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堆问题,算是让杨锐弄明白了情况,顿时笑了起来。《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用英语说,可不得一长串吗?

    “我们家没海外亲戚,里面装的应该是书。”尽管对面是个小人物,杨锐也得把话说清楚了。

    杨家在市里也算不得大家族,一点儿闲话,说不定就会惹出多少麻烦。

    对方自然是不信的,却也不说,就看着。

    杨锐摇摇头,还就在柜台上,把包裹给撕开了。

    寄给杨锐的样刊共有三本,除此以外,还有厚厚的3o本单行本,鼓囊囊的装了一个纸箱,给人以极大的遐想空间。

    所谓单行本,是国外期刊正规化的产物,就是将该论文作者的文章单独列出印刷,从而让论文作者能够向同事和朋友分自己的论文。对于整天埋于实验室的研究者来说,这是最令人迷醉的一刻了,多巴胺的分泌能比做*爱还多。

    印3o本单行本是免费的,再要多印的话,杂志社会收取不菲的费用。比如印刷25o本,就可能收费5oo美元,印25oo本兴许要15oo美元,对于那些需要参加学术会议,或者过于兴奋的研究者来说,他们很愿意支付这笔钱。

    与普通杂志的表不同,绝大多数的国外期刊都是没有稿费的,或者说,是稿费和版面费相抵。行量较大的杂志多印几个单行本,就算是对作者的优惠了。等到再过十几二十年,网络展的好了,订阅杂志的人更少,连赠送单行本的期刊都会变少。

    纸箱很快被掏了个一干二净,剩下一封信,杨锐毫不顾忌的打开来看,却是一封制式的机打信件,大致是欢迎杨锐再次投稿云云,没什么意思。《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是sci检索的期刊,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往这里投稿,稿件从来都不缺的,毕竟,外国研究员也是要评职称的。

    邮政所的人都眼巴巴的看着杨锐掏纸箱,结果一个汇款单都没看到,一张美钞都没见到,最后的信封里还真的是一封信,等了一天的溪县邮递员受不了了,不爽的道:“你们这个亲戚真没意思,寄一堆书过来,又不是古董什么的,有啥意思?”

    “古董不能寄的。”吴倩小声说了一声,她最近在准备邮政所内部的考试,规章条例记的烂熟。

    邮递员“哼”的一声,说:“谁知道外国人让不让寄。这些究竟是啥?”

    他这是问杨锐了。

    杨锐笑了笑,将单行本放回了纸箱,打开一本样刊,翻到中间部分,找到了自己的文章,指着标题下的署名,道:“看见这个没有?”

    “鬼画符一样的……”邮递员嘟囔了一声。

    “这是拼音拼的,吴倩会吗?”杨锐将样刊转了一个方向。

    “会一点。”吴倩迟疑的回答。她的拼音是最近才捡回来,为了参加邮政局的统一考试而自学的。她读书那会,学校里教语文的是一个头扎白毛巾的老农民,纯纯的贫下中农,天天拿着一个鞭子给学生娃讲捡粪的重要性,常说自己为了当一个车把式,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努力,为此感谢了一圈人,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去附近搞实践,孩子们玩的很开心,也很喜欢这个敢打老师的老爷爷,就是到了毕业,才现什么都没学会。

    带着一抹羞涩,吴倩盯着杨锐指尖的拼音,用了十几秒,才将声母韵母分开读了:“yang……r……ui……”

    “杨锐?”吴倩突然惊喜的叫了出来,也不知道是为自己拼出了拼音,还是拼出了杨锐。

    杨锐微微点头,道:“我写的文章表在了外国期刊上,这是人家寄给我的样刊。”

    这个答案可是比海外亲戚还让人惊诧了。

    所里年纪最大的李大姐“呦”的叫了出来,问:“你以前在咱中国的报纸上写文章,现在弄到外国去了?”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那咋没稿费呢?”李大姐的声音更大了,忽然在柜台上低头寻了起来,道:“是不是有汇款单没见到?”

