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动杨锐的要求。
蔡教授固然可以乾纲独断的给杨锐一个名额,但事情不是这样做的。
刘院长等了几秒,让杨锐缓解一下情绪,道:“你不要不高兴,我实话实说啊,时间太紧了,确实是腾不出名额,别人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出国名额,也有自己的工作,你说对不对。”
“我能理解,本来就是个不情之请。”
“你能理解最好。”刘院长笑着,观察着杨锐的表情,又道:“你的项目做的是相当好,会上,不止是蔡院长,大家都是给了好评的,我们也不想你这样一个项目失去机会,你想争取在《自然》发表论文,我们也都愿意支持,但俗话说的好,要师出有名,你的项目和咱们北大,基本没有联系。你是咱们北大的学生没错,但你在论文里不署名,咱们学校也不能强算,你说是不是?”
刘院长没有等杨锐回答,紧接着道:“我们也知道,你的项目是华锐公司支持做出来的,你看这样如何,你帮我们联络一下华锐公司,就说,我们愿意出三分之一的经费,要一个署名。”
杨锐挑起了眉毛:“这个项目做下来,可是花了近百万美元呢。”
刘院长眉毛也跳,转瞬笑了起来:“哪里能有百万美元那么多,我们估摸着,不算仪器,60万美元应该够了吧。”
60万美元是根据华锐公司能给杨锐的经费,以及项目消耗的时间来估计的,而不是项目本身的花费。
若是杨锐从头来做PcR,60万美元都是不够的,但华锐做PcR出来,确实没花60万美元。
杨锐对此不置可否的道:“60万美元不止,但就按60万美元算,你们也要拿20万美元,咱们系啥时候这么有钱了?”
“这个钱可以给学校出,你要让一个第一作者出来。”
杨锐恍然,这还是学术交易了。
20万美元买一篇《自然》,用的还是国家的钱,自然是不亏的。
放在中国任何一个高校,但凡是有实力的学校领导,大概都愿意出这个钱。
太划算了。
事实上,就国内目前的环境,20万美元想做一篇《自然》出来还真不容易。
也是杨锐有良好的历史,有发表过顶级期刊的经历,人家才愿意冒这个风险。
有那么一瞬间,杨锐心动了一下。假如是一篇辅酶Q10相关的论文,填一份合同,杨锐肯定就从了,毕竟,像是这种技术性论文,以后都属于成果中的数字部分,多一个并列第一作者,少一个并列第一作者,毫无印象。
然而,这并不是一篇辅酶Q10的相关论文。
杨锐换换摇头,道:“刘院长,您不必说了,这件事我办不了,这不光是署名的问题,还有专利的问题。”
“专利简单呀。”刘院长仿佛松了一口气,笑道:“我们肯定不会要你的专利的,这样吧,我写一个声明,让办公室盖钢印,说明不要你的专利,行不行?”
杨锐撇撇嘴,用不信任的语气道:“那要是上级部门不承认您的声明呢?”
要是30万美元的专利,杨锐会相信上级部门的节操。三十亿美元的专利,杨锐可不想与有关部门车上关系。
刘院长于是进一步的相劝,他其实也没坏心,就是想要一举数得,觉得杨锐也没什么损失而已。
杨锐不愿意再听,却是忽然打断他的话,问:“你说的这位领导,他从哪里找来的名额?”
“什么?”
杨锐亦是灵感涌现,问:“他找的名额,我是说,这位领导找的名额,是从哪来的?我没办法署名给北大,华锐实验室这边是通不过的,不过,我愿意私人出钱,换一个名额。”
刘院长笑了:“这不是钱的事,这个可是出国名额,因公护照,每天的出国补贴,还有这个国际大会的名额,不是我说,你花多少钱,都没人家说一句话好用。”
杨锐也笑了,道:“您说的可能是中国标准,出国的话,应该是国际标准吧,国际标准里,土豪最好使。”
“啥?”
