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好人。”杨锐也笑嘻嘻的过来了。
“啊;你睡醒了?抽烟吗?“弗兰奇看到杨锐来了;顺手递了一支烟过去;脸上笑出褶皱来;道:“今天准备继续做实验吗?我们准备趁这段时间比较闲;重修一个花园出来;我找了一个法国人;设计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小花园;你知道;一定要让法国人做设计;让德国人做技师……”
“英国人呢?”
“英国人只要不做厨师就好了。”弗兰奇拍拍自己的肚子;夸张的笑道:“这是我常驻意大利以后的成果。”
杨锐摇头失笑;又问:“建花园要扩大面积吧;有地方吗?”
以前的西捷工厂就是一个旧车间改造的;车间的规模虽然不小;但出了车间就没什么空地了。
弗兰奇耸耸肩;道:“我们已经和河东省沟通好了;我们承担技术改造的全部费用;河东省政府再度让10亩土地给我们;免费的;我们出钱算是改造环境了。恩;华锐公司不用出资;只要签署同意书即可。”
西捷工厂是三方投资的企业;扩大面积就等于是增资;倒是需要提前讨论;不过;捷利康单方面出了钱;另两方也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杨锐自然是同意的;笑道:“66多平方米不老少了;西堡肉联厂真是大方;全部做成一个花园?”
“把厂子边缘算起来了;一边腾出些距离来;剩下能做花园的地方就不大了;不过;西捷工厂的独立性会彻底改善;以后也方便独立出来。”弗兰奇解释的相当详细。
西堡肉联厂送出来的土地;会将自己和西捷工厂的关系隔开的更远;也确实是有点讽刺意味的故事。
不过;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前会有西堡肉联厂的存在;一方面是杨锐的需要;一方面是组织提取法对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政策对外资和合资企业的限制。如今;一年过去了;杨锐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组织提取法面临淘汰;政策的改变也比想象中的大;一切的一切都决定了西堡肉联厂的边缘化。
若是没有更多的利好产生;西堡肉联厂被淘汰出局也就是未来几年的事。
未来几年;大舅段华指不定到哪里去了;杨锐对此并不反对;笑了两句弗兰奇的雷厉风行;又道:“造花园得延迟了;我昨天把论文寄出去了;今天可以恢复工程量了。”
“啊寄出去了;我还说可以帮你带到伦敦去的。”弗兰奇随口说了一句;马上道:“我让工程方改计划;今天就恢复车间的工程。”
为了配合杨锐的实验;原来三班倒的西捷工厂变成了两班倒;拆掉的洁净车间也没有全部恢复;这些都是要影响工厂的产量和品质的。
对捷利康或者杨锐来说;每耽搁一天;都意味着上千美元的流失;不能不予以重视。
确认杨锐的论文完成;弗兰奇再不说小花园的事了;首先指挥着人手到车间来。
过了阵子;工程师也匆匆赶来;就地决定改建事宜。
弗兰奇此时才抽出空来;问杨锐道:“设备还需要修改吗?还有管道。”
“硬件没有太需要修改的地方了;参数的话;按照我订的规程就行了。”杨锐拿出写了一半的参数表;里面标注了各个仪表应该有的数字。
这种规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全面。全面的规程需要公式、参数范围还有关键节点等数据;技术提供方通常都是不会拿出来的。
杨锐给的只是一些特定的数字;比如流量6ul的时候;提供8度的水浴;如此等等;让工厂能够依照这份规程;将东西生产出来。
至于这些数字为何如此组合起来;杨锐就不必说明了。
他的论文;他递给专利局的文件里;也不用特别说明。
弗兰奇对此心知肚明;更不指望杨锐能将所有的技术细节披露。
不过;看着写在作业纸上的简陋规程;弗兰奇还是心存疑惑的道:“现在就照这个来做;会不会太草率了一点;我们或许还是可以等到你完成了全部规程;再采用它来做;我们现在做的不是还不错?”
“现在是延续之前的参数来做的;刚开始的时候效果不错;但随着一些非指示参数的变化;继续之前的参数;效果是越来越不好了;所以;现在采用新规程;效果会更好;不管怎么样;这至少能证明我的理论;对不对?”
