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鳞开-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槐匾滞方舳⒊睢

“是,殿下英明。”姚桃抑制着自己内心中的恐惧,奉承道。

“英明谈不上,”朱慈烺审视着数据,“不过就是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罢了。成国公府上起出来的金银统共才十七万两啊……会不会少了点?”

“殿下,连湖底的那两箱银子都起出来了,该是没了。”姚桃道:“就是不知道那几处外宅中还有没有私藏的地窖。”

“你先安排人把成国公府上的田产、宅院卖了,换成银子。”朱慈烺的指间在簿册上划过,同时将每一个数字存入脑中。他道:“现在银子是最重要的,有了银子首先在兵士的伙食上加以改善,进一步加大精粮和肉、蛋的配给。”

“是,殿下。”姚桃已经麻木了,直到她接回簿册,方才想起现在一般兵士的日常配给已经有三两肉、两个蛋,军官和训练尖兵还有额外加餐,这日子过得简直比寻常地主都要奢侈。不过她可不会故作小人,反正这银子来得快。

“姚桃,我发现你最近有些憔悴,问对上常有记不住数字的事,可是睡得少了?”朱慈烺突然问道。

“奴婢罪过!”姚桃惶然下跪,心脏登时跳到了喉咙口。

“起来说话。”朱慈烺平声说道,并无贬斥的意味:“人的精力有限,脑力也有限,时间短时看不出来,时间一长肯定吃不消。出宫将近两个月,你们财务科一天休息也不曾有过,恐怕不止你一人会疲敝。”

“奴婢回去之后……”

“不,”朱慈烺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让你们分班休息,硬挺着干活非但效率低,还容易出错。”

“这……殿下交代的事,奴婢们不敢不尽心尽力。”姚桃道。

“多从民间招些有经验的账房,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规矩来。”朱慈烺道:“将工作分类,重要的数据不要让他们接触就行了。”

女官之中本来也是分年资的,并不是每个管账女官都能看到重要的财务数据。这种后世企业保密规范,在如今的大明其实十分普遍。再加上深入骨髓之中的等级制度,实施效果远比后世更好。

“奴婢明白了。”姚桃应道。

“你以后就称臣吧。”朱慈烺挥了挥手道。

“谢殿下恩典!”姚桃心头一颤,连忙谢恩。

宫中只有资历深、等级高的内官才能称臣。由太子殿下亲许称臣,这无疑是一枚勋章。别人且不说,看那个东宫典玺田存善,他敢在太子面前称臣么?

等姚桃出去,刘若愚方才进来秉道:“殿下,宫中派人来了,因为要给陛下回话,所以不敢进来。”

“就说成国公府上鼠疫猛烈,我身在其中,必须隔离一段时间,不能入宫请安了。”朱慈烺淡淡说道,又问:“朱纯臣的遗表改好了么?”

“改好了,吴伟业就候在外面。”刘若愚道。

“好,让他进来。”朱慈烺抬起手臂,晃动两圈。

刘若愚小步紧走出了书房,不一时便见吴伟业顶着两个乌青的眼眶进来。

朱慈烺见状微微皱眉道:“这么点小事都要拖一夜!真不知道你这榜眼是怎么考出来的!”

吴伟业通宵未眠,闻言委屈得鼻头发酸,几乎要泫然垂泪。他将朱纯臣的“遗表”奉上太子案前,嘶哑道:“请殿下过目。”

朱慈烺这才展开表文,从头读了起来,只看过一半,便合拢不读,吓得吴伟业以为这次又没有通过,整张脸都抽搐起来。

“行了。”朱慈烺没好气道:“算是勉强能用吧。我真想不通了,你吴伟业也算是天下有数的才子,怎么让你写个能入眼的东西就那么难?我都说得很清楚了,只要让他说:府上鼠疫厉害,愿意将全部家产奉公赈灾,你之前给我东拉西扯那么多废话干嘛?”

——事有前因后果,哪里有无缘无故就闹鼠疫捐财物的?我这还不是为了东宫的声誉么!

