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名不错的生物研究员,必然擅长数理化中的一种;一名优秀的生物研究员,必然在基础学科上毫无短板;一名牛牌生物研究员,必然擅长基础学科,并精通其中的一两门。

    如果要做个科研蓝领,那对基础学科有个基础就可以了,更多的时间可以用在生物专业本身。

    但是,如果要想做科研白领,或者更进一步,做其他科研人员口中所谓的老板,擅长基础学科乃至精通是必不可少的。

    杨锐不准备照抄脑海中的实验和专业技术过一辈子,那样的生活太乏味,与其如此,他还不如赚一笔钱去享受生活。

    没有真实水平做科研,短时间内不会出问题,但终归会出问题的。就像是本科生会有毕业答辩一样,研究者也会在各种国际会议上遇到诘难。如果要申请教职,或者任何国家和组织承认的头衔,答辩都是必不可少的。

    即使是诺贝尔奖得主,依旧难以避免真实的问题碰撞。科学领域虽然不免会有学阀的存在,但要是没有强硬的实力,学阀只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就好像那些大型跨国制药集团,每年花几亿美元进行各种诉讼战争,每年花几十亿进行各种营销战争,每年花上百亿进行各种研战争,但是,中小型的制药企业依然会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持续的向他们挑战,成功者固然不多,可陨落的级制药公司依旧屡见不鲜。

    杨锐要是想有所作为,那他本身所掌握的知识量就是不够的。当然,任何一名研究者,他所掌握的知识永远都是不够的。杨锐作为3o年后的研究生,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知识内容都是领先时代的,可厚度就不一定了。

    从好的方面来讲,8o年代的国内大学教授,知识积累还不一定有3o年后的硕士生来的丰富,如果去掉已经落后的知识,8o年代的外国教授,也不见得比杨锐高端多少。

    大家可以说是在一条起跑线上。

    但是,与蓝领工作不同,站在科研前沿,终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任何一名还想继续表论文,写论文的教授专家,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新东西,不断的阅读新的论文和书籍,不断的钻研某一个领域。

    否则,最多两三年的功夫,就要被滚滚前进的科研大军抛下了。

    杨锐乐于如此,应该说,他自始至终都是热爱科研生活的,只不过,有的人有机会做科研,有的人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曾几何时,杨锐是没有机会的人,现如今,他却是摸到了科研生活的门槛。

    大学有四年时间,杨锐是准备好好的读些书的,不一定是学校里的书,也可以是他脑海中早就存下来的书籍。

    就国内目前的环境来说,学校也是最适合治学的地方了,走出学校,就很难再找到如此安静而向上的环境了。

    杨锐躺在床上学知识兼思考人生,文小满就悄悄的趴在上铺,观察着杨锐。

    她母亲马丽华在上铺对面睡着了,父亲在下铺睡着了,文小满可以放心大胆的看男神,而不担心被父母现。

    这种有点刺激又有点开心的视觉享受,令文小满欲罢不能。

    “长的就像是银幕里走下来的人。”文小满边看边和学校里的老师比较。

    她读的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很难考,但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艺术专业的中学。这里的学生毕业以后,很容易就能考上艺术类大学。

    比起依靠补习班来学习音乐美术舞蹈演艺的同龄人来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们的竞争力要大的多。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生源很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学条件很好,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给文小满授课的老师,多是接受了正式的音乐教育的,在流行娱乐尚不盛行的8o年代,他们就是走在时尚前沿的代表了,毫无疑问,这些老师们也是尽其所能的展现出其具有特色的一面。

    无论是帅气、酷气、暖气……附中的老师们看着就比灰扑扑的路人们引人瞩目。

    但是,和杨锐比起来,附中的老师们的底子就太差了,8o年代时尚风的衣着打扮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文小满越看越是着迷,突然有点后悔自己学的不是美术,否则话,她现在就可以将杨锐画下来了。

    《软卧车厢中的少年》说不定会变成一副名画。

    文小满想着想着就痴了。

    “想什么呢?”杨锐忽然睁开眼睛,与文小满四目相对。

    “我……我也不知道……”文小满有点慌,又有点镇定,她仍然趴在上铺,面向杨锐。

    杨锐抬头就能看到文小满纤细的长腿,以及纯净的大眼睛,不由笑道:“不知道在想什么,就是呆了?”

