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到了第四第五天,兴奋消耗完毕,该吐舌头的还是要吐舌头,该做实验再写论文的还是要继续做实验。
杨锐忙的有滋有味,他最高产的一年写了4篇论文,两篇表在外国期刊上,一篇表在国内期刊上,一篇未能表,累了个半死,在同一个导师名下,他算是写论文较多的学生了。不过,在某些传说级的地方,总有一些牛人每年表8篇,1o篇,乃至18篇论文的。
杨锐觉得,自己现在是有机会挑战传说级选手的。
如果顺利,他应当能够过一些普牛或大牛级选手,至于大犇级选手,就得看运气和时机了,某些实验不是你知道怎么做就能见到成果的,实验设备也是一大瓶颈,一些重要装备全球只有一台或者两台,混不进该实验室的,就只能转做其他的实验。
杨锐不想再重复被设备选择的学术生涯了,既如此,他就得抓住设备便宜的年代,先做出成绩来。
想做出成绩的,还有西堡肉联厂的子弟们。被“幽静”了月余的邵亮带着自己3o7分的试卷衣锦还乡,顿时在厂内引起了轰动。
国企就像个大家庭,在大部分时间,内部流程就是大量的宅斗情节,而在少数时间,这个大家庭也有同气连枝的时候。
高考正好属于这个少数时间。
不同于出身农门的学生,国企子弟考不上大学也有城市户口,也不会没工作,这是工人阶级的幸福之处。
但是,没有考上大学的子弟,尤其是连中专都没考上的子弟,在获取工作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阻碍。简单来说,如果是高中生,就需要父母掏钱求人,而如果是中专生,即可以省去这一步,而若是大专生或本科生,十年以后,也许就是厂里的领导了,属于再光耀不过的道路。
许多国企老工人,到老了以后,工资并不高,待遇也并不好,但很多人都可以骄傲的说:“我这辈子没求过人。”
而说不出这句话的,或者不能再说这句话的,多数是为了给子女确定工作而求人。
孩子们小的时候不懂事,到了十*岁,其实也渐渐的明白了分数的重要性。只是积重难返,许多厂里的子弟连县中都进不去,也不指望着就能考大学。
邵亮像是一颗石块似的,令西堡肉联厂的池水都荡漾起来。
3o7分离大专线还远,离大中专却不远了。
别看高中生和中专是相同的学历,可在国企里面,高中生走的是工人线,也就是蓝领,大中专走的是干部线,属于坐办公室的白领。而进了厂以后想提干,难度不比进厂小。
“西堡中学这么厉害?”不止一个人卷进了邵家,有围着邵亮的,也有围着邵工的。
“是锐学组厉害,不是学校。”邵亮说也说不清楚,但他还是大致的描述了锐学组的加入机制,尤其是每人一次只能推荐一人的要求。
高门槛激起了家长们更大的兴趣,先开始抢夺邵亮的名额。
邵亮在旁边一个劲的强调:“我说让你们早点过去的,现在好了,人家不要那么多人了,啥东西都有个名额的,留在厂中有什么意思。”
“现在别说风凉话啊,你当时送罐头的时候,我可有份的。”
“我也有份的。”
“我也有啊。”厂里稍微有点权利的,都赶紧跳了出来。
邵工无奈道:“你们和我说没用,人家的规矩是不是?得找杨锐去说。”
“别,锐哥最近刚搞了大清洗,你们大张旗鼓的过去,人家一生气,事情就黄了。”邵亮也开始叫锐哥了。
“那怎么办?”
“找老段问问?”邵工迅卖掉了段华,这也是他们商量好的。
段华在肉联厂被韩森打压的厉害,正是需要支持的时候。
……
第77章 看不懂图纸
“你们这个学习小组,有多大机会考上大学?”
“补习是怎么算的?住宿怎么解决啊。”
“高一能不能进?早学一年,是不是好考一点啊?”
