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房二-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遗爱心中这个气啊,丫丫的,典型的关心则乱,一个个明明是心思明朗的大才良将甚至是良帅之才,怎么就看不清形势,个个成了被点着的炮仗?

这架打爽了,道理却失了些,反而还为那些酸人们全了些名声,这不是典型的损己利人么。

房遗爱很理解众将领们的心情,毕竟他自己也是带兵的人。可理解是一回事儿,朝堂争辩又是另外一会儿事儿。

明明战场上是计谋百出的掌军之人,这会怎么就只认起了拳头?

房遗爱心中郁闷,好不容易劝住气的跳脚的秦琼,又上前去拉架,当然期间少不了下黑脚,不奏一顿这些酸人们,心中着实不爽快。

下了黑脚之后,房遗爱心中舒畅了不少,倒也没了对这群将军们朝堂动手的埋怨。

道理既然失了三分,酸人们能歪过去,咱们占着理,又不是吃素的,打了人照样能够再给他们歪回来,不就是多浪费些口水么,会头多喝几碗水就是。

思及此,房遗爱的黑脚下的更加的爽利熟练。

李世民看着乱哄哄的朝堂,抬眼看了看老神在在立在一旁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几人只是一副旁观的看戏样,没有丝毫开口劝架的意思。

至于太子李承乾,也是一副冷眼旁观的样子,冷眼中的不满,显然是在看向那些挨揍的酸人们,丝毫不担心房遗爱等人吃亏。

吃亏?朝堂打架,战场上出来的百战将军们会输给那些个酸人?笑话!

李世民揉了揉脑袋,看着场下的混乱,也没有丝毫要开口的意思。

看着房遗爱拉歪架下黑脚,那黑脚下的是明目张胆大大方方,踹了别人,还让人恨不起来,反而感谢他让自己脱离粗鲁武夫的魔掌。

看着满场“好心”拉架的房遗爱,李世民气的乐了。

李承乾眼里嘴角也都是了然的笑意,杜如晦等人也是毫不掩饰嘴角的笑容,乐呵的看着忙碌的房遗爱,间或不时的看一眼神情坦然,脸上没有丝毫变化的房玄龄。

长孙无忌虽然仍然是眼睑半垂,一副似睡非睡的样子,微挑的嘴角还是泄漏了他观注全场的事实。

在房遗爱心情大爽的废了半天劲儿,终于分开了打架的众人之后,李世民这才冷哼一声,闲闲的问道,“怎么不再继续打了?”

虽然他也有时候看不惯那些酸人,朝堂上的帝王威严也是需要顾及的。当然,适当的看戏归看戏,心情舒畅之余,也要掌控朝堂上的权衡之策,对武将们的冷脸还是要适当的摆出来的。

对于李世民的问话,挨揍的酸人们一个个哼哼唧唧,死了爹娘般,跪在地上朝李世民哭诉,眼泪鼻涕很有艺术的横流,口里仍旧宛如悬河一般,长篇大论哇哇而出。

武将们按原来的队伍站好,低眉垂眉,满脸都是“刚才朝堂上混乱与我无关”的表情,用眼角的余光,冷冷的看着酸人们的哭号做戏。

不少人心想,感情刚才下手轻了,不然他们怎么还能如此有精神的长篇大论?嗯,下次有机会可以再适当的放开一下拳脚了,这些人抗揍。

挨揍的酸人们却集体心下打起来寒颤,小心瞄了眼武将的反向。(未完待续……)

【第四零五章 怒】

'最新章节 第四零五章 怒'

争议在朝堂上持续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定论。

酸人们不肯放下他们的颜面和礼法纲常,什么祖宗规矩各朝旧历,犄角旮旯里的星点资料都被他们给挖了出来。

还说本朝立国之初,就下令县州府道各级官府在选拔官吏的时候,都要空出一部分名额专门拿来安置青壮的退伍老兵,根本不用再另行设立安置之法。

军人用生命护卫国家安定的骄傲,其容人轻辱!