吴伟业欲哭无泪,只得低下头道:“微臣知错了,日后行文必当以俭省为要。”

“好了,让他拿去抄一遍吧。”朱慈烺放缓了口吻道:“你也可以下去睡一会儿。”

吴伟业总算松了口气,应声而出。

在门外还有萧陌等一干东宫侍卫营的武职等候召见,其中大部分也都是通宵未眠的,不过这些人日日操练,身体远胜于吴伟业那般的书生,看起来还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

吴伟业从他们身边走过,突然觉得奇怪:为什么尚未长成的太子殿下也是一副不知疲倦的模样,一晚上不睡仍旧如此精力充沛?

在这方面,朱慈烺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单纯地喜欢工作。

他前世所在的企业曾聘用过一个外籍副总裁。那位副总裁入职当天就对时任人力资源部总监的朱慈烺说:“我是个工作狂,我喜欢加班,希望你能配合我。”

一个月后,这位外籍副总裁向总部提出了辞呈,临走前对朱慈烺幽幽说道:“像你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

武长春是武将中最后一个进来的,并不与人交谈。其他人也只道他要例行汇报每日的奖惩之事,也不与他说话。在其他军官眼里,军法官原本就是狐假虎威打小报告升职的小人。

“朱纯臣抄完了遗表之后,就可以病发身亡了。”朱慈烺对武长春道:“这件事交给你去办,在他病发之前,还要进一步对他进行拷问,尽量多挖出点现银来。他家与张家、徐家轮流掌管京营,可以说内帑的一大半都在这三家手里,断然不会只有区区十七万两。”

“卑职明白。”武长春应声道。

“还有,”朱慈烺点着自己的额头,“军法部要和十人团渐渐分开,以免泄露秘密,伤了军心士气。”

“卑职明白,许多活都是只让十人团的人干,对于新选出来的军法官并不让他们知道太多。”武长春将太子发下的《条例》用自己的语言重复了一遍,表示自己铭记在心,深刻领悟。

朱慈烺果然很对此十分满意,连连夸了两个“好”字,和颜悦色道:“如今工作还有什么难处,都可以直说。”

“有,殿下……”武长春略一迟疑,略略整了整语句,道:“财务科最近一直在探查我军法部的开销。卑职虽然行得端正,但十人团那边照殿下的意思是给的双俸,每次有优质消息还要给奖金,这笔开销实在无法入账。”

朱慈烺合掌放到唇边,轻轻按着干燥的嘴唇,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道:“这事你不用担心了,我来处理。”

“谢殿下!”武长春如释重负,深怕财务科也有一个“十人团”在暗中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也曾用过线人,却是直到现在才知道做些背地里的事竟然如此压抑痛苦。

武长春走出太子书房的时候,被接近中天的太阳晃了一下眼。他抬手搭在眉上,作了个凉棚,望向天日,心中慨然叹道:何时才能再过上阳光之下的日子啊!

第63章 毒龙帖耳收雷霆(13)

成国公府的一间密室里,三面不曾开窗,唯一的房门也被关得结结实实,一点光亮都透不进来。

朱纯臣不知道自己被关了多久,只能从油灯的消耗中猜个大概。然而这个大概却是很不靠谱的,因为像他这样从小生活优渥的膏粱子弟,从来不曾关心过一碗油能烧多久这么一件简单细琐的小事。

——太子不是要放过我了么?怎么还将我关在这里?

朱纯臣蜷缩在墙角,手指忍不住颤抖,心中忐忑不安。

哐当!