“好吧;你是;你说了算。”
“那现在就开始吧。”杨锐走进车间;瞅着各个仪表;找了一条比较符合现在情况的规程;抄下来交给田世昌;让他安排大家调整仪器设备。
两个小时后;经过调试的冷凝仪开始颤抖。
一块块橙黄色的结晶;顺着更前端的管道吐了出来;很快就吐了一盘子。
“拉德尔;你去看看。”从京城来的技术员拉德尔还舍不得离开;一直在西捷厂跟前凑着搞研究;但以他的能力;要做出成果显然不易;好在弗兰奇也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才将拉德尔给留了下来。
拉德尔带着放大镜出来;用镊子捡起一粒大小中等的结晶慢慢的看了起来。
“生长的不错;各个晶面的生长速度看起来很均匀;生长的外形也挺漂亮;看起来;溶质的扩散过程是非常不错的;生长单元的空间位阻对晶体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是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说;也不错……”
“拉德尔。”
“恩?”
“说人话。”
“哦……就是颗粒均匀;净度相对高;重量还没有称量;但看这个样子;四分之三颗米粒的大小;作为第一批成果;要我说的话;挺不错的。”
弗兰奇看向杨锐;笑道:“恭喜杨先生;第一批产品的质量不错。”
“虽然还没有称重;但我觉得重量会比预计的少。”拉德尔打断了两人的庆祝。
“重量变轻?新技术会有这个问题?”弗兰奇皱起了胖胖的圆脸;像是个被放了气的热气球。
辅酶ql0可是按照重量来卖钱的;总重量变轻就是产率降低;这与捷利康期待的成果可是相反的。
“称重吗?”田世昌用中文问了一句。
“当然;我来称重。”弗兰奇听了翻译的话;颇为紧张的张罗着称重。
因为不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田世昌拿来了常用的电子称;并去掉了托盘重量。
将整盘的辅酶ql0放上电子称;弗兰奇即以无比郑重的表情看向它;同时读数道:“62克;这是三磅多;对吧
站在学霸对面;弗兰奇对数字的信任度大为降低。
“b7磅。”杨锐点点头。
“我们的期望值是多少来着;一公斤?”弗兰奇头脑混乱的问拉德尔。
拉德尔有点不好意思;又有些困惑的拿起盘子;又放下;接着于脆又放了一瓶水到上面……
“晶体内部变的更紧密了;所以;体积看起来变小了;但实际重量增加了;这样能够缩短结晶的时间;变相增加了产率。”杨锐站出来解释了一句。
弗兰奇眼前一亮:“又是新技术?”
杨锐摇头:“老技术新用;正好调整生产参数;我就一并增加了上去。”
“技术高超”弗兰奇翘起了大拇指;顺手拉开左瞧右看的拉德尔。
“我再呆一天;接着准备回学校了;估计等不到洁净车间做好的时间了。”杨锐擦擦手;道:“弗兰奇先生;你可别忘了咱们的约定。”
“约定?哦当然;您放心回北京;我会帮您照看好河东的。”弗兰奇点着脑袋;乐淘淘的道:“总部一旦决定了新厂的建造计划;我一定会与您沟通;我相信总部也一定会重视您的意见。”
“也记得和我父亲沟通。”杨锐做了一个打电话的手势。
“当然;当然。”弗兰奇才不在乎新厂建在哪里;要论偏远;西堡镇已经够偏远了;只要电水通信等方面过得去;高技术的生物工厂的选址要求并不高;建在哪里都差不多。
拉德尔听着两人的交流;有些郁闷的盯着托盘;他还没想明白参数改变的意义;现在又有了缩短结晶时间的旧技术;这让拉德尔的脑子一下子不够用了。
新技术没想明白;还有辩驳的理由;旧技术不知道;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拉德尔越想越是无奈;对于所谓的研究;突然觉得索然无味了。
……
正文 第四百零九章 国际会议
