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些所有的步骤和过程,都是需要实验和论文支撑的。
没有过程,就拿一个结果出来,除了那些大型的巨无霸,任何国家的药监局都不会理睬的。制药公司亦不会好好出价。
哪怕只是一种提取法的区别,也得建立起严格的研链条。
这对资金严重不足的杨锐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他也只能安慰自己,还好现在是生物技术元时代。
……。。。
第140章 综述
姚悦开始工作以后,还有些忐忑不安。
但很快,她就现自己是不需要忐忑的。
因为杨锐工作的极其认真,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关心她的连衣裙与白大褂是否真的相陪。
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o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尤其是杨锐野心勃勃,想要建立一个研链条,这项任务就更重了。
为了最终生产出更便宜的辅酶q1o,最主要的步骤是从烟叶中提取到中间产物茄尼醇,接着用茄尼醇作为中间产物,以化学法合成辅酶q1o。
从烟叶中提取茄尼醇,实际上已有相关技术了。
甚至以茄尼醇为原料,化学合成辅酶q1o,在59年就有相关论文和实验室成果了。
但是,论文终究是论文,研究终究是研究。就好像纯化学合成辅酶q1o,在6o年代开始就不断的有相关论文和研究,不止一队人通过化学合成法得到了辅酶q1o。然而,直到半个世纪以后后,化学合成法生产辅酶q1o依旧不能工业化。
半植物提取半化学合成法也用了3o年左右才成熟,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要用9o%纯度的茄尼醇做原料才行。
现在就意识到此点的,全世界可能就杨锐一个人。
可以说,就这么一句话,就能换到一个未来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可惜杨锐不能就这么说出来。
他如果用一个实验,一篇论文说出来,他或许会获得生物界的高度赞扬和肯定,但钱就不用想了。
日本、西德、美国、法国、英国……有太多的级制药公司,能用人强马壮的研究团队和纯金打造的律师团队,将杨锐抛离收益区。
要说大型制药公司是全世界最卑劣的公司,多少有点武断,但谁要说他们不卑劣,得到的一定是倒彩。
就是制药公司的员工,最多也只敢说我们公司有做慈善,而不敢说自己的公司是慈善的。
所以,杨锐必须围绕着核心技术,建立一连串的关键技术,再用一连串的技术围绕一连串的关键技术。
比如,合成9o%纯度的茄尼醇就需要一连串的关键技术支撑。
这种层层壁垒的好处是杨锐不用对核心技术申请专利,或者干脆做成专利潜水艇,用严格保密的方式,只生产成品销售。
这也是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能活下来的法宝。
8o年代初期,许多生物技术公司还不懂得此点,以为专利能够保护自己,结果一个个的被大型制药公司坑死。
这年月,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36个月,若是再加一笔律师费的话,大部分资本5ooo万美元以下的中型生物技术公司,根本连18个月都活不下去。
以大型制药公司的水平,别说拖延18个月了,他们拖延8年以上的官司比比皆是。
这也是杨锐暂时不敢做药品的原因之一。
西药都是有固定名字的,通常就是一种化合物。而且多数是医药界已知的化合物的衍生物,除了支链侧链不同,并不会令人意外。
像是这种药品,被仿制是很简单的,若是赚钱的话,被仿制几乎是理所应当的。
生产技术就比较不同了。只要保密功夫做的好,再加上一定的技术升级,维持几年的垄断利益是没问题的。
生物技术公司垄断赚几年的钱,不管是多细小的领域,都意味着海量的资金。
日本的制药公司,采用半植物半化学合成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积累的资金已经足够他们将微生物酵法彻底研完成,同时分红分到手软。
杨锐现在就搞出植物提取和半化学合成的技术,赚的钱还能多几年。
想到此点,杨锐也是干劲十足。
短短的一个周末,几个验证实验就做完了。
