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不在乎。

    用身上最后的一块多钱买了材料,杨锐请农机站的人帮忙做了杠铃架和仰卧用的平凳。因为他是隔壁乡的书记儿子,农机站的人不仅没收加工费,还用拖拉机帮他把东西送到了学校宿舍前的大槐树下,并顺手做了平整。

    曹宝明和杨锐结成了锻炼拍档,当一个人做卧推的时候,另一个人就站在跟前保护,以免他力量不济,弄伤了自己。

    这种崭新的锻炼方式,自然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围观,只用了两天时间,卧推的队伍就增加到了十几人,一群人像是美国监狱里的囚徒似的,每天在放风时间跑进操场,围着简单的器械做枯燥锻炼。相比学习,许多人其实更乐意将汗水挥洒在体育场上。

    然而,中国的大学却很少吸纳体育特长生,运动员加分也要过两年开始,所以,即使是身体强壮擅长运动的学生,想要走出大山,也只有高考一条路可走。

    再加上普遍的蛋白质摄入不足,能够坚持卧推的人极少。

    不过,旧人去新人来,新鲜又特别的卧推,始终吸引着十多名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在女生围观的时候,总会有荷尔蒙激增的男生愿意脱掉上衣,一展雄姿。

    若是有哪个女孩子能够出低低的惊叹声,平凳上的男生至少能得意一整天。

    操场西边的热闹,不经意间就冲淡了东边篮球架下的繁荣。原本雄踞于此的胡燕山,失望的现,自己的观众竟然少了大半。

    偶尔,操场的另一头还会传来欢呼声,比他三分球进时的声音还要大。

    “这小子太嚣张了,三哥,咱们就这么看着?”常和胡燕山打球的后卫是个蔫坏的家伙,自诩狗头军师,人前人后也有人叫他董军师。

    胡燕山拍了两下篮球,作势扔了出去,然后看着飞奔过去捡球的跟班,不太肯定的问:“你有什么法子?”

    “就照对付大门头的黑子的法子。等他晚自习回来的时候,套个麻袋,直接揍一顿,他找谁告状去?”董军师嘿嘿的笑了两声,觉得自己的主意绝妙无比。

    狠揍一顿自然解气,然而,胡燕山立刻响起了杨锐那天说的话,不由多想了一会,缓缓问道:“杨锐要是咬定是我们打的,怎么办?”

    “他头上套着麻袋,怎么看得到是谁打的。”

    “他用不着看着。杨锐和黑子不一样,黑子得罪的人多了,不知道是谁打的他。杨锐要是被套了麻袋,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我们。到时候,他就给公安说,是我们的打的,你咋解释?说我当时套了袋子,他肯定看不到?”

    另一个跟班扑哧笑了出来。

    董军师傻眼了:“他要这么整,可就太不讲究了,到时候,还不被人看扁了。”

    “他又不混街面。”胡燕山说着吐了一口气,道:“我二姑父要是派出所所长,我也这么整,谁敢看扁我,我就送他坐监。”

    两个跟班都低着头不敢说话了。

    胡燕山自顾自说的,却觉得更不爽了,吐了口痰,吆喝起来:“哥几个,下午不上了,下山吃小炒去。”

    将篮球丢给其他学生,几个平日里和胡燕山走的近的学生,就排成横队,踩着螃蟹步往外去了。

    到了校门口,一行人正好碰上送外卖的史贵。

    最近一周多,史贵遵守约定,每天中午12点半,都会准备将一荤一素的外卖送到校门口,再由杨锐取走。

    胡燕山也曾打问过史贵送餐的价格。

    然而,刚开始做此项业务的史贵,显然误将众人簇拥的胡燕山也看成了土豪,报出了三块五每顿的牛肉餐价格。

    胡燕山当时就惊呆了。

    三块五是什么概念?他老爹作为最有油水的供电所所长,一个月白的灰的黑的收入攥到一起,也就是1oo元的标准。

    这已经比镇上双职工家庭的收入还要高了,即使如此,也不过吃半个月的牛肉餐罢了。

    若是用香烟来比较,那就更明确了。

    胡燕山平时抽的是9分钱的羊群,装面子用的是二毛六的大雁塔,更好的大前门三毛六,是他老爹装面子用的。

    要说起来,胡家的生活水平,在西堡镇上算是顶呱呱了,但和一顿就吃一条大前门的杨锐一比,胡燕山的玻璃心差不多就碎光了。

    虽然史贵很快醒悟,又介绍了更便宜的外卖。可胡燕山又哪里肯订的比杨锐便宜。

    其实,就算他肯,他也拿不出钱来。

    顿顿小炒是*社会,胡家的生活标准根本达不到。

    瞅见史贵,胡燕山的脚步顿了顿,就要从另一边绕出去。

    他的狗头军师却是眼前一亮,低声道:“你们说,杨锐顿顿小炒,哪里来的钱?”