    “谁……呆了。”文小满说完,觉得自己的气势被大大弱化了,于是问:“你去上学,怎么提那么少的东西?”

    “一个旅行箱,一个双肩包,不少了吧。”

    “我看别的学生,都要背很多东西到学校,离学校越近的越是这样。”文小满总算是说顺溜了。

    杨锐微笑道:“我这不是离学校远吗?火车一天一夜都到不了呢。”

    “你有车坐,还是软卧。”女孩儿似乎在打抱不平,现在的硬座是密不透风的状态,更显的软卧的难得。

    杨锐也笑了:“你不是也坐软卧了?”

    “我……就坐了这一次。”女孩儿说话的声音小小的,心情却渐渐的美丽起来,她又用目光巡视了一遍杨锐,问:“你听的是a1kman吗?”

    “是,你知道a1kman?”

    “当然,我的同学也买了。你呢?也是你爸爸买给你的吗?”

    “是我自己买的。”

    “这个东西很贵吧?”

    “是不便宜,我用稿费买的。”杨锐准备把这个借口用很长时间。

    “你写了什么?”

    “一些科普文章,还有中学教学方面的东西。”

    “好厉害。”文小满给出了令人满足的赞叹声,任何雄性动物,听到这样的赞美,浑身的肌肉都会绷紧的。

    文小满并不怀疑杨锐。对方是北大学子呢,既然如此,能表文章得到稿费,也是理所应当的。

    长的又帅,又考上了北大,还能写文章赚稿费,文小满觉得,这应该是自己见到的最完美的男生了。

    最重要的是,这是她见过的最帅的男生了,即使是音乐学院,也没有这么帅而有型的男生。

    文小满甚至没有去琢磨要写多少字的稿费,才能赚到一台随身听,她用无比佩服的目光看着杨锐,说:“我如果也能写文章就好了,这样就可以自己买磁带,买乐谱了。”

    “你可以先听我的。”被女孩子赞美总是愉快的,杨锐大方的拿出a1kman,一并几盘磁带,递给她。

    文小满俯身去够,舒展的身体显出美好的曲线,两人的手指也轻轻的碰在了一起。

    杨锐的手指温热,文小满的手指冰凉,各有不同的触感。

    文小满不自觉的屈了一下手指,再后悔也是来不及了。

    “谢谢。”文小满动作文雅的戴上耳机,在杨锐的说明下,轻轻的打开播放按键。

    悠扬的歌声,如泉水一般流淌了出来,娓娓动听,令人陶醉。

    耳中是清婉的歌喉,眼中是帅气的男神,文小满舒服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杨锐笑了笑,盘腿坐在铺位上,展开一叠草稿纸,一笔一划的验算起来。

    高数是理工科大学生避不开的拦路虎,也是决定科研蓝领和科研白领的关键因素,早一点复习总是好的。

    以拉格朗日、牛顿、莱布尼兹等人为代表的微积分,在17世纪就差不多建立了起来,换言之,1983年的大学生和2o14年的大学生,学的都是3oo年前的数学家们研究的东西,杨锐在这方面的优势,远远没有他在生物学方面来的明显。

    好在现在的杨锐还很年轻,思维也异常的敏锐,这让他在复习的过程中毫无阻碍,反而让学高数,变成了一件快乐的工作。

    ……。。。
 第260章 京城
    文小满希望列车走的慢一些,再慢一些。

    然而,平江进京的列车还是准点抵达了。

    文小满恋恋不舍的向杨锐道别,问:“你什么时候去学校报名呀。”

    “再过十天左右吧。”杨锐将摆在桌上的东西一个一个的收回双肩背包中,外面人山人海,他也不急着下车。

    文小满忽闪着眼睛,说:“那你不去报道,住哪里呢?”

    “招待所吧。”

    “哪家招待所?”

    “小满……该走了。”马丽华不满意了,叫住了女儿。

    文小满跺了跺脚,回到父母身边,边走边向杨锐招手,道别说:“我走了,记得哦,我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初二,文小满,明年就是高一了!”