密室的门终于打开了,一个壮硕的身影背对着外面的火光,一时间看不清脸面。

“成国公。”那壮汉喊了一声,信步踏进门里,正是小憩了一觉的武长春。

“是太子殿下有旨么!”朱纯臣连滚带爬过来,抱住武长春的大腿,声音里充斥着期冀。

武长春一脚将他踢开,让身后兵士抬了刑具进来,一一摆在朱纯臣面前,解说道:“这是炮烙,一旦印在公爷身上,那便是皮枯肉焦,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这是竹签,待会要插进公爷的指甲缝里……”

“壮士!军爷!”朱纯臣吓得嘴唇哆嗦:“太子,殿下,他不能这么对我啊!我已经捐了全部的家产啊!殿下啊!”朱纯臣歇斯底里吼了起来,好像朱慈烺真能听到一样。

武长春等他嚎得嗓子都哑了,方才道:“殿下心慈手软,原本是要放你一马的,你却隐匿财产不报。唉,你当知道,太子殿下英明,是最恨别人唬弄他的,这岂非咎由自取么?”

“我、我知错了!”朱纯臣知道自己有希望活命的时候,当然要为日后东山再起做准备,哪里肯将自己的身家尽数交出来?谁知道太子竟然发现了,多半是那些下人为了求活路,出卖了自己。

“现在知道错还来得及。”武长春冷声道:“你还有家眷,还有儿子、孙子。一个人头一万两,你愿意买几个?出得越多,血脉也就越多。若是你还敢欺瞒殿下,非但身死族灭,就连‘成国公’这个封号也不会再存在于世了。”

朱纯臣原本并不是成国公嫡系。他堂哥朱鼎臣无后,便由他父亲袭爵,然后才传到他手上。真正品味过了国公的生活,他才知道偏房与嫡系是何等的天差地别,绝不可能让其他房的亲戚占据这个“成国公”。

更别说让撤除这个国公封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朱纯臣甚至已经想到,太子若是一心要撤除这个国公封爵,会拿出何等不堪的污水泼在他身上。

“我买!”朱纯臣叫道,“我外宅还有银子,有的是银子!”

武长春背过身去,一手拨弄着烙铁,敲打着木炭发出啪啪声响,一边忍不住抿嘴偷笑:如此简单就诈出来了,还真是轻松惬意。

朱纯臣生怕错过这最后一次机会,将外宅和庄子里埋藏的金银珠宝统统报了出来了。他生怕不够,甚至连自己寿穴的位置也说了出来,那里的金井之中还投了近万两的珠宝镇墓呢。

武长春命人一一记录,呈报太子殿下,又对朱纯臣道:“你今日肯定活不出这个门,为了子孙后代有个好身份过日子,老实都招了吧,还有哪里藏了银子?”

“这回是真没有了!”朱纯臣哭道。

武长春这才点了点头:“好吧,既然如此,兄弟我也不为难公爷,公爷想怎么走?”

“求军爷给个痛快的。”朱纯臣知道自己难免一死,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武长春略带怜悯地看了他一眼,迈步出门,对门口两个兵士道:“时辰到了。”

两人闻言入内,不一时便捧着一个石灰匣子出来,打开盖子让武长春过目。

里面便是朱纯臣的人头。

武长春点了点头,吩咐一声:“收好。”径自去向太子殿下回报。

……

定国公府上一样是灯火通明,彻夜难眠。府中家丁健妇无不是束衣执棒,如临大敌。不知道的人以为他们是在防鼠疫,知道的人却是明白,这是在防东宫侍卫。

“这东宫也太狠毒了!如此屠戮大臣,就不怕事发么!”定国公徐允祯在小书房里重步疾走,眼看要撞到书架上了才是一个甩身调头,紧接着又是一阵将地砖踩碎的步子。

定国公中山王徐达的后代。

作为一个明朝人,如果谁不知道徐达,不是几十年不出深坳的山野村夫,便是幼童傻子。

徐达这位大明军神一样的人物,本人受封中山王,其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爵,幼子徐增寿封定国公爵。魏国公一系留在南京,数代为南京守备。定国公一系随着成祖迁都北京,在北京扎根,也是参与京营轮流坐庄的庄家。

徐允祯身上流着徐达的血脉,也深知京营情弊之甚,对于成国公一族遭逢的异变当然心有戚戚焉。他是个不相信天命的人,自然不相信瘟神临门之类的传说,第一时间就直指本源,道破了东宫借鼠疫之势行屠戮之实的真相。

能看到真相并不意味者才高绝伦,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真相,趋吉避凶。

徐允祯召集了府上幕僚,许多人都是被他寄以厚望的才学高能,然而面对东宫的这一雷霆打击,却都缄口沉默,完全想不出遏制的主意。

“怎么办!”徐允祯几乎吼了起来,“万一今晚我们定国公府就被围了呢!”