    “他爹贪的呗。贪官迟早有一天,都得被抓了枪毙。”同行者的语气很有激昂的趋势。

    胡燕山的脚下一绊,险些摔倒,没好气的瞪了说话人一眼。他那供电所所长的老爹,最近两年也没少往家里搂钱。

    狗头军师摇头了:“他在学校里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们以前见过他大手大脚的花钱吗?”

    “这倒也是……”

    “我倒是听说,杨家的家教严的很。”狗头军师卖弄着情报,缓声道:“我猜他有来钱的路子,否则,再富的人家,也不能这么造。”

    直到9o年代,普通中国人家也将顿顿有肉看作是奢靡。每顿都吃牛肉,更像是一种铺张浪费。

    胡燕山认可的点头,又道:“你有啥坏水儿,都挤出来吧。”

    狗头军师得意极了:“我有上中下三策。”

    “还三策,快说快说。”几个百无禁忌的家伙,就在校门口闹了起来。

    “下策是找杨锐对质,最好闹的满城风雨,他肯定没好果子吃。”

    “不行不行。这不是让他提前防范。”胡燕山听他说是下策,立刻就想否定,收音机里常放评书,选下策的将军皇帝,多半要糟。

    狗头军师缓缓点头,道:“中策是问这个送饭的,他多少总要知道一些什么,到时候,咱们再打探多些消息,抓住姓杨的把柄,让他每天送钱给咱们。”

    “上策呢?”

    “还是打探消息,不过,咱们不抓姓杨的把柄,咱们占了他的路,自己弄钱。”

    “好!”胡燕山太满意了,终于做出了主公的正确决定:“我选上策。”

    狗头军师重重的一点头:“那好,我去打探消息。”

    他在前面走,后面几个人就浩浩荡荡的跟上去了,大家都想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啊。

    史贵见着他们的动作,露出生意人的笑,问:“几位同学,有事吗?”

    “你这个……这个什么……”狗头军师第一句就卡了。

    “外卖。”史贵给补上了。

    狗头军师摆摆手:“就它。你天天送外卖上来,知道杨锐每天买饭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吗?我给你提个醒,这钱的来路不正……唉,你可要小心点。”

    史贵皱眉:“他的钱是稿费吧,怎么就来路不正了?”

    “稿费?”这下轮到狗头军师迷糊了。

    “杂志社的稿费。”

    “你怎么知道是稿费?他告诉你的吧。”胡燕山不信。稿费是多神圣的东西啊,那是要表在报刊和杂志上,还有出版书籍以后,才有的酬劳。胡燕山无论如何都不相信,最近每天在操场上做卧推的男生,会和这么高级的东西挂勾。

    其他人也不信,纷纷追问。

    狗头军师更是直接说:“他骗你的。”

    史贵没什么保密意识,不高兴的道:“我不光听到他说了,我还看到了。”

    “看到了?”

    “嗯,有一张杂志社的汇款单,还是我和他一起去取的。”杨锐最初的22元稿费,只吃了一周就告罄,继续补充营养,自然要继续给史贵定金。

    几个人都不说话了。

    狗头军师忽然抓住史贵的话头,道:“你说有一张杂志社的汇款单,还有其他的?”