耳边的噪音,瞬间把杨锐的实验室吵爆。
大舅段华向杨锐歉意的笑笑,虽然提前打了电话,可担心子女的父母爷奶,还是一股脑的冲了进来,将房子塞的满满当当。
正在摇烧瓶的杨锐尝试着整顿秩序,现没有效果以后,干脆不理他们,站到试验台的另一边继续做实验。前两天在西堡肉联厂的阅读室里,那两名研究人员给了他很好的启示,使得杨锐决定将辅酶q1o的结晶工艺作为新的研究点。
如今正是辅酶q1o扬帆启程的时代,结晶作为生产工艺中的一环,不仅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且能够带来明确的利润。更重要的是,结晶在一系列的生产工艺中,属于比较简单的,仅需简单的设备,甚至自制设备,就可以进行。
但它带来的产率提升和其他的工艺相同或相似。
而且,3o年来的各种结晶工艺的展非常完善,有着相当的延续性和层次性,杨锐本人数次参与辅酶q1o的生产,做一些重复实验进而申请专利并没有难度。
他做着实验不理人,闻讯而来的王国华等人一看,立刻将人群和实验仪器分开。
几分钟后,众人安静下来,邵工从后面挤了上来,满头大汗,道:“杨锐啊,别责怪,我们本来要在宿舍那边等你的,又觉得影响不好,就找了过来,一激动,就都进来了。”
“邵工来了。”杨锐漠然的点点头,道:“各位先到外面吧,我把手里的工作完成了就出去。”
“行,大伙先出去吧。”邵工指挥着,让家长们都退出实验室。
后面过来的曹宝明等人也帮忙疏导,将人又拉又推的给弄了出去。
段华留了下来,不好意思的道:“本来说好是一家来一个人,然后在外面等你的,可到了地方就乱了,拦也拦不住,都急的不行。”
“看的出来。”杨锐笑笑,道:“不过,以他们的态度,我觉得应该先做两个小时实验再出去,他们估计就没那么着急了?”
杨锐说着回头,道:“再称一份,重复一遍。”
魏振学“嗯”的一声,开始指挥着何成工作,他是向来不管学校里的事的。
大舅段华听的满脑子的浆糊:“为什么?”
“看他们刚才的态度,我觉得不像是对待老师,更像是对待其他的普通学生。”杨锐完全进入了补习老师的状态,颇为严肃的道:“虽然我的确是个学生,但我是能给他们子女拉分的学生,所以,我觉得等两个小时,让他们冷静一下,明白自己在要求什么,明白自己在向谁做要求比较好。”
段华不由的重新审视杨锐,每次见面,这个外甥都能给他新的认识。
琢磨了一下杨锐的话,段华笑了,说:“这些人脾气不一样好,你让他们等两个小时,就不怕他们生气了。”
“他们生我的气没关系,承您的情就行了。要我说,如果生气就能加2o分,他们估计气死都愿意。”
段华莞尔:“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晾他们一会,最后愿意加入的,可以跟着锐学组,做入组积极分子,但不能做锐学组成员,除非有人推荐。另外,所有用到的复习资料,饭费住宿费,还有补习费,他们都得自己掏。”杨锐接着特别说明道:“不赚他们的钱,但也不能让他们占了便宜,另外,没加入锐学组的都得叫我老师,差不多是这个规矩,我一会儿给他们说。”
“要是都不愿意呢?”
“都不愿意?邵亮下一次考试,应该能有32o分到35o分,到时候,抢名额的就不是他们这么几个人了。”杨锐对锐学组产生的轰动有所预料,搞大清洗也是为了现在的队伍纯洁。
之后再加入锐学组的人,心态也会变的不同,杨锐准备把他们看作是普通的补习班学生。唯有那些被看中且志同道合的学生,才会被拉入锐学组内。
可以说,筛选将越来越严格,而锐学组内的优越感也会越来越强,而优越感和责任感是相互纠结促进的产物。
两个小时后。
杨锐再走出实验室的时候,等在外面的学生家长果然镇定许多,且面有不愉。
“希望我们明确一点,不是我求你们做什么,是你们要求我做什么。”杨锐开章明义,语调并不讨喜。
这份人情是送给大舅的,至于他自己的,等学生到了手里,还不是想要就有,因此,他根本不追求讨喜。
但是,学生家长们就吃这一套,大家互相看看,表情都有了变化。
杨锐将适才说给大舅的话,捡着需要的说了一遍,再道:“我是因为大舅的原因,愿意收部分人做旁听生,想来的,就过去签个名,等于是转学到西堡中学的复读班了,学费住宿费和餐费都按照复读班的标准交给学校。不过,他们到时候跟着我们锐学组听课就行了。另外,我们是全封闭教育,没有得到同意就不能回家,当然,要是有人真的不乐意了想彻底退出,直接离开也就行了。”
被他这么一说,家长们的想法都变了。
有人小心的问:“真的能考上大学?”