不像是回乡时的大张旗鼓;杨锐返京的时候尽可能的低调简单。△¢四△¢五△¢中△¢文
父亲照例只是送出门的;母亲照例给塞了一兜的食物和洗于净的衣服。
表哥段航开着吉普车;将杨锐一路送到了南湖火车站;又打了电话给二婶宋雁;帮他安顿好了;才笑呵呵的离开
杨锐在软席候车室等了3分钟;才见到同行的曹宝明和何成;其他人或早或晚的都去了学校;有的已经开学;有的则是在家里呆不住了。
曹宝明和何成要不是等着杨锐;也是早都回去了。
上了火车;曹宝明就一副舒服的样子;道:“总算从家里出来了;以前怎么不觉得呆家里那么难受。”
何成忙着放行李;瞪他一眼;道:“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哦。”
“我也没嫌家里穷;咱现在读了大学;等过两年毕业了;我就把家里人都接出来;好好工作;分一套大房子……呸;你才是狗呢。”曹宝明反驳着反驳着;突然觉得不对。
杨锐的行李简单;塞到了车厢上面;斜躺下来;也觉得心情松弛了下来;笑道:“老曹的意思是家里不方便;别扩大化了。”
“就是说;家里连电灯都没有;晚上七点就睡觉;撒尿都得摸黑了去;不是我说;农村真是太苦了。和城市里不能比;和北京更不能比。”曹宝明一副感慨万千的模样。
何成呶呶嘴;道:“你躺软卧里;别人要站着;这个怎么说?要不然;你把位置让出来好了。”
曹宝明哈哈一笑;岔开话题道:“哎;这么多人;我哪里让的过来;你别说;李学工读的铁道学院真不错;以后要是分回到南湖了;估计用不了几年就能分到一套大房子。”
软席车厢的灯半明半暗;拉开帘子;反而有车站的光线透过来。
站台上永远都是满满当当的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人群;拼了命的往车厢里挤。
这时候人的行李;平均比3年后要多了一倍都不止;使用行李托用的人更少;大多数人都要扛上几十斤的袋子或箱子;使得车厢里不光人多;甚至行李多的让人没有落脚的地方。
有幸买到了坐票的人;抢着上车也是为了给自己的行李找个好位置。本人座位上方的行李架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又方便又安全;但要是不抢在前100位上车;基本没有机会将行李放上行李架;甚至想要把行李塞在座位下面;也得跑的比大多数人快。
不过;那些没有买到预留车厢的旅客;抢着上车也只是图个心安;或者找个方便落脚的地方蹲着。
在8年代的火车上;能蹲一路已经算是运气好了。至于给钱就能买得到座位的黄牛票;或者只要几小时就到站的高铁动车;还仅止于普通人难以接触的传说级产物;一种在文学作品中进行批判以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一种在科幻作品中进行科普以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
尽管软卧包厢中只有四张床铺;何成还是强迫性的先将行李放好;才轻松下来;转过头来继续前面的话题;问:“老曹;你们村高二的时候就通电了吧;是不舍得用吧。”
曹宝明没好气的道:“两毛八一度电;你舍得用?”
“我们没那么贵。”
8年代的农村电费是比城市电费贵的;就是这样;拉电也得村子里自己出一部分钱;缴不出千儿八百元;供电局就会拖着不拉电;偏远的村子;还得缴更多的钱。
两毛八分钱一度电比三十年后也就少了一点;考虑到相差百倍的收入;这用电成本也就差了百倍。
曹宝明对此是深恶痛绝;掰着手指道:“家里电灯是100瓦的;6瓦的根本不亮;我老爹也丢不起那个人。就是用的时候丢钱呀;一个小时三分钱。家里要是不来串门的;谁都不舍得开灯。从初八开始;大家串门都找白天去了;你不能让别人家为了你熬灯费油的;你说是不是?”
