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锐第一次见仓教授,还是平江生物研究所的所长沈平辉居中介绍的,当时是西捷工厂刚刚投产,杨锐做出了超品质的大晶体辅酶q10,而仓教授重复实验未能成功,想要“探讨交流”未遂。

    杨锐环视一周,暗自评价,就以仓教授实验室目前的实验条件来说,估计重复实验依旧难以成功。

    西捷工厂虽然是个工厂,那也是投资数十万美元的工厂,基础设备比仓教授的实验室好了太多。

    工厂的技术条件比实验室的技术条件还要好,这也是很令人唏嘘的一件事。

    杨锐瞥了一眼姚悦,心想:是该早点把她从这里拉出去了。

    姚悦以为杨锐是在用眼神询问自己,笑笑道:“仓教授马上就来,前段时间,他一直在看有关钾离子通道的论文,估计和你有很多话聊。”

    杨锐哑然:“我不是来找他聊天的,再说了,我上次见他的时候,他不是在做辅酶q10的重复实验吗?后来你帮我做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0的时候,仓教授好像表现的也挺有兴趣的。”

    “因为做了也不能申请专利,所以就不再做了。”姚悦轻笑道:“不知道是谁,把有关辅酶q10的专利都给注册了。以前的时候,仓教授都是重复做一些欧美的专利实验,然后在中国申请专利,再拿专利去申请经费。正常情况下,欧美的专利实验都不会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下,结果辅酶q10是个例外,仓教授白花了几千块钱的经费,心疼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哪里还会再有兴趣啊。”

    “他难道以为,钾离子通道的专利就没人申请了?”杨锐失笑。

    姚悦摇头道:“钾离子通道是学术论文啊,仓教授就是想要发表一篇重量级的论文,所以才认真研究的……”

    稍停,姚悦捂嘴小声道:“我只告诉你一个人,仓教授是把论文翻译成中文以后,再细细研读的。”

    杨锐不解,问:“为啥要翻译成中文?”

    “因为仓教授认为,你身为一名中国人,发表英文论文,一定会有一些话是难以表达清楚的,所以,他逆向翻译你的论文,希望能猜出你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然后……”

    “然后?”

    “然后就是一篇好文章了呀。”姚悦吐气如兰,脸颊微红。

    杨锐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才道:“就是说,仓教授想找出我的论文里,没说清楚的地方,然后发表成自己的论文?而找出没说清楚的地方的办法,是把我的论文的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版?”

    “对的。”

    “他就没有想过,我有可能是直接用英文写的论文吗?”后世的研究生都要接触这样的训练,到了研二还不能用英文直接撰写论文的研究生,都属于研究生里的废渣。

    姚悦笑了一下,道:“他教我们写论文,都是先写好中文的,再翻译成英文,怎么会想那些。”

    “那你也没告诉他?”

    姚悦眨眨眼,笑眯眯的道:“我觉得他反正也不相信,不如不说。”

    杨锐愣了一下,转瞬笑了起来。

    姚悦显然是不满意仓教授的逆向翻译的“研究”方式,故意知情不报,让仓教授浪费时间。

    杨锐笑过,又叹口气道:“你也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实验不好做的话,就先看论文学基础。”

    “恩,我正在看你寄给我书。”

    杨锐点头,道:“那几本大部头的看完,论文的语法语式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严格来说,杨锐本人做研究生的时候,也没能看完一本大部头的生物学专著。不过,那个时候的专业翻译已经很多了,又与现在的环境不能相提并论。

    在1984年,各个大学只是刚刚恢复了教学工作,如数学、文学这样的高能科目,还可以因循守旧的用以前的东西,反正大学生四年,还不到要接触前沿学术的程度。但对于其他快速发展的学科来说,中文译著就太陈旧了。