不管在军中大家有什么龌龊,为了一帮子跟自己等人热血奋战沙场,可以托付后背的兄弟们,让他们不必悬心为国奋战之后的将来生机,朝堂上的众武将们可谓是齐心协力。

这件事情既然已经是朝堂争论的热点问题,秦琼和房遗爱等人有怎么会没有防备。

是以,关于立国之初,高祖为安抚军心设立的,取退伍青壮老兵为官吏的这一政策,武将们早动用关系让人查探清楚了。

每次各县州府道招收普通官吏,按朝廷的定制,应该有两成的名额是专门用来安置退伍青壮老兵的。

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呢?

那些本该用来安置青壮退伍老兵的名额,基本上成了各级官府用来讨好上峰,当成人情和礼物,安置了自己和上峰的拐弯抹角的亲戚用了!真正用在退伍青壮老兵身上的,却不足百之一!

而能够给退伍青壮老兵留下百之一的位置的官员,还算是有良心的呢。大部分几乎是全额顶给了不想管的人员,却依旧大模大样顶着老兵的姓名,占了本该给老兵的位置!

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大家都在官场也能理解。

官场上的潜规则。大家也都熟悉,都是在官场上混的人,也没谁会费力不讨好的将这些完全捅破。

若不是酸人们为了想要佐证保安系统没必要设立,想要借此打消皇上为安置退伍老兵们而建设保安系统,因此将高祖之前的政令搬了出来,秦琼等人也没想过将查到的东西全都摆到明面上来。

其中牵扯甚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害怕挑出来,让百姓兵卒对朝廷失望。动摇国之根基。

酸人们竟然想要以此来阻止朝堂通过保安系统的提议,武将们焉能不动怒?

程咬金带着气愤的武将们,撸了袖子就朝酸人们打了过去,嘴里将已经查实的事情嚷嚷了个大概。

朝堂再次上演鸡飞狗跳的全武行。

这次。却没人上去拉加了。而秦琼也算是冷眼默许了程咬金等人的行为。

要不是房玄龄警告的眼神扫了过来,房遗爱其实也很想撸袖子上去,跟着被人骂做浑人的程咬金等人一起参加全武行。

丫丫的,这群不长人心人肺,不知良心为何物的东西。上赶着送上来让你揍,你要是不揍的话,一对不起天地,二对不起退伍老兵。三对不起大唐所有百姓,四对不起生养他们想要好好教养却没教养成功的爹娘。这五也对不起自己不是。

有自己老爹在朝堂上看着,房遗爱不能亲身动手参加全武行。也懒得示好上前拉架,却不表示他会闲着。

人体解剖是学医人的基本功底,全身的骨骼肌肉分布全都要了解,再加上习武,房遗爱很了解打哪儿让人觉得很痛,却有不会留下什么明显的伤,而且打人的人还最省力气。

就在李世民和李承乾以为房遗爱还会上去拉偏架,顺便光明正大的狠下黑脚的时候,房遗爱却两眼精馏的盯着全场,忙活着吆喝,指点着众人该打哪儿最省劲最不伤人却又最让挨打人觉得疼痛难挨!

能立在朝堂上的武将们,基本上都是武功不错的人,多少都了解一些人体穴道的分布,是以对房遗爱指点出的位置,该使几分力道,实验之下,武将们都觉得不错。

倒是文官们,大多熟读圣贤,却很少有人会看被世人划归为工的医者们的医,不怎么了解穴道的分布,是以听不大懂房遗爱说的是什么。

不过看到挨打的酸人们更加凄惨疼痛的叫喊声,心下却都明白,房遗爱也是因为之前酸人们的反驳,真的动了怒气,在这儿指点着大家伙怎么打人疼又省力呢。

不实干派的文官,看着房遗爱在那儿满意的,不时指点着众人动手,忍不住颈项发凉的缩了缩脖子。

咩的,这才想起,房遗爱不只是武状元文探花,还是太医院公认医术不错的一个人,不论是外伤内疾,这可都是把不错的好手。就连这人带出的徒弟,也是太医院里最有前途的医科后起之秀。

因着这些年太医院有房遗爱的干娘孙芸娘在,到是很少人再用得着麻烦公干繁忙的房遗爱,到让人有些忘记他那身医术了。

看了看淡然指点的房遗爱,再看看被揍的惨声连连的酸人们,不少实干派的人,心下都产生了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会医术的人果然不能轻易得罪”,前人诚不欺我!