“一换二。”杨锐竖起两根手指,道:“我可以弄两个出国名额,没有这个国际会议的名额,但可以是到某个公司或者大学的考察,您帮我换到名额,我再送您一张冰箱票。”
84年,北京市里条件好点的家庭都有电视机了,冰箱却不一定,刘院长自己不用,送人也是极好的。
刘院长顿显犹豫。
“他们可以夫妻一起出国转一圈。”杨锐语带蛊惑。要是能用几千美元搞定此事就再好不过了。
最终,刘院长却是摇头了,说:“这位不行,光是出国一趟,他肯定不愿意的。那个……我说的领导,是手里攥着项目,所以才肯定能拿到名额,要不然,你从华锐找个项目过来?”
“项目不行。”杨锐有些失望,华锐实验室就是他的,项目经费动辄几万美元,几十万元人民币,成本太高。
“我再想想。”刘院长确实想要这个冰箱票,想了很长时间,道:“你看这样如何,我给你引荐一个人,你和他谈,两个名额,或许可行。”
“是个什么人?”
“留学回来的,一直想回去,他出国也不是为了参会,不过,你想在会议上做报告,就没办法了。”
“我明白,走一步看一步吧。”杨锐也是没想到做项目会做出如此多的麻烦,偏偏是不继续也不行。
……
第五百八十五章 钝刀开锋
(); 》 ,!
“就是这里了。”院长带着杨锐来到一座小花园前,道:“顾教授是第一批出去的留学生,读的是回来就到了咱们北大,小孩子读三年级吧,夫人以前在县里工作,现在去了后勤上班,是咱们学校对留学生的配套政策。”
调工作是级高难度的事情,从县里调进北京市,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8o年代的中国是学历社会,天底下最难得的事情是留学,其次是考大学,这两件事办成一件,再办其他的事情就简便了。
杨锐默默地打量着小花园。和北大早期的住宅类似,小花园在正屋前,面积不大,但修的很漂亮,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在小花园里种些观赏的花草,间种插上些葱蒜之类的蔬菜,爬墙虎之类的藤蔓是必中的,它们缠绕在篱笆上,才会让房间有私密感。
主屋是颇为普通的平房,正面墙上有双面窗户,勉强可容两人并肩的宽度,一米左右的高度,为了防止被人偷窥,玻璃上贴了薄薄的纸,可以想见,这样的房间,采光是很成问题的。
即便如此,这样的小平房也是极难得的,尤其是北大校园内的平房,深受教职工的喜爱,想拿下来并不容易。
刘院长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介绍道:“顾教授的条件比较好,两家都没什么负担,双方父母要么是在事业单位,要么是在政府工作,小顾也水平不错,算是小康之家了。”
“条件不错,怎么反而肯让出出国名额?”杨锐狐疑。
刘院长故意板起脸来,道:“谁说是让出名额了,不是你说的一换二,还可谈吗?若是可谈,我就陪你进去,不可谈的话,就算了。”
杨锐连忙点头:“可谈可谈。”
刘院长顿时觉得心情不错,他以前和杨锐“交锋”,没有哪一次如这般酣畅淋漓。刘院长摸着下巴直笑:“没看出来,你对这篇论文是真上心呀。”
杨锐愣了一下,笑道:“自己写的论文,不上心怎么行。我也是准备不足,之前都没有想到名额问题,否则也没有现在的麻烦……”
“永远都不可能准备充足的,做项目,不就是边做边想吗。”刘院长换了个语气,道:“要我说,私营的实验室,还是不靠谱,一点忙都帮不上,还要你自己跑这些事,以后有机会,你应该尽量做学校的项目,我们也好帮你说话。”
学校的项目有名无利,对普通学者来说是够了,对杨锐来说,就不够满足。
杨锐只是点头,岔开话题,问:“你说一换二,这位顾教授就肯让出名额了?还是因为家庭条件不错,为啥?”