    翻译一本大部头的生物学专著,少说得要上千个小时,还得是生物学水平不错的译者,才能相对准确的翻译。

    但就现在的生物学发展速度来说,一本大部头的生物学专著还没有翻译完呢,新东西就出来了。

    尽管基础生物学仍然是基础生物学,但要像是后世的研究生那样,用母语完成生物学的全部学习是不太可能的。

    杨锐顺势问了姚悦几个问题,姚悦也很适应这种交流方式,这让她很容易就想到给杨锐做助手时的情景。

    美好的回忆到仓教授回来的时候中止。

    “杨锐来了。”仓教授笑呵呵的打招呼,捋着胡子问候了起来,态度与第一次见面时迥异。

    杨锐突然有点感怀。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还是在《生物化学系统生态》上发表论文的新晋研究者,尽管与捷利康有了西捷工厂的合作,但就学术而言,他能拿出的东西确实不多,也就是年龄小一些罢了。

    可归根结底,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发表几篇sci入门级论文,并不值得仓教授另眼相看。

    然而,这一次见面,杨锐已然是撰写论文在《jmc》上的新晋学术人了。

    sci影响因子4。0,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研究界,都可以说是一道坎。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或者极佳的天赋,这样的论文是不容易发表的。

    仓教授就没有得到这个标准。

    他今年52岁了,大好时光都浪费在了非学术领域,再要跟上快节奏的学术生活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是发表高端论文了。

    当然,他在中国的国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老少,这也是他能论资排辈的晋升的基础,但与杨锐相处一室的时候,仓教授还是不免气短。

    毕竟,就在不久以前,仓教授还想研究杨锐的漏洞,给自己添些光彩呢。

    杨锐打了声招呼,也没了客套的兴趣,直接道:“仓教授,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邀请姚悦加入我的团队,做我的实验助手。”

    “团队?”

    “我在北大有一个团队正在工作,做钾通道相关的实验,我想邀请姚悦加入。”

    “做钾通道相关的实验?”仓教授再也忍不住惊讶的表情。

    “也许,要看团队的需求。”杨锐随口敷衍。

    仓教授莫名的沉吟了起来。

    就在姚悦开始紧张的时候,仓教授开口道:“姚悦还在学习阶段,加入你的团队也做不了什么,不如我再帮你选几个人……”

    ……
 第391章 不求人
    “不用,我已经选好人了。”杨锐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仓教授。

    仓教授既然开口了,自然不会让他一个钉子就敲回去,干笑了两声,道:“姚悦确实是个很有潜力的女孩子,我个人认为也很有前途,日后不管是留校还是读研,都很不错。不过,姚悦现在还是年轻了些,怎么说都是本科生,一下子就做了大项目,不一定是好事。不如这样,我给你一个名单,你都报上去,多几个人,多几个选择。”

    听起来,仓教授是很为杨锐考虑的,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将杨锐的团队说当回事。

    正常人看杨锐,没人会认为这个刚刚20岁的青年,就能拉起一支团队来。哪怕他在《jmc》上发表了论文,也不意味着他能操纵一个团队。

    相反,认为杨锐是团队中的一员,而他因为个人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所以发表了《jmc》的论文,才是符合道理的想法。

    所以,仓教授话里话未,也都当杨锐是居中介绍人,或者,干脆是狐假虎威的以公谋私。

    另一方面,仓教授也隐隐约约的拿出了交换条件,也是现在大学里最流行的交换条件——“留校”和“读研”。

    现在学校里的教授权利很大,留校和读研,又是非常安稳舒适的选择,很多学生为了争夺这少量的名额,往往斗得你死我活。

    而对仓教授来说,杨锐背后的团队,也是极具资源性的。

    然而,杨锐根本没有去猜仓教授是无意中说出来的,还是真的以此为交换条件,他干脆的拒绝道:“仓教授,加入团队对姚悦有好处,她本人又有意愿学习,这是最重要的。至于说能不能帮得上忙,河东大学的本科生如果帮不上忙的话,我觉得研究生也帮不上多少忙。”

    杨锐的笑容放大在仓教授眼里,一下子变的面目可憎了。

    偏偏杨锐说的没错,河东大学的生物系水平一般,研究生的水平更一般,尤其是仓教授带的研究生,只能说是比本科生的训练时间长一点,并没有多少突出的优势。

    仓教授颇为不爽的道:“如果只是学习,在哪里学习都是学习,重点看学生的能力,不看学习的地方。”

