下今日天不亮就来请安了,”一旁的女官答道,“那时娘娘还没起来,在宫外叩拜之后就走了。”
张老娘娘一口气憋在胸口,不上不下半晌,方才缓过来,冷冷道:“摆驾坤宁宫。”
去了坤宁宫又能如何呢?
朱慈烺这回是铁了心要走,如法炮制在父皇母后宫外叩拜请安,守在乾清宫门口等晨钟敲响,第一时间率众离去。原本遵照礼制应该有的东宫护卫、随侍太监、宫女,乃至脸盆、水壶、马桶……全都被弃如敝履,太子只带了端本宫里当值的十五名大小太监,扬长而去。
司礼监的大珰们远比皇帝要早知道,但没人敢在这个关头去惹太子。因为张献忠在五月中攻占武昌的消息,很快就要送到御案上了。
在这个倒霉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
从成祖定都北京之后,这座古都便日益繁荣起来。虽然历经战祸天灾,但是顺天府报上来的丁口仍旧有百万之巨。
作为一个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北京的市容市貌一直让朱慈烺很好奇。他知道明代修筑的地下排水渠一直用到共和国时代,仍旧被苏联专家认为不需要修缮。他也知道每个街坊都有自己的垃圾堆放处,每天都有粪车来收粪。
然而他还是很想亲眼看看明朝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朱慈烺这次裹着虎皮逃出禁宫,实际上连王府都没有收拾出来,根本不能接受百官的朝见。而接受官员朝见,是太子行政的首要前提。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受过百官的朝拜,就算发出了令旨也不会有人奉命遵行。
“既然如此,”朱慈烺对左右道,“咱们先微服私访。”
周镜听到这话,打了个哆嗦,望向田存善。
他是被朱慈烺从被窝里扯出来的。当然,不是太子殿下本人掀的被子。不过当时屋里莫名其妙挤了一堆人,而自己还光着膀子,那情形实在太骇人了。
朱慈烺就在周镜家换了贵公子的衣服,让人去将东宫侍卫班的大汉将军们传来,作为暂驻之地。他本人是不相信有人会谋害太子的,因为现在完全不存在皇位之争。哪怕建奴、李闯在京中的奸细,也不会在占据如此优势之下行险,无谓暴露自己身份。
然而周镜可不这么想。
从血缘上来说,他是太子的舅舅,但是从纲常伦理上来说,他是臣子。别说有人刺杀太子这种极端暴力的事,就算是太子不小心在他家磕着碰着,他都万死莫赎。而且宫中虽有太子抚军的消息,但终究还是未定之事。太子极可能是擅自出宫……想到这里,周镜已经近乎瘫痪了。
——看咱家有什么用?难道你以为太子会听咱家的吗?
田存善被周镜看得心中一紧,缓缓低下了头,并不答话。
“太子殿下,”周镜硬着头皮道,“您出宫的时候,陛下可有圣谕下给微臣?”周镜虽然领着东宫侍卫的头衔,但本质上是勋臣,并非武将。
“呵,你这周镜,如此胆小么?”朱慈烺对重点问题避而不谈,笑道:“在宫中你倒敢称我乳名,在自家里却称起太子来了。”
——那时候你在宫中人畜无害啊!如今你跑出宫里,除了皇帝亲临就是你最大,谁敢放肆!
周镜心中腹诽,嘴里却不敢吐出一个字来。老虎关在笼子里的时候,谁都敢冲它吼两声。一旦放出来,谁还敢乱来?
即便是职业式的假笑,也不是谁都有资格享受的。朱慈烺收起笑容,面无表情道:“我就不信,京师中贵家公子就不出门么?难道每日里都有人打劫?那顺天府也真该自杀谢罪了!”