“肯定比他们现在考上大学的几率高。”杨锐回答。
“比邵亮怎么样?他以前和我家小子的成绩差不多。”
杨锐看了看对方,道:“邵亮是锐学组的后备组员。”
不用说的太明白,特权的效应就体现了出来。
于是众人纷纷询问如何加入锐学组。
杨锐摊开手,回答道:“这个要靠学生自己努力了。”
此回答,再次激起了家长的情绪。
在工厂里操持惯了粗苯机器的工人,通常并不斤斤计较,但也不会温柔体贴,众人很快就把杨锐给围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又问又喊。
即使有曹宝明等卧推组的成员帮忙,也不能抵挡这些老爷们和老娘们的推挤。
就在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外圈传来不一样的吼叫:“这个是你画的吗?”
这是什么问题?
吵吵闹闹的声音莫名的停止了,齐刷刷的看向后方。
“那个,廖师傅……李主任……段厂长……”两名年轻人一个个的打招呼,然后拿出一叠草稿纸,问:“杨同学,你前两天给了我们一些图纸,还记得吗?”
“当然,你们怎么找到我的?”杨锐表示惊讶。对面两个家伙,正是他在西堡肉联厂的阅读室里,遇到的两个毛毛糙糙的年轻人。而他们手里的草稿纸,也正是杨锐用两个小时画出的蒸器图样。
“你在阅读室里登记了,我们问了一下就知道了。”站在前面的年轻人浓眉大眼的,有点小品演员的感觉,自我介绍道:“我们是西堡肉联厂脏器生化组的,贺海川,他是宁民。”
杨锐拍拍脑门,他本来计划做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孩子的。
“找我是做什么?”杨锐不得不问。
贺海川不好意思的笑了两声,说:“图纸上有些东西,画的不太清楚,我们就想问一下。”
杨锐心想,这不是废话吗?两个小时画出来的东西能有多详细。
当着一群人的面,他没好意思损他们,遂道:“我是考虑你们在阅读室里,能查一些资料。”
言下之意,你们查资料自己补充不行?
贺海川和宁民讪笑着,小声道:“我们这几天都查资料呢,有些东西,实在是找不到。”
杨锐愣了一下,无奈道:“给我看看吧。”
他画的蒸器较为成熟,虽然不是什么前技术,但也不是很常见的,否则也不用画出来了。
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要找的确不太容易。
贺海川连忙将草稿交了上去,说:“里面的循环部分有点不太明白……”
“用电机带动的……”杨锐搜索了一下记忆,开始解释。
周围的家长们围观片刻,只见一人突然转身去签名,其他人才突然醒觉,齐齐的扭头。
……
第78章 莫问理
“您讲的比省城的专家还细致。”贺海川听杨锐说了半个小时的图纸,就把“你”给换成“您”了。
杨锐的年纪是比他小,耐不住人家高端啊。只听他回答问题的详细程度就知道了,这种连焊接角度都能说出“一二三”点的论述,必须是有真才实学的。再要“你”呀“你”的请教,贺海川自己都脸红。
比贺海川晚一年进厂的宁民更是听呆了,省里的专家言之凿凿的说“我们尚无能力自制”的高端机器,在杨锐口中娓娓道来,而且条理清晰,论据翔实,和他们平日里的经验非常相近,想说假的,他自己先不相信。
这就不是惊人了,这属于吓人了。
按照图纸里的标准,这机器做出来,即使比不上德国人的高端机型,也比他们的低端机型强。
换句话说,人家杨锐能徒手画出价值上万美元的机器图纸,是肉联厂想买都买不起的。
当初拿到图纸看不懂的时候,他们来找杨锐其实是想从他这里问原始资料。
现在好了,杨锐不仅把图给完善了,还不停的讲解工艺要点,简直是把生产中遇到的每一个关键步骤都说出来了。
而且,在贺海川问到的时候,杨锐随口还能写出难的公式。