房玄龄看着避开自己目光的房遗爱,明白房遗爱真的是被那群只识风花雪月、伤春悲秋、吟诗作赋、把酒邀月、共聚闲谈、显摆学识,却不关心国之民情实务,不了解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酸人们,给气的狠了,不然不会如此的无视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意见。

不过,这些酸人们也着实是该多教训教训了。

想着,房玄龄心下默然的长叹一口气,面无表情的闭上了眼睛,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听着传入耳中的杂乱,尽可能平心静气的养神。

不少人见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褚遂良几个,全都或闭目养神,或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两耳闻不见不想闻之事的样子,个个实干派全都有样学样的,没事人一般在旁边装人形柱子。

杜荷在一旁偷偷朝房遗爱竖了下大拇指,眉毛一挑,一个眼神丢了过来,示意房遗爱也让人帮他打几下。在房遗爱眨巴眨巴眼,表示收到之后,杜荷也当起了人形柱子,只留眼角的余光看着全武行的进展。

对于房遗爱的反应举动,李承乾虽然觉得有些胡闹,却并不像出声阻止,平时这些人只会歌功颂德,一个个的马屁拍的响亮,真等到有事情的时候,却个个往后缩。

多教训几次也是好的,最起码让他们知道,占着位置,少干实事或是不干实事,也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只耍嘴皮子,光空口嚷嚷什么先贤之语,圣人之言,古人之曰。

李承乾用满脸思索问题的表情,来掩盖自己看戏的事实。

虽然大家都知道,在场立着的人没几个不是在看戏,可有这层遮羞布和没有,其含义理解起来可就天差地别了,所以,该遮掩的时候,还是稍稍的遮掩一下的好。

李世民狠狠的瞪了一眼不肯往上看一眼的房遗爱,觉得朝堂上实在是乱哄哄的太难看了。

也不想想,这都是开春之后第几次在朝堂上上演全武行了,你们打人的和挨打的,一个个都乐此不疲,玩的开心不觉得累,可好歹也想想在旁边看的人可能会产生视觉疲劳。

李世民现在有些后悔,自己既然心下早就赞同实行保安系统,干嘛还多事儿的非要那到朝堂上来议,私下找房玄龄、杜如晦、秦琼他们商定好,直接下令不就完了。

难不成皇令一下,圣旨一出,他们这些个酸人们还能全都出来抗旨反驳不成?

偏偏自己多事的,非要在看一次房遗爱跟人在朝堂上打嘴仗,怎么就一时间忘记了这事儿还牵扯着这么多的武将了呢。

这下好了,想看的虽然看到了,可不想看的反而看的更多!

李世民龙颜微沉,张口就要喝止朝堂上的混乱局面。

多年与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关系处的不错,秦琼自然之道做到哪一步不会越过李世民的底线,也明白李世民动怒的前兆。

眼看着李世民就要开始发飙撒气,秦琼无视了下头的打斗,赶紧出列,拱手朝李世民行礼,道,“回皇上,臣有本奏。”

说着,秦琼将袖子里早就写好的折子取了出来,若不是酸人们将高祖的政令捅了出来,这个收集了证据的折子,秦琼本打算无人时私下里呈给李世民的,也好免得朝堂上的众人受到龙颜怒火的波及。