“三分钱确实贵了。”何成啧啧两声。三分钱都能买包便宜烟了。
曹宝明又道:“我妈弄了个小台灯;让我晚上看书;我看了一天;想想算了;又不是白天不能看;浪费那个钱干什么。所以说;我这几天都是天一黑就困;天一亮就醒;比打鸣的鸡都准时。”
三个人都笑了起来。
何成也道:“我们那里也差不多;好几家人买了电视和洗衣机;舍不得用;都用布罩起来;平时还和大家一样;自个儿洗衣服;洗衣机就闲放着;当家具。”
“也是怕费电。”
“洗衣粉也贵啊;怎么算怎么觉得浪费。”
“还是北京的生活好;宿舍里的电灯想用到几点就用到几点;别看食堂里卖的是大锅菜;但菜的花样多呀;品种齐全;全国各地的新鲜菜都运过来了;咱们河东省;除了春节几天吃点存下来的新鲜菜;平时就只有萝卜白菜;土豆红薯……”
互相抱怨一会儿;火车也就启动了。
车厢里的另一名乘客直到晚上才上车;却是位40多岁的中年于部;与杨锐等人没什么共同话题。
一夜无话。
第二天晚间;火车抵达北京站;捷利康派来的皇冠车;又分别将三人送到学校。
天色已晚;这时候也没有手机拍照狗仔队之类的玩意;杨锐大大方方的让车开进校园;再和司机一起将行李搬进宿舍。
84年的皇冠车标本身就是通行证;更别说捷利康的外资黑牌了;门口的保卫不仅不拦;还认认真真的敬了个礼。
来来往往的学生只当又是哪位京城的官二代显摆;文青的“哼”上一声;愤青的“呸”上一声;无人深究。
宿舍里只有董志成在;这位老兄像是住在靠窗的上铺似的;探出一个脑袋;见是杨锐回来了;就打个招呼;脑袋又钻回了灰蒙蒙的蚊帐;道:“锐哥儿回来了;家里怎么样?看书了吗?这两期的《收获》可是真有收获。”
“哦?怎么有收获?”杨锐一边收拾行李;一边闲聊。
“有篇介绍作家的文章;我照着里面的名字;借了好几本书;像是余华的;王朔的;莫言的……”
“都是当代作家。”杨锐随口回了一句。
董志成大感振奋;在上铺坐了起来;问:“锐哥儿也喜欢当代作家?我觉得当代作家写的好;不是说以前的作家写的不好;就是觉得有点生涩了;像是鲁迅、茅盾……”
“我不太看小说。”杨锐赶紧打断他;这个话题聊起来;可是春雨绵绵无穷无尽了。
董志成失望的“哦”了一声;又道:“总会看一些吧;你最喜欢谁的小说?”
杨锐脑子转了一圈;迟疑的道:“我就看过鲁迅和莫言的。”
看过鲁迅的是因为课本上有;看过莫言的是因为这厮得了诺贝尔奖;对大学实验狗来说;能看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容易了;看的再多的;只怕要退化成文青狗了。
董志成身为物理系学生;理论读的怎么样且不说;文青病是不轻的;不由叹了口气;道:“锐哥儿;不是我说;你书读的不错;文学作品还是要读得;人家不是都说;大学是陶冶情操的好地方;不读书怎么陶冶情操呢……你选的作家也有意思;鲁迅就不说了;怎么一读就读到了莫言;你应该做个读书计划。”
8年代是文青重症传染期;3年后的文青放到这时候来;都可以挂上浮躁的牌子。
杨锐也稍微有点受到现在的大学气氛的影响;不禁想:以前忙着做实验;现在是不是真的应该停下来读点陶冶情操的书。
想到此处;杨锐抬头道:“你给我推荐几本呗。”
“没问题;我给你列个单子;你做个参考。”董志成说着又一拍他那凹凸不平的显著脑袋;道:“忘了说了;有封信给你的;毛启明帮你取回来了;放你抽屉里了。”
“哦;多谢。”杨锐拉开抽屉;取出放在最表面的信封。
寄信人是“国医外贸”。
杨锐微微皱眉;撕开来看;却是一封邀请函:
尊敬的杨锐先生:
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国际间合作;促进全球医学及生物领域的发展;交流彼此间的研究成果;我司决定承办第八届