众人仍旧沉默。

终于,有人站起身道:“公爷,这事有治标治本之法。治标之法,当先守住府邸,不使东宫侍卫进门。只要守得三五日,府中并无死人,那么鼠疫之说自然破除,陛下也断然不会让东宫乱来的。”

徐允祯闻言,顿时茅塞大开,脸上浮现出惊喜神色:“先生此言甚是!成国公就是毁在了引狼入室,没有鼠疫也成了有鼠疫。先生还有何教我,速速道来!”

那人面露为难,道:“学生资质愚鲁,只能想到这治标之法,至于治本之术,公爷还当请教高才。”

徐允祯上前握住那人手臂,激动道:“满座高公平素多有议论,如今却唯有先生能出定策,先生何以自谦若斯?还请先生教我!”

“这……”那人终于抬起头道:“公爷,若说定策高才,府上不是正有一位么?缘何舍明珠而就鱼目?”

“哦?老夫惭愧,竟然不知道有这等高才寄寓寒舍,还请先生指教。”徐允祯毕恭毕敬道。

“说起来那人还是公爷的亲戚,正是徐惇徐景行啊!”

第64章 毒龙帖耳收雷霆(14)

徐惇,字景行,苏州府昆山县人。

论说起来,他是南京魏国公一系的远房。只是眼下这个时节,一笔写不出两个徐字,只要他真有定策大才,徐允祯绝不会不肯认这么个亲戚。然而作为魏国公一系的徐家子弟,千里迢迢跑来北京定国公府上混饭吃,其中自然有些隐情。

徐允祯的身份是何等高贵,前些日子才受封了太子太保,注定要成为跨越朝代的重臣。那些寄寓自家的贫困宗亲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上哪里去听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徐惇?

“管家!还不去将徐先生请来!”徐允祯信人不疑,颇有些决断。

徐家管家跑得脚后跟打屁股,丝毫不敢耽搁,前往职房翻找府上门客记录。好歹算是找到了徐惇的住所,不由吸了口冷气。

这位仿佛卧龙凤雏一样的人物,竟然住在府上最靠边的下房,几乎与下人等同了。都是那些干啥啥不会,吃啥啥不剩的混吃等死之辈住的地方。

这样的人竟然会是高才?

管家额头渗出一片毛毛冷汗,心中暗道:以老爷的礼贤下士,等会肯定得有人背了这个慢待高才的黑锅,只不知道是谁那么倒霉。漫天神佛菩萨天尊大老爷,只保佑别牵连到我才好。

既然找到了徐惇落脚所在,管家自然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

谁知到了地方,竟不见徐惇,一问左右才知道这人有逛天桥的习惯,现在一准在天桥附近看杂耍把戏。天桥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聚集了各路进京的艺能之人。如今民间鼠疫之灾渐渐消退,原本萧瑟的街道也多了人气。

管家想着与其人海捞针,不如守株待兔,索性在徐惇的房门口转了一圈,找了左右邻舍过来询问此人的人品才学。这里住的都是想晋身而不得的人物,能够与高贵的管家老爷说上话,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何况徐惇的人缘极差,若是能够踩他上位,任何人都不会心理负担。

管家听了足足一个时辰,终于知道为什么徐惇会被分在这里了。

此人琴棋书画无一通晓,就连官话都不会说。

皇明的官方语言是江淮官话,身为昆山人,原本就属于江淮地域,竟然只会说一口昆山土话,让人听着费力,说两句便懒得再与他说话了。徐惇却是个性格桀骜不肯低头的人,一副恃才傲物的讨人厌模样,没被赶出府去已经是一件奇事了。