    “当然了。今天好像就有,你问传达室的大爷……咦,不用了,杨锐这不是来了”史贵说着开始挥手,高声叫了起来。

    ……
 第18章 汇款单
    杨锐是来取他的外卖的。

    每天一顿牛肉,对后世的中学生来说实属平常,可在1982年,也只有史贵这样的乡镇小饭馆能提供了,换成是票证严密的大城市,光是所需的肉票,杨锐就出不起。

    当然,没有肉票的情况下,牛肉的价格也体现的相当明显,一周多下来,杨锐用掉了两笔稿费,等于吃了一个成年人的工资。

    尽管如此,杨锐也甘之如饴。大量摄入高蛋白的效果很好,已经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肌肉鼓胀,再过两个月,说不定还能长点个头。

    至于表的稿件,只不过需要几分钟选择,几分钟摘抄改写罢了,又哪里比得上身体重要。

    见到胡燕山一行,杨锐也只是疑惑一瞬,脚步不停的走了过来。

    胡燕山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问他来钱的门路是什么?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收到稿费?

    人家要是不说,自己又能怎么样?要是以前的杨锐,胡燕山连问都懒得问,一把抢过来就看了。

    可现在的杨锐……胡燕山莫名的想到操场西头,围着卧推架子的那群人。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且不说这些家伙的身体壮实了多少,和杨锐的关系却是亲近了许多,乡镇里长大的男孩子,没有不敢打架的,自己若是耍横,以杨锐现在的脾气,结果难料。

    “大爷,有我的信吗?”就在胡燕山胡思乱想的时候,杨锐已经走到了传达室,拿了外卖,又递了一支烟给门房大爷,接着开始找给自己的汇款单了。

    狗头军师没有胡燕山那么多的顾虑,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上去,讪笑道:“杨锐,交笔友了?”

    说着,眼睛就滴溜溜的转。

    8o年代的人,交笔友就像是找qq的陌生人聊天一样,有的人能聊几年之久,也有的人一写十多页纸,每个月来往收寄信件四五次。

    同样,就像是聊qq的学生会用学打字来掩饰行为一样,交笔友的学生也会用学写作来做掩饰。学校的传达室,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信件。

    杨锐扭头看了看他,说:“你是那个董什么吧?”

    “兄弟们都叫我董军师。”狗头军师学着场面人拱拱手。

    杨锐“哦”了一声,从窗口的一堆信件里,抽出了属于自己的几封。

    他第一次投稿,担心审查不过,所以向多家杂志寄出了不同的文章,预备着以后再把退稿循环邮寄。

    不过,8o年代初的杂志之多,高水平的稿件之少,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大部分的杂志都66续续的刊登了他的稿子,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正是稿酬6续到达的时间。

    狗头军师眼尖,一下子就瞅到了《中学化学》几个大字。

    “还真有稿费啊……”他自言自语的念叨了出来。

    杨锐呵呵一笑,将手里的信封墩了墩,转身准备走人。

    “哎,杨锐,杨锐,看看呗。”狗头军师拦住了他。

    这个时代的学生,都有一颗文艺的心,狗头军师也曾投寄过诗歌和小说,了解一些稿费的问题。

    他心里算的清楚,一篇文章的稿费正常都是几十元,只有《人民》这样数一数二的杂志,才有1oo块每千字的封顶稿费,但不管怎么算,一两笔稿费,都不够杨锐敞开了吃牛肉。

    杨锐肯定还有其他的来钱路子。

    狗头军师据此想要证明。

    杨锐不怎么高兴,问:“你想看我的信?”

    私人信件,自然是不能给人看的。

    “不是这个意思。”狗头军师转眼就把史贵卖了,指着他道:“这家伙说你收了好多稿费,我这不是好奇嘛。”

    看稿费和看信件,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史贵急了:“你什么意思,啥叫我说的,是你问了……”

    “是我问了,然后你说了。”董军师嘴上功夫了得,扭头笑道:“杨锐,兄弟们都听说了,谁都没想到啊,咱学校里还有个大文豪,得嘞,把稿费拿出来,让咱长长见识呗。”

    杨锐深深的看了史贵一眼,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

    这里面,史贵固然是大嘴巴,其他人的心思也不难猜。

    “行。让你们看看。”杨锐快浏览了一遍信件的来源,心中笃定的拆开其中一封,心想:亮下你的氪金狗眼。

    校门口的一群人,都围了上来,在场这些个人,还都没见过稿费是什么样的。

    胡燕山脚底下搓了搓,也悄悄站到了外圈。他个头不低,稍微点一点脚,就能看到杨锐在里面的动作。

    只见一封写着《科学生活》杂志社的信件,被杨锐从边缘撕开。

    里面不是汇款单,而是一页折叠起来的短信。

    杨锐慢悠悠的展开,果然是他撰写的《生物圈》被科普杂志《科学画报》刊登的通知。

    和那些理科小论文不同,这篇《生物圈》是杨锐自己写的科普文章,取材于美国即将开始的生物圈二号实验,也就是试图模拟地球环境的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