“因为条件不错,就想带老婆出去也看看呗。”刘院长撇撇嘴,道:“小顾以后还有出国的机会,老婆就不一定了,而且,出国一次,不是还能买一大一小两样电器?两个人就是四样,再加上每天的补贴,不少了。”
杨锐哭笑不得:“出国的机票要好几千上万块,就为了两三个电器?这不是买椟还珠嘛。”
“两大两小四个电器也好几千呢。”刘院长一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模样看着杨锐,道:“你说是一换二,可不能少了人家补贴,否则我不好做人的。”
“您放心吧,只要能换到,我肯定不少他的,不过……我这么换了,系里和学校认可吧?”杨锐说是交换,但顾教授实际上并没有名额的所有权,名额是属于系里的,所以还得系里认可才行。
刘院长无所谓的道:“系里当然认,学校也得认,你知道,我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没给你名额,你现在用自己的名额换过来,还是一换二,名额不归你归谁。当然,你也低调一点,不要大张旗鼓的说出来,赶紧去慢慢回来,名额用掉了,大家也就不想了,你说是不是。”
“只要系里认就行。”杨锐摩拳擦掌。
敲门进房,小顾教授却比杨锐想象的好说话的多。
虽然“教授”这个头衔经常给人一种碉碉哒的感楸,但在实践中,留学生拿到副“教授”却是不难。如果是博士毕业的话,入职一年就是副教授了……
是的,就是如此的轻松简单。
然而,博士毕业本身却很难,不说本科和硕士要读几年,自然科学类的博士生读六七八年还不能毕业的大有人在,始终不能毕业被迫退休的也大有人在,最惨的是本硕博连读,在某些学校,博士不能毕业,本科文凭都悬乎,硕士学位就更危险了,属于连坐的性质。
小顾教授还不到四十岁的样子,因为有西北大学的硕士学位,评副教授也没费什么劲——美国的西北大学是世界排名极高的名校,业内名声很好,学生很容易就能进入科研机构。
而在84年的当下,海外留学归来的硕士生已经是绝对的高学历了,博士生不是没有,但就时间来说,几乎没有几个人能用这么短的时间把博士读出来。
刘院长把杨锐介绍给了顾教授以后,几个人就围拢起来谈起了生物,三个人竟是没有一个再提名额的事。
杨锐正是做项目做到走火入魔的时候,说起自己做的项目,自然头头是道。
小顾教授看起来年轻,亦是在国外做了头犬,在国内自己主持过项目的人,很能与杨锐聊到一起。
刘院长研究水平不怎么样,但是会做人,左一句右一句配合着,融洽了气氛。
三个人说话说了一个多小时,小顾教授就兴奋的喊老婆:“小张,炒两个菜过来,我们喝几盅。”
“别喝酒了,我晚上还得回去做实验呢。”杨锐赶紧拦住他,喝酒不要紧,昏昏沉沉的又怎么做实验,每一管试剂都是钱来着。
刘院长无奈的看了杨锐一眼,心说喝了酒多好说事啊,趁着气氛融洽,刘院长赶紧将杨锐的要求给提了出来。
他之前提过此事,只是没有说到具体的细节,此时才提出一换二。
小顾教授尚未吭声,顾夫人轻盈盈的了过来。
她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望着老公。
小顾教授讪笑两声,道:“这次考察,我是去哥伦比亚大学……一换二是挺不错的,不过……”
小顾教授不好意思了,顾夫人咳嗽一声,道:“哥伦比亚大学在纽约,听说那边的消费比较高,给的补贴也比较多。”
刘院长同样有点不好意思,杨锐却是松了一口气,直接问:“多多少?”