    “您说的没错,开始阶段,姚悦还是会在河东大学继续读书的。”杨锐用了开始阶段这个词。

    仓教授听的更不爽了,道:“废话,她不管加入哪里的团队,都得把河东大学的学业完成。”

    “当然,她会完成学业。”杨锐与仓教授对视。

    学术界也是一方大世界,只要有了实力,照样是予取予夺。经费可以争夺,实验室可以争夺,学生一样可以争夺。

    52岁的仓教授身在重点大学,又有自己的实验室,可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杨锐从上往下的俯览过去,超过他只是时间问题。

    改革开放了,不光是经济改革了,开放了,学术界一样要改革开放。

    70年代的学术界,成就一方学阀,不光需要在学术上获得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获得认可和依靠,另外,还有不可避免的论资排辈。

    这是中国原生的学术系统,其晋升机制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中国的官场习俗。

    但进入80年代以后,底层的学术界固然是因循守旧的,上层学术界却是变化多端。

    杨锐作为刚刚坑了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的学术新人,对于坑教授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的,他以前就不觉得仓教授厉害,现在更是没有将他放在相等的位置上。

    仓教授的眼神就更尖利了。他都是52岁的人了,还和年纪轻轻的杨锐放对,怎么都不会高兴的。

    呵呵的笑了两声,仓教授的表情冷了下来,道:“行了,我要做实验了,姚悦,你去准备材料。杨同学,要是没什么事的话,先这样吧。”

    杨锐笑看了他一眼,又向姚悦安慰的笑笑,出去了。

    “什么东西!真当自己混出人样了,人五人六的。”仓教授不等他走远,就骂了出来。

    80年代的教授是常骂人的,温文尔雅的教授在60年代以前不少,在90年代以后常见,唯独在80年代凤毛麟角。

    仓教授曾经是不会骂人的,被贫下中农再教育了以后,他也就会了。

    姚悦却是听的皱眉。

    仓教授瞄了她一眼,道:“这小子骗你的,什么团队不团队的,团队是什么组织?是省级的还是县级的?北大的五四文学社我倒是听说过,让学生管理实验室的,我是不知道的。”

    毕竟是学校的教授,仓教授的说法还是很有些可信度的。

    姚悦却是一点都不信,道:“杨锐的团队是有北大和外国公司支持的,他的论文也挺好的。”

    不说杨锐的论文还好,说了杨锐的论文,仓教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以前选择杨锐的论文研究,就是觉得杨锐比较“弱”,在他想来,在jmc上发表论文的杨锐,大概是jmc发表论文的底线了。

    可惜,他花了不少经费,也没有将杨锐的论文研究清楚。

    这一点,实验室里的姚悦是知道的,仓教授就更觉得不舒服了。

    尤其是他今天当面想截姚悦的胡,更可悲的是截胡不成,顿时十分的不舒服。

    “北大,外国公司,还有团队,都是说出来好听的,科研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也不是你投入的多了,花的钱多了,就有好成果的。你比如说陈景润,他有多少支持?还不是那样默默的研究了好些年,他有外国公司的支持吗?我看,要是有外国公司出来找他,陈景润也会把人打回去。”仓教授斗志昂扬的评论。

    姚悦小声道:“陈景润是研究数学的。”

    “生物也是一样,列文虎克不是一个人默默的做着显微镜吗?”仓教授将早期自然科学拿出来做例子,一时间令人无法反驳。

    一会儿,学生们来了,仓教授更是就此大发评论:“杨锐这样的年轻人,我见的多了。稍微有一点成绩,就傲的不知道自己信什么了。北大算什么,科大还有少年班呢,少年班又能怎么样?科研是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要积累,要经验……”

    仓教授的语序稍微有点混乱,那是他真的在生气。

    学生们也非常配合,仓教授的研究生率先道:“杨锐我见过,写了两篇文章,没什么了不起的,他是在北大的条件好,如果咱们有这么好的条件,研究也有突破了。”

    “人家是考进北大的,又不是出生在北大的。我就不信北大的条件能有多好,倒是听说英国的捷利康挺厉害的,说不定有给他帮忙。”另一名大三生如是说。

    研究生摇头道:“外国公司给他帮忙做什么?”