    生物圈二号实验非常有名,也非常有意义,它是为了试验人类是否能够离开地球生存。

    如果可以,所谓的月球移民,所谓的火星移民,都有了最起码的生物基础。

    如果不行,那再先进的火箭和宇宙飞船,也不能让人类移民火星。

    换言之,移民外太空的要条件,就是生物圈实验成功,8o年代如此,9o年代如此,21世纪亦如此。

    没有生物圈实验成功的前提,所有移民外太空的报导,都是无知记者耍流氓。

    遗憾的是,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了。

    不过,在1982年,人们对于尚未开始的生物圈二号实验还充满了期待,许多美妙的宇宙畅想,充斥于全球各地。

    这是再好不过的科普题材了。

    最重要的是,这种科普文章可以写的很长,也不需要太出色的文笔,仅仅依靠严密的推理来证明生物圈二号的必然失败,就已经是一篇漂亮的科普文章了。

    于是,杨锐根据自己了解的内容,所学的部分知识,再加上一些资料,毫不犹豫的撰写了一篇3万字的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寄给了《科学画报》。

    这也是杨锐所知稿费最高的科普杂志,千字65元,三万三千字的报酬共计2145元,比杨书记两年的工资还多,足可买下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高的简直令人不忍直视。

    现在,刊登通知来了,杨锐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用不着浪费时间做文抄公了。

    用自己的文章终结自己的抄袭,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倒是董军师等人,陷入了深深的震惊。

    这可是《科学画报》啊。

    西堡中学的学生,也许不知道《科学画报》此时的单期行量有百万份之多,也许不明白百万份行量是何等恐怖的概念,也许猜不到这是创造记录的年代里的创造记录的杂志。

    但是,谁没看过《科学画报》?

    “杨锐,你的文章,会刊在《科学画报》上?”史贵比其他人更早说话。虽然年届三十,又忙碌的经营着饭店,但在这个全民文青的年代里,史贵偶尔也会看看《科学画报》。

    住在镇子里的人,怎么能不看《科学画报》!

    杨锐微微点头,道:“应该就是下一期了,好像插队了。”

    “呀!”董军师突然叫了一声:“不管你刊在哪个杂志上了,稿费呢?稿费多少?”

    他实在太想要证明杨锐有其他来钱的路子了。

    “应该在另一封信里。”杨锐镇定的找出另一封写着《科学画报》的信封。他没有准备隐藏自己的收入,至少现在的收入用不着隐藏,否则,他现在和接下来的大额花销,更无法解释了。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稿费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再干净不过的收入,公布出来,利大于弊。

    薄薄的信封被轻轻的裁开。

    杨锐直接抽出里面的汇款单,大大方方的将之展现在众人面前。

    2o37。4o元。

    几个简简单单的阿拉伯数字,像是吸音器似的,让周围寂静无声。

    艰涩的大写数字,更是看的董军师眼
 第20章 取汇款
    杨锐坐在树荫下饱餐了一顿,慢悠悠的下山到镇里的邮政所,去取他的汇款。

    邮政所是镇里较新的建筑,共有两层,外表涂灰,有双扇木门迎客,下方营业,上方办公。

    营业部也分成了三个部分,正中是收取信件包裹的柜台,交钱开票都在此处。它的两边分别是电话亭和存放信件包裹的地方,各有一名营业员在工作。

    和西寨子乡的邮政所比起来,西堡镇的邮政所堪称宏大,这也是本地有多家中小型国企的缘故。门口停着的自行车,还有电话亭处排队的人,多数来自附近的国企。

    杨锐进门就被柜台上的李大姐瞅到了,她停下手上的工作,向杨锐打了个招呼,扯着嗓子就喊:“吴家妹子,你杨哥来了。”

    “您乱喊什么啊,就是杨锐,不是杨哥。”一位十*岁的小姑娘从后院进来了,嗔怪的说了一句,水灵灵的大眼睛看向杨锐,笑道:“杨锐,你又来取稿费?”