他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继续找出几本期刊,继续做验证实验,同时,杨锐也开始着手撰写第一篇综述。
在学界,综述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科普。
综述是作者针对某一个专题,对大量论文的数据、资料和观点重新归纳整理,进而分析提炼的论文。
简单来说,杨锐只需要将自己最近看的文章,围绕一个命题,总结出来,就算是一篇综述。
例如《茄尼醇的研究现状》就是一篇平常的综述文章。
不过,这种文章要表是比较困难的,想表在较好的期刊上就更困难了。
在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写综述的往往是领域大牛,有种深入浅出给普通研究员讲课的感觉。
当然,他们写综述的动机通常不会如此纯洁。大部分时候,大牛写综述,也是为了混个论文指标。因为国外许多学校也有每年或每几年要写多少篇论文的硬要求,一些大牛或者出于懒,或者出于精益求精,无法完成规定的数量,就写一篇综述蒙混过关。
因为是高级科普,不用深入研究,查一些资料以后,通常几天就能写一篇综述出来。
国内的综述经常是距离大牛很远的先生们写的。一些弄不出论文,或者想混一篇sci的硕士研究生,一些完不成任务的年轻讲师,或者忙碌的副教授,都是写综述的大户,水平自然是参差不齐,以至于某些院系干脆将综述单独列出来。
不过,8o年代的中国学界没那么讲究,受限于水平,综述还是个很热门的类别,靠它混职称的人如过江之鲫。
杨锐也不想浪费自己查了那么多资料,再加上技术壁垒的论文是越多越好,他也就毫不客气的动起笔来。
实验室里帮忙的吕芝看他写的轻松,一个下午就写了一大页纸,不由问:“你们说的写论文,就是这样写?”
“这是第一篇,从简单的开始。”杨锐写起论文来度不慢,因为不少资料都存在脑海中,他对未来的展方向又有清晰的认识,综述写起来自然更加轻松。
吕芝见他写的都是英文,自然知道是要表到国外去的,不由问:“真的能表吗?”
杨锐没好气的道:“不能表,我写来做什么。”
“写出文章表不了也正常啊,好多师兄师姐都是拼命改呢,有的要改好几年。”吕芝说的还是奋斗型的,要是不够奋斗的,根本想不起来要往国外表文章。
杨锐不以为然的笑笑:“我和他们不一样。”
这下,连姚悦都问:“哪里不一样?”
“天赋。”杨锐指指自己的脑袋,半真半假的道:“我脑袋里装的东西多。”
“你是想说我脑袋空空吧。”吕芝做实验不够熟练,她接触仪器的机会本来就不多,何况是杨锐这里陌生的仪器,这两天,她的表现都没有中学生何成好,多少是有些情绪积累的。
吕芝这样的傻妞,有想法立刻就倒了出来,存都存不住。
杨锐呵呵笑了两声,不言声的默认了。
吕芝怒急,拉住姚悦道:“我们走,不给他干了,不光累,还挨骂,简直是资本家。谁给你干,谁是小狗。”
姚悦正为难呢,杨锐幽幽的传来一句:“食堂中午做红烧肉,是感谢你们的。”
吕芝不自觉的停下了,一会儿,轻轻的叫了一声:“汪!”
姚悦哭笑不得,以至于羞愧的道:“吕芝,你不能动不动就……”
“就什么?”
“就叫……”姚悦跺了一下脚,才把话说全。
吕芝无所谓的道:“这算什么,知青点的时候,厨房要是做一锅红烧肉,所有人能排队叫一天。要是叫完了,结果没有红烧肉,大家能一拥而上把队长咬死在厨房里。”
最后一句,明显是威胁杨锐。
“你还做过知青?”杨锐连忙岔开话题。
“学校里做过知青的多了,我回家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幸亏考上了,要不然就得去煤矿。我以前一个同学,下到煤矿做了两年选矿,就耳鸣的晚上睡不着,说是满脑子的机器声音。”吕芝抱怨混杂着庆幸。
始终闷头做实验的何成听到此处,忽然道:“我二表哥去年为了进煤矿,把家里的猪卖了,买了烟酒送礼,才给安排了临时工,要下井两年以后,才给转正。他们家春节吃的都是素饺子。”
煤矿下井比不上读书,可做农民又不如去煤矿,这个答案,立刻让两名大学女生沉默了。
杨锐不喜欢这种气氛,咳嗽一声,道:“姚悦,你也写一篇综述,下周拿给我看。”
“我?我有些单词还是看不懂……”姚悦略有紧张。现在可没有搜索引擎能帮忙翻译英语,不认识的单词都得一个个的查出来,生僻的专业英语只有专业词典能查出来,工作量极大。
杨锐摇头:“不是让你写英文的,先写一篇中文的看看,反正也不浪费,算是积累点经验。论文写好了我帮你修一下,再教你写投稿信,署名也算你自己的。”
就像是后世的大牛一样,杨锐根本不屑于在国内的普通期刊上留名,何况是这种练笔似的综述小文章。
姚悦轻松了一下,又紧张了,小声道:“我能写出来吗?”