结晶热力学,热分析动力学,结晶动力学……这些东西听起来就饶舌,里面的内容自然更绕了。
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宁民已经完全听不懂了,贺海川比他接触技术接触的多一些,人也相对机灵,可同样吃力的不行,只能说是知道他说的是什么,然后记在笔记本上,准备拿回去以后慢慢研究。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杨锐画的两张图纸虽然是一台世界8o年代科技水平的机器,可它在国内的普及实际上已经到了9o年代,是一种看似简单成熟,实际上颇具技术含量的产品——其实,以国内8o年代的技术水平,拿什么蒸器出来,都是颇具技术含量的。
结晶热力学之于结晶器就像是空气动力学之于飞机,流体动力学之于潜艇一样,除非你想生产一战水平的产物,否则都得算。
要是正常的研究机构,结晶动力学虽然麻烦,也不过是一份需要脑袋的体力活罢了,随便扯个有水平的研究员都懂。
然而,此时国内的研究机构,又有几个是正常的。
杨锐很快也就现了,尽管国内有一些大牛能用纯手算的方式解决这种许多人用计算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奈何他眼前的两只,并非大牛啊。
贺海川的程度好一点,也就是后世及格万岁的本科生的水平,宁民却是个技术员类型的,看到数学公式就头疼,解释工艺要点还能听进去一些。
于是,原理说了两分钟以后,杨锐也懒得回答基础性问题了,拍拍贺海川,道:“行了,别记了,你们要不就按照我说的方式去做,别管原理了。”
贺海川不好意思了,小声说:“是我太笨了……”
“没啥笨的,动力学本来就是折腾人的玩意,1oo个大学生里面,有95个考完试都不知道学了个啥,剩下五个里面,能有一个人熟练应用就算没浪费课时了,你们能把东西做出来,不就完成任务了?”杨锐读书的时候,在这方面是比较有天份的,属于百分之一的小天才,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在计算机上核算动力学公式,他因此才坚定了读研之心。
可惜,21世纪的中国,一年有六七百万的本科生毕业,有五六十万的研究生毕业,而研究职位的总数也不过2oo万,百分之一的天才这条大河中,连碎石子都算不上。
相比之下,8o年代自然再幸福不过了,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才二三十万人,还极少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侵袭,前辈要么死绝在了沙滩上,要么就是贝壳伪装的石块,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别说是大学生了,西堡肉联厂也算是地厅级的国企了,贺海川这种小中专的学生就能凭着聪明搞研究,这是到私企工作的研究生都没有的待遇。
此刻,贺海川却用佩服的目光看着杨锐,连连点头,说:“我们回去就做初步实验。有几样设备没有,但应该能借来。”
杨锐颔:“做这个东西,比理解它要简单。”
“没想到您看了这么多……课外书。”贺海川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
杨锐哭笑不得,摸摸脑门,说:“大概是有点不务正业。”
“就您的水平,等过几年回了西堡,肯定得我们领导出来迎接。”贺海川小小的拍了个马屁。
杨锐听的倒挺舒服的,被拍马屁是会分泌多巴胺的,要是被拍了以后反而觉得不爽,那就得从两方面找原因:马屁拍的不好,或者,我是个变态啊!