    “是,快没钱了。”杨锐老老实实的点头。

    “我妈还说我大手大脚呢,你这个月都花了几十块了吧。”吴家妹子唤作吴倩,和杨锐在一个院子里长大,小他两岁,初中毕业就顶替母亲进了邮政所上班,因为人长的漂亮,年龄又小,显的有些古灵精怪。自从碰上杨锐取汇款,每次都要调笑他两句,所里资格最老的李大姐也很配合,次次都喊吴倩出来。

    杨锐无奈的道:“正长身体呢,吃的多。”

    “我也长身体呢,每个月的伙食费才1o块钱,剩下都给我妈充公了。”吴倩一边抱怨,一边利落的扯了两张单子放在柜台上,让杨锐填写。

    杨锐瞄了一眼吴倩藏在运动服下的,鼓囊囊的胸脯,心想:你再长身体,衣服就该穿不下了。

    吴倩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不易察觉的侧了侧身子,却没有彻底躲开,嘴上叽叽喳喳的说着镇里的小八卦。

    杨锐安静的听着,同时对照着汇款单,认真的填单子。

    他还挺喜欢听吴倩说话的,女孩子的声音清脆又柔软,清脆来自于语,柔软来自于语调,给人一种外酥里嫩的感觉,像是轻音乐环绕在耳边,不去思考内容的时候,有放松的作用。

    另一方面,吴倩也是小美女一只,皮肤白嫩非常,瓜子小脸仿佛能够表达出千般情绪似的,总在变化当中,所谓十八无丑女,何况十六岁的少女。

    虽然年龄小了一些,却也算是一宗养眼的福利。

    “填好了。”杨锐把单据和汇款单推了过去。

    “我看看哦。”吴倩抿起红润的嘴唇,仔细核对。

    李大姐也办完了旁边人的业务,笑眯眯的道:“一定要看清楚了,以后查他的小账就方便了。”

    “李姨,你再这样,我就不和你说话了。”吴倩一嘟嘴,撒娇似的甩起了辫子。

    “好好好,我泡茶去,你们两个小年轻聊。”李大姐原本就是吴倩母亲的好朋友,被吴倩一闹,笑着拍拍她的脊背,端起茶杯到后屋去了。

    吴倩像个猫儿似的扭扭腰,胸前微微颤动,看的杨锐连连咳嗽。

    “再乱看,就把你的眼珠子挖下来。”吴倩把小脑袋伸到柜台前,“恶狠狠”的威胁杨锐。

    杨锐赧然道:“我不是故意的。”

    “故意的,现在就挖下来。”为了展示她的武力,吴倩用右手在空中做了一个猫爪的动作。

    同样的动作,杨锐倒是在许多少女舞蹈中见过,吴倩想必是没见过的,这让他不觉一愣。

    “喂,这里填错了……重新填一张。”吴倩核对完成,指甲在金额处划了一条线,又撕给他一张单子。

    杨锐再愣,道:“没填错。”

    “还说没填错,你单子上写的是两千零三十七块,你的汇款单上应该是……咦!”

    她瞪大眼睛数了两边,不等杨锐反应过来,忽然喊了起来:“李姐,李姐。”

    “你这孩子,用人的时候喊李姐,不用的时候就喊李姨了。来了来了。”李大姐给她的搪瓷杯里灌满了水,走到了柜台前,问:“怎么了?”

    “汇款单好像弄错了吧。”吴倩刚参加工作,工资加奖金才42元,看到2ooo元稿费的第一反应就是弄错了,第二反应也是。

    李大姐笑眯眯的过来看,边走边道:“汇款单怎么可能弄错,我看看……”

    她喝了一口茶,自左向右,自上向下的浏览了一遍杨锐的汇款单,然后又看了一遍。

    “噗……”咽了一半的茶水,直接被李大姐给喷了出来。

    “是错了吗?这些人太不认真了,汇款单这么重要的东西都弄错。”吴倩嘟囔着又将新单据向杨锐推了推。

    李大姐轻拍了她一下,把新单据拉了回来,低声道:“汇款单没错。”

    说完,她像是看大熊猫似的打量起杨锐来。

    和吴倩不一样,李大姐还是见过一些大额汇款单的。例如跑运输的火车司机,在特区落脚的大学生,还有海外亲戚寄来的钱,数额几千元的总是有的。

    不过,别人寄来的钱,十有*是积攒下来的,有的还是借款。

    杨锐的这张汇款单,却是明明白白的稿费。

    也就是说,他一笔赚了2ooo多块!

