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校领导也倍感震惊:18万的基建不说,5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就这么一坨子东西?太过分了吧。
蔡教授却是镇定无比,指指实验室正中的氨基酸分析仪,道:“杨锐买那个花了15万美元,可口可乐出的钱。”
几位正在犹豫要不要狐假虎威一番的小领导顿时低眉顺眼了:哎呦,不愧是您蔡院士看中的学生。
学校里派来参加挂牌仪式的小领导还有蔡教授陪同,这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从外面来的先生们就没有这番待遇了,蔡院士才不会去伺候。
而且,不似学校设想的那样,从校外来的人数,却是远远的超出了预计,学校里安排的几个人很快就不够用了,不得不紧急调派人手,且先紧着安排媒体朋友。
黄茂、魏振学等人自然挺身而出,担任起了知客的角色。
然而,还是不够用。
站在门口的杨锐更是焦头烂额。
按照计划,来访的宾客先进入实验室内参观一周,接着出来,在门口集合,只等良辰吉时,点燃鞭炮,继而领导致辞,杨锐表决心,仪式即完美结束。
现实却总是不按照计划来,而且在第一步就卡住了,来访的宾客要么站在实验室里聊天和讨论,要么干脆凑不上去,转一圈就出来了。
更令杨锐崩溃的是,几乎每一拨宾客里,都有人来找杨锐,说着类似的感叹句式:
“条件太艰苦了,你早点说,我们国医外贸总能帮得上一点忙么。”海处长一副财大气粗的土豪样。
“设备都没有买齐呀,学校给的经费不够?你得省着点话,用不用捷利康赞助一点?”弗兰奇伪装专业人士绕了一圈,胖乎乎的身子根本没挤进去,就看空旷地带了。
“杨先生把钱都花完了?令人惊叹!”可口可乐的资深总监鲍德温回去了,留下资深的吉布森同志,他倒是看到了被研究员们围拢起来的氨基酸分析仪,也看懂了上面的字母,却不知道这东西值多少钱,反而有点幸灾乐祸。
当然,更多的还是同情。
尤其是中丝总公司的景存诚携友而来,参观了实验室之后,感叹句中就常带着愤慨了:“连一个实验室都撑不起来,北大也是耍人玩,你别急,我帮你想想办法。”
随景存诚同来的王建国、丁仁林、张钧、郭威等人同时点头,气势惊人。
……
正文 第533章 支援
从青海德令农场回来的男人们,如今都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刚刚平反的时候,包括景存诚在内,大家其实都很小心翼翼。毕竟,离开权利边缘都已经好几年了,时间长的,甚至离开了十年,他们虽然得到了政治上的平反乃至于补偿,但就心理来说,他们或许还比不上单位小新人。
时间磨平了伤口,时间也增强了力量。
如今,站在“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牌子下面的,是一名名充满了自信的男人。
景存诚干脆就握着杨锐的手,说:“你别着急,一间实验室,我们几个人凑凑都凑出来,你等一下……小王!”
景存诚一声大吼,就见一名穿着四口袋的眼镜男冲了过来。
“景部长,用不着。”杨锐哭笑不得,心说:我设计的实验室多好啊,哪里差了!
在景存诚看来,显然是哪里都差了。
只见他换了严肃脸,就对眼睛男道:“你去问一下,咱们中丝今年的研究计划是怎么样的,另外,问问老刘那里的经费还有多少。恩,你身上带了多少?”