李世民刚要的喝止的话语,被秦琼抢先说的话给生生憋了回去。

除却有救命之恩外,秦琼稳健周密的行军之风,还有公义良善的为人态度,都是李世民所敬佩的。

正是因为秦琼的为人,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并不下于李靖分毫,而且秦琼为军卒为百姓,本身并没有多少私心,就连他儿子秦怀玉也是在招兵的时候,完全凭借自己本身的本事才进的军队。

正是这样,在得知秦琼身体可以康复之后,李世民才会改变之前想让侯君集接任李靖的兵部尚一职,改为硬是让李靖多拖延几年,非得等着秦琼接任。

既然秦琼选在这个时候截断自己几欲张口的话,拿出早就写好的奏折,就说明事情确实不不想酸人们说的那样简单。

李世民即便心气难平,也只得先咽下憋在嗓子眼的那口气,尽量语气平静的让李安阳将秦琼的奏折呈上来。(未完待续……)

【第四零六章 惊怒】

'最新章节 第四零六章 惊怒'

第四零六章惊怒

“此事当真?!”李世民合上手里厚厚的奏折,面若寒霜,眼里的怒意让人心颤。请牢记

“回皇上,先皇政令执行到现在,也就京畿之地下属各县十额尚可存其二三,其余各地,附郭州府各县许能十额存其一,别的地方能够存其百之一的名额,已经算是好的了。”秦琼隐含怒意,面带忧色的说道,声音铿锵,有心想听的话,根本不会被挨打的人的叫声给压下去。

实际上,在李世民开始厉声问话的时候,武将们已经一个个知机的住了手,神清气爽的愤愤然回归了自己的队伍。

而且,被明显震怒的皇帝的历喝声一吓,挨打的人即便是疼痛难忍,也不敢高声喝痛。

秦琼铿锵有力的声音,足以传进朝堂上所有的人的耳朵里,当然,无心听闻,专心自己挨打伤势的人例外。

虽然不了解秦琼奏折上写的是什么,不过根据朝堂上的情形和之前所议的事情,还有酸人们再次激怒武将们的原因,也不难猜出秦琼的奏章所言,应该是关于高祖安置退伍青壮老兵的政令执行情况。

能让皇上这么震怒,看来先皇的政令被人执行的并不怎么样,光听听秦琼嘴里说出的那一组数字,也不难看出,这好好的一条安抚军心,解决血战之士后顾之忧的政令,被执行的有多么的让人生气让人心寒让人生怒!

天子脚下,京畿之地各县的执行情况,所安置的退伍青壮老兵,名额尚不足朝廷规定之额数的一半!仅仅只是十之二三!十之二三啊!

本来朝廷制定的选拔退伍青壮老兵为官吏的人数,就只是各地退伍之人中的百分之一二的数额,就算是按照京畿之地执行下来的安置数额十之二三来算,真正能够被安置下来的退伍青壮老兵,其数目也不过是千分之二三而已!

更何况,那些附郭州府的各县,其安置数额还不足十分之一,其余远离京畿州府之地的各县,就更不用说了。

如此的行事结果,那些军营里打混的武将们,如何能不火,如何能不气,如何能不怒!?

就连听懂李世民和秦琼对话含义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心下也不由的发寒,生生的倒吸一口凉气。

早就听闻房遗爱等人说过,京城周边的兵籍军户之家的生活堪忧,为了不让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在战场上流血之后,英魂回家还要为家人的生活安危而流泪,他们这才多在车马行和客栈里优先录用军户家属,给他们一条安身立命的活路。

饶是如此房玄龄等人也没想到,政令执行竟然会让人寒心到这种地步!

如此亏待的安置之法,受伤退伍的兵卒,若是没了解甲归家之后,没有家人的帮衬,焉能在给安邦定国付出自己的血肉之后,还能很好的存活下来?

一人寒心的后果,却是连带的他周边所有相熟和相识之人,全都对朝廷招兵用兵之后的政策寒心!

一传十,十传百,人人相传,相互影响的话,可想而知,那样的后果,持续下去将会严重到什么样的地步!

单看看这两年来的招兵情况,都已经不足预定的招兵人数的十之六七了!