    “记住了。”杨锐笑着向她招招手,只觉得文小满是个很有趣的小女孩,性格上很像是后世的女孩子,又多了一丝乖巧,殊为难得。

    文小满依依不舍的继续挥手,直到看不到人为止。

    文思也留了单位和电话给杨锐,让他有空寄稿子过来,在他想来,杨锐既然能考上北大,那用稿费买了东西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反而更能说明他的稿件质量,身为北京日报社的编辑,文思收罗稿件几乎是一种本能。

    待车厢里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杨锐方才背起双肩包,提起拉杆箱,慢悠悠的下了火车。

    也就是软卧车厢才有这样的待遇,在硬座车厢,任何企图耍帅的行为都会被汹涌的人群给挤变形了,即使耍帅者本人不被挤出翔来,旁边被挤出翔来的家伙也会沾他一身的。

    一分钟后,杨锐踩在了硬实的土地上,身子不禁摇了一摇,稳住身形,方才抬头看向前方茫茫多的人群,以及颇显壮丽的火车站背影。

    北京!

    作为都,这里集中了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无论是艺术、文化、政治、经济、科研,在过去这些年里,北京都在从全国各地优中选优。

    对杨锐来说,北京也曾是他向往的科研圣地。

    不是圣地也不行,当如山一般的钞票砸在北京的时候,这里自然就泛出了金光灿灿的光环。

    科研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动辄需要六千万八千万,而要出成果,科研经费也得有相同的数目,再加上基建费用和数十名科研人员的成本,投入两个亿,也就只能坚持几年时间。

    在2o14年,仅仅清华北大两家的年度科研经费,就要7o亿元人民币之多,虽然也有市政府的拨款,但里面的大部分,都是国家拨款,这么多钱,丢给任何一所学校,它都是科研圣地,而年复一年的投入,等于是十个,二十个,三十个7o亿元。

    而在北京,过1o亿元拨款的学校还有北京理工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杨锐也曾幻想过师均5o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生活,未能成功。

    如今,他却是怀揣着百万美元来到了北京。

    1983年的百万美元,已经足够建立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了。

    当然,这是以目前的低标准和低研究经费来说的。直到3o年后,中国的师均研究经费仍然没有追上国外,更不用说是1983年了。

    “北京!我来了!”就在杨锐想要表什么感慨之词的时候,身后不远处,一名跳到了长椅上的男人,用大十倍的声音替他做了。

    在众人用各色眼光看向他的时候,此人却是脸皮子都不红一下的举起了拳头,使劲的挥在空中,并再次喊道:“我来!我见!我征服!”

    他的手臂健壮,身材高大,腰上的裤带则在随风飘荡。

    荡来。

    荡去。

    杨锐的眼神,凝望着那条红色的束腰带,莫名的觉得幽默。

    没有掌声,没有笑声,也没有议论声。

    围观众人呆了半分钟,见长椅上的男人仍然保持着一个姿势,就默默的散了。

    男人保持着了更久一点的姿势,才收起拳头,颓然跳下长椅,叹道:“北京不好混啊。”

    杨锐听到了,嘴角抽动两下,低下头,放斜拉杆箱,悄然向前,准备出站。

    “这位同学,你觉得我刚才的动作,有没有气势?说的好不好?”刚刚表演了行为艺术的男人一眼瞅到杨锐,追了上来。

    瞅不到杨锐是不可能的,就现在的火车站,男人们要么穿绿军装,要么穿灰布衣,白色和灰白色的的确良衬衫都显的非常特别,杨锐一身香港代购的黄蓝相间的阿迪达斯,脚上穿的还是海军蓝的慢跑鞋,简直像是灯泡一般明亮。

    对方显然觉得,杨锐这种装束的人,必然能够理解自己。

    杨锐上上下下的看了看他。

    汗渍衬衫、高腰西裤、圆头皮鞋,再加一条用来当裤带的红绳子。

    虽然说不能以貌取人,但这位大鼻子小眼睛的男人的外貌,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杨锐顿了一下,认认真真的道:“你刚才那句,不适合做口号,不响亮”