“一天起码多3o美元,我们家老顾要去2o天呢,一换二,估计还剩不下这么多钱。”顾夫人说的很实在。
别看国内给出国人员的补贴标准定的很低,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想方设法的省下钱来买电器。通常来说,出一趟国,剩下的钱至少能买一台日本产的小家电,对一个家庭来说,这属于大件了。
3o美元2o天,总共是6oo美元,等于四五千元人民币,说不定还不止,顾夫人对此盯的很紧,也早在家庭开支中,将之列支了出去。
杨锐却是不在乎这点花销,抬手就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个信封,放在茶几上,道:“这里是1ooo美元,你们就是不说,我也是准备补给你们的。”
如果顾夫人没要求,他肯定是不多给1ooo美元的。一换二都是他出的钱,再加上给可口可乐的人情,他少说要亏好几千美元,多给1ooo,只是为了办成此事。
刘院长和顾氏夫妇却是被杨锐的豪爽给震惊了。
犹豫了一下,顾夫人毅然拿起茶几上的信封,将之给拆开了。
1ooo美元的绿钞,每张2o美元,总共5o张,看起来亦是厚厚的一叠。
“你真肯一换二,再给我们一千美元?”顾夫人有点不能信。
“我急着参加一次国际会议,顾不上那么多了。”
“那两个名额,也有电器券吧?”她说的电器券是专供出国人员的,也免得出国回来的外交官员大包小包的难看,国家干脆同意给你购买了算,等于是外事部门开的一个机场友谊商店一样。
杨锐的名额是从可口可乐那里花钱换来的,遂道:“没有电器券,但有电器,你们选好东西,记住型号,告诉接你们的可口可乐的工作人员,他们买好东西送给你们,你们再按照入关的价格给他们就行了。”
“这样也行。”顾夫人在乎的是东西,倒不在乎程序。
小顾教授为了解除尴尬,忙问道:“你换了参会名额,怎么找做报告的机会?”
“看文章吧,实在争取不来,我也没办法。尽人事听天命。”杨锐这么说着,实际上并没有真要听天命的意思,比起项目本身,他现在遇到的都是小问题。
不过,困扰项目负责人的,从来都是一堆又一堆的小问题。
一个小问题是不可怕,可怕的是数不清的小问题,还有那些预见不到,只能见招拆招去解决的小问题。
好在第一个问题完美解决,杨锐拜别三人,匆匆赶回实验室。
小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某些时候,会场外的保安都会成为问题。
对付无穷无尽的问题的最佳准备,是项目的水平。
项目的水准是解决问题的利刃,水准越高,解决问题就越简单。
钝刀是切不开问题的,利刃则恰恰相反。
杨锐对今天的问题深恶痛绝,不想再解一次,更不敢想去了美国,会有多少问题等着他。
杨锐决定回去铸刀开锋。
没有谁规定华锐实验室的pcR项目,就只能做到当年原版的程度。
杨锐手里有耐热聚合酶这个大杀器,他完全可以将pcR推进的更成熟一点。
只要稍微成熟一点,它的应用范围就会大大扩展,勾起学者们的期待。
……
第590章 自动调温
原版的pcr工艺复杂,等同于高精度麻辣烫。
一束dna从被挑选出来,要被妥善安置在试管中,紧接着,一堆试管被放入高温水浴锅,掐着秒表提出来以后,再进次高温的水浴锅,然后又是低温水浴锅数十秒。
不同的时间和温度会有不同的结果,而相同的动作,往往要重复六次七次以上,在没有耐高温聚合酶以前,每次动作之间,还需要添加新的聚合酶。
这样的pcr技术,就像是四十年代的计算机技术一样,复杂精密,容错率低,人们在看到他的前景的同时,又将他的缺点一样看了进去,而且认为缺点会相伴左右。
缺点永远都会有,但程度是不同的。
杨锐决定让第一版的pcr的缺点少一点,让大家能看到pcr的方便,多展望前景,少注意细节。
这对其他公司来说或许是艰难的抉择,不知道要消耗多少资源,耗费多长时间,冒多大的风险……毕竟,做的方便这种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若是已有灵感还好些,若是没有灵感强做的话,不免要急煞人也。
但对杨锐来说,让pcr技术稍微先进一点,只是一点,那就太简单了。
动手不是杨锐的强项,杨锐思考出了结果,就找来张学通,首先给他描述了一番要求,然后道:“我觉得,把多个水浴锅改成一个,最麻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张学通蒙着头想,一时间有些发愣,道:“几个水浴锅各有各的温度,改成一个怎么用?加热退火,哪个都不能少呀。”
杨锐先不说解决方法,转而道:“咱们先说结果,如果几个水浴锅改成一个,操作是不是简单了?”