贺海川显然是懂得马屁技巧的,顺势又是一记:“当时在阅读室里见您,我们就猜是省城来帮忙的大学生呢,您长的高,像电影演员似的……”
杨锐继续分泌多巴胺,爽罢道:“你还想说什么,直接说吧,别绕弯子了。”
贺海川不好意思的笑,说道:“我就是想让您帮我写个简单的说明,您知道,自制蒸器也得经费,要是没个说明,上面不认。”
真想做出东西来的图纸,再简单的说明也要两页纸。
杨锐不想太麻烦,思忖片刻,伸手要了笔,刷刷的写了一个公式。
公式很长,里面光是代表不同变量的英文字母就有*个,还有代表变化量的三角形和各种大中小括号一串。
杨锐几下写完,道:“谁要说明,你就给他这个。”
“这是?”
“蒸器里的结晶动力学基本都在里面了,看得懂的自然知道对错,看不懂的,你说看不懂他要什么说明,是不是?”杨锐促狭的笑了。
贺海川失笑,又道:“再要是有不懂的,能来问您吗?”
“可以,不过,你们要是再这样长时间的问问题,我也有要求。”
“您说。”
“我也想做一个结晶,但和这种不太一样,就是我画的另一张图纸上的。你们要是能给我做一个出来,我肯定是全程帮忙。”杨锐没提钱,这个年代缺钱却不讲钱。
但是,要是以为人们都是活雷锋那就错了。简单的说,8o年代的企业与个人,都喜欢以物易物。
给罐头,给粮票,给水果,给棉布,不管给什么,其实都比钱实惠,因为现在是票证制,1o公斤白面的全国粮票比大团结还好使。
所谓的福利,秘诀也在于此。福利不仅有粮油米面等物,还有给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如西堡肉联厂这样的国企,春天派车去东边买带鱼买大黄鱼,夏天派车去西边买哈密瓜买葡萄干,秋天派车去北面买羊买牛,冬天派车去南边买柑橘买柚子,个顶个的都是挑出来的又大又厚的有机产品,一些利润丰厚的工厂几乎每个月都有东西,厂里的汽车队也是川流不息的奔波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论生活质量,8o年代除了电器和住房条件差一些以外,比后世的月薪过万要舒服的多。
正因为如此,8o年代利润好的国企都是一等一的好单位,是县委区委都不换的好地方,属于社会上层阶级。
可另一方面,你要是想让国企出钱给个人,即使是几十几百块,也是非常困难的。
杨锐估计,自制一台实验室用的结晶器的物料成本要一千元以上,他自己也掏得起,但买不到,而且材料、设备和人工都难以解决。
他会摇烧瓶,可不会用焊机。
再者,即使他开口要钱,西堡肉联厂也是不会给的,说不定要价1oo元都得上会讨论,弄不好就影响到了大舅。
但要东西就不一样了,尤其这种一看就没法出售的机器,对方很可能会同意。
贺海川也没有觉得太为难,点点头道:“您画的图纸,给您做一台也是合情合理,这样,我回去就向领导汇报,要是领导不同意,我私下里找人,帮您焊。”
工厂买材料要花钱,可搬进车间的材料,没人把它算钱。
杨锐也挺高兴,实验室里总是需要结晶器的,这也能省下好大一笔。
贺海川和宁民恋恋不舍的告辞,未等离开学校,就被等待已久的学生家长们逮了个正着。
这些来自西堡肉联厂的职工,有太多的问题要问了。
贺海川和宁民也终于体会到了问题不断的感觉。
……
第80章 难度倍增
夏侯欢自诩很会看人,因此亲自前往西堡中学面见杨锐。
而他见到杨锐的第一感觉是:太帅了。
陪夏侯欢同来的女助理更是将随身的提包抱在了怀里,两眼直冒星光。
8o年代帅哥的标准就是《追捕》里的高仓健,《血疑》里的三浦友和,《庐山恋》里的郭凯敏,都属于原生态的帅哥浓妆艳抹的电影形象。
杨锐原本就有一张帅脸,身材姿态却是比现在的明星还要好,又是无比自信的做实验当中,瞬间掳获了参观者的心。
夏侯欢一个4o岁的中年研究者,看到黄金比例的长腿欧巴,瞬间亮起了观人神经,仔细观察了杨锐的面相,心怀愧疚的对贺海川说:“我前面还想,一个高中生怎么能做表这样的论文,设计出这样的图样,写出这样的公式,看到杨锐做实验做的这么用心,原因不言而明。”
其实,研究所里做实验用心的人多了,夏侯欢自从了以后,一向是看不起他们的。躲在黑黝黝的实验室里,佝偻着腰,看文献看的斗鸡眼,然后伏案写作累的面目苍白,双眼赤红,一个不小心还会出实验世故,何时有出头之日?