“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了,你们去收拾行李吧,吃完午饭好回去。姚悦,你有问题邮……邮寄给我,写信,嗯,我有让你做的实验,也会写信给你说明实验要求和步骤,你有了结果再把详细内容邮寄回来。英语单词记得背,下个月开始读英文文献。”除了emai1变成了邮寄以外,杨锐的要求和他研二的时候,导师的要求差不多。
这年头研究生少的可怜,优秀的本科生原本就要承担协助实验的任务,杨锐现在对姚悦的实验能力已有了解,只要不布置过她能力的任务,就不会有太多的纰漏。
吕芝默念着红烧肉,轻快的去更衣室了,姚悦有点迟疑的离开,既有对实验室和人的留恋,也有对自己撰写论文的期待。
“班里同学要是知道我有机会**写论文表,一定羡慕死了。”姚悦的虚荣心也小小的酵起来。她今年才是大二的女生,若是有机会表论文,弄不好就是河东大学今年的风云人物了。
……。。。
第142章 综述发表
“你是今年的毕业生?”一个坐在角落里,用炉子烤馒头的女生听到姚悦的名字,施施然的转过身。
“于部长?”姚悦定睛一看,认出了这个瓜子脸的好看女生。
“叫我于凤就行了。”她是大四女生部的部长,一方面是学生会的干部,一方面管理本系的女生宿舍,尽管还是学生,语气里却带着官味,整个人都显出几分庄重之色。
与日后的官僚化大学学生会不同,此时的大学学生会是纯政治化的,非常有用。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极其具体,学生会的偌大权力用的好,能够结交和认识不少同学,另一方面,学生会与学校干部和老师打交道的多,在奖惩决定,尤其是毕业分配的时候,总能占些便宜。某些手段出色的学生会干部,还能影响到其他人的毕业分配。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同样是大学毕业生,有的人就留校在河东大学了,有的人就分配到地区中学任教了,巨大的起点差距,或许用一辈子的努力都弥补不了。
姚悦不想得罪于凤,笑笑道:“我不是毕业生,今年大二,也是生物系的。”
“才是大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为什么寄信给你?”于凤此言一出,姚悦顿时明白了,她是看到了传达室的信件,然后就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不过,写论文又不是丢脸的事,姚悦驻足道:“我前些天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他们,不知道有没有通过。”
于凤猜就是这样,上心的道:“过来坐吧,暖和一下,来片烤馒头。”
她将一片烤的又硬又焦的馒头塞给姚悦,笑道:“我喜欢脆的,宿舍的炉子不行,还是阿姨这里的好。谢谢阿姨。”
传达室的阿姨乐呵呵的笑一声:“喜欢就常来转悠,我这里冷清的很。”
姚悦讶然的看着传达室阿姨,平时可没见她这么温柔的时候。
推让不过,姚悦先将信封放在腿上,小口的咬着半片烤馒头。
炉子烤的馒头脆生生的,有清晰的麦香味,是北方冬天特有的零食。
姚悦细嚼慢咽的吃完,小小的回味了一下,拆开了信封。
于凤也搬着凳子,熟人似的坐到了姚悦旁边看。
里面是一封简短的手写信,字迹略显潦草,内容也非常制式化。
但在信的最后,有一行行书大字:
“恭喜通过……”
姚悦不自觉的浑身颤栗起来。
我的论文表了!