“那肯定,首先试管就不用移来移去了,以前掐着秒表捞试管,就变成掐着秒表换温度了。”张学通说着想想,问:“水浴锅的温度能换来换去的?”
“能。”杨锐肯定的道:“我印象不错的话,应该有种能够控制梯度温度的水浴锅。”
“控制温度梯度的水浴锅……就是要能快速变温的水浴锅了?”张学通迅速理解了过来,旋即皱眉:“这不容易吧。”
“不会太难,我猜是有成品的,如果没有,咱们自己想办法改一套出来。”这是现代科技早就做出的极简单的改进。杨锐不知道最早版本的自动变温的水浴锅是谁发明的,但最迟到90年代初,这种水浴锅就将重体力劳动的pcr给解放了。
精密的问题交给机器来控制,最复杂最需要考验体力和精力的地方就解决了。
最初的pcr仪,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一个会变温的水浴锅,取代多个水浴锅。
至于水浴锅,本身就是一个会烧水并维持水温的圆筒罢了。
能得诺贝尔奖的技术,最终变成了成品以后,比一个麻辣烫摊子也复杂不到哪里去,修正版的pcr技术更简单,设定操作也就比烤箱略微复杂一点。
无数的人在见到最终版的pcr的时候都会说:我怎么没想到。
张学通也有相同的感觉,摸着下巴道:“要是真的有快速的自动变温的水浴锅,您这个办法还真行……我觉得靠谱,那我去查一下文献?”
“好,你去查文献,我让人去搜索专利,看有没有哪个公司已经做出来了。”高校是网络和电脑的积极推动者。对高校来说,信息查询的成本是极高的,而且不查还不行。
文献可以通过图书馆来查,如北大图书馆都是有专人来负责干这个事的。专利检索在大型的专利事务所也是有专人负责的,但收费不菲。
事实上,就现在的价格来说,也就是杨锐这种实验室负责人似的研究者,才有钱去查询专利什么的,普通研究者既没有钱,也不想着去干这种事。
想也没有用,尤其是北京以外的高校的研究员们,他们查个文献都极麻烦,写一篇论文是真不容易,有些人一年的经费只有几千块,别说是请专门的公司来查专利了,打电话的钱都很拮据。
不过,杨锐是习惯了外包的一代人。到他读研的时候,很多实验都不是在一个实验室里完成了。比如要用几千万倍率的显微镜的时候,实验室买不起机器,学校也没有,那就干脆请有这种机器的单位来拍照。毕竟,没有谁喜欢借机器用,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说话的。
除了没有的仪器,操作困难的实验外包的也很多,有的实验学起来就要大半年时间,或者学起来很费资源,老师懒得去教,还不如直接外包给外面的生物技术公司,成本低不说,还不用承担“剥削”的恶名。
进入10年代以后,许多只能招硕士研究生,而不能招博士生的老师,已经越来越习惯自己做实验了。10年代的硕士生都是纯新人,他们在本科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考研,很少去实验室里工作,而实验室里的工作却越来越难,许多顶着硕导牌子的老师都觉得教人麻烦,不如自己去做,只当研究生是洗瓶子精——上层学术界在改革开放以后一向自由,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让学生成精也没有关系。
接下来几天,张学通就尝试着自制快速变温的水浴锅了。
这东西不难,也没有多强的专利壁垒,相关的专利大部分到期了,专利所有的公司也没有继续做类似的研究和补救。
毕竟,在pcr时代以前,能够快速变温的水浴锅也属于屠龙术,能够应用的范围很少。
科学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此,一些科学家会无意中创造一条龙,一些科学家会无意中发明屠龙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发明屠龙术的科学家,经常是发明早于龙的创造。
原版的pcr做出来的时候,快速变温水浴锅已是有了,只是谁都没想到将两者合并起来。pcr的专利所在的私人公司没有考虑过,快速变温水浴锅的发明公司甚至可能不知道pcr。
在杨锐的指示下,张学通差不多提前了两三年的时间,将pcr仪给做了出来,而且在专利律师的帮助下,以华锐实验室的名义申请了一堆的专利。
实验室里的中国人不管专利的问题,他们只是觉得新的pcr仪颇为好用,一个两个的都表扬张学通。
“起码节省五成的力气。”李文强做实验做的手酸,分外的喜欢新设备。
虽然卖相难看了一点,但确实是好用。
张学通笑脸如花,只觉得人生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更是用开玩笑的语气道:“何止五成,我觉得最少是八成吧。”
“八成就八成,反正也没奖励。”李文强不以为意。
和他们同时被选入的段波则是打趣道:“八成就是80分,本来也不值得奖励。”
“节省八成的力气怎么是80分,难不成节省九成的力气才是90分?”张学通做愤愤不平的样子,手上依旧做着实验记录。
在旁的魏振学默默的道:“我儿子要是考试90分,我非得揍死他不可。”
李文强和张学通登时无语,敢情我们都是你儿子了?