而之所以看得起杨锐,也是同样的原因。
长的帅!
古人有相面之术,非常复杂,不同的人写的还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但是,这门技能其实是非常有用的,而且是每个人都可以用的。
他的核心简版用一句话就能概括:长的帅的人有前途。
招聘的时候,一群985和211的毕业生,抱着脑袋那么厚的证书来应聘,简历多的读都读不完,用观人之术一看就知:应该选长的帅的。
选合作经销商,从一百个报名人里挑2o个,时间紧迫怎么办,用观人之术一看就知:应该选长的帅的。
追求的人太多,条件都很好怎么办,用观人之术一看就知:应该选长的帅的。
夏侯欢运起观人之术,激动握住杨锐的手,再满意不过的点头:“和杨先生这样的人合作,我感觉很放心。”
在杨锐询问的目光下,贺海川不好意思的站了出来,将酒桌上的合作提要说明了一番。
杨锐“哦”的一声,却道:“先容我整理一下实验材料,你们在外面稍坐,我马上出来。”
借着这个时间,杨锐也将迅的将此事考虑了一番。
专利授权费什么的是不用考虑了,国内的专利法还没出台呢,出台很长时间以后,也没有好效果。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就只能忍受对方山寨。
想山寨,你也得有山寨的技术不是?
自制一台蒸结晶器是挺简单的,可简单也是相对的,上百个步骤,对于做过的人来说也还轻松,可对没做过类似产品的人来说,却是重重难关。贺海川愿意答应做一台结晶器给杨锐,就是想借他闯过难关。
杨锐用不着专利许可,他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就能占据谈判的主动权。
中国古代的技师没有专利保护,一样有传承千年而独享技术的,国外的可口可乐也不是靠专利来保护自己的产品不被侵权。
医药公司不申请专利而采用技术保护的范例更多,因为医药是一种特殊商品,不是用罚款等措施就能阻挡山寨的,关于伦理的争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不会停止。
杨锐想明白了细节,脱下实验服道:“老魏,麻烦你接管一下实验。”
“我帮你做实验,是不是能署名第二作者?”魏振学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杨锐的上一篇论文寄去了国外,虽然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但这种期待感比驴子前的胡萝卜还诱人。
杨锐微笑:“你要是把以后的实验都做了,给你第二作者没问题。”
“我是搞化学的,不是搞生物的。”魏振学扭捏的渴望。
杨锐暗说一声“逗”,道:“你也说自己是搞化学的,拿一个生物期刊上的第二作者,有什么用?”
“评职称的时候,谁管你表的是什么类型的期刊。”魏振学这时候清醒的很,瞪大眼睛问:“怎么样?反正你的第二作者也空着。”
杨锐想想,道:“你给我多做半年的实验助手,下次你参与的论文,就让你做第二作者。”
“我参与的论文,本来就应该给我署名吧。”
杨锐叹口气:“你是没有老板啊,要是参与实验的都署名,一篇论文里就全是名字了。”
读三年研究生,要给导师做的实验找的资料不知多少,能有一篇署名的,就算导师摸着良心做人了。
魏振学想想点头,又道:“时间太长了。”
“那就六个月。”
魏振学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说定了,到时候一定要给我署名。”
“放心,到时候要署名的文章多的是。”杨锐接着想:半年和六个月究竟是什么区别,让这货立刻同意了呢?
只能是逗吧。
出得门来,到了旁边新建的锐学组活动室,夏侯欢已经摆好了架势。
小小的茶几上,四个大茶杯摆在四角,中间的茶壶却被一瓶茅台给取代了。
“现在喝酒,有点早了吧?”杨锐闻着空气中的酒味有点怵。他身体挺好,但酒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