要是一个人在宿舍,姚悦肯定要喊出来。
于凤亦是血贯大脑。她原本是兴之所至,因为看到传达室窗户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几个字,不由自主的想问问情况。
她今年大四,也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事实上,于凤从念出就写了两篇论文,投寄并修改数次,都没能成功表。
如今的国内期刊数量很少,很多还是双月刊乃至季刊,登载的要求远远出普通毕业生论文的水平。
于凤自视甚高,不愿意像是同学那样写一篇论文交给导师就完事,但研究是件很硬的事,尚未摸到门槛的于凤,自然被碰的鼻青脸肿。
同样被碰的鼻青脸肿的毕业生有很多,令于凤聊以自慰。
然而,大二女生的论文却通过了,这种对比,让于凤心思数变。
“恭喜你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可是家好期刊,在全国都有名气。”于凤为了表论文,也搜集整理过一些期刊的信息,《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在日后是能被sci检索的期刊,尽管影响因子略低,那也是第一集团的期刊,比只能被中文期刊检索的大学学报要强多了。
姚悦头有点懵的笑道:“我也没想到……”
她想过论文有朝一日表,却没想到经过杨锐的指导,表一篇论文如此轻易,如此迅。
学校负责教他们实验的兰老师一年也表不了一篇论文。
于凤藏着羡慕,和姚悦拉起了话。
一会儿,等二人都冷静下来,于凤提出想要看论文的原稿。
姚悦没怎么多想的就答应下来。
于凤立即起身,和姚悦去她的宿舍。
河东大学的女生宿舍亦是六楼的楼房,每层有公用的卫生间,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最先进的。
姚悦才是大二的女生,住在顶层的四楼,一路上,不停的有人向于凤打招呼。
于凤脸上挂笑,对姚悦的态度却愈和谐。
两人到了宿舍里,姚悦已经和她有说有笑起来。
尽管是在四楼,宿舍仍旧有些昏暗,狭小的窗户边上,还挂着几件里衫,姚悦搬了个板凳让于凤坐下,就自己从抽屉里掏出与杨锐的往来信件,准备抽出最后一份誊写的论文给于凤。
于凤的性格却很主动,一把抓过姚悦放在桌面上的稿件,笑道:“你写了这么多?好厉害。”
“不是,那些是以前的稿子。”
“我看看可以吗?”于凤用的是询问的口吻,却没有放下等待允许的意思。
姚悦想夺回来,又不好意思,只能小声道:“改来改去的,和最后的论文都不一样了。”
“正好能看出你写论文的脉络啊。不满你说,我最近都要愁死了,要是再写不出像样的东西,就只能和好多学生那样,随便弄一篇糊弄了。”于凤一边说,一边紧盯着手里的稿件。
她的目光,早就从蓝色钢笔字,挪移到了红色的批阅。
杨锐的批注很潦草,可内容却极具自信。与大学老师们常用的“尝试”,“力图”之类的要求不同,红笔写就的批注,往往是断然和命令式的。
于凤瞬间做出判断:这是姚悦能表论文的关键。
表面上,于凤不动声色的在看论文,口中却已开始探问姚悦的家世。
姚悦涉世不深,哪里是于凤这种共青团式干部的对手,一会儿就竹筒倒豆子似的,将家庭情况说了个清清楚楚。
于凤边听边点头,暗想:家里没有搞学术的,莫非是用关系找的版面?
不过,这个念头瞬间又被她给抹掉了。姚悦的论文是综述性质的,用不着多高升的水平都能看懂,于凤虽然不觉得有多厉害,但也得承认是有些水准的。
至少,比自己写的论文有水平。
批注的人自然更有水平,不像是要走后门才能刊登文章的人。
“姚悦你找的哪位老师?给你改的好认真。”于凤侧面问不到,就正面问起。
姚悦不好意思的道:“是个朋友。”
“你认识这么厉害的朋友?是咱们学校的吗?”