一点点的下去,若是将来有一天,朝廷真的因为这些而再也招不上来一兵一卒的话,那后果……

想清楚后果的众人,齐刷刷的打起了冷颤,面色也冷峻严肃了不少,看向反对建立保安系统安置退伍老兵的酸人们的眼神,一个个的都带出了寒芒。

天朝威仪,大唐威严,若是没有了防守门户,震慑诸边的强兵悍卒,单靠酸儒文人的嘴皮子,如何能护得大唐上下的安危?!

四周所属皆为蛮夷。何为蛮夷?任谁都知道,蛮夷者,就是不通教化,只认切实的好处利益,眼里只有拳头大的人才能发号施令。

这种蛮夷之士,离了武力的威慑,能是单单依靠之乎者也可以说的通的吗?

对付蛮夷最直接有效,也是最简单省事的办法,就是像房遗爱和众武将们说的那样,先狠狠的揍他们一顿,将他们的人打残打死,一直打到让他们一听到大唐军队的威名就心肝发颤,双腿发软的时候,他们才会好生生的坐下来跟你好好的谈判说话!

既然说服不痛,无法让他们打心眼里信服的话,那就用拳头计谋,让他们心存畏惧和害怕好了。

所以,兵卒之事不是简简单单的小事一件,而是关乎国之安危存亡的大事!

既然想要马儿跑得好,就得好好的给马儿草料吃,饿着肚子,没有盼头和希望,谁***都是天生的傻子白痴不成,白白的流血出力。

爱国护国的热血激情,并不是单纯的口号就能支撑良久的,没有希望,看不到曙光,盼不到未来,热血早晚会冷却,激情迟早会湮灭。

务实派的文官们,一直都觉得只会耍嘴皮子的清流酸人们可恶,从来都是划清界线懒得理会,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觉得他们是如此的让人恨,让人想要扁死他们。

哼哼唧唧,狼狈可怜的,再一次在朝堂上挨揍的酸人们,感受到朝堂上所有人带着寒意的目光,仍不住打起了寒颤,心也跟着悬了起来,哼唧声也渐渐的消失了,身上的疼痛也被他们渐渐的给忘记了。

心翼翼的感受着朝堂怪异的气氛,偷瞄着李世民满是寒霜的冷峻龙颜,酸人们的心啊,提溜提溜的不知该如何存放,也歇了往日挨打后向李世民哭诉一番的心思,全都小心的琢磨李世民的态度。

按往常的惯例,英明伟大的皇帝陛下,不是应该安抚自己等人,再训斥一番不读圣人之言的无理蛮横的武夫将军一顿吗?怎么今天变天了,皇上竟然冷眼怒意的看着自己等人?

感情,这些个只看书,看典籍和政令文案记载,不查施政结果和政令执行过程的酸人们,到现在还没意识到,他们当初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强调文士是治国之根本,曾说国泰之后军武多是祸国之根,对于退伍之军的安置,有先皇的一条政令足够。

却也因为他们的不通实务,不干实政,不查实事,让他们到现在都没意思到,朝堂上的情况为何会变的如此的诡异,竟然所有非清流酸儒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到底是如何犯得众怒。

在李世民的问话的过程中,秦琼已经将各处收集来的相关证件和资料,全都通过李安阳转给了李世民。

房遗爱适时地,愤愤然的追加了一句,“为一己之私而误国害国者,当与窃国者同罪!”

这句话的分量不可谓不重!

所谓窃国者,就是谋逆反叛的重罪,想要取皇上而代之,那可是要诛灭九族的!

房遗爱的话,直接将尚未完全搞清楚状况的酸人们给彻底的砸蒙了,不明白,自己等人明明是因为先皇已经有了安置退伍青壮老兵的好政策,这才极力反对皇上再次因为退伍兵卒的安置之事,消耗更多朝廷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自己等人一心为国,防止皇上下达重复的政令,耗费不必要的朝廷的力量,难道这也有错吗?