王晓芸身为实验室里唯一的女研究员,此时唯恐天下不乱的问道:“老魏,多少分就不揍了?”
“那当然要100分了。”魏振学理所当然的道。
“100分?完蛋了。”王晓芸嘿嘿的笑。
魏振学不解:“为啥完蛋了?”
“因为零不能被整除啊。”李文强摇摇头。
魏振学恍然间反应过来,“哦”的一声,道:“说的是呀,节省八成力气是80分,节省九成力气是90分,要100分,得节省十成力气,这么说,是得不了100分了。”
“是吧。”张学通随口回了一句。
“是啊。”魏振学叹口气,道:“你们两个龟儿子幸好没落在我手里,要不然,每次都考九十几,我非得把你们的腿打折不可。”
李文强愣了一下,觉得自己吃亏了,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
正文 第五百八十七章 代表大多数
(); 》 ,!
经过刘院长和%教授的几番奔波,杨锐的大名终于上了学校的公示。
在国家的企事业单位,重要决定都要进行公示。所谓重要决定,并不是说更换领导,或者调整工作或生产方案这样的事情,这种事属于次要事,是领导的事。
所谓铁打的营盘钢化的兵,领导来来去去,工作方案调了又调,普通职工们向来是不关心的,关心也没有卵用,上级领导决定的事,本来就不能改变。
职工们关心的都是切身利益,调整福利待遇,评职称带鱼这些事情是一定要公示的。
而在大学里面,研究经费的多少,出国名额给谁了,通常属于高级待遇,但也受到群众的普遍关注。
杨锐的名字登上名单的第一天,就被大家给看到了。
不过,公示的头两日,并没有人表达意见,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大家传递信息总有个滞后,尤其是学校这样的大单位,动辄几千人起步,有认不得的人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然而,能出国的毕竟是少数,而且,杨锐顶的名头也有确定的所属,两日之后,各种传说开始在校内盛行。
这时候却是显出了刘院长的本事。
作为一名纯粹的官僚,刘院长并不在意大家关于小顾教授或者杨锐的学术能力的议论,更不会在意谁的英语更好,谁更有资格去的议论。
刘院长在乎的,只是领导想法而已。
而他擅长的也是如此。
接连几天,刘院长都奔波于酒池肉林,今日与此领导交流,明日与彼领导沟通,在蔡院士的支持下,没花多少钱的办公经费,就让校园里的声浪小了下来。
中国的事儿本是如此,职工们群情沸腾,终究是要找领导反应问题,若是领导们一个个的都淡然处之,再沸腾的水汽也要落下来。
即使是陈胜吴广,当日亦是民夫中的头目,相当于建设队的大包工头,属于群情激奋的主要泄对象——中层干部。
而在中层干部以下,普通群众泄一下,没人支持的话,注意力很快就消散了。
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人,才会持久的表达意见。
因此,在刘院长奔波了几日之后,校园里除了几张大字报,并没有太多公示的影子留下来。
大字报秉承着时代的气息,写成了缴文的形式,反对将教师们的出国机会分给学生,最后的署名也很有意思,写着:代表大多数的革命群众,生物系宣。
大字报都是凌晨天不亮,就潜行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