    “这种期刊没稿费。”杨锐无奈阻止对方的好心,又把单行本拿出来,道:“这种期刊会把我的文章单独印刷成册,但是不给稿费。”

    “外国人比咱还省啊,稿费都不给……”

    “外国的杂志给,期刊不给。”杨锐焦头烂额的普及期刊和杂志的区别。

    柜面上的人左耳进右耳出,只顾着双手捧着单行本传看,不停的出“啧啧”的赞叹声。不一会儿,镇里来办事的人,也拥到了柜台,争着看外国人的杂志书。

    西堡镇是个小镇,西头有人放个屁,东头立马都能知道。外国杂志这种东西,不用十分钟,就能传遍整个镇子。

    邮政所的人多了,有做买卖的,把摊子给旁人,自己就跑来看热闹了。

    还有些抠脚大汉,耳中听到的是外国杂志,脑子里想的是县城放的外国人不穿衣服的录像带,心想“镇里都有这东西了”,然后快奔而来,一个劲的往里挤。

    杨锐倒是挺高兴自己的名声传播的,杨乡长的儿子在外国表了文章的名声,总比杨乡长的儿子又带民兵欺负人了好。

    不过,为了保护数量稀少的样刊,杨锐先将之收归手头,然后将两个单行本放在柜面,自己顺着后门走了。

    单行本就是用来做这种事的,大家有看到杨锐的拼音,也就满足了,至于没有外国娘们不穿衣服的照片,这种事还是不好意思宣之于口。

    翌日。

    夏侯欢被杨锐叫到了学校,拿到了“整理”好的算式本,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尽管过了实际需求,却让夏侯欢安心许多。

    “靠这个,就能把蒸结晶器做出来了吧?”夏侯欢多问了一句,他投入的太多,已经不能回头了。

    “你还得找专门的技术人员,按照册子上的要求,组织生产……如果再遇到问题,你就再来找我,但我说了,普通的生产问题我不管也不懂,你得有专人来做这方面的工作。”杨锐说完,拿了一本簇新的单行本,递给夏侯欢道:“这是我最新写的论文,也算是证明一下我自己。”

    单行本也是有封面的,而且有《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期刊的名称和介绍,杨锐的介绍以及他的论文全文,最后还有审稿人的鉴定评价等等,其内容比正式的期刊内容要详细一些。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用英文写的。

    夏侯欢听明白了杨锐的话,再拿到手里一翻,满肚子的疑问都消失了。

    “我一定认真拜读。”夏侯欢再三拜谢杨锐,方才离开西堡中学。

    ……
 第85章 鸿睿班
    杨锐在外国杂志上表了文章的消息,传播的远比他自己预想的要远。

    西堡镇里都在讨论此事,接着就是溪县和附近的乡镇,随后的两天,南湖地区和平江也都有人知道了。

    不过,作为省会的平江人有他们的矜持,他们可不会像是溪县人那样寻根问底,只有煤科院和生研所等机构才知道“yang乳i”是谁。但大家各有自己的事,一时间也无人八卦。

    赵丹年却是变的兴奋许多。再怎么说,这都是自己学校里出来的学生啊。再三确认了这篇文章的确是杨锐所做,赵丹年征得杨锐的同意,表了一篇通讯在《河东教育报》上。

    通讯短而凝练,其中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西堡中学的教育卓有成效,新成立的鸿睿班的成绩提高极快。第二,西堡中学重视学生实践,有学生依托新建成的实验室向国外表了论文并被录用。第三,西堡中学的校办工厂支撑作用明显,为同学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整个通讯放在3o年后,那是妥妥的反面教材。鸿睿班等于是快慢班,不允许;实验室未向全体学生开放,不允许;校办工厂等于是三产公司,不允许。

    看完校长的草稿,杨锐佩服的道:“感觉像是身边的事,又像是完全没接触过似的,连我的名字都没有。”

    “想把名字登上《河东教育报》,至少得教育局长批准,等这篇通讯出去了,看看效果再说,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对了,今年的三好学生给你了。”赵丹年眯着眼笑着,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冒领“军功”丢人,还“大度”的安慰杨锐,说:“教育水平提高,再怎么样也不能归功给学生,上面要是看了这个通讯,觉得好,拨了钱下来,我全部用在鸿睿班身上。上面要是没注意到这个通讯,该怎么样就还是怎么样。”

    83年以前是没有高考加分一说的,最公平不过了,赵丹年也只能说荣誉了。

    杨锐不关心这些,问:“校办工厂是什么意思?”