眼镜男拍了一下公文包,压低声音道:“带了三千。”
“都拿出来,赞助给……”景存诚看了眼牌子,说:“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
“是。”眼镜男毫不犹豫的掏钱。
杨锐连忙压住他的手,说:“不用这样。”
他的话音未落,其他人似乎都反应了过来,一个个开口乱叫:“小李,小赵,小钱……”
实验室门口顿时是众“小”乱行,尤其是“小李”,同时有三个人答应。
杨锐是挡都挡不住。
尤其是当前面几个人开始堆钱以后,再挡也没意义了。
现在的领导,随身都喜欢带大叠的钱。
当然,后世的领导也喜欢带,不过,等到有了银行卡以后,领导们随身携带的现金都是应急用了。
80年代的领导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掌握着小金库的领导,身上动辄带着过千元,多的如景存诚,足足三叠大团结,非得让秘书背一个大公文包才不显出来。
一会儿,“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牌子下面,就堆了数万元人民币,满的像是菩萨显灵似的。
景存诚抓着杨锐的手,更是道:“这都是公对公的,钱不是我出的,也不是给你的。中丝今年光是差旅开销就有要上千万,你这个什么通道研究出来,不是能省下更多钱?我们中丝支持,我让小李去打电话了,一会儿先送点过来,等我回去了,再开个会,研究研究,让办公室做一份计划,认认真真的支持。”
杨锐被景存诚说的哑口无言,勉强道:“离子通道和差旅没关系,离子通道是细胞中的通道……”
“没关系,只要对人民有益,对国家有益,对社会有益,对我们的党的事业有益,我们就支持。”景存诚说着放下声量,道:“小杨,你看我也是50岁的人了,再就十年,最多十五年就要退休了,能帮你的时间不多,你就让我帮一下,好不好?”
老干部说服人的技巧,那是长时间的实践锻炼出来的,杨锐实在是无言以对。
旁边的王建国也站了出来,笑道:“提前说,我们司法部是个穷单位,我找了儿子过来,他们海洋局有钱。”
“海洋局和离子通道也不搭界呀。”杨锐摇头道:“我这个实验室刚开始,不用投太多钱。”
“万事开头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咱们中国人不就是这么着,把一个国家建起来的。”文化人张钧同志站了出来,又道:“我当年发烧,热的人事不省,是老景把我救起来的,也是你小杨把我救起来的,你说,我能眼睁睁的看着你,被人家作践吗?”
学校的领导和围观的研究员本来已经在下面看成痴呆了,现在听到张钧的话,脑袋是根本不够用了。
“杨锐还是大一学生,他能拿到独立实验室,已经是破格了。”一位校领导赶紧走上来解释:“我们都是尽可能提供最好条件的。”
杨锐自己也忙说道:“确实是很不错了,学校的基建资金,经费都给的足足的,完全是高规格的。”
“杨锐,你不用帮他们说话,我就不信一个实验室里就一台仪器,我也是参观过不少实验室了,这一台仪器的实验室……”
“那个,仪器是我自选的,买得贵了,所以就只有一台,准备以后有钱了再添。”杨锐拦住了张钧。
景存诚知道杨锐手里有钱,但实验室是公家的,会分配多少钱,就很不确定了,直接问道:“他们给了你多少经费?”
“基建18万,首批经费5万,经费是足额的。这台仪器是15万美元,可口可乐赞助的,我计划着先买一台好的。”杨锐一口气说完,免得再出误会。
景存诚愣了一下,旋即甩手道:“可口可乐都能给15万美元,学校才给5万,怪不得买不了什么仪器,这些钱你先收着,我再让公司抓紧了弄,争取给你把实验室配齐。”
把实验室配齐,就和充话费充满一样,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杨锐叹口气,道:“真不用……”
“用,怎么不用,公家的钱,给谁不是给。你看你,年纪轻轻就考上北大了,这有几个人能比得上……”
杨锐深深的叹一口气:“咱们现在就在北大。”
“总不能都是全国状元吧。”景存诚表情不变,道:“你看你,年纪轻轻就是全国状元了,这有几个人能比得上。”
杨锐心里说一句:全国状元都是年纪轻轻的!
当然,景存诚同志的意思,杨锐理解了,围观群众也都理解了。
事实上,景存诚同志的土豪,对所有人都没坏处。
虽然北大挨骂了,但人家给钱了啊!