“殿下,”周镜硬着头皮道,“京中虽有浪荡子,却不闻有多少强盗贼寇。只是如今大疫横行,臣实在是怕太子殿下有所闪失。”
“不要紧,本宫自有秘宝。”朱慈烺朝田存善招了招手。
田存善当即从身后宦官捧着的木盒里取出一副口罩。这口罩不像外面流行的三角巾,而是长方一块,棉纱缝制,上下穿有绳索,挂在耳朵上,将整个口鼻都捂得严严实实。因为天热,朱慈烺并没有立刻戴上,只是给周镜看了看。
“这里面还有碳片和香片,就算去化人场都没关系。”朱慈烺道。
周镜知道三角巾虽然也是用来遮味的,但口鼻呼吸之间便会吹开,根本就是聊胜于无的东西。而同样的东西,太子这儿只是略一改动,便别有局面,果然是天纵英才。
第10章 从来不识君王面(4)
日出之后,朱慈烺带着五六个随从离开了周镜家。
周镜自然也在其中。
看起来只是富家公子的寻常出游,然而这一路上惊动的人却委实不在少数。
京师的治安是由五城兵马司、锦衣卫和巡城御史三方负责。虽然各有区分,但只要有事,却是一同下罪。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便是成化五年,因为京师道路没有得到整修,原本只是锦衣卫的差事,却连累了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一起受罪。这种近乎于荒唐的处罚方式,却也让这三家衙门不敢互相推诿,但凡有事总是并肩子一起上。
此时太子出宫的消息已经在耳目灵通的高官层面传播开去,甚至得到了宫中的默认,非但兵马司、锦衣卫和巡城御史派出了人手暗中清道、保护,就连顺天府都坐不住了,派出衙役远远缀着,生怕出事。
原本冷冷清清的街面上,顿时生出不少人气。
只是这些人各个神情紧张,畏惧之中带着不耐烦。
朱慈烺若是连这都认不出来,那他上辈子真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不过没必要在意这些细节。
街上还残留着昔日的繁华景象,但如今因为鼠疫横行,的确萧条冷淡得厉害。即便是往日的街痞流氓,也因为这鼠疫躲在家里,不敢轻易出门。因此而被迫出勤的兵马司火甲、锦衣卫校尉、巡城御史……可想而知内心中该有多大怨念。
朱慈烺走走停停,仔细看着厢房里的民居。许多人家门口都悬挂由牌,上面写着籍贯、人口、名数,这是朝廷严审里甲法,控制流动人口的措施。内宫中没有档案,该是景泰年流民大起之后才有的习俗。
不过如今因为鼠疫,许多人家门上都没有悬挂由牌,那是因为家里只要有死人,往往就会阖家死绝。
“现在京师里每天死多少人?”朱慈烺问周镜。
周镜正要答他,突然被田存善拉了一把。
“公子。”虽然大家都知道朱慈烺的身份,但是称谓还得按照微服私访的来。田存善抢答道:“这事得问五城兵马司。”
朱慈烺点了点头。
周镜虽然跟在朱慈烺身边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太子殿下从来没用过他,所以他也不清楚太子的秉性。田存善可是知道在太子面前浪对妄言是什么后果,若不是拿了周镜的孝敬,刚才就看着他去死了。
一个短小精干,身穿棉衣的男子突兀地从路人中被抓了出来。
他的真实身份就是五城兵马司的吏目。
五城兵马司隶属于兵部,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司,最初编制是每司弓兵八十,外有不定额的火甲。嘉靖时五司扩充到了五千员。考虑到京师的人口数量超过百万,常备巡警外加消防员、城管不过五千人,比例上并不算多。
然而后来严打的时候,夜巡军沿途摆列,彼此相距不过四五步,这就有些过分了。
只是现在民政溃烂,五城兵马司的兵额早就半空了,突然有些急事,就连吏员都得上街执勤,就如现在这样。
“公子,自从本月初一起,每日烧化的尸体在二三百之间。”那吏员紧张得喉头打颤。
朱慈烺皱了皱眉。
“就没有确切的数目么!”田存善知道太子的意思,放声斥道。
“公子,这确切的数目真的得不出来。”那吏员汗水直下,心中反倒冷静下来:“化人场里有官烧的,有民间自己来烧的,还有将死之人自己过来等死,看着火堆跳进去的。就说初四那天,死者相叠,连碳都不够用了。”
吏员声音沉了下去:“卑职当日就在场,只是看着一具具尸身往火里扔,好些的有条草席,惨些的连衣服没有。哪里还能记数目。”
朱慈烺停下脚步,望向这吏员:“衣服都没有?”