“国际医学生物工程大会”。会议将为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提供一个代表世界水平的信息交流平台;探讨相关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与动态。
本届大会将于四月十二日于北京举办;鉴于您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成果;大会组委会特别邀请您来交流、探讨。如果您有演讲题目;请于四月一日前将您的演讲题目和详细摘要邮寄给我们;没有演讲题目和详细摘要;我们恕难安排会议发言;尽请谅解。
另外;我们安排了香山饭店作为接待、住宿和会议举行的……
最后的署名是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
杨锐眨眨眼;又看了一眼;不敢相信国医外贸有这么好心。
国际医学生物工程大会可是正正经经的国际间学术交流会;属于高水平的一类。
别看8年代初的北京三天一大会;两天三小会;忙的酒店都订不到;以至于北京饭店都要搞加床;弄的走廊里都睡人;像是三甲医院一样;但要是一个个的捋过来数;能称得上高水平的大会;实在没有多少;分到单独的领域;一年能有一场都算多的。
落在3年后;大牛级学者全球参会;今天美国跑一场;明天土耳其来一趟;忙的旅游都没时间;国内举行的国际大会;要是不给发奖;甚至不给发重量级的奖项;甚至懒得参加;都派门下弟子走狗出席。
杨锐当年的硕士生导师水平一般;他都有捞到在桂林举行的某国际大会的参会资格……
但在1984年;有资格出国的学者太少了;大家都盯着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这时间;这些东西都可以算做资历。
既然是国际会议;就要邀请国际间的学者来参加;位置本来就紧俏;国内的学者论资排辈;大牛级学者都要排排队吃果果;这一场你上;下一场我来……
杨锐尽管听到了“国际医学生物工程大会”被某央企承揽的风声;也没有往心里去;他怎么也没想到;承揽该会议的就是国医外贸;而且;远远谈不上关系融洽和睦的国医外贸;竟而给了他一个名额。
光是在香山饭店免费吃喝睡几天;已经是8年代难得的福利了。
杨锐拿起信件;重新看了一遍;确信不是恶作剧;他也不管国医外贸是为了什么;目光再次落在了中段;默读起来:如果您有演讲题目;请于四月一日前将您的演讲题目和详细摘要邮寄给我们。
“好像还来得及。”杨锐捏着下巴;若有所思的想。
“看看我写的这份书单;你有啥想法;我再改改。”董志成很有自信的写好了书单;难得双脚落地;亲自递给杨锐。
杨锐抓起来看了一眼;只见密密麻麻的十几个书名;有长有短;有国内的;有国外的。
这么多书看下来;时间肯定就来不及了。在陶冶情操和实验研究间;杨锐迅速做出了权衡。
他将书单“唰”的叠起来;揣进兜里;笑道:“我一有时间就开始看;看完再和你说。”
“好好好。”董志成很振奋的道:“也不用看完;随时都可以跟我聊。”
杨锐拍拍董志成的肩膀;重重的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
正文 第四百一十章 投入
“这么说;这封邀请函是真的了?”杨锐比较着桌子上的两封邀请函;一封是他自己的;一封是唐集中教授的;都是单张纸有编号的介绍信;上面盖了大红章和钢印。△¢四△¢五△¢中△¢文
唐集中戴着老花镜又比较了一遍;道:“公章没错;应该是真的;看章不看人嘛;你要是不放心;就找国医外贸核对一下。”
“我担心真是弄错了;一问;不是给他们反悔的机会?”杨锐嘿嘿的笑了两声;道:“我就想;只要邀请函是真的;我就能参加了;何必找他们核对。大会组委会也不归国医外贸管;我到时候寄了论文过去;看大会组委会怎么回复再说。”
杨锐耍了个心眼;他确实挺在乎这次国际会议的。
唐集中哑然失笑;道:“你就不怕做了无用功?”