钱是给了“离子通道实验室”,可“离子通道实验室”是北大的,在场的校领导这么一想,念头也就通达了。
现如今,学校和研究所向企业化缘的很多,甚至连政府机构也往往要向企业化缘。小到汽油柴油票,大到机器设备,水泥钢筋,普通人办事要求人,单位办事一样要求人。
景存诚给了钱,人家就是大爷。
在这一点上,84年的中国人已经很实在了。
甚至连蔡院士,都笑容满面的看着门口的剧目。
一般来说,搞研究的面对政府官员都是不假颜色的,但也有特例,就是要研究经费的时候。
面对研究经费,学者别说是颜色了,玩黑粑粑都行,
眼瞅着北大生物系“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牌子下面堆着浩浩荡荡的经费,蔡院士才不在乎人家说什么,反正也没点他的名,从学界的公正良俗的角度出发,他更不能阻止别人获得经费。
这年月,研究马克思哲学原理的都可以颁发博士文凭了,大学的节操哪里值得了三千块。
“去弄一个礼台。”闻讯而来的刘院长更是思维敏捷,第一时间抓住了重点,就让院系办公室的会计来收钱。
于是皆大欢喜。
就连媒体记者,都开始调整拍摄角度。
无冕之王们还是很厉害的,不过,今天就是一间北大的独立实验室的挂牌仪式,虽然因为杨锐的原因有点看点,可也就是看点了,所以来的都是无冕之小王子,甚至连一台摄影机都没有,这个威力就不足够了,看着一票这个宣传处,那个宣传部,这里的公安部,那里的委员会的工作证,小王子们迅速的确定了新闻方向。
直到一周后,杨锐的实验室还能收到来自各个单位的“共建”经费,看得无数实验室眼热不已。
许正平也彻底安心了下来。
就这么几天时间,许诺的经费都要破百万了,到位的经费也超过了30万,这样的经费支持,自然令许正平信心十足。
而在学校内部,那些对“离子通道是实验室”还有疑虑的人也说不出话来了。
23万元换了这么多经费回来,还都是正经单位的支援,这样的实验室,至少在保障方面,已经超过普通的校级实验室了。
……
正文 第534章 图腾
许正平副教授依然在唐集中实验室里快乐的做着实验,贺全贵等人继续给他打着下手。
反正,他现在做的项目,仍然是挂唐集中实验室的名字,用唐集中实验室的经费,以及唐集中实验室的科研汪,既然如此,许正平就不急着搬走了。
贺全贵倒是有些奇怪,做了一组数据的空闲,端着茶喝了两嘴,顺便道:“许教授,杨锐实验室里的氨基酸分析仪不好?我看好多人三天两头的往那边跑,你怎么还留这里?舍不得我们啊。”
许正平瞥他一眼,假意嗔怒道:“怎么,你小子还没毕业呢,这就嫌我烦了?”
“怎么会,就是毕业了,我也不敢嫌您烦啊,到时候,我就住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宿舍,您想过来了,提前打声招呼,我立刻冲出去买鱿鱼海参给您炒。”
“我看你是想炒我的鱿鱼。”
“哪能呢,就您这几组项目做下来,明年妥妥的评教授了,以后再来,您可别忘了我。”贺全贵的性格本来就外向,现在临毕业了,更是洒脱。
当然,他是找到了想要的工作,所以心态轻松。相比之下,同样面对毕业的赵平川就更加沉默寡言了。身为实验室里最有数学天赋的科研汪,赵平川承担了绝大多数的运算工作,且成绩斐然,也多次在论文上署名,然而,以国内高校目前的分配制度,赵平川反而难以找到想要的工作,做纯数学研究,他不一定能竞争的过数学系的学生们,做生物研究,他又不喜欢普通的实验工作……
在处理实验数据以外的时间里,赵平川就仿佛落在了阴影中似的,大家畅快聊天的时间,更是容易将他落在角落里。
贺全贵再次就杨锐实验室里的氨基酸分析仪说了起来,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许正平副教授的表情始终平淡。
在他眼中,杨锐实验室的氨基酸分析仪,更像是一盏图腾,证明这间独立实验室的存在,当然,还吸引了许多研究员的目光,一周三天或四天的交流时间,让杨锐实验室里满是人气。
如果是前几天,许正平副教授甚至会很焦虑,因为他不认为这样的“特色”实验室,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不过,他现在一点都不着急了。
已经到账的三十多万元经费,就是许正平最大的底气。
这些钱,若是用来装配一间普通的实验室,已是绰绰有余了。许正平也因此无比的安心。
再次完成一个短平快的小项目以后,许教授优哉游哉的去食堂吃了饭,像是散步似的,踱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
“找平了就松手……”实验室里人声鼎沸,但与前两天不太一样。
许教授的步子稍微迈的快了一些。
转过玄关,就见空旷的实验室大厅内,足足有十几个人忙活着,与上次安装ge的氨基酸分析仪类似,十几个人里有三分之一的白人,剩下的人,也分不清是新加坡人,香港人,还是印度人,总之,一个个都忙的头上见汗。
许教授也没有向人类学迈出第一步的意思,盯着正在安装的仪器看了一会,再找到认真监工的杨锐,问:“这是扫描电镜?”