    “你可能不知道,那是名句。唉,我看你也挺有文化的样子才问你的,怪我老秦,我是觉得来北京的人都挺有知识的,谁知道连名句都没听懂。”红裤带儿又急又恼,更多的是自我埋怨。

    杨锐嘴角抽动了两下,踢斜了拉杆箱,继续前进。

    “我给你说说这句话吧。”老秦肩上扛着一个大包袱,依旧健步如飞的追了上来,用教学似的腔调,道:“我来我见我征服是凯撒说的,知道凯撒吗?罗马最厉害的国王。罗马知道吗?现在的意大利,古代的时候可了不得,和咱们的唐朝似的……”

    杨锐本来是当笑话听的,听到“唐朝”,不由莞尔。

    老秦一直看着他呢,见他嘴角翘起来了,立刻问:“你笑啥?”

    “我们以前都是把秦朝和罗马比的,时间比较相近。用唐朝比其实也不错,都是很强大的王朝。”杨锐给解释了一句,免得这位又冒出什么幺蛾子。

    老秦却是嘿嘿的笑了两声,用空出来的手指指杨锐,笑道:“行嘛,知道罗马,还知道秦朝,说的不错,用罗马和秦朝比更像,不过,我虽然知道,却不能这么说,你知道为啥吗?”

    “因为你姓秦。”杨锐被追的有点烦了,讽刺了一句。

    老秦却是“呀”的一拍大腿,赞道:“厉害!厉害!你怎么知道的?”

    他声音太大,险些造成围观。

    杨锐愕然。他真的是讽刺,又怎么能想得出来,真是这样的答案。

    “再说说,再说说。”老秦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

    杨锐被他闹的有点烦了,叹口气道:“我来我见我征服,只有征字带鼻音,不够响亮,所以不适合演讲的时候用。拉丁字母是怎么样的我不知道,人家凯撒说这个话的时候,是写信里的,不是说出来的。”

    “啥鼻音啥的?啥意思?”老秦被杨锐侃晕了。

    “中国话里面,最响亮的字,就是带鼻音的字,比如‘冲啊’,‘上啊’,‘胜利”之类的,声母都有g,越是讲究力度的演讲,就越要用这些带鼻音的词,这样才有力度,才响亮。我来我见,最多就是开口音,阶梯性说出来可以,单独用来当口号,单薄……”杨锐一边拖箱子,一边抖出一串字演讲真言来。

    老秦三十多岁的人了,连拼音都没学过,哪知道这个,仔细一想就当机了。

    杨锐嘿嘿一笑,快步拉着箱子撤离。

    老秦在后面重启了,却是盯住前方的一抹亮黄色,追了上去。

    到了出站口,杨锐意外的看到举着“西堡中学杨锐”牌子的涂宪。

    杨锐这次提前十多天出来,是想在老北京城里好好的逛一圈的,因此连打前站的史贵都没告诉。不过,涂宪是个例外。他回到北京钢铁学院以后,和杨锐一直有书信来往,杨锐也曾问到北京的情况,进而告诉了他进京的时间。

    却是没想到,涂宪竟然跑到站口来接他了。

    这也是杨锐没有习惯8o年代的人际关系。现在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时代,别说杨锐半教半帮的给涂宪弄出了论文,就是普通关系的朋友,到了外地,接站请客外加住宿的,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杨锐,这里啊。”涂宪穿着件蓝布衬衫,在站口挥手。

    “老涂,你怎么来了?”杨锐拉着箱子出了站。

    “我不来行吗?你在北京又没有亲戚,我就是你故交嘛,住的地方还没定吧?住我那里算了,学校的宿舍,吃饭就去食堂,也挺方便的。”涂宪热情的邀请。

    杨锐犹豫了一下,道:“我准备在北大跟前找个地方住,顺便布置实验室。”

    “我们学校离北大也不远,公交车二三十分钟准到。”涂宪跟着前一句话说,转头惊讶起来了:“你还要布置什么实验室?”

    “我在西堡中学的实验室,不是说要挪过来吗?我人都来了,实验室当然也得建起来。”

    “你人来了,实验室就来?”涂宪完全跟不上节奏了。

    杨锐理所当然的道:“我人都来了,实验室不跟过来,不是荒废了?”