    “这个你要听我的,有名义比没名义强,校办工厂总比组织学生自行油印试卷的名声好。”赵丹年是个固执又有开拓性的校长,被杨锐逼问也不着恼,眉毛眼睛都笑着,说:“等通讯表了,我就去市里运作,争取给你多要几个名义,说不定能树典型,到别的学校去演讲。”

    “您千万别要,我说真的,给我们把鸿睿班的条件提高一点,我就满意了。”杨锐可知道国内的演讲有多厉害,84年最出名的步鑫生一年接待十几万人次的访问,比导游还忙。即使是一个地区的典型,那也说不定有几十上百个乡镇中学想来参观访问呢,这种工作,杨锐是不愿意做的。

    赵丹年无所谓的笑了,说:“你还年轻,不知道典型的好处,行了,你不愿意要,我也懒得费劲。鸿睿班的话,你们不是已经搬到单独的教师了?你还想要什么?”

    “要老师。”

    “老师不是你选的吗?怎么,又有哪个不满意?”

    “我想在外面再找几个老师,到时候,最好是让他们加到西堡中学的编制里来,所以,您得向上面要编制。”

    “编制可不好要。”赵丹年皱皱眉,道:“你要在外面找什么老师?咱们西堡中学的牌子,出了溪县就不好使了,在溪县,也比不过县城的中学,所以说,不是你看中的老师,他们就愿意来的。”

    杨锐点头,却道:“我是想起这么一件事,当年南湖地区下放了一批老师,现在都没解决问题,前段时间,还有人去平江上访?”

    十年的混乱,留下的问题多如牛毛。政府也不能听你说自己被冤枉了就搞平反,而且,平反的底线是一步步的拉下来的,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少数明显被迫害的干部和重要的干部才能被平反,接着是更多的人,接着又是更多的人,最后才是许多以前认为是死案的人也被平反。

    南湖地区下放的老师的问题并不严重,其实,这个年代越是严重的罪行,在后世看来反而是越不严重……真正让他们不能满足心愿的原因是,当年组织批斗他们的负责人,目前仍在台上。

    领导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赵丹年沉默一下,说:“你找他们来,可是麻烦事,再说了,他们也不能因为来了西堡中学,就不上访了。”

    “他们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代课好,我们就给他们付工资。到时候,他们要是想走了,也正好,还不会抢编制。”杨锐停了一下,又道:“换个方向说,我觉得还是应该准备几个编制,就像胡萝卜一样,给他们吊着。”

    赵丹年表情稍霁,道:“那也危险。”

    “您在西堡中学这些年,收留的下放干部也不是一个两个了吧,怎么,到了现在,突然怕了?”

    “我不是担心你们这群小兔崽子,这么好的机会,万一学校里闹起来,你们都要被耽搁了。”赵丹年被杨锐一激,心思也变了,道:“不能找的多了,最多三个人,你选好人,我去找。”

    “太好了,我要一个语文老师,一个政治老师,再要是有厉害的英语老师,来一个也行。”

    赵丹年应承了下来,道:“我知道几个人,赶明儿写几封信,看他们有愿意过来的吗。”

    有了校长的支持,鸿睿班变的更加特殊起来。

    其他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已经变的无足轻重。实际上,赵丹年尽管为西堡中学奋斗了一生,可他却不是文艺片里和蔼慈善的老校长,如果说,对小学部的建设,他还有一点基础教育的心思,对高中部,他是一根筋的冲着高考去的。

    凡是对高考有利的就支持,凡是对高考有害的就废除。

    在他眼里,设立高中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高考。

    而在8o年代的乡镇中学,你也不能从高中获得更多的东西了。

    想要懂得怎么谋生怎么做人怎么有品味,那就别去读高中了。

    杨锐有了校长给的尚方宝剑,变的更加大胆,没几天的功夫,鸿睿班的学生就吃上了小灶。

    来自的锐学组的利润,现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被普通学生享受到,比如更长时间的照明时间,以及更多的细粮和蔬菜,外加少量的鱼和油。可更多的资源,终究倾斜到了锐学组身上。