    “看上他的能力了呗,全国高考状元,肯定是聪明人吧。人家英国人有钱,资助杨锐根本不算什么。”

    “能有多聪明,还资助,我看是买通还差不多。”

    “那倒不至于,不过,外国公司给的仪器好,做出来的东西也好,没什么奇怪的。”

    “是啊,要不然jmc之类的期刊上,到处都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论文,总不能中国几亿人,还写不出一篇好论文吧。”

    “好论文肯定是有,就是外国期刊不承认,歧视我们中国。”这位用阴谋论的说法了。

    姚悦不想再听下去,干脆请假道:“仓教授,我今天想先回去了。”

    “先回去就回去,不想来就不用来了,到实验室里来不是你们的义务,是给你们的权利,明白吗?”仓教授颇有些威胁的回答。

    研究生咳嗽一声,道:“姚悦,有事放学了再办吧,实验不是还没开始做呢。”

    姚悦看了一眼仓教授,道:“谢谢仓教授,我今天先回去了。”

    她是没管仓教授难看的脸色,从实验室里走了。

    仓教授心里不禁聚起一股气,心道:有你求我的时候。
 第392章 4月29日补更
    姚悦一时激愤,当着仓教授的面出了实验室,被冷风一吹,也有点后悔,心说:我这是怎么了,连一点耐心都没有了。

    现在的教授权利太大了,如果被人家穿小鞋,那实在是有太多的麻烦。虽然不至于说不能毕业,但让一等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得到三等学校的待遇,还是很容易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姚悦都很努力,这个时代的学生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但在河东大学的生物系,姚悦的成绩是突出的,若非如此,她也不能在大二阶段,就被选入生物系的实验室。

    然而,刚才的一刻钟时间,几乎毁掉了姚悦的努力。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姚悦背诵着屠格涅夫的名言,默默的穿行于校园的林荫道中,飘逸的黄围巾随风起舞,有些寂寞,有些美丽,有些潇洒。

    直到杨锐出现在姚悦面前。

    “怎么样,教授说你什么了吗?”杨锐站在阳光下,黑色呢子大衣脱下来搭在胳膊上,细腰阔背,帅的一塌糊涂。

    姚悦不由自主的笑了出来。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开心,总之,就是开心没错了。

    小气而市侩的仓教授,不能理解自己的同学,通通被姚悦抛之脑后。

    “教授有点不高兴,不用管他。”姚悦与杨锐对视,小脸微红。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脸颊灼热,总之,就让它灼热好了。

    面对颜值爆表的杨锐,即便是女生,或者说,尤其是女生,都是没什么抵抗力的。

    杨锐随手帮姚悦整了一下围巾,道:“恐怕不止是有点不高兴吧。”

    “就让他不高兴好了。”姚悦闭了一下眼,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着。

    “那就让他先不高兴几天,咱们先去吃点东西,高兴一下。”杨锐没有细问情况,带着姚悦出校门,坐捷利康送过来的皇冠车,先去市中心的景阳楼享受晚餐。

    和南湖市的春和楼类似,景阳楼也是南方搬来的酒店,主营粤菜,做的各类点心一度是河东省数一数二的名牌产品。

    但与春和楼不同的是,地处平江的景阳楼兼有住宿功能,且有招待外宾的资格,也就是所谓的涉外宾馆,与平江饭店是同一层次的竞争对手。

    而盯着捷利康招牌出行的杨锐,也在捷利康送来的介绍信下,享受到了超国民待遇。

    两人一到饭店,首先就被景阳楼的领班送进了二楼最大最豪华的包厢,紧接着,服务员就送来了烫手的水和擦脸的热毛巾,而服务员更是殷勤上来,主动帮他们擦手擦脸。

    姚悦初时有点羞涩,转瞬就被漂亮服务员给揉着小手,舒服的说不出话了。

    绚丽的粉彩瓷做餐盘,内陆难得一见的生猛海鲜被精细加工以后,端上了桌,厨师更是像西餐厅那样,专程走出来,介绍道:“这是我们收到预约以后,特地请人在广州采买,然后空运过来的食材,这道大石斑鱼最为难得,是我们的采购在渔港碰巧遇到的,有80多斤重,用冰块送过来,选了最好的部位做的……”