    “没别人用了?”

    “当然,我的实验室,肯定就我来用。”和赚钱的公司不一样,国内对私人建设实验室这种东西,是没什么想法的,实际上,能赚钱的实验室,本身也是凤毛麟角,而就8o年代的行情来说,除非立刻能换钱的技术,否则,任何沉淀下来的技术都是不计算价值的。

    杨锐读中学的时候,对时代了解不多,也不敢冒头,但到了北京以后,他的想法就有些变化了。

    因为北京没有土皇帝老爹了,他就得把实验室的权属关系给掰扯清楚,虽然不至于张扬,隐瞒却是没必要的。

    涂宪还是像在西堡中学的时候一样,搞不明白杨锐的实验室究竟是个性质。不过,杨锐的实验室里的仪器,他是记得一清二楚,忙问:“你选好地方了吗?谁给你布置实验室?”

    “没选呢,我自己布置。”

    “行了,我下午就去请假,我帮你。”涂宪拍着胸脯道:“我老涂别的本事没有,实验室我呆过四个,给你搭把手,绝对不出纰漏。”

    涂宪读书的时候呆过一个实验室,分配到北京钢铁学院以后,钢铁学院就大肆建设起来,他原本所在的化工院,就新建了两个实验室,现在转而筹备生物系,也是陪着一个新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可以说是经验丰富。

    因为北京政府有钱,所以,北京的省级实验室的规格也是颇高,涂宪参与过筹备生物系,这个经历是非常不容易的。

    杨锐眼神亮了一下,问:“你会弄实验室?”

    “会啊。”

    “行,那行,你跟着我,你帮我。”

    “没问题。”

    “转头我给你再介绍两个人。”杨锐眼珠子转着,上上下下的瞅着涂宪,心里琢磨着念头。。。。
 第261章 中关村
    8o年代的中国是很缺乏人才的,但北京就不是那么缺乏了。

    同样是大学生,找遍西堡镇也找不出一个。用筛子把溪县人过一遍,也就是西堡肉联厂里,有邵工等两三个五六十年代分配过来的大专生,而西堡肉联厂实际上还不是县属的厂子,他们的厂长,和溪县的县长是一个级别的。

    南湖市的大学生理应要多几个,但就这屈指可数的老牌大学生,也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国营大厂里。至于平江市,虽然集中了河东全省的精华,但是,作为一个仅有一所重点大学,还不断外流毕业生的省份,平江市别说和北京市比了,它就是和北京的一个区比较,也是赢不过的。

    在1983年,北京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所的本科生数量达到8o%乃至9o%,事实上,除了特殊时期入职的员工以外,北京各大研究所的门槛向来不低。

    在人才集聚的效果下,北京到9o年代中期,其实就进了大学生过剩的状态,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一度拒绝普通本科的毕业生。

    8o年代是个好时代,但是,轻松也是相对的。

    像是涂宪这样,从重点大学毕业,懂英语,能表sci文章的讲师,如果落在河东省,铁定是骨干中的骨干,而在北京钢铁学院,趁着院系调整的春风,他也没有做成主力军,同样的条件,若是在钢铁学院的主力院系,怕是还在熬资历呢。

    对杨锐来说,这个时候的涂宪也是挺有用的。

    毕竟,他现在的要工作是将实验室给建起来,涂宪能送上门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涂宪也挺乐意的,他在杨锐的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感觉爽爆了。回到北京钢铁学院,他是适应了好长一阵子的,才适应了过来。

    假如帮杨锐在北京设立了实验室,并能继续使用它,哪怕只是做实验助手,也会比现在方便。

    于是,在出站的时间里,涂宪仔细的向杨锐叙述他所掌握的实验室建设知识,就像是做面试一样。

    杨锐边听边记,同时和脑海中的东西做比较,他工作过两个实验室,见识的实验室倒是更多,但真正的参与实验室建设,是一次都没有,也需要有个人从侧面说明一番。

    当然,等到建实验室的时候,肯定还是要请人来帮忙的,在8o年代,只要出得起美元,国外基本没有什么政策上的限制,这比日后的实验室布置还简单。

    两人一路出说话,很快到了站前广场,涂宪要扯着杨锐去公交站,被杨锐给拦住了,说:“东西多,打车好了。”

    “打车?”涂宪脑袋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等见杨锐走向一辆伏尔加,且拉开车门的时候,连忙追了上去,小声喊:“哎,这个车贵的很。”

    “上来吧。”杨锐笑着招招手,道:“师傅,北京饭店。”

    出租车司机看了一眼杨锐,道:“我们十公里十块钱的。”

    “人民币吗?”