    食堂给锐学组办小灶,还产生了另一个副作用,从这一刻起,鸿睿班和普通班级之间,其实已经没什么交集了。

    普通班还像是以前那样按部就班的学习和生活,而鸿睿班,则像是另一个学校似的学习和生活。

    每天早上六点,鸿睿班的学生就要开始跑步,读书和背诵,同时吃早餐,接着是早晨三节或四节课的讲解,然后是大量的习题,午休之后,继续做大量的习题,接着是下午的讲题,以及晚餐和更多的习题。

    在杨锐眼里,8o年代的高考,简单的像是高中生会考一样,大部分题目都是直来直去的,懂得公式和正常的练习,都能得到三百多分。这样的试卷,根本不是后世题海战术的对手。

    正因为如此,才要大肆推行题海战术。

    国内到9o年代末,高考都是极低录取率的。重点中学有三成的录取率就算说得过去,四成已值得夸耀,如果考虑到重点中学往往集中了全省或全市最好的学生,高中三年的掉队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普通中学通常只有1o%左右的通过率,许多人读的还是大专,有名的差生学校往往是全军覆没的命运,也就是一个年级四五百号人连个大专都考不上。

    题海战术就是在9o年代末的严酷环境中诞生的。

    那个时候,大部分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都高达五百三四,甚至五百五十分,要求学生要有75%以上的正确率,才有机会通过高考。

    无论是难度还是要求,9o年代末的高考,都比8o年代末要严峻的多。

    高考录取率的上升,实际上只是让严峻的现实变的更残酷罢了。他要求学生付出的更多,给予的回报却更少。

    若是用数字来比较的话,9o年代中期的高中生需要一万个小时的学习训练,才有希望成为大学生。而8o年代的高中生,只要6ooo到8ooo个小时就可以了。

    素质教育的背景,更像是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当然,到了大学录取率6o%的年代,5ooo个小时的学习训练就足以应付高考,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自然是多彩缤纷。

    锐学组的成员在杨锐的熏陶下,都已渐渐习惯了高强度的训练。但从西堡肉联厂转学而来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容易适应了,个个苦不堪言,到了周末,好不容易回家的学生自然是大倒苦水。

    有心疼儿子的,免不了找到段华家里去,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见到段华精心准备的武器——纯英文的小册子下面,写着“yang乳i”的名。
 第86章 教育战线
    家里人对杨锐的表现,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惊讶。

    在锐妈看来,自己的儿子原本就应当如此的优秀,而在杨父眼里,锐学组的种种远比懂英文更令他满意。

    杨锐则在收获了大舅第一波告状回馈以后,进行了报复性训练,做题的数量增加一倍,做题的时间延长二分之一。

    学生们怨声载道,厌学之情大起。

    杨锐不为所动,只是默默的组建了一只巡逻小队,顺便买了四条狗,将趁夜想要逃走的学生给抓回来,然后继续增加题量。

    于是,学生们渐渐的习惯了。

    这就像是长跑选手,突破了极点之后,突然就觉得不累了。

    学习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例如没有经历过中考的学生,一天上四节课,再自习两三个小时,就会觉得很辛苦,若是没经过小升初提拔考试的学生,一天读4个小时的书就会觉得累,许多人到了高一高二也就是如此。但若是到了高三,进入升学学校,被强迫着每天学十二三个小时,虽然觉得度日如年,但日子照旧是一天天的过下去了。

    人的适应能力远比自己想象的强。

    西堡中学的农村学生对学习是向无怨言的,有机会学习,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许多家庭举债供着子女读书,指望着他们能够一朝闯过独木桥,成为城里人,吃商品粮,回报乡里。这种责任和负担,远比辛苦的学习要沉重的多。

    来自西堡肉联厂的子弟学生就没有这么强的动力了。对他们来说,考大学更多的是尊严问题,而非生存问题。经过9年教育,这里多的是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就年龄来说,也就是初中二年级左右,