当然,对于管家来说却是件幸事,否则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向国公爷交差。

“徐老爷回来了!”下人气喘吁吁跑到管家面前,邀功似的说道。

管家放下手里的事,叹了口气道:“走吧,去会会这位高才。”他只当高才都是眼高于顶,不好说话的,说不定知道了国公爷有请,玩些三顾茅庐的把戏,那苦的可就是自己这些跑腿的人了。

然而,徐惇对于管家送上来的好脸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哦,请管家带路。”

事情顺利得简直脱离了所有人的预料。

徐允祯终于见到徐惇本人的时候,颇有些失望,不过经年累月的皮里春秋让他将这份失望藏得极好。定国公挥退管家,在书房里只留了徐惇和之前那位推荐徐惇的幕友,三人之间正好商议大事。

徐惇静静看了那位幕友一眼,语波不扬,静静说道:“抛砖引玉,砖既然抛出去了,就没有捡回来的必要了。”

徐允祯看着那幕友满脸胀红,欲语还休,突然明白了徐惇的意思。

“公爷,之前那番计较,的确是学生听了徐景行的议论。”那幕友没想到徐惇丝毫不顾面情,大有当面揭穿自己抄袭的意思,连忙坦白,多少挣个脸面。

“先生举荐人才,终究是有大功的。”徐允祯虽然觉得徐惇这般不近人情实在近乎小人,但此时不敢给徐惇脸色看,只是温言道:“请先生账房支领五十两赏银。”

那幕友虽然遗憾,但五十两终究不是小数目,也算是这番投机的收入,只得告辞而出。

徐允祯望向徐惇,见这位族亲身上一袭洗得发白的道袍,面有菜色,显然生活拮据。然而面对国公爷抛出来的五十两银子,穷措大却仍旧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丝毫不为所动。

“景行也是中山王之后,你我大可不必见外。”徐允祯请徐惇坐了,问道:“景行可进学了么?”

“前几年纳了个监生。”徐惇简略道。

“唔……科场不论文章,景行的未遇宗师青眼,未必就是文章不行。”徐允祯见自己问道了对方的软肋,连忙帮着开解一句。

“我不屑去写那些八股经义。”徐惇脸上带着冷笑。

“制艺之术果然不是高才所学的!”徐允祯觉得跟这人聊天真是辛苦,直奔主题道:“景行的治标之法某已听闻,还要请教治本之道。”

“治本之道,无非落在东宫身上。”徐惇一口昆山土话,语速极快,丝毫不顾徐允祯皱起的眉峰。

“陛下执拗,而且上回太子回宫之后鼠疫复起,这回恐怕再难说什么让太子回宫的话了。”徐允祯颇有些失望,对于徐惇的期待也降了几分。

“让太子回宫?哼,愚夫之见。”徐惇毫不客气道:“如今能将太子堵回去,真龙御天之后呢?”

徐允祯一时语塞。

的确,就算如今开罪太子没有关系,等太子登极之后呢?虽然如今天子身强体健,但谁也架不住岁月的煎熬,太子终究会成为皇帝。到了那时候,新皇帝若是要翻旧账,谁又能挡得住?别的都不说,只需随便传下一道口谕,自己的儿孙恐怕就无法袭爵了!

“太子如此屠戮大臣,难道就没法可想么!”徐允祯也急道。

《防疫论》是经过皇帝陛下御览的,隔离防疫这一基本原则也是经过事实验证的。当初普通百姓以及商贾、小官都接受了这种政策,即便有人反对,也顶不住鼠疫的确受到控制的事实。

既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今落在了国公头上,自然不能破例。否则说句诛心的话,难道一个国公家里爆发鼠疫,就要整个北京城陪葬么?