    “这不废话吗?”

    杨锐笑了一下,把涂宪拽了上来,道:“走吧。”

    他现在的身家比曾经更丰厚了,自然不在乎打车的1o块钱。

    涂宪有点受不了杨锐的大手大脚,说:“你现在赚钱了也不能乱花,省一点,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也好。”

    “好好好,杨锐一个劲的点头。”

    司机问:“走不走?”

    “走。”杨锐示意了一下,靠在了座位上,摆出一个舒服的姿势。他拿几千块薪水的时候,也是放心大胆的打车,何况现在揣着上百万美元,每月光是银行利息就要不少了。

    伏尔加号称是苏联大奔,早几年的时候,是妥妥的高级公务用车,在83年也是非常舒服的,尤其是车体宽敞,很有豪华轿车的风范。

    司机也开的相当稳。现如今,出租车司机是排名前五的好职业,除了车辆本身需要较高的成本以外,既没有高昂的出租车管理费,也没有坑爹的高油价,收入很是丰厚,赚的还是干净稳定的钱。

    涂宪在后座上拧来拧去的,很不自在,等到了北京饭店,赶紧的下车,站在路边摸脑袋,道:“以前坐学校里的车,没觉得这么怪啊,你说这车也怪,坐的人就是膈应。”

    杨锐不禁一笑,自己进门去办手续去了。

    涂宪在后面想了想,再没阻止,只在前台的小姑娘报出12o块的高价以后,暗自伸了伸舌头。

    杨锐交钱拿钥匙,自己上楼把行李放了,又出来要了一辆车,和涂宪道:“你中关村熟吗?我想把实验室弄那里去。”

    “中关村?那里怎么建实验室?”涂宪顾不上杨锐再叫车的浪费了。

    杨锐笑笑,道:“我不是听说中科院有研究员,在中关村开了公司?”

    “哦,听说了,陈春先嘛,中科院物理所的四大金刚。不过,他那个公司也就是个土房子,没什么意思。”涂宪虽然年轻,却不看好陈春先在中关村的行风气之先,事实上,如今看好陈春先的人也不多,中关村能活下来,也很难说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涂宪的是搞化学的,现在是做生物的,与物理和计算机也都不搭界。

    杨锐不在乎现在是什么样的,道:“土房子没关系,有地方就行。咱们可以自己盖个院子。”

    “那也不一定弄中关村啊,放在城里多好?”

    “城里以后连盖个高楼都不行。住城里的四合院过小日子挺好,在里面开研究所不行,再往后,咱们的大型仪器设备什么的,都不方便运输,另外,城里的地也紧张,咱们别和他们争了,就在中关村弄块大的。”杨锐还指着以后占科技园的光呢。

    涂宪想想觉得有理,遂陪杨锐在中关村转了一天。

    其实,现在的中关村也就是一条街的长度,转悠的重点就是看一块地,再想办法得到海淀区政府的同意。

    这既难也简单。

    找地很容易,未来高楼林立的地方,现在依旧是荒地和农田相杂的,只要给钱,想要多大的地方就有多大。

    得到海淀区政府的同意就稍微有点难度了,主要是杨锐和涂宪人头不熟,在国内,没人帮忙就太难办事了,尤其是和政府打交道的时候。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也是以后的人想不到的,比如说公司名带“科技”两个字,就需要科委的同意,而需要多盖章子的地方,对一家私人公司来说,远不止一处,每一处都会遇到单独的麻烦。

    好在杨锐还有一家香港公司。现如今,这家香港公司已经由一家开曼的离岸公司所控股,在表面和里层都与中国境内的杨锐无关,可以用来做外资公司来投资。

    不过,外资公司投资北京地方,仍然是挺复杂的流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