    除了精选的大石斑鱼以外,对虾、螃蟹等海产品就此摆了小半桌,不止杨锐吃的肚儿溜圆,姚悦也吃的香甜。

    而让人觉得方便的是旁边服务的餐厅人员。

    她们殷勤的帮忙去螃蟹壳,撕虾皮,挑鱼刺,倒餐盘,分凉菜……

    国内饭店的服务员也不是不会伺候人,只是愿不愿意和需不需要伺候罢了。

    南湖的春和楼那样的饭店,承担的政府工作不多,不需要学着伺候人,是国家主人,饭店的主人,又是旱涝保收的拿工资,当然不愿意给没来由的陌生人服务。领导和外宾就不一样了,特别是能决定国营饭店生杀大权的领导和外宾,受到的服务比后世普通的私人饭店还要好。

    等填饱了肚子,服务员又给泡上了清茶,才到门外候命。

    姚悦觉得有趣,悄声问:“她们怎么这么……热情?”

    “因为捷利康吧。”杨锐笑了一下。

    姚悦不解问:“捷利康要求他们这样?”

    “捷利康想献殷勤,我给了机会,他们自然要抓住。”从杨峰入手是一回事,向杨锐献殷勤又是另一回事。

    自从在《jmc》上发表了论文,尤其是小赢了理查德一句以后,杨锐和捷利康之间的关系就更平衡了。

    正常来说,杨锐完全可以拒绝捷利康的要求或合作,因为他在纯学术方面发展的也极为顺利。

    这与杨锐以前的身份是不同的,那时候,作为一名中学生,杨锐称不上有选择,他只能平衡几股力量,才拿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

    而弗兰奇和捷利康的先生们了解了杨锐的构想以后,迫切的希望与之合作。

    他们甚至害怕杨锐拒绝。

    因为杨锐和理查德的科研竞争并未结束。杨锐虽然领先,可理查德终究没有放弃,他们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但科研这种东西,除了积累,关键部分的突破都来自于悟性。

    就像是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当然,如果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的汗水加到一起,也不过是汗水罢了。

    理查德作为加州大学的教授,本身亦是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如果只是和同龄人相比,他也应当是顶尖的一批人。这样的家伙,有了积累,愿意付出汗水,一旦灵感突现,做出重要突破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尽管杨锐挖了一个不小的陷阱给理查德,使得理查德即使做出了突破,可能也免不了要引用杨锐的论文,但引用终究是引用,没有人会因为参考资料的使用而贬低学者的实际工作。

    用正常的思维来考虑,哪怕是不做学术的弗兰奇,也觉得自己会优先选择做钾离子通道的研究。

    纯学术的研究是不能赚钱,但纯学术的研究水平高了以后,想赚钱就太容易了,无非是愿不愿意浪费精力罢了。

    换言之,捷利康目前要求的合作,就等于是要杨锐重新分配时间和精力。

    而且,新生产工艺的研发是越早越好的。

    外宾身份,加送美味大餐,只是弗兰奇示好的小点心而已。

    杨锐也因为如此,安心的享受着。

    他的脑海中有的是成品资料,而且,不像是以前那样,杨锐必须如同技术工人一样,做出辅酶q10的成品,才算是结束了工作。到了现在,杨锐只要把构想完善,保证理论和逻辑的连续性,并且在实验室将之完成,就可以说是工作完成了。

    至于工厂中的具体生产步骤,捷利康自有专业团队去做。

    对杨锐来说,这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

    而他领先理查德少说两三个月的进度,这还得理查德实验室的工作顺利,不要发生严重的误操作等实验事故。

    姚悦却过的很愉快,直到宿舍即将熄灯,才匆匆赶回学校。

    刚进宿舍门,一个宿舍的女生就嗷嗷的叫了起来。

    “姚悦,你跟谁跑出去了,老实交代。”宿舍里的大姐今年都要三十岁了,最是荤腥不禁,一开口就说:“哪里的野男人,竟然把我们的姚姑娘给拐走了。”