“无非是加急写篇论文罢了;就算不能上大会演讲;我再寄给期刊社也是一样的。”
“你能这样想就好;会议总共只有几天时间;大会演讲很难;主题演讲估计也会安排的很紧凑;心态放平和一点。”唐集中循循善诱;对于这个天才弟子;他最怕的就是杨锐心态失衡;除此以外;杨锐的表现已经超越他所见过的任何学生了。
杨锐温和的笑笑道:“不管有没有机会演讲;能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也是资历。”
“对。”唐集中其实更想说;即使不能参加国际会议;也应该心态平和;不过;这样的要求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有些太高了;他不禁考虑;如果确实出现了糟糕的情况;或者自己可以想办法把他带进去;毕竟;他也是有一封邀请函的。
不过;被带进国际会议与被邀请参加国际会议;还是有不同的。
科研是讲资历的;后世的中国学者已经不把国际会议什么的当做资历了;但8年代的中国学术界认可这份资历;这份资历就是有价值的。
杨锐第一次发表论文;特别找一篇简单而确实的论文;就是因为缺少资历。他现在明明就能做出pcp的论文;但他不做;也是因为缺少资历。
同样的论文;穆里斯能拿诺贝尔奖;北大一年级的杨锐写出来;就不一定了;因为人家穆里斯至少在《自然》上发表过论文;一个只在上发表过论文的学生;他的成就根本不可能纳入诺贝尔奖的考量。
相似的道理;8年代有无数中国人宣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然后埋怨自己不受主流科学界的重视。在行政命令的要求下;中科院组织人员;对来自全国的n麻袋信件进行了评审;结果发现;大部分寄信人甚至不具有基础的科学素养。
事实上;根本不用评审;就能猜到是这样的结果;有能力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学者;稍微有点脑子;也用不着先挑战哥德巴赫猜想啊;先做点小鸽子猜想;小德子计划之类的;堆积点资历;才是获得大家重视的正常手段;或者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也不是做数学试卷;那么多的前置证明;甚至需要发明新的数学方法;随便丢一点出来;先让科学界学习一下;冷静一下;才是正常的研究流程。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首先得是一国之君这种主角类人物才行。放在数学界;没有一个终身教授之类的教职;一门心思的搞研究;条件也太艰苦了点。
陈景润为了证明“12”;生生写了一本书;数学公式写了上百页;赤脚老农憋着劲儿不肯提前发表一页纸的证明;然后一口气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实在太戏剧而没有必要了;在一个工分才顶几分钱的年代;于一天活不够买纸买笔钱也是可能的。能做出这种没效率选择的;也只能是追求人物冲突;情节跌宕起伏的文科生;不可能是一名数学家;数学家看到不连续的数都想挠人。
杨锐是不愿意在成果方面引起争议的。
因为评价成果受主观影响大;而论文本身是客观的。
就84年的生物学界来说;构建了bna双螺旋的沃森和克里克;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这两人释放出来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研究的价值。
身在中国某大学的大一学生;要想在世界范围内证明自己;难度或许比四十岁的老农还要高。
好在这里是科学界;写出好论文不一定会火;连续不断的写出好论文;就一定会火。
而资历越深;好论文被认可的程度就越深。
一名2岁的年轻人;如果在《自然》发表一篇论文;或许会被称作优秀的青年研究者;一名2岁的大学教授;如果在《自然》发表一篇论文;或许就可以被称作著名教授了。
杨锐做不到15岁读博士;也就指望不上2岁做教授了;不过;能在国际会议上刷一下脸;还是相当难得的机会。
这一次错过了;下次说不定就是几年以后了。
即使他能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在国外举行的生物学大会也不一定会邀请他;第一次从来都是很难的;要不是国医外贸承办这次大会;就是在国内再举行一次相似的会议;他也不一定能拿到邀请函。
唐集中亦觉得机会难得;鼓励杨锐道:“正好刚开学;也没什么事;你就安心的去整理论文;院系那边;我给你打个招呼。尽量早一点把信寄出去;要赶在四月一号之前到。”
这也是杨锐来此的目的之一;连忙道谢。
开学才不是什么事都没有;从报名到各科开始;应该是一个学期最忙的时间;也是最需要学生出现的时间。
不过;唐集中同志放在世界范围内;也许就是位来自中国北大的教授;但放在北大内;却是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大牛;帮杨锐打个招呼;再简单不过了。
杨锐拿着这柄尚方宝剑;回宿舍找了班长刘安平;告诉了他一声;就直奔实验室而去。
当然;他不是去整理论文的;他要将钾通道下一阶段的实验全部完成;并写出新的论文来;然后在会议上宣读。
要说科学界有什么快速刷声望的方法;在高等级的国际会议上演讲是声望*的效果;获得集体性的关注再*;然后把提问者杀的片甲不留;还能声望*。
叠加在一起;至少是声望*0的效果。
相比之下;辅酶ql0是赚钱的技术;却不一定适合刷学术。当然;杨锐要是将二代的植物提取法拿出来;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听的;只是格调就比不上那些辐射面更广的技术了。
pcp之所以能得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它的应用面实在太广泛;警察查bna要用pcp;古生物学家造侏罗纪公园要pcp;遗传学、医学;甚至离婚官司都用到了pcp。
历届的诺贝尔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