    中二的少年,哪里知道含辛茹苦,卧薪尝胆的。

    杨锐也不是知心大姐的出身,他的办法就是一个,先惩罚后体罚。中国科举两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别看那些诗人词圣一个个的潇洒风流,全唐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不用一根戒尺,有几个做了秀才就能吟诗作对的。更好的例子是学钢琴,每一个钢琴家背后,都有几百个哭成泪人的孩子,想出头的,自然得天赋过人泪满襟。

    在新的老师抵达以前,大部分锐学组的成员都背完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程度较高的一些学生,已经背完了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的二分之一。就杨锐看来,新概念英语背到这个水平,得到及格已然不难了。

    而要想继续获得高分,以国内的试卷要求,多少是需要一点语法积累,以及特殊技巧的。

    后者倒不着急,反而是语法训练,杨锐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催促校长快点寄信,邀请几名别无出路的老师来帮忙。

    而今已非臭老九的年代了,如西堡肉联厂的厂办中学,为了找一名好老师,不知费了多少心思。再过几年,那些具有垄断高利润的国企,都会办出一两所优秀的中学,此时此刻,西堡中学早就不具备挖角的能力了,只能捡漏。

    赵丹年也着急,把信寄了出去以后,干脆去了南湖地区偷摸的询问情况。

    一问两问,却是把冯云给问了出来。

    身为教材编写组的组长,冯云也是相当忙的,自然,他也免不了到处挖角,两人挖着挖着,就挖到了一块儿。

    8o年代初的国家单位都不能用求贤若渴来形容,他们就像是抢夺资源那样,抢夺着每一个有价值的人才,后世人感觉麻烦万分的户口、编制和福利等等问题,在人才方面都不是问题——至于如何证明你是人才,非常简单,有文凭做证啊。

    有文凭,领导写一个申请上去,户口编制自然有组织来解决。而单位的权力和能力却会扩展。

    冯云的任务极重,但单位的福利却不能算好,所以也只能到处搜罗被遗忘的人。

    从77,78年到现在,南湖地区的遗留人才也真是不多了,教育领域的更少,杨锐都能看到的,冯云当然也看得到。

    不过,和杨锐说服校长的理由不同,冯云是想先拉些临时工来干活的。

    冯云和赵丹年在煤炭家属院碰了面,相视一笑,就肩碰着肩一起去吃饭了。

    酒过三巡,赵丹年才笑道:“老冯,你的胆子也大了啊,市长圈下来的人,你也敢要?”

    “校订一下文字,改改错别字,用什么人不是用。”冯云笑着举杯。

    “就校订一下文字?改改错别字?”赵丹年喝着酒,脑袋却清楚的很,问:“你是收到什么消息了吧?”

    “你没看报纸?”

    “说什么了?”

    “省委调整了,你不知道?”冯云神神秘秘的,半边身子都挨在了赵丹年身上。

    赵丹年眼睛一亮,说:“市长的线在省委?”

    “对头。”冯云大乐,说:“这下你明白了,咱们先准备着,等文件差不多下来了,就可以抢人了。”

    “先聘成临时工,比较有利?”

    “对了……唉,你可别抢人啊,你要几个人?”

    “五六个吧。”

    “你们学校能要得了这么多人?你小心一点,报纸上说要变,这不是还没变呢,别让人家走了走了,最后给你来一下。”

    “来一下还好,我功成身退。”

    “有那么简单?万一退不了呢?”

    “你觉得他有这么硬?”

    “不好说,省委也是说要调整,怎么调还没说呢。”两个老男人谈起政治比谈起女人都开心。当然,这个年代是不好谈女人的,谈政治的危险性却大大降低了。

    一瓶酒喝完,冯云又要了一瓶,劝赵丹年满上,然后开始吹牛。

    这种酒场活动,没人会甘于落后的,哪怕只有两个人也不例外。

    校长同志喝的兴起,将前些天写的通讯拿了出来,呼着酒气道:“我不用和你抢临时工,看到没有?我准备召的是正式工。”

    冯云凑着酒气看了,不信道:“就凭这个?和你招人有什么关系?”

    “这篇通讯,要在《河东教育报》上,市局的汪局长已经看过了,弄不好,我们西堡中学就是典型了,召几个人,还不容易?”

    “要编制就没有容易的。”冯云说着,却是放下了杯子,道:“你这个通讯有点意思。”

    “我亲手写的。”

    “嗯,黄卫平正好来了省里,要不然,拿给他看看?”