    “什么姚姑娘野男人的,说的真难听,姚悦,你好好说,完了让王姐给你道歉。”宿舍里最精明的二姑娘调侃着。

    姚悦脸色一红,小声道:“你们怎么还不睡觉啊。”

    “睡着了,让你偷偷溜进来啊。”

    “什么溜进来……”姚悦声音弱弱的,端着脸盆出门,道:“我去洗脸。”

    “洗白白了再回来哦。”宿舍大姐的声音震慑四方,然后穿上鞋,在一阵笑声中,潜了出来。

    水龙头距离宿舍不远,宿舍大姐三步并做两步,在姚悦的惊呼下,按住了她,道:“别闹,和你说正经的呢。”

    “说正经的,先把手拿开啊。”姚悦娇嗔不已。

    宿舍大姐把手拿开了,然后低声问:“你是不是得罪仓教授了?”

    “你怎么知道?”姚悦讶然的放下洗脸盆。

    “我怎么能不知道,系里都传遍了,说你甩脸给仓教授看,哎,你说我怎么说你好……”宿舍大姐苦口婆心的道:“你大三就能进实验室,多好的机会,到时候,多少研究院和大学可以给你挑,进单位多容易,你得罪仓教授,又是何苦来哉。”

    “我也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气不过。”姚悦也知道情况的严重性,白天只是努力不去想罢了。

    宿舍大姐连连摇头,道:“你现在的气是顺了,等毕业的时候,有你的罪受,等上班以后,给你不顺气的人就更多了,到时候怎么办?人人都甩脸?”

    姚悦默然无语。

    “我给你出个主意,你看好不好,咱们教有机化学的蓝老师不是挺喜欢你的?你去找他,让她帮你说和说和,看能不能先让仓教授顺一下气。”

    “还让他顺气……”

    “人家的气顺了,才不会一直记着你,要不然,远的不说,他随便记你两门课不及格,你怎么办?”宿舍大姐随口一句话,就令姚悦悚然一惊。

    ……
 第393章 五一停电是好事多磨?
    翌日。

    姚悦上了早晨的四节课,待下课铃响,立刻卷起收拾好的东西,头也不回地往外跑。

    她喜欢实验室生活,更喜欢与杨锐一起的实验室生活。当然,因为仓教授的原因,她现在既不能独立进行实验,也不能与杨锐一起进行实验,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反而更令她觉得舒服。

    两个人坐在写字台前,一人一只笔记本,一人一只笔,杨锐说,姚悦记,偶尔的询问和思考,更像是思维的碰撞,往往令姚悦沉醉其间。

    当然,她是偷偷的沉醉其间的。

    宿舍大姐已经是结了婚的人了,一看姚悦的样子,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不禁担心万分。

    她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等闲视之,于是找到姚悦母亲单位的电话,打了过去。

    80年代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很和谐的,这或许是因为身份的识别度很高的缘故。除了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任何两名成年人聊天的时候,都免不了要自曝单位,而确定了单位,一个人就很难匿名了。

    学校里的学生,在入学的时候,也都需要填写父母的工作单位,并留下单位的电话,宿舍大姐稍微一找就找到了。

    姚母听说姚悦把教授给得罪了,顿时着急了,班也不上了,找了个理由溜号,就冲着平江大学来了。

    转了两班公交车,姚母到了平江大学的前门,已经是下午时分了,她找到姚悦的宿舍大姐,一个劲地道谢,说:“小吴,这次真得要感谢你,你说说,这么大的事,我们家丫头连说都不给我说一声,真是翅膀长硬了。”

    姚母说着撸起了袖子,又道:“小鸡仔没见过老母鸡的厉害,我今天得让她尝尝竹板炒肉的味道。”

    宿舍里的吴大姐哭笑不得,道:“阿姨,你别这样子,姚悦还年轻,现在又读了大学,有主见有想法,也不是啥坏事。你一会儿和她好好说,别把她给逼急了,反而不美。”

    “美?我丑死她。”姚母是真的生气了,道:“别说是大学生了,小学生也该知道听老师的话吧,她这样子弄下去,大学不是白上了?不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