“好眼光。”杨锐竖起手指,笑道:“光栅式扫描,对生物试样的损伤和污染程度都比较小,我特别要了电子探针的束斑尺寸小的,电子探针的能量也小,可以把生物试样的影响降到最低,就这方面来说,咱们这个扫描电镜,也是国内头一份了,和搞材料的,物理的那些人的不一样。”
“价格也很贵吧。”许教授有不好的预感。
杨锐轻巧的一笑:“核算成人民币,不到70万。”
“嘶……”许教授培养了一整天的悠哉没有了:“咱们哪来的70万?不是才入账30万吗?”
“哦,有几个单位许的经费刚送到。”杨锐的眼珠子盯着仪器。
许教授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要说不好,能这么快让这些单位入账,可是不容易的事,许多名义上的捐款和资助,往往是不声不响的就赖掉了,这才几天的功夫,让人家就把钱送过来,只是这份功力,远超学校里大部分的实验室负责人。
但要说好,许教授的心里又怪怪的。
他环视一周,望着空荡荡的实验室,总觉得不舒服。
这样的实验室,连基本功能都不具备——当然,交流实验是可行的举措,但总归是有不方便的,从效率的角度来考虑,似乎也应该把钱用在正途。
全国那么多实验室,都是一点点的升级,拿全部的钱买一个仪器,太特殊了。
许正平原本期待这几十万元的经费,能改善实验室的窘相,没想到,杨锐竟然用70万买了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当然好了,光是玩这个东西,一年少说都能出几篇论文
但这间实验室,最需要的可不是扫描电镜。
“学校每年都要检查各级实验室的,咱们实验室这么特别,恐怕检查不过去呀。”许教授换了一个角度谏言,也算得上是煞费苦心了。
杨锐却是没听出来,摆摆手道:“等检查的时候再说,目前这个阶段,咱们首先要把实验室的底子打好。”
许教授差点就翻白眼了:就两台仪器的实验室,有什么底子可言?两条腿的椅子都要摔倒的。
杨锐却是依旧笑呵呵的看工程师们做安装,扫描电镜主要是真空系统,电子束系统以及成像系统,每一部分说起来都不是特别复杂,甚至可以称得上简单,因此,在******时期,中国好几个研究机构都上马了扫描电镜。
然而,扫描电镜的结构不复杂,芯子却在精度上,另外,电机等装备的各项指标,也是远超第三世界水准的,所以,国内的扫描电镜事业人亡政息,也不奇怪。
到80年代,其实生产扫描电镜的中国企业也不在少数,基本开发一个产品出来,就能得一次奖,但在销量方面,最好的也不过卖了400台。
以杨锐对自己实验室的高贵冷艳,自然不屑于用这样的产品的。
科学是一种很现实很无情的东西,你要是用糊弄人的东西糊弄它,它也会学会糊弄人。
国产高端仪器或许也能用,但“能用”这个标准,可一点都不高端。
“咱们……不再买点其他设备?”许正平教授贴着杨锐问。
杨锐不易察觉的挪开一点,道:“我也想买,没钱了。”
许正平呵呵的笑了两声,能有钱吗?70万买一台仪器,比人家一个实验室都贵。
这么一想,再看这台扫描电镜,许正平暗忖:要不然,咱也先做几个专门实验?