    “怎么可能!”吴倩也讶然的问了出来。

    杨锐知道不解释不行了,清咳一声,道:“我有一篇科普的文章,在了杂志上,因为字数多,人家给的也就多。”

    “那也不能这么多,你别骗我,河东日报的稿费才是15块一千字,2ooo块要十几万字呢,你写的什么科普文章那么长。”吴倩脆生生的质疑。

    “我表的杂志稿费高。”

    “多高?”李大姐追问了起来。

    杨锐犹豫一下,实话实说道:“65块钱一千字。”

    吴倩瞪大了眼睛,心里默算,一个月工资奖金42块,一个半月才63块,还赶不上杨锐一千字的稿费……

    李大姐却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运动期间的三名三高,所谓名导演、名编剧、名演员,高薪金、高稿酬、高奖金,这都是当时要打倒的对象……对比杨锐,这稿酬还真的好高。

    “这个,今天能取钱吗?”杨锐打断了两个人的胡思乱想。

    李大姐一惊:“所里哪有这么多钱,你得预约。”

    “那就预约一下吧。”

    “不行。”李大姐压低了声音:“2ooo多块呢,送过来弄丢怎么办,让人偷了抢了怎么办,所里不好取,你到县里去取,最好去市里取。”

    吴倩拉了李大姐一把:“杨锐到市里取了还得回来,路上被人偷了抢了怎么办。”

    “你这个小妮子。”李大姐哼了一声,把汇款单一推,道:“我管不了,你找所长说吧,看他给不给你取。”

    “我陪你去。”吴倩都不走门,就从柜台处翻了出来。

    杨锐无奈,只好去二楼找所长。

    西堡镇邮政所的所长,就是王国华的父亲,也是熟人的关系,他才打了电话到县里,约好了明天取钱。

    杨锐将身上装着的一包没开封的大前门留在桌上,权作感谢。

    在白条横行的年月里,邮局汇款给打白条都不算是新闻,能又快又顺的拿到钱,也算是帮忙了。

    杨锐回了学校,吴倩站到柜台上就开始翻东西,一会儿找出纸笔来,开始一笔一划的写起字来。

    李大姐问起,吴倩即道:“我也要写文章,表到杂志上。”

    “傻妮子。”李大姐大笑,压住吴倩的笔,附耳道:“你有写文章的时间,还不如找个好姑爷呢,懂吗?”

    吴倩羞的满面通红,甩开她道:“李姨,你又逗我。”

    “李姨可不是逗你,就说杨锐这小伙子,人长的攒劲(方言),又有本事,他爸还是西寨子乡的书记吧,等他过两年工作了,可就不好抓了。你要不好意思说,我给你妈说去。”

    “李姐,不行。”吴倩抓着她的袖子不放松。
 第21章 锐学秘卷
    不管有没有网络,八卦都能以光的度传播。

    杨锐第二天进入教室,才给几个人解答了疑问,就见曹宝明浑身湿漉漉的从外面冲进来,问:“大师兄,他们说你的小说表在了《科学画报》上?是不是真的?”

    “大师兄,他们说你赚了几千块,是不是真的?”许静进了教师,也是类似的问题。

    杨锐一一点头承认。

    再进来的人,都用看大富翁的表情看杨锐,各种问题层出不群。

    杨锐游刃有余的应付着。不过又是一群好奇的中学生罢了,虽然某些回炉班的同学年纪大了些,但总的来说,他们依然是中学生,和杨锐在补习学校里经常接触的别无二致。

    直到卢老师进门,教室内的小混乱方才结束。

    倒是卢老师本人,上课的时候,忍不住会看向杨锐。

    2ooo元的稿费堪称天价了,正常的双职工家庭积攒几年的工资,或许能凑出这么多钱来买一台电视或冰箱,但要是单职工家庭就非常困难了。

    不过,在8o年代初,大额的稿费收入实在是最安全的大笔收入,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学校里,都不会也不能攻击这种收入。

    杨锐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只要自己的收入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