第65章 毒龙帖耳收雷霆(15)

“防疫”两个字已经成了高悬权贵头顶的一柄利剑,谁都不知道这柄剑何时落在自己头上,而且自己还完全无从抵抗。即便贵为国公,一时顶住了这柄剑,也难逃日后算账。

“治标之法只是下智,”徐惇不以为然道,“即便是贩夫走卒之辈也该能想到的。”

徐允祯被说得羞愧,万幸皮老肉厚,没有红出来。

“若是有些中人之智,便该知道此时与东宫相抗,实在是愚昧至极。”徐惇道:“东宫手操三千卫士,高挚防疫大义,上有陛下首肯,下有万民归心,顺天时而取人和,谁能相抗?”

“那便只有任人鱼肉么!”

“这便是中人之智了。”徐惇丝毫不顾忌眼前这位公爷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只如教训子弟一般,说道:“任人鱼肉不过是苟且偷生,子弟在东宫门下赚份从龙之功,大不了再续个三百年公爵而已。”

徐允祯被徐惇说得一愣,旋即气得笑了起来:“词家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到了你这狂生口中,世代公爵都如鲍鱼之肆的腌臜物了!”

徐惇撇了撇嘴:“以我之才,若有雄主,世代公爵也不过尔尔,不过是重复祖宗之道罢了。”

徐允祯对这中人之智的计策已经不可能接受了,宁可豁出去跟东宫硬拼一场。中山王之后的人际脉络,未必没有一斗的余地。他正想将徐惇赶出去,却突然好奇那上智之人会出什么主意。

“等凡上智之人,”徐惇目光飘忽起来,“当知‘势’。皇帝之所以为皇帝,国公之所以为国公,无非是势之强弱罢了。然则即便强势如皇帝,也要被个弱势的小官辱骂,这是因为皇帝杀不得小官?非也,乃是那小官借了‘道义’大势,使得皇帝的权势都无从弹压。”

徐惇说的并不隐晦,乃是嘉靖朝海瑞骂世庙的典故。世庙嘉靖帝能杖责百官,杀夏言,逐严嵩父子,实在是二祖之下最为强势的皇帝。但他偏偏只能把骂他的海瑞关起来。其中缘故无非就是因为海瑞已经成了道德标杆,拥有了道义上的大势。

如今太子拥有的也是这种道义大势,在普遍都认为“鼠疫猛于虎”的大环境下,即便有人意识到“太子猛于鼠疫”,又能如何遏制?殊不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虎过街人人喊打而不敢打的道理。

“你这都是空头话,于目今形势有什么益处?”徐允祯不耐道。

“投效东宫,派杰出子弟出任东宫官,竭心尽力为东宫办事。”徐惇道。

“哈哈哈,”徐允祯大笑道,“这岂不是你所不屑的中人之智哉!”

“其唯上智者不以智显于人。”徐惇面不改色道:“中智之人只是去挣一份从龙之功,上智之计却是去挟太子以令诸侯的。”

“哦?”徐允祯闻言一愣。

“荆棘杖之事,难道公爷不记得么?”徐惇问道。

当年懿文太子朱标心慈仁厚,劝高皇帝不要大开杀戒。高皇帝以荆棘条置于地上,让他捡起来。太子怕刺扎手,不敢捡。高皇帝说:“你怕刺不敢拿,我现在帮你把刺拔掉,你不是才能捡起来么!”

“为何当年随高皇帝一同打天下的文武大臣,功成名就之后反倒成了荆棘之刺?想当年他们手中有兵权时,与高皇帝推杯换盏,心心相印,为何立国之后反倒心怀异志?”徐惇语速越发快了起来:“并非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当皇帝,而是因为一旦称孤道寡,君臣之隔便不可抑制。皇帝需要大臣才能为他办事,而越能办事的大臣,事权也就越大,最终大到约束皇帝的程度。”

徐允祯突然有些醍醐灌顶的感觉,终于知道了父亲当年一边强调“伴君如伴虎”,一边又放肆大胆地为自家谋福利。只要别去碰触皇帝的龙须,随便怎么样都可以,一旦约束到了皇帝,哪怕没有谋逆之心,也少不得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若是东宫要紧之处都是徐家子弟,能够暗中影响太子决策,世代公爵又算什么?”徐惇顿了顿:“天下之势,分合而已。大明承平二百五十七年,寰宇一统,说起来唐宋也不过如此。”

徐允祯被说得心头一跳:这是说,真要改朝换代了?