“对了,许教授今天有空的话,和我面试几个人吧。”杨锐蹲在旁边,说话的语气像是拉家常。
许正平诧异的问:“面试什么人?做什么?”
“您看,咱们现在有扫描电镜了,还有这个氨基酸分析仪,是不是开几个专门项目?”杨锐看似与许正平想到了一起,实际上,他买仪器的时候就想的清清楚楚。有这种全国唯一,或者全国第一的仪器,不做专门实验做什么?
许正平的心思乱了,一时没有回答。
杨锐状似自言自语的道:“就已经安装好的这台氨基酸分析仪来说,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它一天能做好几次实验,一次能分析超过20种氨基酸,咱们就是从渤海湾买一斤海带回来测一下,都能写一篇论文,这个优势不用,也太浪费了,您说是不是。”
“渤海湾海带的氨基酸种类分析?”许正平笑了一下。
“渤海湾海带氨基酸种类与含量分析,这个题目能发表的期刊好一点。”杨锐挪动了一下蹲麻的脚,又道:“再改一下,《渤海湾海带氨基酸种类与含量分析,并与黄海海带进行比较》,这个题目应该能在国内的大期刊上发表了。”
许正平哭笑不得,问:“那要想在国际上发表怎么办?”
“sci级的普通期刊,加一点国际视野就行了,比如这样,《中国渤海湾海带氨基酸种类与含量分析,并与加拿大海带进行比较》,恩,这个还简单,加拿大美国之类的,十有**分析过自家的海带,咱们直接拿数据过来横向比较就行了。”
许正平笑了:“那要再发表的好一点怎么办?”
“那横向比较之后,就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结论了,这个标题可不好起。”杨锐似乎思考了起来。
许正平笑着笑着不笑了,道:“你说的这个题目,好像真的能做。”
“当然能做了,换成海鲈鱼还能再写一茬,坚持写十年,就是国际海产品专家了。”杨锐大笑。
许正平没笑,琢磨着道:“要是能做成国际海产品专家,我也愿意。”
杨锐听出来了,道:“你想做也行,国际这么大,两个海产品专家也容纳的下,再者,国际海产品专家不一定用几次扫描电镜,咱们还得找人面试。”
“来面试的都是什么人?”
“第一轮面试,还是优先找咱们本校的,有几位老师,还有研究生过来接触。”
“研究生也来?”研究生基本都是科研狗,是没有自由研究的权利的。
杨锐点点头,道:“估计是导师派过来的,咱们不管这个,我的要求简单,挂我的实验室名字,挂我的通讯作者,我参与的实验挂第一作者,人只要是个正常人,能用,咱们就先招进来。”
“你这个要求倒是不高,也不低。”许正平不置可否的笑了一下,又问:“听你说第一轮是本校的,那还有外校的?”
“全国最先进的氨基酸分析仪,这个名声,不敢说响彻全国吧,北京城里的生物圈子应该是传遍了。”杨锐可是知道一台高端仪器的诱惑,嘴角挂着笑,道:“外校的看是什么人了,我向蔡教授汇报了,他的意思,人才是高校最宝贵的财产,财产嘛,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许正平咽了口唾沫,问:“蔡教授想挖人家墙角?”
高校的人才交流,即使在最禁锢的年代,也是非常热闹的,而在气氛最紧张的时期,一些高校为了留住人,往往会做出不放走档案之类的举措,而拉人的高校,甚至不惜给来人重建档案。
在这个本科生都稀缺的时代,有经验的本科生,乃至于条件更好的专家学者,简直比肥肉还吃香。
当然,在这种环境下挖人,也是非常容易得罪人的。
杨锐却不在乎这些,他又不指着其他高校吃饭,状似随意的道:“我可没有主动去挖人,蔡教授更不会去,我们是被墙角撞上了,被动反应。”
……
第535章 自由裁量
周日清晨。
杨锐来的早了一些,打开门坐等来撞自己的墙角。
许正平则来的稍晚些,顺便给杨锐带了早餐,自己喝着豆汁儿,说:“你来北京时间久了,好久不喝这个,还想的不行,我今个儿特地去老宿舍门口买的,喝惯了那里的,再有名的都比不上。”
杨锐只是摆手:“油条豆腐脑就挺好,豆浆我都不爱喝。”
“豆浆都不喝?你够挑剔的啊。”许正平啧啧两声,自己把豆汁儿喝的吸溜吸溜的。
杨锐呵呵一笑:“没您挑剔啊,昨天的十几个人,你是一个都没看上?”