    赵丹年啜了一口酒,眼神变的亮晶晶的,道:“上次不是说,黄卫平给那位当秘书?”

    “还是秘书,而且就管的是教育战线。”冯云的醉态也一扫而光。

    ……
 第88章 整饬环境
    杨锐自认为将实验室收拾停当,就回教室当监督去了。

    第二天一早,锐学组刚刚完成跑步的项目,就见七八个人推着平板车,等在了实验室门口。

    何成过去问了一声,回来报告:“他们说是来给实验室装潢的。”

    杨锐拍拍脑门,丢下早读的锐学组成员,过去开门。

    只见来人分成两队,一组拿出绿色的油漆,准备刷在地面和墙面上,另一组拿出红绒布和窗帘杆子,开始乒乒乓乓的敲钉子,最后剩下两个人,拿着尺子,一个量一个记,似乎是要做柜子的样。

    杨锐一看,得了,看这架势,装潢的标准肯定是计算机实验室了,还好没给铺地毯,估计校长不是不想铺,而是太贵了。

    紫外分光光度计、机械分析天平、显微镜、蒸馏机、干燥箱、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器、电炉、水浴锅等看起来有点格调的仪器,都被红绒布给罩了起来,杨锐看着也挺得意,这些都是他花了不少心思置办出来的家当,像是高压灭菌锅,就是买了大高压锅改出来的,干燥箱和蒸馏机等等也多是如此,若是全部购买新货的话,怕得数万元之多。

    至于现在,他总共也就花了几千元,却是初步建成了一个生物实验室。有了这些设备,他所做的研究,也就有了被证明的基础。

    比起国内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型生物研究所,杨锐的实验室可以说是一点都不落后。即使他日后带着这些家伙什去大学,自己的实验室恐怕也比学生们用的实验室要高档许多。

    这种优势,自然会一步步积累起来的。

    有着数十个按钮,数个显示器,怎么瞅怎么高大上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得到了特殊照顾,被用具有纽扣的红绒布给整体包裹起来,保护好的像是再也不要用的样子。

    杨锐任他们施为,除了味道难闻一点,实验室本身并不受影响,新打的柜子什么的,用来放试剂和容器也不错,再者说,这笔钱还不用他来出,也不知校长是从哪里弄来的经费。

    在杨锐眼里,赵丹年还真有些赤卫游击队的架势,平时看着一推就倒,穷的叮当响的男人,到了要用的时候,他就总能从沟沟堑堑里找出一把麦子一把米,如今工农业剪刀差,工业品的价格比农产品高的多,光是这几十上百尺的红绒布扯下来,就得不少钱,漆料什么的亦不便宜,还真有点出了乡镇中学的力度。

    实验室一两天内是用不了了,杨锐也在等待前两篇论文的回馈,索性给自己放了假,也给忙了好些天的实验助手们放了假。

    他对上一篇表在国外的论文,《用皂化法提取辅酶q1o并提高其产量》抱有很高的期待。因为现在的辅酶q1o是很贵的生化产品,也是治疗心脏病冠心病等顽固疾病的特效药之一,用途非常广泛。简而言之,它除了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以外,是一种能给有钱人续命的药,绝对没有生产了出来卖不掉的可能。

    国内目前的生产工艺落后,一百多个脏器生化车间,全年的产量还没有小日本三大公司生产的多,解决落后的设备,并且进行优质的车间管理,是他们需要先行解决的问题,但像是美欧日这样的国家,现有的生产潜能已经挖的差不多了,各个医药公司应该都很关注提高产量的生产工艺,几个星期下来,仍然没有人来联系他,多少让杨锐感觉失望。

    是资历不够,或者论文写的不够清楚?

    杨锐觉得不像,如果不够清楚的话,也不至于第一轮就被选中,直接表了。期刊可不像是报纸杂志,是否录用它,期刊的编辑具有否决权,负责审稿的同领域大牛才有决定权,如果审稿人觉得论文写的不够清楚,就会回寄问题要求修改,或者直接否决,不会稀里糊涂的通过的。

    在科研领域,细分到一个小的研究方向,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