吏员暗道:对了,这位是长在宫中的太子,天潢贵胄哪里知道民间疾苦?他连忙道:“是被人剥了。”
“自己再拿去穿?”朱慈烺语速不由快了些。
——不穿何必去剥?
众人都不免觉得朱慈烺的话说得颇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味。
“这可不行!”朱慈烺不等他们反应,斩钉截铁道:“鼠疫最先是跳蚤传播,到了现在肯定已经是细菌接触传播了。所有患者穿过的衣服,都得烧掉!再不济也得沸水滚煮一刻钟以上。”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分为四刻,沸水煮上半小时肯定能够杀灭鼠疫杆菌了。
朱慈烺记得前世教科书里给出的时间是一百摄氏度沸水煮十分钟以上,就可以杀灭鼠疫耶尔森菌了。当然,现在这个时空,皇太子殿下已经给这种细菌命名为鼠疫杆菌了。而且不得不提一句,以人名命名新发现事物,是皇太子殿下十分厌恶的恶习。
“殿下,”那吏员被冲击得头晕,一时口误道,“那些流民实在难以监管,总不能不让他们穿衣服吧。”
朱慈烺超前走了两步,眉头依旧紧锁。
“东安门外夹道里全是流民,管也管不过来啊。”吏员叹道。
“你好像对北京城很熟悉。”朱慈烺这才认真打量了一番这个吏员,问道:“你叫什么?”
“卑职任东城兵马司书吏,姓宋名弘业,弘愿的弘,家业的业……”
“放肆!”田存善喝断宋弘业的喋喋不休,脸上泛青,斥道:“太子问什么答什么,你懂不懂规矩!”
朱慈烺回头冷冷看了一眼田存善:“大呼小叫的干甚么?”
田存善佝头缩颈,连忙退后。
这种骂是必须要挨的,否则放任那宋弘业惹怒了太子,谁都担不住。此刻太子出声斥责,那也是恩自上出,能让下面人越发忠心。何况背黑锅本来也是太监的专职。
宋弘业也是腿颤不已,连声道:“卑职死罪!”
“无妨,”朱慈烺宽慰了一句,旋即问道,“任职多久了?”
“卑职在司中任职二十年了。”宋弘业这回是半个字都不敢多说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吩咐道:“田存善,为抗鼠疫事,征辟五城兵马司书吏宋弘业。”
宋弘业目瞪口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是飞来横祸么!
大明秉承唐宋制度,官主行政,吏主事务。官员由国家任免,吏员却有多种渠道。随着吏部天官们忙于党争、捞钱,子承父业、代代为吏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宋弘业正是因此得到的位置,平日里油水丰厚,工作清闲,除非碰到大事……如太子抽风微服私访之类,方才劳碌一些。
这么好的工作,因为太子的一番话就丢了!
他才不相信兵马司那帮贪官会给他留着位置,说不定转手就卖给了别个,而太子刚才说辟自己为东宫属官,却连个官职都没说。
——这可是太子啊!未来的皇帝!总不会过河拆桥吧?
宋弘业心中暗道。
——不过……说不定明天就不记得我的名字了。
宋弘业心中一阵纠结。
第11章 从来不识君王面(5)
宋弘业是个聪明人。
能在五城兵马司这种地方干上二十年,白痴也会变成聪明人的。
宋弘业脑袋里灵光一闪,突然意识到太子不配官职的用意。这是因为太子身边没有人啊!他偷偷打量了一番围绕太子出行随员,一个养尊处优的勋贵,几个阉人,还有就是身高八尺的武夫。
果然没有文士!
太子这是白手起家打造班底呢!