“你有看上的?”
杨锐再笑两声,低头吃油条。
昨天是第一轮的校内招人,如果能满足需求,杨锐也懒得再从校外找人,还要承担挖墙脚的麻烦。
可惜,招人不光要知识和技能满足要求,还得双方有共识。
就杨锐这样新崭崭的实验室,其实什么人来了都有位置,换言之,他新崭崭的实验室,什么都缺。
比如最基础的科研汪,一间独立的实验室,少说得有四五条科研狗才能顺利的运作起来,否则连个擦地洗烧瓶的都没有,实验室几天就瘫痪了。
然而,哪怕过来的有在读研究生,人家也不愿意给杨锐做科研狗。即使杨锐许诺在毕业时如何如何,人家也不想做一名本科生的科研狗。
不光打狗要看主人,这流浪狗也要看看你们家的条件,才决定要不要留下来的,更何况,这些研究生都是有主的,如果是做科研狗,人家还不如给自己的导师做呢。他们到杨锐这里来,就是想看看有没有独立做实验的机会,如此,其导师才愿意放人。
杨锐倒也不在乎他们是在职研究生还是在职本科生,但过来“应聘”的,却没有一个人的水平能达到独立做研究的程度……后世的研究生到毕业,能完全独立做研究的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杨锐本人的经历,完全是不可复制的。
杨锐不在乎一个科研组的成本,但他也不乐意单设一个没用的科研组。
当然,也有水平达到了独立做研究的程度的助教和讲师过来,但几个人像是商量好似的,开口就是5万元的经费,也让杨锐无言以对。
若是对方能发表sci,杨锐也不觉得5万元多,事实上,就平均消费来说,能用5万元人民币写出一篇sci,不算节省,但也不算浪费。
偏偏过来的几位都只能勉强阅读英语论文,而他们期望的目标,也就是国家级的中文期刊。
放后世,无非是用五万元写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教师都能做的事,杨锐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回想一遍昨天的经历,杨锐不禁对许正平道:“许教授,我今天才知道,您在北大里面,是开明的。”
许正平之前其实就猜到了结果,不在意的笑笑,道:“不是我开明,是他们想太多了。再说,我也是被你一步步的诱进来的。”
杨锐哈哈大笑。对许正平,他确实是有计划的进行了合作,相比生硬的招聘模式,这种方式,显然更容易让人接受,并理智的分析利弊。
许正平则是从工作方面考虑,道:“你别看咱们系这么些个独立实验室,换一次实验室,和换一次工作也差不多了,大家谨慎些也正常,现在大概都在观望吧。”
“那你不还是说换就还?”
“有的人换工作,也是说换就换?”许正平说着有些傲气的道:“我能给自己申请来经费,到哪个实验室都一样,我也不会在别人的实验室呆一辈子。再说了,我这不是把位置给占了。”
一个实验室里,通常也就是一名老板,一名小老板,只有院士或者准院士的实验室里,才会有多名小老板出现。
许正平来到杨锐的实验室以后,其他人再来,最多只能组建相对独立的科研组,与杨锐在唐集中实验室里一样,独领实验室之类的就没什么机会了。
而许正平申请来的经费,也都是有说道的。
这些经费,都是所谓的项目经费,跟项目负责人走,而非跟着单位走。
它们多数来自于省市部委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这些单位都是脱离了北大,而且比北大级别高的单位,等于说,许正平到哪里,都带着大笔的经费,自然是想去哪个实验室,都能受到欢迎。
而许正平的目标,显然也是拥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
不过,做实验室最起码的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