“不是。”
“让我猜猜,平江生物研究所的?”
“也不是。”姚悦内心里不想把杨锐透漏出来。于凤的强势的性格和漂亮脸蛋,此时都起了反作用。
打探不出人名,于凤也不着急,脑筋一转,道:“我们去校电台吧,你这个事迹,应该好好的宣传一下。”
“用不着……”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对整个生物系都有好处的。”于凤如此一说,姚悦就不好反对了。
集体的重要性,永远是过个人的。
于凤说干就干,拉着姚悦就往学生会去。她人长的漂亮,认识的人又多,在几个办公室里聊聊天,就将电台报导的事给敲定了。
姚悦不禁佩服的道:“我要是你的话,用几天时间,也不能说服他们。”
“不是我说服的,是你的成绩好,咱们生物系,今年总共就表了两位数的论文,大二学生里面,你大概是唯一一个,值得电台新闻里说一说了。”
大学的电台在大喇叭里播放,尤其是中午和晚上吃饭的时间,几乎每个学生都会竖着耳朵听听电台新闻。
而在学校的电台新闻里,除了国际国内要闻,最重要的就是本校荣誉。得到了领导另眼相看,得到了某个奖项,得到了出国考察的机会等等,都会在电台新闻里说出来。
没什么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校园电台就是校内的最大新闻媒体了。
姚悦立即感受到了校园电台的魅力。
晚自习时间,她照常前往实验室,里面竟而塞了三十多人。
“姚悦,你的论文表了?”
“有没有带样稿看看呀。”
“姚悦,你怎么写的论文?”
“没想到啊,哪个老师给你做的辅导?”
问话的人太多,以至于有了新闻布会的感觉,姚悦本人直接傻傻的站在了门口。
早有预料的吕芝无奈的挡在姚悦面前,双手拼命的在空中摆:“一个个的问啊,都是同学,能跑到哪里去。喂,不是生物系的,你们也跑过来……”
“我们就想问问姚同学认不认识杂志社的人。”从隔壁化学系跑来的学生挺无辜的。
吕芝恶狠狠的道:“几个大男人,自己写不出论文就想走后门?丢人不丢人,前些天姚悦一天忙十几个小时的时候,你们做什么呢?”
“我们也有写论文呀,就是写出来的不合格。”化学系的显然不能被她一两句话给打了。
姚悦此时方才醒了过来,干脆拿出前面翻找出来的论文底稿,道:“能表我也很吃惊的,稿子你们看自己看吧,我说不上来。”
一瞬间,几页纸的论文底稿就被抢光了。
许多学生也不管自己拿到的是不是第一页,头碰头的围在一起看。
吕芝看不过去,高喊:“找个声音大的读啊,笨不笨啊!”
……。。。
第143章 韩式五花肉
姚悦感觉自己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名人。
大二的女生表论文,这样的消息在一个省内不能说是新闻,但在一个学校里,还是颇为轰动的。
恢复高考也就是几年的时间,头三届厉害的学生有不少,里面多有年长的家伙,比如3o多岁当父亲的人机缘巧合进了研究所,胡混了几年以后,突然听说能参加高考了,一朝考入,自然会继续做研究,表文章。
姚悦却是8o年考入大学的,大龄考生和已婚考生都被限制不允许高考,她也就成了普通学生里,最早表论文的理科生。
与那些天天写散文,写诗歌的家伙比,理科生其实更受到重视。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宣传口号如此,国情亦如此。
文青的年代,只是因为大家除了,什么娱乐都没有,什么都不会罢了。
坐在食堂里,姚悦都会遇到三五个来问论文表的同学,还有人一手暖壶一手稿子的,来征求姚悦修改意见。
一次两次还觉得新奇,持续两三天下来,姚悦就有崩溃的趋势了。
“我要去西堡中学呆几天。”姚悦实在忍不住了,悄悄给吕芝说了一声,让她打打掩护,就开始收拾东西。
吕芝理解的帮忙,问:“多久回来?要不要我陪?”