宋弘业心中一阵窃喜,朗声道:“卑职愿以驽马之资,效命太子殿下,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朱慈烺有些诧异,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有人因为成了东宫官而如此激动。他每次看到詹事府那帮讲官,都有种死气沉沉、不堪任用的感觉。很少见到如此有朝气的人了。光是这份感动,就让朱慈烺差点脱口而出赐下个官身。
还好只是差一点。
“宋弘业,”朱慈烺道,“给我办事,不怕做错,只怕三个字。”
“卑职谨闻太子令训!”
“懒,贪,庸。”朱慈烺加大了声音,同时也是给身后那帮东宫老人听的,他道:“畏难不前,畏劳不动,此等懒惰之人,我绝不会让他们尸位素餐。胆敢不告而取,落在我手里,剥皮填草都是轻的!至于庸嘛,若是不能做事,我留他何用?国家养他何用?”
“卑职明白!”宋弘业大声应道,想了想又道:“卑职虽是书吏,己巳之变时也曾上墙发炮,也曾手刃贼人,太子但有令旨,卑职绝无二话!”
朱慈烺闻言轻笑:“你倒是不庸。”他转头道:“田存善,那个写《酌中志》的找到了没?”
田存善心中一紧,颇有种为自己掘坟挖墓的感觉。他不敢说自己没有尽心去找,只是道:“殿下,奴婢打听得这写《酌中志》的刘若愚乃是万历时入宫,钦定逆案时被裁定为逆党,一直关押到崇祯十四年才放出来。”
“他书中本就有自白,这些我都知道。”朱慈烺眉毛一挑:“但是我吩咐的事,你就可以偷懒不做了么!”
“奴婢知罪!”田存善立刻跪在地上,心中暗道:太子不会要杀鸡儆猴,给那新来的宋弘业一个下马威吧?我怎地如此倒霉!
“今晚安排他入对。”朱慈烺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旋即又继续往前走去。
宋弘业看得惊出一身细汗,暗道:这位太子还真是威福难测,看来日后不是飞黄腾达,便是粉身碎骨啊!
“宋弘业,”朱慈烺走在前面突然叫道,“你有表字么?”
“贱字不敢有辱尊听。”宋弘业连忙跟了上去,躬身落后一步。
“说。”
“卑职贱字振华。”宋弘业道。
“有抱负。”朱慈烺随口赞了一声,又问道:“为什么我看许多商家柜上都摆着一盆水?是用来净手的么?”若是这个时代的人已经知道勤洗手能防鼠疫,那这次的防疫工作就轻松多了。
“回殿下,这是用来验钱的。”宋弘业道。
“验钱?怎么个验法?”朱慈烺知道铜钱有官铸、私铸之分,银子也有成色的区别,但是用水验钱还是头一次听说。
“这其中还有个典故。”宋弘业哪里肯放弃在太子面前加深印象的机会,却又不敢太过于孟浪,故而立刻住口看太子的脸色。
“说。”
“遵命,”宋弘业清了清喉咙,“那是万历二十四年的时候,高公公司掌崇文门,梦见一神人对他说‘明日有鬼二车入此门,其勿纳’。高公公深感奇异,当天亲自坐镇高门,下令所有的车都不能入城。
到了午时,他想着这时候鬼出不来,便去吃饭了。谁知没一会,便听到有车声过门,连忙喝问左右。左右开始说‘绝对没有’,被高公公鞭挞了之后方才招认说:‘有人出了一锭银子私越关,小人想门捐不过几钱,如今拿了五两,是笔好买卖’。高公公就道:‘这必定是鬼了’。然后下令大索,怎么都找不到了。再拿那银子放在水里,即时浮了起来,原来是纸折的。如今京师大疫,都说百鬼日行,寻找替死,所以商家置水盆在柜上,用来分辨人鬼。”
朱慈烺听了之后默然无语。
宋弘业见年轻的太子如此深沉,生怕自己这故事里犯了什么忌讳,心中忐忑不安,如同打鼓。
又走了片刻,朱慈烺方才道:“你这典故真是微言大义。有吏治,有教育,有民心。须知如今防疫之事并非甚难,苦于官吏不肯遵我令旨,百姓不明我教案,你可有什么法子可以对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