为什么自己等人忠君爱国,一心为朝廷尽忠,现在,呵呵,现在竟然,竟然,竟然,一心为皇上为朝廷着想的自己等人,现在竟然成了与窃国者同罪了?!

酸人们不敢置信的看看面带寒霜的李世民,又看看皱眉板脸的太子李承乾,再看看目光不善的众多同僚们,为什么连同为文臣,关系还算不错的那些实干派的人,竟然也用这种,可以说是凶狠的目光望着自己等人?

在酸人们心中冰凉,不解朝廷状况的时候,吏部上下凡是够格上朝的人,除了那些个算人中人外,一个个全都满头冷汗的跪下朝李世民认错。

各地官员的人名,都需要通过吏部的确认和任命才能算是正式定下职位,拿到吏部开具的所有手续和证明之后,才能走马上任,这其中就包括各县的县令!

虽说其中有不少县的县令是皇上直接任命的,可是身为一国之君,掌管天下和所有百姓生死的君王,皇上怎么可能会犯这种错误?即便真的是错在皇上身上,那说出去错的人也不能是皇上,只能是跟此事牵连最深,掌管天下官吏考核任命的吏部!

吏部的人倒是很想怪罪兵部的人和众多武将们,转念一想,这件事情完全是酸人们打头挑开的,人家兵部和武将们也只是见招拆招而已,并不是刻意而为。

看之前兵部尚书秦琼的样子,开始显然没打算将此事在朝会上摊开来讲,全都是被酸人们给逼的,到最后不得不将折子和证据全都拿出来。

等酸人们静下心来,认真的从朝堂众人的问答对话中,分析出具体事情的时候,人也都懵了,心下开始发寒,头上也冒出了冷汗,有几个年纪大且胆小的人,不用装就已经吓的晕死了过去。

甚至,有几个私下里嚷嚷过之所以反对这项提议,就是为了想要驳倒房遗爱,好挽回年前舌战输给房遗爱的颜面,这几个人通过朝堂上的君臣对话,弄清楚事情牵扯的利害之后,人就吓呆了。

【第四零七章 定帅】

'最新章节 第四零七章 定帅'

第四零七章定帅

还没等李世民考虑好如何收拾这些个一直不务实证,却在天下莘莘学子中间有这不小声明威望的清流酸人们。

边关送来的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被风尘满面的传讯兵,一路请示着急急的送进了朝堂。

实力逊色于西突厥,无法做到大面积迁移,也无力越过西突厥向西行掠夺之事,年前却同样遭受到严重的雪灾。

欺凌压榨完周边夹缝求生的零星部落之后,现下已经是青黄不接的薛延陀出现了内乱,主张亲和大唐,想要向大唐求救暂缓薛延陀危机的国君,被强势的军队首领给强行软禁了起来。

那位将军盯上了大唐境内,水草丰美、稻谷丰硕的,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想要将这块足以支撑薛延陀上下的肥沃土地,纳进薛延陀的版图!

在薛延陀形势被他基本掌控之后,现在已经开始猛烈攻击大唐边境,给大唐边关来了个措手不及!

李世民将军情让李安阳通报之后,想要主和的人,看了看摩拳擦掌义愤填膺跃跃欲试的众武将们,将心中主和的腹稿又给咽了回去。

想到朝堂上才停歇没多久的全武行,一个个窥着李世民的神情,沉默不语,等着李世民的圣裁。

自从当年追击吐谷浑王伏允时,唐军将领所喊出的“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的口号,经过了吐蕃犯境、平叛高昌国等一系列的军事外交之后,已经深深的烙进了大唐军士的心中,就连不少的热血文人,对此语也是深表赞同。

国家的强盛,军人的荣誉,只有在经过热血的洗礼和生死的考验后,才会让人有个更加清醒的认知,才会让人心中的烙印更深,才会显得更加的耀眼!