“一两个星期回来好了,我这边的实验做不下去了,有新的实验你得帮我做。”
吕芝不满的道:“你的论文表了,结果却把活丢下来给我,我的论文又不表。”
“我的好姐姐,我去西堡中学是要翻译文献的,你帮我在实验室里顶两周,我回来请你吃肉。”姚悦抱起来求情,就差献出膝盖了。
吕芝哼哼两声:“我又不是老虎。”
姚悦顺从的点头:“行,不请吃肉,请你吃雪糕。”
“天凉,不想吃。”
“您说,我都认了。”
“巧克力吧,要甜的。”
“好好好,你说什么就什么,我回来就给你买巧克力。”姚悦头点的像是拨浪鼓似的,明显是认宰的样子。
她确实无法忍受校内名人的环境了。
吕芝笑着摸摸姚悦的头:“真乖,到了西堡镇要小心,别被杨锐给骗去了。”
“你才被骗去……”姚悦其实不怎么反对吕芝拿这个来开玩笑,尽管有些羞涩,但这些日子来的通信,却让姚悦的心情生了不小的变化。
两个女孩子边说边笑,一会儿就将衣服整好了。
除了换洗衣服,姚悦带的最多的就是书籍和笔记。来来回回确认了两遍,姚悦却是心里一动,道:“小芝,和我去买件衣服吧。”
“买衣服,为什么?”这一次,向来机灵的吕芝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
姚悦赧然一笑:“庆祝一下,买件衣服奖励自己不行呀。”
“好好好,我和你去。”吕芝此时想到什么,轻轻一笑。
……
姚悦抵达西堡中学的时候,杨锐的茄尼醇提纯的实验都做的差不多了。
要在1982年生产高纯度的茄尼醇可不容易,日本公司也是研究了多年,才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步骤。
尤其是提取9o%纯度的茄尼醇,能让人抓白头。烟叶中初步提纯的粗制茄尼醇只有17%以下,就杨锐所知,还没有能一步提纯到9o%的工业化技术,所以必须先提纯到6o%,再从6o%提纯到9o%。
当杨锐读研的时候,国内通常都是出口粗制茄尼醇,进口进口茄尼醇的。这一方面是技术不达标,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被日本人抢去了,做的太慢,就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吃灰。
杨锐提前几年开始开新技术,只要技术保密的好,成本降低以后,其他公司的新技术研一样要吃瘪。
在这一点上,生物技术和网络其实是很像的,都是赢家独赢的模式,技术或者市场占有率落后的公司,只能不停的烧钱才能维持,一天烧不动了,就要被淘汰。
尽管距离整个生产链完成还有一半的距离,杨锐其实已经相当满意。
茄尼醇的应用前景也很广泛,到杨锐读研究生的时候,除了用于生产辅酶q1o,茄尼醇也可以用于生产维生素k2,以及一些抗癌和抗艾滋病的药物,高纯度产品的每公斤售价高达3oo美元。
也就是说,杨锐现在其实已经做出了能卖钱的技术。
至于从茄尼醇到辅酶q1o的化学合成法,技术并不算难,许多研究者只是没有想到,必须要用9o%纯度以上的茄尼醇才可以化学合成辅酶q1o。
或者说,不是他们没有想到,而是因为这么苛刻的要求增加了太多成本,他们不愿意以此为基础继续研究罢了。
然而,科学界的许多研究,都是事与愿违的。
从烟叶中提取茄尼醇,能写的论文就多了,粗制有系统的降低成本的法子,精制又有精制的技巧和方式。
做完了实验的杨锐,每天就烤着炉子写论文。
姚悦到的时候,就见他在炉子上放口小锅,一边烤火,一边趴在旁边写东西,像是个被罚留堂的小学生似的。
“怎么不到桌子上去写?”姚悦进门跺了跺脚,也跑到炉子边上去了。
杨锐抬头见是她,笑了笑,说:“来了。”
姚悦莫名的脸一红,点头说:“来了。”
“冷不?”
“冷,比平江还冷。”
“那你还让我到桌子上去,想冻死我不行。”杨锐说着自己笑了。
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