“住口!”徐允祯喝骂道:“我家乃中山王之后,一门两国公,世代享国恩,哪里容你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来!”

徐惇冷冷一笑,并不接话,只是道:“若是公爷子弟之中没人可派,学生倒是不介意去走一趟。”

“只怕你没毛遂的锋锐。”徐允祯脸色阴沉。

“不将我放入囊中,焉知没有锋锐。”徐惇起身抖了抖袖子:“学生告辞。”

徐允祯被徐惇气得脸上青白交杂,突然一个哆嗦,激出一身鸡皮疙瘩,心中暗道:莫非书中所写的那些桀骜不逊的王佐之才,便是他这个模样?

……

崇祯十六年八月,自太子出宫防疫赈灾已经两个月了。

其中虽然有所起伏,但北京市面上渐渐恢复了繁荣。鼠疫已经在城中绝迹,甚至连乞丐花子和难民也一并失去了踪影。因为这些人都被收纳进了京师城外的难民营中,其中身体条件好些的,还能得个清扫街道之类的活计。

渐渐安稳下来的民心让太子的声望再次冲上了一个巅峰。

百姓不方便直接在家里为太子殿下建生祠,便有人以假想出的太子容貌身形塑像,冠以太微星君的神名,放在家中神龛供奉。

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走街串巷的道士们推波助澜,将太微星下凡的事说得恍如亲见。

朱慈烺从成国公家里总共挖出了黄金万两,白银三十万两,外宅、田地折价拍卖,又得了近二十万两,一时间比他爹的内帑还要丰厚。而且这笔银子还不是此次京师防疫战役的全部所得。

因为朱纯臣的书信,成国公一族的亲戚们纷纷解囊,比捐给皇帝大方得多。光是这笔捐资就高达十万两。随后传出朱纯臣的死讯,为了麻烦太子殿下派人主持成国公的葬礼,这些亲戚再次捐了十万两,宫中也派下了三千两丧仪银子。

朱慈烺当然不会将银子浪费在死人身上,只是一把火烧了了事。

宋弘业收到太子的密令,在各衙门之中散播朱纯臣有份遗表被太子扣下,里面是恳请册封下一任成国公的人选。如此一来,朱家的亲戚们又少不得纷纷破费一番,希望太子能够在关键时候说句关键的话,让自己这一房也享受一下国公的待遇。

整个成国公项目持续了近半个多月,每天都有大笔银子入账,最后收益超过了百万两之巨。

这仍旧不是全部……

第66章 不炼金丹不坐禅(1)

朱慈烺是在成国公府上见到的张应京。

作为当代的天师,张应京年纪并不大,因为上一代天师张显庸志心修炼,袭爵不到一年就将印剑授给了张应京,自己别构静室,不问俗务。

张应京是崇祯九年袭爵。十三年的时候永王生病一直不能痊愈,崇祯将这位天师找来,祈禳而愈,赏赐优渥。那也是朱慈烺第一次见到富有传奇色彩的张天师真身。至于现在,已经是第三次相见了。

“上次所说的,天师可想清楚了?”朱慈烺面带微笑,保持着对出家人的敬意。

“臣以为殿下所言极是。”张应京笑呵呵答道。

就在两个月前,太子身边的伴当太监刘若愚找到了尚在京师的张应京,说太子要召见。这让张应京颇为惶恐了一阵,因为当时皇帝陛下让他祈禳除疫,结果法事并没有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才有了太子出宫防疫的事。

在这个关口上,被太子召去,多半也是这件棘手事。

谁都不知道,当时的张应京已经做好了逃回龙虎山的打算,却被太子从中拦了下来。

朱慈烺让张应京做的事很简单:卖符药。

这其实就是张天师家的老本行,后来被各种邪教学去了,只要烧个符喝下灰水,任何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因为正一道成为皇明国教之一,掌握了优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