朝堂上众武将们争先恐后的上前请命,想要领兵出征,为国效劳。

乱哄哄的热血请命中,不知是谁说了句,“天欲予之,如若不取,恐招祸事。”

话语清晰的响彻了整个大殿,虽有众人的声音掩盖,一时间让人没看清楚是谁说的,却让每个人都明白的听到了。

谁都不会嫌弃手里的钱财多,身为国君又岂会嫌弃自己治下的国土面积广?

李世民高高在上满意的看着低眉垂目,躲在人群中的房遗爱。

别人或许一时间品不出房遗爱借着内力激荡传出的这句话是他说的,高坐龙椅的李世民双眼明亮的岂会看不出来?

房遗爱的这句话说的,实在是挠到了他心中的痒处。

李承乾眼角的余光瞄了下李世民的神情,知机的朝李世民行礼道,“儿臣附议!”附议的自然是天即予之,就该顺势取之。

“臣等附议!”机灵的朝臣们,一个个也都朗声说道。

李世民之前被气郁的心情爽了不少,朝堂上的大臣们全都齐心协力的主战,没有一丁点儿不和谐的声音,让李世民很是满意。

那些个立在一旁充当人形柱子,不敢出声的酸人们的意见,被李世民给无视了。

许是怀念当年的纵马疆场的热血豪情,许是觉得在京城憋得慌,也或许是今天太过高兴,也许是想要教训一下那些只是读书,未曾怎么见识过血腥战争的酸人们,又或许是什么别的原因。

一时兴奋之下,李世民不但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定下了御驾亲征的事情,更是钦点了今天朝堂挨揍的几个文人中威望较大的几个人,让他们随御驾一同出征!

李世民的金口一开,玉言落地,失望者有之,怔神、担心者有之,惊吓者有之,松气者有之,心腾怒气者有之,更多的是幸灾乐祸的旁观看戏之人。

失望的人是李承乾,早就听房遗爱等人说过战场上如何的惨烈,如何的悲壮,如何的真性情,西北那种一眼天地,尘沙漫天的荒凉景致,李承乾早就想要去体验一番,感受一下军士的热血激情。

现在可好,自己打算的挺美,却被老爹一句“御驾亲征”给生生的敲碎了。

那人是君父,李承乾关心的劝阻几句不见成效之后,也只能是认命的留在京城,继续当困守的劳力。

怔神、担心的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秦琼等人。

皇上带兵征战已经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了,现在养尊处优这么多年,身手和战场上的指挥之策,真的还能够适应现在的两军对垒吗?

何况掌权多年,皇上要顾及的事情极多,根本不能像早前那样天天腾出时间来研究排兵布阵和兵法兵策。

再者,皇上一国之君的身份摆在那儿,一来不是明晃晃的吸引敌人前来,告诉人家“我在这儿,快来抓我吧,抓住了我这场战事也就能顺利结束了”么,摆明了给人当靶子,吸引对方的主力。

二来,不管是谁接掌帅印领兵出征,九五之尊在军中,凡事还是要向皇上禀报请示,一来二去的耽搁时间不说,还会影响领兵之人在军中的话语权,未必不会影响军情,耽搁决策。

再者,皇上高高在上发号司令惯了,有时候未免乾纲独断,驳斥别人的意见,到时候会不会影响战时正确号令的发出?

最让众人担心的,还是怕皇上到时候心血来潮,非得跟着直接上战场,那样的话,皇上的安危势必要牵扯一部分大唐的兵力,在给前线将士们增加士气的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良多的压力。

想来想去,秦琼觉得最好还是自己出任这个掌兵的大元帅一职才能让他放心,最起码有着以前的情分在,沙场驳斥皇上的一些命令,他秦琼不会招受过多的责罚。

别人的话,能为帅才的不够资格,或者说未必敢有那胆子驳斥皇上不正确的军令。而够资格有胆子驳斥皇上不正确军令的人,却不怎么适合为帅。

见秦琼出列请求李世民任命他为征讨薛延陀的大元帅,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心下稍显放松,以秦琼的本事,定能在护卫李世民周全的同时,稳扎稳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